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对中国女排精神的感悟(汇总8篇)

时间:2023-10-17 07:52:23 作者:念青松 最新对中国女排精神的感悟(汇总8篇)

答谢词是在特定场合或活动中表达感激之情的一种演讲或文字表达方式,它可以表达对帮助、支持或关心的人表示感谢之情。答谢词是一种社交礼仪,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可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在写答谢词时,要注意语言简练、条理清晰,使受益者能够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表达意思。我们为大家精选了一些精彩的答谢词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帮助。

对中国女排精神的感悟篇一

一段辉煌让时代铭记

1981年11月16日傍晚,全国人民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此时,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正在日本大阪体育馆进行,中国队对阵东道主日本队。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最后关键一分,中国女排3∶2艰难获胜拿到世界冠军。

中国女排7战7胜,首夺世界冠军,实现三大球历史突破。

让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是,这仅仅是一段传奇故事的开端。1981年在日本世界杯夺冠后,中国女排接连拿下了四个世界冠军:1982年第九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金牌,1985年第四届世界杯冠军,1986年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

这五支冠军队伍里,始终都有郎平的身影——前四年,她是队内的头号主攻手,1986年,她以助理教练身份出征。

取得这样梦幻般成就,郎平靠的无非是一个“拼”字。

“我记得特清楚,我们一进体育馆,墙上就挂了大标语,卧薪尝胆,打败日本韩国。”郎平说。

“每天就是三点一线,训练场、食堂、宿舍。”年轻的郎平知道,“你不比人家多付出,不这么艰苦地去训练,你就赶超不了别人。”

正是凭着这股刻苦劲,郎平包揽了三大赛的冠军mvp(1982世锦赛,1984奥运会,1985世界杯),也让她赢得“世界第一主攻手”称号,成为球迷口中的“铁榔头”。

两度出山为传承女排的精神

1986年,郎平退役了。顶着冠军的光环,郎平原本可以在体制内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她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到北师大学习英语,之后又自费赴美留学。

1994年,正在香港带队打球的郎平接到了排协的电话,恩师袁伟民请她回国执教。当时的中国女排深陷低谷,不仅在世界大赛上颗粒无收,甚至在亚洲争冠中输给了泰国,渐渐沦为一支二流球队。

回国执教,不仅薪水不高,风险和压力都是巨大的,工作也特别辛苦,还要长期面对同丈夫、女儿两地分居之苦。郎平很犹豫,而最终让她下定决心的,是国家体委球类司司长的一句:“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仅用一年多的时间,郎平就把中国女排从低谷中拖了上来,重回强队之列——1995年夺回亚洲锦标赛冠军,11月拿世界杯季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斩获银牌,郎平也获评“世界最佳教练员”。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病痛的折磨让“铁榔头”心力交瘁,四十岁的她身体已几近崩溃。1999年,郎平多番考虑后,辞去了中国女排的帅位。

十多年后,当女排再度出现危机,郎平再次选择了挺身而出。2013年,在排协的邀请下,她再度拿起中国女排的教鞭。她带训练、看录像、作分析,不但周末无休是常事,甚至还曾晕倒在训练场上。

仅花了两年时间,2015年世界杯,中国女排时隔11年重返世界之巅,一年后的里约奥运会又摘下金牌,如今又再度卫冕世界杯冠,成就中国女排“十冠王”伟业。

38年里,中国女排的高峰与低谷,郎平都曾亲历过,可以说“女排精神”正是由她而兴起,也由她来传承,“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对中国女排精神的感悟篇二

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是中国官方的女子排球国家队,是中国近代各体育团队中,成绩比较突出的体育团队之一。

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首次获世界冠军;1981年、1982年、1984年、1985年、1986年、和七度成为排球三大赛事的世界冠军。9月12日晚,中国女排二队在20第四届女排亚洲杯上,以3-0零封韩国,改写战绩为六战全胜不丢一局,也是继和之后第三度夺魁。年10月13日,在2014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决赛中,中国女排以1-3不敌美国,屈居亚军,是中国女排自后在世锦赛取得的最好成绩。

在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评选盛典中,中国女排获得最佳团队奖。[1]205月28日,年亚洲女排锦标赛获得冠军;9月6日,中国女排获2015年女排世界杯冠军。

1月24日,2015体坛风云人物在京颁奖,中国女排获得最佳团队奖;8月21日,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3:1战胜塞尔维亚,第三次夺得奥运冠军。

更多

对中国女排精神的感悟篇三

理论论据: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2.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

3.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卢梭

4.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

5.心灵与自然相结合才能产生智慧,才能产生想象力——梭罗

事实论据:

【课文论据】

沿着湿漉漉的林间小道,我一步一步走近诺日朗。随着和大瀑布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那轰鸣的水声也越来越大,迎面飘来的水雾也越来越浓。等走到瀑布跟前时,头发、脸和衣服都湿了。这时抬头仰观大瀑布,才真正领略到了那惊天动地的气势。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是裂开了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汹涌而下,浩浩荡荡,洋洋洒洒,一落千丈,在山谷中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此时诺日朗的形象和声音,吻合成一个气势磅礴的整体。站在这样的大瀑布面前,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漾的.水雾中的一颗微粒。我想起许多年前在雁荡山看瀑布时的情景,站在著名的大龙湫瀑布眼前,产生的联想是在看一条巨龙被钉在崖壁上挣扎。此刻,却是群龙飞舞,自由的水之精灵在宁静的山谷中合唱出一曲震撼天地的壮歌,使人的灵魂为之颤栗。面对这雄浑博大、激情横溢的自然奇景,人是多么渺小,多么驯顺!

——赵丽宏《晨昏诺日朗》

【中国古代论据】

古代契丹族特别崇拜太阳,把太阳当作神,作为民族的图腾。在他们的眼里,草原是太阳给的,鲜花是太阳给的,牛羊是太阳给的,一切都与太阳有关。所以每天早晨都要朝拜太阳,一些宗教礼拜活动也必须朝着太阳,连自己住的帐篷和房屋、宫殿都朝东修建,门窗也朝东开着。修建寺庙自然也不敢违背了这一习俗,所以大同的上下华严寺的庙门朝东开了近千年。

【中国现代论据】

【国外论据】

古希腊人同时也是勇于征服大自然的。古希腊建筑乃至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古希腊建筑以震撼人的外观和尺度展示建筑的永恒与崇高,以体现人之伟力。那些精密的几何比例,那些傲然屹立的神殿、庙坛,处处皆显示出一种与自然的对立和征服,从而引发人们惊异、亢奋、恐怖等审美情绪。

用材建议:

人和大自然从来共处一处,古代契丹人的太阳崇拜,赵丽宏面对大自然感到自己的渺小与驯顺,李汉荣对于树木的独特体验,以及古希腊人所谓对自然的征服,都会引起我们的种种感悟。阿尔卑斯山下那句名言“慢慢走,欣赏啊”,告诫我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要静下心来,放慢脚步,与自然对话,拥抱自然。感悟自然吧,你会从中获得许多启迪。

对中国女排精神的感悟篇四

不知怎么,最近一段时间我总觉得自己不在学习状态。遥想上学期的我,上课精神饱满,干劲十足,下了课手边总有忙不完的事。可如今,上课感觉昏昏沉沉,虽然也认真听老师讲课,但好像不能很好地消化和吸收,下了课不是和同学百无聊赖地说笑几句,就是呆坐在位子上,心里很空,却不知为何。

今天写完作业,打开电视,电视上仍播放着雅典奥运会的女排决赛,正想换台,却被眼前的画面吸引:一个小小的失误,让俄罗斯队的队员抓住了可乘之机,于是一个势大力沉的扣球,像一头张着血盆大口的猛兽,疾速地向姑娘们扑来。俄罗斯队的扣球一直是所向披靡的,这一球我们肯定要输了,可老将刘亚男在球将要落地的一瞬间奋力一个鱼跃,身体在空中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竟然将球高高地垫了起来!而组织队员冯昆在仔细地观察了场上队员的站位后,理智地将球传给了在一旁等候多时的主攻手杨浩。说时迟,那时快,杨浩高高跃起,有力的手对准球狠狠地拍去,顿时,球像一支离弦的箭,疾速而又精准地飞向对方场地的右下角,“砰”的一声,球落地了,中国队也赢得了比赛的胜利。取得金牌幸福的拥抱,开心的笑容,激动的泪水!还有我作为观众的意外和惊喜!

回想今年奥运期间,随着女排姑娘们的节节失利,我们与金牌无缘,我失望地以为铜牌也得失去。但女排姑娘们面对曾经战胜过自己的对手,没有手软,发球、强攻、防反,力争主动,最终,以3:1赢得了比赛,获得了一枚宝贵的铜牌。两场比赛,使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女排精神,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女排精神,深深刻刻地读懂了女排精神。它不仅是胜利时的喜悦,是失利时的顽强与抗争,是弱势时的努力与坚持,还是逆境中的拼搏与不屈。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精神也无处不在:种子没有这种精神,怎能绽放出甜美的笑容?雄鹰没有这种精神,怎能在天空中任自由翱翔?蛹儿没有这种精神,怎能化蝶。

本站作文栏目为大家带来最权威、种类最多的关于励志作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对中国女排精神的感悟篇五

北京时间今天上午9点15分,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打响,中国女排迎战塞尔维亚女排。经过四局对决,最终中国女排3-1(19-25、25-17、25-22、25-23)力克塞尔维亚女排,夺得本届奥运会冠军。这也是中国女排在时隔(雅典奥运会)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值得一提的是,32年前郎平作为中国女排队员赢得奥运冠军;32年后,作为主教练再一次率队夺冠。

本届奥运会,中国女排12人阵容以年轻球员为主,但是也有不少的老将。其中徐云丽就是队中资历最老的球员。早在世锦赛,徐云丽作为新人就第一次出战世锦赛,当时她只有19岁。此后作为球队的超级替补,徐云丽参加了北京奥运会,也参加的伦敦奥运会,这位低调的球员不显山不露水,甚至比她晚一点进入国家队的杨珺箐都已经成长起来,徐云丽也没有坐稳这个女排的主力副攻位置。

郎平二次执教中国女排后,徐云丽的角色有了变化。已经是老将的徐云丽迎来了自己的第三个奥运周期,她终于成为了中国女排的主力球员。20世锦赛,徐云丽作为主力帮助中国女排获得世锦赛亚军,中国女排走在重回世界之巅的道路上。然而,伤病的磨难成为老将徐云丽前景的拦路虎。在世锦赛就因伤坚持的徐云丽,终于因伤缺席了世界杯,因为激烈的队内竞争下,对于志在里约的徐云丽来说这无疑打击很大。

迈入,徐云丽再度归来,用勤恳和稳定的表现再一次征服郎平。最终在里约,徐云丽成为了12人中的一员,并且在比赛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决赛一战对阵塞尔维亚,面对对手多门重炮,徐云丽的拦网就像是中国长城般,构建了无法逾越的高墙,她的快攻同样让对手无所适从。

徐云丽魏秋月

和徐云丽一样,魏秋月也是这支女排的老将。北京奥运会,魏秋月作为替补成为了女排中的一员。奥运会后,黄金一代彻底结束了自己的使命,而魏秋月成为了球队指定的新核,她成为了球队的队长,也接过了冯坤的重担。伦敦奥运周期,魏秋月受困于中国女排的动荡期,没能带领球队取得太好的成绩。在伦敦奥运会泪洒赛场后,魏秋月克服了伤病重新归来,里约奥运周期,魏秋月最大的敌人依然是伤病,在年世锦赛用极为稳定地表现为中国女排带来亚军的成绩后,魏秋月又伤了。但是郎平始终没有放弃这位老二传,20世界杯,郎平依然选择了带着魏秋月出战,作为沈静思的替补,魏秋月更多的是以观众的身份见证了球队的夺冠,但在有限的上场时间魏秋月还是表现稳健,成为了中国女排时隔后重回世界之巅的功臣之一。

世界杯后,魏秋月继续与伤病搏斗,就当外界以为她将因为连续不断的伤病错失里约奥运会的时候,魏秋月终于在里约奥运即将迎来倒数100天的时候再度归来。郎平从未对这位老二传有过怀疑,里约奥运会,魏秋月出现在了球队12人大名单中,并且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尤其是1/4决赛对阵巴西的比赛中,魏秋月在第二局上场后用经验扭转了局势,帮助中国女排最终3-2力克东道主。4年后的东京,徐云丽和魏秋月都将30多岁,很难说她们还有机会为中国女排再战一届奥运会。但是,3届奥运经历已经足够传奇,为中国女排的老兵们点赞。

对中国女排精神的感悟篇六

——记中国女排北大清华行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奥运冠军,但唯有中国女排,让人们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大学,却唯有北大清华,在人们心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今天,中国女排来到北大清华。独特对独特,骄傲对骄傲,碰撞出的光芒,告诉世界这一代年轻人自信的力量。

自信来自于哪儿?来自深植团队的信任、面对挑战的勇气和勇于奉献、拼搏的顽强精神。

举着“弘扬女排精神,筑梦伟大复兴”标语,在“自强时代自信中国”的背景板前面,一个个有关自信、青春与信仰的精彩答问在中国女排队员与北大、清华学子之间展开。

什么是这一代人理解的团队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北大女排教练黄建滨说:“科学与体育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向着一个高峰攀登,一个团队,面对困难,需要拼搏。”

清华学生超算团队成员、计算机系学生王邈跟女排姑娘们分享了他们在美国遭遇机器死机、最终凭借团队协同努力捧回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冠军的经历。对此,女排队员徐云丽深有同感:“我们在场上打到最关键的时候,反而感觉不到压力,而是感受到整个团队都在彼此鼓劲、加油!”

在北大,明明12个女排姑娘,个性鲜明,但在同学们的眼里好似一个人,当被问及最喜欢哪个女排队员时,受访同学的回答是,没有个别,喜欢她们整体,喜欢整体打球打到high的气势。“散成满天星,聚是一团火”,一个都不能少,这种团队精神也正是女排获胜的法宝,正如队长惠若琪在交流时所说:“我们何其幸运,有一个团队,一起面对一切挑战,也能互相鼓励,战胜一切困难。”

什么是这一代人感悟的困难

“女排夺冠的过程和登山过程非常像,都会碰到很多困难,都要努力去克服。”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北大山鹰社社长赵万荣向中国女排讲述了这个有着27年历史的社团。35次攀登,22座山峰,是他们已完成但不会停止的目标:北大120周年校庆之际他们将攀登珠穆朗玛峰。北大山鹰社社训是:存鹰之心于高远,取鹰之志而凌云,习鹰之性以涉远,融鹰之神在山巅,和女排精神,同一血脉,张扬的是北大风骨,亦是女排精魂。“任何情况,永不言弃”,展现了当代青年最自信昂扬的.姿态。

与女排姑娘同样身着一袭红衣,摇着轮椅的矣晓沅早已是清华园里的小名人。这位只能生活在轮椅上的清华学子凭着自己的坚强与努力拿下了清华本科生的最高荣誉——特等奖学金,把这样一个问题抛给了同样也曾饱受伤病困扰的女排队长惠若琪:“在荣誉和努力之外,我们也面临着很多现实的挑战,运动员总会遭遇很多伤痛。您有没有想过选择另一条道路,去追求另外一种轻松些的人生?”“我选择了排球,就是因为它是我最热爱的事业。当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热爱之中,就会觉得放弃一切都是值得的。”面庞清秀的惠若琪一脸坚毅,“虽然路途上可能会有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当一切过去就是一笔精神财富,它没有解决之前叫困难,解决之后叫经历。”

什么是这一代人眼中的奉献

北大教育学院学生、红十字会学生分会会长李晓丹动情地谈起和同学们一起作为志愿者到安徽阜阳帮助艾滋病儿童的故事。“这群通过母婴遗传不幸患先天艾滋病的孩子,父母多已过世,很多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他们非常喜爱排球,不过,他们用来打的这只排球,却是只篮球,没有球网,他们就两个人拉起一根绳子。”李晓丹一边描述着大屏幕上的图片,一边对女排姑娘们说,“我们不仅要用爱心反对歧视,更要思考方法,通过实地调研提出切实的反歧视方法。我们几次把孩子们带到北京,为他们打开接触外面世界的一扇窗。希望你们有时间也能去阜阳看看这些孩子,一起帮助他们。其实,无论对孩子,还是对我们这些志愿者,女排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我们,生命要一直向上。”这个故事感动了女排姑娘,球场上威风八面的扣球手朱婷用手抹掉泪花。

曾经的清华“校草”、校男排主力队员王风潇如今已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西山村晒得黝黑的村第一书记。从小接受排球训练的他也专程赶来向女排姑娘们致敬:“我曾经想把国旗印在胸前,但未能如愿,于是我把她装在心里。现在,我在脱贫攻坚的一线,用自己的努力为内心的这面国旗增光添彩。感谢女排姑娘、中国女排为国家带来的荣誉,激励着我们不断奋进。”

1981年,中国男排首次冲出亚洲,中国女排第一次站上世界冠军领奖台,北大学子在燕园喊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1981年3月29日,当时北大篮球队队员,法律系1979级学生张雪与到访北大的郎平留下了珍贵的合影。今天,张雪也来到北大,见到今天的女排,想起当年的女排,与郎平同岁的她感慨万千:“女排精神,这么多年来一直激励着大家。女排精神是一种爱国精神,一种拼搏精神,其精髓在于不是得了第一才是胜利,不是赢了比赛才是成功,而是明知艰难而不放弃,明知没有希望却要争取胜利。”

从1984洛杉矶到雅典,再到里约奥运会,第三次站在奥运会世界之巅的女排姑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奋勇拼搏、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女排精神,这个80年代开启的精神王国有过挫折和沉寂,却从未因时间的流逝褪去光芒,反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历久弥新,与日益富强的祖国一样,散发出更自信和耀眼的光芒。

对中国女排精神的感悟篇七

8月20日,在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这是中国女排在颁奖仪式后庆祝。

在位于北京东城交道口街道的一处普通居民小区里,每逢周末,院子里总是聚集着三五成群的退休老人共议退休前的峥嵘岁月。而在这个周六,居民小区的院落却安静得出奇。当中国女排拿下决赛的最后一分勇夺冠军时,从许多户人家的窗户中传出阵阵欢呼。这些年逾七旬的.老人在共同见证这伟大时刻。

在清华大学,开学后即将升入大二的韩储银与留校同学一起收看了激动人心的女排决战。他们尽情呼喊:“我们为女排队员千锤百炼的实力骄傲!为她们穿越铜墙铁壁、不断创造奇迹的精神而自豪!”

身在美国的留学生刘美洋也一直在关注着女排决赛。女排夺冠让像刘美洋一样的海外游子的爱国热情尤为高涨。“女排姑娘们太厉害了!我爱中国女排!她们颜值高高的!技术牛牛的!”

在这一刻,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年龄长幼,无论身份职业,都因为中国女排的荣耀喜极而泣。“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我在院子里徘徊紧张得不敢看,可以清晰地听到心脏的砰砰跳动声,”在中铝集团担任高管的蒲晓鸥说,“这时听到有房间传来尖叫声,我的眼泪瞬间就掉了下来。”

中国女排夺冠的消息传来,也让从事排球工作的国家级裁判员吴戈激动不已。“接连战胜连续两届奥运冠军巴西队,以及曾在小组赛战胜过我们的荷兰队和塞尔维亚队,中国女排时隔十二年再次登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对中国女排精神的感悟篇八

有种精气神叫“一分一分去拼”

“这就是‘血战’,我们每一场球都不能输。不能想赢怕输,只能是想赢不怕输。”四年前的世界杯,进入夺冠的关键阶段,郎平曾这样给队员们鼓劲。四年后,这样的“血战”再次来临。激战正酣的女排世界杯上,中美两强再度相遇,这场被普遍视为“冠军争夺战”的焦点战役,最终以中国女排零封对手而告终。看比分,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犬牙交错,但女排姑娘力拼下的每一个球,都重若千钧。

“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在本届世界杯赢得开门红后,郎平的这句话一举冲上热搜,引得网友带泪转发。三连胜、五连胜、八连胜……女排姑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坚韧、拼搏、稳健,像一股雄奇的力量,叩响每个中国人的心扉。平心而论,这些年中国女排有过高光时刻,也遭遇过低谷困境,但只要站立赛场之上,这支队伍就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不一般的血性。在最要劲儿的时刻,呈现出最顽强的精神,这或许就是中国女排最动人之处。

竞技体育本来就不仅是身体、技巧的比拼,也必然会包含意志力的较量——有赛场上对胜利的强烈渴望,更有赛场外向着梦想默默的坚持。郎平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的确,“女排精神”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靠日复一日的强化训练、一点一滴的艰辛付出凝铸出来的。有记者就观察到,女排队员在训练局很少能碰到其他运动队吃饭,因为来得最早、练得最久、结束最晚。就拿此次世界杯来说,女排姑娘刚到札幌就放下行李直奔训练场,郎平亲自上阵,用她的话说,“我一个快60岁的老太婆都还在拼,没有人好意思偷懒。”

女排是中国三大球中唯一夺得过世界大赛冠军的队伍。作为一种情结,女排精神承载着几代人的共同记忆。38年前的冬日,女排姑娘首次荣获世界冠军。咚咚的“铁榔头”,敲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战鼓,提振了中国人的精气神。这支光荣的队伍不仅是竞技舞台上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更成为无数中国人的励志榜样。“三连冠”“五连冠”,在那个国门刚刚打开、人民呼唤精神力量的时代,中国女排以她们无畏的拼搏攀上巅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在那个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女排精神如同一面旗帜,让世人看到中国的集体主义、爱国精神、自强意志,能达到怎样的高度、能创造怎样的奇迹。

输过赢过奋斗过,哭着笑着坚持着,近40年来,这支队伍用一次次的拼搏展现体育的本质。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支球队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纵然今天的中国早已无需用更多金牌去证明自己的强大,但正因此,我们才更要去理解、去体悟、去唤起那贯穿于“女排精神”当中的强大力量。我们前进的每一步,都需要“一分一分去拼”,这是时代和国人对精神的渴望和呼唤。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梦想化作风帆,有了这股子精气神,梦想再大,未来再远,也终将抵达。(北京日报张砥)

致敬女排精神!祝福中国女排!

中国女排,“八”面威风!

9月24日下午,在日本札幌举行的女排世界杯上,中国队以3比0战胜肯尼亚队,迎来开赛八连胜。中国女排在赛场上攻无不克,所向披靡,不断刷新连胜战绩,让正沉浸在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喜庆氛围中的国人提神振气。

场上气势如虹,背后几多磨砺!女排世界杯开赛前几天,中国队在日本横滨一个没有空调、室温37℃左右的训练馆内训练,队员们练一会儿就挥汗如雨。与美国队一役,中国女排队长朱婷手伤未愈,但她拼尽全力,在比赛中砍下全场最高的23分。

每一场体育竞技,比拼的不仅仅是队员们的攻防技术、教练员的战略战术,更是一支队伍的精神力量。面对强敌,敢打敢拼;遭遇变局,不急不躁;把每一场比赛都视为硬仗,把每一次胜利都当作起点。

爱国之情,赤子同心;场上场外,共振同频。几代中国女排的这份坚守和热爱,让每一位中国人想起中国女排都能感受到荣耀和自豪。1981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赛上勇夺冠军,令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激情激荡;,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再度站上最高领奖台,让我们见证了女排精神的历久弥新。今天,在世界杯赛场上,女排姑娘们再次将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再次大绽芳华,大壮国威,让我们看到女排精神在传承中闪耀,让无数国人为胜利欢呼的同时更收获满满的民族自豪。

你让我为祖国骄傲,我为与你同为中华儿女自豪!中国女排,你将是中国人民永远的偶像。

八连胜,让中国女排在2019女排世界杯上向着卫冕冠军的方向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前方,在实现目标的路上,依然还有硬仗要打,依然还有挑战需要攻克。此时,我们愿以关注表达对女排的敬意,愿以祝福给予姑娘们力量的加持。

致敬女排精神!祝福中国女排!中国女排,加油!(新华网毛同辉)

中国女排,加油!

3:0完胜美国队!23日的2019女排世界杯“天王山之战”没有想象中胶着,中国女排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实现七连胜,同时在卫冕冠军的道路上迈出最坚实的一步。这是中国女排的胜利,更是女排精神的胜利。

30多年前,中国女排创下世界大赛“五连冠”的壮举,在国门初开的那个时代,女排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缩影,也激励着一代国人发愤图强、锐意进取,不断谱写时代壮歌。

30多年过去了,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朝着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迈步前进。当此之时,虽然我们已经不需要用金牌来证明强大,但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于争先的顽强拼搏精神,永远是振奋民族自信心的强大力量。

此时此刻重提女排精神,不仅是因为过去五年里中国女排勇夺世锦赛亚军、世界杯冠军、20奥运会冠军、大冠军杯冠军和世锦赛季军,始终位列世界顶尖行列,更是因为女排精神历久弥新,在新时代不断地丰富和扩充着自己的,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本次世界杯,中国女排已经迎来七连胜,战胜了美国、巴西等主要争冠对手,距离卫冕又近了一步。但郎平和中国女排深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对她们来说,每一场比赛都是一次“从零开始”,每一次比赛都要拼尽全力,惟其如此,才铸就了强大的中国女排和传承至今的女排精神。

说到底,女排精神之所以为女排精神,最根本的正是为国争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何时何地,中国女排胜不骄败不馁,始终把为国争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赢要赢得光明磊落,就算输也永不放弃、超越自我,打出中国人的精气神来。

美国队我们已经赢了,但世界杯还没有结束。中国女排,加油!(新华网)

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