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大全5篇)

时间:2023-09-26 09:06:59 作者:FS文字使者 苏教版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大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苏教版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篇一

在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讲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了解了大作家为什么把小姑娘称为老师之后,就“在你的心目中,小姑娘和萧伯纳分别是怎样的人?”这个问题进行读与悟。

片段一:

放,张扬个性

生:她非常聪明,因为“可是,出乎预料的是,……”她听出了萧伯纳非常骄傲,就用同样的方式来提醒教育萧伯纳。

生:我也觉得小姑娘很聪明,她是学着肖伯纳的口气说的。

师:如果是你的话,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对肖伯纳说?

(几位同学读得严肃又不失俏皮)

师:真聪明的小姑娘,竟然会用这样的方法来提醒萧伯纳。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老师,我觉得小姑娘很淘气。

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是呀,也许这才是女孩子最真的表现。教参上不也提过这一点吗,我正愁不知如何开启他们说出这一点呢。我抓住这一异议,紧追不放)

生:因为小姑娘可能听萧伯纳这么说了,就学着他的口气说的。

生:我也这样想。我觉得小姑娘淘气透了,大作家这么说,她觉得好玩,就故意学着萧伯纳说的。

(几个淘气的孩子有声有色地读起来了)

师:如果是你,你会这么对萧伯纳说吗?为什么?(问题刚提出,有些学生就开始不自在起来,你瞅瞅我,我看看你。在我的再三鼓励下,终于举起了六七只手)

生:我不会,因为萧伯纳是一个大作家,我们应该尊敬他。

生:我不敢,因为萧伯纳是世界有名的大文豪。

师:难道他错了,你也——?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有的说是呀,萧伯纳太自夸了,就应该教育他;有的说,要是我,我还是不敢……)

师:小姑娘面对世界大文豪,竟然敢这么说。你认为小姑娘是怎么想的?

生:小姑娘认为,萧伯纳跟她是好朋友了,可以这么提醒他。

生:也许小姑娘认为,萧伯纳不过是跟她一起玩的伙伴,玩的时候谁还在乎他是什么大作家。

生:我认为,虽然萧伯纳是个大作家,但也是个人。

生:是呀,不管他地位多高,他和我们一样,是个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孩子们越说越来劲,胆子也更大了,好多憋在他们心里的话终于都说出来了)

师:那现在你觉得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勇敢的孩子。

生:敢说真话的孩子。

生:能说真话,就是诚实。可以说是诚实的孩子。

生:心地善良的孩子,因为她是为了肖伯纳好。

师:孩子们,你们说得很有道理。小姑娘就是这样一个正直、勇敢、真诚的人。我们也应该像她一样:无论在什么人面前,地位比我们高的也好,低的也罢,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既不奉承拍马屁,也不歧视小瞧他人。

(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没有了刚才的忸怩,没有了刚才的拘谨。)

收,突显共性

片断二:

根据第二自然段的话,学生们确信萧伯纳当时很自夸,觉得他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

师:萧伯纳真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吗?

(突如其来的诘问使学生一下子有点愕然,教室里出现了短时的沉默。不一会儿,就有几个学生好似一下醒悟过来,自信地举起了手。)

生:老师,我认为他是一个谦虚的人,因为他认小姑娘为老师。

师:是呀,大作家把一个小姑娘称为老师,可不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能做到的!

生:我认为他是个知错就改的人,因为课文里说:“萧伯纳听了,不觉为之一震。他马上意识到刚才太自夸了。”他已经意识到太自夸了。

出示:萧伯纳听了,不觉为之一震。他马上意识到自己太自夸了。(指名同学读)

师:“为之一震”,“震”是什么意思?萧伯纳为什么而“震”?

生:“震”就是“震动”,就是心里有点震动。

生:“震”就是震惊的意思,他为小姑娘说的话而震惊。

师:对于一个小姑娘的话,萧伯纳就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他应该是一个……

生:一个非常虚心的人,因为一个小姑娘的话他也会接受。

师:是呀,一个大作家,能接受小姑娘的提醒,这是一种多么谦逊的精神。(板书:谦逊)

生:他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因为他竟然容忍小姑娘这样说他,还认为自己错了,真了不起。

师:看来,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我们送给他一个词:“严于律己”,也可以说“十分自律”。(板书:自律)

生:他十分尊重小姑娘,他能平等待人。

生:他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因为小姑娘也许是跟他开玩笑,可他却这么当真。

师:对呀,如果小姑娘是故意学着他的口气说的,这样一个大作家竟然能接受这种批评或者说是善意的提醒,这需要多么博大宽广的胸襟,可见他是一个极其谦逊自律的人;如果说小姑娘只是开玩笑说的,萧伯纳竟然为这样的一句玩笑而震惊,还马上认识到刚才的失言,更足见他是一个极其严格自律的人。

生:我觉得最后一段也说明他谦逊自律。

(引入读、悟最后一段)

教学反思:

目标,在个性与共性的整合中达成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然而在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有时老师片面理解“个性”或对“度”的把握不当而导致迷失教学方向,最终丢失或偏离教学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个性化阅读,作为教师,就应十分注意“放”与“收”,可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放”,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悟、自得;“收”,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放手让学生畅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加以点拨、引导。使学生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由肤浅到深入,表面到实质。

在上述案例中,执教者基于通过课文语言使学生感悟大作家的谦逊自律的人格美、宽广的胸襟以及文本所透露的一些人文精神这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围绕“在你的心目中,小姑娘和萧伯纳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通过读读、悟悟、议议再悟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教学。问题的开放性为学生的多元理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小姑娘聪明极了”和“小姑娘淘气透了”两种好似截然矛盾的论点在课堂上汇成了和谐的交响乐。“聪明极了”为大家展现的是一个超乎同龄人的、很理性的小姑娘,一个非常善良、懂得自尊自爱的小姑娘;而“淘气透了”为大家展现的是一个天真、纯洁又顽皮的小姑娘。在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对文本作出了个性的反应。然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能依据个性化的理解,顺势推舟,从正反两方面人士萧伯纳的高尚人格。同时,教师不是一味地认同,当孩子们的倾向文本的焦点之处发生偏差——觉得萧伯纳自夸时,教师以疑激思,利用孩子思维的焦点——矛盾点,充分激发了孩子读书的欲望,明确读书的目的,在读中感悟;激发了孩子讨论的兴趣,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大作家宽广的胸襟,伟大的人格,学会做人的道理。在探究研读文本中教学重点得到突出,教学难点得到突破。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既大胆放,给学生以足够的自由空间,同时又注意了教师的点与拨,使个性归于共性的目标。因而,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读出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从而获得了极大的审美享受。阅读真正成为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生命,在个性与共性的整合中溢彩

语文教学,应当是一次次生命的对话,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们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堂课中,不仅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提供了平台;同时,教师民主平等的教学作风更是对“平等”的最好阐释。

“如果是你,你会这么对萧伯纳说吗?为什么?”这样一位世界大文豪,你该如何去面对?角色的转换,使孩子们面临的是“做人”的抉择。“难道他错了,你也?”一引一激,学生茅塞顿开,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多彩的回答进行小结。利用文本隐性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实实在在的做人的原则教育。学生在与文本积极地对话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情的陶冶、以及心灵的洗涤,从而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张扬。

总之,在jsfw8里,对于学生的学习,教者更应关注的是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并由此焕发生命活力,这样的教育才会让生命溢彩。

苏教版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篇二

《大作家的小老师》记叙了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与苏联小姑娘娜塔莎在莫斯科相遇的故事,在相处中,小姑娘的坦然、直率和纯洁,深深地教育了萧伯纳,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萧伯纳同小姑娘玩后,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萧伯纳是否是在自夸,在炫耀自己?在备课时,我起先认为有那么一点意思。可是,教参上说:萧伯纳是在“同小姑娘玩了好久,临别时”才亮出自己的身份,不过是想给孩子们一个惊喜,让孩子高兴高兴。这让我感到有些为难,问起办公室里的老师,他们也都觉得萧伯纳虽然是想让孩子惊喜,但是言语中似乎是带着那么一点夸耀的意思。

不知道孩子们是怎么理解的'。最后,我觉得应该在课上听听学生的想法。

师:临别时,萧伯纳是怎么对小姑娘说的?

(一生读)

师:他当时是怎样的口吻?谁能读好他的话。

(学生朗读,突出了“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等词语。)

师:让我们通过萧伯纳的话语走入他的内心,他当时心里怎样想?

生:我觉得他有些骄傲。

生:我也觉得他有些自夸。

(果真,两位学生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中。在座的其他学生听了他们的回答都表现出了默许的态度,教室里有了片刻的沉默。)

师:(停顿了3、4秒)大家是否都这样认为呢?(我把问题抛给学生)

生:我觉得他不是在自夸,文中说“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可以看出,他的本意是让小姑娘惊喜一下。

师:他想让小姑娘惊喜一下,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话中,“本意”用得很好。

(学生陷入了沉思,片刻后)

生:如果,萧伯纳是炫耀自己的话,他早就该在一开始和小姑娘玩的时候就表明自己的身份了。

生:是的,课文中说,萧伯纳是在“临别时”表明自己身份的。

生:我觉得萧伯纳是否是在炫耀自己,这并不重要。关键的是他后来能意识到自己说的话是“自夸”的表现。

生:我觉得萧伯纳很伟大,他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把小姑娘当作自己的老师。

(大家听得异常认真,从眼神中能看出他们对以上两位学生的敬佩。)

……

师:大家谈得真好,小姑娘的话让萧伯纳深有感触,大作家从小姑娘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小姑娘是大作家的“小老师”。而刚才发言的同学是我们全班同学的老师,他们对课文的感悟是那么的深入。同时,他们也是我的老师,因为我备课时都没有想到这么深。谢谢你们。

(说完,我向他们鞠了一躬。孩子们乐了。都小声嘀咕着:我们是老师的老师。)

上完本课,我心情很激动。看来,上课前,我决定的“听听学生的想法”是明智的。

常常看到理论书上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如何做到真正的“尊重学生”呢?我想,相信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有充分说的机会是最重要的。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出往往能迸射出绚丽的火花。这火花,能带我们到达“又一村”的世界。

苏教版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篇三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对题目的分析的确过多,而且有点偏了。特别是对“小”字的分析。所举的例子“小鬼头、小露珠”等,与本课的“小老师”并不完全一样,我为了引出娜纳莎的可爱把它们联系到一起,有点单调了。从而让学生失去了对前后对比性的感悟,还有点把题与文割裂开的感觉。

我的读书指导确实没有到位,对人物语言的朗读指导得有些少了,缺少反复的'自由练读,还应该关注一下读书能力稍弱的学生,指导一下他们的读书,更应关注学生的不同感觉。

课堂上应减弱预设的束缚,多让出一些空间让学生交流碰撞。譬如,对萧伯纳的话到底应该读出什么像的语气,完全可以让学生们去辩一辩。“小女孩的话又应该怎么读”这个环节也是一样。以上两个环节我处理的节奏的确有些快了,没有给足学生思维碰撞的时间。

另外,在最后第三次修改教案后,我把“找小女孩的外貌”改为“找找小女孩的可爱之处”,自我感觉很好。因为我认为,作者外貌描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突出娜塔莎的可爱,与其让学生“读外貌”还不如让学生“读可爱”呢!

苏教版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篇四

首先是备课思路清晰,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上完课很兴奋,有收获也有不足:

我觉得上公开课,是一种经历,也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最深入、最投入的备课,上完课竟然几天课的流程都在脑中回荡,挥之不去,在接到任务后,我先把书读了十遍,布置学生最少读五遍,然后自己先独立备课,备好后再看参考书,最后上网查资料,再去请教王珊主任,仅用两天时间备课,两天写说课稿。

再预设教2---4是我一时有几种教学思路,但总是觉得不妥,然后睡了一觉,睡醒了再想一会儿,最后,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把几种思路的教学流程一句一句的写下来,写好后再对照一下,看看哪种更合适,一共写了26张纸,后来终于想通了,这才出去买些吃的,静下心来。上课时学生发言积极,连一些平时不举手的同学都发言了,而且孩子学习课文的方法真多,课堂生成的东西较多。以往主人的话来说课上的很灵动。

时间安排有点不充分,拖了两三分钟,第一段可以放在第一课时上。

苏教版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篇五

一是我读到了大人应该向孩子学习。这也是这篇文章直接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一眼能够看到的。笔者与孩子也接触多年了,其实像这样的事,在我们的身边时有发生,但因为我们老师不怎么注意,不用笔记下这个美好时刻,有着类似的感受,也就随时的推移而消失了,向孩子学习的事也没有成为成人的一项自我任务。

二是我读出了大人对孩子缺少一种尊重,也太把自己当作大人了。萧伯纳代表着成人,代表着名人,往往成人、名人是非常在乎自己的,虽然也喜欢孩子与孩子一起玩耍,但真正的尊重是缺少的。我们老师其实对待孩子多也如此。

三是那位小姑娘回萧伯纳的那句话就是童言,孩子是天真的,孩子是最有创造力的,孩子是无畏的……我进而想这位小姑娘回到家中会怎么向她妈妈说今天的事?她会直接把她的回话告诉其妈妈吗?如果直接告诉妈妈,妈妈会作出什么反映呢?我想大多数的母亲肯定会批评孩子不懂礼貌,名人效应不是今天的产物,追星不是今天的产物,爱名人名星不只是属于年轻人,青年老年群体中大有人在,所以其母亲自然会把其上升到道德上来对待孩子。因为绝大多数家庭的教育要注意这一些。因此,想到这儿,我个人认为,这位小姑娘回到家中,也会主动地说今天她和大作家萧伯纳在一起玩。

四是萧伯纳的感悟给我许多启发。萧伯纳从这件事上收获到“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行相待,永远谦虚。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也许编者的意图也就是把这句话传给孩子,让孩子明白“平等相待,永远谦虚”是多么的重要!但思来想去,感觉这篇文章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别忘记大家都是“人”。也就是说,我们向孩子学习什么?——孩子其实也是人!想到这里,感觉到这一课好像对小孩子学习意义不大,好像是对我们成人进行道德教育。

到底怎么引领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把起点定位在哪儿?我觉得我们老师不要掩盖自己应该接受这篇文章的教育,也就是直接告诉孩子这篇文章对老师非常有用,自己应该向学习。这给予学生的一种暗示,即你们长大后,也要重新学习这一课,这样孩子就能够顺理成章地理解课文,明白“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行相待,永远谦虚。”

大教育家陶行知有首诗叫《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其实小孩并不小,你若再说小孩小,要比小孩还要小),他创办“小先生制”在中国教育史上非常有影响。其实孩子也是师,因为孩子的天真,本身就是师之最美的地方。孩子其实也是人!孩子其实也是师!

值得探索的第一课时教学——《大作家的小老师》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这是一次参赛课,要求第一课时的教学。之前没有与学生进行接触,所以我设计了课前谈话的环节,一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打基础,二来将“教”这一多音字的教学提前渗透了下去。

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平时的教学流程一般是出示词语,指名读词,分段指名读全文。这样的过程过于程式化,所以我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检查预习效果。在认真研读教材之后,我找到了两个典型的句子:一是萧伯纳暗想的话。这是个长句子,学生在断句上有困难。二是小姑娘学着萧伯纳语气说的话,这句话中不仅包含着8个生字,而且萧伯纳说的话与这一句话句式相同,读好这一句其实读好了两句文章中重要的句子。这样就节省下了时间去理解文章内容。

为了突出重点,我将文章做了处理。小姑娘的外貌描写我放到了介绍小姑娘身份时就进行了教学,突出了小姑娘可爱的人物形象。在三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主人翁萧伯纳的身上。

另外,在生字教学上我也动了脑筋。在介绍人物身份时,就伺机指导学习了“萧”“纳”“豪”“娜”“莎”“联”“科”七个生字,有的采用范写的形式,有的强调字形,有的指导读音。

本节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体会萧伯纳对小姑娘所说话语的真正用意,感受他的童心未泯及其幽默的本意。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萧伯纳为什么要这样说?”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的意见出现分歧,这正是我所希望的。两种意见不统一,究竟萧伯纳是什么用意呢?引导学生读“暗想”一句,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清楚萧伯纳本以为自己的介绍会让小姑娘激动、兴奋,能让小姑娘为和大文豪玩了好久而自豪,然而小姑娘出乎预料的表现使萧伯纳为之一震,从而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萧伯纳本意的引导不够深入,在学生有所感悟时没有能够抓住关键处加以总结提升,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理解不够到位,这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的地方。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