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时间:2023-12-02 13:39:03 作者:温柔雨

教学计划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学生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安排和概括的一份规划。小编汇总了一些近年来优秀教学计划的案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

2、初步理解整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理解小数的意义。

一、小数的产生

1、测量讲台的长度

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教室更换了新的讲台和桌椅,你们能帮老师量一量新讲台的长度吗?

学生用米尺测量讲台的长度。

测量得不到整米的结果。

2、揭示课题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常用小数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小数。

二、小数的意义

1、一位小数。

(1)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小数,我们可以借助米尺。

(出示米尺图)

(2)把一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有多长?(1分米)

(4)口答: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为什么?

(5)7分米是多少米?

(6)1/10可以写成0.1,3/10可以写成0.3,7/10可以写成0.7,像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都可以用零点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2、两位小数。

(1)如果把1米中的每一分米再平均分成10份,那么1米就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每一份是多少?(1厘米)

1厘米是一米的几分之几?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

(3)3厘米呢?6厘米呢?

(4)13厘米是多少米?为什么?

(6)像1/100,3/100,这些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3、认识三位小数。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这样的一份是多长?(1毫米)

(3)1毫米是一米的.千分之一。所以1毫米是1/1000米,也就是0.001米。

(4)想一想:6毫米和13毫米分别是多少米?为什么?

(5)35毫米呢?135毫米又该如何表示呢?

(6)表示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4、更多位小数

(1)如果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2)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5、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1)回顾前面的学习过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呢?

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3)0.1、0.3、0.7的小数点右面只有一个数字,像这样的小数就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依次介绍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6、小数的计数单位

(1)0.3里面有几个1/10?0.03里面有几个1/100?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51页做一做

2、完成55页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一、谈话导入,揭示小数的产生

1、师:认识小数吗,你能说一个小数吗?

2、你还知道小数的哪些知识?

3、你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2、认识两位小数

3、认识三位小数

4、概括小数的意义

师:分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5、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6、认识进率

三、巩固练习(略)

四、课堂小结(略)

听了xxx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我不禁感叹:这节课真的不好讲!同时,本节课也有我比较困惑和值得思考的地方。

1、课堂引入要有针对性。

我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对于一节课来说,尤为重要。可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虽然是讲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但要怎么引,确实值得琢磨:这么引对教学是否有帮助,是否和新内容有一定的关联。小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xxx在课上开门见山的引入小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经验。简洁精炼,有针对性的导入,这是我的收获之一。

2、在教学时如何体现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的重点是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利用分数接触小数。回顾自己以往的教学和xxx的这节课,xxx利用板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了三层次教学,促使学生脑、眼、手协同作用,获得丰富表象,引发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并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强化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小数计算单位的掌握。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多侧重说一下表示的意义就好一些,如:01米表示什么?03米又表示什么?然后我认为计数单位的教学可以揉到小数的意义的揭示过程中。还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利工具,所以我觉得最后的练习环节应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生活中的练习题。

3、注重方法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一级的知识,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质揭示,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1、结合具体情境,结合实际操作,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2、在理解小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读小数和写小数,并分清与整数读写的区别。

3、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

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

自制课件正方形纸片、正方体模型

一、情景创设

课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师:请大家用最响亮的声音告诉老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与哪个季节有关?

生:春天。

课件出示:1千瓦时的电可以让电动车运行千米。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1千瓦时的电可以让电动车运行千米。

师:是个什么数?

生:小数。

二、合作探究

1、教学小数的读写

师:你还会读其他的小数吗?

课件出示一组小数。指名学生读。如果都读对了给自己适当的鼓励。

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然后分组讨论:小数的读法和整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后回答汇报。

教师小结:小数点前面的数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后面的按照数字出现的顺序去读。

师:打搅会读小数了,那你会写小数吗?

生:会。

课件出示零点四七四点一三十二点四零五

学生自由写--交流--集体订正。

2、教学小数的意义

师:大家既然都见到过小数,那想一想都是在哪里见到的:

生举例生活中的小数(超市的货架上、小票上、课本上等等)

师:大家都是善于观察、乐于发现的好孩子。那你知道元是什么意思吗?

生:1角。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

师出示正方形的纸,然后让学生图出元。

生操作然后汇报。

师生共同通过课件展示来理解1角=元,然后拓展到2角。

师操作让学生回答表示的是多少元。

师:我还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你能表示出3角吗?涂一涂。

生操作后汇报

师:你知道元是多少钱?

生:1分。

师:那1元里面有多少个1分呢?

生:100个。

师:也就是说(课件展示元表示把1元平均分成份,取了其中的份,用分数表示。--学生自然而然的填写了答案。

元呢?元呢。

让学生用手中的正方形的纸片进行涂写、汇报。

展示的图片,让学生写小数和分数。

借助课件讲解与分数的关系。让学生写与分数。进一步理解三位小数。

师小结:通过我们刚才的谈话,我们不难看出小数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实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到这里,这节课我们主要就学习了出示课题"小数的读写及意义",学得怎么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测验一下。

(课件)展示题目

采用的方法是学生口答,并要学生说出原因。教师做适当的点评和评价。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小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初步理解整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1、测量讲台的长度。

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教室更换了新的讲台和桌椅,你们能帮老师量一量新讲台的长度吗?

学生用米尺测量讲台的长度。

测量得不到整米的结果。

2、揭示课题。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常用小数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小数。

1、一位小数。

(1)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小数,我们可以借助米尺。

(出示米尺图)。

(2)把一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有多长?(1分米)。

(4)口答: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为什么?

(5)7分米是多少米?

(6)1/10可以写成0.1,3/10可以写成0.3,7/10可以写成0.7,像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都可以用零点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2、两位小数。

(1)如果把1米中的每一分米再平均分成10份,那么1米就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每一份是多少?(1厘米)。

1厘米是一米的几分之几?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

(3)3厘米呢?6厘米呢?

(4)13厘米是多少米?为什么?

(6)像1/100,3/100……,这些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3、认识三位小数。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这样的一份是多长?(1毫米)。

(3)1毫米是一米的千分之一。所以1毫米是1/1000米,也就是0.001米。

(4)想一想:6毫米和13毫米分别是多少米?为什么?

(5)35毫米呢?135毫米又该如何表示呢?

(6)表示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4、更多位小数。

(1)如果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2)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1)回顾前面的学习过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呢?

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3)0.1、0.3、0.7的小数点右面只有一个数字,像这样的小数就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依次介绍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1)0.3里面有几个1/10?0.03里面有几个1/100?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51页做一做。

2、完成55页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小组合作交流法

小组合作学习

2课时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这方面更加努力的。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2、初步理解整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理解小数的意义。

一、小数的产生

1、测量讲台的长度

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教室更换了新的讲台和桌椅,你们能帮老师量一量新讲台的长度吗?

学生用米尺测量讲台的长度。

测量得不到整米的结果。

2、揭示课题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常用小数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小数。

二、小数的意义

1、一位小数。

(1)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小数,我们可以借助米尺。

(出示米尺图)

(2)把一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有多长?(1分米)

(4)口答: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为什么?

(5)7分米是多少米?

(6)1/10可以写成0.1,3/10可以写成0.3,7/10可以写成0.7,像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都可以用零点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2、两位小数。

(1)如果把1米中的每一分米再平均分成10份,那么1米就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每一份是多少?(1厘米)

1厘米是一米的几分之几?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

(3)3厘米呢?6厘米呢?

(4)13厘米是多少米?为什么?

(6)像1/100,3/100……,这些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3、认识三位小数。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这样的一份是多长?(1毫米)

(3)1毫米是一米的千分之一。所以1毫米是1/1000米,也就是0.001米。

(4)想一想:6毫米和13毫米分别是多少米?为什么?

(5)35毫米呢?135毫米又该如何表示呢?

(6)表示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4、更多位小数

(1)如果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2)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5、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1)回顾前面的学习过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呢?

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3)0.1、0.3、0.7的小数点右面只有一个数字,像这样的小数就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依次介绍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6、小数的'计数单位

(1)0.3里面有几个1/10?0.03里面有几个1/100?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51页做一做

2、完成55页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一、谈话导入,揭示小数的产生

1、师:认识小数吗,你能说一个小数吗?

2、你还知道小数的哪些知识?

3、你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2、认识两位小数

3、认识三位小数

4、概括小数的意义

师:分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5、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6、认识进率

三、巩固练习(略)

四、课堂小结(略)

听了xxx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我不禁感叹:这节课真的不好讲!同时,本节课也有我比较困惑和值得思考的地方。

1、课堂引入要有针对性。

我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对于一节课来说,尤为重要。可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虽然是讲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但要怎么引,确实值得琢磨:这么引对教学是否有帮助,是否和新内容有一定的关联。小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xxx在课上开门见山的引入小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经验。简洁精炼,有针对性的导入,这是我的收获之一。

2、在教学时如何体现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的重点是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利用分数接触小数。回顾自己以往的教学和xxx的这节课,xxx利用板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了三层次教学,促使学生脑、眼、手协同作用,获得丰富表象,引发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并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强化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小数计算单位的掌握。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多侧重说一下表示的意义就好一些,如:01米表示什么?03米又表示什么?……然后我认为计数单位的教学可以揉到小数的意义的揭示过程中。还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利工具,所以我觉得最后的练习环节应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生活中的练习题。

3、注重方法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一级的知识,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质揭示,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这一教学内容属于概念教学,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迁移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各方面数学素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一种思维的挑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体验式教学设计思路及反思。现代教学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新课程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整合,我们的课堂上就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自学校确立体验式教学课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以来,我又进一步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形式,梳理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整合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改进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将体验式教学新生的元素融进课堂,促进了课堂教学和谐、有效、充实、高效的开展。

以本节教学内容为例,课堂中有两次大的体验活动。一是在实际测量中感知小数的存在,在生活实际中感受小数的产生。二是在长度单位这个现实背景中,感知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等的存在,并在小数与分数的观察对比中体验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从而认识小数的意义。我主要来谈谈第二次体验活动。借助米尺,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1分米,任取其中的一份会是多少呢?学生会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想到十分之一,并能写作0.1,这些都是学生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经验,这里需要学生感受体验的是什么呢?就是让学生感受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几份用分数表示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用小数表示这些小数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进而联想到分母是10的分数和一位小数有什么联系?这是在多个案例中学生进行的感知体验活动,在学生有了初步感知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发现,一是分享成果,二是给予提示,三是达成共识。小组汇报时我会及时给予评价指导最终师生共同对这一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就是:分母是10的小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迈出了第一步,学生在后面感受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会有了一个明确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感受两位小数这一环节我会半辅半放让学生先自主感受,再小组交流汇报,这就更加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感受三位小数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并脱离小组交流这一拐棍,完全让学生自己形成学习方法,并学有所成。在揭示小数的意义这一神秘面纱时,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感性经验,让学生思考“分数和小数有什么联系?”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高潮,这一体验活动是学生经验的提升,也是经小组讨论进行简练概括。我认为学到这,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是有效的。

反思这节概念教学课,我认为保证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首先要清楚学生已有经验和基础,备课时有所预设,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简约、直观、有针对性、有思考价值,能激起学生“要去感受体验”的冲动。其次,教师及时必要的梳理、评价、反馈学生的思考交流成果,形成共性的知识成果,及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形成怎样去学的意识。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1、测量讲台的长度。

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教室更换了新的讲台和桌椅,你们能帮老师量一量新讲台的长度吗?

学生用米尺测量讲台的长度。

测量得不到整米的结果。

2、揭示课题。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常用小数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小数。

1、一位小数。

(1)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小数,我们可以借助米尺。

(出示米尺图)。

(2)把一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有多长?(1分米)。

(4)口答: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为什么?

(5)7分米是多少米?

(6)1/10可以写成0.1,3/10可以写成0.3,7/10可以写成0.7,像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都可以用零点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2、两位小数。

(1)如果把1米中的每一分米再平均分成10份,那么1米就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每一份是多少?(1厘米)。

1厘米是一米的几分之几?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

(3)3厘米呢?6厘米呢?

(6)像1/100,3/100,这些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3、认识三位小数。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这样的`一份是多长?(1毫米)。

(3)1毫米是一米的千分之一。所以1毫米是1/1000米,也就是0.001米。

(4)想一想:6毫米和13毫米分别是多少米?为什么?

(5)35毫米呢?135毫米又该如何表示呢?

(6)表示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4、更多位小数。

(1)如果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2)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1)回顾前面的学习过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呢?

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3)0.1、0.3、0.7的小数点右面只有一个数字,像这样的小数就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依次介绍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1)0.3里面有几个1/10?0.03里面有几个1/100?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51页做一做。

2、完成55页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

设计”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2、初步理解整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1、测量讲台的长度。

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教室更换了新的讲台和桌椅,你们能帮老师量一量新讲台的长度吗?

学生用米尺测量讲台的长度。

测量得不到整米的结果。

2、揭示课题。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常用小数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小数。

1、一位小数。

(1)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小数,我们可以借助米尺。

(出示米尺图)。

(2)把一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有多长?(1分米)。

(4)口答: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为什么?

(5)7分米是多少米?

(6)1/10可以写成0.1,3/10可以写成0.3,7/10可以写成0.7,像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都可以用零点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2、两位小数。

(1)如果把1米中的每一分米再平均分成10份,那么1米就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每一份是多少?(1厘米)。

1厘米是一米的几分之几?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

(3)3厘米呢?6厘米呢?

(4)13厘米是多少米?为什么?

(6)像1/100,3/100……,这些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3、认识三位小数。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这样的一份是多长?(1毫米)。

(3)1毫米是一米的千分之一。所以1毫米是1/1000米,也就是0.001米。

(4)想一想:6毫米和13毫米分别是多少米?为什么?

(5)35毫米呢?135毫米又该如何表示呢?

(6)表示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4、更多位小数。

(1)如果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2)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1)回顾前面的学习过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呢?

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3)0.1、0.3、0.7的小数点右面只有一个数字,像这样的小数就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依次介绍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1)0.3里面有几个1/10?0.03里面有几个1/100?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

巩固练习。

1、完成51页做一做。

2、完成55页。

第1。

2题。

四、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1、师:认识小数吗,你能说一个小数吗?

2、你还知道小数的哪些知识?

3、你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1、认识一位小数。

2、认识两位小数。

3、认识三位小数。

师:分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5、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6、认识进率。

三、巩固练习(略)。

四、课堂小结(略)。

听了xxx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我不禁感叹:这节课真的不好讲!同时,本节课也有我比较困惑和值得思考的地方。

1、课堂引入要有针对性。

我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对于一节课来说,尤为重要。可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虽然是讲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但要怎么引,确实值得琢磨:这么引对教学是否有帮助,是否和新内容有一定的关联。小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xxx在课上开门见山的引入小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经验。简洁精炼,有针对性的.导入,这是我的收获之一。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的重点是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利用分数接触小数。回顾自己以往的教学和xxx的这节课,xxx利用板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了三层次教学,促使学生脑、眼、手协同作用,获得丰富表象,引发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并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强化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小数计算单位的掌握。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多侧重说一下表示的意义就好一些,如:01米表示什么?03米又表示什么?……然后我认为计数单位的教学可以揉到小数的意义的揭示过程中。还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利工具,所以我觉得最后的练习环节应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生活中的练习题。

3、注重方法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一级的知识,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质揭示,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小数的意义和产生,课本50—51页内容。

3、我知道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一、知识链接。

1/、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活动:

认真阅读教材第50、51页内容,结合“导学案”中的学习提示,先自主探究,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初步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温馨提示:

(1)能你测量课桌的长度和宽度吗?测量时发现了什么?

(2)、你知道米尺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吗?它的每一份用分数怎样表示?

(3)、你能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吗?

(4)、你能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吗?

(5)、你能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00的分数吗?

(6)、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7)、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8)、小数的计算单位和分数的计数单位有什么不同之处。

2、我会总结: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3、解决问题:

(1)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2)一个小数由5个1、3个0.1、6个0.01组成,这个小数是()。

三、课堂巩固:

1、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2)35克=0.35千克()。

2、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0.090.0359。

3、括号里能填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1)、0.3里面有()个,0.09里面有()个;0.08里面有()个。

(3)、找朋友:(用线把上下两组数连起来)。

0.0450.130.00010.9。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巴瑞,来自淮河东路小学,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小数的产生和意义》。首先我说说本课的教材分析。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三年级已学过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的学习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第一课时。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的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中4—6学段数与代数中的要求:进一步认识小数,我设计了如下学习目标:

2、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学生理解并准确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根据以上学习目标我预设: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将成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将成为本节课的学习难点。

为了突破学习重难点,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的叙述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课本做一做和基础练习题,对目标1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与探索过程中表现状况和提升练习对目标2进行评价。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学习目标,并结合本班学生特点,设计如下学习环节:

1、结合生活设疑激发情趣导入。

为了跳出陈旧的数学课单纯讲知传道的框架,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的快乐,在新课开始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的游戏导入,让学生通过在估测再测量90厘米长的红彩带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我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它的长度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我引出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这时人们便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同时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自然引出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并使学生不知不觉走入对新课的思考。

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让学生用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其中的一份,三份,七份,通过观察分数的相同点及小数间的相同点,总结出分母是十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接着在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测量彩带及数学课本的长度并按要求完成表格,从而得出结论: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0.001米、0.051米,这些小数是几位小数?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由此得知:分母是一千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最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果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学生的认知是由浅入深的,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实践,他们已经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同时完成学习目标一: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探索并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3、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我会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探究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我是这样做的:课件出示:0.8里面有x个十分之一;0.6里面有x个十分之一;0.07里有x个百分之一;0.09里有x个百分之一。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引导孩子,像0.8,0.6这样的小数,我们可以看成有多少个十分之一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位小数的技术单位是十分之一,记作0.1。像0.07,0.09这样的小数,我们可以看成有多少个百分之一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记作0.01;同学们想一想: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四位小数呢?通过课件演示:1/10米里面有x个1/100米,1/100米里面有x个1/1000米,从而认识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请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通过闯智慧关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完成学习目标二:2、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学生理解并准确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4、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的。

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

(1)基础练习(通过这个练习,巩固新知。)。

(2)提升练习(连线题体现学习知识的灵活性。)。

(3)发散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来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梳理总结。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心,又凸显了清晰的课堂结构。

本节课利用游戏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践,可以使学生互相督促,全员参与,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和充满激励的语言,将会给学生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而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练习题,也使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1、理解小数的意义,能够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3、通过观察、测量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关系。

4、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5、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1、认识小数学概念。

2、小数表示形式。

3、理解小数的含义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米;

2、教室窗户的宽是米;

3、一份汴梁晚报价格是元。

4、每度电的价格是元。

5、一棵包菜的重量是千克。

6、奥运冠军刘翔的身高是米,体重是千克。

问题思考:

为什么在这些地方需要用小数来表示?

引导学生在读一读这些小数,在读的过程之中,如果有错误,教师当即指导。

问题:

1、这些都是小数,你知道关于小数的哪些知识呢?

2、关于小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小数的意义。(揭示课题)。

这样的设计在于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新授部分。

1、米表示什么意义?谁来说说(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完整说:刚才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写成米。谁也来就像这样完整说一说。

师:这就是米的意义。对照板书中的分数和小数,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思考后再交流,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反之,一位小数也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

问题:十分之五等于多少?等于多少?

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米.

问:谁愿意再来说说米的意义。学生完整地说出:

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米。

想一想米表示什么?

重点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

观察:对照板书,那么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得到: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得到:千分之几可以写成三位小数)请再举例。

师:如果将1米平均分成份呢?能再举例吗?

接着学习下面的几个小数:元、元、千克。

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归纳:刚才我们分的是1米、1元、1千克等,都可以用整数“1”来表示,我们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还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三)练习加强理解。

1、读小数:元米千米千克。

2、1厘米=()/()分米5角=()元。

3、王新买了三本书,价钱分别是9角8分、7角、3元2角。如何表示。

四)教学反思。

1、认识小数是小学阶段教学小数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中量长度、买东西等具体事件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小数的内容。

2、本节课教学包括一位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是后继学习比较小数大小和小数加减计算的思考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接触小数,小数的读和写并不是孩子的难点,让学生借助生活实际去理解小数的意义才是学生的学习的关键。

3、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元、角引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领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4、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让课堂气氛充分活跃起来,这方面有待于今后教学中加强。

5、学生对小数意义的认识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对教学内容可以进行适度的重组和补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1、理解小数的意义,能够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3、通过观察、测量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关系。

4、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5、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1、认识小数学概念。

2、小数表示形式。

3、理解小数的含义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0.7米;

2、教室窗户的宽是0.85米;

3、一份汴梁晚报价格是0.50元

4、每度电的价格是0.52元。

5、一棵包菜的重量是0.625千克。

6、奥运冠军刘翔的身高是1.89米,体重是74.11千克。

问题思考:为什么在这些地方需要用小数来表示?

引导学生在读一读这些小数,在读的过程之中,如果有错误,教师当即指导。

问题:1、这些都是小数,你知道关于小数的哪些知识呢?

2、关于小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小数的意义。(揭示课题)

这样的设计在于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新授部分

1、0.7米表示什么意义?谁来说说(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完整说:刚才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谁也来就像这样完整说一说。

师:这就是0.7米的意义。对照板书中的分数和小数,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思考后再交流,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反之,一位小数也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

问题:十分之五等于多少?0.8等于多少?

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问:谁愿意再来说说0.01米的意义。学生完整地说出:

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想一想0.85米表示什么?

重点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

观察:对照板书,那么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得到: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得到:千分之几可以写成三位小数)请再举例。

师:如果将1米平均分成10000份呢?能再举例吗?

接着学习下面的几个小数:0.50元、0.52元、0.625千克

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归纳:刚才我们分的是1米、1元、1千克等,都可以用整数“1”来表示,我们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还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三)练习加强理解

1、读小数:1.35元0.49米0.98千米0.87千克

2、1厘米=()/()分米5角=()元

3、王新买了三本书,价钱分别是9角8分、7角、3元2角。如何表示

四)教学反思

1、认识小数是小学阶段教学小数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中量长度、买东西等具体事件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小数的内容。

2、本节课教学包括一位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是后继学习比较小数大小和小数加减计算的思考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接触小数,小数的读和写并不是孩子的难点,让学生借助生活实际去理解小数的意义才是学生的学习的关键。

3、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元、角引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领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4、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让课堂气氛充分活跃起来,这方面有待于今后教学中加强。

5、学生对小数意义的认识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对教学内容可以进行适度的重组和补充。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国标苏教版第28~30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第1~5题。

1、在现实情境中,能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3、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比较、善于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1、在三年级时,我们认识了一些小数,你能说出几个吗?

(1)一块橡皮0.6元,一本练习本0.75元。

(2)一张信封0.05元。

(3)王琳的身高1.42米,体重32.5千克。

(4)刘翔在国际田径超级大奖赛中,以12.88秒的成绩刷新世界记录。

(5)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0.001米。

(6)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5°c-37.5°c。

(7)“神舟六号”在太空飞行时距地球表面最远的高度大约是344.725千米。

3、引入课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揭示课题。

1、学习小数的读法。

小数怎么读?谁能把信息中的几个小数再读一读?

能发现小数是怎么读的吗?

让学生发现:小数点前面的数和我们学过的整数一样读,小数点后面的数只要依次一个一个地读。

出示几个小数,让学生读一读:0.390.1080.0060.80。

(1)如信息中的0.6、0.75、0.05元这些小数是怎么来的?

小组内回忆6角写成0.6元的过程。

那5分为什么可以写成0.05元?同桌商量商量。

学生尝试说说7角5分转化为0.75元的过程。

那6角8分可以写成几元?

(2)0.01米是怎么产生的?谁能大胆地猜测一下?(教师出示米尺图)。

引导学生说出:1厘米是1米的1/100,是1/100米,写成小数是0.01米。

以小组为单位,在直尺上另外找出两个刻度,想一想,写成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把它们写下来。

组织交流。

(3)猜一猜,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还会得到什么样的分数?如何写成小数?

把自己的猜想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并试着把这些分数、小数写下来。

组织全班交流。

3、抽象概括:仔细观察上面每组的分数和小数,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

以前我们学习了一位小数,今天又认识了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还会有位数更多的小数吗?

4、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说说怎么想的。结合图来理解每个小数把整数“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1、把听到的小数记录下来。

早晨6点30分,小明从1.2米宽的小床上起来,挤了0.008米长的一段牙膏,用了0.05小时刷牙洗脸,喝了一杯0.243升的牛奶,吃了一只面包,背起2.5千克的书包,飞快地向离家1.46千米的学校跑去。

指名板演。读一读这几个小数,选择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说说它们表示几分之几。

2、最近学校附近开了一家文具店,但店里商品的标价不太规范,请你们帮个忙,把这些标价改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图略)。

铅笔3角小刀8分直尺5角9分练习本76/100元。

3、把你认为长度相同的找出来。

4毫米0.004米4/1000米0.04米4厘米4分米4/10米。

4、估价:一筒薯片的价格在5元~6元之间。

5、把课前收集的小数信息,挑一。

个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同桌听。

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小数,你有哪些收获?

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经常用到小数,课后围绕“生活中的小数”写一篇数学日记。

我总认为“小数的意义和读写”这一内容用传统的讲授法比较恰当,因为这些概念是约定束成的,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等只能是一种形式上的追求。如何使传统教学与新理念融合在一起,达到比较完美的教学效果,本课进行了一点尝试。

1、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课始,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小数信息,把小数的意义设置在一种生活化、需求化、个性化的大背景中,让学生用个性化的理解方式来表达对小数的理解。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时,充分利用个别学生会读这一资源,让这部分学生大胆释放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已有经验,通过他们的引读,让其他学生发现小数的读法。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活动前提,营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学习环境。小数的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抽象这个概念的过程中,通过旧知的迁移,尝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把他们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如回忆了6角为什么能写成0.6元后,让学生在小组里商量商量5分为什么可以写成0.05元?在米尺上找两个整厘米数的刻度,把它们写成分数和小数;猜一猜,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会产生什么样的分数,又如何写成小数?在学生经历了这么多的探究、体验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中的分数和小数,从而发现抽象出分数的意义。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知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本课的练习安排,彻底改变了教材上的读读、写写、做做的模式,而是通过把听到的情境中的小数记录下来、改写商品标价、找相同的长度、估价、介绍收集的小数信息等形式,使知识得到巩固和拓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真实。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四年级学生。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进一步认识小数,会进行小数和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2.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这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探究的内容是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现实意义,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会很浓。教学中应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讨,体会抽象和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和能力。

2.借助熟悉的十进制关系的现实原型多角度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通过自学,理解计数单位0.1、0.01、0.001。通过数数的活动,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通过说一说,想一想,量一量,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小数的意义,达成目标1。

2、经历自学,数数等活动,独立探究,全班交流汇报,说出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达成目标2。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米尺、课件。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1、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2、初步理解整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1、测量讲台的长度。

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教室更换了新的讲台和桌椅,你们能帮老师量一量新讲台的长度吗?

学生用米尺测量讲台的长度。

测量得不到整米的`结果。

2、揭示课题。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常用小数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小数。

1、一位小数。

(1)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小数,我们可以借助米尺。

(出示米尺图)。

(2)把一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有多长?(1分米)。

(4)口答: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为什么?

(5)7分米是多少米?

(6)1/10可以写成0.1,3/10可以写成0.3,7/10可以写成0.7,像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都可以用零点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2、两位小数。

(1)如果把1米中的每一分米再平均分成10份,那么1米就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每一份是多少?(1厘米)。

1厘米是一米的几分之几?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

(3)3厘米呢?6厘米呢?

(4)13厘米是多少米?为什么?

(6)像1/100,3/100……,这些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3、认识三位小数。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这样的一份是多长?(1毫米)。

(3)1毫米是一米的千分之一。所以1毫米是1/1000米,也就是0.001米。

(4)想一想:6毫米和13毫米分别是多少米?为什么?

(5)35毫米呢?135毫米又该如何表示呢?

(6)表示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4、更多位小数。

(1)如果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2)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1)回顾前面的学习过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呢?

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3)0.1、0.3、0.7的小数点右面只有一个数字,像这样的小数就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依次介绍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1)0.3里面有几个1/10?0.03里面有几个1/100?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51页做一做。

2、完成55页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2.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体会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归纳能力。

3.在学习小数意义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哪些种类的蛋呢?……看来大家见过的蛋还真不少。接下来,咱们一起走进《蛋的世界》,看看里面有多奇妙,好不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小数的意义。(板书:小数的意义)。

生1:0.2表示把一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2份,是十分之二也就是0.2。

师:说得很好,谁再来说一个?

生2:0.5表示十分之五,

生3:0.4表示十分之四。

生:能!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这三个小数中,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好吗?

生:好!

师:哪位同学展示一下你画的小数?把你的想法和画法和同学们说一说?

生1:先画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5份,是十分之五,也就是0.5。

师:老师想问问你,为什么取其中5份就是0.5?

生1:因为其中一份是0.1,5份就是0.5。

师:谁想再来展示一下?

生2:我先画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2份,是十分之二,也就是0.2。

生:一位小数。

师:一位小数他们画法虽然不同,但是有共同点。谁来说说这两种画法的共同之处?

生: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10份,然后再取其中几份,来表示小数。

2.谈话:看来同学们前面的知识掌握的不错,课前,老师从几种动物的蛋的质量中也搜集了一些小数,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学习小数的读写。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根据情境图说出信息)。

师:这个小数读作?第二个小数读作?

这位同学读得非常正确,谁想再来读一读?谁来说说读小数时应注意什么?

(读小数时,小数点前面部分和整数读法一样,小数点后面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个数。)。

(写小数时,小数点前面部分和整数的写法一样,小数点后面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

(1)在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0.25。

这组信息给我们提供了4个小数,像0.25、0.06这样的小数在图上怎样表示呢?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画有正方形的纸,现在请同学们从这两个小数中选择一个小数在这个正方形中表示出来。

谁能到前面来说说你的想法和画法?

学生到前面交流。

师:你是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份,用分数表示是(),0.25里面有()个0.01。

老师想问问你,为什么取6份(或25份)就表示0.06(或0.25),一格(份)就是0.01,6份(或25份)就是0.06(或0.25)。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能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3、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比较、善于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引入课题。

1、在三年级时,我们认识了一些小数,你能说出几个吗?

(1)一块橡皮0.6元,一本练习本0.75元。

(2)一张信封0.05元。

(3)王琳的身高1.42米,体重32.5千克。

(4)刘翔在国际田径超级大奖赛中,以12.88秒的成绩刷新世界记录。

(5)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0.001米。

(6)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5°c-37.5°c。

(7)“神舟六号”在太空飞行时距地球表面最远的高度大约是344.725千米。

3、引入课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小数的读法。

小数怎么读?谁能把信息中的几个小数再读一读?

能发现小数是怎么读的吗?

让学生发现:小数点前面的数和我们学过的整数一样读,小数点后面的数只要依次一个一个地读。

出示几个小数,让学生读一读:0.390.1080.0060.80。

(1)如信息中的.0.6、0.75、0.05元这些小数是怎么来的?

小组内回忆6角写成0.6元的过程。

那5分为什么可以写成0.05元?同桌商量商量。

学生尝试说说7角5分转化为0.75元的过程。

那6角8分可以写成几元?

(2)0.01米是怎么产生的?谁能大胆地猜测一下?(教师出示米尺图)。

引导学生说出:1厘米是1米的1/100,是1/100米,写成小数是0.01米。

以小组为单位,在直尺上另外找出两个刻度,想一想,写成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把它们写下来。

组织交流。

(3)猜一猜,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还会得到什么样的分数?如何写成小数?

把自己的猜想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并试着把这些分数、小数写下来。

组织全班交流。

3、抽象概括:仔细观察上面每组的分数和小数,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

以前我们学习了一位小数,今天又认识了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还会有位数更多的小数吗?

4、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说说怎么想的。结合图来理解每个小数把整数“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三、练习拓展。

1、把听到的小数记录下来。

早晨6点30分,小明从1.2米宽的小床上起来,挤了0.008米长的一段牙膏,用了0.05小时刷牙洗脸,喝了一杯0.243升的牛奶,吃了一只面包,背起2.5千克的书包,飞快地向离家1.46千米的学校跑去。

指名板演。读一读这几个小数,选择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说说它们表示几分之几。

2、最近学校附近开了一家文具店,但店里商品的标价不太规范,请你们帮个忙,把这些标价改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图略)。

铅笔3角小刀8分直尺5角9分练习本76/100元。

3、把你认为长度相同的找出来。

4毫米0.004米4/1000米0.04米4厘米4分米4/10米。

4、估价:一筒薯片的价格在5元~6元之间。估完后提问:有多少种可能?

5、把课前收集的小数信息,挑一个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同桌听。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小数,你有哪些收获?

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经常用到小数,课后围绕“生活中的小数”写一篇数学日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