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宋代散文文体(汇总19篇)

时间:2023-10-23 10:07:26 作者:念青松 专业宋代散文文体(汇总19篇)

征文是一个展现个人思考和创造力的舞台,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多读优秀征文范文,学习借鉴优秀作品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誉的征文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

宋代诗人苏轼散文

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

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

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宋代诗人苏轼散文

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

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

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

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

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

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

为余浩叹。

宋代诗人苏轼散文

1、《守岁诗》。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

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2、《春宵》。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7、《儋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散文文体的详细介绍

散文(prose;essay)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散文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显赫的地位。散文首先不是文学样式,而是哲学、历史的经典。正如孙绍振在《文学创作论》中指出:“散文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正统的。因为它是一种‘载道’工具,而诗却是抒发个人性灵的或言志的手段。这是因为文学、哲学、历史还没有来得及分化。散文,作为一种传达工具,它起初首先不是为了审美,而是为了思辩记实。”孙绍振先生从文体的地位以及“载道”的工具特征入手,言简意赅说明当初文史哲学何不分家的历史缘由。含混于文,不及分化,这使得人们认识散文这个文体的时效性受到了限制,也使得散文以独立的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时,总免不了笼罩着哲学、历史、政治、道德、经济等上层建筑的'“载道”阴影,不可否认地增加了人们清晰认识的难度。散文是相对于韵文、骈文而说的,所以它叫作散文。现代散文是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而且正在完成从思想评论和事实的记述(如新闻通讯)中分化出来的的过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正在取得独立性。在这一过程中,散文的审美规范也在逐步积累,探寻着自己的发展道路。

抒情散文:体验社会,得真知

今天,早早的到这尘土飞扬的工作场地,在这没有办公室的干净舒适,没有空调风扇的清爽湿润。我看到的只有汗流浃背,大汗淋漓和辛勤的劳动。

没错,所谓的建筑工人,所谓的农民工,烈日下的仙人掌,没有娇艳的花朵开放,但是,用坚韧不拔的毅力茁壮成长,没有向风暴低头,没有向骄阳屈服,没有向黄沙投降,茫茫惨厉中的一点翠绿。

紧接着我迫不及待的去体验他们的工作,带上黄色的安全帽,穿上了工农鞋跟随这的一个小工头去工地,这个人皮肤黑黑的,笑容特别的灿烂,浑身的黄泥,却毫不在乎,严重射出来的精神掩盖不住疲倦但炯炯有神。

到了工地内,我开始接触一些基本的工作,我开始过滤沙子。说得简单做的难,看着简简单单的一个小动作却难以循环。在太阳的烘烤下,我也在不到半小时之内累倒了。

大汗淋漓的我,实在是受到了一次人生巅峰的体验。

我听了他们的梦想:一次去大海、买一套房子、回家看看孩子、亲自照顾照顾父母……这只是些简简单单的小梦想,在他们看来却可望不可即。或许他们只是需要一些尊重。他们眼中的世界也纯净过,没听过讥笑的心里也微笑过,没尝过苦涩之前,也有过甜蜜的生活,没经历过支离破碎的人生前,也有过和睦的家庭。

公车上给他们让个位子,让疲惫的身躯放松;生活上给他们一些宽松,让他们紧绷的意识得到舒缓;社会上给他们一些尊重,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人爱他们。

一个人的自尊心受到尊重。比一个人的虚荣心得到满足要来的容易。

这次体验实践给予我的印象最深刻,我再次呼吁人们,给农民工人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眼,多一份尊重,少一些嘲讽。

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要求的只是局限性的规则,而真正应该退出的,是那些不懂得的尊重他人的 。

散文的文体特征

杨榕摘要:檄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军事文书,刘勰在《文心雕龙・檄移篇》中对其起源、文体特征等,都做了归纳和阐述。具体说来,檄文的功用是声讨罪责,晓谕臣民;风格是先声夺人,威震雷电。它书于木简,简短精要;颇具号召性和煽动性;也具有公开性和传播性等特点。此外,檄文对后代影响久远,名家辈出,名作纷呈。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檄文。

我国古代文体繁多,每种文体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定型的过程。作为文学理论,对于每一种文体,总结前人的写作经验及文体特征,揭示文体的发展、流变的轨迹,便于后代作家把握文体要素,进行同类文体创作。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论旨精深、体例周详的文学理论专著。对我国古代的文体论述透彻精要。《文心雕龙》从卷二“明诗”篇至卷五“书记”篇止,共二十篇,均为文体论。在这二十篇中,仅作为篇名标示的就有文体三十三类,其中檄文就是里面重要的一种文体。

刘勰论述文体,体例周详,标准一贯。他都遵循着“原始以表末,释明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所谓“原始以表末”,就是对文体的起源和演变加以说明。所谓“释明以章义”,就是解释文体的名称含义,阐述文体的性质。所谓“选文以定篇”,就是为每一文体选定范文,再加以评述。所谓“敷理以举统”,就是阐述每一种文体的规范要求和风格特征,以及写作应当注意的事项。

一、檄文及其起源。

檄文本来是一种军事文书,举凡罪责、晓慰、军国征兵、公府征吏都使用这一文体。关于“檄”的名称,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张仪列传》,“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1]。文中,虽然只是片断记述,亦见其是一种军事性的文书。

对于檄文的`起源,刘勰在《文心雕龙・檄移篇》中做了探讨。“至周穆西征,祭公谋父称‘古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即檄之本源也。”[2]刘勰探究了檄文的本源,就是周天子穆王的威严、责备的文告。使得檄文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周天子的声讨活动。

刘勰认为,最早的檄文在战国时期已经颇具体制。《文心雕龙・檄移篇》云:“齐桓征楚,诘苞茅之阙;晋厉伐秦,责箕郜之焚;管仲吕相,奉辞先路;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暨乎战国,始称为檄。”[2]刘勰追根溯源,归纳出上述三例均为声讨性的文字,都是军事行动前的文书。其中,齐桓公征讨楚国,诘问苞茅之阙的事情,详见《左传・僖公四年》。《左传》云:“齐侯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惜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复,寡人是问。’”[3]齐桓公本来是因为私人的恩怨出兵侵略蔡国,顺便讨伐楚国,原本就是非正义战争,毫无正当理由,就是古人说的“曲师”。管仲为齐国出兵,找了三条理由:一是齐国的先君姜太公,得到周天子召康公的授权,可以征讨周王朝分封的侯爵;二是齐国的先君姜太公,得到周天子划定的征讨范围,具体到东西南北的地点;三是楚国没有按时履行进贡苞茅的义务,以及周天子昭王南征失事。在上述理由中,只有不按时进贡苞茅是真正的理由,其他都是发动战争的借口,突出了声讨性。这一时期,檄文文体尚未形成,但语言颇具檄文的声讨性质。《春觉斋论文・流别论》十“:本无檄文之体,而言则似檄。”[4]确为的评。

从使用场合来看,檄文既适用于声讨对方的罪责,又可用于征召和晓谕臣民等;从文章风格来看,檄文先声夺人、威震雷电,颇具震慑力;从书写质材来看,往往书写在木简上面,简短精要;从艺术效果来看,声讨性的檄文具有号召性和煽动性。下面分别论述。

(一)声讨罪责,晓谕臣民。

声讨罪责,详见《左传・僖公四年》,齐桓公声讨楚国,此不赘述。晓谕臣民,最为典型的文例,是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司马相如这篇檄文,是对汉武帝的征讨政策进行解释,对巴蜀守臣乱发兵卒以及巴蜀民众的骚动进行谴责,口气威严,富含斥责之意。其中,描写边郡将士效忠朝廷的一段,十分精彩。

云:“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议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5]司马相如描述边郡将士,一旦听说发生战争,全部带上兵器急赶到位,汗流浃背,出生入死,为国难而乐死恶生,表现出为国捐躯的强烈爱国主义热情。文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乃檄文中的上品。

檄文的结尾,却是文体的格式和套语。云:“方今田时,重烦百姓。已亲见近县,恐远所溪谷山泽之民不遍闻,檄到,亟下县道,使咸喻陛下之意,无忽。”檄文结尾虽属套话,却也威严。从后来的史实看来,司马相如这篇檄文,化解了巴蜀地区士民的怨愤,起到了良好的安抚作用。

(二)先声夺人,威震雷电。

文章风格因文体而异,不同的文体其语言风格差别甚多。因檄文是军事文书,其语言风格就是先声夺人,威震雷电。《文心雕龙・檄移篇》:“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威声。故观电而惧雷壮,听声而惧兵威。兵先乎声,其来已久。[2]”中国古代非常讲究名正言顺,发动战争更是如此。名不正就言不顺,言不顺就事不成。发动任何战争,都需要找到自己的理由,置对方于不义之地,取得战争的主导权。此外,《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者,善之善者也。”檄文先声夺人的语言风格,希望达到对方闻风而降的效果。对于这种语言风格的作用,刘勰认为:“故知帝世戒兵,三王誓师,宣训我众,未及敌人也。”檄文这种语言特点,较为典型的文例是“夏后初誓于军”。《尚书・甘誓》云:“有扈氏不服,(夏)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女不恭命;右不攻于右,女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女不恭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女。’”[6]其实,《甘誓》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檄文,但作为战争动员的文告,确实威震雷电。文章首先列举有扈氏的罪行,标示自己代表上天来剿灭他们。然后声明军事纪律,赏罚分明,而“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则是具体的赏罚措施。

(三)书于木简,简短精要。

据现有文献记载,在《史记・张仪列传》已经有张仪写的檄文,表明战国时期,檄文已成为一种正式的文体。汉代的檄文,书写在木简上面,至于木简的长度有二说:其一,长二尺。《说文解字》:“檄,二尺书也,从木,敫声。”[7]其二,长一尺二。《汉书・高帝纪下》:“吾以羽檄征天下兵。”颜师古注:“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谓之檄,用征召也。”[8《]文心雕龙・檄移篇》:“张仪檄楚,书以尺二。”刘勰所说的“书以尺二”,可以理解为尺寸,也包含了檄文简短精要的意思。据《史记・张仪列传》记载:“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尔城!’”[1]张仪写给楚相的檄文,只有五句话,二十四字,十分简短。但檄文叙述前因后果,追叙张仪从前和楚相一起喝酒,楚相冤枉张仪偷盗他的玉璧之事,及张仪遭受鞭笞的耻辱,以及张仪相秦后,要报仇雪恨,表攻略楚国城池的决心。

(四)颇具号召性和煽动性。

中国大学网

不似少年游古文体抒情散文

青石畔,烟雨薄雾似轻纱悄然覆住这江山如画,闻弦音,凉初透青山暮水,弦骨铮铮,倾泻而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琴音,徐徐入耳,余音袅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江上微风拂面袭来,夹杂着薄雾的凉意,丝丝缕缕,不觉几分心旷神怡。如墨洗的江水,深不见底,极目而望,郁乎苍苍。

曾在这江畔,寻觅来往的各色人马不知是否停留过片刻。只道,事过境迁,万里苍寥之景,雕栏玉砌应犹在,所感所叹之人却早已朱颜改。眉头轻蹙,昔日楼台轩榭,繁华荣秀,而如今,草萧疏,水萦纡,华屋丘墟似无人住.追溯往昔,此刻之景,应有一人,白发三千丈,举杯消愁,断肠魂。

试问君家酒醒何处去,道只是无处话凄凉。本该一纸笑春风,奈何仰天大笑无人应。如辞根散作九秋蓬,如浮萍般飘沉不定,如孤雁吊影千里,又如深入骨髓的枝枝蔓蔓,根根缠绕,丝丝入扣,缭绕不断,渗透心扉。

几世恩怨,了了无还休。刀光剑影,马鸣哀嘶之间,江山易主,朝廷改代。醉生梦死于温柔富贵乡,渐渐忘却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骁勇善战的曾经,直到‘后庭花’歌声的传来,方才如梦初醒,为时,已晚矣。无限山河泪,南冠之人又该如何怨?残阳血染半边天,孤影扑朔展翅,了然无踪迹。道是,人生在世不称意。纷纷愁绪似一江春水。泪洒江中,与那星汉灿烂之苍穹,烟波浩渺之海天一色,汇成一体,凄凄惨惨戚戚。回望,仓皇北顾,气吞河山;难觅,持节云中,燕然未勒。

也罢,过春风十里,得黍离之悲。金戈铁马戎生,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那又何时才为尽头?只惜此刻此时,尚且聊诉衷肠。须臾片刻,那名叫生世的墙,轰然倒塌。断壁残垣,徒留给后人一段茶余饭后的轶事。也不过是,一代名怜香消玉殒,一世英雄长眠于地。弹指间,灰飞烟灭,往事终成过往。抚弦轻唱的飘逸,顾影自怜的萧瑟,漠然孤寂的背影,义无反顾的决绝,直至最后,断那三千愁绪,纷扰但愿不再纠缠于心。欲说还休,谈笑过残年。月落乌啼,风吹皱一江春水,波光乍起。青石畔微微泛光,似承载那一轮皓月,银霜悄然而覆。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终不似,少年游。

宋代诗人苏轼散文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

[题解]。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径:小路。树头:树的枝头。阴:树阴。

未成阴:是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成树阴。急走;快跑。

无处寻:找不到了,此处有“分不清”之意。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散文:体验幸福

3月17日,郑州下了今年的第一场春雨。雨不大,像天真烂漫的儿童,随心所欲地飘洒着玩儿。如雾的雨丝粘着薄雾笼罩的河面,竟分不清了河水与雨水。刚刚萌芽的垂柳被雨雾幻化成少女的秀发,若即若离地随风摇曳。烟雨朦胧的如意河氤氲迷离,把郑州妆扮成了秀美的江南。

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我和爱人打着花折伞,沐浴着春风春雨,漫步在如意河畔,享受的不仅仅是温馨和幸福,更是甜美与浪漫。这纷纷扬扬的细雨,刹那间把我们带回了火热的青春年代。

二十多年前,我们求学于川大。散布的教室,见证了我们的上进与成长;校园内的野猪林,见证了我们的青涩与勇敢;轻松欢快的锦江,见证了我们的无忧与乐观;恬静多竹的望江公园,见证了我们的青春与浪漫;成都,则给我们开启了瞭望世界的窗口,一直让我们梦绕魂牵。

1990年的夏天,我们迎来了毕业季。办完所有的离校手续后,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油然而生。就在离校前的那天,我们两个各自打一把雨伞,默默走完了熟悉的校园小径,肩并肩走遍了一教、二教和三教,又围绕着荷花池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干脆收起了雨伞,一任母校的雨露洒遍我们浑身上下。这场雨中漫步,成了我们永恒的甜蜜回忆。

1993年的冬天,我们第一次一起回老家过年。回家那天,天还没亮,我们就赶到了郑州汽车总站。买了票,坐着老式的公交车,在雨中颠簸了九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了县城。下车后,冒雨换乘了通往赊湾乡的公交车。太阳即将落山时,我们到达了赊湾乡。再次下了车,我们背着给妈妈带回家的礼物,踩着恨不能一口就把鞋子吸掉的黄胶泥,冒着寒风苦雨,一路说笑着往家赶。多年来,每次聊到这次经历,我们都觉得是糟糠夫妻的幸福体验。

现在,当年的同学修成了相濡以沫的爱人,快乐与皱纹比多,体贴与幸福齐飞。但是,唯一不变地是,我们仍然相伴在雨中,恬然,淡然,幸福如从前。

针对散文体裁,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对于高中语文学科来说,在试题中所出现的现代文阅读是考试的必考题型,需要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写此文章的目的,并可以深刻体会到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在语文教学时,教师既要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阅读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阅读积极性。

阅读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是培养并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现代文阅读中包含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怎样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现代文阅读中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目前教师在教学中所必须思考的关键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要想提高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常都是通读一遍阅读材料就算完成任务,这种阅读方式使学生对阅读内容只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并不能准确掌握阅读中所涵盖的关键知识点,同时也没有办法找到切入阅读的关键内容。因此,教师一定要深刻意识到这一问题,在改变教学观念的同时从行动上引导学生,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阅读教学开始之前要求学生在阅读期间不但要用眼睛来阅读材料,还要用笔对阅读材料的段落进行标明,对阅读材料中的总体结构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要把阅读时所发现的问题圈划清楚,真正做到用心阅读现代文。与此同时,在阅读期间还要用大脑进行思考,在看到阅读材料中的某些语句时,要思考自己的想法和文章中所要表达的主旨,这些都是阅读过程中所需挖掘的内容。所以,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做到手、脑、心、眼并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并且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提高自己的现代文阅读水平。

二、改变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也应该有所改变,因此,教师要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现代文进行反复诵读,深刻体会其中的韵味,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挑选优美的语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营造现代文阅读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特殊的氛围中体会文章作者的精美语句,学生在深刻了解整篇文章后,教师可鼓励他们尝试创作类似的文章,这样学生在写作期间就能够真切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意图。之后教师再对学生文章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为学生详细讲解作者的写作技巧,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词汇数量。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这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教师在遇到优秀文章时,可让学生抽出一定时间来阅读和背诵,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量、词汇量等都会有一个较大提升。在实际作文课堂中,教师可拿出一些优秀文章为学生进行讲解,一方面是对学生写作的一种肯定,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为自己制订更高的写作目标。另外,教师在讲解优秀文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他人的写作思路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三、引导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每一位学生都有各自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师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出一些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做到熟记于心,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板块的得分率,还能够在长期的训练和实践中提高他们对现代文阅读的认知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他们阅读水平的目的。另外,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也有不一样的答案模板,例如,从描写的角度来说,通常会对人称加以叙述。在叙述第一人称时,要表现得更加亲切和自然,让读者由此产生真实情感。在叙述第二人称时,可增强文章的亲切感,方便后续的感情交流。在叙述第三人称时,需直接地展现出一种多姿多彩的生活状态,不受任何因素的限制,所反映出来的现实要更加灵活和自由。从叙述顺序的手法运用来说,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其中,顺叙要根据某一个顺序清楚完整地进行记叙。倒叙是给文章制造悬念,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插叙是对文章内的中心事件进行补充说明,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补叙是对上一内容进行补充,对下文内容进行交代。而平叙就是为了让文章头绪更加清楚,前后呼应。

综上所述,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说,现代文阅读环节不仅是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提高语文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好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备好一节散文体裁的语文课《我喜欢》备课例谈

《我喜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本课是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所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笔细腻隽永,清丽流畅,文章的结构特别,每一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让文章自然有一种回环吟唱的气韵,每一种事物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那么富于活力、与众不同,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

本年级学生是第二批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展现自我,具有很强的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并能够发扬互相合作的精神。尤其在诗歌朗诵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因此学习本文时,抓住学生这一能力,注重唤醒学生的个性化意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选择,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法。运用电教手段,播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画面,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激起他们对自然之景和社会生活的赞美之情,使他们与作者在情感上达成共鸣。

本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查阅资料等能力,且书中有些事物是学生本来就留意到了的,本来也同样喜欢的,通过自学容易产生共鸣;而有些则是学生所熟知的,但平日里却忽略了的,没有用心去观察的,没有用心去感受的,此时在作者的笔触下呈现,也能激起他们的共鸣,这就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打好了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分别制定以下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结合文意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的美好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事物的能力。

3、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自然、对事物、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与理解,培养审美与欣赏能力,并仿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作者的喜悦之情,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感受。

2.仿写课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说教法、学法。

1、读中感悟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理念”,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这是一篇散文,在讲授的过程中,以“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落在读、悟上,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使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使学生能与作者、作品、教师产生共鸣,读出文章包含的韵味,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独特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励全体学生在朗读时努力投入感情,并且都能发挥特长,以优美大方的动作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2、读写结合   从文章中学习语言文字的用法,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学习写作的精妙方法。把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使学生的练笔有话可写,有感而发,我采用演示法出示一些有关自然、社会生活方面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使其心灵真正受到震撼。培养学生审美与欣赏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灵感,放飞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并适时引导学生采取读、思、划、议的方法等学习方法品析教材。

三、说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由学生喜欢的话题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贴近文本,为下文学习打基础。

二、整体感知课文。

让学生通过读文,首先发现本文结构上的特点:每段都是以“我喜欢”开头,语句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为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全班交流自学感受。

本着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同时也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在学生读熟文章的基础上,让他们学会从词语句子中感受文字的美,抓住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并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带入对课文的朗读中去,读出感情,读出喜欢的语气,在读中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

文章最后一句最难以理解,但是也是文章升华感情的关键,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试着自己去朗读去体会,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一定要求他们把握得很准确,但可及时肯定和鼓励他们的看法,体会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的美好情感,引导他们对于人生也应该有这样的态度。

五、再读读自己最想读的部分,可加入动作,抒发情感。

通过入情入境的读,使学生真正进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让学生在充分感情读的基础上,激发情感,再次深层次的体验作者对自然景物、事物的独特感悟,并在读中,将作者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内化至学生心里。

六、拓展,进行仿写。

培养学生审美与欣赏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灵感,放飞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也是对课程资源的有利补充。

七、全文总结。

八、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体现新课标精神以学生为主体,张扬个性,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用语文的空间。

九、说板书。

以提纲式为主,展现课文主旨,简洁,明了。

四大寓言之莱辛散文体寓言

一只习惯刨土觅食的母鸡失明了,但它仍然辛勤地刨土,并不因失明而停止。可这对一个勤勉的愚者又有什么用处呢?另外一只没有失明的母鸡非常爱惜自己柔嫩的脚趾,它一刻也不离开盲鸡的身旁,不用刨就享受到刨出来的食物。每当瞎眼母鸡刨出一粒米粮时,那只看得见的母鸡便马上吞了下去。

勤勉的德国人采撷文萃,而机智的.法国人则加以利用。

【狐狸和老虎】。

狐狸对老虎说:“我真希望能像你那样身强力壮,跑得飞快。”

“除此以外我再没有什么令你羡慕了吗?”老虎问。

“什么也没有!”

“连我美丽的皮毛也不羡慕吗?”老虎继续问,“它可跟你的内心一样花哨呀,它会使你表里如一,对你再适合不过。”

“正因此我才敬谢不敏喽,”狐狸回答。“我就是不愿显露本相。相反,我倒巴不得上帝把我的皮毛换成羽翎哩。”

【与驴为伍的雄狮】。

一头驴同一头伊索的狮子到森林里去,狮子用驴来当它行猎时所需用的号角。这头驴碰到另外一头它认识的驴,后者向它喊道:“你好,我的兄弟!”“不知羞耻的家伙!”竟是这样的回答。

“为什么这样?”那头驴继续说,“难道你同狮子在一起走,就因此比我优越?就比一头驴强吗?”

【孔雀和乌鸦】。

一只骄傲的乌鸦,用孔雀脱落的羽毛打扮着自己。

她觉得自己已经够漂亮了,便厚着脸皮混到朱诺富丽的鸟儿们中间。

她立即被认了出来。孔雀们用尖嘴凶狠地攻击她,拔光了她骗人的华饰。

“放了我吧!”最后她喊叫起来,“现在你们都收回去了。”

但是孔雀们发现乌鸦有光亮的尾羽,便说:“住嘴,你这个笨蛋!这些也不收是你的!”

于是他们把乌鸦自己身上的羽毛也都啄光了。

【公牛和牛犊】。

强壮的公牛在挤进低矮的圈门时用角牴碎了门楣。

“看看吧,牧人!”一只牛犊叫起来。“我才不会给你闯这样的祸啊。”

“要是你也能这样干,我就太高兴啦!”牧人回答。

牛犊和那些渺小的哲学家正好一个腔调。

“可恶的拜尔!他以自己大胆的怀疑伤了多少正直之上的心呵!”他们说。

噢,先生们,如果你们人人都能成为拜尔,我们真非常乐意伤心!

【垂死的狼】。

一只狼已经奄奄一息。他对自己的一生作了一番检查和回顾。

“我确是一个罪人,”他说道,“但是,我希望,我还不是罪大恶极。我作过坏事,但也作了不少好事。我记得,有一次,一只咩咩叫的小羊离群迷了路,朝我走来,离我这么近,我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他扼死,而我没有伤害他。与此同时,我还忍着性子听那只绵羊以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说着嘲笑和诽谤我的话,尽管我并不害怕看护他的狗。”

“这一切我可以替你作证,”狼的朋友——准备帮助他料理后事的狐狸打断了他的话,“因为我完全清楚地记得当时的一切情况。也就是在那时候,你喉咙里正痛苦地鲠着根骨头,好心肠的鹤后来才把它取出来。”

如何备好一节散文体裁的语文课《我喜欢》备课例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浣净、素馨、迭代、摇曳”等词语。

2、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事物的能力和有独特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特的美好情感。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仿照课文写一写。

重点难点: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作者的喜悦之情。

2、你喜欢什么?依照课文写一写。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相信在你们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喜欢的事物吧!说一说你都喜欢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先一起感受中国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对生活的喜欢与热爱吧!(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自主质疑。

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上标记。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交流质疑。

三、初读—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谈读后有什么感受。

2、听课文配乐朗读、思考。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什么?每个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每个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抒写自己喜欢的情怀的?(先写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板书:四季景物、自然景物、社会生活。)。

四、品读—感悟语言。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感悟最深的段落。学生采用了自读、互读、对读、领读等形式。

2、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出作者“喜欢”的心情。

五、研读—质疑问难。

(1)“我喜欢的另一种花”是指什么?为什么?

(2)“我喜欢读信”的原因是什么?从“泪光”二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第10自然段的两句话“我还喜欢看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历史的兴亡、事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惟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课文第12自然段省略号自成一段。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这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课文中每段开头都反复用“我喜欢”,段落中间也反复出现,这又表达了什么?(板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六、拓展。

课件出示一些有关自然、社会生活方面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自然、对事物、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与理解。

[本环节培养了学生审美与欣赏能力,为后面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事物作了铺垫。]。

七、仿写课文。

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能写一写吗?

1、学生仿写。

2、全班交流。

八、全文总结。

自然是和谐的,生活是美好的,让我们去尽情地热爱大自然、热爱这美好的生活吧!

板书设计:

我喜欢。

四季。

我喜欢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社会生活。

如何备好一节散文体裁的语文课《我喜欢》备课例谈

《我喜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本课是中国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所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笔细腻隽永,清丽流畅,文章的结构特别,每一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让文章自然有一种回环吟唱的气韵,每一种事物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那么富于活力、与众不同,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

本年级学生是第二批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展现自我,具有很强的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并能够发扬互相合作的精神。尤其在诗歌朗诵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因此学习本文时,抓住学生这一能力,注重唤醒学生的个性化意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选择,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法。运用电教手段,播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画面,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激起他们对自然之景和社会生活的赞美之情,使他们与作者在情感上达成共鸣。

本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查阅资料等能力,且书中有些事物是学生本来就留意到了的,本来也同样喜欢的,通过自学容易产生共鸣;而有些则是学生所熟知的,但平日里却忽略了的,没有用心去观察的,没有用心去感受的,此时在作者的笔触下呈现,也能激起他们的共鸣,这就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打好了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分别制定以下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结合文意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的美好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事物的能力。

3、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自然、对事物、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与理解,培养审美与欣赏能力,并仿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作者的喜悦之情,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感受。

2.仿写课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说教法、学法。

1、读中感悟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理念”,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这是一篇散文,在讲授的过程中,以“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落在读、悟上,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使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使学生能与作者、作品、教师产生共鸣,读出文章包含的韵味,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独特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励全体学生在朗读时努力投入感情,并且都能发挥特长,以优美大方的动作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2、读写结合从文章中学习语言文字的用法,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学习写作的精妙方法。把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使学生的练笔有话可写,有感而发,我采用演示法出示一些有关自然、社会生活方面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使其心灵真正受到震撼。培养学生审美与欣赏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灵感,放飞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并适时引导学生采取读、思、划、议的方法等学习方法品析教材。

说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由学生喜欢的话题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贴近文本,为下文学习打基础。

二、整体感知课文。

让学生通过读文,首先发现本文结构上的特点:每段都是以“我喜欢”开头,语句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为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全班交流自学感受。

本着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同时也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在学生读熟文章的基础上,让他们学会从词语句子中感受文字的美,抓住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并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带入对课文的朗读中去,读出感情,读出喜欢的语气,在读中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

文章最后一句最难以理解,但是也是文章升华感情的关键,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试着自己去朗读去体会,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一定要求他们把握得很准确,但可及时肯定和鼓励他们的看法,体会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的美好情感,引导他们对于人生也应该有这样的态度。

五、再读读自己最想读的部分,可加入动作,抒发情感。

通过入情入境的读,使学生真正进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让学生在充分感情读的基础上,激发情感,再次深层次的体验作者对自然景物、事物的独特感悟,并在读中,将作者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内化至学生心里。

六、拓展,进行仿写。

培养学生审美与欣赏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灵感,放飞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也是对课程资源的有利补充。

七、全文总结。

八、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体现新课标精神以学生为主体,张扬个性,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用语文的空间。

九、说板书。

以提纲式为主,展现课文主旨,简洁,明了。

记的散文记的散文体裁

“我家有女给你做儿媳,你家有女给我家做儿媳”一种古代就有的换亲习俗,没想到会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的亲人们的身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已经是十二月底了。

天气虽然不是十分寒冷,但田野荒凉得很,方圆十几里只有零星的几个农民还在劳作。草色都成了赭色,只在根边还带点绿意。寒风吹来,令人感到一种岁时的肃杀,全没有往日的热闹。

为了赶上松哥的婚礼,我同父母一起急匆匆地行走在田埂上。

几天前父亲接到二伯托乡亲带来的口信,莺姐终于答应换亲,困扰了二伯一家好多年的松哥的婚姻大事终于解决了,这个月底松哥结婚,二伯请父亲务必回家乡一趟参加松哥的婚礼。

松哥是二伯家的老大。从小身体就不够好,并且长得又瘦又小,年龄最大,个子却最小,一点不像他的那些弟妹们。松哥成年后,婚姻问题就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请了很多媒人,可别人知道松哥的条件后都打了退堂鼓。后来有人给二伯夫妻俩出了个主意,松哥底下不是还有四个妹妹,何不跟别人换亲。因此,每个姐姐到了出嫁的年龄二伯和二伯母都会托媒人寻找合适的换亲对象,姐姐们当然不答应,哭闹、请求,最终都嫁了出去。松哥却一直蹉跎着。

莺姐是最小的一个妹妹了,早在三姐出嫁的时候,二伯母就说了,莺姐无论如何要为哥哥换亲,不然松哥这辈子就别想成亲了。

莺姐一直就想逃避、摆脱这种命运。高中刚刚毕业就离开家乡来到城里打工,虽然辛苦,但很快活。可是半年前,伯母忽然托人带来口信,说病了,要莺姐赶紧回去。整整半年大家都不知道莺姐和伯母的消息,半年后父亲终于等来了参加婚礼的请求。

从大哥(大伯的儿子)处,我们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半年前二伯母装病骗回莺姐后,就开始做莺姐的工作,让莺姐答应换亲。还请来了出嫁的姐姐们轮番轰炸,但莺姐一句“当初你为什么不答应换亲”就让这些姐姐无话可说,逃之夭夭了。厉害的二伯母不达目的誓不甘休。哀求、打骂、哭闹等等,最后在不吃不喝几天后又跪在了莺姐的面前“莺啊,妈妈求求你了答应了吧,不然我也不想活了”。松哥一声不吭,只是时不时地看一眼莺姐,那目光充满了无奈、哀怨还有乞求。

一边是苦着脸的哥哥和生养自己的父母,一边是自己的幸福。百般折磨下莺姐最后还是选择了亲情。

按本地的风俗,闺女出嫁上轿之前要吃满满的一碗上轿饭,母亲和闺女都要哭嫁。伯母愧疚加伤心,那天哭得非常厉害,可是莺姐却没有掉一滴眼泪,只是麻木地任人摆一布。拜别父母的时候,莺姐才说了这么一句“哭什么哭,这下你们该称心了。”说完,就很决绝地走了。当时,我看不到也感受不到莺姐有哪怕一丁点的喜悦,却让人感到尽管莺姐还是那么漂亮、那么美,但却令人辛酸、凄怆。

换亲不同于其他成亲。有说不完的规矩,比如双方的家具嫁妆完全一样,出门同时。结婚证要四个人约好在结婚这天一起去领。双方的`迎亲队伍行走的速度都必须一致,大家都担心对方反悔。那真得不是什么喜事,只是一场交换。等到两个新娘都娶回家了,婚礼也要同时举行,当年乡村电话还很少,手机更不用说了,也不知道是怎样统一起来的。终于烦琐的仪式结束了,两家的父母,两家的哥哥都感到了一种满足,至于两家的妹妹那就顾不上了。

莺姐结婚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她了。多年来只是从乡里的亲戚那知道了莺姐的消息。

莺姐的丈夫身体极差,有慢性病。本来这在城里也不算什么。但是农村就不行了。干不了活。家里里里外外都靠莺姐一人忙活。莺姐每天日出而作,却不能日落而息。忙完田里的,又要忙家里的家务,男人不但不帮忙,每天还要冷嘲热讽,三天两头就要跟莺姐闹上一回。本来这就是一桩没有感情的婚姻,男人的坏脾气、婆家的蛮横,莺姐简直是生不如死。离婚那是想也不用想的事。另一个那位换亲者嫁到二伯家后,很快就收服了松哥,让松哥对她百依百顺。二伯受不了她的脾气只好躲到城里女儿那去了。这个新人天天跟二伯母吵架,动不动就用跑回娘家来威胁松哥,她的娘家莺姐的婆家那是完全站在她一边的。发展到后来竟然动手打我二伯母。想我二伯母年轻时那也是一个厉害角色,可是在自己的媳妇面前却一点办法也没有。松哥、伯母最怕的就是莺姐起离婚的念头,那样一来到手的老婆肯定就没了,所以莺姐每次回家他们都是劝莺姐忍耐。

莺姐就这样行一尸一走肉地活着,一天天地苍老下去,她是二伯最小的女儿,看去却比几个姐姐还要老。亲戚们都为莺姐叹息、不平,可是不知道该怎么帮她。

6月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备课,突然有几个人来找。原来是莺姐的儿子初中毕业考上了我这个学校,今天特意来看我的。仔细打量眼前人,依稀可辨当年的模样。虽然老了很多,但是感觉不像以前别人说得那么夸张。看到我,莺姐滔一滔一不一绝地说起了儿子,说儿子的聪明、乖一巧;说儿子从小就爱学习,一直是三好学生,成绩都是班里的前几名,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中考时发挥出色,考取了城里的重点中学,圆了莺姐年轻时候的梦想。忍了半天我还是一抽一空问了姐夫、问了松哥。知道松哥的儿子也是今年中考,成绩就不行了,只好上乡里的高中。面对我的“假如当年不换亲”的疑问,莺姐只是淡淡地说“老都老了,还想那些干什么,过日子吧。以后就看小亮(莺姐儿子)的了。”说到儿子不由得又开心了起来。

三年的时间匆匆而过。7月高考成绩下来了,小亮上了二本线,第一时间内我就打电话把这消息告诉了莺姐,透过话筒我好像看到了莺姐容光焕发的脸,感受到了莺姐的兴奋和激动。

“莺姐终于熬出来,相信她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四大寓言之莱辛散文体寓言

一尊出自某位杰出艺术家之手的铜像让熊熊的烈焰熔化成了一块铜坯。铜坯落到另一位艺术家手中。他凭着自己精湛的技艺,用它铸出了一尊新的铜像。与先前那尊相比,新铜像只是表现的对象不同,在艺术趣味和美的方面却毫无差别。

嫉妒见了恨得咬牙切齿。最后,它总算想出了个聊以自慰的解释:“要不是老铜像的材料让这位好人得心应手,他连这件十分羞强人意的作品也休想弄出来。”

【赫尔库勒斯】。

赫尔库勒斯被接纳进了天庭。当着所有的神灵,他首先向朱诺致敬。整个天界和朱诺都对此感到惊讶。

“你怎么对你的敌人特别有礼貌?”好几位天神大声问他。

“是的,我就是要这样对她,”赫尔库勒斯回答。“只因为她迫害我,才使我有机会完成那些业绩,赢得了升入天庭的.权利。”

奥林帕斯的众神赞赏这位新伙伴的回答,朱诺也因此消解了对他的怨恨。

【垂死的狼】。

一只狼已经奄奄一息。他对自己的一生作了一番检查和回顾。

“我确是一个罪人,”他说道,“但是,我希望,我还不是罪大恶极。我作过坏事,但也作了不少好事。我记得,有一次,一只咩咩叫的小羊离群迷了路,朝我走来,离我这么近,我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他扼死,而我没有伤害他。与此同时,我还忍着性子听那只绵羊以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说着嘲笑和诽谤我的话,尽管我并不害怕看护他的狗。”

“这一切我可以替你作证,”狼的朋友——准备帮助他料理后事的狐狸打断了他的话,“因为我完全清楚地记得当时的一切情况。也就是在那时候,你喉咙里正痛苦地鲠着根骨头,好心肠的鹤后来才把它取出来。”

【人和狗】。

一个人被狗咬了,盛怒之下打死了那条狗。他的伤势看上去挺危险,只好请医生诊治。

“我知道的最好办法是拿一块面包在伤口里浸一浸,然后扔给咬你的狗吃,”凭老经验办事的医生说。“要是这种感应疗法都不生效,那可就……”说到这儿,他耸了耸肩膀。

“该死的盛怒吁!”被狗咬伤的人叫了起来。“这法子不会有效了,因为我已经把狗打死。”

【葡萄】。

我认识一位诗人,他的那群渺小的模仿者的交口赞赏,要比他那些批评者的嫉妒、轻视使他受到危害更大。

“它是酸的!”狐狸这样评价一串长久以来得不到手的葡萄。一只麻雀听见了,便说:“你说这串葡萄是酸的?我说它可不酸。”说着就飞过来,尝了几颗,发现它出奇的甜,于是叫来了上百个贪吃的伙伴。

“来尝尝吧!狐狸说这些美好的葡萄是酸的!”

所有的麻雀都尝了。不一会儿,那串葡萄就被啄得七零八落了,再也没有狐狸冲着它蹦跳了。

散文:体验幸福

世态炎凉,人间之温暖何在?或许只有那被我所体验到的亲情,才能驱除我心中的寒冷吧。

天微冷,月光寒,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之下,昏黄的路灯在我的身后拉出一道又长又细的影子。此时街上空无一人,唯有寥寥几辆车穿梭于其间,巨大的呼啸声过后便是一片寂静。此时的我刚刚上完补习班,走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我的单车坏了,所以我只好自己走回家,这不禁使我有些害怕。

穿过长街,我就要进入一条寂静而深不可测的小巷,恐惧悄然爬上了我的心头,传来阵阵寒气,再加上冬风一吹,我便开始牙关打颤。脚也是瑟瑟发抖。我望向两旁,迎接我的却是两面高墙,回望早已不见了巷口的那一缕希望之光。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向前走。由于害怕,我只好想一些温暖的事,便想起了父母亲。我想起了当我没有单车时,他们总会来接我,虽是同样的环境,却多了两张面含沧桑却温柔的脸庞,多了两双温暖而有力的大手,多了许多的亲情和爱的温度。

想着想着,我的心热了起来,身体也不再发抖,天虽冷,却怎能阻挡亲情与爱的温暖呢?

可是虽然有光,虽然有亲情,但那是回忆。天气似乎随着天色进一步黑暗而更冷了,我的心再次被周围的阴冷所包围,逐渐凉了下来。今天是冬至啊!这个本该合家团圆的日子,却使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冰冷:别人都在家里吃汤圆团聚着,而我却只能孤零零的走在这黑暗的小巷中,想到这我不禁有些触景伤情。

亲情就像一个神医,虽不是无处不在,却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抚平那黑暗与冰冷给我带来的伤痛,治愈我心灵上的创伤!

语录体文体【庄子是语录体散文吗】

语录体中国文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语录体的特点有短小简约,不重文彩不讲求篇章结构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联系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什么是语录体中国文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

在文体上,诸子散文从最初的语录体散文,到对话论辩体散文,再到专题性论文,逐渐发展为成熟的论说文,奠定了中国古代论说文的体制名言警句1劝。一语录体介绍语录体是用语录写成的文体,语录体著作主要源于传道授业及学术讨论的如实记录,最初来源于记录孔子教学的论语语录。

篇五什么是语录体作者简介陈立胜,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广东广州内容提要提到理学家的著作,人们往往想到“语录”二字,语录体俨然成为理学家的标识性。分类e2741相关文献1语录体的几种形态及作用以诸子语录禅宗语录宋儒语录为立足点j,官贵羊2语录体·对话体·专题议论文先秦诸子哲理散文文体嬗变。

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清末的“新文体”是夹用口语的“通俗文言文”“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象小脚放大。语录体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先生的言行,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下面小编就带大家具体的了解一下语录体的知识一语录体及其特点语。

另外,语录体不讲篇幅或段落之间在时间内容上的必然联系,采取点悟式的话语表达方式,不作长篇大论的引申发挥,具有一种精练简约片言百意的表达效果尽管历经诸。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注重记述,算得上一篇结构完整的记叙文,人物形象鲜明,思想倾向通过人物表情。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散文:体验幸福

幸福有太多种,爱默生说:“为美而献身要比为面包而活着幸福得多。”这里所提及的“幸福”,是为了尊严,是骨子里的傲气,伟大而空虚,是一种普通人所无法触及的幸福。另一种,是“提着菜篮锅边转”的幸福,这是一种被称为小女人式的幸福,没有大智若愚,没有殊死搏斗,温馨、儒雅,又似有些老子的“无为”,不论是大艺术家,还是漂泊在外的浪子,亦或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上班族,这种幸福,都可以体验得到。

和同窗六年的他们围坐一堂,用笨拙的双手包出笨拙的饺子,课本、作业、教诲全部扔得远远的,让白白的面粉将我们早已被世俗所迷惑的心重新染净,让香香的馅儿驱散早已在鼻头挥之不去的书本的油墨味儿,让热腾腾的开水来重温我们早已丢散的儿时美丽的记忆。

这又是一种幸福,一种爱,世上第四种感情。比友情多一点,比亲情少一点。同学之间处久了,这种感情便根深蒂固。无时无刻的幸福,纯粹的幸福,还是一种自力更生的幸福,一种像一片叶子飞翔的执著。叶子以生命的代价换来了飞翔的体验,而我们,如同在母亲眼里,儿女始终是最美的;在我们眼里,自己包的饺子始终是最好吃的。这时候的幸福,同叶子的幸福一样,虽然短暂、却很快乐、纯真、无忧无虑。

看着饺子一个个“跳”进锅中,我双手合十地祈祷:“快、快……”哦,出锅了,不顾烫,心急火燎地咬一口。啊,是一枚亮闪闪的硬币,多么幸运!当嘴角漾着微笑,脸颊泛起红晕时,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像一株小草,从心底,蔓延全身,仿佛置身于云雾里,飘然欲飞。

据调查,儿童一天要笑四百次,而成人一天仅笑十五至二十次。一次笑容的绽放,也就是一种幸福的诞生。为什么孩子每天都天真活泼无忧无虑,被称为祖国的花朵?因为,他们被幸福笼罩着,没有是非之分的他们,一切都是幸福的,纯净的。而成人,被都市生活的“有条不紊”所机械化,他们的眼中、心中,已经积淀了太多的世俗迷乱,忘记了幸福,忘记了陶渊明那世外桃源的与世无争,自由自在。

体验幸福,追求幸福吧,像叶子一样执著。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