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治经济 政治经济学原理读后感(精选10篇)

时间:2023-09-02 03:43:30 作者:念青松 2023年政治经济 政治经济学原理读后感(精选10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政治经济 政治经济学原理读后感篇一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平民顶上的瑰宝,全书没有复杂深奥的近代数学知识,也没有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这是一本适合平民大众阅读的作品,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另一方面,其内容是博大精深,返璞归真,用平易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现代经济学的根基,原理清晰,分析透彻,在当今众多的经济学着作中璀璨而夺目。

什么叫经济学?文中在前言中首先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和处理社会中人一般生活事务的学科。该定义简单而扼要,阐明了经济学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是人类的一般生活事务,指出了经济在人类一般事务中的基础地位。据此,如果一个生活在当代的年轻人连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都不具备,全然无知,那么某种程度上,其可以形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文盲。因此,曼昆在前言中所述,这是一本给下一代阅读的书籍,作为留给下一代的另一种贡献。

《经济学原理》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上下两分册,遵循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叙述线路,上册为《微观经济学分册》,下册为《宏观经济学分册》。《微观经济学分册》中,文章从经济学的十大原则入手,指出经济的一切原理或推演均源于此。根据这些原则,讲述了微观经济的几大经济理论基础,包括供需理论、弹性分析、剩余福利等。从这些概念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经济学分析结论,如由于粮价的低弹性,科技进步带来的农业发展往往却牺牲了农民收益;又如,无论商品税收是向消费者还是向生产者征收,其最终成本的转嫁结果都是一样的等等。

《原理》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其非常注重读者分析能力的培养,阐述了经济现象分析的一般步骤,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拓宽读者的思路,激发读者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兴趣,进而从分析中形成观点。在分析完市场失灵下政府的作用后,书籍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重点介绍了企业的微观组织行为,分别对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四类市场环境下企业产品的供需关系和企业运作行为作了详尽的理论剖析,这部分内容非常精彩,前面章节的铺垫终于滋育出了丰硕的果实,使读者大饱口福,受益匪浅。

在全书微观经济理论体系构建中,曼昆显然觉得还有必要对生产要素市场展开一些阐释,进而向读者展示了重要的劳动力价格原理:一个竞争的、利润最大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边际产量曲线即为劳动需求曲线。至此,《微观经济学分册》似乎可以划上了句号。但着者显然不满足于此,在书籍的最后还抛出了不对称信息、消费偏好、政治经济和行为学等现代经济的一些基本思想,为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个今后学习的更加广阔的空间。

联系《微观经济学分册》的学习,结合国内的企业及行业现状,无法回避的严肃思考是,对于广为诟病、举步维艰的国内垄断行业的改革,我们究竟应该是何去何从?在下一篇文章中,笔者将对国内垄断行业改革的破冰之旅展开一些个人的探讨。

政治经济 政治经济学原理读后感篇二

1.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的时间是( )

a.17世纪初

b.17世纪中叶

c.18世纪初

d.18世纪中叶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 )

a.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b.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c.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d.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3.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a.经济规律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c.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利用是没有阶级性的

d.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利用总会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4.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

a.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

c.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型型经济

d.是直接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

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商品生产

d.商品交换

6.下列关于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b.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c.商品经济等于市场经济

d.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

7.商品之间可以互相比较并按照一定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一切商品都含有(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8.商品的价值量是 ( )

a.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小决定

b.由商品生产者在生产中实际付出的劳动决定的

c.生产技术决定的

d.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9.货币在本质上是 ( )

a.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用来交易的工具

c.金银等贵金属

d.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10.通货膨胀是 ( )

a.任何形式的货币流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现象

b.伴随商品生产一同出现的现象

c.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现象

d.纸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产生的现象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

a.在生产中产生,和流通领域无关

b.产生于生产和流通领域

c.在生产领域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d.在流通领域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12.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机器设备

b.原料

c.燃料

d.辅助材料

13.社会资本是 ( )

a. 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

b. 许多个别资本的总和

c.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总和

d. 各生产和流通部门资本的总和

14.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 )。(2011.7 真题)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15.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 )

a.超额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剩余价值

16.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的形成过程,其中“超过一定点”指的是 ( )

a.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

b.提高劳动生产率,使本部门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c.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d.收回了预付资本的价值后,继续进行投资

17.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产上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垄断组织是( )。(2012.1 真题)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18.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

a.公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私有制经济

19.股份制是 ( )

a.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b.一种行业自律形式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

2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是 (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2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c.以人为本

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主线和重点是( )

a.建立新型工业发展道路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c.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d.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3.下列关于第三产业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三产业就是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b.第三产业即广义的服务业

c.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d.第三产业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政治经济 政治经济学原理读后感篇三

1.劳动价值理论及其相关知识点。重点:商品与价值、使用价值、货币、劳动二重性、价值规律等。

2.剩余价值理论。 重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与生产过程,劳动力、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资本总公式等。

3.资本的循环与周转。重点: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等。

4.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重点:垄断资本的基本特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实质等。

5.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重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特征与形式、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分配制度等。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基本框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等。

8.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资本输出与资本国际化、跨国公司、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等。

政治经济 政治经济学原理读后感篇四

(本学期的政治经济学课程即将结束,犹记开课之初杨老师在讲导言部分时推荐了许多专业书籍和经典文章。受自身浅薄学力所限和对专业大部头天然恐惧感的影响,我在图书馆借到了其中几本只是翻了翻绪论导言就无心继续读下去,最终也没能读完这些书籍中的任何一本。也许是只鳞片爪让人更易接受,反倒是杨老师推荐的几位名家的博客还勾起了我的兴趣,断断续续倒也读了几篇。在此先觍颜承认错误。

我阅览与经济相关的博客的有四个:吴晓波、叶檀、吴思和张五常。其中张教授的博客因其术语和理论较多以及一些领导人士教诲我们“读不得”而读的相对较少。总而言之,这四位对中国的现实和发展前景主要是持审慎悲观的态度。张教授暂不谈,吴晓波主要通过古今对比指出中国经济沿革始终存在的结构性和制度性缺陷以及其导致的偶然和必然的结果;叶檀(在《南方人物周刊》上经常看到她的专栏)主要通过对最新经济金融实例得出她的结论,对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以及极其严重的通胀现实表达了她深切的忧虑;吴思与其说谈的经济学,不如说是社会学或是历史探究,多是以社会历史事实论证他的观点(可惜我还没有读过他最有名的作品《血酬定律》)。然则悲观未必不如乐观,审慎总好过浮夸。自有人去华言太平盛世,理性分析的声音反而尤其可贵。在此主要谈谈对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激荡三十年》两书的读后感。絮叨完毕,下面引出正文。)

不记得这两部书上哪一段大致有这么一段话:宏大的关于人类命运的世界战争被平淡的商业叙事所取代,青少年无法忍受这种平庸的生活。然而中国百多年来的商业叙事却因其与国运紧密相连,绝对不能说是平淡的,相反这些历史上充满了汗、泪和血。

《跌荡一百年》讲述的是从1870年到1978年中国由封建社会到近代社会又即将转向现代社会的历史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向近代化的历程,《激荡三十年》则描述了从1978年到20xx年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两部书合起来基本上就是中国近现代企业乃至工商业的通俗简史。

在这两部书中,吴晓波主要通过分析民间、政府和外国资本三方来建立中国企业分析模型。这个三极模型在晚清时期表现为商办企业、官办(洋务)企业和以买办和洋行为代表的入侵外国资本的争衡,在民国时期特别是蒋政府时期表现为民营企业、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垄断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博弈,跨过建国前三十多年政治因素导致的单一经济形式时期,在改革开放时期表现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在吴晓波看来,国家力量在中国这个从古至今从未变过的高度中央集权国家始终是打破坚冰的政策决定者和确认者,然而在之后却常常沦为利用政策和垄断优势攫取暴利但无比低效且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的利蠹;外国资本自晚清以来以其独有的资本和技术管理优势在中国长期占据产业上游和利润制高点,又因其可帮助制衡官方戒惧的民间力量常常拥有政策特权;而民间资本在各个历史变革期都觉醒最早,人数最多,混沌草莽阶段也有获利,但因其在政策上和资本上的先天弱势地位常常成为国资和外资口中之食,成为“充满悲情”的牺牲品。

我也勉强算是好好学习的文科学生,历史还算是我的爱好和长项,但是细碎的历史事件始终只是零散的存储在我的大脑里,残章断简般存在完全没有形成体系。吴晓波的书让我感觉到了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一些内在的逻辑和轨迹。新旧力量之争,民资国资之争,中央地方之争,中资外资之争,形式改头换面,但是规律似乎从未改变过,简直像数学公式可以套用。抛开历史规律,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段历史显然就是资本主义势力全球扩张输出剩余资本攫取利益导致不发达地区经济变革的真实写照,还有国有企业的时而扩张时而收缩,民间资本的大部分行业崛起,这些无不印证了课本上关于垄断资本主义和三次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的论断。中国百年踯躅和现代崛起毕竟不是脱离了理论基础的历史特例,更不是“书写了新的历史奇迹”,其内在规律性是始终没有发上改变的。毫无疑问,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历史规律镜鉴作用依然,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也仍然可以指导我们前行。

由此看来,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和《激荡三十年》不失为好的了解近现代中国企业史和经济史的辅助读物。

政治经济 政治经济学原理读后感篇五

如果你不太适应西方的餐饮方式,可以自己做饭,不仅省钱,还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手段。在英国的学生们经常通过聚餐结交朋友,如果这个时候做得一手拿手的中国好菜,一定会在交友的派对上大受欢迎。吃不多的女生一个星期的买菜钱(包括肉,米和水果等)可以少至160-250,吃的比较多的男生大概250-400。也就是说假如你自己做饭,而且不浪费的话,一年下来你在吃饭方面的花费不会超过2万。

房租费

一般房租每星期500-700元不等,电费另外算。那一个年下来一般房租水电要3-4万左右。尤其需要主意的一点是去英国要先学会自己做饭——和其他国家不一样,英国大学的校园基本没有集中的较大规模的学生食堂,简单的cafe和小食堂零星散落在校园的每个建筑里,这和西方的饮食简单主要以冷菜为主有关。

交通费

在英国出行方面,最为经济和便捷的是购买一些年票,如arriva的年票,或者railcard年票。另外还有一些必需的费用,如购买生活必需品,时令的衣服,生病就医等等。总的说来在英国留学,生活费用地区间费用差别较大,但每年7-10万左右的生活费,相信还是足够满足一个留学生花销。

手机费

看个人交际圈了,有一个月之花5磅的,也有一个月4-50磅的,按自己预算来吧。

以上四项可以算是每个月的固定开销。

生活用品费

刚到的时候会花掉不少,买各种锅碗瓢盆等生活必需品。之后每个月不会很多。

采购费

这个算是最因人而异的项目了。特别是在圣诞boxing day的诱惑下。

数百磅到数千磅不等,就看自己的欲望了,这个无法估计。

政治经济 政治经济学原理读后感篇六

我就我们这本书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我们这本书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模板,是引领我们进入经济学的学习的启蒙课本。

这位伟大的学者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拥有如此智慧,我们来看看马克思的生平吧!马克思1820--年5月5日生于德国莱茵河特里尔城一个犹太家庭,小时候家庭还比较富裕。马克思并不是开始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这一段还有个比较波折的小故事。大学时代的马克思加入青年黑格尔学派、之后又学习哲学历史,并在莱茵报当任主编,就在当任主编这段时期(1842——1843年),发生了一件可以说是震惊全国的事,那就是“林木盗窃案”,林木盗窃案到底是怎么回事?观其字面含义,貌似偷林木,但是事实是普鲁士莱茵省议会把捡枯树枝的行为纳入盗窃犯罪,指控那些只靠艰苦只维持艰苦生活的贫苦的劳动人民,马克思是热血青年,他主动为贫苦人民争取利益,在法的制定中,许多人都沉醉于法的表面完备。认为只要有法可依, 就算完成了法的制定的使命。如果立法上的法制要求仅是" 有法可依" , 那么这样的法制要求也未免太简单了。事实上," 有法可依" 了, 也并不是真正的立法上的法制完备。因为立的是什么法, 其法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还非常重要。制定出来的法是正价值、零价值或负价值的问题,比有无法的问题更加重要。具有负价值即坏的法的制定出来了, 比没有法更加可怕。因为没有法还有希望, 而制定出来的是负价值的法,留下来的就只有失望和绝望。何以制定有价值的法, 避免所立之法在立法时就为无价值或负价值? 倘若制定出来的法为零价值, 立法就是毫无意义的徒劳;倘若制定出来的法为负价值, 立法就只是有害无益的恶行。

在法的执行中, 许多人都沉醉于法的表面实施。认为只要是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就要坚决的执行, 只管合法性问题, 不管合理性问题。所谓的" 合法不合理" ,就是指它违背民众普遍认同的" 常识、常理" , 违背普通民众用以规范自己日常生活的基本行为规则。这样的法, 必然是不可能得到普通民众认同的法,必然只能是体现少数人意志的法, 只能是少数立法者的法。主张对这种法也要坚持"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主张少数立法者可以用法律的手段强迫大多数人接受他们的意志, 这难道不是人治、不是专治吗? 这肯定是人治, 也肯定是专治, 至少就立法的层次来讲,只能得出这种结论。立法者的权就是法, 立法者即使再错, 普通民众也必须服从。

亚里士多德说, 法治是良法之治。孟德斯鸠说:有两种坏现象, 一种是人民不遵守法律; 另一种是法律本身使人民变坏。后一种祸害是无可救药的,因为药物本身就包含这种祸害。 在1 8 4 3 年, 马克思在他著名的" 林木盗窃案的辩论" 中,也引用了孟德斯鸠的这句话痛斥当时普鲁士莱茵省议会把捡枯树枝的行为纳入盗窃犯罪,与砍伐林木同样处罚是一种残酷的立法行为。恶法是否法的争论在我国当前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之后马克思便开始了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以保护人民利益作为自己的使命。

最早使用“经济”这个词的是思想家色诺芬(bc430——354),并著有《经济论》。说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得不佩服他善于结合前者的经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参考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源泉,他的代表有威廉·佩蒂(1623——1687)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亚当·斯密(1723——1790)、大卫·李嘉图,亚当的《国富论》是经济学典型杰出的代表著,现在西方很多国家把它奉为经典,并按照上面所说进行实践。

政治经济 政治经济学原理读后感篇七

《政治经济学(专题)》读书报告

姓名: 年级:

号: 学习中心:

—————————————————————————————

(考查课程大作业均由教师批阅,发现内容雷同或抄袭一律按0分计)

课程考核方式:考查,网上递交读书报告

具体要求:

1.结合学习课件的体会,理论联系实际,完成一篇读书报告。

2.字数:3000-5000字,与视频中老师的要求有出入,请以此作业要求为准。3.读书报告的内容:要求涉及课程学习中多章内容(至少2-3章),联系要有机紧密,论述充分。如果只涉及单一章节内容或简单就事论事,都算没有达到基本要求。4.独立完成,切勿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一旦发现将以不合格处理。5.请在作业截止日期前,在平时作业栏目自行上传读书报告电子版。

正文:

《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创新与体制演进》读书报告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初步了解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明白了什么是体制的转变,可持续发展有哪些理论,实际又该如何实施。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怎样的改革等等。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变化发展的今天,这本书向我阐述了中国经济的过去和未来,让我受益匪浅。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提出,将非公有制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说这是为中国经济探索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新道路。我们不该再被传统的观念所束缚。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阶段起过积极作用,如建国初期的特殊历史环境下,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统一调配,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奠定国家经济基础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当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发展速度加快,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的弊端也开始慢慢显露,与当今社会显得格格不入。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不分,国家对企业统一管理过多过死,使得企业失去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的要求。从1978年起,中国农村开始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这个制度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那时候一直难以解决的吃粮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也使得一部分人先富有了起来。在农村改革取得了成果的基础上,党中央很快决定对城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促进了物资,劳动力,信息,技术,资金的流通,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活力。当然,社会经济改革要复杂很多,冒的风险也大了很多。现代的市场经济有着明确的产权制度,完善的市场体系,平等的市场关系,完备的市场立法,开放性的经济行为。随着四个经济特区的开放,更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理论的重大创新。

通过对课本第二章的学习,我明白了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也让我了解到了中国的经济一路是怎样走过来的。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也随之增加。多年以来,我们的经济一直是以粗放型为主的增长方式,这种方式的特质是,依靠扩大建设规模,大量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带来了快的增长速度,但它的弊端也在日益突出。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工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生态问题突出。如何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人口、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变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强调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国民经济主要依靠劳动力投入,资源为主的粗放增长型转变为主要依靠科学进步,管理改进为主的集约型增长。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和效益。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既要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又能保持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它的意义十分重大。

那这里的协调又指的是那些呢?一是结构协调。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既有相互协调的运行系统,又都有各自的子系统。所谓结构协调,即要各个子系统内部结构的协调,还要三个子系统之间的要素协调,而且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要整体协调。二是层次协调。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要协调发展,既要抓微观,也要抓宏观。现行的环境管理政策“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就是一种微观协调。三是空间协调。具体表现在国际协调、地区协调、和社会协调。针对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国际协调的问题。而我国的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草原退化、还有北京现在严重的雾霾,就是一个需要通过地区协调来解决的环境问题。四是时间协调。从时间的本质意义上看,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既是环境资源的需求,更是市场消费的需求。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对产品的第一要求也从价格转变为质量。但老旧的生产方式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旧产品的销售在国内市场上越来越难,更无法出口到发达的西方国家,随着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国内市场有着被占领的危险,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经实现集约型增长方式,我国以粗放型生产的产品,难以参与国际市场上得竞争,迫使我国出口外贸企业不惜工本,以数量价格取胜,造成大量亏损。如今,中国已经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这么大的经济规模,如果继续采用粗放式为主的增长方式,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必然越来越突出,产品也只能牺牲劳动力价格,维持低水平上的竞争力,目前的出口局面很难维持。提高国产商品的竞争力,改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是市场的需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战略转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我国为实现协调发展模式也提出了以下相应的八条对策。1.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

2.把“强化国家对自然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3.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加速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强化土地市场的法制管理。

4.重点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提高用水效率,加强供水计划管理。

5.合理开发使用矿产资源,调整矿业发展政策。运用科学手段提高矿资源的利用率,适当放慢开采步伐,约束矿业发展。

6.在21世纪里,把海洋开发战略和规划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应尽快健全海洋法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合理开发海洋资源。

7.综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自然条件状况。

8.大力发展科学,促进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对第五章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学习,让我对国家的经济充满了信心,虽然目前的产品生产方式和竞争力,环境资源的污染状态不容乐观。但我相信在党正确的指导方针领导下,这一切都将成为历史。也让我明白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就是在为国家经济做贡献。应该从自己做起。我们应该及时的摒弃地大物博这一个错误观念。明白资源是有限而又宝贵的。

或许前面说的那些国有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改革,可持续发展与我的生活还不太接近,然而本书第七、八两章提到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确是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

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等。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劳动人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经济建设顺利发展,人民生活稳步提高。

比如法定缴纳的五险一金。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和住房公积金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这些社会保障措施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安定了人民的生活。即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密切了党群,政群,军政和军民的关系,又维护了社会稳定,巩固了新生政权。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促进社会的安定,流浪儿减少,失窃现象也会有所下降。社会保险中的对下岗失业的救济以及低保保险,给社会安定起到了保障作用。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发生下岗员工与政府为敌的事件就是社保的功劳。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开始暴露出它的弊端。首先,它的覆盖面不够广泛,没有能很好的体现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性。在农村,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会影响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影响农业生产的后劲。在城市,只有国有企业才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人才分配不均,人们就业对国企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就业的道路越挤越窄。其次,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化程度不高,发展水平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地方和企业自己在搞,国家将劳动保险的负担踢给了企业。这样造成了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之间劳保费用负担轻重不一。影响了企业的公平竞争。新的企业,生产能力先进,经济效益高,而劳保负担又轻,而一些老企业因为退休员工多,劳保负担重,生产设备落后,造成产品质量次价格高,难以与新兴企业竞争。在资金方面,资金筹取片面的依赖国家与企业,没有形成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共同负担的运行机制。国家没有建立专项保障金积累制度,资金缺乏调剂功能造成资金短缺。在保障项目方面,保障项目不全,适应不了经济改革的需要,一些保障项目的设置又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造成后期难以操作。所以,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是一个需要提上日程的问题,既要体现公平,又要体现效率,要让大家有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也起到鼓励人们努力工作的作用。

我国通过以下五点原则来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一、健全社会保障项目,社会保障项目的添加、保障范围的扩大与享受程度的提高要与社会物质基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形成第三方合理负担的筹资机制,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西方国家标榜自己是福利国家,然而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承担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一些享受着产生了依赖心理,从而养出了一些“懒汉”。我国必须形成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合理负担的筹资机制,个人不仅要缴纳社会保障金,而且在享受医社保的同时,自己也要承担一定比例的费用。这样既减少资金浪费,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杜绝了人们懒惰的意识,促进了工作积极性。

三、因以劳动满足为主,福利满足为辅。应该鼓励人们参加劳动,从劳动中活动生活保障。

四、设置新的社会保障项目时要考虑操作方便,项目切实可行,这就要求对项目的可行性先进行研究,再加以推广。

五、遵循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通过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学习我明白了,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努力来获得,不能单纯的只想依靠国家的接济。

不知不觉,已经在浙大远程学习中心学习了一个学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加上老师的网络视频教学,我初步的懂得了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国家经济现在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社会保障制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保障。我们应该怎样出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为国家添砖加瓦,为自己争取幸福,我想,我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政治经济 政治经济学原理读后感篇八

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

a.竞争机制

b.供求机制

c.价格机制

d.风险机制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

商品的价值都是通过价格来表现的,价格是否与价值相符,直接关系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切身经济利益。在市场机制中,最重要的是价格机制。正是由于各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都要通过价格来实现,人们之间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价格下进行的。所以,离开了价格要素,市场机制就不可能发挥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政治经济 政治经济学原理读后感篇九

《政治经济学(专题)》读书报告

姓名:

年级:2013秋 学号: 学习中心:

—————————————————————————————(考查课程大作业均由教师批阅,发现内容雷同或抄袭一律按0分计)

课程考核方式:考查,网上递交读书报告

具体要求:

2.读书报告的内容要求涉及课程学习中多章内容(至少2-3章),联系要有机紧密,论述充分。如果只涉及单一章节内容或简单就事论事,都算没有达到基本要求。

3.独立完成,切勿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一旦发现将以不合格处理。

4.请在作业截止日期前,在平时作业栏目自行上传读书报告电子版。

正文:

第八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这章的内容涉及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医疗制度改革等方面,学习的过程中我感触颇多,也看到了我党在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尝试的种种努力与积极探索。在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三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内容,由课程知识我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进行了简单的思考与归纳,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章是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这些年在现实生活中我发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有的地方的房子造了很多,超过了人们的购买能力,可是房价却还是居高不下,甚至还屡创新高。按经济学的理论来说,当供过于求的时候,价格就会下跌,那为什么房地产市场会有如此奇怪的现象呢?通过学习我才知道原来是地方利益在作祟。长期在gdp增长论的影响下,有的地方官员把房地产市场看做是救命稻草,大批大批的房产项目上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地王”,甚至催生了所谓的“楼市泡沫经济”,使得经济发展不能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我们知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的是主导作用,但是它又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缺陷,主要表现在局限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上。因此,这个时候政府只“看不见”的手就会采取行动,这就有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克服市场自身的缺陷,使得经济得以正常、健康运转。当中央政府看到楼市的怪相以后,相继颁布了新旧“国八条”,通过“限购令”,征收房产税以及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措施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由此,我知道了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的一些知识。宏观调控就是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

简而言之,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标。

第六章的学习,我对分配关系的调整比较有感触。我觉得一个健康社会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呈“橄榄球型”的,那就是中产阶层占大部分,富裕和贫困阶层各占一小部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指出,“允许一部分人通过合法劳动先富起来,先富帮助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原先的设想已经实现了一部分,但是还远没有达到要求,分配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可喜的是,政府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收入分配关系的不合理之处,并进行了积极地探索改革与引导。通过政府的一些政策,我们可以发现,政府正在努力把收入作为民生之源,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切实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例如,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幅度不低于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等各类社会保障标准,增加居民转移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人力资本参与初次分配的比重;鼓励劳动者以资本、技术、专利和管理等参与分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鼓励民间投资和创业致富,拓宽经营性收入来源;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积极落实国家税收改革政策,推动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立国有土地等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全民共享机制,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公共服务支出;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范围,提高上交比例,统一纳入公共财政;控制垄断行业工资水平,完善公务员工资正常调整机制等等一系列措施,正在把收入分配调整到健康发展的运行轨道上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共同富裕的目标一定是可以实现的。

加改革的事业单位职工,相对于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来讲其实是不需要保险的,比如,一些中央的事业单位“被加入”了失业保险,但是这个群体基本是不能失业的,他们基本还是旧体制下的大锅饭体制,只能进、不能出,只能上、不能下,可这部分人却“被”失业保险了。现在很多地方的一些事业单位都已经加入了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但事实上,地方上这部分群体也基本是不需要加入失业保险的,但是,这些部门好管理,单位就给代扣代缴了。而最急迫、最需要社会保险的农民工、灵活就业群体,他们一盘散沙,各自为政,要是社保没有相当的吸引力,他们很难“自愿”加入进来。所以说,除了农民工、灵活就业群体的消费特征、收入特征、短视特征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社保制度吸引力不足。

政治经济 政治经济学原理读后感篇十

员工对于公司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是支持企业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如何理解人本管理的内涵及精髓,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工程和机制,激发员工的潜能,共同创造企业核心价值,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个充满生机、潜力无限的企业,就是通过满足其员工的所有基本需要,使员工的最高目的与企业的核心价值相统一的企业。

人的需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梯次递进,随着低层次需要的不断满足,进而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更高层次的需求开始逐渐凸显,并开始主导个人的行为和生活。

人之所以工作,在古代就是为了满足饮食等生理需要以及居住等安全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于精神生活的不懈追求。对归属感和自我尊重的需求也变得愈加重要,然而想要使人对于工作发挥更高的热情,激发出更大的潜力,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必须使员工追求的最高目标与企业核心价值达到统一,使员工的自我实现需求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达到一致。

企业作为员工的集合体,当所有员工都处于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过程中,则企业的发展也将达到最巅峰的状态。员工奉献给企业的不只是体力劳动,还包括其所有的智慧,是真正的全身心投入,而企业回报给员工的也并不只是相应的物质报酬,还包括员工的发展前途以及对归属以及尊重需求的满足等。

如此的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才是人本管理的精髓,才是以人为本的最高形式,员工的福祉也即是企业的福祉,企业与员工共命运同发展。

1、依靠员工主观能动性——全新的管理理念

在生产经营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并不在于机器设备,而在于人们拥有的知识、智慧、才能和技巧。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归根到底,一切经济行为,都是由人来进行的;人没有活力,企业就没有活力和竞争力。因而必须树立依靠人的经营理念,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去创造组织的辉煌业绩。

2、激发员工潜能——最主要的管理任务

生命有限,智慧无穷,人们通常都潜藏着大量的才智和能力。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量,让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事业之中。解放生产力,首先就是人的解放。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正是为亿万人民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制。

3、尊重员工价值——企业最高的经营宗旨

每一个人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都有做人的尊严。人们常常把尊严看作

是比生命更重要的精神象征。一个有尊严的人,他会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当他的工作被充分肯定和尊重时,他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

4、提高员工素质——组织成功的基础

一支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企业都应把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经常性的任务。尤其是在急剧变化的现代,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重新塑造自己。提高员工素质,也就是提高企业的水平,增强企业的生命力。

5、员工全面发展——管理的终极目标

企业改革的时代,是励精图治的时代;必将为员工的全面发展创造出广阔的空间。进一步地说,员工的全面发展,是企业发展进步的标志,是企业发展的最高目标,从而也是管理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6、凝聚员工力量——组织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

管理不仅要关注每一企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力和素质,还要研究整个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整体的强大合力。从这一本质要求出发,一个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就应当是齐心合力、配合默契、协同作战的团队。如何增强组织的合力,把企业建设成现代化的有强大竞争力的团队,也是人本管理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1. 动力机制。

旨在形成员工内在追求的强大动力,主要包括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即利益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二者相辅相成,不可过分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

2. 压力机制

包括竞争压力和目标责任压力。竞争经常使人面临挑战,使人有一种危机感;正是这种危机感和挑战,会使人产生一种拼搏向前的力量。因而在用人、选人、工资、奖励等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目标责任制在于使人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和责任,迫使人去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

3. 约束机制

制度规范和伦理道德规范,使人的行为有所遵循,使人知道应当做什么,如何去做并怎样做对。制度是一种有形的约束,伦理道德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前者是企业的法规,是一种强制约束,后者主要是自我约束和社会舆论约束。当人们精神境界进一步提高时,这两种约束都将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4. 保证机制

包括法律保证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保证。法律保证主要是指通过法律保证人的基本权利、利益、名誉、人格等不受侵害。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保证员工在病、老、伤、残及失业等情况下的正常生活。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企业福利制度,则是作为一种激励和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5. 选择机制

一种竞争机制,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优化组合,有利于建立企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群体。

6. 环境影响机制

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指两种环境因素:一是指人际关系。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心情舒畅,在友好合作、互相关怀中愉快地进行工作;反之,则会影响工作情绪和干劲。二是指工作本身的条件和环境。人的大半生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的改善,必然会影响到人的心境和情绪。提高工作条件和环境质量,首先是指工作本身水平方向的扩大化和垂直方向的丰富化;其次是指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工具、设备、器材等的先进水平和完备程度;再次则指工作场所的宽敞、洁净、明亮、舒适程度,以及厂区的绿化、美化、整洁程度等。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和工作条件环境,让所有员工在欢畅、快乐的心境中工作和生活,不仅会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会促进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

1、赢得尊严

尊严被看作是人性重要的特征之一,每一个员工,都是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去赢得应有的尊重。凭着对自尊的渴望,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应尽的职责。

2、合理的人生定位

企业是由许多员工组成的,他们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是不可缺少的;精心钻研自身最能发挥专长的岗位,思考自身在企业发展中所处的位臵,将自身的未来与企业的未来定位在一起。

3、自我实现

把自己融于工作与事业之中,干出一番成就。有这种追求的员工,常常是视事业为生命,视工作为乐趣的。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在企业的发展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4、积极奉献

员工作为企业的一份子,不应只追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应积极回报企业,为企业、为别人奉献自己的力量。

四、企业与员工的发展

首先,把个人生命价值与企业价值融为一体的团队,它能使员工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其次,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目标和发生的种种问题,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再次,让员工与企业共生共长,让员工能够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在共同创造的繁荣中共同获得幸福。

以人为本的管理,涉及到人的培育与成长,人的选聘与任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以及员工参与管理、人际关系、团队建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它们又受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技术的、心理的等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又相互交织。可见,人本管理,是一项多目标、多因素、多功能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全面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员工的需求层次,不断培育员工成长和进步,这是企业发展的长远大计,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