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初二知识标题(专业13篇)

时间:2023-12-04 21:08:40 作者:ZS文王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写作的灵感。

知识作文初二知识标题

今天晚上,妈妈抱回来一盆新品种的兰花。只见那兰花真漂亮啊!红色的花盆上画着一些花型的四方连续纹样,显得古朴大方。绿油油的嫩叶苍翠欲滴,五根黄绿色的茎上都有几朵含苞欲放的花蕾,仿佛是一群羞答答的小姑娘,不肯露出面孔。叶子和茎紧挨在一起,像在人家做客的小女生似的,怯生生的。和一般土壤不一样,这个花盆里的土壤非常的奇怪,酥软酥软的,咖啡色中隐隐约约地藏着些白色的东西。

2月10日星期三天气晴。

中午,奶奶把兰花搬到地上晒太阳。下午,我发现茎和叶已经敞开,宛如热情奔放的小姑娘。而且其中一个花苞露出了娇滴滴的花骨,非常惹人喜爱。我一开始以为兰花需要多浇水,所以就往叶子上喷了许多清水,它显得更加的翠绿。可一到晚上,我竟然发现兰花的叶子有点枯黄,觉得自己是好心办坏事,挺对不起兰花的。

2月11日星期四天气晴。

今天,兰花又发生了许多变化。叶子和茎更加开放,奶奶为了保持兰花的平衡,想了个办法:用一根红色的细绳绑住底部。有根茎更是伸长了“脖子”,同时冒出了几个小花苞。又一朵花骨朵展露出她那迷人的身材。两朵花骨朵紧挨在一起,像一对双胞胎姐妹,非常的亲密。

我上网去搜索资料,找到了的养花方法。原来兰花的生长习性是喜半阴半阳的;浇水时,要用洁净并带有微酸性的水。我相信,春节期间盛开的兰花一定是非常的楚楚动人。

2月12日星期五天气晴。

今天的变化更大啊!那些茎各个都更上一层楼了,最长的竟高达90厘米左右呢!许多花骨朵儿都绽开了美丽动人的脸颊。

估计春节期间,兰花将会全部盛开,到那时,家里将处处飘满清香。

2月16日星期二天气阴。

今天,花儿全都开放了,黄澄澄的,好像许多风车不停地转啊转啊;好像一群鸟儿在天空中飞翔,对人们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好像一只只绿色的蜻蜓停在枝头;好像一组组马达在河流里旋转着;好像电风扇的叶子,扇走了夏日的炎热。

我小心翼翼地拿着水壶,环绕四周,往茎叶上喷水。茎叶随风摇曳,仿佛在向我道谢。我将鼻子贴近兰花,一股清香扑面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淡雅,幽香的兰花,我喜爱你!

初二语文知识点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气凝结成的冰花(在白雪的辉映下)弥漫着白气,天空与云层与远山与湖水,上上下下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的影子,只有长堤一抹,湖心亭一点,以及我乘坐的小舟一叶,以及舟中的两三粒有影罢了。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退房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外面)现在是什么时候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拖累身心。8、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没在手卷下的衣褶里。9、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10、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憎恨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1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1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14、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完这遍林子。15、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计划还未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1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自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17、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芬芳远播,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八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

1、熟练掌握1——4单元重点词语的读音、写法及意义。

2、熟练背诵及默写25、30课、课外古诗词、第21、22、26、27四课的重点古文和第23、24、28、29四篇一般古文。

3、文言文解释重点实词的意义,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对重点句子要会准确顺畅的翻译;会整体把握课文,概括文章内容和理解文章的主旨,会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会分析和评价文章的写作特色。重点古文:

《桃花源记》(陶渊明)《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三峡》(郦道元)《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一般古文:

《核舟记》(魏学伊)《大道之行也》《观潮》(周密)《湖心亭看雪》(张岱)。

4、现代文重点要求: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概括文章内容和理解文章的主旨,会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会分析和评价文章的写作特色。会就一些重点文段回答一些重点问题;会结合文段分析句子的含义。会记叙文、说明文、小说的一些知识点和考点。重点课文:

(2)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描写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及人物形象性格分析;作者的感情态度。

(3)说明文重点掌握说明文的对象和特征,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语言的特点。

5、综合性学习:

(1)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关于战争的名言、格言、成语、诗歌;古今战役;你对战争的评价和看法)。

(2)让世界充满爱(爱的歌曲;具体情景下的口语交际,主要考语言运用能力)。

(3)说不尽的桥(桥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诗歌、故事;名桥欣赏等)。

(4)走上辩论台(主要考察语言运用能力,比如给出正方一个观点,问:假如你是反方,你会怎样辩论)。

(5)莲文化的魅力(荷花的别称、诗歌、风俗、用途、传说故事等)。

(6)怎样搜集资料(知道搜集资料的途径方法,以及怎样用电脑搜集资料,收集一些与节日相关的材料)。

6、名著导读,要求:

(1)熟记作者、主人公姓名。

(2)每本书至少掌握3个以上经典故事情节。

(3)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评价。

(4)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等。

名著——《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复习时间的安排:17周一至19周二。

1、每天一篇重点古文、一篇一般古文、三首古诗的默写、两篇现代文、一个综合性学习。

三、复习措施:

1、充分利用早读时间把好基础知识的过关,主要包括:

(1)1——4单元重点词语的读音、写法和含义。

(2)25、30课、课外古诗词的背诵与默写。

(3)21、22、23、24、26、27、28、29课重点古文的背诵与默写。

2、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结合期末复习资料和单元测试的文段阅读训练,指导学生阅读的答题方法与技巧,落实记叙文、说明文、小说的一些知识点。

3、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引导学生梳理名著的作者、主人公姓名及性格、经典故事情节、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等。

4、适时进行基础知识与重点古文释词译句的测试,督促学生牢固掌握。

5、每天的语文作业主要让学生复习古文,结合期末复习资料的练习进行。

初二语文必考知识点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二语文的知识点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气凝结成的冰花(在白雪的辉映下)弥漫着白气,天空与云层与远山与湖水,上上下下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的影子,只有长堤一抹,湖心亭一点,以及我乘坐的小舟一叶,以及舟中的两三粒有影罢了。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退房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外面)现在是什么时候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拖累身心。8、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没在手卷下的衣褶里。9、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10、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知识作文初二知识标题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三个好朋友来到池塘玩耍。他们被池塘里一片美丽的荷叶吸引住了。那些荷叶有的懒洋洋地躺在水面上,有的站在水面上随风起舞。小明指着一片荷叶说:快来,我看见一只青蛙蹲在荷叶上唱歌!小红还指着离岸边不远的几片大荷叶说:我看见好多好看的小水珠,在荷叶上荡来荡去!站在不远处的杨洋对他们喊道:快,快,我发现一只小蜻蜓。它在荷叶上休息,在打盹!但是他们没有发现,在一片刚刚露出水面的尖荷叶下面,一条小鱼正在美美地享用着他的午餐。

老师点评:老师看了你的文章,似乎看到了美好的一幕:夏天的下午,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池塘边玩耍,然后他们发现了池塘里的秘密。你的语言清新活泼,你的文字充满了童年的快乐,让人向往这样纯净自然的生活。特别是看到一只青蛙蹲在荷叶上唱歌。看到好多好看的小水滴,在荷叶上荡来荡去,发现了一只小蜻蜓。它停在一片荷叶上,正在打盹。这些句子用拟人化的语言写出了小时候青蛙、水滴、蜻蜓顽皮可爱的造型。真的很棒!只有在最后一句中,子媚一词应改为子媚。

知识作文初二知识标题

我长得挺帅气的,这是妈妈对我的评价。小寸头是我从小到大唯一的发型,小寸头下面,有着高高的额头,我一笑起来就有4个小酒窝!

我活泼开朗,有时有些调皮、有时又有些顽固。我喜欢结交新朋友,我的朋友范围很广,有大朋友、小朋友,还有我的同龄伙伴。偶尔我也会做恶作剧,爱和小妹妹抢东西。“韶关的污染”这篇作文重写时老师让我把第一段按老师改的重抄,我却自己想着写。我的优点是体贴人、好学和爱种植植物。看到妈妈累了想喝杯热茶时,我会主动的为妈妈沏上一杯;我的好学体现在喜欢学习跆拳道、游泳等许多有益身体的方面,并计划在假期学习这些项目;我妈妈爱种植花草,我见了也喜欢上了种植。

我的缺点是做事总是三心二意,有时说话也不算数。每次做作业时总爱玩橡皮:把橡皮扔得老高,掉下来把它接住。有一次,我和马俊、陈寰约好画一个“冒险岛”,我分到画商店,可是我画了一些就半途而废了,忘记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个成语。

这就是我,一个成长中、快乐的我!

初二数学知识点

1、二次根式的概念。

2、二次根式的性质。

3、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运算。

填空一题、选择一题共4~8分。

大题目中的计算基本都会运用到二次根式的计算。

初中第一次将有理数的计算拓展到无理数的计算。

二次根式的运算是基础运算,为后面各种方程的计算做基础。

二次根式的计算比较容易出错。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4、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所有需要运算的题目基本都需要运用到解一元二次方程,分值不低于30分。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多样,需要注意方法的选择。

铺垫型知识点,为后面学习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等做铺垫。

如果不会解一元二次方程中考基本寸步难行。

1、函数的概念。

2、正比例函数。

3、反比例函数。

4、函数表示法。

填空选择一题4分。

初中第一次接触函数,概念和意义比较难理解。

这一章是所有函数的'基础,为后面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做铺垫。

1、公理、定理及命题,逆命题及逆定理。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

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5、勾股定理。

21题几何证明10分,填空选择8~12分。

18、25题难题基本都会运用到本章所学知识点。

相较于初一的几何,这一章的难度大大增加,是本学期最重要的章节。

这一章所学的知识点都是几何比较轴心的知识点,以后学习几何会经常使用。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

2、原理:利用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2、电荷的单位:库仑(c)简称库;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把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60×10;。

1、原因: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

3、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

4、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能够供电的装置叫电源。干电池的碳棒为正极,锌筒为负极;

3、规定: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4、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电风扇等)。

3、导线:输送电能的;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1、通路:处处连同的电路;

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

1、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常用的符号如下:

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是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1、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

2、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3、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4、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一条支路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

1、线路简其捷、不能出现交叉;

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

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

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分支点和汇合点。

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十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用电流表;符号a。

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临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

(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3)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4)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3、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初二物理知识点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初二历史知识点归纳

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1956)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1954——1956)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时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壮举。

意义:

1、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2、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956——1966)

1956年中共八大(成功)

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生初二的知识点

生物学简称生物,生物学源自博物学,经历实验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而进入了系统生物学时期。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生初二上册的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1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1、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发生器官是叶。气孔是叶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2、蒸腾作用除了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外,还能吸收更多的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同时蒸腾作用使水分从叶表面大量散失,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

第2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绿色植物制造的氧气,是地球大气中氧气的根本来源。地球上各种生物在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同时细菌等各种微生物也通过分解作用将动植物的尸体及腐烂物质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条件是光。

第3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组成的统一整体。如:草原、森林、农田、湿地等都是常见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但是其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首先是生物物种和数量上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就越强。如: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第1节人体的神经调节。

1、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给其他的神经元。能够传导的兴奋叫做神经冲动。

2、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的部位,色泽昏暗,叫做灰质,灰质上含有具有不同功能的神经中枢。众多的轴突和髓鞘集合形成的神经纤维汇集的部位,色泽白亮,叫做白质。

3、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三部分组成。其中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所发出的神经构成周围神经系统。

4、人体的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的部位,叫做灰质,又叫大脑皮质。大脑皮质上有许多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如运动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大脑皮质的内部是神经纤维汇集而成的白质。小脑位于大脑后下方,能够协调全身肌肉的活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内有呼吸、血液循环等活动的调节中枢,因此有“生命中枢”之称。

5、脊髓在脊柱的椎管里。脊髓的灰质在椎管的中央,呈蝶形,白质在外。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脊髓控制的反射也受大脑控制。脊髓内有排尿和排便的神经中枢。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非条件反射活动是生来就具有的,如膝跳反射、吮吸反射和缩手反射等,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调节方式。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神经调节方式,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如望梅止渴和谈虎色变。

7、反射弧是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基本环节。

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1、眼球的附属结构包括眼睑、睫毛、结膜、泪器、眼肌等,眼球的附属结构对眼球具有保护作用。结膜衬在眼睑的内表面,能分泌黏液,润滑眼球。沙眼和急性结膜炎的发病部位通常在结膜。预防沙眼和急性结膜炎应该做到:不要用手揉眼、不与别人合用毛巾和脸盆。

2、在眼球的结构中,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外界光线经过角膜,由瞳孔进入眼球的内部,在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使感光细胞产生与视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经由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如果平时没有良好的用眼习惯,就会增加晶状体的负担,导致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结果使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之前,造成视网膜上的物像比较模糊,人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4、耳是人体形成听觉的重要器官。耳廓和外耳道属于外耳,具有接受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鼓室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前庭和半规管与身体平衡有关。耳蜗与形成听觉有关。

5、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耳廓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与听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再由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第3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1、人体内的腺体可以分为两类: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外分泌腺是有导管的腺体,如:汗腺、唾液腺、泪腺等,这类腺体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再由血液循环运送到身体各处发挥作用。

2、人体的各种内分泌腺组成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常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胸腺(分泌胸腺激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等)、胰岛(分泌胰岛素)、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等)、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等)等。

3、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又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血液里含量很少,但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4、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俗称“甲亢”),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呆小症。婴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巨人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导致侏儒症。

5、缺碘会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导致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防治。

方法。

:食用加碘盐以及常吃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6、肾上腺素能够促使人兴奋,使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人体是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协调统一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和适应外界环境的。

第1节人体的支持与运动。

人体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骨和骨连结组成了人体的骨骼。人体的骨有206块,包括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骨根据其形态可以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各骨的形态虽然差异较大,但是结构却很相近,长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骨膜内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人体发生骨折,成骨细胞能使骨愈合、再生;骨质有骨松质和骨密质之分,骨松质结构疏松,能承受一定的压力,骨密质致密坚硬,抗压力强;骨髓腔内有骨髓,人年幼时骨髓为红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会转变为黄骨髓。

人体的运动系统具有支撑身体、支持运动和保护身体内部器官的作用。

骨连结有3种形式: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和活动的连结。其中活动的连结又叫做关节。

进行运动时如果用力过猛,就可能导致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造成脱臼。

人体大约有600块骨骼肌,骨骼肌可以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

肌腹在中间,呈红褐色,主要由肌细胞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莫,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

骨骼肌受到刺激,就会收缩、舒张,牵动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产生各种运动。

骨骼肌群在运动中受到神经系统的支配,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某项活动。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第2节动物行为。

1、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许多类型,按照对动物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分为觅食行为、争斗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和社群行为等。

2、防御行为是动物对付外来侵略,保护自身或群体中其他个体的行为。如逃跑、静止不动、释放臭气、集体防御等。

3、繁殖行为是指在繁殖过程中表现出的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与繁殖相关的行为。如孔雀开屏,雌、雄蛙的抱对,萤火虫发光等。

4、社群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行为,社群行为群体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典型的营社群生活的动物有蜜蜂、蚂蚁、狼等。

5、从动物行为获得过程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两大类。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如鸟类的迁徙、筑巢等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

经验。

和学习获得,所以又称为学习行为。

初二物理知识点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 8、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