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红色故事心得(优质5篇)

时间:2023-09-26 14:04:25 作者:ZS文王 浙江红色故事心得(优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浙江红色故事心得篇一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我看不然,至少还有一种情势能让男儿泪流不止,那就是寻访历史足迹,重温红色经典,英灵们的真实故事赋予的那份感动。

作为江西省首批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我有幸随县委组工干部再次赴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期间在互动教学课上,观看的红色故事《井冈母亲—曾志》深深触动到我的神经,眼眶湿润,泪水打转,难以控制。在这堂互动教学课上,老红军、原中组部副部长曾志的孙子石金龙讲述了自己家人与奶奶的感人故事,让在座的所有学员无不为之潸然泪下。缅怀这些英灵,我们会发现,曾志身上代表的那辈英灵们传递出来的时代使命感、革命传统精神乃至人格魅力,才是从内心世界真正打动我们的原因。

舍我其谁·时代使命感

《井冈母亲—曾志》里简单描述了这样一幕,1928年冬天,怀有七个月身孕的曾志,和战士们一起上山砍木头、锯板子,参与修建了红军小井医院。1929年1月,曾志随朱毛红军转战赣南以西,为了不拖累红军,忍痛割爱,将出生仅26天的儿子托付给了井冈山一户农家。这一别,就是整整24年。

这样的红色故事,数不胜数,我们还能从《地道战》、《建党伟业》等红色故事中同样受到教育,革命时代,那辈人身上展示出来的宁死不屈的气节和视死如归的气魄足以深深打动我们这代人的心,让我们自觉增强了历史使命感,主动扛起时代责任,永续我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井冈山精神·革命传统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简单24字概括了井冈山精神,它到底有多大影响力和感召力?我们可以从曾志给阔别24年的儿子石来发的一番话语中读出真谛。

“你是井冈山人民在艰难岁月里养育成人的,你养父一家为了你的成长,含辛茹苦,经历各种难关,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代价,前辈的革命遗志还需要你继承,井冈山的革命传统需要你们发扬光大。”这就是曾志初次见面送给亲生儿子的“厚礼”。石来发听了母亲感人肺腑的谆谆教导后,放弃在广州工作的机会,在井冈山上担任了几十年的护林员工作,不辞辛苦地巡逻在崇山峻岭之中,为管理、保护好井冈山的绿色森林而兢兢业业地工作。这就是曾志、石来发两代人给予我们这辈人的精神财富。

曾志、石来发两代人,井冈山精神的现实化身,散发着革命传统精神的光芒,他们随同烈士们的灵魂,在小井医院墓地附近紫色小花的映衬下,永远存活在共和国的大地。这种几代人传承下来的井冈精神,引导着我们这一代代后人,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屑奋斗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超凡脱俗·人格魅力

聆听曾志生前的遗嘱《生命熄灭的交代》,这是每个学员泪腺最为发达的感人时刻,泪感直接来自曾志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

“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设灵堂,京外家里人不要来京奔丧,北京的任何战友都不要通告打扰。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决不要搞什么仪式,静悄悄的,三个月后再发讣告……”

7月1日,曾志魂归巍巍井冈山,融入革命红土。从此,曾志的肉体灵魂合二为一,与井冈山融为一体。井冈山上苍翠的松柏、绚烂的杜鹃,把她和其他红色英灵们长眠照耀得格外光灿。曾志,她是捧着灵魂上路。

为什么活?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我们这辈人乃至后辈人,或许都在扪心叩问自己。在我们身边,物欲横流和急功近利的人群随处可见,作为社会人的迷失往往是因为只活在人生的表层,他们更多地关注眼前的实用价值,而忽视了作为人的精神性。

试问,人格魅力缺席的课堂,能否有精彩的人生出彩?我们在学习曾志和红色故事汇里其他先烈之时,那代革命人超凡脱俗的境界给我们感召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心怀感恩,理解今天生活幸福的不易,继而善待我们今天的工作。

浙江红色故事心得篇二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读了《红色少年的故事》,认识了许多少年英雄,有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大义凛然的刘文学,机智勇敢地王二小,宁死不屈的师东,舍已救人的韩余娟,护林英雄赖宁,众多故事中,最令我佩服和感动的是“狱中小烈士——宋振中。”

和小萝卜头相比,我们的生活条件虽然大大改善了,但随意浪费纸张难道不是很惭愧吗?我们应该节约纸张,追求低碳生活,为国家节约资源。

监狱里学习条件很差,没有桌子和椅子,小萝卜头和老师只好坐在地上学习,在如此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他仍然每天坚持和老师认真学习,读到这里,我羞愧极了。爸爸妈妈前段时间工作特忙,没有太多时间检查我学习,我一边写作业,一边偷看课外书,结果作业本经常出错。家长批评我时,我还自以为是,替自己狡辩。和小萝卜头相比,我的学习环境这么好,自己学习却不认真,不自觉,我非常惭愧。从今以后,我一定要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小萝卜头还利用自己年龄小不会引起敌人注意替大人传递信息,做了许多成年革命者不能做的工作,他为革命的成功立下了不朽的功劳。他长期待在监狱里长大,是多么渴望能有一天走出监狱的高墙,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但是就在解放军节节胜利反动派溃逃之前,反动派刽子手先后杀掉了小萝卜头的'爸爸妈妈和其他革命者,小萝卜头也在敌人的屠刀下不幸的牺牲了。那年,他才9岁啊!读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和我们同龄的小萝卜头本应该享受幸福的童年,学习的好时光,父母的关爱,可他却英勇地牺牲了。虽然小萝卜头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永远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宝贵的生命,美丽的年华换来的,是多么来之不易啊!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技术本领,做一个积极向上,热爱祖国的栋梁之才!

浙江红色故事心得篇三

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红色故事汇》开播以来,深受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大家认为《红色故事汇》真实生动,感人肺腑,在精神上再一次受到了洗礼。回顾党的光辉历史,重温红色经典,始终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荡漾在我们每个党员心中,红色文化是激励我们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不懈动力。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组织的一场大型的罢工运动。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为要求承认俱乐部有代表工人权利和增加工资举行罢工。路矿当局勾结军阀派兵企图镇压。在共产党人刘少奇、李立三等的领导下,一万七千多工人英勇斗争,迫使路矿当局承认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条件,18日罢工取得了胜利。安源路矿罢工的胜利,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红色资源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资源,通过对此种精神的学习,教育后人,从而发展各地经济,唯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过去与现实的接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红色资源,并能够实现物质与精神两面抓的良好局面;同时唯有这样,才能符合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弘扬革命传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同时,在精神领域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支持,给人一种心灵的洗礼。尽管历史发生在过去,但是存活于今天人民的心灵深处,并将指向未来,历史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今天是过去的延续,历史之所以是指向未来的,是因为未来是今天的延续。今天对过去的回顾是为了指导明天的社会实践。因为未来实践的需要,我们需要回顾前人的业绩,了解前人业绩对今天人们心灵的启迪,为未来的生活指明航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对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的进程进行回顾,加深这段历史在今天国人心灵中的历史记忆深度。

在看了“安源路矿――工运风云涌”后,让我坚定了信念: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一定要立足本职工作,锐意开拓进取,提升能力、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坚决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永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为了祖国富强、人民解放,身先士卒。作为党员,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崇高品格,继承优良传统,发扬优良作风,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红色故事带给了我们一堂堂生动的党史党情教育课,坚定了自己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光彩,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浙江红色故事心得篇四

*年*月*号,在罗静伟老师的组织下,电子系党支部开展了观看“红色故事汇”的影片,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也很荣幸地观看了这部影视片。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红色故事汇》是由中国共产党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江西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热土,无数志同道合之士曾在这片热土上抛头颅洒热血,在这片热土上曾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方志敏、贺龙、陈毅等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众所周知,热土江西具有得天独厚、丰富的红色资源。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武装革命斗争的第一枪,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并且建立起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及高尚的品质,无不鼓舞和激励着我们。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建立起来的丰功伟绩,这都是我们为社会主义建设而艰苦奋斗的榜样。井冈山精神、红军精神,更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观看《红色故事汇》,更是激发起我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奋斗的进取心。

还记得从小,我们都是观看红色影视剧长大的,比如《闪闪的红星》、《地道战》、《八一起义》等等。当时给我的直接印象就是,共产党员好伟大。而如今再去回顾这些影视片,那份感动依然还在,多了一份对党和革命事业的理解,如果没有党的正确领导,哪里来的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他们的为革命事业而不甘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无不鼓舞着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深知我自己的不足,现在只能通过好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好好地学习红色精神,在知识上武装好自己,在行动上向党组织靠近。

《红色故事汇》很好地把以前的很多红色故事重新演绎出来,通过此次的观看学习,我深知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真切领悟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那都是革命先辈用鲜红的热血换回来的。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应该牢记党的宏伟历史,热爱党,热爱人民,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奉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篇二: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对于“红色”故事,离我们有点遥远,但是所有的“红色”故事留下的足迹却是永恒的,对于我们当代人的影响不仅仅是潜移默化,更多的对现代生活的珍惜,对幸福生活、和谐环境的珍惜和对我们个人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启发。让我们做一个更有责任感的青年人。

通过了解“红色”故事,体现那时候人民群众为了党和人民利益的无私伟大的精神。为了党、为了国家,不畏牺牲的英勇精神,值得我们的学习。看到的多个故事中,有一个让我觉得很感动,是“千金献党--母子皆楷模”,这个“红色”故事主要讲了母亲金永华和作为共产党员的儿子王朴,母子为了党做的贡献。在儿子王朴的表明身份和请求变卖家产,支援党国,作为母亲的金永华在考虑几天后,毅然做出了决定,变卖了全部家产,共有2000两黄金全投入支援党,从一方首富变为无产者,这一行为真正折射出一位新女性的爱国情怀。而此时也通过自家开的“莲华中学”为地下工作做了很多事,“莲华中学”成了培养干部的“红色摇篮”,但由于某些原因,王朴被捉获,由于作为母亲的金永华变卖了所有的家产,那时并没有太多的钱打通关系,错过营救的时候,他牺牲在了“辛梓桐”,痛失儿子让金永华难过非常,但是在儿子的遗书中,希望母亲能继续掩护地下工作第一线。继续做着儿子留下的事情。她是为伟大的母亲的同时,也更反映出她的爱国情怀,为了党,为了国家,母子俩都做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无私,他们的牺牲,都值得敬佩,都值得学习。

而在金永华做掩护工作到重庆解放时,党将她当初支援党工作的资金归还时,她不肯收,多次提出不愿收回当初支持的资金。与此同时,她还提出了“三个应该”和“三个不应该”,更体现了她的无私。在她去世后,还将自身财产捐给了重庆妇联。她的精神和品质都是进步的。

从“红色”故事中,得到很多以前所不知道的事情。而一个一个小的故事折射出的背后的精神、力量不可小觑的,他们做出的贡献,做出的努力,是我们能有目共睹的,也是让我们有了如今幸福生活,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要好好珍惜现今拥有的幸福生活。因为,它来之不易。

篇三: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令我非常难忘的文章《飞机遇险的时候》,那时,熟背着课文却不能理解主人公的感情,今天,看完《周总理与放牛娃》这段视频,我非常羡慕放牛娃的生命 里有这么一位伟人的出现,当看到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改变了放牛娃的一生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这不是偶然。一位开国总理,他用智慧与善良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读了这四句诗句,脑海中不断出现于都百姓倾其所有帮助红军渡河的场景,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他把自己家的木板都送给红军后发现红军还需要木板,就坚定的把自己的棺材木也给了红军,还说道:“你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可以连命都不要,我奉献一块棺材木又算得了什么!”这难忘的一幕,让我们看到了红军伟大的长征精神和于都百姓的爱国精神。

《活着的雕像—施奇》一位年轻的生命,为了国家为了共产党英勇牺牲了。她忍着下身溃烂的疼痛,向狱里的每一个人讲述着革命精神,之后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狱内情报队伍。在敌人面前有着不屈的意志和钢铁般的精神的她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榜样,她的灵魂永远是纯洁的!

浙江红色故事心得篇五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言汇编

吃水不忘挖井人。追古思今,那一段艰苦卓绝的年代成为了历史,永远地载入了史册。但是那一抹浓重的红色记忆,当在我心中永存,并以行动去感恩。

青山湖区塘山镇政府干部樊美宇

我们的村子还不算富有,作为村官,我要更加努力,将共青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学习中去,要以96名团员为榜样,为把我们村建设成龙头村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谷滩新区大学生村官

《红色故事汇》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以革命先辈为学习楷模,以本职岗位为实践平台,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弋阳县委组织部汤天池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