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穿过地平线的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2023-10-06 15:23:10 作者:念青松 2023年穿过地平线的读后感(精选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穿过地平线的读后感篇一

李四光,这个响亮的名字,可以说家喻户晓,他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最近,我拜读了他的《穿过地平线》。

这本书讲述了地震、燃料、宇宙,还有我们生存的地方——地球等内容。这里面凝结着地质学家们探测地质的汗水。他们的工作非常辛苦,但也很有趣,可谓“苦中作乐”!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比如三大冰期在什么时候,最广泛的燃料是什么,地震可不可以预测等等。

李四光爷爷曾赴日本留学,后来还考入了英国的伯明翰大学。他不但知识渊博,而且科学精神更可贵可嘉!

李四光爷爷为中国地质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创建了地质力学,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李四光爷爷还善于观察,而且喜欢提问。对前辈科学家已经提出的结论,李四光爷爷没有盲目接受。他一直坚持这种怀疑的态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周密的分析和思考。俗语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啊!

我要学习李四光爷爷这种善于观察、勇于提问,不断开拓的精神!

穿过地平线的读后感篇二

我读了李四光的《穿过地平线》地球的年龄“官司”。

地球的年龄,并不是一个新颖的问题。在那上古的时代早已有人提及了。例如纳加尔。底压人的天文家,不知用了什么方法,算出世界的年龄为21.5万岁。波斯的琐罗亚斯德一派的学者说世界的存在,只限于1.2万年。中国俗传。世界有12万年的'寿命。这些数目当然没有什么意义。古代的学者因为不明白自然的历史,都陷于一个极大误解,那就是他们把人类的历史,生物的历史,地球的历史,乃至宇宙的历史,当做一件事看待。意谓人类出现以前,就无所谓宇宙,无所谓世界。

中古以后,学术渐渐萌芽,荒诞无稽的传说,渐渐失去信用。然而西元1650年时,进有一位有名的英国主教阿瑟,曾大书特书,说世界是公元前40造的!这并不足为奇,恐怕在科学昌明的今日,世界上还有许多人相信上帝只废了6天的功夫,就造出了我们。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地质学、生物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同一步调,向前猛进。德国出了维尔纳,英国出了哈同,法国出了蒲丰,!陆谟克,以及其他著名的学者。他们关于自然的历史,虽各怀己见,争论激烈,然而在学术上都有永垂不要朽的贡献。俟后英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华勒斯,赫胥黎诸氏,再将生物进化的学说公之于世。于是一般的思想家才相信人类未出现以前,已经有了世界。那无人的世界,又可据生物递变的情形,每一时代大都有陆成海涸的遗痕,然则地球历史之长,可想而知。至此,地球年龄的问题,始得以正式成立。

物理学家竟是这样的挑战,自然弄的地质家到忍无可忍的地步,于是地质学家方面,就有人起来同他们讲道理。

所以地球年龄的问题,现在成老天文物理地质三家公共的问题。

穿过地平线的读后感篇三

读完《地热》这篇后,对此产生了点小震撼,它告诉我们,从地球的表面到它的深部,温度会越升越高。资料记载:亚洲大致都在40米左右上升1℃,欧洲大致都在28米到36米上升1℃,北美大到都在40米到50米上升1℃。哇!如果我们假定每深100米地温增加3℃,那么只要往下走40公里,温度就达到1200℃了。

如果能像李四光那样,费尽心思来做某件有意义的事情,哪怕不完全可靠,也会有价值所在。而不是像以前的人们用估计、猜测的方法,推断地球的年龄那样,只是罗列一些枯燥的数据,没有实际意义。

穿过地平线的读后感篇四

不管是谁,总对一些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吧!你们想成为地质学家吗?读一读《穿过地平线》吧!它能让你了解地球,地平线只是一个梦,并且是让你追不到的梦。

在自己的人生中,都会有梦想。每个人都会从儿童变成大人,在这阶段中,我们都要鼓起勇气。做有规划的人生;做精彩的人生!

同学们,你们对“李四光”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吧,它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在我们学习的课本里面,你们一定见过她的名字。

他善于发现和观察事物,遇到不懂的问题还经常打破沙窝问到底,这种求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对待困难从不退缩,从不低头,勇于挑战,这种精神同样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读完这本书令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知道了许多以前从不知晓的东西。

穿过地平线的读后感篇五

同学们,你们对“李四光”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吧,它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在我们学习的课本里面,你们一定见过她的名字。

李四光博学多才,他散文写得好,旧体诗也写得不错,即使是地质学的论文,他同样写的有声有色。《穿过地平线》这本书是从他的大量著作中精选的一些随笔,它能让你了解地球的地质构造,一下子成为一个小地质专家。

这本书里有31个小篇,其中,《从地球看宇宙》这篇论文我最感兴趣,它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宇宙,只是其中的一点点,还有一大部份等着我们去探究。在这巨大无比宇宙空间中,还分散着许许多多的物质,而地球只是它们大家族中无比渺小的一位成员。它们有的还在不断成长,有的已经生长到了一定的阶段,有的还正在消逝。

我读完《地热》这篇后,对此产生了点小震撼。它告诉我们,从地球的表面到它的深部,温度会越升越高。资料记载,亚洲大致都在40米左右上升1℃,欧洲大致都在28米到36米上升1℃,北美大致都在40米到50米上升1℃。哇,如果我们假定每深100米地温增加3℃,那么只要往下走40公里,温度就达到1200℃了,地球真让我们捉摸不透啊!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