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专业17篇)

时间:2023-11-08 20:37:05 作者:文锋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专业17篇)

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考虑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如教材、工具和技术设备等,以提高教学效果。掌握好教案编写的技巧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有哪些

教学内容:跳绳p34。

教学内容:前后。

教学内容:上下。

6.1捆小捧月日。

课后评析:

再拔5颗。

6.3有几瓶牛奶_月_日。

板书:买铅笔。

飞行表演。

教学目标:

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所学内容,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

二、练一练。

第1题可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题意,再说一说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指示的位置,并填空。

第2题,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说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规律,再填空。

第3题是巩固数的组成。

第4题目的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

第5题巩固认识钟表的四种情况。

第6题是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两个数字拿来比,而是要先运算再比较大小。

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再提出问题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第8、9、11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

第12题,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统计。

第15题,先观察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在此可组织交流与讨论。

11、第18题,是一幅连环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编数学故事,然后说一说,算一算。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总结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身上肩负的重任,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开拓进取,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战。请看以下的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总结,仅供参考!

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即将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结合学校的教研要求,本着"为学生服务,要自己提高"的理念,我们教研组全体老师发扬优良传统,兢兢业业地工作,现将这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为进一步发挥备课组的功能,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信息资源共享,认真落实了集体备课制度,由备课组长负责,抓好备课过程中的各环节。

关爱学生,全体教师在精选习题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作业的批改工作,力求做到及时反馈矫正,讲求实效,各年级都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分层教学,培优补差。

初一抓好起始阶段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初二抓好基础教学,培养数学素质;初三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在全组老师的辛勤努力下,初中数学各年级成绩都有所提高,尽管付出了种种努力,但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各年级都还有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

二、坚持进行教学教研活动

坚持每周进行教研活动,每次教研活动事先都经过精心准备,定内容、定时间、讲实效,多次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和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充实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

全组老师都有进行认真的评课,对有研究性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都能畅所欲言,大家都很有收获,并以此推动本组的教研氛围。

组内教研气氛浓厚。

全组教师团结协作,凝聚力强,有良好的师德师风。

时光的脚步带领我们走过了一个充实而忙碌的学期。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身上肩负的重任,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开拓进取,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战。

转眼间,一学年就要结束了。

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求真务实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现将这一学年工作回顾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新课标的出台对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我们使用的教材正日益翻新,要想紧扣教材体现新课标、新理念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继续加强了对数学新课标的理论学习,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

还学习了一些其他教育教学理念如:洋思中学、的先进思想。

并鼓励教师大量阅读教育书籍,切实改变教育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2、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和家里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习效率。

并通过各种途径经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意见,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提高。

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反思提高:

我们组的教师积极撰写课堂教学随笔、反思或案例,上传研修结果。

每位教师都能按时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反思、案例和论文的撰写。

组内教师教学相长,平时积极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努力提高备课、上课质量。

组内教师齐心协力,教学成效显著、各教师严格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和备课组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并做好相关备课资料的积累。

承担备课任务的教师严格按备课计划,认真钻研教材,尽心设计教学方案,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

在备课探讨时,组内教师做到用心听,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统一重点、难点;启发引导语言的设计;上周教学的心得或反思等。

每位教师都毫无保留的说出自己的观点。

在上课前,每位教师再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体现个人的特色,作好第二次备课。

老师们结合研究课题,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

认真落实观课、议课活动,在观课、议课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使个人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

做每件事都多一点认真、多一点主动。

4、教师跨班上课,体现资源共享:我组教师毫无保留的交换班级进行上课(如:左老师到一、二班上课,丁老师到三、四班上课等)体会其他班学生的特点,为集体备课积累素材,为更好的进行集体备课做准备。

你也教我的学生,我也教你的学生,学生都是大家的,我们一起来教。

通过集体备课以来,我组教师普遍认为:集体备课效果不错,收获颇深。

每位教师毕竟能力有限,这样我们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另外,这样节省了很多时间,我们可以来干更多的事。

学生好象也在教师集体备课的影响下,开始了一些原来没有的活动:打破班的界限交流,问别班老师题等。

总之,我们八年级好象真的成为了一个整体,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一个向上的整体。

虽然我们已做到了很多,但工作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为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不能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要多思考,多反思。

鞭策自己不断进步,这将是我们永远追寻的目标。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会一直努力下去的。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备课形式。

本学期为积极响应教导处号召,提高教育教学素质,我们二年级组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

现总结如下:

一、 减轻备课负担,提高备课积极性。

教师可以直接吸收他人成功的经验,如果认同他人的教案,则不必浪费时间,重复抄写。

如果有不同见解,则可以直接补充在修改方案栏内。

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参照以前的教学过程,改进目前的教学,效果也可能会更好。

这样,不但可以大大的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再加上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还可以提高教师备课的积极性。

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备课为课堂服务

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把“教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工作落到实处。

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不仅停在纸上,我们在集体备课中还进行了自已的得意片段教学,在集体备课中展现自已的特色,每个数学老师都通过集体备课进行了各年级课的同课异构,这样不但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又提升了老师的水平。

上完课后,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充分肯定了这节课的优点,同时提出了意见。

从这节课来看,集体备课是有质量的,集合了大家的智慧,同时也展现了个人的特色。

三、在集体备课中老师成长了

中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郝家常。

一、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

1、2两个数组成不同的两位数,改成了学生喜欢的拼图游戏。游戏后直接进行三个数组成两位数的排列,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小组交流摆卡片的体会:怎样摆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从而找到排数的方法。为巩固排数的方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抽奖,握手,搭配衣服,比赛场次、路线等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组合数学和学习概率统计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衣服的搭配、路线、乒乓球的比赛场次,彩票的中奖号码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教学目标:

2.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法。

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我对教材进行了灵活的处理,创设了“拼图”一个游戏情境,做为新课的引入,接着在抽奖,握手,搭配衣服,比赛场次,回家路线等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中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和组合规律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发现规律。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说学法。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思维活动也更加活跃。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六、教学流程:

学习简单的的排列就是为了在生活中应用,让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的价值。本节课我力求体现数学的“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从学习喜欢的拼图游戏入手,通过拼图,让学生惊喜的发现三张图摆放位置不同,拼出的效果就不一样,竟然能拼出三毛和一休他们喜欢的图片。

我进行小结:“看,用了不同的图,拼出了不一样的效果,如果老师给你数字卡片,你能拼出什么呢?”

我通过创设拼图游戏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抓住了“童心”,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找到启示。同时为新课的进行作好了铺垫。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活动一:摆一摆。(学生用数字卡片。

1、2、5排数)。

学生用屏幕出示的1、2、5三个数字,从中任选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小组合作摆一摆,能组成哪些两位数,边摆边记录,组长把结果记录在答题卡上,比比看,哪个组找的最多,学生开始活动。小组汇报记录的结果,这时学生写出来的两位是无序的,而且会有遗漏,重复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会有。通过汇报,使学生注意到这一点。

接着我进一步质疑:怎样才能使摆出来的两位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小组合作,用你的方法再摆一摆,边摆边记录。小组汇报,这次的汇报主要是汇报你用什么方法摆的,组成了哪些两位数。这时我使用课件,把学生汇报的结果展示在大屏幕上。再找和这个组方法同样的组说说是怎么想的。对他们的方法进行表扬和肯定。“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可能还会不同的方法。这时我在课件中预先设计了些方法,在汇报时我出示这种方法的排列过程。再让学生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这样既鼓励方法的多样性,又给学生自由选择方法的机会。最后师生小结:我们在排数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先固定最前面一个数,再用这个数与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这种方法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这一教学环节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在操作、交流中研究出了排列的方法,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和操作中的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并进行应用。

活动。

二、抽奖。

抽奖活动是对前面排列方法的应用与巩固,同时也对排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三个数的排列到四个数的排列,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我把这个知识点放到了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排列的方法。

我抓住学生好玩的特性,请他们来参加一个抽奖的活动。我出示四张数字卡片:

2、5、7、8。提出要求,中奖号码就在这四张卡片中任意两张组成的两位数中,让学生猜中奖号码。然后抓住时机,让学生把所有可能中奖的号码写出来。汇报写了几个两位数,都是哪些?选择其中一组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把写有所有号码的题卡扣在桌上,推选一名同学到前面抽奖。先抽出一张,做为第一个数,让学生猜中奖号码可能是什么?再抽出第二张,学生宣布中奖号码。把题卡翻过来,把抽到的号码在题卡上圈出来,用你喜欢的方法对中奖的同学表示祝贺。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由3个数过渡到4个数的排列,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探索交流空间,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乐于合作的习惯。

活动。

三、握一握。

承接上一活动,同学们你们真是勤于思考的孩子,我要向中奖的同学握手表示祝贺。提出疑问:我和他,我们两个人握了几次手?学生会说一次?接着我问如果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握几次手呢?猜猜看?猜测过后,小组同学合作,组长做裁判,握一握。学生汇报3次。课件演示,三个小朋友握手的过程,显示次数。

接着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三个数字能排成六个两位数,而三个人每两个人握一次手,却只握了三次呢?小组同学讨论讨论。通过讨论交流,再汇报,使学生明白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变成了两个数,而握手时两个人即使换位置还是这两个人,所以就是一次。

这一活动通过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体现课堂的发展要按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行这一理念。

三、拓展应用。

1.小喜鹊超市。

承接上一活动,同学们的解释使我豁然开朗,为了表示感谢,老师带大家到小喜鹊超市去选一套衣服。课件出示四件衣服。

你有几种搭配方法?学生商量后汇报。并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套。

2.快乐狗活动室。

让我们穿着自己搭配好的衣服到快乐狗活动室去转转。今天活动室有新项目。是什么呢?谁来读一读?指生读题:课件出示二年级三个班和三年级四个班进行踢毽子比赛。每两个班进行一场比赛,要进行多少场呢?出示排列图,学生在本上画一画连一连。

3.有多少条路?

出示课件。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多少条路?课件显示的信息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要经过一条小河,从家到小河有两条路,从小河到学校有3条路。学生独立找到回家的路。

通过拓展练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识,三个层次的情境安排,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空间,让他们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主备人:刘成龙。

高三化学平衡移动。

备课时间:2014/11/12星期三下午第二节。

主备人:刘成龙。

教情分析:化学平衡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理论,也是历年高考和会考的热点.这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困难。我们进入高三复习已经三个多月时间,感觉自己还是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复习方法。归结起来也就是:“考纲分析,走进真题”----“构建知识体系”----------“重难点突破、技巧点拨”------“课堂检测”。下面结合教学体会,将学生理解较困难的几点内容总结分析如下,以供参考。考纲分析:。

1、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

2、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3、掌握等效平衡。

重点:1.平衡移动原理2.等效平衡难点:1.平衡移动原理2.等效平衡。

重难点突破方法:分组讨论法,教师归纳总结法。

学情分析: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等效平衡概念的理解模糊,对等效平衡的结论记忆不牢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极其特点;掌握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与综合计算能力。

3、落实目标: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以及自主复习能力。课堂建构:

活动一:

1、课件投影考纲说明。

2、走进真题p141,学生分组讨论(江苏高考题。

1、2、3)。

活动二:预设一系列问题,学生讨论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供参考的几个问题)。

例如在介绍平衡移动时可分层预设一下问题:

问题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是什么?问题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有哪些外界因素?

问题3:你们是如何理解“改变固体的量”以及“充入惰性气体”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问题4:如何理解平衡移动的“减弱”思想?能举例说明吗?活动三:重难点点拨。

1、如何理解平衡移动的“减弱”思想。

2、正确理解等效平衡中的八字方针“一模一样,比例相同”

3、平衡中常用的几种解题思想:“等效思想”、“合二为一思想”、“极限思想”等。

活动四:迁移应用,实战演练,学生完成习题。

附:高效课堂呈现的几个方式:

1、学生分成4人一组、采取“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学习模式。

2、学生展示研讨成果的方式:黑板展示,问题回答。

3、教师可借用的几种评价:

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大体有这么几种:“表扬表扬他(她)”;“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听得真仔细!。“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你真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很快就把别人说的变成了自己的。”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

制定好一份工作计划可以使活动更加顺利地进行。那么,初中数学组的老师们,这一学期的集体备课工作计划你制定好了么?请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集体备课,与你分享!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

扎扎实实做好课标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任务和要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中学数学的教学方法。

二、目的和要求

1、目的:把握课标精神实施教学,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集体备课是一种合作。

经过与会人员一起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统一教学目标(含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过程设计,备好一节适合学生的课。

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让教师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2、要求:

(1)主备课教师确定课题,在前一个星期的星期一公布课题和备课会的主题。

(2)教师接到课题后要积极寻找相关的资料,供主备课老师参考。

(3)主备课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4)主备课教师在一个星期中形成教案草稿。

其他教师看完教案草稿后,给主备课教师多提宝贵意见,主备课老师修改教案,形成新的教案。

(5)在执行本课教案前,教师要进行第二次备课;课后要写好反思。

三、时间与内容安排:

1、集体活动时间:周一 节数 :一节 内容:讨论研究本周备课内容的课题、目标、重点、难点等。

2、教师主备课的分工:

周长姣:主备七上第三章字母表示数共9课时

陈 红:主备七上第四章平面位置与关系共9课时

彭祥波:主备八上第五章位置的确定共7课时

文尚新:主备八上第六章一次函数共7课时

邓先江:主备八上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共8课时

胡其涛:主备九上第六章频率与概率共8课时

杨军伟:主备九上第五章反比例函数、课题学习共7课时

关玉章:主备九上第四章视图与投影共6课时。

后湖中学数学组

一、以终身学习为目标,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认真组织本组教师学习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端正教学思想,明确培养目标,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进行教育教学,结合课改的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在学习的基础上,组织研讨与交流,促进教育教学认识统一和观念的转变,形成先进的教学思想,切实改革课堂教学,以达到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教师素养。

严格履行教育教学安全责任制的要求,确保教学安全。

利用教研组会议对全体教师进行教学安全教育,严禁体罚学生,严禁不让学生进课堂或把学生赶出课堂的现象发生。

3、以“教师自我提高”活动为载体,及时“充电”,读读专著,翻翻教学杂志,做做读书笔记,浏览教学资源库等,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和专业素养。

二、以教研组建设为重点,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集思广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尽量在展现给学生前多准备、多思考。

在点评研讨完后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做好反思摘记,使自身的教研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2、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备好每一堂课。

学法,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及学习方法、数学思想、数学精神,做好教学体会的记录。

3、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从改革中提出教研课题,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倡导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合作的教研氛围,要善于总结和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

要增强教研的工作活力,增强学科教研主动适应课程实施的能力,要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为抓手,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入手,切实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切实实现减负增效。

注重开展的活动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实效性,引导本组教师扎实有效地走在教学改革的前沿,促进教研组自培功能的发挥。

三、以教学常规为抓手,切实提高教学质效。

1、加强集体共同探讨,各学科严格执行适时调整的开学初制定的教学计划,“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验”,及时做好质量分析。

教师的备课都做到备课组、教研组内统一规范,将优秀的备课进行展现、浏览,将自身的不足之处指出。

2、继续实行网络环境下的数学集体备课,开展网络备课研讨 3、努力开发建设“数学教学资源库”,打造优质课堂教学,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4、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发挥网络信息交互作用。

5、利用数学博客群,开展网络教研。

四、本期教研组月工作安排

附: 数学教研组月工作安排二月份: 1、各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撰写教学教研计划 2、教材研讨 3、教师网络资源应用培训 4、上学期数学质量分析 三月份:

集体备课是学科教研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和上课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能够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气氛,能够及时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本年级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现将集体备课计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具体实施步骤:

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校内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

每单元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2、在个人初备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认识东西南北方向

2课时 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方向

3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4.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7.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标解读】。

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层次上对化学物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重要的基础。

具备的知识基础。它们出现在第一专题的第一单元中,凸显了其在化学学科领域的重要性和对学生后续学习奠定的基础性。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目标角度分析,本单元内容和编排为教学留下了自主发挥的余地。另外,在教材的编写中,还为教师开发利用其他教学资源留下通道,许多地方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自主开发教学资源,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理解、不同经历,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发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补充不同的实例、增加不同的实验,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3.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4.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6.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

7.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8.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9.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设计思想】本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去认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物质,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化学学科已经为改善人类的生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还将起着更大的作用。从而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协调和统一,力求达到最佳的整体效果。

【教学方法】以化学多媒体实验室为主要授课地点,以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性学习及多媒体、网络的应用等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为主要授课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体验和应用化学科学。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以纸笔测试评价和平时活动表现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纸笔测试和平时活动表现各占50%。

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要求与教学重难点。

课题1内容主要是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以及盐的命名、种类和用途。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以及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制碱先驱-----候德榜,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几种常见盐的性质及应用。本节重点是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复分解反应,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教材内容分析及难点突破方法。

本课题是从盐的用途认识氯化钠,由此引出粗盐提纯,学习蒸发操作,熟练溶解、过滤操作;认识碳酸盐性质和用途,了解含有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的检验方法,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会判断酸碱盐之间是否反应,掌握盐的化学性质。

重点突破: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学生熟练书写常见酸与盐、碱与盐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播放flash动画,动态演示复分解反应概念中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加强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能力。难点突破:学生结合已有的学习体会归纳出酸与盐、na2co3与ca(oh)。

3、na2so4与bacl2都能发生反应,并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有这些已知反应的生成物特点,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播放flash动画,从微观角度形象、动态地演示复分解反应发生所具备的条件,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条件的判断,突破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先对盐类进行分类和命名,让学生建立起盐的概念。第二课时介绍常见盐氯化钠的提取,复习过滤的操作,认识蒸发这一实验操作;第三课时继续介绍常见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并掌握鉴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的鉴别方法;第四课时对复分解反应条件进行探究并总结盐类的性质。

三、

教学设计过程。

1、课题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图片,引出盐的组成特点及化学性质,分析归纳熟悉的酸与盐、碱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点,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直观形象,突破重难点。

初三的学生,已具有了一些理解感悟能力,为了能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学习器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度。通过flash动画,动态展示复分解反应概念中“相互交换成分”是如何进行的,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加强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两个环节来突破重难点:

3、归纳总结。

通过书写常见盐的化学方程式与置换反应的特点的比较,总结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类型。

4、实验探究。

通过cuso4与naoh、fecl3与naoh、agno3与nacl、na2so4与bacl2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碱与盐、盐与盐发生反应有沉淀生成,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了感性认识,将感性认识转化成理论知识,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要“尊重客观事实”、“化学知识以实验为基础”的道理,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认识。

5、拓展提高。

通过教学设计中的具体练习,在巩固复分解反应相关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系统与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能力。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体现了复分解反应知识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渗透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备课思路: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第四单元“步入近代”中很重要的一课,在世界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

1、本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分别确定为: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包括革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的经过;《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基本史实。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从原因上来看,应该从当时英国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的分析,概括出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苏格兰人民起义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也就是直接原因。

3、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教学中,教师应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经多次的反复,最终才取得革命的成功。

4、教学方法采用区教研室历史导-预-议-讲-练五步教学法。首先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从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的影响导入本课的学习。通过预习让学生对本课所讲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讲解应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预习情况有重点的讲解,体现有针对性,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面面俱到。师生共同探究是历史导-预-议-讲-练五步教学法中的重点,也是课堂教学的精彩环节,教师应巧设问题,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概括总结历史结论的能力。

5、练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检查,练习的设计应抓住重点,不能面面俱到,求多求全。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精心选编,力求事半功倍。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有哪些

一、谈寒假感受。

1、选取《疯狂英语》的创办人——李阳的事例,说明学习的几个重要因素。

(1)学习要有高度的热情,要有强烈的兴趣。

(2)学习应该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3)学习需要不断钻研,有好奇心。

2、开学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一些学习用具的准备,如:自备本、合适的铅笔和橡皮等。

3、上课要求。包括坐姿、举手、发言等。

4、作业要求。

(1)认真听清要求,主要作业量和作业格式。

(2)作业的质量,主要是字迹的工整程度和作业的正确率,还包括作业本的干净程度,要爱惜自己的作业本。

(3)作业应该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不能拖沓作业,尤其不能忘做作业。

(4)回家作业的要求参照课堂作业要求。

二、熟悉本册教材。

1、观看目录。

2、找到和上学期类似的章节。

3、教师补充说明。

三、布置作业。

任选几题,尽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份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作业。

课前思考:

总结上学期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结合期末练习和寒假作业中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

课后反思:

列举名人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并知道学习应持之以恒。寒假过后,为了提高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效率,给学生重新强调课堂纪律、课前准备和作业要求是很有必要的。本册教材分为12个单元,重点是除法和乘法两单元,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目录,并适当进行补充说明,学生能初步了解本学期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重难点,并且对部分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最后让学生完成一份作业,目的在于检测上学期学习的'情况,为本学期更好的学习作铺垫。

课后反思:

通过一节课与同学们的交流发现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能很好的完成,但是好多同学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甚至出现了有的同学为了能安安心心的玩,用几天的时间匆忙的把所有作业都完成了,可想而之,这份作业的质量;而个别学生恰恰相反,对于作业根本不急,常常偷工减料,总会发现有漏题。但大部分同学作业完成的情况很好,无论是作业的整洁程度,还是作业的正确率都很不错。所以从中也可以发现寒假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养成懒惰的习惯,但同时也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养成的良好作息习惯,以及对于知识的渴求。

课后反思:

跟学生交流了课时、课后的要求,让学生明白了学好数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帮助学生掌握一个更好的学习方法。在班级中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提出对课代表的要求,鼓励学生人人争做课代表。使学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本学期所要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的重难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标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的落实,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适合学校发展的集体备课机制。

二、目标任务:

加强新课标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加强听课、评课、说课的力度,做到每课时都进行集体备课。

三、主要措施:

1、把每一单元的内容落实到人,以这位老师为主,写出教案,集体修改补形成用集体智慧形成的教学方案。

2、记录每次学习、听课、以及与外校教师交流会议的内容。

3、坚持备课组内互相听、评课制。

4、做到每节课后及时交流课堂上收获。

四、明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的数表示的意思,能够熟练地书100以内的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十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会用100以内数的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2、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一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没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盒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1、结合生活实际,在测一测、量一量和找一找中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及用小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能正确区分整数和小数,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米尺、准备一些有单价的实物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超市吗?张老师星期天也去了超市,带来了这些商品,请看。学生仔细观察。

出示各种商品的价格,学生试读。

师:这些数你们见过吗?是什么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小数(揭示课题认识小数)。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引领学生轻松走进生活,走近小数,初步感受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唤醒学生的经验。

(一)动手实践,借助长度单位初步认识小数。

1、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身边的小数,好吗?你认为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课桌面的长与宽比较合适?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拿出米尺,测量一下。学生先分组测量,记录数据。

2、师: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可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5/10米、4/10米)。

3、师说明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读作零点五米。0.5读作零点五。(师适时板书)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指导小数点的写法。师:4/10米也可以怎样写呢?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4、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图意,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再集体校对。

提问:观察第一组数,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图意,独立完成。从这题的填写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交流(交流分数、小数表示的既可以是阴影部分,也可以是空白部分)。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教室里课桌的长与宽,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整数、分数自然过渡到小数,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小数和理解小数,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

(二)自主探索,借助商品价格理解一位小数。

1、出示一些商品价格(铅笔5角,学生尺8角,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让学生读一读它们的价格。

3、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2、4题。

独立填写,集体交流,选择1~2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最常见的小数是商品价格。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多的使用人民币的经历。因此,这个例题的教学采用了自主探索与交流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几角或者几元几角改写成用元做单位的小数。由于学生大多具有实际体验,因此都能顺利完成换算。

(三)自学课本,在讨论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小数。

1、关于小数,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请教课本,寻找答案吧。(学生自学课本)组织讨论: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2、练习。

下面一组数据,说说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1)一枝自动铅笔的长度是1.6分米。

(2)妈妈的月收入是1500元。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92.5元。

(4)小名家离学校有3.8千米。

(5)买2块橡皮要花0.8元。

设计意图: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因此,适时地采用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看书自学、互相问答,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1、配钥匙。(分数和小数对应练习)。

2、想想做做第5题。(数轴上的小数)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交流。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2、师:古代数学家们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使用小数了,你想了解有关小数使用的历史吗?(介绍)。

3、游戏:每位同学准备一套0到9及小数点的数字卡片,同桌开展摆小数游戏。

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利用配钥匙和摆小数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

小学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1、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验算,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

2、通过具体的问题,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及意义。

1、第三题第(1)小题,学生完成;。

2、完成后校对反馈,并且说出口算的算法。

1、出示例题图,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并结合问题1进行详细解读;。

2、如何解决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在学生引导下列式;。

3、计算,得到答案(鼓励口算并且说一下口算过程:“36÷3,先算3÷3=1,再算6÷3=2,是12”)。

4、如何验证计算的正确?讲述:一般而言在遇到除法验算的时候我们一般用乘法验算。谁会验算?12×3=36,并且理解一下,每一个数字在乘法中的意义,这道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出示一道题目64÷2并要求验算,上随堂本。注意横式上改写什么,在反馈的时候重点查。

6、在做完这两道题目之后,从乘法、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入手,引出验算的.第一种情形:商×除数=被除数。(引导学生,教师不说出)。

7、快速口算55÷5并且验算,学生说。

8、完成第三题第(2)小题的口算,并且说说为什么能算的这么快。

1、接着出示问题,65元可以买多少块冰淇淋,还剩多少元?

2、学生列出算式,得到答案,这回要求学生自己检查横式,看看有没有错误。

3、你会验算吗?分两步进行,先从意义出发,理解21×3=63(元)表示的意义是买冰淇淋花去的钱,再加上剩下的2元才是一共得钱;再用竖式表示理解: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甄别,完成第一题的题目,回答问题的模式:“96是第二行的积,32是第一行的商,第二行和第一行可以用来互相验算”

5、你能根据我的算式再说出一组像这样的式子吗?

58÷5=11……3。

1、完成第二题的剩下一题,并且请学生板演;。

2、关注竖式中验算的部分,并且说清楚所用的原理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要重点训练学生说)。

2、课堂作业: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有哪些

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的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学情分析:“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明确倒数只是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图片)。

通过欣赏这几幅图片,大家发现了什么?(图片中都有倒影)那么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这样的现象吗?(出示课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学王国里的这种奇妙现象--倒数。(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2.设疑激趣。

看到“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大家脑子里产生了哪些问题?请大家来说说你们的问题......大家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都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

3.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学。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制定了自探提示。(课件出示)。

自探提示:

(1)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2)倒数指的是一个数吗?

(3)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4)是不是每个数都有倒数?

(5)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等吗?

六年级数学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p24页中的例1、例2,完成练习六中的部分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在众多的数中说出哪两个数互为倒数,学生能用完整、正确的语言表达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2)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学与讲授相结合等。

学法:联系生活实际、观察、比较、交流、归纳。

六年级数学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能发现一些规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的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发现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一些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投影)这节课老师就要把这里面的奥秘告诉你们,相信你们得知后比老师说得还快。

2、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

3、你能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你为什么说的这么快?有什么窍门?

板书: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4、起名。(师指着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两个分数)你能给这样的两个分数起个名吗?

六年级数学4。

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认识倒数,能说出倒数的意义。

2.体验找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在探索交流的活动中,经历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学习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活动“造反”游戏。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造反”游戏。

反说:

刷牙-牙刷球台-台球唱歌-歌唱。

反写:

杏-呆吴-吞干-士。

师:在我们的语文上有许多这样有趣的文字,那么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这样有趣的数学,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像这样有趣的现象,在数学上叫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要学习的。

板书“倒数的认识”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

生2:

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深入探究一下“倒数”

我们先来算一算。

谁能照上面的例子,再说一说?

通过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

生2:

数学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第一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课时)。

教师何天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

2、举例说出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哪里有微生物的讨论,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培养、观察微生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们身边哪里有微生物的讨论和分析,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微生物的概念及常见类型。

2、细菌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三、教学难点。

1、举例说出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2、细菌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关于生物圈中的生物我们已经认识了植物、动物,还有没有其它类型呢?引出新课。

(二)什么是微生物?

出示一些微生物图片(流感病毒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共性特点(结构、大小),得出什么是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三)哪里有微生物?

(四)微生物的常见类型。

1、细菌的形态。

出示细菌形态图,结合实例归纳细菌的三种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2细菌的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细菌有哪些结构组成,细菌细胞与动物、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哪些结构不是所有细菌都具备的?归纳细菌的结构特点。(六)。

3、细菌的生殖方式和特点。

给出细菌繁殖数据,引导学生思考细菌怎样产生后代?回忆细胞的增值方式,归纳细菌通过分裂方式产生后代,速度快。

(七)小结。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二、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细菌、真菌、病毒。

三、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殖方式。

球菌、杆菌、螺旋菌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荚膜鞭毛等分裂生殖。

(八)作业布置。

六、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二、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细菌、真菌、病毒。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为进一步深入实施新课程,探讨集体备课的创新举措,增强集体备课的效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现将数学集体备课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为了增强集体备课实效性,在此活动之前,我镇在如何进行集体备课会议时强调:

第一、集体备课要深入钻研教材,集体备课一定要在每位老师个体自备,在认真学习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由主备教师(中心发言人)对具体的课时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主备教师要围绕“四备”展开分析和说明(即备教材、备内容、备方法、备练习)。

第二、集体备课要做好课例分析,在认真学习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主备教师对备课的内容,围绕“六说”,展开分析和说明(说内容、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方法、说练习、说板书)。

第三、集体备课要认真进行研讨,主要研讨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练习设计等。在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彼此交流,集思广益中,重建教案为一线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备课服务。

二、积极参与,收获甚丰活动先由主备教师对单元的教材进行解读,再有课时的主备教师进行课时说课,对教材所处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做了详细的说明,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再由同年级的老师对主备老师所提出的预案进行补充、质疑,接着参加会议的老师和教研员进行互动,课时主备教师进行教案的修订,接下来执教教师进行展示先行课,然后参与教师进行进一步的研讨和交流,再次对课堂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提升。在研讨的过程中全体教师的思想得以碰撞,智慧得以交流,讨论热烈而精彩;此次备课准备足,有明确目标,备课流程清晰,参与者思维活跃,观点丰富,所提教学预案贴近实际教学,对策可行性强,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课后的交流和反思使教学设计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我们应以这次集体备课研讨活动为契机,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以“集体备课,讨论吸收,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思路,创设研究氛围,形成一种研究的工作习惯,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我镇教师素养。收获的同时,我们还有许多遗憾。

在数学集体备课活动中,由于经验的不足,我们认为还有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因此备课中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运用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2、备课中涉及到学法的指导少,对学生的学法还关注不够;

3、互动交流时间不够充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总结汇报课堂的预设、生成,教案重建等许多做法还得不到很好的推广。

4、由于参加集体备课教师涉及的范围比较分散,如果在课时主备教师说课并进行集体研讨后,给执教教师修正教案的时间再充些,会更利于先行课的时效性。

总之,本次活动为我校小学数学的集体备课在备课内容、形式及流程等方面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可借鉴的模式,对我校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后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通过不同方式,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主线,继续组织老师开展集体备课,积极探索集体备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此打开我校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局面。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单位的大小。

能力目标动手操作,正确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熟练计算它们的体积。

创境激疑。

一、启发谈话,激趣引入。

合作探究。

二、学习“体积”、“体积单位”的概念。

2、出示差不多大的土豆和一个长方体石块,你知道它们哪个大吗?那你有什么办法?

演示书上的实验,得出:土豆占的空间小,石块占的空间大。

4、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到什么呢?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请同学们自学14页中间部分。得出结论后,教师总结体积单位并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5、学生汇报:

(1)常用的体积单位。

(2)拿出课前做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说说哪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3)立方米是怎么规定的?老师用3根1米长的木条搭成一个互相垂直的架子,放在墙角感知1立方米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跟1立方米差不多大。

6、摆一摆:用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下图中不同形状的模型,你知道它们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见教材)得出: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三、自主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

1、猜一猜: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跟什么可能有关?

2、实践:拼摆长方体,四人一组,用不少于16块小正方体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

3、小组合作:学生四人一小组操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四、知识迁移推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作业布置33页。

8、9题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