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治理年度工作计划 度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模板5篇)

时间:2023-09-05 19:43:39 作者:雅蕊 村级治理年度工作计划 度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模板5篇)

计划是人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任务时,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时间、资源和能力而制定的一种指导性工具。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资源分配。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计划书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村级治理年度工作计划 度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篇一

一、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xx大精神,把xx大精神溶入到社区科普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社区科普工作,努力增强新时期拉普工作的自觉性的责任感,深入到群众中,广泛听取群众对科学知识了解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使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得到加强,科普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成立科普领导小组,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利用辖区单位的资源优质,成立了老年合唱队等几个业余文化团队,使科普意识渗透每家每户。同时,充分挖掘辖区内人才资源,将热心于社区科普工作的人员,聚集到社区科普人才资源库上来。到目前为止,已有10多人被吸收。此外,我们还根据社区的自身特点,实施科普工作信息化战略,在社区开通博客,在网上对居民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和推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四联”机制,即科普教育联抓、科普活动联搞、科普设施联建、科普基地联办;定时定期传播科学知识。

二、以科技周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公众的参与是科普宣传的主体,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每月举办科普讲座、科普活动,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求知心态。在5月份,我们将开展大型科普活动,组织广大群众参与此次活动,并邀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为居民服务。我们还与共建单位联手,以文艺演出、盆景展览、手工制作、宣传画板展等形式,把科技周活动推向高潮。另外,我们还利用青少年节假日,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带领他们接近自然、拥抱自然,激发他们对科技,对自然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这样既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创造未来的自信心。

三、抓示范、突特色,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科普工作中,科普墙门、科普家庭的评选,使科普工作更加接近居民,接近人们的生活。今年,我们继续加大此次评选活动力度,树立典型在社区里推广,以点带面使社区科普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同时,加大社区各个阶层,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文化、养生、环保、科技方面满足不同人员的要求。如我们制作了科普画板,放在居民的楼道上,使居民日日可以学到科学知识,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四、反对,崇高科学

加大对伪科学,flg组织反对力度,我们利用社区已有的宣传阵地,组织居民观看碟片、宣传画等,使居民民自觉加入到反对,反对伪科学的队伍中来。同时,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跃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xx大精神的指引下,把社区的科普工作搞得更加有声有色,让的人加入到科普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学科学、信科学的新局面。

村级治理年度工作计划 度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篇二

__社区为认真贯彻__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平安__”的实施意见》和__街道《关于建设“平安__”的实施意见》要求,为全面构建稳定格局,维护城市的安定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决定从今年起至___年在社区开展创建“平安社区”活动,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现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强化安定、稳定意识,努力创造繁荣、欣欣向上的良好社会环境,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窗口城市”这个中心,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切入点,经过几年努力,使社区达到平安社区创建标准,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安定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3、法制宣传教育更加深入,公民的法律素质不断增强,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崇尚法治精神、普遍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护社会稳定的良好法治环境。

5、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更加健全;

6、预防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能力明显提高;

8、非法宗教组织、等各种邪教组织的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10、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经公众安全感测评,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90%以上。

三、工作任务

(一) 建立健全维护稳定工作机制

健全和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制,切实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定期分析社会稳定形势,认真研究解决社区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打击和教育转化并重的方针,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等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确保不出现聚众闹事、以暴力手段危害公共安全等极端事件。加强对非法宗教活动的整治,坚决防止境外宗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

(二)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处机制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牢固的群众观、持久的稳定观,正确处理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的可承受程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抓源头,在居财居务、社区管理等工作中,要坚持民主科学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切实把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扎实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最大限度地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社区,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 建立健全“严打”长效机制

要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通过治安形势分析会、公众安全感调查等形式,建立完善情报信息工作机制。强化反偷私渡专 项斗争,落实反偷私渡综合治理。加大对非法移民等问题的专项治理力度,坚持遏制其蔓延的势头。以打击异地偷渡和私渡去台为重点,进一步夯实反偷私渡基础工作,争取实现辖区群众不参与、不组织、不帮助偷私渡活动的新“三不”目标。深入持久行开展反偷私渡宣传教育,提高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增强群众抵制偷私渡活动的自觉性。

(四)建立健全治安防控机制

以群防群治队伍为基础,以案件多发的人群、区域、行业、时段为重点,突出路面、社区防范网络建设,形成“人防抓落实、物防抓巩固、技防抓提高、协防抓合力”,打击有力,防范严密,控制有效的社会治安防控大格局。以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大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深化社区警务规范化建设,发防范遏制多发性侵财犯罪为重点,积极推广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巡逻防范与抓现行相结合、有偿服务与公益奉献相结合的群防群治工作模式。在人防方面,大力推进“11211”(即社区建有综治工作小组,设立警务室,健全治保、调解两会,成立治安巡逻队,建立暂住人口管理站)工程建设,按照保安服务业社会化、市场化要求,规范和拓展保安服务市场,提高保安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保安队伍在协助维护社会治安中的积极作用。在物防方面,继续推行“亮灯工程”建设,坚持遏制多发性侵财案件的发生;在技防方面,在居民住宅小区、复杂公 共场所逐步推广以视频监控系统和防盗报警系统为主体的技防设施建设,提高治安防范的科技含量;在协防方面,积极组织辖区居民群众、党团员、离退休老同志、青年志愿者等人员开展邻里守望等治安巡逻防范工作。强化对重点地区、要害部位、复杂场所的监管,消除各类不安全隐患。要以实有人口管理为基础,开展以高危人群为重点的入户调查,全面落实以流动人口中,刑释教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和辍学少年为重点的管教措施,健全完善由社区干部、责任民警、治安志愿者和家长组成的“四位一体”帮教体系,对失足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逐一建立帮教小组,落实帮教措施,减少治安隐患。健全和完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强化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大力加强和改善消防设施建设。

(五)建立健全法律宣传、教育、服务机制

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体系,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扎实开展推进“法律进社区”活动,积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增强居民法制意识。

(六)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急机制

制订完善工作处置预案,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确保组织机构健全,指挥程序明确,岗位责任落实,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快速启动工作预案,及时、稳妥、有效地做好处置工作。按照“四不放过”(对发生的事故,做到 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不查处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要求,加强安全生产检查、消防安全监督、危险物品监管,消除安全隐患,杜绝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

四、工作责任

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深刻认识开展建设“平安社区”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保障社会政治稳定、公共安全等全方位的“大平安”、“大稳定”理念,切实把建设“平安社区”工作摆上社区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同落实。主要领导是建设“平安社区”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具体抓。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从工作机制、力量配置、经费投入等方面为维护稳定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要加强维护稳定组织建设,调整充实力量,理顺职能关系,明确职责任务,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在社区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主动参与建设“平安社区”活动,切实担负起加强宣传治安防范、维护辖区稳定的责任,形成创建的强大合力。

五、保障措施

(一)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

要提高认识,精神组织,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动用各种传媒介,挖掘整合社会资源,大张旗鼓地宣传“平安长乐”的决策部署、目的意义、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积极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使创建活动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真正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学行动,结合综治宣传月、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充分发挥宣传主阵地作用,制作墙报、简报、专栏、居民座谈会、发放宣传材料、法律咨询、宣传单等形式,为建设“平安长乐”活动提供强大的舆论氛围。

(二)推进依法治理,加强法治建设。

拧紧依法治市要求,切实把依法决策、依法治理、依法办事要求贯穿于建设“平安社区”全过程,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窗口城市创造规范的法治环境。认真实话“四五”普法规划,积极组织全体公民学习《宪法修正案》等法律法规,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和社区工作者依法行政水平,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狠抓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坚持抓好调委会、治保会、保安巡逻队等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强化素质,切实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使其真正成为建设“平安社区”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 者。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具有坚强战斗力的综治队伍。

(四)加大人、财、物投入,增强保障能力。

根据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从实际出发,认真落实创建活动所需经费,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加大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安服务力量、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采取财政拨一点,受益单位和个人筹一点的办法,多渠道解决群防群治所需经费,确保建设“平安社区”活动的顺利开展。

村级治理年度工作计划 度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篇三

(一)深入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以平安村(社区)创建为重点,广泛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达到新一轮平安创建标准。

(二)切实加强综治机构建设。加强综治机构自身建设,充实力量,健全制度。调查研究,明察暗访,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狠抓各项综治措施的落实。

(三)大力推进综治工作中心平台建设。在有条件的村要健全综治办或综治工作站,有效整合公安、信访、民政、国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工作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稳定、社会治安、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四)健全农村平安建设长效机制。统筹规划,加大投入,确保年内基本完成村(社区)为核心,警务室或调解室为支撑,治安巡逻队为基础的农村平安建设工作体系的目标要求。

(一)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组织领导和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组织领导,实现矛盾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健全社会协调机制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二)健全预警机制。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分配可能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及时排查梳理涉及农民工返乡、农民工资、引发的矛盾纠纷,掌握社情民意,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加大信息汇总、形势研判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反馈和预警机制,积极做好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工作。

村级治理年度工作计划 度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篇四

20xx年木子店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大力推进以宪法学习宣传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着重做好“六五”普法总结,推动“六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全面落实,促进法治社会建设,努力为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深入学习宣传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系列重要论述和对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科学认识和牢牢把握从法制宣传教育到法治宣传教育内涵发生的深刻变化,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适应新常态、凝聚正能量、抢抓新机遇、开创新局面,不断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积极做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宣传。

精心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和“学习宪法遵法守法”主题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各项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培育和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理念和法律信仰,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进一步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强化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职责,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完善普法绩效考核工作机制,以执法带动普法,以普法促进执法,促进执法部门、主管部门做到认真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切实抓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四、认真总结“六五”普法工作,做好“六五”普法终期检查验收各项工作。

确保木子店镇“六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圆满完成。按照普法检查验收标准,安排专人,查漏补缺,收集整理普法检查验收汇报材料,将五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材料打印目录装订成册。

五、加强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不断提高全民法律素养认真开展青少年法治知识学习。

把法治教育纳入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推动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做好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充分运用法治专栏、图片、讲座、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多种普法形式,开展与青少年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内容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家庭和社会的参与,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增强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的自觉性,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村级治理年度工作计划 度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篇五

根据汉家岔镇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署安排,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强民,富民、奔小康、打造生态文明乡村”为主线,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注重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建设经济强村,与全镇全县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精准扶贫。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扶持力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发展倾斜。坚持基本政策精准到人,帮扶力量精准到户,基础建设(产业)精准到村组。

(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镇政府对脱贫工作负总责,把脱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发展生产、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

(三)齐心协力,合力推进。各社、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项目,在制定政策、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要向8个建档立卡贫困社倾斜,形成工作合力。

(四)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脱贫与建设美好乡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充分发挥田头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总体目标

按照“三年实现脱贫,五年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到20xx年实现8个重点贫困社脱贫。基本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全县平均水平相等,确保贫困发生率低于8%,全面摆脱贫困。

(一)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32元,到20xx年达到3500元,年均增长15%。规划期内,贫困人口由20xx年的1640人下降到20xx年的317人,贫困发生率由77.8%下降到8%以内。通过扶贫开发,力争本村村民整体经济年收益与当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到20xx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以上的农户达到90%以上。

(二)基础设施不断加强。20xx年实现农村水泥公路到组率达80%;解决2106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安全率达到99%,配套完善村级供水设施;农户沼气入户率达到60%以上。到20xx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目标。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9%以上。建立健全村级卫生室及配置合格村医,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确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公共文化、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到20xx年,村庄绿化率达到76%以上,卫生厕所使用率达到6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处理,村社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小流域治理率达到70%以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到75%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以上,绿化率达50%以上,生态区得到有效保护。预警、监测、应急、救援系统功能齐全,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五)乡风文明程度大幅提高。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农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村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xx年,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率达到100%,村民自治、民主法制创建面均达到95%以上。

(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努力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到20xx年实现“四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达到100%。加强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和“背包”服务、网格化服务,到20xx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基层便民、为民服务体系。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着力加强特色农(林)业建设。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 “一村一品”,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建设,着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依托优势,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本村特色产业,到20xx年,发展党参、黄芪和柴胡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0.9万亩。

(1)做大做强传统产业

全膜玉米:进一步做优做强全膜玉米种植。按照环境生态化、园地清洁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产、抗旱、优质和生态的全膜玉米产业基地。因地制宜,以朱母生态观光点为主线,大力发展村级生态旅游文化。

马铃薯:着力建设标准化生态马铃薯产业园,加快改造低产马铃薯品种。到20xx年,发展高产优质生态马铃薯3000亩。

生态养殖:到20xx年,年出栏生猪200头,小尾寒羊羊5266只。

(2)大力推广成熟产业

小杂粮:以荞麦、大豆、胡麻等主要传统品种为主,引进、开发、示范和推广,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量和品质。到20xx年,计划发展小杂粮种植900亩。

(3)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枣树和核桃:到20xx年,发展枣树、核桃产业园1745亩,拓展农民增收途径,提高农民收入。

2.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规范、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xx年,培育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发展家庭农场10家,培育各类专业大户50户。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和规范、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名录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引导各类项目资金扶持名录内的经营主体。

3.实施精品名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经济实体开展“三品认证”。到20xx年,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实现无害认证全覆盖,有机产品认证达到1个,有机产品认证基地达到200亩。初步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加快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新格局。培育一批如中药材等产业的新兴品牌。

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基层农林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升技术推广能力,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支持基层农技部门牵头创办试验、示范基地。

5.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围绕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素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依托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根据区域外劳动力市场需求,采用校企联合等方式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鼓励农村受训劳动力参加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

(二)着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1.努力改善交通条件。坚持把贫困村道路建设作为重点,加大支持村际道路和通组水泥路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修建通组道路里程41.3公里,实现组组通路的目标。

2.努力加强城乡建设。以村址为中心,坚持内疏外拓,强化生态保护,打造乡村景观,完善公共设施,增强集镇功能,加强文明创建,提升人居环境。

3.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和农田水利建设。遵循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用养结合、防止污染的原则,加强农田集水工程改造提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到20xx年,使现有农田集水工程排涝灌溉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4.加强农村供电和通信条件建设。到20xx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加速实现无线通信信号全覆盖,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通信盲区,实现通信全覆盖;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着力改善民生。

1.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发展义务教育、积极普及高中教育、全力支持职业教育,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效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争取国家政策,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注重改善偏远贫困村的教学条件,全面实施“教学点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结合对口帮扶工作,加大对特困生的帮扶力度,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学校的满意率。

2.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加快建设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文化下乡进社区,支持兴办各类群众文化团体,鼓励文化志愿服务。充分挖掘本地传统特色文化、体育项目,组织群众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特色文化、体育竞技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3.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全面落实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群众获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疫范围,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结核病等传染疾病及地方病的防治。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对村卫生室全覆盖,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完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体系及信息化手段,加大对村级卫生室及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扶持力度。

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原则,巩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果,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金。做到“五保户”应保尽保,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巩固提高农村医保水平,完善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大力推进五保户、特困户危房改造、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工程。

(四)着力建设美好乡村。

1.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强引用水源地保护区监督和管理,制定保障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积极推进农饮工程及引用水源保护工程建设,加大对农村水质监测频次,确保农村引用水安全。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大力推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处理模式及农村垃圾分类,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保洁制度。

2.努力实现乡风文明。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以“文明户”评比、文明创建等为载体,大力弘扬“三苦精神”;深入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和建立农民书屋,大力宣传好人好事,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农村赌博、迷信活动明显减少,农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加强农村民主与法治。开展多种形式培养村干部,努力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一事一议”制度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学法、懂法、守法,按法律法规办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加快美好乡村建设。重点选择王马山、胡圈、邵坪、朱母等中心村庄,采取一次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办法,建成环境优美、产业鲜明、生活舒适、管理民主、邻里和睦的美好村庄。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对全村脱贫工作的领导,统揽全局,凝聚力量,有步骤的推进规划实施。具体由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村脱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乡脱贫工作日常事务。各社要成立工作小组,村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实行单位帮扶联系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模式,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倾情帮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激励政策,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全村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努力形成脱贫摘帽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二)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1.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方法,确保底数精准;规范贫困人口识别程序,确保流程精准;强化公示、公开,确保对象精准。

2.创新建立分类机制。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梳理分类,因社因人分类施策,确保成因精准、类别精准、施策精准。在尊重群众意愿的情况下,做到“滴灌”精准、措施得力、脱贫有望。

3.创新建立规划机制。立足村情实际,注重与减贫摘帽、同步小康指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工作规划,确保目标精准;在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着力提高村级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和村风文明程度,真正实现民富村强,确保思路精准;针对贫困村自然条件,尊重群众发展意愿,力求规划内容和举措细化到每个项目、每家每户,做到措施精准。

4.创新建立动力机制。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信心,确保宣传动员精准;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优先排列其帮扶需求,确保需求意愿精准;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将知情权、决定权、管理权交给群众,确保主体地位精准。

5.创新建立管理机制。建立贫困村和贫困户管理系统,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管理系统,确保对象管理精准;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对各类扶贫资源到村到户、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对象就业增收情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准确反映扶贫成效,确保成效评估精准。

(三)创新农村管理体制机制。

1.推进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着力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水平。探索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有效实现形式。允许农民以出租或入股相关产业项目经营主体来获取租金或分红,让农民从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中获取更多收益。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权和林地性质、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民通过入股分红、专业合作等方式,积极开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促进林农实现长期增收、森林生态保持良好。鼓励村级依托现有资源通过开发、租赁、入股、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2.推进农村土地和林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土地和集体林权财产权属,支持农民从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的流转中获得财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稳步规范推进城乡土地增减挂钩,鼓励支持农民开展土地复垦和整理,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增加农民收益。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各项配套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林权主体,理顺经营关系。

(四)健全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广泛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主动争取在外人员捐资援建。同时,动员受益群众合理出资,形成脱贫奔小康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广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通过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项目配套、实物补助等措施,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同时整合现有的各方面农村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筹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实现群众参与最大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综合效益最大化。

(五)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坚持推行政务、财务公开,接收社会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坚持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专人管理,专项拨付,增强透明度,并实行年度资金审计和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发挥最大效益。对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六)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将脱贫奔小康工作纳入目标综合考核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建立脱贫奔小康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对先进村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完成任务差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对8个建档立卡贫困社制定统一的普惠政策资金扶持方案和考核方案。建立干部包村包户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相结合。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