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调查报告大全(14篇)

时间:2023-11-27 14:48:49 作者:翰墨

调查报告可以分为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两种方式,前者注重描述和分析,后者更侧重数据统计和比较。下面是一份关于XX领域的调查报告,通过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该领域的见解和建议。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如何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是我们急需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市下大力气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河道整治等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三义寨、柳园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通许、尉氏县省级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和赵口引黄灌区骨干工程维修,对贾鲁河、涡河等流经市内的主要河道进行了清淤治理。据统计,全市共有机电井8.5万眼,井灌面积可达430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483.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2%。旱涝保收面积35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59.3%。

2、耕地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沃土工程的实施,一大批先进适用土壤肥料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培肥了土壤,提升了地力,耕地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有效提高了作物品质,粮食总产和单产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以来,市属五县相继承担了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累计投入补贴资金890万元,完成了2万多个土样的采集与测试,落实万亩沃土工程综合示范基地建设10个,改造中低产田110万亩,提高土壤有机质0.02%,推广配方施肥面积689万亩次。通过项目实施,市县两级土肥队伍得到了加强,技术手段有了大幅提升。目前,市、县都建有土肥测试中心,都能独立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

3、农畜产品质检体系初步建立。目前,全市两级(市、县农产品质检中心)三层(市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质检体系已基本形成。共建成市级检测机构1个,县级监测中心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监测站4个。市农产品质检中心被农业部授权为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被省中心授权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机构。同时,市级蔬菜、果品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已经启动。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已通过省级验收,并投入运行,年承检能力可达到畜产品1000个指标、兽药和饲料产品1000批次以上,畜产品、兽药、饲料质量标准规定的检测项目可检率达到50%以上。农产品和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我市的`农畜产品的安全水平和竞争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4、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升。新增大型农机具867台,目前,全市共有大中型拖拉机6000多台,农机总动力达616万千瓦。在农业机械拥有量增加的同时,全市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进一步增加,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率达到70%。全年完成机耕面积542万亩,机收面积426万亩,其中联合收割面积423.79万亩,完成机脱小麦占全市麦播总面积的96%以上。

5、农村社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一是加强了农村“水、气、路、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6.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3.2万座,全市农村沼气池已达8万多座;实施“村村通”和电网改造工程,农村道路建设和电网建设深入推进,基本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路通电。二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目前,我市已建成11个农业信息网站,32个信息服务平台,58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已实现了村村通电话,1628个村能够上网查找信息,约占全市行政村数的70%,电信、网络已成为农民获得农业信息和服务的重要途径。

农业调查报告

(基本情况略)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释放结构能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乡农业结构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业结构调整对我乡经济结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一)调整农业结构是xx乡发展经济的需要。xx乡是一个农业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决定着我乡经济发展的全局。据调查二00三年我乡农村经济总收3655万之中,农业收入占68%以上。我乡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决于农业结构的改变。

(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增收奔小康的关键。通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我乡二00三年粮经比例为35:65。乡党委、政府积极引进经济作物,如种植甘蔗1200亩,甘桔20xx亩,葡萄500亩,蔬菜5000亩,滇屯502优质稻1500亩,冬季玉米制种6000亩。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仅20xx年度冬季玉米制种收入600多万元。平均每户收入20xx元,人均500元收入,占人均纯收入(1906元)的三分之一。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三)农业结构调整是二十一世纪农村经济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文范文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我乡经济生活己进入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顺应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市场供求关系正发生变化,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及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大量的传统产业必须相应调整。

(一)农业结构的现状。

农业结构调整从一九九二年至今的十二年,九二年党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结构开始进入发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满足市场要求为目标的新阶段,市场销路好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迅速发展。如我乡的皱皮菜辣的种植在农业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由政府引导产品推向市场,农民收入可观,但未持续几年以失败告终。从九八年起纯属农业乡镇的xx乡,农业结构中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甘蔗两大产业,但由烤烟政策的变化,实行“双控”政策,面积大大缩减,由原来的1500亩降到现在的300亩;甘蔗由于价格低,成本升高,致使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0亩下降到现在的1200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乡农业结构调整是势在必行,积极引进公司,采取“政府+公司+农民”的形式,进行产品结构调整。1998年在试验178亩冬季玉米制种成功后,逐年进行推广种植,到20xx年发展到6000亩,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纯收入每亩800元,给农民带来实惠,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二)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市场供给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看,农业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农业结构与市场消费、农民增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劳动者素质低,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全局利益。现我乡冬季玉米制种实施五年时间,但农民不遵守合同,没有信任,出现一些违反公司合同的现象。二是农产品质量不完全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品种单一;三是农民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迷;四是农产品加工转化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增幅减缓;五是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一些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六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我乡20xx年第三产业总收入只470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655万元的12。8%,特别向外输出劳动力收入只有3万元。总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农业结构不合理。

笔者通过调查全乡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因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也就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生产结构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调整结构,这龙头企业提供所需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需求,这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场、技术、资金支持,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水平,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功能的强弱,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龙头企业要在税收、信贷、出口等方面给以扶持。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它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支持能力。应选择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充当龙头企业,发挥它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要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类型的龙头企业的发展,防止重复建设,以合理的龙头企业结构带动农业结构的组合和优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利于农业各部门、各产业均衡发展,形成科学的农业区域结构。

(二)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公司加农户”,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提倡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同农户签定订单,这样可以将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规模等的具体要求,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和导向。农民按照订单的约定来安排农产品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加强“合同”和订单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履约率。

(三)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基地生产结构。

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后,要发挥市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结构调整,要根据市场和龙头企业需要,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品种结构。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在农产品基地的普及和推广。要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科技水平,依靠科技带动品种结构、品质结构调整。要加强农产品基地的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搞好储藏、保鲜、运输、供电、通讯等设施建设,以保证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健全市场网络,开辟农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销售环境。

(四)运用利益机制调动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

积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公司带农户,重要的是要靠利益纽带去带动。因此,龙头企业要逐步与农户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一是对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要按订单或“合同”收购,合理定价,以质论价,决不要压级压价,限收拒收。

农业调查报告

为了助推我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安排,xx月中旬,区人大调研组分别到区农委、xx、xx、xx以及xx柠檬、xx豆瓣厂、xx食品有限公司、xx生态园露营基地、xx农业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xx农民新村和柠檬、花椒、草莓、花卉苗木、~鳅、观赏鱼等种养殖基地,通过实地查看和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业主意见和相关单位情况汇报,对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近年来,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安排部署,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实施“百村百园”和“三线四项”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着力推动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多举措促进农村居民快速增收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xx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67.82亿元,同比增长4.8%;农业增加值达到47.15亿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82元,同比增长11.5%.获得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xx市现代农业建设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全国、全市一系列涉农工作会议和重大活动多次在我区召开,有力的提升了xx农业综合影响力。

(一)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渐成规模。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集聚资源,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进国家级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和拓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提档升级土地面积1万余亩,核心区内实施了道路、天然气、自来水、高规格节水灌溉、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韦灌路产业大道、琼江大桥已建成通车,新增人行道路灯100余盏,实施道路景观绿化1万余平米,建成蔬菜博览园和现代农业展览馆,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内现代化生产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机械化率达到76%。

二是产业集群优势逐步显现。围绕绿色蔬菜、生态畜禽、优质粮油、观光农业四大产业,以罐坝、渔溅、郭坡、中渡四个村为主的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已基本建成,全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已经基本形成。xx年,核心区内新发展龙头企业34家,新增收入158154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就业达7000余户。核心区内,太安镇发展有龙头企业10余家,发展有机蔬菜基地15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余亩、渔业基地4000亩、苗木基地1500亩和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

三是产品营销体系提档升级。农村电商有序推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推动“互联网+”工程,大力培育xx电子商务协会及汇达集团等本土企业建设涉农电商平台,以“潼惠网”、“三块石”为基础,搭建xx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目前,朴真、润优、农龙、汇达柠檬、健能等近20家农业企业在京东、阿里巴巴、一亩田、易田、西部电商等知名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由各农业企业授权在各电商平台上销售的网店、微店也在逐日增加,农产品交易额突破6亿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特色效益农业异彩纷呈。

一是发挥品牌效应,农旅融合度逐步提高。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树立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突出特色抓农业、围绕农业抓旅游,积极打造崇龛油菜花、太安蔬菜博览园、农业展览馆等农业产区,开发阳台盆栽蔬菜,建设农民新村,创建“xx农家”,促进“产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民房变客房”,大力开展菜博会、菜花节、玫瑰花节、桑椹节、梨花节、柚子节等农业节会,创建无公害农产品179个、绿色食品65个、有机食品42个,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加快,农旅融合理念不断深化。如xx镇,目前发展有大小规模和接待能力各类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点60多个,从业人员6000余人,年接待游客60万余人次,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50%.

二是发挥规模效应,农业带动力显著增强。在核心区内着力打造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绿色、有机、生态、循环”产业集群,引进了帝安、汇达、岩泉豆瓣等柠檬、蔬菜、水果冷藏、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模式和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条,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成效明显,基本建成中国西部绿色菜都,成为xx主城“大菜园”.目前,全区农业专业大户有3000个,注册家庭农场27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910个,区级以上龙头企业139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个。全区粮食播种面积90万亩,产量39.05万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6.83万亩,总产4.68万吨,其中油菜面积28.3万亩,总产3.4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00万亩,产量200万吨;特色经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产量40.9万吨,其中柠檬种植面积13万亩;蔬菜、油菜、柠檬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第一。渔牧业生产也呈平稳增长态势,生猪年出栏达到100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1142万只;生态渔业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水产品产量3.8万吨。

三是发挥项目优势,农业多样化特色鲜明。全区实施了“百村百园”工程,围绕蔬菜、粮油、水产、经果、中药材等,培育主导产业,助推“百村百园”工程村产业发展,目前已建成89个专业村和标准园。从我们调研的太安、柏梓、寿桥等镇情况,特色效益农业也各具特色,效果显著。柏梓镇,以“五线”建设为抓手,以“蔬菜、柠檬为主导产业,花卉、苗木共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引进种植大户115户,发展林果经济3.4万亩、苗林花卉亩,种植蔬菜3.5万亩。寿桥镇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11个,发展专业种养殖大户12户,微商电商3户;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面积累计达1300余亩,部分蔬菜远销香港、韩国等地,年产值800余万元;新栽植撑绿竹1000亩,产值340余万元;观赏鱼养殖基地规模达到350亩,年产值达700余万元,已发展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

(三)政府服务务实有效。

一是认真指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职能部门认真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对流转面积大、涉及农户多的流转项目协助做好资质、经营能力等审查,逐步建立风险预防、控制和处置机制。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近60万亩。寿桥镇革新农业发展体制,加快规模化发展步伐,采用折资入股、转包、互换、代耕等形式,累计流转土地9880亩,规模经营耕地面积7412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0.4%和60.8%.

二是注重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开展新型农民职业培训60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2人;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868人,培训农民7070人;开展送科技下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农机安全宣传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同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核查力度。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积极宣传种粮直补政策,圆满完成种粮直补审核、汇总、兑付各项工作,全区共计兑付种粮直补资金5931.2万元、良种补贴资金1041万元。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监督落实;做好了农机购置补贴,全年推广补贴农机具5882台,下达国家补贴资金700余万元。

四积极探索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建立了优质粮油、蔬菜、玉米、高粱、生猪等农业生产保险,水稻保险达到7.2万亩,玉米、高粱保险达到4.3万亩,蔬菜植保保险完成0.5万亩,蔬菜价格保险达到1.2万亩,生猪保险达到33.6万头。

现代农业示区带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保障乏力,制约现代农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一是融资困难,缺乏资金保障。农业投入周期相对长、风险又大,加之没有实业抵押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已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硬伤”.在太安龙鳅农业调研中反映,目前企业流转土地1000余亩,投入资金1000余万,除享受30万元的特色效益农业切块补助资金支持外,金融机构基本未融到资。二是用地困难,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适度规模经营,流转的农村土地多为基本农田,缺乏农业产业配套设施用地,土地经营面的狭小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三是缺乏现代农业技术人才,人才支撑乏力。农业企业的发展和工业、商业一样,人才是关键要素之一,现在的年轻一代,愿意投身农业的不多,大学生农业专业毕业的愿意在最基层的也非常少。在家的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素质低、不懂现代农业技术,加之基层农技干部的缺失,对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很大影响。如帝安农业2000多亩的用地规模,日常能用的工人也仅20-30人,根本无法满足正常的.用工需求。

(二)一些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把控难,部分农业企业经营效益较低。由于农产品现代市场营销体系不够完善,对未来市场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测和研判,加之现阶段我区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附加值低,竞争力差,容易导致供求失衡,市场把控难,部分农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核心区内不少农业企业存在拖欠租金和工资的现象。

(三)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亟需解决。一是种植过程中的污染不断发生。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大部分农膜就地丢弃或焚烧,造成大气环境和土壤污染,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养殖业污染较为严重。近年来,我区畜禽、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部分养殖场虽建有沼气池和简易污水粪便沉淀池,但实际处理能力远远达不到排放要求,畜禽粪便直接排入河道、土壤等,对周边环境及水库、次级河流导致污染.三是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问题仍然突出。镇街垃圾收运设施缺乏,废弃蔬菜随意堆放,任意倾倒,生活垃圾随处乱倒、乱堆放、填埋或焚烧,多数场镇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收集处理率低,直接影响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程。

(四)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产业发展不够平衡。一是政府对涉农项目、资金统筹力度还不够,在实施中部门各行其事、各自为阵现象依然存在,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布局,有的涉农项目、资金未能充分发挥效益;二是镇街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够平衡,南北差距较大。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抓住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机遇,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以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农村农民全面迈入小康社会。

(一)科学布局产业项目,突出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意见》中的“六大产业片”的布局,坚持农旅融合理念,科学规划布局农业产业及项目,兼顾全区均衡发展,因地制宜,狠抓市场前景广阔、带动力强、具有特色效益优势的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树立农旅融合发展理念,注重生态安全与环境保护,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坚持适度规模经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大力推进农旅融合,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立足农业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培育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引导农业向多样化、精品化发展,突出特色、品牌和效益,逐步形成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科普教育、生态环保、产品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进一步加强农民新村建设规划,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镇街村污水垃圾处理和农村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生态环境,为农民增收致富创建平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强化科技支撑,努力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着力办好农业职业教育,扎实做好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工作,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带头人,努力打造一批懂技术、善管理、能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者,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二是要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现代物流“互联网+”意识、品牌意识,大力推广先进种养殖技术,坚持“标准化生产,科技化种植,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努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产品,积极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推进产品农业向功能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四)狠抓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特色效益农业竞争力。一是抓好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积极培育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多元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益。二是完善监管服务体系。加强引导,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镇(街)、村两级监管服务机制,形成完善的区、镇(街)、村“三级联动”的监督管理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和中介组织,建立“互联网+”农村电商平台,搭建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农产品营销网络,畅通农产品交易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销售风险。四是继续推进农产品保险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品种及项目保险的范围和领域,有效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五)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一是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机制。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正确处理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涉及的多方利益关系,积极指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做到职责明确,手续完备,合同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二是组建土地流转中介组织,通过土地信息收集、资产评估、政策咨询、信用担保等服务,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三是积极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居民新村建设步伐,节约土地资源,积极引导家庭农场或股份制合作企业适度规模流转土地,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从而让土地集中、联营,在更大范围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努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六)建立和完善农业投融资机制,保障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需求。一是加大设施投入,按照先建后补的原则,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向有条件、有基础的地方投入,以设施项目撬动集中连片发展、发挥规模效应。二是着力提高对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水平,组建工作队伍,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搭建银企平台,切实帮助企业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融资担保公司,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创新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方便业主、保障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信贷融资模式,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七)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严格控制农产品市场准入。不断完善农产品快速检测标准体系,提高检测精准度,对于不达标的产品一律不予进入市场。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经快速检测达标的产品,要求张贴产家标识,并登记,以便于查找和售后跟踪管理。三是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监管。在产品准入、流通、甚至售后各环节严把质量关,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加大执法力度,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依法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严格依法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严把质量关,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

(八)综合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助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一是强化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充分运用电视、报刊、网络等载体,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普及生态环保知识,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业主的环保意识;二是采取措施,加强综合防治。建立安全用药制度,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加强废弃农膜、化肥、农药包装袋的回收利用,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加大投入,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开展农村环境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三是完善机制,加大监管力度。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的监测防控体系,构建和完善农业环境安全评估体系、化肥农药投入监测体系、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养殖业环评监测体系等,力求面源污染防治有章可循;四是依法监管,有力防控面源污染。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农村面源污染的监管,对养殖环保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运行、企业排污情况等进行认真督促检查,严格执法,有力防控农村面源污染,助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农业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县立足县域资源优势,重点实施生态特色农业“四百一菌”优势产业发展工程(即百万亩用材林、百万亩油料植物、百万亩林下水域经济、百万亩优质果产业,“一菌”即食用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以来,我县以发展“三特”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三特”水果、烤烟、食用菌、中草药等产业,初步形成了“三特”水果、食用菌两大优质特色产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粮食总产量6.6万吨。实施超级稻高产示范项目,平均亩产656.5公斤,比面上平均亩产增89.5公斤。特色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去冬今春种植核桃2.6万亩,全县核桃面积达20万亩;种植毛竹5000亩,种植“三特”水果3万亩,全县**珍珠李面积达8.6万亩。今年种植甘蔗3400亩、蔬菜12.5万亩、烟叶2600亩、蚕桑1.15万亩、食用菌万棒,中草药2.5万亩。科学规范养鱼2.6万亩,养殖示范基地10个,生猪出栏1.53万头、鸡出栏638万羽。

(二)产业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围绕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培育和引进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县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2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按照“立足产业、分批建设、突出重点、强化辅导、整合资源”的原则,加快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全面提升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质量、竞争力和带动能力。目前全县农民合作组织达98家,农户覆盖率达23%以上,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在全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体达4家以上,家庭农场14家。

(三)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提升。“中国油桐之乡”、“中国山鸡之乡”、“中国金花茶之乡”、“中国**珍珠李之乡”等金字招牌越来越亮,“**珍珠李”、“**油桃”、“都隆香米”、“尧山茶”等特优产品的名气越来越响。同时抓好示范区、优势产业带、特色产业带和已认定基地的产品申报工作,不断提升特色品牌效应。目前,共开展“三品一标”基地认证3个,无公害大米认定面积24990亩、无公害杨梅基地认定面积21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860亩。正在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家,申报绿色食品认证2家。

(四)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以来我县实施各级科技项目14个,总投资规模1000多万元,建设**珍珠李产业(核心)示范区,推进**万亩核桃核心示范区建设,力争建成自治区级向阳和市级**、**特色农业示范区,建成县级“高仁龙”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各乡镇创建1个以上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县“三特”产业提质增效。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加大农业产业技术培训、指导、跟踪服务及帮扶力度,抓好“三特”农业种植管护工作。加强农技队伍建设,每年按专业对乡镇农技人员集中培训15天以上,每年至少有20%的基层农技人员参加系统技术培训1个月以上。加快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全县培育种植能手500人,养殖能手50人,农村加工能手200人,农机手150人。深入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培养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每年带动农户20户以上,目前全县农业科技示范户达到2000户。

(五)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实施“五小”(小水池、小塘坝、小堰闸、小泵站、小渠道)工程,全年水库除险加固完工4座、新开工建设2座,全县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资金全部落实。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达30万亩,化肥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目前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21.3%。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建立,动物防疫开展面达100%。

二、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虽然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现代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总体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特色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够高。**特色农业品牌多,但优势特色产业的规模还不大,如**油桃、黑山羊等特色产业规模不大,总量较少,特色农业“有品牌、无规模”的现状仍未根本改变,特色农业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此外,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等,仍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

(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目前全县虽成立注册了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仍然相对较少,同时有一部分协会是与农户之间没有利益关系的、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缺乏资金、技术,特别是缺乏能管理、善经营的人才,导致真正能够完成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实体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很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健全和完善。

(三)龙头企业带动增收的能力不强。我县龙头企业与外地企业相比,规模和实力都相对较弱,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农户增收能力不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较弱。同时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还较低,只能进行简单的.初加工,精深加工的不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质量档次不高,加工转化和增值不高,难以真正形成规模,产业竞争力不强。

(四)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开发难度大。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涉及千家万户,矛盾很多,流转困难。一是土地承包时,土地肥瘦不一,要大搭小、好搭差,使大块的土地被分割成条条块块,形成插花地,要流转这类土地,涉及的农户多,且农户的思想认识不一致,有的农户担心土地流转后难还原,不愿进行土地流转,工作难开展。二是受我县山区特点制约,除少数乡镇有成片大面积耕地外,多数都是缓坡耕地,地块面积小,灌溉条件差,机耕条件差,需进行改造,受让方开发成本增加。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应以现代特色农业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健全完善现代农业组织经营、科技服务支撑、质量安全保障、电商销售等体系建设,确保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一)构建现代农业组织经营体系,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加快建立以农民新型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的现代农业组织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发生产高精产品、特色产品,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一是大力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纵向拓展和横向联合,大力推动合作社一体化经营,着力推进发展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等合作组织,着力提高农民合作组织的农户覆盖面、土地覆盖面和产业覆盖面,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立足区域优势和产业基础,规划好一个农产品加工区域,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加快产业集聚,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茶叶、特色蔬菜、畜禽等加工产业,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强化质量意识和品牌建设,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三是突出农产品品牌效应。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名牌农产品为重点,加快“三品一标”品牌认证,形成一批知名度高、质量安全过硬的农产品品牌。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示范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加快开展haccp、iso900、iso9001等体系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gap)等质量认证。

(二)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提高科技贡献份额。一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广农作物重大有害生物防治、畜禽防疫、节水栽培技术等成熟技术。继续实施**珍珠李产业(核心)示范区项目,**万亩核桃核心示范区建设,无公害大米示范基地建设。在自治区级向阳和市级**、**特色农业示范区,建成县级“高仁龙”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各乡镇创建1个以上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县“三特”产业提质增效,切实提升示范区的现代元素。二是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大力改革农技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人员知识更新速度不快,难以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对农技推广工作需求的现状。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建立起工作高定位、人员高素质、装备高标准的与现代高效农业建设相适应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每年按专业对乡镇农技人员集中培训15天以上,不断提高广大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水平。三是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着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全面培养农村生产型人才,积极培养农村经营型人才,加快培养技能服务型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学、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三)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现代农业发展为重点,加快配套农业标准的制定,尽快形成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适应、生产技术规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衔接、检测方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围绕我县产业规模较大、组织化程度较高的重点产业和产品,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为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创建活动,建设4个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点,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体现**特色、行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模式。在示范点推行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用药登记制度、休药期制度等,保证农产品质量全过程可追溯。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形成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支撑,乡镇、生产基地、市场为补充的四级农检网络体系。加强检测队伍素质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提高检测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扎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农产品电商销售体系,互联网助力产品销售。近年来,县农业部门相继建立了县“12316”服务热线、县农业信息网等服务“三农”的信息网络平台,通过整合全县涉农信息资源,形成了以农产品市场销售、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为主要服务功能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时下最火热的销售渠道,介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业态,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与消费。初,****珍珠李产业合作社在淘宝、阿里巴巴等网站开通电子商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农产品电子商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正在有效地缓解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因此,在今后拓展销售市场的过程中,要努力突破传统农业地域性强、季节性强带来的空间与时间上的制约,认真解决好资源、质量、包装、销售、网络和成本等问题,细分市场,找准定位,突破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瓶颈,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快捷、直接、低成本的营销优势,搭建网络平台,整合市场需求,加快农产品价值的顺利实现与提升。

(五)抓好现代农业“五大工程”,壮大农业综合实力。一是抓好高效特色种植业工程。继续重点实施生态特色农业“四百一菌”优势产业发展工程,做大做强特色种植业。积极实施粮油高产创建工程,大力推进生产基地建设。二是抓好畜牧水产养殖业工程。加快推进六画山鸡、黑山羊、生猪规模化养殖,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大力发展六画山鸡生态养殖业,打造产业集群基地。三是抓好林业经济开发工程。大力发展核桃、油桃、油茶等种植;实施生态林业体系工程,做强做大木材加工业。四是抓好新一轮开发扶贫工程。创新开发扶贫思路,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加快发展“八大”扶贫产业,不断提高扶贫对象收入水平。五是抓好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程。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示范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示范区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同时稳妥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引导示范区内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断提高示范区规模经营水平。

农业调查报告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乡镇的不懈努力下,我县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是符合“一年打基础,两年塑造形象,三年出成果”要求,优化资源配置,落实有效措施,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然而,思路不清、主营业务不清、融资难、效率低、管理不善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因此,创新思维、改变方法、提高效率,对于进一步提高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水平尤为重要。

一、园区建设概况和工作成效。

(一)基本情况。

我县自然条件差,山高坡陡,平地少,自然资源先天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传统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生产靠天气。此外,农民老龄化,大量中青年劳动力走出农村,转向非农产业,导致大规模弃土现象日益增多。农业发展潜力不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发展后劲不足,已成为历届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难题。

近年来,县委和县政府成立了“三个产业同步,农业、农村、农民协调,富民第一”思考,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工业示范园区”目标,以农业示范园区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重大突破,以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基本要求,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循环发展和绿色生产为路径,以培育市场经营者为核心,以规模、设施、标准化和产业化为标志,因地制宜,在全县范围内完成建设。61122”现代农业示范体系探索“在山上建公园,在山下建社区,把农民变成工人”这样一个发展山区现代农业,统筹城乡的好办法。

目前,6个重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总面积9.15万亩,建成核心区2.33万亩,耕地1.14万亩,林地1.7万亩。天宝和中营作为引领全县发展的两个农业示范园区,取得了初步成效,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陈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被命名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示范和引导,按市级示范园区标准建设了种花苗木、木瓜、茶业等示范园区,已初具规模,有效促进了我县山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在示范园区的带动下,激发了群众投身农业开发建设的积极性。

(2)工作措施和结果。

1.完善园区建设配套机制。一是县成立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明确职责,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总结阶段性工作,安排新的统一攻关任务,重点协调解决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阶段性决策问题。三是每个园区都明确了要重视单位和领导,落实一个县级领导重视,一个部门牵头,一批单位协助落实的措施。

2.构建现代农业示范体系。我们县采用“突出重点,集中投资,突出示范,带动全局”方式,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与城乡发展,统一部署,统筹规划,同步建设。“11135”城市规划体系(创建宜居县、11个重点集镇和35个生态社区)确定了“61122”现代农业示范规划建设体系(即建设6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扶持壮大10个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建立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壮大20个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示范点,积极培育xx专业农民,形成“示范园区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推动,家庭农场支持,专业农民经营”五位一体现代农业示范体系。

3.积极探索园区建设模式。我们县抓住了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政策的机遇。生态社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产业示范园区”思路是围绕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移民社区,支持龙头企业积极流转土地,在山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生态循环产业,根据全区规划和天林路景观综合布局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山下移民社区建设和移民集中安置初步形成“在山上建公园,在山下建社区,就地把农民变成工人”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模式以“仓上镇天宝、城关镇中营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为基础,在这一模式的探索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4、凑加强援助措施。一是凝聚部门力量,倾斜项目和资金,帮助园区建设水、电、路、网、通等基础设施,全力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建设。近两年来,县政府及各部门扶持了40多个园区项目,投资4000多万元;协调贷款1000多万元。二是从土地流转、金融信贷、招商引资、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现代农业园区优惠政策和支持,形成支持企业建设的良好服务管理氛围。三是坚持园区实际建设,做好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工作,通过技能培训培养一批专业农民;通过引导大型工业企业发展产业,培养了一批农业管理人才;通过园区建设,培养了一批农业管理人才。

5.工农一体化促进园区发展。我县坚持以农业为依托发展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扩张为重点,以订单生产为手段,全力打造涉农品牌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增产增收,取得成效。积极引导有实力、有能力的业主投资农业产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和支持成功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业产业或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协调和服务功能,村干部带头流转土地,搞规模经营,带动农村发展,形成“工商资本下乡建设,回乡的可以回乡建设,村干部带头建设”发展模式。通过工农一体化,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村土地流转,带动和形成一批主导产业集群,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二.我园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1、发展思路不够清晰。我县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园区业主还没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循序渐进的态度,存在长期规划与短期建设衔接不充分、发展思路不清晰、定位不明确、主营业务不明显、规模效益不明显等问题,阻碍了园区的持续高效发展。

2.商业实体很弱。企业是园区的主体,农业基础投入太少,投资效益低,示范带动作用有限,对后续发展能力影响较大。要想在困难山区把示范园区做大做强,单靠园区业主的力量是很难的,必须注意培养新的园区经营者参与园区的建设和运营。

3.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周期长,成效慢。业主在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投入了大量资金,后续建设资金普遍不足。而且项目管理条件和资金难以及时到位,银行贷款困难,利率高,需要抵押贷款等具体问题,使得园区建设失去了自主性和科学性,支撑效果不明显。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4.公园的功能需要改进。农业示范园区应具有高效、生态、特色、观光的特点。目前,我县的示范园区还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强调农业生产,休闲观光功能没有得到体现。最具影响力的天保农业示范园区虽然注重生态观光功能的提升,但仍处于初期规划建设阶段。

5.品牌营销水平低。园区生产水平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园区,市场竞争力不强,影响了园区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同时,园区业主在市场评价上也存在偏差。施工前市场调研不充分,市场支持不足,很难打开产品销售的局面。

6.迫切需要加强科技支持。园区经营者文化水平低,技术人才缺乏,产业工人素质低,尚未形成高水平、高效率的园区建设团队,主要是因为高强度的园区建设和生产工作需要中青年劳动力和高端技术人才的支撑,而当地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条件艰苦,难以留住高端技术人才。

7.管理机制需要规范。有“只能进出”“重施工轻管理”这种现象,没有经济效益就起不到示范和推广的作用。一方面是农业主管部门对农业园区建设的行政管理和指导,需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加强项目管理,解决农民与园区缺乏紧密利益联系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8.实施激励政策的困难。园区建设项目资金落实滞后,建设主体完成项目需要大量资金,影响后期建设;企业投资园区建设较慢,需要发展其他见效快的产业支持园区建设。政府没有相关支持措施;与公园建设相关的具体优惠政策不明确,不利于提高公园建设的积极性。

三、农业园区的发展路径及建议。

近年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已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支撑,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可操作载体。为了进一步规范农业园区建设,提高园区管理水平,促进园区在推进农业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经营中发挥主导作用,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园区发展思路。强大的产业支撑是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发展的动力。业主要结合市县确定的农业主导产业,如木瓜、姜黄、畜牧、茶叶、中草药等。,以方便后期项目资金。第一,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复合模式。园区要立足实际,精心布局,突出重点,明确主导产业,主辅结合,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形成市场前景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产业结构。二是加强产业基地的培育。茶叶、木瓜、中草药等示范园特色明显,产业单一。我们必须努力培育产业基地,提高加工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使园区更大,更强,专业化和精细化。三是提高工业质量水平。在产业发展上,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努力打造生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园区产业结构。四是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系。建立园区与农民的.紧密利益联系,共同推动园区产业发展,从园区出让土地,引进大工业户在园区内建立家庭农场;建立专业合作社,农民入股土地,共同发展产业基地;建立农产品加工厂,让农民在田间劳动,让农民能有效受益。

2.培育新的商业实体。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一批能够建设和运营园区的新的商业实体是关键。第一,龙头企业自建园区。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挥自身资金、技术、信息优势,转让土地,按照“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中的农民”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二是农民合作社率先兴办园区。由村干部或企业家按照“标准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技术型会员、安全型产品”按照“的要求成立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商业模式,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导成员集中力量发展大型产业,合作社负责组织产品加工和营销。第三,农村社区计划建立公园。抓住陕南扶贫移民搬迁政策机遇,以新农村社区生产要素集聚为基础,以安置移民就业为目的,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围绕新建农村社区规划布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精心规划、包装、策划建设一批前景好、后劲足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第四,家庭农场经营园区。以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和平台,加强招商引资,所有愿意在园区发展产业的涉农经营实体都可以利用园区的规模优势从事生产经营。园区业主应特别注意引进具有商业意识的大型工业企业或企业家,在示范园区内建设家庭农场等产业示范点,提升园区产业效率,实现园区高效运营。

3.拓展有效融资渠道。第一,加强项目资金投入。政府整合项目,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园区项目的包装、申报、争取资金,支持业主建设园区。二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大投入,积极吸引国内外资本、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园区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第三,加强生产要素的资本转化。引导广大农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以及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第四,加大金融贷款支持力度。要建立金融信贷服务体系,增加银行对园区的信贷供应,解决园区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短缺。通过采取政策支持、项目支持、信贷支持、财政补贴、招商引资等多种措施,逐步形成多方融资、多轮带动的新格局。

4.努力提升休闲功能。农业示范园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休闲的重要空间载体。将其升级为休闲,是将农业生产、农业生活和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建设集科普、生产、销售、加工、观赏、娱乐和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农业园区,成为休闲农业的新农业形式。旅游功能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一是主题提升。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建设集观赏、品尝、购物、娱乐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园,强化示范园区的景观印象和观光功能。二是空间提升。建设和辐射区域建设要统筹考虑。例如,周围的村庄可以考虑扩展休闲活动,如民宿、餐馆和农舍,并沿着道路、河流和山脉扩展休闲和度假景观。三是活动升级。设计各种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科普教育活动和各种主题文化活动,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节日,设计乡村节日。第四,景观升级。通过造景手法,强化示范园区的观赏效果和景观特色,创造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观光空间。

5、特别重视科技服务的支持。第一,建立专业的技术团队。政府组建专家组,围绕园区发展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筛选出一批先进适用的集成、组装、配套技术,提供操作难度低、劳动强度低、生产成本低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建立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结合人才振兴规划,发展公益性岗位,实行指定服务,建设“科技人员到点,良种良法到场,技术要收”基于。第二,积极应用新技术。鼓励园区业主引进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生态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废物资源化等先进适用技术,扩大钢架大棚、喷(低)灌、温湿度控制设施和计算机监控等应用,加快设施栽培技术推广,加快农产品仓储和冷链运输发展,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同时,通过合作和技术投入,鼓励各类农业科研机构参与园区建设。第三,加强人才培养。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机制,以大型工业企业为重点,以技术示范为主要手段,积极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加强地方技术骨干队伍培训。第四,做好市场调研。进一步开展市场需求调查,根据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引进什么样的人才,研发新产品,有针对性地发展园区产业。

6.促进品牌效益的提升。第一,保证产品质量。严格农产品质量监管,对农产品和农业环境进行随机抽样检查,确保生产的农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标准,积极帮助园区业主申报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认证。二是培育农业拳头品牌。充分利用我们的县“裸皮木瓜”品牌和“xxxx春燕”茶叶品牌,安康“硒”品牌,着力打造一批拳头品牌产品,加强品牌策划和包装,走“商标注册、包装销售和上市管理”方式。第三,做好营销推广。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将农产品直接配送到超市等终端市场,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把握特色品牌的动态管理和信息发布,抓住机遇,做好网络宣传和营销。通过有效的营销和推广,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品牌,通过循环发展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园区品牌。

7.规范经营管理机制。在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运营管理应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第一,规范土地流转。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在此基础上,释放土地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土地向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集中,解决现代农业园区的土地利用问题。第二,规范项目管理。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向业主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点倾斜绑定。第三,规范市场管理。一方面,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管理园区;一方面,要加强市场准入机制,鼓励园区与市场融合,参与市场竞争,规范农产品入市管理。

8.加强激励政策的支持。第一,对于农业园区建设的业主来说,在生产、经营、销售等方面降低了相关税费,降低了成本;也可以对其开发其他商业项目给予相应支持,鼓励其通过其他商业项目获取资金或收益,以此来回馈园区建设。第二,政府制定园区建设激励措施,筹集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做出贡献的企业、乡镇和大型能人。第三,在土地使用、建设资金筹集、减税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以提高业主兴建公园的积极性。

农业调查报告

近年来,市县立足区位优势,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根据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建设以规模农业、精品农业为特色的农业特色县”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1.葡萄成为农民增收重要产业。xx县是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是广西葡萄之乡,到20xx年底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12.5万亩,总产量18万吨,产值达12亿元,创建了馨荣现代农业千亩示范园、溶江镇葡萄基地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兴安葡萄在全区优质鲜食葡萄评比15个金奖,兴安葡萄荣获10个。“十二五”期间,xx县将大力发展山地葡萄,计划在稳定现有葡萄的基础上,往山地发展3万亩欧亚系列葡萄品种,其中早熟品种维多利亚、夏黑,晚熟品种温克、红玫瑰等,到2015年全县葡萄种植总面积预计可超过15万亩。

2.柑桔产业得到恢复性发展。

兴安柑桔产业曾受黄龙病的危害,几近崩溃,在县委、政府重振柑桔产业的政策扶持下,“十一五”期间以南丰蜜柑为主共扩(改)种柑桔6万亩,到20xx年柑桔种植面积发展到10.6万亩的规模,并有2个柑桔专业合作社的柑桔生产基地取得了出口注册登记果园资格。

目前已形成10.6万亩的种植规模,年产量11万多吨,年总产值达4.5亿元。有连片100亩以上示范基地6个,其中两个柑桔专业合作社的柑桔生产基地取得了出口注册登记果园资格:兴安镇半冲柑桔专业合作社柑桔园和界首镇兴田村祉福田柑桔园。未来五年内,xx县将以湘江流域为重点,发展种植柑桔12万亩。

亩,完成毛竹低产林改造20万亩。

4.兴安是全国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生猪规模不断扩大,20xx年生猪饲养量80万头,千头猪场发展到56家。未来五年内,力争建成万头标准化商品猪场3-5个,5000头以上肉猪场8-10个。

5.食用菌、甜玉米两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食用菌种植面积已达到600万平方米,实现了由原来家庭作坊式的季节性零星生产转变成反季节规模性经营生产,形成了食用菌科研、产销一体的产业化生产链,并率先在全区开创从单一食用向食药两用高端方向发展的新局面;甜玉米从20xx年开始发展到现在10.7万亩的规模,并形成了“甜玉米种植+肉牛养殖+食用菌栽培+甜玉米、菇、牛肉深加工”的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在这方面,广西桂果食品有限公司作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龙头”作用极其明显。

6.秋马铃薯成为钱粮双增新渠道。

兴安秋马铃薯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20xx年xx县试种436亩秋马铃薯,获得成功后,20xx年迅速扩大到10730亩,20xx年全县已落实示范点15个,示范面积15000亩,总种植面积约3万亩,主要在兴安镇的五里徘和崔家的高泽和上塘。示范片经专家测产平均亩产达到615.9公斤,比预计产量高出65.9公斤发展速度很快。兴安作为全区4个马铃薯重点示xx县之一,以葡萄间种、柑桔间种和水稻+秋马铃薯三种种植方式的已成为兴安秋冬粮食生产的亮点。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

全县的1100多家农业产业化企业主要分为农产品加工和大型养殖两大类。

1.农产品加工方面。一是竹制品加工,全县有竹制品加工企业上百家,主要加工竹签、竹衣架、竹筷、竹针、竹席、竹碳、竹笋等产品,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东南亚、美国等地,重点企业有威宇竹木制品公司、全义竹木业公司、白竹竹木工艺厂,并计划在溶江生态产业园布局竹木加工业,促成其产业聚集。20xx年xx县竹制品加工行业总产值达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4.5亿元,并保持30%的增长速度和解决了2.5万人的就业问题。全县力争“十二五”末实现竹制品加工企业总产值10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以上。二是农副产品加工,主要包括果蔬加工和米酒酿造。果蔬加工以三大食品罐头加工企业(桂果食品、皇冠食品、日盛食品)为龙头,各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利用当地农业种植优势,主要生产加工甜玉米、桔子、白果、马蹄、荔枝、龙眼、菠萝、葡萄等;米酒酿造集中在溶江产业园,主要以溶江三花酒业、三花宏兴为龙头。20xx年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近20亿元,其中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5.2亿元。

2.大型养殖方面。主要有千头母猪场万头肉猪场的桂林荣发畜牧公司和存栏近500头牛的广西桂牛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同时依托参皇公司、桂柳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养鸡、养鸭,带动农户形成规模养禽的产业格局。20xx年1月,广西桂牛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桂林荣发畜牧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荣誉称号。养殖范围包括生猪、肉牛、能繁母猪等多个产业,标志着全县禽畜标准化养殖水平又上一个新台阶。

到目前为止,全县有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6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其中:1.莱茵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成为全区首家在中小板成功上市的民营企业;2.桂林日盛食品有限公司为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广西桂果食品有限公司是“xx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第一批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是自治区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桂牛公司20xx年被评为“广西水产畜牧行业重点龙头企业”,20xx年被评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目前是广西大学的“教学实习基地”和中国农业大学的“重点合作基地”。

20xx年全县24家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8.3698亿元,实交税金3.58亿元,企业净利润达2.8亿元。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产增收,一方面,企业共安置农村劳动力7537人,农民工从企业得到的收入总额达8000万元;另一方面,企业共建有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54个,面积达66000亩,与农户签定农产品生产销售合同13000份,金额达6020万元,实际履行订单成交额达6520万元,占92%。以上两方面农民收入14020万元,全县农民因企业直接带动人均增收409元。此外,企业直接带动农户45750户发展生产,真正发挥了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当中的“龙头”作用。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

xx县到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88家,有工商登记注册成员1440人,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的各行各业,其中以葡萄、柑桔、食用菌等种植业为主,有50家。20xx年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量达4.5万吨,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产值达14677万元。目前已成功打造“兴田冰糖橙”、“漓江果蔬”、“南源禾花鱼”、“宏旺食用菌”、“漠川三木药材”等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幅射帮助作用进一步加强,如兴田村冰糖橙协会,带动周边群众改造老果园,建设高标准果园示范园2000多亩;宏旺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注册“宏旺”牌商标,包装销售云耳等食用菌,价格好,销路畅,带动6000多户群众发展食用菌,走上了致富路。

20xx年12月9日在xx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三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上,xx县广西桂果食品有限公司、桂林日盛食品有限公司、溶江三花酒有限公司、兴安鸿达食品有限公司、宏旺食用菌合作社、湘漓唐水生禾花鱼合作社以及农业局和林业局参加了交易会展,成交额突破百万大关。

xx县农业产业化工作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一是成立了xx县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xx县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若干意见》,二是每年年初组织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以及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召开农业产业化专题会议,落实订单农业生产。如今年桂果、日盛、皇冠等企业发展了以甜玉米为主的订单农业生产,与农户签订13000多份甜玉米订单合同,面积达6万多亩,实现产值3500万元。

(二)加快土地流转,促进产业发展。20xx年县政府下发了《xx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办法》,据不完全统计,全县20xx年以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土地总面积33.82万亩,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6.45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16.26%,从而涌现了大批规模种养基地。

(三)出台奖励政策,扶持规模基地。20xx年出台了《xx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原料生产示范基地扶持办法》,从财政拨出200万元用于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办原料基地。今年已下发《xx县规模农业开发经营奖励办法》,由县财政拿出500万元对符合产业规划、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的规模种养基地给予奖励扶持,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信心。

(四)切实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按照中央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总体要求,及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到企业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各企业的经营情况,与企业共同解决生产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一些龙头企业扩张生产规模,提升生产水平,例如:桂果公司在崔家乡长冲村新厂区的果蔬生产线新厂房建设已顺利竣工,年生产能力为30000吨;云峰公司在县工业集中区c区投资500万元的兴桂分公司也已投产,年生产能力为2000吨。桂林荣发公司千头母猪场和万头肉猪场续建工程正在加紧实施。桂牛公司拟投资1500万元建设秸秆养牛和10万头肉牛分割加工项目也已进入实施阶段。

(五)加大科技投入。今年县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的1.38%,通过农口单位自身业务开展和技术培训,请外向型甜玉米产业技术开发和聘请罗汉果专家大院、葡萄专家大院的首席专家的技术传授,强化了创新科技服务,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20xx年5月19日县农业局在在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北京代表处的帮助下,引进cabi在全球开办“植物诊所”的经验,并借鉴医院诊断与开方的模式,在溶江镇开办全区第一个“植物诊所”试点,让兴安成为全国第二个植物智慧项目的合作伙伴,为农民提供及时、针对性强、专业化的病虫害诊断及防治处方服务。

20xx年4月12-13日,全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与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会在xx县召开,农业部种植业司胡元坤副司长,农业厅张明沛厅长对xx县近年来开展的土壤有机质提升工作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4月27日,国家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刘恒新为组长的国家农业部督导组在兴安督查春耕生产时对兴安春耕工作也予以充分肯定;7月22日,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徐世宏站长带领自治区、xx市测产验收专家组来到兴安,对早稻高产创建及超级稻示范片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经测算该示范片干谷平均亩产达到615.9公斤,超过了目标产量65.9公斤/亩,鉴定圆满完成项目建设工作;8月2-3日全区农民增收现场会在灌阳、兴安两县召开,陈章良副主席对兴安依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更是赞口不绝。

(六)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缓解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难题。一是建议增加财政性资金支出,加大对优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农业、高新农业、订单农业、循环农业的扶持力度,每年都以贷款贴息的方式扶持企业。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同时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水利专项资金要与农业产业化企业结合起来,形成各级各部门共抓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局面。二是制定相关的优惠金融政策。根据企业前三年的经营情况和资产状况以及市场发展前景给予信誉贷款,适当降低抵押贷款门坎和实行三个以上企业联保贷款。对符合贷款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优先列为贷款对象,加大投放力度,特别要满足企业在农产品收购旺季对资金的季节性需求。三是鼓励农产品龙头企业和民间组织组建形式多样的农业贷款担保机构,探索建立银行、企业、农户风险共担机制。

(七)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是继续努力打造宽松和谐的投资环境。要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要及时抓住当前的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难得机遇,多引资、多招商、多承接项目,在招商引资政策方面特别是税收、企业融资、劳动用工、企业周边社会稳定工作等方面充分给予政策支持,做到更优惠、更宽松、更和谐,力求达到以商招商、以商带商、以商引商的效果,努力促进兴安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加大对科技培训的投入力度,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增收中的作用,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二、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xx县农业产业化尽管发展很快,但和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产规模不大,农产品的加工能力还不够强,制约了订单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产增收。订单农业履行困难,在订单合同履行方面既存在公司拒收产品的个别现象,也存在农民朋友把农产品高价走鲜货,造成企业收不够原料的情况。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数量少、履盖面不广,幅射带动作用不大。有很多合作社都是几个核心成员在操纵合作社的活动,没有发挥民主管理,一般社员没有参与合作社的经济活动,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合作社的凝聚力。

三是招工困难。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且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企业大生产时期,用工缺口很大,需远赴湖南、贺州等地招工,增加了企业负担,影响了企业的平稳生产。

四是部分农产品产供销各环节有脱节现象,流通服务体系不健全,如今年的葡萄出现了“卖难”的苗头,产品质量下降,农民效益增少。

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查报告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查报告

五是缺乏品牌意识,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没有建立,影响到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民增收。

六是生态保护与建设机制有待完善。环保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生态保护统一协调推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重经济发展、轻生态保护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干部绩效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环境保护投资机制尚未形成,社会公众环保意识有待增强,消费方式需进一步转变,参与生态建设的渠道需进一步拓宽。

七是科技支撑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尚未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科技运行机制,计划经济的影响依然存在。农业科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高层次科研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技术储备不足,高新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相对滞后。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研经费少而分散,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三、生态循环农业是xx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第八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循环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它不单纯地着眼于当年的产量,当年的经济效益,而是追求一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在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生态循环农业具有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的特点。

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国情地域辽阔,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由此可见,生态循环农业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由此可见,生态循环农业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兴安农业发展走生态循环之路,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四、兴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规划总体目标及任务

规划总体目标:

通过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全面普及应用节约型农业新技术,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粪便,明显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建立以农产品、畜禽产品、林产品、水产水禽产品生产加工为主导的生态循环农业经济体系,构建具有兴安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农业农村废弃物基本得到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全面提高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农产品质量与效益显著提高#fromhttp://end#;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方向,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展农业发展领域,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规划发展任务:

1、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广应用节约型农业技术,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解决农业生产面源污染,实现清洁生产;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生态家园;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

2、拓展延伸农业功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物质产业,开发利用新燃料、新饲料、新肥料、新材料;全面普及农村沼气建设,大力发展以沼气管理和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物业服务;发展乡村旅游、传承乡村文化、增加城乡就业。

3、促进资源持续利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发展冬种绿肥、秸秆还田等增施有机肥,提升土壤有机质,保护和改善耕地质量;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加强物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强化外来有害入侵生物的监测预警和防治。

4、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循环农业实用技术研究,积极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源作物培育、土壤污染修复、节约型农业等技术研究;总结和提升不同经济条件、生态类型的循环农业实用技术和模式,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循环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发展循环农业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五、兴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规划重点

1、以优质稻生产加工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链

2、以水果生产为主、“养殖―沼气―种果”三位一体循环农业经济链。积极探索“猪―沼―果”发展新模式,主攻发展适用于大中型养殖场的沼气规模化大循环,建设集中的养殖基地和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用管道将沼气和沼液分别输送到农户家庭和果园。

3、以蔬菜生产加工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链。

利用“十二五”菜篮子工程的年度实施,不断纵深发展全县蔬菜生产,主攻方向是加强特色蔬菜良种繁育和推广,大力发展优质特色蔬菜;强化特色蔬菜产后处理,积极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重点培育名牌产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4、以食用菌为重点的“稻―灯―鱼―菇”循环农业经济链。

即在水稻收割后,利用稻草做食用菌的培养基,通过食用菌二次发酵,收菇后菇下脚料还田,可培肥土壤,减少化肥用量。此外,在稻田中安装频振式诱虫灯诱杀害虫,可以减少农药用量;被诱杀的害虫可喂鱼,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兴安发展食用菌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原材料资源优势,又有稻田养鱼基础,湘漓唐水生禾花鱼合作社在20xx年xx市举办的第三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上推出的“兴安秦堤禾花鱼”,就是这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代表。“十二五”期主要在食用菌加工、销售环节求突破,抢占市场,实现农民增收。

5、以玉米生产加工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链。

玉米的主要转化途径是加工成饲料,另有少量甜玉米供应市场鲜食。目前广西桂果食品有限公司是兴安甜玉米种植“订单农业”的龙头加工企业,其欲纵深发展的基地(玉米、洋藓)―加工罐头―产生下脚料―养牛―牛粪种蘑菇―加工蘑菇罐头―蘑菇基料(肥料)种植甜玉米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就是其典型的代表。

6、以农作物秸秆为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农业经济链。

大桂林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年产量在30亿公斤以上,目前综合利用率只有30%左右,利用空间很大。同时,农作物秸秆乱堆放,影响村容村貌。因此,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有利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一是农作物秸秆通过青贮、氨化或科学加工与调剂,压成块状或颗粒饲料,用来饲养牛、羊等牲畜,发展畜牧业;二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食用菌,废弃料生产有机肥;三是农作物秸秆通过农业机械粉碎后,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

同时,在兴安投资落户,正做开工前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凯迪兴安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1×30mw机组工程,即是以农作物秸秆为生产原料的生物质发电项目,规划年消耗燃料量为24.64万吨,日消耗燃料量约722.70吨。该项目计划设建xx县、xx县麻市、xx县新圩、xx县中锋、xx县三街5个生产原料收储站。本项目建成后预计未来**年内,仅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的生物质燃料的供应,大桂林区域年需农作物秸秆34.89万吨,林木生物质资源生态原料21.92万吨。这无形中也为这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以农业生态旅游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链。

xx县是“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最美小城”、广西十佳休闲目的地。近年来吸引中央、区内外媒体来兴拍摄,在中央电视台cctv1早间6:55和cctv4国际频道7:45黄金时段,连续播出兴安旅游形象宣传片,比如有:电影《远山在呼唤》;央视cctv-4《中国古镇》走遍中国20xx年第296期--兴安镇:寻找陡军,cctv-4桂林兴安清凉一夏:远方的家,地理中国:千古一渠;广西卫视的《美在广西》魅力兴安红色之旅、广西公共频道的水荡兴安,综合频道的红旗漫卷八桂第13集突破湘江;以及湖南株洲《湘东地理》第2期山水兴安等等陆继播出,极大地提高了兴安的旅游知名度。据旅游部门统计20xx年预计全县接待旅游人数493.8万人次,同比增长22.6%,实现旅游总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29.6%。

为推广生态旅游业的发展,xx县委托资质单位也陆继编制完成了《xx县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湘江战役遗址公园概念性规划》、《湘江源旅游规划》、《漓江源生态旅游规划》、《马头山、七甲、屯川旅游规划》,协助完成《漓江上游古镇及生态农业旅游概念规划》、《xx市一山五库旅游发展规划》等等。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业发展生态旅游业,积极拓宽农业功能和领域,已初步探索出一条特色农业与农业旅游相结合、地方传统文化与农业旅游相结合、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旅游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十二五”期间的主攻方向是:整合部门力量,重点建设好农业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以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基础,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漓江、湘江流域生态优势为依托,在编制规划项目的指引下开发或挖掘农业景点、农耕文化资源,确定开发重点和发展项目;建设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农业旅游产业开发。

8、建立以畜禽产品加工和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为重点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强“公司+养殖小区+农户”、“公司+农户”等发展模式,加快发展以畜禽为主导产品、粪便综合利用的循环农业经济链。在循环农业示范村(屯),逐步推广畜禽粪便集中处理、统一建池、统一供气模式,既节省能源,又利于清洁卫生,有效改变村屯内畜禽到处养、污水到处流、粪便到处排的.状况。特别是中、大型养殖场兴建大型沼气池,为村屯统一供气,或利用沼气发电,沼液通过管网为果园施肥,既节省了煤电等传统能源,又可以发展其它附属产业,如酿酒、供暖等;沼渣、沼液是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肥,可用于粮食生产、种果、种菜等。

9、建立以林产品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建立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林产品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主要发展以森林景观为资源的循环农业经济链。配合市委、市人民政府工作,基本形成以猫儿山、资源、龙胜为三角黄金带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发展以竹木生产加工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链和以木材下脚料为原料的循环农业经济链。充分发挥兴安作为全国毛竹生产基地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提高竹木资源利用率;发展以松脂生产加工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链;发展以“三木药材”(杜仲、黄柏、厚朴)生产加工销售为重点的循环农业经济链。

10、建立以水产与水禽结合的立体生态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重点发展稻田养殖基地、水禽养殖,促使规模迅速扩大,为发展水禽与水产结合的立体养殖创造有利条件。

六、兴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值得借鉴的企业模板

为加强全县生态循环农业的纵深发展,xx县20xx年计划重点推出广西桂果食品有限公司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提出了“新建10万头优质肉牛生产基地,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项目。项目建设主要内容有两块:一是由企业与农户共同建立10万头优质肉牛生产基地。由企业提供养牛饲料(用罐头食品下脚料加工牛饲料),交给农户分散养殖;二是企业新建优质肉牛加工生产线,对屠宰的牛肉加工成冷却肉销售。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可以达到如下成效。

一是首先通过订单扶持,带动农户大面积种植甜玉米,为企业提供充足原料,延长了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增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甜玉米等农产品基地建设,为企业罐头加工提供了优质、价廉、稳定的加工原料,利于罐头生产规模扩大和生产成本降低。

二是利用桂果实业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玉米下脚料和鲜秸杆供应桂牛农牧,作为肉牛养殖的原料供应。目前该公司仅罐头加工后所剩下废弃的下脚料就有20万吨,即使不扩大原料生产基地,将下脚料加工成工牛饲料,即可满足饲养1万头肉牛的养殖需要,产生产值近8000万元,利润1600万元。桂果公司自20xx年始与农民签订“订单养殖肉牛”,发展了一批肉牛养殖专业户。据调查现全县规模肉牛养殖专业户只有546户,养殖肉牛6000多头。公司回收牛仔500余头,回收架子牛1800多头,养殖遍及养殖的母牛、肉牛、牛仔平均每头获利都在3000元以上,户均获利万元以上。通过近年来的宣传发动,农户眼见为实,农民养殖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据统计有500余户农民有规模养殖肉牛的意向,要求与公司签订肉牛养殖合同。

如果这些罐头食品加工后的下脚料不加以利用,任其废弃,不仅浪费了宝贵资源(据畜牧部门鉴定,每年废弃的玉米蕊、玉米包叶、菠萝皮、洋蓟渣等下脚料营养十分丰富,是上等的牛饲料),而且堆成垃圾,易糗易繁殖细菌,对厂区及周边村庄产生严重的环境破坏,而将这些罐头产品的下脚料,加工成牛饲料,可以饲养近万头肉牛,实现变废为宝,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目前兴安的农民养殖肉牛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农民在冬季枯草季节没有饲料给肉牛吃,而喂玉米及精饲料生产成本又太高。第二个原因是没有龙头企业长期收购肉牛进行屠宰加工,活牛市场销售价格波动较大,肉牛价格低时会挫伤农民养牛的积极性。第三个原因是缺乏资金投入。农民养殖肉牛,饲料特别是冬季枯草季节,更需要有稳定的饲料来源,而桂果公司罐头生产规模扩大后有充足的下脚料加工成牛饲料,确保冬季枯草季节饲料供应;三是肉牛养殖规模扩大后,又能产生大量的牛粪,为蘑茹种植和甜玉米种植提供了更多的有机肥。蘑菇生产后的菇肥,又可以为甜玉米等种植提供更多的优质肥料。

三是通过养牛产生的牛粪生产成高效有机肥料,是种植蘑菇、玉米、洋藓等经济农作物的绝好肥料,供应大规模种植优质蘑菇基地,促进企业罐头原料基地产品产量的提高,确保原料的品质。同时每年蘑菇基地种植后生产菌渣达到32万kg,转化有机肥96万kg,供给周边5000农户的果林、田地使用。

上述几个环节互相依存、互相促进,这样“种、养、加工”紧密结合,“公司+基地+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占。基地(玉米、洋藓)―加工罐头―产生下脚料―养牛―牛粪种蘑菇―加工蘑菇罐头―蘑菇基料(肥料)种植甜玉米的完整产业链模式,环环相扣,互为整体,相得益彰,完全实现了“种、养、加”的立体循环,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农业的新路子,这种变废为宝的循环链条环环相扣,首尾相接,不仅为企业和农户产生了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实现了种、养、加工过程对环境基本无污染,有效地保护了环境,社会效益明显,是高效农业的一个成功典范,是生态循环经济的优秀标杆。

七、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会议精神的伟大实践,更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农民的社会工程。因此,省(区)、市、县、乡各级人民政府应把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得力干部和技术人员常抓不懈,每年对此项工作定任务、定项目、定责任、定奖惩,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因此,县、乡(镇)两级政府及县直各式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做好“三农”工作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不仅做到思想上有位置、工作上有安排,关键是要做到“行动上”有“效果”,身体力行地投身到服务的实践活动中,为兴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引导多种经济主体的参与。

建议在每年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向上级对口部门及时反映利于有利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积极引求上级部门在资金使用安排的倾斜;银行切实落实好国家生态循环农业信贷优惠政策,对符合信贷条件从事循环农业建设的企业或个人,在贷款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政策,提倡生态富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大力引导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议政府每年从排污费中提取1%设立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基金,用于生态循环农业滚动发展,基金存续期限为2015―2018年。

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专项资金,充分利用国债、国家专项引导资金、国外政府贷款及各种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大力筹措资金,拓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查报告各类报告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示范、引导和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按照本规划所策划的项目,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包装,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社会参与、多方投入的循环农业投入机制。建立促进技术进步、人才培养、产业体系建设、新技术示范建设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奖励资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成多元化投资新局面。

强化财政转移支付,逐步建全生态农业补偿机制,调动生态农业建设区域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不断提高管理经验,根据本县的资源、地理优势,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挖掘潜力,研发高端产品,积极开拓市场,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断发展壮大企业。一是要树立质量意识。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加强产品的质量管理,以提高产品质量来提升企业诚信度、知名度。二是要树立品牌意识。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培育、提升和保护品牌,积极注册、申报国家驰名商标、省部级名牌产品,申报农产品原产地认证,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部级名牌产品的企业要给予一定奖励,对冒牌侵权行为要严厉打击。三是鼓励支持企业参加有关的农展会、博览会、交易会、推介会等经贸活动以及名优农产品评选,塑造产品品牌。四是组建联营式的集团公司,走“小企业、大舰队、集团化”的道路。如联合几十家竹席加工企业,组建联合公司,生产某品牌竹席,确保质量和品质,打统一品牌和包装,做出品牌,做出效益。

(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

要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努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方面要把原有的特色农产品做强做大,做专业化;另一方面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注重引进、开发一些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使之专业化、规模化,成为农民创收新的增长点。

(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桂林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旅游食品等,增强农产品的销售。

(六)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确保农业产业化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优势服务。根据xx县葡萄今年有“滞销”的苗头,县政府应统筹规划,下决心,花力气建设一个集聚、幅射功能较强的“农产品交易中心”,解决农民葡萄等农产品卖难的困难。

(七)增加科技投入,以科技推动兴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各级农业、畜牧主管部门及科技普及部门,要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种植、养殖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推广成功种植户、养殖户的经验,让科学种植、科学养殖技术,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法宝。在做好科技普及宣传的同时,各级专业主管部门更应做好种植、养殖等服务工作的跟踪服务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主动到企业、到田头、到养殖场等地做好服务工作。

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大中院校合作,逐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产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和协助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快成果转化,争取在新品种、新原料、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取得突破。积极扶持民营研发机构和企业的研发活动,加速循环先进技术向产业化、市场化转化。

同时,根据各县(区)自然资源、产业特点、种养习惯等,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以发展外向、特色、绿色、精品农业为重点,大力开展进循环农业试点示范工作,探索发展循环农业的有效模式,形成一批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在资源优势明显、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先期启动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稳步推进循环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八)整合支农资金的各项资源,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撑,国家扶持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在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基础上,还要多渠道、多种方式筹集项目建设资金。

一是国家级、省市级人民政府,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额的生态循环农业资金,有偿无息借给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的项目业主,流动发展,使用3年后定期收回,再支持其它好项目使用。

二是对市场前景广阔、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时间短,效益显著的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项目,开展农民投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原料入股和设备入股等形式筹集资金。

二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发达国家及国际环保机构环保资金的支持,吸引国内外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到循环农业建设领域直接投资。

四是争取金融机构对循环农业建设的信贷支持。

(九)扶持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全盘。

农业调查报告

××县发展有机农业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近年来在实践中探索出“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对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较好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了农业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该模式以订单为载体,对订单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订单农户。

予以订单信贷支持,被当地农民形象地传颂为:“今天的订单、明天的存单”。

1、订单信贷与双重担保相结合支持订单企业。该县将破解订单企业融资难的路径确定在订单信贷与双重担保结合上。政府成立“订单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注册资金500万元,为订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当地人民银行推出“订单企业退税账户贷款担保管理办法”,由退税账户对订单企业贷款进行反担保。双重担保支持订单信贷与订单企业对接,既防范了订单信贷风险,又提升了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当地农业银行针对订单企业农产品收购期集中、瞬时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创新推出“简式快速通道贷款”;农业发展银行将商业性信贷的重点放在订单信贷上,同时增加订单项目的中长期贷款。

2、订单信贷与企业垫付相结合支持订单农户。该县将资金支持订单农户的路径选定在订单信贷与企业垫付结合上。当地农村信用联社根据订单企业的订单计划及实施情况,按信贷规定对企业垫付化肥、农药、种子和收购资金的缺口给予信贷支持,并在结算上进行监督,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同时,农村信用联社根据订单农户的需求分别进行信贷投入,包括订单农户农林牧渔项目的大额农贷,订单农户其它生产经营的小额农贷,订单农户套种订单品种的短期农贷等,并创新发放“农村党员创业贷款”和“农村妇女双学双比贷款”,发挥农村党员和农村妇女的创业示范作用。

3、规范管理与风险防范相结合支持订单信贷。信贷安全是“订单信贷+订单农业”模式运行的关键。当地人行在支持政府科学运作这一模式的同时,非常重视信贷创新与规范管理相结合,适时出台了四大管理举措,防范金融风险。一是定位管理。规定订单信贷对订单农业的供、产、销环节进行服务,实行归口经营、适当业务交叉。二是业务管理。规定订单信贷的短期信用和保证贷款方式,订单企业实行资质等级评定,订单农户实行信用等级评定。三是流程管理。订单企业实施授权授信和应抵尽抵方式,aa以上企业可在授信额度内周转使用,订单农户实行大、小额农贷方式,一次放贷利随本清,借新还旧须经报批。四是风险管理。建立和运作订单信贷的评价、监控机制。

4、资信评定与诚信建设相结合支持订单经济。该县将促进订单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的路径选择在金融信用环境建设上,当地人行作为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注重资信评定与诚信建设相结合。资信评定主要执行金融机构现行办法,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不同信用等级企业实行区别优惠待遇,对信用缺失企业实行相应惩诫手段;订单农户实行“文明信用农户”评定,配之以优惠政策。在诚信建设方面,坚持以订单为基础、信贷为纽带、诚信为核心,重点加强企业订单真实性、农户订单履约性、订单信贷安全性、订单农业集约性、订单经济市场性的“五位一体”建设,以确保订单经济的规范运行。

该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自20xx年全面推广“订单信贷+订单农业”模式以来,土地抛荒少了,有机农业超常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1、订单信贷支持订单农业实现规模扩展。至20xx年底,全县订单贷款余额8750万元,累计发放额32587万元,是当年有机农业产值的1.2倍。在订单信贷的强力支持下,有机农业推广到全县60%的乡镇,土地抛荒率由20xx年山区的6.5%和平原的3%,分别下降到1.5%和0.4%;新增原生态有机产品种植土地17万亩,有机认证耕地23万亩,占全国的4%;通过德国欧格耳公司和欧盟国际生态认证中心认证的产品达34个,其中有机水稻5.1万亩,产量1.7万吨,有机农业产值25966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6.3%。订单农业的规模扩展,使××有机农业成为享誉江南的第一品牌。

近11倍,产值增加1.85倍,订单垫付资金增加7.11倍,实现税利增长3.5倍,解决下岗职工就业达8300人。

方式后,收益达2850元,是传统水稻种植收益的4倍。20xx年,该县大宗订单农产品中,有机水稻40000亩,有机毛豆2300亩,有机木姜1420亩,草莓500亩,帮助全县农民增收20849.4万元,其中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20xx年,该县农民人均收入3556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发展有机农业所产业的收入占18%。

4、订单信贷支持订单经济形成长效机制。在订单信贷的支持下,该县订单经济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一是建立订单企业的支持机制,出台鼓励政策,外引与内联相结合,确保订单企业对订单农业的引领作用;二是建立订单农业的组织机制,农户自愿组织有机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订单农业的组织形式进行配套;三是建立科技帮扶的服务机制,通过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实现有机农业生产与科研对接;四是建立有机农业的环保机制,县、乡、村、户四级设立监控体系和队伍,实现从种子、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检测和监控;五是建立订单农业的促进机制,包括有机农田的基本建设、有机生态链的梯度转移和有机农业的新型套种方式。

粮食安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特别是当前,国际粮价高涨,国内农业生产资料大幅涨价,如何进一步调动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尤为重要。该县“订单信贷+订单农业”模式发展有机农业,不仅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促进农业快速发展、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启示。

1、政府强力推进是关键。增加金融服务和信贷投入,改进农业经营方式并提高生产效率,政府强力推进是关键,归纳起来是“三个依靠”,即一是依靠科技帮扶,二是依靠市场机制,三是依靠金融支持。“三个依靠”中金融支持存有制度障碍,是政府强力推进的重点和难点。“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金融手段,化解了制度障碍,使金融支持发挥了促进金融资本与农业资本融合的功能,进而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的集约与规模,确保了农业统筹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创新经营体制是重点。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必须有强力的金融支持。“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支持模式,对在现行农业生产关系基础上有效实现形式进行成功探索发挥了积极作用,归纳起来是“三个促进”,即一是促进组织建设,二是促进农业服务,三是促进教育培训。该县打造以“订单信贷+订单农业”为核心的金融服务平台,进而建立以金融为纽带、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一体化长效机制,对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3、改善金融支持是保证。完善支持农业的金融服务,包括整合现有金融手段、化解金融制度障碍和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支持模式,是对现有的部分金融手段进行整合,归纳起来是“三个抓好”,即一是抓好金融手段创新。该县实践表明,通过整合金融手段,同样可以起到化解现行金融制度障碍的效果;二是抓好金融风险防范。政府熟悉金融知识,尊重金融规律,促进金融创新,着力防范风险,是改善金融服务的关键;三是抓好金融生态建设。现代农业经济日趋成为商品经济、信用经济和法制经济,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金融生态作保证,否则传统农业发展不好,现代农业也发展不了。

4、坚持生态农业是方向。该县坚持“生态立县、有机富民”发展战略,实行生态农业发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的做法,对我省抓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至关重要,有必要将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其次,我省境内河流大多汇入鄱阳湖,降低农业污染不可忽视。各地在完成污水处理项目的同时,还可采用“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模式,在流域上游的丘陵山区加快推广有机农业,在流域的中下游按比例地逐步推行有机农业,确保流入鄱阳湖的水质达标,从而保护好鄱阳湖区域良好的生态体系。再次,可以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为契机,在全省开展金融支持农业的推广工作,通过整合现有金融手段,化解金融制度障碍,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进一步巩固我省农业的基础地位,真正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成为推动科学崛起的战略举措。

设施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农村体育教学及体育设施的情况和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学生暑期赴石婆镇调研服务团就“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及体育设施”这一课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通过教师访谈和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石婆店镇中心小学体育方面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学校竟没有一个专业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均有其他科教师兼任,经验有限,各个班体育上课量往往少于3节,另外场地器材配备情况也不容乐观,生均活动空间、场所十分有限,根本达不到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

1.体育师资不足。

在石婆店镇中心小学体育教师的配备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而且有的体育教师的专业还不对口,体育教师队伍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石婆店镇中心小学有教师20余名,6个年级,共12班,有学生600余名,但却没有一个专业的体育教师,仅有4个教师负责全校的体育教学,而且教师老龄化严重,通过对问卷的调查分析,学生在“上课时体育老师会一直都在吗?”一题中,仅有39.8%的学生回答经常在,其教学“成果”可想而知。

2.教学观念陈旧。

3.教学内容单调。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再加上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这就促使现行的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选择性小的弊端。体育教学的内容基本上以玩游戏跳绳跑步打篮球自由活动居多,其中以玩游戏跳绳自由活动为主。通过对问卷的调查分析,仅有30.7%的学生认为老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你对目前体育课形式和内容感到满意吗?”一题中有68.2%的学生不满意。

4.场地器材缺乏。

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场地器材严重缺乏,通过我们此次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石婆店镇中心小学,仅有4台水泥砌成的乒乓球台一个不足50米的跑道一个破旧的篮球场,设施十分简陋,学校所拥有的器材也只有一些简单的毽子跳绳一个篮球其余的可以说使零拥有,更不用说有专门的体育器材储藏室了。经费的不足同时使学校体育设施不能得到补充,破损器材不能及时维修,体育器材管理不善,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通过对问卷的调查分析,有65.9%的学生对学校体育器材感到不满,正常体育教学情况开展可想而知。

5.课外锻炼少。

课外锻炼也是学生增强体魄培养体育爱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仅有26.1%的学生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15.8%同学不参加课外锻炼,参加的课外活动以玩游戏跳绳打篮球打乒乓球居多,形式和内容相对单调。

6.测评方式。

通过对体育有关负责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学校每学期开学的时候会有一个体育教学大纲,和达标测试的纲要,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均未能具体实施,在一没有专职体育教师或专业不对口的兼职体育教师的学校,在指导思想上,他们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放松一下,让他们玩,学生的任务是学好语、数。因此,对体育教学工作极不重视,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上其它课。即使上,也是让学生自由活动。这种体育教学完全处于随意“放羊”的状态,在此情况下,由于无教师的指导及组织,学生只能漫无目的地活动,甚至聊天,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就是“玩”。由于没有一套专门的测试体系,学生的体育成绩也只能老师随便填写。

1.配齐配强师资及体育器材。

学校要逐步配备具有体育专业知识的人才,力争使体育教学逐步走上专职化,规范化。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透新的课程标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学习领会课标中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目标,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及锻炼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同时希望有关政府机构教育部门加大体育教育资金的投入,多分配一些年青优秀的教师进入基层教育。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村基层教师的待遇,不仅仅是工资待遇,也应包括其它各方面的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评优、评先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为体育教师的发展创设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2.重新设定教学目标。

当前要注意的问题是,必须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意识、能力、习惯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体育有基本认识和积极态度,懂得健身的意义,树立终身健身的意识观念。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健身的知识和方法,能运用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进行经常锻炼,同时要具有独立进行健身的能力和习惯。

3.丰富教学内容。

一是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上,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逐步改变纯竞技式的、成人化的运动项目,渗进一些与教材项目有关又能进行游戏或比赛的内容,如小学的蹲踞式跳远踏板起跳,空中技术就应简化;球类教材也可以简化,篮球的“三人制比赛”,足球的“三人或五人比赛”等内容,简化了规则,简化了活动形式,教学效果很好;二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简化规则。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如健美、舞蹈、艺术体操等,根据地域性的特点增加民族传统项目,如武术、毽球、铁环等。总之,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突破竞技运动结构的约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4.教学模型。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技术和技能学习外,更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结构中,注重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发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根据本地实际,采用灵活、多样、有趣的教学组织措施。

总之,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改善,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不断前进,我国乃至惠安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将指日可待,各方面条件将进一步得到改变、完善。体育教学的执行者体育教师更要充分认识了解新课程、新课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新农村,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认真学习,努力钻研。

农业调查报告

如何尽快地更多地将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转变生产方式,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内在素质,是我国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大课题。近年来,xx市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推进“化”农民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劳动力转移。“化”农民应立足于“富”农民。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经济地位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镇化进程。张家港市“化”农民是从兴办工业开始的。在农村兴办工业的过程中,张家港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注重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在耕地适当向种田大户集中、进一步提高机械耕作水平的基础上,实施品牌经营、市场营销和资本运营三大战略,变农产品为工业品,变农民为农业工人,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的转变。全市形成了一批特色龙头企业,打造出一批“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著名商标”。龙头企业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带动种植、养殖业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改善人居条件,完善服务体系,优化自然生态。一是优化镇村布局,引导居民适当集中。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实行新建与改造并举的方针,加快建造居民新型住宅区和撤并自然村庄的规划与建设。凡不承包责任田,从事二、三产业的村民,以及在集镇规划区内的村民,逐步引导其住进镇区新建的公寓区。二是加强社区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把城市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农村,集聚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每个镇都建有中心社区,每个行政村都建有村级社区,形成了市、镇、村、企业四级社区一体联动的“1890(一拨就灵)社区服务网”。医疗保健、种养殖培训等十大系列、60多个服务项目,基本满足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三是维护自然生态,美化生活环境。全市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环境设施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0%、60%以上。实施饮用水改造、气化普及、改水改厕等工程,建立起农产品、肉类检测网络,保障城乡居民都能“喝上清洁的水,呼吸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物”。大搞绿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绿色居住环境,近两年全市城乡新增绿地超过建县40年来的.总和。

普及教育,增强法制意识,提高道德修养。一是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张家港市1996年实现了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均达100%,初升高比例多年来都在95%以上,高等教育正在逐步普及。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着力增强法制意识。从完善基层民主、健全规章制度、吸引群众参与入手,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和自治能力。依托社区、企业、学校等载体,运用各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并把法制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社区管理的各项制度中。同时,广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强群众的民主观念和维权意识。三是着力提高道德修养。常年开展“五爱、四有、三德、三礼”教育。

改变陈规陋习,规范举止行为,丰富文化生活。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与农家的生活用水、垃圾处理、厕所卫生等生活细节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促进农民文明行为的养成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通过“人人动手,洁美家园”、“改陋习,树新风”等活动,整治环境,美化家园,并把是否改变陈规陋习、规范文明行为、追求科学生活方式等与家庭的荣誉和经济利益挂钩,实现“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的良性互动。同时,投入数亿元新建和改造了市博物馆、图书馆、大戏院、广电中心、电影广场等文化体育设施,每个镇都建立健全了文化服务中心,大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化”农民应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只有时刻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并加以引导,农民才会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促进派、主力军。张家港市坚持从创新城乡管理体制入手,着力解决束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了一系列造福农民、保护农民的制度:实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投入方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gdp二次分配机制;建立城乡公平税负制度,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农业税,农民每年因此减负数千万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突破了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了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让农民成为可以自由流动的“社会人”;率先在农村实现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五保合一”。

“化”农民离不开中心城市的辐射、引导、接纳和熏陶。经过三次行政区划调整,张家港市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一城四片区”市域城镇布局。中心城区规划面积由16。8平方公里扩展到80平方公里,形成了核心商贸区、暨阳湖生态园区、城东物流集散区等七大功能区。城市核心的做大做强,对全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金港、锦丰、塘桥、乐余四大片区的划分,使农村有限的资源趋于集中,片区中心镇通过规划扩张和功能提升,显现出较强的区域带动力。与之相辅相成的“两区两园”的产业布局,更使社会经济空间结构趋向科学合理,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化”农民应坚持城乡统筹、全面进步、科学发展。“化”农民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和人口转移,也不是单纯的城镇规模扩张,它既是一个城乡地域之间各种要素的交融和优化组合的渐进过程,又是一个城乡空间、人口、社会、经济、生态复合演化的结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张家港市努力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中富民强市,突出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努力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增强动力,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和全体市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在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中提升素质,逐步完善以经济为中心、以卫生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五句话”创建思路,推动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设施调查报告

会同是一个山区农业县。近年来,我县把加大农村公路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主线来抓,着力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历届班子、历任领导的不懈努力,会同的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全县346个行政村,已有311个村通了公路,公路里程达1341公里,农村公路网密度达0.6公里/平方公里。今年来,我县更是强借省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交通边界突围的机遇,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力度,促进了农村公路现状的改善,加快了农业产业调整,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是通乡公路建设扎实推进。争取了2个项目,计43公里,占全市总任务的15.9%。其中团金公路(团河至金子岩),全长26公里,7月已基本完成路基改造,现已开始实施路面工程,预计在11月底完工;长漫公路(长寨至漫塘),全长17公里。

二是干线公路建设稳步开展。落实了g209会同至堡子镇新店桥段改造项目,全长20公里,水泥砼路面宽12米,目前已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今年9月可开工建设。争取了g209会同堡子镇新店桥至洪江黔城段改造项目,有望在xx年年开工建设,实现怀化至会同1小时经济走廊。

三是国防公路建设步伐加快。争取了总投资4280万元的堡横国防公路项目,积极配合814旅争取了一批部队进场公路项目。堡横国防公路预计在今年9月可开工建设,部队进场公路也预计在年内可开工建设。四是通畅工程建设进展有序。相继实施了林城镇洒口村、连山乡建设村等41个通畅工程。目前,全县已完成通畅工程60余公里。五是渡改桥建设力度加大。兴修了茶溪、金鱼口、龙孔、吉巢、墓脚等桥梁。现墓脚连心桥已建成通车。茶溪、金鱼口、吉巢等桥梁已开工建设。龙孔桥正在落实重建方案及招标工作。青朗大桥已申报计划,有望列入明年渡改桥项目,该项目已完成外业勘测设计并进入工可阶段。六是农村客运站建设来势喜人。已完工团河、青朗、黄茅等3个客运站,年底前再完成5个乡镇客运站。采用市场运作的办法,投资120万元,购置8台中巴车,组建了运营公司,于7月30日开通赶场专线班车。

1、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农村公路建设需地方配套建设资金,但由于我县财政十分困难,造成巨大的配套资金缺口。今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需财政配套493万元,到目前仅到位45万元,工作难以运转,举步艰难,使生活本就相当困难的农民群众承受了沉重的配套资金压力。

2、缺专业技术人员。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材匮乏,特别是造价方面人材奇缺。虽然我们仅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取消了双休日,超负荷运转,还是满足不了当前交通项目建设点多面广的需要,形成了小船不可重载的局面,亟待充实交通专业技术人员。

3、部门配合协调难。个别单位仍存在关卡林立、收费名目繁多,不按政策办事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工程施工进度,影响全县交通项目的争取。

1、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当前,我县财政困难,无法拿出更多的钱从事交通事业建设。我们只能抓好项目包装,抓好项目申报,从上争取更多的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我们一定要按照“超前性开发,前瞻性储备,战略性部署”的思路,切实加强交通项目的论证、筛选、包装和储备,积极向上申报,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计划笼子。对于没能进入上级计划笼子,且有招商价值的项目,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积极向外推介,最大限度地吸引非公有资本进入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2、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农村公路建设,关键在落实资金。国家对于农村公路的补助经费极为有限,路基、路面等主体工程需要由地方自筹资金和群众投工投劳来完成。要创新融资理念,拓宽融资渠道,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用于通村公路建设。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等、靠、要思想,牢固树立“自己的路、自己修”的意识,在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损害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广泛发动农民群众筹资投劳。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与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移民、转移支付资金捆绑使用,集中财力修建公路。同时,建议省、市加大后发展山区发展农村公路建设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减轻当地配套资金压力。

3、加大养护管理力度。养护管理是体现、发挥、强化道路服务功能的重要保障,是维护、保证已有资产的重要措施。要严格按照公路法的有关规定,尽快建立通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落实好养护资金和人员,切实做到“有路必养”,确保农村公路完好畅通。交通部门要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服务,认真履行好监督检查职能,督促各行政村养护好公路,保证每条农村公路发挥应有运输效应。

4、加大组织领导力度。要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由县人民政府与乡镇、乡镇与村组签订目标责任状,对当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村组干部的主动性。要安排得力的力量专抓通村公路建设,具体抓好落实,千方百计解决好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农业报告农业调查报告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平江县畜牧水产局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着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平江县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县畜牧水产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平江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议。

(一)养殖业产业蓬勃发展,提高了养殖业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保持了养殖业经济的良性发展。紧紧围绕生猪、草食动物、家禽、淡水渔业等养殖产业,初步形成了以伍市、浯口、安定、三阳、童市、瓮江、向家、虹桥等14个乡镇为主的生猪产业基地;以虹桥、童市、三墩、大坪、加义、长寿、木金、福寿山、南江、板江、余坪、岑川、大洲等13个乡镇为主的草食动物基地;以伍市、向家、浯口、虹桥、余坪、长寿、大洲、梅仙、城关、三阳、三市、安定等乡镇为主的家禽养殖基地;以向家、瓮江、福寿山、长寿、黄金、南江、安定等乡镇为主的淡水渔业养殖基地。xx年共出栏牲猪103万多头,为全国牲猪调出大县。肉牛4。38万头,羊28。5万只,为全省草食动物基地县。家禽出笼408。5万羽,禽蛋产量11950吨,水产品产量7200吨。常年存栏3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达209户。实现养殖业总产值22亿多元,有效保障了供给,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

(二)养殖业合作组织规范快速发展,提高了养殖业生产的组织化经营水平。近年来,平江县以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休闲农庄建设为重点,立足“生态、绿色、特色”优势,强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养殖业发展方式转变。截止xx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社57个、协会7家,家庭农场1个,休闲农庄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小户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桥梁,挑起了养殖业主导产业的发展重任。xx年3月我县成立注册了我省第一家家庭农场——小燕家庭农场,养殖、种植和林业相结合,消除养殖污染,发展生态养殖、种植,创新生态、绿色、健康生产之路。休闲渔业发展势头好,涌现一批集休闲、垂钓、餐饮于一体的生态农庄,如三阳天水堂农庄,精养水面180亩,垂钓者络绎不绝,效益可观。

平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强劲发展,起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作用。一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改变了一家一户零散的生产经营方式,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合作意识,成为农民和市场的联系纽带,不仅有效解决了畜禽水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畜禽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如引进正大集团等战略投资者,有效解决了家禽产品的销售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推动养殖业产业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把农民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从事产、加、销等经营活动,有效促进当地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养殖业向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三是加速品牌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科技示范、组织培训等多种方式,致力推广新型实用技术,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意识和品牌意识。如丰益土山鸡、毛毛鱼、金峰宝等平江品牌已经深入人心。

(三)科技服务力度不断增强,提高了养殖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是农技推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在各乡镇建立了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加大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实施“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组织单位技术骨干,成立了专家服务组,指导全县养殖业生产发展规划的制定,养殖业新技术、培训、推广,农业项目库的建设。二是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提升。加大了监管机构、检测机构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力度,加强了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xx年2月,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大楼正式启用。xx年成为全省11个、岳阳地区一个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

一是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不优,影响现代养殖业发展。受自然环境、农户意识和资金投入等因素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缓慢,流转不稳定,农村小规模养殖和分散的经营模式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严重影响规模养殖业的发展。

二是养殖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养殖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水平相对较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畜禽水产品精品偏少,农户和部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偏弱等问题突出;农产品加工产值较低,大多数产业还停留在卖原料的阶段,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是农民合作组织实力不强,影响农业综合效益。大多数合作社规模不大,稳定性较差,服务功能作用发挥不佳;合作社自身积累和各级的扶持资金少,资金缺乏,工作经费不足,培训、指导工作跟不上发展的形势;合作社管理者和业务人员素质不高,缺少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导致合作社管理松散,社员的合法利益难以保证。

四是现代养殖业发展资金不足,扶持力度有待加强。随着养殖业开发大户和畜禽水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增加,农民从事养殖业产业开发的热情也很高,但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数低,存在生产发展和自主创业资金不足、贷款困难的问题,同时,由于经费短缺,养殖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大多数科技人员得不到较好的学习培训机会,技术知识得不到新的补充,开展综合服务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无法完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养殖业服务的需求。

(一)以集约化生产为目标,加快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一是变散户经营为规模经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型畜禽养殖经营格局,已不适应现代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利于养殖业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的形成。因此,要积极鼓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养殖能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转让、转包、出租等形式,承包更多的流转土地,实施规模生产和经营。要加大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二是要加强劳务输出,促进土地流转。通过与外地及劳动就业部门联系,帮助劳动力进行就业培训,积极向外地输出剩余劳动力。三是要抓好养殖业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做好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工作,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实现养殖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整合、聚集、转化。

(二)以专业化管理为手段,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一是要突出创建养殖品牌。强化品牌意识,开展品牌宣传,重视扶持培育,把畜禽水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来抓,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畜禽水产品品牌。二是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要体现差异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将地方特色优势发挥好、保护好、宣传好、包装好。三是要推进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行标准化养殖和标准化管理,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无公害畜禽水产品、绿色食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要加快畜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拉长产业链。通过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积极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参与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三)以组织化经营为路径,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进一步健全完善扶持政策,加快企业上档升级、兼并整合,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积极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如大力扶持县畜禽良种场、裕中源农牧有限公司、远洋特种养殖、犇腾牛业等龙头企业。二是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内部管理,健全运行机制,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养殖业组织化程度。如丰益合作社,发展规模特色养殖,培育了平江丰益土山鸡品牌。

(四)以社会化服务为保障,构建全方位的农业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网络,深化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生物技术、培育良种、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深度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二是加强畜禽水产品安全监管。指导养殖大户推进养殖业标准化建设,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强化监测检验,加强执法监管,搞好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三是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提高财政支农投入的总量和比重。加大涉农资金项目的整合力度,倾斜投入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养殖业产业升级,在项目安排上向养殖大户多、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做得好的乡镇和加工企业倾斜。四是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发挥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主力军作用,拓宽信贷服务领域,提高信贷投放效率,努力满足农民和涉农企业信贷需求。确保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五是要激活外来资金。要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好外来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采取各种奖补措施,引导、鼓励农民投资现代养殖业。

设施调查报告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杭州市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现状调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试点工作,全面动员和部署全市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调查工作。开展这项调查的目的是,进一步摸清全市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建设现状,了解村情民意,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工作提供依据。

为搞好这项调查工作,市有关部门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在永昌镇进行了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下一步全市开展调查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刚才,永昌镇介绍了试点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市农办陈新主任就如何做好调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这次全面调查工作明确了目标和任务,我完全赞同,请大家回去后,按照各自的职能,结合本地和本部门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村容村貌的改变和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建设,从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实施了“百千”工程、康庄工程、农村饮用水工程、有线广播进村入户工程等统筹城乡发展的系列工程,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公共服务事业建设不断推进。其中,“百千”工程实施以来,已累计完成10个示范村,64个重点整治村和280个一般整治村建设任务,投入建设资金13亿余元,新增村内道路建设面积243万平方米,新增住宅建设面积89.6万平方米,拆除空旧房763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33万平方米,新建垃圾房(箱)5150座,新装路灯8042盏,消除“赤膊房”64.2万平方米,整治河道建设98公里,改善农村饮用水人口7.8万人,新增无害化卫生厕所8500多户。当然,其它方方面面成绩不再细说了,从总体情况看,可以说是成效显著,变化巨大。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通过这几年的建设投入,农村的面貌有较大改变,但从全市范围来讲,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不相适应,有些村庄的环境整治还处于从点向面推进的阶段,村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设施和生活供水设施、信息服务设施等还不能完全适应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虽然大家对农村基层的总体情况比较了解,能够说出一个乡镇(街道)、一个村方方面面的数据和百分比来。但具体到一个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等情况,没有确切的数据,心中并没有底。同时,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地域、区位条件有别,农民群众的愿望要求也不尽相同,希望政府帮助建设的项目和提供的服务要求也不一样。现在不少地方不了解农民最想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工作的盲目性很大。再由于对农村的基本情况不清楚,政府的许多投资有一定的盲目性,投资效益不高,不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因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现状调查工作,才能把我们的家底真正摸清楚,才能真正了解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以说,搞好这项调查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仅有利于各级党委、政府在下一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依据实情,把握全局,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而且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科学决策,切实解决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群众反映的迫切问题;也有利于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调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务必高度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这次调查任务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这次调查是一项全市性的专项调查,调查对象为市域范围内目前所有的自然村及以上的村庄,即对每个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事业现状进行全面、专项、详实的逐村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每一个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现状,调查的内容分为基本情况、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事业,以及问卷调查等四大部分。

这次调查工作内容多、指标新、范围广、要求高,与以往的常规调查有所不同。在调查内容上,涉及所有村庄内的基础设施和部分公共服务事业的情况;在指标设置上,涉及到城乡统一供给饮用水、污水治理、垃圾统一处理,以及通信网络等;在调查对象上,涉及全市应普查的所有行政村、自然村和农户;在工作要求上,时间紧且要保质保量,并尽可能采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因此,要求市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抓好各乡镇、街道调查人员培训这一环节,特别是对村报账员和驻村指导员的培训工作,这是搞好调查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下星期市里将要举办调查人员业务培训,我这里要着重强调一下,培训工作必须做到应训尽训,务必使每位参加调查工作的人员对调查指标的概念理解正确、填写规范完整,确保调查数据准确无误。

在这次调查中,市是主体,乡镇、街道是中坚,村报帐员和驻村指导员是工作基础和力量,大家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如何,关系到整个调查工作的成败。因此,大家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绝不能敷衍了事。各调查人员在调查时一定要进村入户,实事求是,耐心细致地按照附表(件)要求以现行政村为单位逐栏、逐项据实统计填表,既不要掺杂水分,也不要缩小数字。有的地方报统计数据,为了政绩把情况报得好一点,有的地方为了争取资金把问题报得严重一点,这两种情况最后都会导致自己吃苦头。要明确调查责任,填表后村会计和驻村工作指导员要签名,村要盖章确认。乡镇、街道要选派熟悉村庄情况、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经常下村指导和帮助,对村庄报送的表格逐村逐张审核,并形成统一的电子文档通过农民信箱上报市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省里要求,11月25日市里完成统计数据上报工作,村里的调查工作务必在11月10日前完成,市和乡镇(街道)的审核、汇总、分析和上报等工作务必在11月15日前完成。第四季度农村工作不少,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将趋于繁忙,加上各级换届,希望大家统筹协调安排好各项工作,克服一切困难,组织专门力量,集中精力和时间,扎实做好这项调查工作。

这次调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及时完成调查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有决策参考作用,各级各部门在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做好调查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将下发《关于全面开展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现状调查的通知》(富政办[20xx]128号),对调查目的、调查方式和内容、时间安排、工作保障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各乡镇、街道要认真按照《通知》和今天会议精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市里已经成立了这项调查工作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市相关部门必须紧密配合,齐心协力,组织好调查力量,落实好工作保障。各乡镇、街道是具体操作的,近期要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抓紧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专职领导,具体抓这项工作。会后,各乡镇、街道领导班子要作一次专题研究,抓紧制订实施方案,及时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保证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2、充分发挥驻村指导员的作用。这次调查中,驻村指导员是骨干力量,全市每个村都有派驻的驻村指导员,所以,这次调查要充分发挥驻村指导员的作用。各乡镇、街道要动员驻村指导员积极参与到这项调查工作中去,既要把这次调查看作一次熟悉情况的好机会,利用这次调查加快了解村庄基本情况,又要发挥好联络协调作用,帮助各村做好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工作,比如与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的衔接。在这里我建议一下,市农办要把开展这项调查工作列入驻村指导员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监督,促使这项工作更加圆满完成。

3、认真把好调查数据质量关。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调查数据的审核把关,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如实填报,今后市里安排资金项目将以这次调查数据为依据,对调查数据严重失实的,责任自负。市“百千”办要加强监督,把这项调查作为“百千”工程考核内容。市级机关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参与这次调查数据单项汇总的把关,分管领导和调查人员要审核签名。各乡镇、街道要认真开展好这项工作,涉及到自然村的数据,要求各村配备辅助调查员逐户上门核实,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及时,把好数据质量关,对各村上报的数据要进一步检查、核实,确保质量。

搞好这项调查工作,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克服一切困难,保质保量完成调查任务。

设施调查报告

在暑假中,我与同学们商量选取一个社区中的问题进行一个探究型课题的研究,经过大家的投票选举,选定了《小区健身器材使用情况调查》这个课题。同学们之所以会想研究这个题目,主要是因为想了解人们在空闲时间锻不锻炼,那些健身器材的使用情况如何,损坏情况如何,大家对健身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否了解,等等。

课题组的同学大多在第一学期时已经做过了一些课题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所以,在一开始他们就确定了调查形式,如调查,走访,问卷,观察,摄影,查阅资料,等等。根据这些不同的形式,对组内成员进行了分工,和具体的任务分配。

(一)实地考察的同学拍摄了很多有关健身器材的照片,包括它们的使用说明,居民们的使用情况,等等。

(二)同学们设计的问卷内容如下:

1、请问在您小区里有没有健身器材?有/没有。

2、请问您是否使用健身器材?时常用/一直用/偶然用/从来不用。

3、请问您小区的健身器材是否有人来定期维护?有/没有/不清楚。

4、然后有人来维护,是多就一次呢?一个月/半年/一年/不清楚。

5、您认为小区的健身器材是否有用?有/没有/不知道。

6、您认为您小区的健身器材是否已很陈旧?是/不是/不关心。

7、您希望小区有健身器材吗?当然/不想/无所谓。

8、您认为健身器材什么最重要?外表/作用/效果/无所谓。

调查过程中,他们尽可能地选取不同的人群进行提问,也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客观真实的结果。经过同学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到:有95%的人小区内有健身器材,不知道的人几乎为零。虽然这样,但居民们对健身器材还不是特别关心:60%的人偶尔使用健身器材;30%的人从来不使用;只有10%的人是经常使用。至于健身器材有无人维护,50%的人表示不清楚;40%说有人维护;10%的人说是没有维护。至于多久维护一次,90%的人居然说不知道!还好,有90%的人认为健身器材有用。对于健身器材的新旧情况嘛,80%的人认为小区的健身器材还是比较新的,10%的人认为是挺陈旧的,10%的人不关心。

(三)同学们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获得了以下这些信息:

1、有关小区健身器材的使用情况。

最近的统计数字显示,北京市的小区公共健身器材利用率达80%以上,一些小区的健身器材利用率甚至达到了90%至100%。

2、小区建身器材的现状。

在小区,只要循着“吱吱”的螺丝松动声走去保准能找到健身区。记者问:“难道不怕螺丝一松摔了下来?”吃完晚饭在漫步机上运动的张阿姨说:“都响了好几个月了,没事的!”少了“胳膊”的拉力器,没了转盘的扭腰器,转体训练器的转轮也不转了……偌大一个健身角,一共9套健身器材“肢体完整”的健身器材竟只有3个。当中受损最严重的当属综合训练器,练习攀爬的绳子已经支离破碎,剩下长一点的绳,不知道被谁改成了秋千。但小孩们也不嫌弃,整个身子就在绳上,双脚合拢使劲地前后晃啊晃,这时绳子就会配合着摆动的节奏“吱吱”响着。

正在健身的赵老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健身器材是20xx年安装的,由于人为破坏,损坏十分严重。他说:“附近居民都已经习惯了到这里玩,有的明明知道健身器材坏了,也在上面锻炼。”

3、小区健身器材该由谁来维护。

记者了解到,哈市公共场所、社区内的公益健身器材,是由体育部门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专项资金建设的。体育部门的说法是,只负责项目审批、器材购置和免费安装,以后的器材管理和维修问题应由受赠单位解决;大部分建在社区内的公益健身器材都是由辖区负责管理,但财政相对拮据的街道办事处很难再出钱承担健身器材的维修费了;而对于建在居民小区内的健身器材,经济效益一般的物业公司也不愿意接手维修这块“只有投入、不见回报”的烫手山芋;而对于维修问题,为哈市供应健身器材的生产和销售厂家也称有苦衷,他们认为眼下最大的问题是出现损坏的健身器材过了保修期,而使用单位又不愿交付购买零部件的费用,他们自然不能白维修。

据了解,对于谁负责维修哈市公益健身器材的问题,哈市体育局曾向记者出示了相关的两条规定:一是全民健身设施的维护管理由受赠单位负责,市、区体育部门负责监督检查。二是在保修期内,厂家负责对全民健身设施器材在48小时内免费维修、更换,并负责保修期外的维修。

哈市香坊区居民陈英告诉记者,市民发现健身器材坏了,马上给厂家打电话,而过了保修期的健身器材坏了,厂家也不愿免费维修。而反映给受赠单位,他们都常常以资金紧张为由不对已损坏的器材进行维修。

按规定,不能履行维修义务的,哈市管理部门可以取缔安装在该区域内的公益健身器材,但目前哈市尚未取缔一处没有履行维修义务的受赠单位的健身器材。究其原因邵处长表示,是因为怕老百姓不干。

一直关注本报报道的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董鸿扬表示,长期损坏的公益健身器材迟迟不维修,不但是一种资源浪费,也影响城市的景观效果,尤其是在哈市各广场、休闲公园内的健身器材,“缺胳膊少腿”放在那儿,很影响城市形象。此外,他认为长期不维修的健身器材造成的最大的问题是安全隐患。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年久失修的健身器材,容易造成人身伤害。作为主管部门应负起责任来,协调健身器材的维护和维修问题,对于不能有效维修的要及时协调,不能只管安不管维修问题。

4、小区健身器材为何容易损坏。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在现今快节奏的生活下,注重自己生活质量的人与日俱增。所幸的是,我们的居住环境也为提高我们的生活居住品质而不断改善。像各小区内、公园里经常可见的公共健身器材,就是为了方便群众锻炼身体而设置的。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北京市民的热烈欢迎。有了这样的公共设施是件利民的好事,但如果把握不好使用度,就会造成“过犹不及”的局面。您是否想过该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自己周围的健身器材呢?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小区内健身器材使用最为频繁的群体应该是老年人。老人多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清晨,你经常可以见到他们在认真锻炼。但对于这些器械到底是起到何种健身目的,正确的使用方法又是怎样的,却很少受人关注。由于一些器械的使用方法难度比较大,需要一定的力度与技巧,而这都是老年人体质有所欠缺的。所以经常可见一些老年人利用器械做一些自己的“改良锻炼”,比如利用拉伸器的高度做做压腿等活动。这种善于利用实际工具的精神的确值得称道,但这时他们就往往忽略了使用中的安全问题。如果对健身器械稍稍使用不得当,极易造成运动损伤,甚至人身伤害,这点要特别当心。

除了老年人外,节假日里使用健身器材的年轻人和孩子也非常之多。有时难免会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但我们却经常可见一些人将健身器材当成是自家物品,悠闲惬意地使着,一占就占上大半天的工夫,似乎没看见一旁等待使用的其他居民。这些器材毕竟是“公共”财产,在享用这些便利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自己有维护其合理使用的义务和责任。户外公共设施遭到损毁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健身器材亦如此。由于使用率过于频繁,这类器材也容易出现“健康问题”,所以,大家在使用当中,还得注意讲究科学的使用方法。

5、如何正确使用小区健身器材。

20xx年5月12日,我们组织社区的文体队员,社区的居民系统的学习了健身路径的锻炼使用方法,社区文体指导员耐心的讲解,动作示范,对小区内现有安装的十种健身器材分门别类的进行了讲解,首先对社区居民讲了锻炼方法的设计原则,应遵循主次原则,针对性原则、简单、实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然后讲了科学的锻炼方法,以提高社区居民正确使用健身器的科学认识,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

为了能使社区居民更好的掌握和使用健身器材,我们还将对居民做进一步的引导,都能正确的掌握,科学锻炼,我们将通过这次的讲座培训,以点带面,使社区居民都能全面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前来参加学习的社区居民们通过学习,改变了以前的错误的锻炼方法。他们高兴的说:“这次的讲座学习,就是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这样的活动我们都愿意参加,学会了正确的使用方法,不致于对身体造成伤害,谢谢你们!”

6、要注意的事项。

公共健身器材对安全要求很高。例如目前最普及的“太空漫步器”,按照其两脚间规格,明显是只适合成人使用的,而有关警示上只对运动的形式、健康禁忌做了规定,对于使用者年龄并没有特别限制。而很多青少年也把这些器材当成了玩具。目前儿童使用健身器材不当引起伤害不断增多,甚至出现了重伤、残疾的现象。据了解,小区里的健身器材原则上就是给中老年人配备的,目前还没有安装适合儿童的健身器材。

专家指出,过早从事某一专项体育运动对未成年儿童也是一种伤害,其中包括:疲劳性骨折、月经失调、疲劳过度、饮食功能失调以及情感压抑等问题。因此,专家认为父母应当鼓励儿童参加多种体育活动,而不要希望孩子在少年时代就创造某些体育项目的奇迹。

一些儿保专家认为,针对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特点,父母可以让孩子进行跳绳、弹跳、跳皮筋、拍小皮球、踢小足球、打小篮球、游泳等体育运动,这些项目既有助于增加少年儿童的身高,又不会伤害身体。另外,对于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一次运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间隔十几分钟,休息一会后再运动。一天的运动量不能过大,以运动后孩子不感到疲劳为限。

近年来,上海的各个小区里都出现了大量公益性健身器材,作为政府的一件实事工程,这些器材得到了居民的拥护。但是,大多数居民都不知道:小区内健身器材儿童不宜。昨天,有关专家指出———警示不全,好事也会变坏事。

(三)同学们给出的建议:

1、希望居民们能充分利用小区的健身器材。

2、希望居民们能正确使用健身器材,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3、希望相关部门能定期对健身器材进行维护,及时对损坏的器材进行修理,保证居民的安全。

4、建议儿童不要去使用小区的建身器材,以免伤害身体。

5、建议小区放置些适合儿童健身的器材。

(四)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的一些体会:

“这次活动中,我被安排做调查问卷,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突破,我事先看了很多调查问卷的形式,经过思索,终于设计出了自己的问卷。但是事后看来仍有不少不足之处,如,问题不够全面,不能更细致地了解居民不健身的原因;问题设计得过少,没有代表性。我想下一次再给我设计的话,我一定会做得比这次好的多。”

“起初,我认为做调查十分容易,只要动动口问,动动笔记就ok了。没想到尝试后发现要调查成功有那么难。要克服自己的羞怯,要运用语言赢得对方的信任和配合,要有条不紊地一一问清,要能承受失败的经历,等等。”

“这次做课题,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人多力量大,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什么事都可以办好。大家有商有量,一起讨论,一起鼓劲,分享了探究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也一起得到了成长和提高。”

“与大家一起合作,一定要有集体主义精神,按时集合,按时交材料,自己克服困难,决不给大家添麻烦。通过活动,我与同学们更团结了。”

“我的工作是上网搜索资料,以前上网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游戏,经过这次的工作,我发现原来网上有那么多的信息,真是给我先上了一课。”

(一)取得的收获:

通过探究型课题的研究,使同学们能更关注社区建设,推动社区问题的解决。在探究社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心。尝试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实践观察社会和调查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锻炼了同学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有待改进之处:

对于一群预备年级的同学,要完成这样的一个课题有点难度。但基于同学有过一次经验,我在这当中的指导可能不够细致,例如调查问卷的设计,信息收集面,等等。如果能多加指导的话,应该能搜集到更多更有意义的内容,课题的研究成果也会更有价值。

农业报告农业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农产品开始出现低水平、结构性剩余,外销量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农业标准化问题显得日益重要和突出。然而,我区大多数农民还没有学会采用标准化从事农业生产,甚至不懂“标准化”为何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提高认识、明确重点的基础上,尽快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抓紧进行农业标准化的普及和推广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农业标准化不仅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显着标志,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必然趋势。所谓农业标准化,用一句概括的话讲,就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均建立起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的标准,通过规范操作与严格监督,使其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从而确保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提高农产品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基础工作,它的核心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现行农业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国际通用标准及国别或地区标准。制定和实施各类农业标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市场准入”问题,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市场化。因此,执行什么样的标准,要由市场来决定。你的产品要想进入或打入哪类市场,那么你就要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执行与该市场要求相对应的标准。

当前,由于部分农民盲目追求产量的最大化,在生产过程中不注意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致使一些农产品不同程度地受到农药、亚销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污染,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普遍抱有疑惧心理,购买热情下降。在出口创汇方面,由于一些农产品不符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屡屡引发贸易纠纷,有的不得不减少出口甚至被迫退出国际市场。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农业标准化工作滞后,没有跟上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步伐。可以说,在目前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显得十分突出、十分重要。

一是适应“入世”竞争的需要。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提供给人们广阔贸易空间的同时,也给贸易带来了磨擦,这种磨擦,主要表现为技术、标准即产品质量之争。去年日本、韩国对我们的大葱、禽肉等农产品实行进口设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可以说,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不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就难以开拓国际市场。因此,我们只有按照国际标准的要求生产出大量质量过硬、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加快我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是抢占国内外市场的需要。随着农业部启动的“新世纪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全国各地都纷纷制定和出台了一些加强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对策措施,农业标准化工作已经在全国全面铺开。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已经建立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其他地方也将陆续建立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北京、天津,已经与河北省联合签署了“京津冀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协作网”,达成了“华北护菜协议”,其目的之一,就是要限制农药残留超标的外地蔬菜进入本地市场。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不痛下决心推行农业标准化,产品质量无保证,不但不能开拓和占领新市场,而且还会从已经占领的市场中被挤出来的危险,其后果不堪设想。

三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需要。过去我国农产品长期处在短缺状态,解决温饱是农业面临的最大最重要的问题。过去我们抓农业,追求的第一目标是高产,不太考虑产品品质的好坏,因为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吃饱饭的问题。现在温饱问题解决了,农产品的品质营养、安全卫生则成为人们关注和追求的新目标,人们甚至希望多花点钱,也要买到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也就是说,广大消费者已对农产品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要适应这种要求,实现吃好这个目标,就必须推行农业标准化。

四是确保人类健康的需要。现在我们的农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的问题,有的因长期食用低劣农产品造成积累中毒,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许多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抱有疑惧心理,感到吃什么都不放心。20xx年10月份,国家质检总局与农业部联合,从全国23个大中城市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抽查了10大类181种蔬菜,其中有86种蔬菜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限量,超标率占47。5%,有9种蔬菜含有3种以上农药残留超标。也就是说,我们吃的蔬菜中,有近一半是农药残留超标的。这种状况不改变,直接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从维护我们人类健康的角度讲,也必须推行农业标准化。

可以说,实施农业标准化,实质上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场革命,绝不是锦上添花之作,而是关系到我区蔬菜、畜禽、果品等优势产业能否生存、能否发展的关键措施。面对这种新形势,我们只有以实现农业标准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区的农业标准化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亟需解决。一是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还不够强。推行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全社会所认识,许多农民群众对农业标准化还不了解,按照标准化生产还没有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二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配套措施。在制订的标准中,产中技术规范多,产前、产后和系列标准少,与国际标准接轨不够。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还存在着标准传递渠道不畅,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三是检测体系建设不完善。受重视程度、地方财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检测体系建设还非常薄弱,一些必要的设备、仪器、人员还没有全部到位。四是市场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区农产品市场还没有建立起“市场准入”、“分区销售”等市场约束机制,优质农产品与劣质农产品混区经营,“优质优价”政策难以体现,严重挫伤了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五是农资市场有待于进一步规范。近年来,尽管我区加大了对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力度,但农资市场秩序仍不能令人满意,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并没有从农资市场上彻底清理出去。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管理标准和处罚标准,使处罚有理无据,难以操作,也是影响清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一,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这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标准就谈不上标准化。前段,我们制定了一些地方标准,但很不全面,标准的覆盖面很窄,远远不能适应标准化生产的需要。下一步,要在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参照有关国际标准,进一步制定出从生产环境、生活过程到产品品质、加工包装等环节的一系列标准,使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全程标准指标体系。

第二,尽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要抓早字,争主动,尽快建立健全这一体系。同时,要引导扶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尽快建立质量检测点,努力在我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在检测体系建设中,要遵循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从长计议,建就建好的,上就上一流的,切不可应付了事,报有临时观念。要在搞好检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质检人员的培训,严格检验制度,对农产品实行全程监控,确保网络的有效运转。

第三,进一步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农业标准化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靠示范引导,通过示范带动促进面上工作平衡开展。各乡镇都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自己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在基地内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强监测管理,建立生产技术档案。通过示范基地建设,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达到宣传推广农业标准化的目的。同时,要新规划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标准要求组织生产,使示范园内的每一个产品都达到无公害产品或绿色食品的标准,把示范园真正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样板园。要注意发挥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优势,积极帮助他们建立标准化种养基地,确保农产品质量符合进口国的标准。各级农业技术人员,要在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

第四,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为激励农民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充分体现农产品优质优价政策,今后要在主要农贸市场逐步设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对进入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进行快速抽检,合格的允许进入市场指定的优质优价农产品专营区销售,并逐步建立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市场,树立无公害产品的市场品牌。要通过建立无公害食品配货中心,在超市设立专营区、专营柜等方式,逐步实行按质分摊位挂牌销售,调动广大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第五,积极组织好优质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工作。要按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办法,积极组织好各类名牌农产品的开发、申报和认证工作,使的农产品进入由国家和省认证的名牌农产品范围。同时,要抓好已经认证名牌产品的跟踪质量管理,以保证名牌产品的信誉和权益,对未经认可擅自使用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志的要依法查处,严厉打击。

第六,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要加强对种苗、肥料特别是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管理,坚持不懈地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力度,适时公布禁用和淘汰的农资品种,对查处的假冒伪劣农药和其它违禁农资,要依法处理并予以曝光,对违反规定在蔬菜、畜禽等生产领域使用高毒、高残留物质的,一经发现,要严厉查处,决不姑息。同时,加大对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力度,为农业标准化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七,大力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有赖于全体生产者、经营者、服务者、消费者和组织管理者的共同参与。农业、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按照“各负其责,层层培训”的要求,多形式、多渠道搞好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要把出口标准化知识纳入绿色证书工程以及基层干部培训的范围。通过培训,使乡村两级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尽快掌握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技术和操作规程,提高运用标准化知识的能力。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我区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和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标准化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标准化、自觉实施标准化的良好氛围。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