最新小学美术教案(汇总5篇)

时间:2023-09-28 07:40:04 作者:影墨 最新小学美术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小学美术教案篇一

1、培养想象力

2、学习连环画的创作知识

3、掌握连环画的编绘方法

1、画面和内容相符

2、用各种方法绘制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

范画数幅

好看的`图画书

师:好看的图画书是我们多年来最亲密的朋友,给了我人美的熏陶、有趣的知识,还有无穷的想像力。

(1)请学生举例说一说自已所熟悉的一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分析这些小故事的内容,可将故事分成几段或几个情节,在大脑中将每一个故事情节构思好,构思一定要围绕故事片的主要内容。

(2)当自已脑海里对画面已有了构思,最好赶快先用铅笔把它勾勒下来。

可以先多画一些小草图,构草图时要考虑构思,草图作为落稿时的。

(3)画草稿

根据情节和小草图,将不同的几个画面完成,注意每幅画面要有一定联系,前后呼应。

(4)最后将草稿勾为正稿,这一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必要的修改,但最好改动不要过大。

(5)添上一定的文字说明。

注:形象尽可能符合故事情节需要,并独具个性。

选用水粉、水彩等工具对例图进行改画,也可以按自已按自已的想法,选择喜爱的方法作画。

小学美术教案篇二

1、培养热爱版画艺术的情感

2、了解版画知识

木版画基本知识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投影

1、版画是绘画的重要品类之一。它以板为媒介,画家运用刀和笔以及其它工具,在不同材料的板面上进行刻画,通过印刷可复印多份原作。后发展成独立的艺术形式,即现代涵义的版画创作。

2、版画作品精炼、独物,易于保存和收藏、传播,深受人们喜爱。

3、版画创作极为重视工具和材料的处理,不同板材、技法的处理,创作出的版画风格也各有不同。

4、版画的种类

(1)木刻版画

(2)铜版画、石版画

(3)纸版画

5、木版画

(1)木版画知识

木版画俗称木刻,源于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书籍中的插图,是版画家族中最古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支。

木版画,刀法刚劲有力,黑白相间的节奏,使作品极有力度。

(2)木版画作品欣赏

a《风景》水印套色木刻

b《痛苦的呼号》黑白木刻

c《祖孙俩》黑白木刻

注意它们的黑白灰和点线面的分布和处理。

(3)学生制作

在较软的木板上进行版画作业。

教师指导

(4)作业

小学美术教案篇三

综合 探索

2课时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 、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1、了解文物,绘制宣传小报

2、培养学生提高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文物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一张手抄报完成稿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情景导入:

生:火烧圆明园,肆意抢夺文物

(二)自主探索

通过视频观看,引出文物的珍贵,学生尝试总结文物的概念

1、.文物古迹:

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包括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等艺术成就。

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文物资料

保护文物、绘制宣传手抄报(督促学生保持班级卫生和整洁)

四、评价交流

五、课后拓展

1、向学生展示黑龙江的出土文物,通过对身边文物的了解,引起学生共鸣。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操。

2、建议课后同学们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继续了解我们祖国博大的传统文化。

3、将随堂制作的手抄报和文物仿绘布置在班级。

小学美术教案篇四

目标:

1、观察老人和儿童的不同外形、动作、神态特征。

2、用黏土表现老人和儿童的方法。老人和儿童

3、感受用黏土表现老人和儿童与画面表现的人物之间不同的美。

4、让学生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老人和儿童

重点:学会用黏土表现人物的方法。

难点:做出别具风格的作品。江苏版美术

准备:教师:黏土、范作、垫板

学生:准备好各种制作工具老人和儿童

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讨论

1、欣赏黏土作品。

2、讨论: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三、讨论、示范

1、泥片的做法?泥条的做法?

2、如何搓?如何捏?如何压?如何卷?

3、具体做一简单的形象,体现上述技法和制作。

四、学生作业

1、努力表现老人和儿童的不同外形、动作、神态特征。

2、老人满脸是岁月的刻痕,儿童像幼芽一样的稚嫩。

3、做出他们在一起的有趣情景。

五、巡回指导

1、具体介绍黏土的特性和制作。

2、具体指导部分学生的搓、捏、压、卷等方法。

3、鼓励学生制作的作品大胆,有趣味。

4、学生互助,2~3人合作完成。

六、小结

1、展评作品。

2、作品放于教室一角,布置教室。

小学美术教案篇五

游戏“猜猜我是谁?”

课前请几位学生用硬纸遮住脸部,由老师带领依次进入教室。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你凭什么判断得这么准?(身材、个头、衣服……)

儿童参与游戏活动,心情轻松愉快,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1,请表演的学生下移纸板,露出头发,请学生仔细比较他们的头发有何不同之处?(长短、发型、颜色……)

2,继续露出眉、眼、耳,请学生再仔细观察比较其各自的特点。(大小、形态、位置……)

3,再露出鼻、嘴至整张脸,请学生比较每个人鼻、嘴的特点。(长短、大小、肥瘦、形态……)

4,比较脸型。(胖、瘦、长、短、方、圆……)

5,请学生谈谈:刚才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的特征最明显?为什么?

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脑去发现物象的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让学生分段、分步寻找脸部特征,符合儿童注意力的广度与深度发展的规律。

1,看一看: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发型、五官、脸型……)

2,说一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脸部特征。(喜、怒、哀、乐时的五官变化)

3,演一演:请几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台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通过看、说、演进一步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及人物表情的无穷变化。

1,讲解演示作画方法:

请学生说说老师的脸部特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在大画纸上分步画自己。边画边讲作画方法:a.根据脸型勾画轮廓;b.添画头发和五官(抓特点、添表情);c.上色(可线描);d.可用夸张手法画自己(教师示范几个被夸张的自画像)

3,作画要求:再仔细观察自己面部的特征,大胆地画出自己的相貌。(对有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画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表情)

由学生先找出老师的面部特征,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提示,画出自画像。通过这样的示范,无疑给学生的描绘提供了“拐杖”,进一步帮助学生将脑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具象化。

1,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只要能描绘出自己的某一个特征,就是好的。

2,让学生避免面面俱到,也就是眉毛、胡子样样都描绘得太细巧,反而增加了难度。

学生放假后的第一幅画,难免缩手缩脚,教师的鼓励在此时最管用。

进行个别针对性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1,作业展示:请大家一起欣赏“大合影”。

2,自评互评:从“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谁?谁的脸部特征最明显?

互相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通过欣赏名家名作,增加美术文化含量,提高修养。

1,老师打算将这张“大合影”扫描进电脑,作为你们教室电脑的桌面背景,你们同意吗?

2,这张“大合影”是由许多长相不一,个性不同,但都聪明、可爱、充满自信的你们组成,老师希望你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向上的集体、一个互助的集体。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集体主意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