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优秀17篇)

时间:2023-11-28 08:27:01 作者:文锋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加以改进。1.从这次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合作能够带来更好的成果。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

翻开书,细细地读、细细地品。

在序言中,刘儒德老师就以生动形象的一则童话故事“鱼就是鱼”,讲述了原本晦涩难懂的建构主义。“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实现。它与一个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了青蛙后,就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汇报它所看到的景象。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牛和人。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头脑中形成了这些动物的图画。每一样东西都有鱼的形状,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成了用尾巴走路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鱼只能重新组装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构造起对新知识的理解。原来经常看到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论述,说实在的,真是不太弄得懂,一则小故事,就让我了解了建构主义的核心要义。

正像刘儒德老师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序言中所说,他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向大家解释科学的、严肃的心理学规律、效应和法则。在读本书的第二辑“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时,一个个有趣的实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条条精辟的分析,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布妈妈的启示——依恋心理》一文,讲诉了心理学家哈洛研究幼小的猴子对母亲的依恋的实验。在幼小的猴子身边放的是两个母猴的模型:用铁丝做的猴子和用布做的猴子。研究发现,小猴子喜欢能给他以柔和感觉的布猴子。后来,心理学家给布猴子妈妈越来越多的母性特征。比如,在身体里装上电灯泡、把布妈妈设计成能摇动的。布妈妈用有的母性特征越丰富,小猴子就越喜欢她。但布妈妈是不能与真正的母猴相比的。在布妈妈身边长大的小猴成年后不同程度地带有行为上的偏差,类似人类精神疾患的行为。从动物实验得出的结论让人备感震惊: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而我们做父母、做老师的是否真正给予了孩子他所需要的爱?读完之后,不由得让人顿觉警醒。一个只关心孩子物质生活的父母,一个总在忙碌于工作却不肯抽时间陪孩子的父母,更多的时候只是充当了一个自动洗衣机、自动售货机、自动取款机的角色,孩子们应该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安全感、亲情没有获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只能是无可奈何地对父母说: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也难怪做父母的总是不理解:我们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孩子越大却离我们越远?同样的,作为一名老师,如果只关心孩子的学业,忽略孩子的情感需要,也永远无法真正赢得孩子的认同。

《顶着光环行走的人——晕轮效应》:我们在知觉他人时,人们往往根据少量的信息将人分为好或坏两种,如果认为某人是“好的”,则被一种好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为某人是“坏的”,则被一种坏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坏的品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就倾向于据此推论此人气体方面的特征的现象,就是晕轮现象。“晕轮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待学生,要防止一种以偏盖全的评价倾向。教师应该实事求是、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切忌一叶障目。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避免因对学生的不公正的评价而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暂时的落后。

《奖励的艺术——扇贝效应》提醒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克服由扇贝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一种新行为、新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连续的、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而当学生的学习或者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要不断地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为了明天更美好——延迟满足》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父母、老师们要关注孩子自制力的培养,让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期待、珍惜、克制。

还有许多许多,“南风效应”告诉我们感人心者莫乎情,说服往往胜于压服,和风细雨有时候要强于暴风骤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就是南风效应运用于教育中的典型例子。“禁果效应”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提倡的东西不要明令禁止,而要注意进行疏导和沟通。

文档为doc格式。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

目前,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目前以发展性咨询为主,治疗性咨询为辅。

1.成长性团体辅导。

成长性团体辅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辅导形式。在人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个体都会遇到该阶段可能面临的困惑。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面临的人生转折期,他们会遇到的很多常见的发展性问题,如果能够通过健康的方式克服或解决这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困难,大学生就能获得心智的成长。基于这样的理念,发展性团体辅导的重点是大学生的自我成长与自我完善。

(1)团体辅导在大学生人际适应和人际交往中的应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新生的人际适应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困惑是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人际适应不仅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而且更会延伸到毕业后的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为此,每一名大学生都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大量的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际适应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梁丽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有明显助益,促进了大学生促进了人际交往行为,改善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情感体验。张文海在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中发现,参与团体辅导组在自尊、羞怯、自信和社交与感情孤独方面比对等控制组的贫困生获得显著的改善。

(2)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中的应用。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与职业方向的过程。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在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指导,所以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就表现出较多的盲目性。研究表明,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团体辅导能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性格特点与职业之间的匹配,以及自身的能力。掌握就业技巧,制定生涯发展规划,从而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和就业竞争能力,团体辅导模式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3)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压力和情绪管理中的应用。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大学生面临各种新的理念的冲击。同时,由于高校的扩招,大学生进校的同时也就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为此,很多大学生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特别是来自农村和家境不好的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空前大。而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特别丰富,面对压力,在情绪上和行为上易产生过激反应,结果对自己和他人都是一种伤害。因此,大学生急需要在情绪方面的引导和压力的管理,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团体辅导活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有作用,能够较为有效地调节大学生的情绪状态,改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压力管理团体心理辅导对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大学生抗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团体辅导在大学生恋爱问题中的应用。大学生恋爱是大学校园的普遍现象,但较多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因缺乏恋爱心理辅导与性教育,不少大学生存有恋爱情感的困惑和性心理困扰。恋爱引发的心理问题(如性暴力、自伤、自杀等),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因此,重视大学生性与恋爱观的健康教育与辅导已刻不容缓。杨婉秋等人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团体心理辅导表明辅导增强了大学生应对感情事件的信心、促进了对“爱”的理性思考,降低了恋爱事件对大学生造成的人际与健康的压力,提高了自尊水平。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是促进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对性与恋爱心理困扰的大学生有明显的干预效果。研究表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也具有显著的影响。(5)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学习问题中的应用。在我国,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模式与高中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可自己把握的时间大量增加,而对专业的选择在进大学之初考虑并不成熟,和现实往往有较大差异。为此,大学生在学习上会出现较多的困难与不适应,甚至出现学业的倦怠。研究表明,团体辅导的实验教学确实能改善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并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促进学生适应学校的教学模式方面卓有成效,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学业倦怠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并能极大地促进其自主学习。

2.治疗性团体辅导。

治疗性团体注重成员经验的深层解析、人格的重塑与行为的重建,这类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涉及不多,但是针对一些特殊的学生以及在特殊情况下,高校内仍然需要启动治疗性团体辅导。

(1)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抑郁的干预。抑郁是大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近年来,大学生因为抑郁引发的自杀行为的报道屡见不鲜,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带来重大损失。研究表明,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水平和改善抑郁状况。

(2)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在我国,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数量最多的群体之一,对互联网的依赖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部分学生的正常生活及学业的完成,有的甚至导致人格扭曲。网络依赖使得大学生变得孤僻,人际关系淡漠,社会适应性较差,在学业及个人发展问题上存在障碍等问题。团体辅导对网络依赖、网络成瘾大学生有明显的干预效果,能增强积极人格特征,削弱消极人格特征,以及减轻自觉症状等,以人际互动为主的团体辅导对游戏成瘾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干预效果。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较多仍然是用于科学研究,并未普遍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究其原因:其一,专业师资缺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中,真正能够开展团体辅导,特别是治疗性团体辅导的老师数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加大、加快对心理健康老师的辅导迫在眉睫。其二,认识误区。较多的大学生仍不能科学、正确地看待心理辅导,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团体活动时害怕被同学嘲笑和攻击,因此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有的同学在团体中涉及有关自己隐私的时候更是畏首畏尾,因此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化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心理健康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三、结语。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虽然目前还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但是其前景广阔。相信团体心理辅导作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

根据学校的安排,本学期继续阅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上学期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跟大家一起从头学习,我本是很不情愿的接受了这项任务,而当我打开了书才发现很多的例子就发生在我的身边,发生在我的课堂,很多心理教学的方法我也用到了却用的并不恰当,在书中我还学到了很多教育方法,为我解决了上课中遇到的难题。比如:依恋心理。

依恋心理:心理学家哈洛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幼小的儿子对母亲的依恋,他们通过小猴子对铁丝妈妈和布妈妈以及奶瓶位置的改变了解到,小猴对母猴的不只是因为母猴能给它喂奶,更重要的原因是母猴能给小猴以柔和的感觉。通过依恋心理学的学习,可以看出爱和自尊的满足对孩子的重要性。

通常在历史课中,我对历史成绩好的学生会格外偏爱,而通过布妈妈的启示,我试着对后进生“开小灶”背题的时候给他画出最经常考的题,减轻压力,对历史检测有进步的学生,在班上大加表扬,当有别的学生起哄质疑时,我会在提问前告诉他一会儿提问他哪个题,这样在提问的时候这位同学会很自信的站起来回答,通过这个方法帮助他建立自信,也使同学对他的看法慢慢改变,经过了三轮历史检测,这位同学的成绩由原来的历史十几分提升到三十分左右,我想等到最后会考他一定可以达到及格的水平。

我认真学习书本中有效教育方法并在课堂中加以实施,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德西效应运用过度自己还浑然不知。

德西效应: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过度的奖励刺激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学生将主要学习目标置于脑外而着重于奖励,使他们原有的学习热情降低。我觉得书中的这段话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曾经为了让学生背下历史知识,我也采取过这样的措施,只要你背下来我就给你这样的东西那样的东西,指望靠着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孩子的兴趣,而历史检测成绩却一直不尽人意,学生虽然背下来了,可是到做题的时候好像没背过一样,通过德西效应的学习,我想我应该学着书中的王老师一样,巧妙运用德西效应,培养学生对学习真正的热爱,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在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了劳动,并且有了进步,得到了认可,这才能成为孩子学习真正有效的动力来源。鼓励学生进步的方法很多,而提供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才能和体现自身价值远比一味表扬更有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在表扬学生时,要运用“奖励内部动机为主”原理,使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平时,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良好行为,给预表扬。引导他们自主的良好行为,引导他们朝自我成长方向发展。

已是教学的第五个年头,在教学的路上摸索了些教学方法,曾经以为那是经验的积累,而通过《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的学习,我了解到了自己的很多教学方法并不是那么恰当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继续认真学习书中的心理教育法,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前行。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虽然相隔几个世纪,但这本著作中作者阐述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学校、家庭教育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当我阅读这本书时,有如聆听一场精辟的教育心理讲座。它让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教育理论书籍也可以这样生动!它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作者有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让我在敬佩的同时也深深感慨:教育孩子真是一项最需要技巧的工作。他提出的众多观点,仍适用于当今的孩子;他提出的一些疑问,也是我们现在同样面临的仍未解决的教育问题。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教育上难以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二,“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读一本好书,如拜一位名师。它为我的心灵输入的智慧与灵感之光,让我对以往,今后自己的教学产生深深的思考。

借鉴:“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如鼓励孩子爱上阅读,可以这样说:“刚才某项活动表现很好,奖励你去读会书吧!”孩子就会珍惜这个机会,爱上阅读,并且提高阅读效率!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是针对人类心灵的工作,在职业生涯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教育问题,面对性格各异,家庭背景特殊的初中生,真是需要更多更丰富的教育理论支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引起深度共鸣。

此书中有一篇文章《小考挺好的,大考就砸锅——詹森效应》,深深吸引了我,说的是一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使得自己和他人都感到失望。主要原因就是期望过高,导致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读到这篇文章后,使我想起了她。

她是成绩名列前茅的孩子,各方面都比较优秀,除了在数学学习方面。当我刚刚接触她时,第一印象就是文静,有自主能力。但是第一次月考就超出了我的想象。已经是晚上九点了,接到她妈妈的电话,说今天数学考试孩子没有考试,回家后就嚎啕大哭,撕心裂肺的那种,晚饭也不吃,家长也没有办法,向我求助,我跟孩子简单的沟通了一下,让孩子先吃点东西,第二天来办公室找我。然后我就积极备课,针对这个孩子,我准备了一套方案“安慰套餐”。见到她时,还能依稀看到她哭过的痕迹,我首先从她的努力和表现方面入手,让她看到自己优秀的方面,避免焦虑心理,希望用平常心对待考试,然后指导她寻找更适合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减少挫败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方面多多体验喜悦和成功。接近一个小时的沟通,她的小脸露出了笑容,如释重负的回到了教室。

我知道这并不是结束,孩子的心理状态需要慢慢调整。暴风雨果然还是很猛烈的,那天刚刚考完数学,已经晚上6点了,我刚准备离开学校,这时我的电话又响起了,看到电话号码,我心里已经准备好了应对措施,我邀请她和妈妈来到办公室,看到她眼泪一直流,我又心疼又生气,这样下去孩子就废了,没有正确的认识观,一味的发泄只会让情况越发糟糕。我采取了“放松疗法”,让她继续发泄,我静静的等她自己停下来,当她冷静下来了,我又想到了“系统脱敏法”,我和她分析原因,让她述说自己的悲伤,在她的述说中自己揭开伤疤,她好像没有那么痛苦了,然后跟她聊,困难总是会出现的,重要的是要寻找解决的办法,不能一味的逃避,消极回避,要敢于正面面对自己的不足,有时候要后退一小步,才能跨越一大步。同时,我了解到孩子有很多特长,如跳舞,弹钢琴等,帮助她寻找合适的调节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劳逸结合,锻炼自己具有一颗坚强的钻石心。最后,回归都学习方法上,要加强数学学习的综合训练,遇到问题要积极应对,有时候可以来点“阿q精神”,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取得更高的自我效能感。

学生心理特征是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登云梯,当遇到“玻璃心”的学生时,可以运用一些心理学理论知识,让教育有迹可循,有理可依,让每一朵求知的小花,艳丽绽放。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

揭示汉字的美感,培养学习兴趣。汉字是美的。它以结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色的淡浓、行笔缓急来抒发感情,创造意境,被喻为纸上音乐舞蹈。写字教学过程即是美育的过程。通过老师的分析讲授,使学生感知到文字的形体美、意象美、点线美、结体美、空间美,他们一定会被汉字所具有的美感所吸引,从而由衷地产生学习的愿望。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

古人习字学书的故事。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三国时钟繇抱犊入山学书的故事,让他们学到了勤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使他们学到了自强不息……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练字的生动教材。

激发民族自豪感。为了让学生明白中国书法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在写字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把国际友人对中国书法的赞美,把知名人士对中国书法的论述讲给孩子们听,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孩子们明白书法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责无旁贷的。

儿歌和猜谜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笔画造型等编成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儿歌。如在教学“坐”这个字时,我让学生猜谜语“二人土上坐”,学生们异口同声喊出了“坐”这个字,书写时学生们发现“土”中一竖写在竖中线上,教学“春”这个字时,我问学生“三人一日去春游”打一字是什么?他们猜来猜去都没有猜到,直到我在田字格中写下这个字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同时注意到“春”字中的三横间距同,人字的撇、捺是在竖中线上起笔的。

最后,学生在有雨声的音乐中很有兴致地练写。“横”像小扁担,“竖”像小棒棒,“钩”像人踢脚。在教学基本笔画“卧钩”时,我很形象地把它比喻成“一个可爱的孩子平躺在床上,他的头轻轻地(突出此笔画起笔要轻)枕在稍高的枕头上,两只脚一起顽皮地向左上钩着。”而且,一边说一边做出动作,孩子们便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这个大家认为难写的基本笔画的要点。

这样就让学生一下子记住了基本笔画的形状。如:“三点水这样写,上点下提一直线,半点突出才好看。”“撇捺在上像把伞,在中像鸟飞,在下像支架”等等。生动的讲解,准确的示范,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形象动作,亲眼看到了起笔、行笔、收尾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书写汉字也就化难为易了。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利用电教教学把一些复合字制成抽拉片、覆盖片,分解组合字的结构。这种新颖有趣的方法,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力,又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笔画笔顺及间架结构,做到了省时高效。还可以把汉字书写编成口诀,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学生记住了口诀,也就掌握了书写的要领,易记易学。或者用打比方的方法,既形象生动又深入浅出。

祖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在我看来,热爱祖国文字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作为小学教师应至力于这一方面的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每人都写一手好字,他们可以非常纤细、非常文质彬彬、也可以异常精致。在这里引用肖川先生的一句话:我们虽不能做得很好,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总可以算是一种追求吧!

文档为doc格式。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笔记

暑假期间拜读了刘儒德教授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虽说是拜读,其实是囫囵吞枣。刘儒德教授把我们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屡见不鲜的事,站在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的角度上,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案例娓娓道来,层层剖析。书中筛选了66条心理规律和效应,每篇正文前都有一个经典的实验、故事或问题情境,使那些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很容易地和自己的工作对号入座。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平时的很多事原来都有相应的心理效应的存在,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生活方面有很好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很多老师对学生特别认真负责,他们希望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可有的人非常努力,效果却并不理想。读了这本书中的“禁果效应”、“南风效应”、“霍桑效应”、“扇贝效应”等,我更加体会到教育管理学生的诀窍竟有那么多书中用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故事对“超限效应”进行分析。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使人感动,就准备捐钱,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箱子里偷了两元钱。这个故事心理学家称之为超限效应。我们有时何尝不是犯牧师这样的错误呢?学生犯了错,批评一次或许会有效果,如果针对这件错事重复批评,就会出现不良效果。我们常常就会因为孩子一次的.错误而一再地指责他。这会让学生不以为然,收效甚微。学生犯了错,如果我们能宽容地对待他们,进行换位角度,多理解,少批评,适当的留点空白,给他们一个过程,让他们思考、反思,这样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人格的尊重,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有必要再次批评,也要改变方法,以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才能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天下英才未必个个是状元。教育的规律告诉我们,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高中、大学,直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者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方面屡屡受挫,倒是前三名之外,第十名前后的学生,却在后来的学业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为栋梁之才,印证了天下英才未必个个是状元的结论。

在管理班级过程中,我们大多喜欢优秀的学生,因为他们学习好、表现好,各方面比较突出,深得我们的信任。相反对于后进生,我们往往表现出漠不关心、任其发展的姿态,实践告诉我们,这样的态度是不可取的。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更关注后30%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基础差,需要我们的理解与关怀,在活动中我们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老师的好,学生记得;老师的情,多年后学生会牢记;老师的爱,可直入学生的心底。我常常告诫我们的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好与坏,他都是我们的孩子。无论他学得怎样,只要我们真心付出,以爱育爱,就无愧教师这一职业,我们都是成功的。

阅读需要积淀与理解,并在工作生活中应用。今天聆听教委办举办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导读讲座,重温了书中66条心理效应,让我更加明白这些心理效应不仅可以用在教育教学,校园管理中,更适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愿我们在“用心教育”时,“巧用心理战四两拨千金”、“明暗结合登高望远”,让我们“同学习,共进步”,进一步深刻地领悟“教育的科学和智慧”,在“教育生活路上且行且远”。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

利用课余的点滴的时间,我接着阅读北师大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在刘教授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浩瀚海洋中,40到80页的规律和效应,主要体现为詹森效应、普雷马克原理、头脑风暴效应、鸡尾酒会效应……其中不少效应令我触动,让我学习到新的心理学知识的同时,常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读这本书时,我感觉它是一面镜子,让我反思我的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又是违背教育心理学的。它是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告诉我怎样做才是科学的、正确的、充满关爱的;我感觉它是神奇的魔术棒,总是带给我无限的惊喜和期待,那是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

其中,普雷马克原理就是对我们教师和家长有实效的一个心理效应。普雷马克最早提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由于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所以又被称为祖母原则。说的更明确一点,就是先让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欢做的事情,然后“柳暗花明”,就可以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和家长的接触较多。经常听到家长的诉苦和抱怨:“孩子不好好学习,总是玩电脑、看手机”、“做作业草草了事,应付工事完后就跑出去了”、“让孩子做事情,他不搭理你,真是气死人了”……当时我只是粗暴的建议:“你也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或是适当地惩罚一下孩子,比如拒绝给他感兴趣的东西或是必须完成这件事,不然就怎么样!现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中的普雷马克原理告诉我,别忘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宛转,用高频活动奖励低频活动。所以,在学期的家长会上,我会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作一张“行为矫正表”,让孩子明白你享受一些权利之前或同时你必须完成相应的任务,否则一切免谈。休息日,我也事先和学生们约定一天中他能享受的和他必须做到的事情,效果很不错。选用学生的最爱作为奖励的方法可以让家长和老师省去较多的烦恼呢!

当然,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将普雷马克原理应用于新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学生一下子接受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就将难以接受的大目标或是知识体系分解成一个个学生容易接受的小目标去要求学生,并用普雷马克原理去恰到好处地激励,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识记生字、背诵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正确识记少量的生字,读熟课文,再在规定时间内给学生增加一定数量或难度,并适时给以合理的激励。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愉快,学习的效果比我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高目标要好得多、有效得多。

在课堂上,我时不时普雷马克原理拿来用一下,结果总是有着巨大的收获。在这一系列豁然开朗后,我更加跃跃欲试,迫切地继续探究我还不了解的规律和效应。我体会到只有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教育的芳草地里才有花红柳绿,才焕发春天的盎然。我解读着这部“教育字典”,从这位良师益友身上,我汲取着智慧的营养、教育的技巧,我不断进步着,走向超越的高台。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

在同事家看到一本《教育漫话》,借来读了,这是一本字数不多语言不是华丽,封面也不花哨的小册子。他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共十二条,其中心还是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而且要落到实处,应该要成为一种学校规范,学生的习惯。

“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这是读的第一本书,我把它定义为手册类书籍,当对理家有不懂的尽管去书里寻找答案,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它改变了我对收拾家务的认识。

理家。

全书共计二十一个章节,十个章节在讲理家,分别为囤积,市中心,厨房,厨房的整顿,客厅,客厅和档案的整理,卧室,客房,整理纪念物品,浴厕及储藏室。详细讲述了对于每个房间,每个区位应该怎样整理,从哪里开始,怎么终结。所有的理家都从处理囤积开始,然后将留下的物品分类逐级整理,最后达到家中每个房间都整洁有序,每个房间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理心。

整理家务,处理囤积的过程也是心灵的一次洗涤,将心灵的“房间”也归类,使自己内心有更多的空间,内心更纯洁更乐观,从而使生活也充满生机和活力,整理家务的过程就是整理内心的过程,要享受收拾家务的过程,抱着乐观的态度理家,只有这样才真正做到理家理心。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按照顺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整理家务调整心态,处理内心的.囤积,让温暖的阳光照进我们的心房。

为我所用。

边读书边运用,我把房间分为七个区,客厅餐厅区,厨房区,卧室区,卫生间区,储藏间区,儿童房区,客房区。每个区找出控制中心,按照计划,收拾每个区的控制中心,相信每个小的控制中心收拾好了,整个房间也会干净很多。

房间是这样,工作也可以这样运用,定期收拾办公桌、电脑文件。心灵也如此,每天给自己十分钟,安静的走进内心看看,把该清除的忘记,还记住的归位,内心也变得豁达了很多。

这本书犹如黑暗里的一束光,流进了我的生活,让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看清了今后的道路,照顾好家庭,用心的工作,乐观的生活,相信我的家我的心都将井然有序光芒万丈。

经典语录。

1.生命若不容更换,我们除了被动接纳,就是要主动整理。

2.整理生命,无论内外,优先次序都是,整齐、清洁、布置。

3.从来没有人因抓着过去不放而赚得光阴,只有把握现在的人才能活得充足。

4.割舍,是生命最难的功课之一。

5.勤奋成习惯,不自觉得到一种生活气力,让日子显得更有朝气。勤奋成习惯,比较不会落在消极、抱怨、悔恨的死角里,转不出来。

6.人的欲望无限,自控力却软弱无比。

7.同样是一个进入家庭的女人,你会发现有些女人虽然在妻子和母亲的角色里尽心尽力,却在岁月中越来越僵化,暗淡。另外有些女人却是越来越活成一个聚宝盆,好像随便从她那里掏出一样东西都是宝贝。

教育学的心理效应心得体会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目标的学科。在教育学的过程中,心理效应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心理效应指的是教育过程中与学生心理状态相关的方方面面。通过对心理效应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在我的教育学学习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心理效应的重要性,并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心理效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需求。通过对心理效应的研究和观察,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明白他们的心理需求。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比较害羞,不喜欢发言。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一些鼓励和引导的方式,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例如,有些学生可能比较焦虑,对学习产生压力。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心理效应可以改善教育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影响。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感到放松和舒适,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而一个不良的学习环境则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和不适,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心理效应的研究,教师可以找到改善学习环境的有效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调整教室的布局,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互动游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通过改善教育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再次,心理效应可以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都是不同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对于一些视觉型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图示展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对于一些听觉型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积极参与学习。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心理效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学习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效应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自信程度,及时给予正面的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中,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和项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心理效应在教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对心理效应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善教育环境,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我的教育学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心理效应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将更加重视心理效应的应用,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笔记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所著,他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来介绍、演绎那些严肃的、科学的心理学规律、效应和法则,书中精心挑选了64条心理学的规律和效应,分为教学、教育和管理三个部分。阅读此书,激活了我本身的知识经验,激发了我探究的兴趣,一个一个故事看下来,一个一个效应读下来,感觉自己在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同时,顿时豁然开朗了许多,受到了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震撼。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超限效应”。它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经常出现类似的现象。如:老师上课拖堂、用同样的方式反复传授同一内容、放学时学生都准备收拾书包了老师还在不停地布置作业、对学生犯下的错误一次两次地批评教育……这样做其结果却是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减少了,学习效率降低了,而学生对于老师的`重复批评教育不但没有反省和改正,反而出现了逆反心理。

作为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都要注意避免“超限效应”。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一味地填塞。教育学生时也要尽量避免超限效应在批评中出现。当学生犯了一次错,只能批评一次。千万不要对同一学生的同一件错事,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评,也千万不要重复同样的方面、同样的角度、同样的批评语句,应该换个角度进行批评,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一再被“穷追不舍”,厌烦心理、反抗心理就会随之减低。中国绘画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指的就是“布白”。而教育也应该讲究“布白”的艺术,注意“度”,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反省。就如我们成语“过犹不及”、“适可而止”、“物极必反”,其实正是“超限效应”的最好诠释。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大学里学习心理学,还记得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揭示发展规律的科学。所以在阅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之前,觉得此书肯定是关于一些枯燥的,抽象的心理定律的,提不起兴趣。可是读起来发现书中的个个小故事似乎很多都是自己平常教学中的缩影,上个月我阅读了前40页,里面的超限效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等无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激起了我继续阅读的欲望,这个月我阅读了思维定势,小步子,大目标—连锁塑造,詹森效应,普雷马克原理,心灵再一次被震撼,我将这些原理与我的教学结合起来收获颇丰。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小涛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每到自习课,他总爱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老师发现小涛在离开座位之前,一般能在座位上待5分钟。老师和小涛面谈了一次,告诉他如果他能连续5分钟都待在座位上就可以得到一个小奖品,而且时间要从上课开始,每隔5分钟他都有机会获得奖励,一周以后,老师告诉小涛他做得很好,现在要求小涛必须连续坐在座位上10分钟才能得到奖励,但是,这次的奖励要比以前更多。又过一周后,老师告诉小涛连续坐在座位上15分钟才能得到奖励,而且他会更喜欢这次的奖励。

在这阶段中,小涛表现很好,在自习的30分钟内,小涛没有擅自离开座位一次。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我班一个比较调皮的同学颜铭辰,他的纪律特别差管不住自己,年级周通报下来每条几乎都有他的名字,早晨纪律差,课前准备差,桌洞物品摆放杂乱,作业抽查也有他不认真,中午自习和同桌说话等等,看到这样的通报全班同学笑了,他也很无奈的笑了,我也尝试将故事中老师对小涛的做法运用到颜铭辰同学身上,我说如果下周你上通报的次数能减半我不但不惩罚你还给你们小组加2分,结果你猜怎样,渐渐的,他的行为习惯有所改观,效果真的很好。连锁塑造这一心理效应,鼓励学生一点一点进步,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真是让我们受益匪浅。

有这样一个脑筋急转弯我们之前也做过“小明的爸爸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大乐,老二叫二乐,那么老三叫什么?我们的答案是什么呢?三乐,小乐还是小明?”这就是生活中的思维定势情况,思维定势同样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我不禁思考自己的英语教学,很多同学在学习了when和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之后,形成了思维定势,那就是先行词是时间时,则引导定语从句需用when,先行词是地点时则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副词应用where,所以在做题时,常常会出错:很多同学往往会一挥而就,看到先行词是地点,就选where,而忽略考虑先行词在从句中起的作用,如果在句子中做地点状语,此时应用where,但先行词在从句中做宾语,应用which或that或省略。像can,may,must,could等情态动词,学生往往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看到他们就说接动词原形,但是情况真是这样吗?所以在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及早发现英语语法中的“思维定势”问题,打破思维定势对英语学习的干扰。

普雷马克原理又叫祖母原则,由于祖母常常对孙子说“乖,吃了这些蔬菜就让你吃肉”“做完作业后,让你看一个小时的电视”,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先让孩子做一些喜欢做的事情,然后“柳暗花明”,就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学习了普雷马克原理,我马上将这一原理用到我的课堂上做实验,结果确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班上总有几个同学英语基础差,对英语毫无兴趣,课堂上我想尽办法也激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学习了祖母原则,我灵感一闪,打探了一下他们在乎的东西,他们视小组竞赛的得分如命,以期望得到减免作业的奖励,所以我就投其所好,根据他们的能力给他们单独布置任务,谁能如期完成任务,就能得到奖励分数,结果效果极佳,他们学习的热情大涨。选用学生的最爱作为奖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阅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不但提高了我的自身修养,也改进了我的教育方法,书中的心理效应如同实验中的催化剂,使我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柳暗花明又一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欲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更进一步!

心理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心理教育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认识和掌握情绪、提高情商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教育方式。在现代社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因此,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读书是一种最经济、最直接的心理教育形式,通过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可以有效地提升个体的心理素质和修养,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第二段:读书的益处和方法。

阅读心理学书籍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首先,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问题。书中介绍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心理动力,了解自己的潜意识,明晰个体行为的根源。其次,阅读心理学书籍可以提高个体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书中介绍的沟通技巧、情绪管理方法等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减少冲突和压力。此外,通过读书,个体还可以了解心理问题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对于自身心理健康的保持具有积极的意义。

读书的方法也是多样的。首先,可以选择读者评价较高的心理学作品。这些书籍往往通过专业的角度和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初学者来说较为友好。此外,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心理学名著,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导论》等,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和思想演变,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代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第三段:读书带给我的启示和帮助。

通过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我收获颇多。首先,我学到了如何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之前,我常常容易被情绪所左右,无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感。通过学习心理学的情绪管理方法,我学到了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且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其次,我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读书,我了解到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是独特的,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发挥自己优点的方法。这让我更加接纳自己,以及他人的不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第四段: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所学。

将读书所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在与他人的日常交往中,我尽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并做到真诚聆听。同时,当遇到人际冲突或压力时,我会运用情绪管理的技巧,冷静思考和处理问题,避免情绪冲动和冲突的发生。此外,我也会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模式,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发展空间,不断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和修养。

第五段:心理教育的展望和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心理问题的重视,心理教育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读书作为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将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其中。通过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我们可以更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因此,我相信心理教育将成为未来教育领域的重要方向,而读书作为心理教育的基础,也将成为更多人追求心理健康的有力工具。

总之,读书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教育方式。通过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修养,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将读书所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改善与他人的关系,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教育将逐渐得到更高的重视和应用,而读书作为心理教育的基石,也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教育中的心理学效应

2012理学院团委在院党委及校团委的关心指导下,带领全院团员青年,高举旗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院党委的指示精神及校团委的文件精神,在近几年团工作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强化和推动团的思想工作,继续规范团支部整体化建设和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加大团干部培养、选拔、考核、培训力度,努力做好推优工作,同时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展现我院共青团员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教育。

1.我院以各团支部为单位,组建各种理论学习小组,小组机构健全,指导有力,小组定期开展学习讨论会等,活动内容丰富,提高了青年团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成效显著。

2.围绕党的十八大召开等社会上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团员青年观看相关电影、写观后感等方式,深入开展爱国爱党教育活动,引导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肩负起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3.建设了共青团专用微博,设有网上团支部交流平台等,定期更新,以网络媒体宣传理学院团学工作,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切实有效服务,形成一道成熟的工作流程线。成为我院宣传团学知识、团结广大团员青年奋斗的阵地。

想动态,防范于未然。

二、团的自身建设。

1.继续学生团委会的延续。在专职教师团干部暂时无法配备的情况下,我们从基。

层团支部选拔了一批优秀学生团干部,下设立综组织部与宣传部,专门从事团务管理和团建。

一名。采取逐层负责制,运作灵活。各团支部配合我院分团委的工作,使得工作效果更加突。

出明显。团学干部qq群的设立,让我院团委及时掌握各个支部的工作状况并能及时传达。

上级下派的任务和工作,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

2.团籍注册、团费收缴、团员组织关系转接等工作做得认真、及时、规范。切实。

做到团籍注册程序规范、团费收缴人数与金额相统一、团员组织关系转接井条有序。

三、志愿服务活动。

级新生的入学报到服务工作,以设立咨询台咨询、帮助办理入学手续、搬运行李、贫困生咨。

询与指导、新生家长见面会、心理咨询辅导、文体联欢、选课说明等形式帮助新生及家长顺。

灯暖星关爱自闭症儿童服务队”的启动仪式并举得圆满成功。

六、校园文化活动。

我院组织学生参加了2012级新生迎新晚会,在诸如校园歌手大赛、平面设计大赛、最美团支部大赛、辩论赛、(具体有哪些比赛我不了解,需要具体化)等当中取得了整体上的突出成绩:(后边写取得的成绩)。

七、指导学生会的工作。

我院学生会是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和院分团委的指导下成立的学生组织,它通过开展。

各种有益的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促进优秀院风、学风和基。

础文明的形成。分团委一直非常重视对学生会工作的指导,对学生会的换届、招新、干部培。

训等投入了大量精力,督促学生会完善组织、制度、作风等各方面建设,并对许多具体的活。

名)为核心,下设办公室,学习部,宣传部,文娱部,生活部,体育部,就业实践部共个部。

7门,每部分别设部长一名,副部长一名,干事若干;学生会分别在每学年初招新一次,并。

在学期末进行综合考评。学生会主要负责协助学校管理部门做好多项自我管理、服务等事务,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生活,促进了我院的发展。

八、完成上级党团组织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团员青年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风建设,树立了良好形象。

九、工作中的不足:

1、我院学生会各部门间、各部成员间以及部门内部成员间的交流还有待于加强。

2、团总支、学生会管理制度还有待于完善。

十、以后工作方案:

1、加强各部门、各成员间的交流,增强我院学生干部的凝聚力。

2、对学生干部管理制度作进一步的完善。

3、争取在以后的活动中,切实的把责任落实到实处,以防工作脱节、拖拉的现象。

4、进一步加强对卫生工作的监督力度。

5、认真落实好各部门的日常工作,协调好各部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校团委的指导和院分团委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团学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基础,发挥优势,改进不足,继续努力做好院党委和校团委布置的各项工作,不断探索新思路,开创新局面,拓展新领域,带领全院共青团员,为学校、学院的改革、发展、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育学的心理效应心得体会

引言: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规律和方法的学科。人的心理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心理效应是指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与效果。在接触教育学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心理效应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教育活动的实际意义。下面我将结合学习经历和案例分析,谈谈自己对教育学的心理效应的理解和体会。

心理效应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行为过程中产生的、个体和群体心理状况及其对人的行为产生的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情感、态度等,而心理效应则是衡量教育活动达成目标的关键指标之一。不同的教育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如积极的心理效应有助于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兴趣增加等;而消极的心理效应则可能导致学生的动力降低、自信心丧失等。因此,教育者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效应,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第二段:积极心理效应的培养。

为了培养积极的心理效应,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和手段。首先,教育者应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次,教育者应注重给予学生及时的回馈和认可。学生得到肯定和奖励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最后,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自主能力。当学生能够自主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他们在学习中会感到更加轻松自在,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

第三段:消极心理效应的改善。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学生出现消极心理效应的情况。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努力改善这种状况。首先,我们需要研究学生消极心理效应出现的原因。消极心理效应可能是来自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厌恶,也可能是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等原因引起的。其次,我们需要调整教学策略,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提供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学习任务。再次,我们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面对困难坚持下去。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才能改善学生的消极心理效应,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第四段:案例分析。

在我进行教育学的学习过程中,我曾遇到一个学生因自卑而表现消极的案例。这个学生在班级中总是比较内向,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对自己的能力也没有自信。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多种措施。首先,我与他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他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是因为缺乏对自己的充分认可。于是,我及时给予他肯定和鼓励,并设置一些小目标帮助他逐渐建立自信心。其次,我辅导他制定学习计划,并帮助他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最后,我与他保持密切联系,关注他的学习进步,并通过和他的互动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学生逐渐产生了积极的心理效应,他的自信心提升了,学习态度也发生了积极的改变。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学习教育学的心理效应,我意识到心理效应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心理效应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消极的心理效应则可能阻碍学生的成长。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注重培养积极的心理效应,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不断改善教学策略。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身的潜能。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心理效应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近段时间,我认真拜读了刘儒德教授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他把晦涩难懂的心理学规律、效应、法则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来介绍、来诠释,并将它们分为教学、教育、管理三部分。阅读时,能让自己先前凝固的知识经验活跃起来,从而生成新的理解,受到智慧的启迪和心灵的润泽。

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的南风效应。开篇刘教授就给我们送上一则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故事讲的是南风和北风比赛威力,比赛的项目就是看谁能把行人身上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一上来就拼命地刮,寒风凛凛刺骨,结果人们为了抵御被封的侵袭,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此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南风之所以获胜,就是因为它顺应的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反省、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这个寓言深刻地告诉我们,感人心者莫乎情,说服往往胜于压服。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我们班里的孩子,特别是那些在成长道路上经常犯错误的孩子更适合运用南风效应。

记得上学期放生在班里的一件事,一天下午,我刚到教室门前的楼道口,一位女生来到我面,着急地对我说:“老师,今天上午我刚带到教室的一本《查理九世》没了。”

“什么时候发现没得?”我追问道。

“今天上午,我做完课间操回来一看就没有了。”

“什么?上午丢的,怎么不早给我说呢?”

“你的新书写名字了吗?”

她若有所思的说:“还没来得及写呢?”

第二天,奇迹真的发生了,上午第二节课后,小玉跑过来,高兴地说:“老师,我的书回来了。”我心想:当时如果刮起“呼呼的北风”只能引起那个孩子对立的情绪、恐惧心理,我就和那个孩子之间就隔了一堵厚厚的墙,既不利于改正错误,更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就是这“暖暖的南风”,它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能在孩子心里留下一份温暖,增添一份感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古语有云:“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也。”“数起一过,不如奖其一长。”面对犯错的孩子,让我们多一份宽容和尊重,多一份平和与鼓励,多一份耐心和智慧。让“一缕缕悠悠的南风”唤醒孩子内心的良知,这不正是教育的真谛吗?让我们记住刘儒德教授的这句名言: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