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摘苹果教学设计(优秀8篇)

时间:2023-10-02 07:34:09 作者:文锋 2023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摘苹果教学设计(优秀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北师大版一年级摘苹果教学设计篇一

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与同学密切合作的能力。

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电脑软件、实物投影、以及师生操作用的苹果图片、小圆片、小棒等。

一、探究新知。

1、准备:教师设计一组电脑动画,组成一个小故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小朋友去红红家里做客,妈妈端来一些苹果,请同学们数一数,妈妈端来几个苹果?旁边有几个盘子?平均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请学们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分一分吧。

小组交流并在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

3、第二次分苹果。

师:如果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几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让我们怎样分?

学生讨论并动手试分一下。

教学点评:通过实际操作和口头表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4、对比讨论:

对这两种分法你有什么发现吗?

教学点评:通过对比小结,渗透除法的含义,突出两种分法的共性:“平均分”。

这些苹果你还可以怎样分?

教学点评:在组织平均分的同时,不规定统一的方法,有学生自主来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哪些弄不明白的问题?”接着教师及时解答或请同学帮助解答。

教学点评: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二、尝试练习

1、(1)如果每2个装1袋,可以装()袋。

(2)如果每3个装1袋,可以装()袋,还剩()个。

让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把结果填在方格内。

教学点评:此题的练习,以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三、应用拓展

1、(1)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个篮子。

(2)有6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个松果。

可以让学生圈一圈,把结果填在方格内。

教学点评:两种不同分法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于平均分含义的理解,同时可以了解一下学生的思维水平。

2、需要()只小兔才能运走?

学生可以边动手操作边讨论。

教学点评: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四、发散提高。

同伴对说游戏:还可以怎么排?

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探索不同的排法。

教学点评:此题的练习,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一题多解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发散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都学得很好,我们对“平均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分东西的有关知识。

教学点评: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并预告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做到了承先启后。

北师大版一年级摘苹果教学设计篇二

1、通过“分一分”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过程。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通过发散性、开放性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学具准备

苹果图片、小棒、挂图、写着题目的小黑板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出示小熊的'挂图,师:今天,小熊过生日想请小动物们吃苹果,(出示苹果图片12个)小朋友们快来帮小熊分苹果吧!

(二)、操作探索,体会新知

一、出示小黑板:小熊准备了四个盘子,想想平均每个盘子能放几个?

1、学生独立思考。

2、利用学具分一分,并汇报结果。

二、出示小黑板;

1、如果准备了三个盘子呢?

2、如果准备了六个盘子呢?

3、如果准备了二个盘子呢?

4、你还有其它的分法吗?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以上问题,并进行解答、交流方法。

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师生共同订正。

三、交流探索

师:从帮小熊分苹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在分的过程中你是否有比较快的方法?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方法。

[三]、动手尝试,巩固新知

一、个人尝试(第34页的“试一试”第1题)

1、学生看题,说题意。

2、利用学具分一分,独立动手实践。

3、交流订正。

二、进一步深会(第35页的“试一试”第2题)

1、学生看题,请个别学生说题意,并请个别学生尝试分析题目。

2、不用学具,直接完成练习。

3、师适当引导,学生间交流好的练习方法。

三、尝试探索(第35页的“试一试”第3题)

1、学生看题,说说题意。

2、小组合作:编一题简单的应用题。

3、小组展示应用题,集体修正,给予及时的评价(不要磨灭学生的那份热情)

4、独立完成应用题,集体交流。

四、灵活伸缩(第35页的“试一试”第4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有多少名学生?他们是怎样排队的?(列式计算)

2、与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一摆,思考:还可以怎么排?

3、汇报结果。

[四]、课堂小结

一、小结

平均分的方法很多,但是无论哪一种分法,分得的结果每份同样多。

二、延伸

数一数本班的同学一共有几个,除了我们现在的这种排法,还可以怎么排?

北师大版一年级摘苹果教学设计篇三

1、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

2、初步理解、想象故事的情节。

3、让幼儿通过文学作品了解鸟的作用和特殊本领。

1、喜欢安静倾听文学作品、

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了解啄木鸟、猫头鹰、喜鹊等几种鸟的作用和特殊本领。

3、懂得别人遇到困难时要想办法帮助别人。

1、与故事内容相关的图片

2、幼儿收集的各种鸟的图片

开始部分

1、律动:《摘苹果》,引出活动内容。

2、提问:幼红红的苹果长在哪里呢?出示两棵苹果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两棵苹果树的不同。

猜测一下发生了什么事?

谁能为老苹果树治病呢?

基本部分:

1、教师口述故事《小苹果树请医生》,幼儿安静地欣赏。

2、提出问题,帮助幼儿回忆并理解故事内容。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苹果树都请了谁给树婆婆看病,它们能给树婆婆看病吗?

(3)谁会给树婆婆看病呢?啄木鸟是怎样为树婆婆看病的呢?请幼儿学一学啄木鸟捉虫的动作。

(4)这个故事里有谁帮助了别人?

(5)说一说: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时,自己应该怎么办。

3、教师复述故事,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

4、幼儿了解鸟类的特殊本领。

利用各种鸟类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认识的各种鸟及鸟的图片,并能说出几种鸟的本领。

如:啄木鸟会捉树洞里的虫子,喜鹊会捉树叶上的虫子,猫头鹰会捉老鼠等等。

5、启发幼儿思考并互相交流保护鸟类的办法。

结束部分:

律动《小鸟》。幼儿学小鸟一次飞到户外去游戏。

在美工区中投放画有小鸟轮廓的画纸,幼儿练习给小鸟设计美丽的衣服。

孩子们都生过病,对生病时的情景深有体会,因此他们对苹果树婆婆的病情很着急,都能主动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为苹果树婆婆治病。通过活动他们知道了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要想办法帮助,有了初步的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活动中孩子们能安静的倾听故事,理解了故事内容,了解了啄木鸟、猫头鹰、喜鹊等几种鸟的作用和特殊本领。

活动中幼儿有抢话现象,他们很激动不等别人说完就抢着发言,这一现象还应继续进行引导教育。

北师大版一年级摘苹果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过程。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通过发散性、开放性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具准备:12个苹果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讲述小熊摘苹果的情景,出示课题:分苹果。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小熊分苹果。

(二)、操作探索,体会新知

(同时,贴出12个苹果,板书贴出“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个。”字条)

先孩子们独立分,然后同桌互相检查。

请学生来板演不同的分法(可能有1个1个分的,2个2个分的,3个3个分的等等)并说一说。

之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小组说。教师引导学生能完整地说出平均分这种含义,即: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师:现在小熊家又来了两个客人,小熊想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6个好朋友,聪明的你,愿意帮帮小熊吗?动手分一分!

学生独立分,分完后小组互相说一说,请个别学生说,大家一起说说。(12个苹果,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盘放()个。)

请学生来板演,并说一说。

多媒体课件: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盘?(同时贴出相应字条)

学生动手分,然后互相说一说

学生板演,大家一起说。教师引导让孩子们体会平均分的另一种含义。

3)小结:从帮小熊分苹果中,我们知道了平均分的方法很多,但是无论哪一种分法,分得的结果每份同样多。

(三)、动手尝试,巩固新知

(以闯关的形式来进行知识的巩固,学生会更感兴趣!)

一、个人尝试(第35页的“试一试”第2题)

1、学生看题,说题意。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动手实践。

3、交流订正。

二、进一步深会(第34页的“试一试”第1题)

1、学生看题,请个别学生说题意,分析题目。

2、不用学具,直接完成练习。

3、师适当引导,学生间交流好的练习方法。

三、尝试探索(第35页的“试一试”第3题)

1、学生看题,说说题意。

2、独立完成应用题,集体交流,给予及时的评价(不要磨灭学生的那份热情)

3、鼓励学生,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灵活伸缩(第35页的“试一试”第4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有多少名学生?他们是怎样排队的?

2、思考:还可以怎么排?与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一摆,

3、汇报结果。

(四)、课堂小结

一、小结

平均分的方法很多,但是无论哪一种分法,分得的结果每份同样多。

二、延伸

数一数本班的同学一共有几个,除了我们现在的这种排法,还可以怎么排?

教后感:

首先,能较好的理解教材,操作突出;其次,针对问题解决做到了算法多样化;并能较好的突出算理,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比我想象的好一些!

不足:如果可以个性化的处理教材效果会更好,比如可以把第1课时和本节课并作一课时,感觉就不会那么单调了,效果会更好!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应学会装傻,这样可以留给学生多一点空间给学生,从而也不会认为的降低难度,可以更好的挖掘孩子的潜力!另外,练习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适当的家大课堂的作业量,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有很大的帮助。

北师大版一年级摘苹果教学设计篇五

1、通过“分一分”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过程,《分苹果》教学设计。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通过发散性、开放性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学具准备

苹果图片、小棒、挂图、写着题目的小黑板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出示小熊的挂图,师:今天,小熊过生日想请小动物们吃苹果,(出示苹果图片12个)小朋友们快来帮小熊分苹果吧!

(二)、操作探索,体会新知

一、出示小黑板:小熊准备了四个盘子,想想平均每个盘子能放几个?

1、学生独立思考。

2、利用学具分一分,并汇报结果。

二、出示小黑板;

1、如果准备了三个盘子呢?

2、如果准备了六个盘子呢?

3、如果准备了二个盘子呢?

4、你还有其它的分法吗?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以上问题,并进行解答、交流方法。

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师生共同订正。

三、交流探索

师:从帮小熊分苹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在分的过程中你是否有比较快的方法?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方法,小学数学教案《分苹果》教学设计》。

[三]、动手尝试,巩固新知

一、个人尝试(第34页的“试一试”第1题)

1、学生看题,说题意。

2、利用学具分一分,独立动手实践。

3、交流订正。

二、进一步深会(第35页的“试一试”第2题)

1、学生看题,请个别学生说题意,并请个别学生尝试分析题目。

2、不用学具,直接完成练习。

3、师适当引导,学生间交流好的练习方法。

三、尝试探索(第35页的“试一试”第3题)

1、学生看题,说说题意。

2、小组合作:编一题简单的应用题。

3、小组展示应用题,集体修正,给予及时的评价(不要磨灭学生的那份热情)

4、独立完成应用题,集体交流。

四、灵活伸缩(第35页的“试一试”第4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有多少名学生?他们是怎样排队的?(列式计算)

2、与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一摆,思考:还可以怎么排?

3、汇报结果。

[四]、课堂小结

一、小结

平均分的方法很多,但是无论哪一种分法,分得的结果每份同样多。

二、延伸

数一数本班的同学一共有几个,除了我们现在的这种排法,还可以怎么排?

北师大版一年级摘苹果教学设计篇六

《分苹果》这节课主要通过“小熊过生日”这一情境使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发展他们的数感。我从学生所熟悉的和喜欢的事例(过生日)出发,设计了一个小熊过生日的情境,创设了12个苹果怎么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动手分一分、摆一摆的需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了初步的感知,下一步就需要孩子们亲自去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于是,我精心设计了动手操作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分小圆片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培养了他们动手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建立准确的、清晰的表象,为后面正确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每个孩子的知识基础和个性差异不同,因此为了能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学习和表现的机会,我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给学生留有足够完成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对于班上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我们的学习中来。新课程改革中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整个课堂活动中,让学生个个参与,真正“活动”了起来,而且有收有放,收放有序,使整个课堂活而不乱。从而使学生感到不是“学数学”,而是在“玩数学、体验数学”。另外我还在整堂课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种“小动物的游戏”,带出了多种有效的练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饶有兴趣中逐步提高计算技能,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节课学生有比较明显的进步和发展,表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可以摆脱学具操作,应用乘法口诀进行平均分了。

北师大版一年级摘苹果教学设计篇七

1、通过“分一分”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过程。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发散性、开放性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课件20个圆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二、操作探索,体会新知

(一)、出示课件:欢欢准备了四个盘子,想想平均每个盘子能放几个?

1、学生独立思考。

2、说一说方法,并汇报结果。

(二)、出示课件;每个盘子放两个,可以放几个盘子?

(三)还可以怎样分呢?

学生讨论出不同得分法,摆出自己喜欢的方法,并用平均分得语言叙述出来,同时课件演示可能出现得分法。

小结:

从帮欢欢分苹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在分的过程中你是否有比较快的方法?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方法。(概括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动手尝试,巩固新知

(一)、个人尝试(第34页的“试一试”第1题)

1、学生看题,说题意。

2、口头解答。

3、课件演示订正。

(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第35页的“试一试”第2题)

1、学生看题,动手分一分。

2、用语言叙述平均分得方法。

3、师适当引导,学生间交流好的练习方法。

(三)、尝试探索(第35页的“试一试”第3题)

1、学生看题,说说题意。

2、小组合作,提出不同的问题,试着解决。

3、集体订正,给予及时的评价。

(四)、灵活伸缩(第35页的“试一试”第4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有多少名学生?他们是怎样排队的?

2、与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一摆,思考:还可以怎么排?用平均分得语言叙述出来。

3、汇报结果。

四、课堂小结

(一)、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想把你学到的哪个知识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

(平均分的方法很多,但是无论哪一种分法,分得的结果每份同样多。)

(二)、延伸

数一数本班的同学一共有几个,除了我们现在的这种排法,还可以怎么排?

北师大版一年级摘苹果教学设计篇八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

2、让学生看懂图意,明确两次分苹果的不同要求。

3、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体会等分的不同方法。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对发散性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小圆片或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师:(出示图片)小熊想让大家帮它分苹果,我们一起来,好吗?

生:好。

师:谁能说出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生: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每个盘子放几个?

生: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

(教师板书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每个盘子放几个?

师:你能用小圆片表示苹果分分吗?看谁分得最快。分完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开始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师:你是怎样分的呢?

生:把12个苹果分成4堆,每堆3个,3个放一盘,这种分法最快。

生:先往每盘里放2个,再往每盘里放1个,每盘就是3个苹果。

……

教师给予评价鼓励。

2、解决第二个问题: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

师:同学们分分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我就把12个苹果2个2个的分,就可以分6盘。

生:我知道12里面有6个2,我就知道可以分6盘。

……

师:刚才小朋友们已经解决了两个问题,大家动脑筋想一想,除了书上的这两种分法,还可以怎样平均分?用小圆片试着分一分。

生: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个。

生: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生: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个。

生:每个盘子放6个苹果,可以放2盘。

……

出示试一试的1、2、3题。

教师说清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出示结果,集体订正。

第4题,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探索出不同的排法。

生:可以排4排,每排4人。

生:可以排3排,每排8人。

生:可以排2排,每排12人。

教师小结。

练习设计:第32页的分一分、33页的试一试。

板书设计: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6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