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陈情表知识点归纳总结 陈情表知识点(优质8篇)

时间:2023-10-12 09:35:43 作者:文轩 2023年陈情表知识点归纳总结 陈情表知识点(优质8篇)

军训总结是对我在军训期间所面临的自我约束和个人突破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我养成自律和自强不息的品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彩学期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通过学习他人的总结,我们可以获得启示和灵感,为自己的总结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

一、文言实词

(一)文言通假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多之疾病死伤)。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终鲜兄弟:鲜,同“无”。

4、常在床蓐:蓐,同“褥”,草褥子、草席。

5、除臣洗马:洗,又作“先”,前驱的意思。

6、猥以微贱:猥,犹“鄙”,自谦之词。

7、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有,同“又”。

(二)古今异义古义今译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人自立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2、郡县逼迫:指郡县的官员古代的行政区划

3、臣欲奉旨奔驰:驾马飞奔快跑

4、实为狼狈:进退两难的情状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5、则告诉不许:申诉对……说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数量少

7、听臣微志:任,准许用耳朵接受声音

8、九岁不行:不能行走拒绝他人的话

(三)词类活用

1、臣待汤药:名作动,喝水吃药

2、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3、且臣少仕伪朝:名作动,做官

4、诏书特下:方位名词做动词,下召

5、催臣上道:方位名词作动词,上(路)

6、则以刘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

7、臣具以表闻:使动,使……知道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9、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动,使……过完

10、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词作名词,处境,连绵词

(三)一词多义

1、矜

1)自夸不矜名节

2)同情,怜惜愿陛下矜愍愚诚犹蒙矜育

二、文言虚词

1、以

连词,表因果:因为

臣以险衅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

连词,“无以”,无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连词,表目的:来

谨拜表以闻

动词,用

臣具以表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表凭借:凭,按

猥以微贱

2、见:“我”

慈父见背

3、所:……的事,……的情况

实所共鉴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有所希冀

4、既……终……:又……又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5、且:连词,况且

且臣少仕伪朝

三、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二)宾语前置句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三)定语后置句

(四)介词结构后置句

急于星火

(五)省略句

未尝废离(祖母)

则告诉(陛下)不许

逮(吾)奉于圣朝,沐浴(于)清化

(六)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慈父见背

沐浴清化

寻蒙国恩

犹蒙矜育

(七)固定句式

四、文言精句、难句翻译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臣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忠尽孝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五、文言常识

本文选自南朝梁萧统编选《文选》,李密,字令伯,一名虔,西晋人,蜀汉灭亡之后,以父亡母嫁祖母无所依靠,上表陈情辞却晋武帝太子洗马之征。

六、文化常识

1、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

2、外,指自己一房以外的亲族,古代一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3、五尺,汉代的五尺,相当于现在的三市尺多

4、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5、孝廉,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用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6、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这里指益州刺史

7、秀才,本指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文中指优秀人才,与科举“秀才”含义不同。

8、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9、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掌图籍,祭奠先圣先师,讲。太子出行则为先驱。

10、伏惟,俯伏思量。故事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

11、朗署:朗官的衙署

12、牧,古代称洲的长官。伯,长

陈情表的主旨

《陈情抄表》的“情”袭可以有三个层面的理解:一、情况。申说了自己与祖i母相依为命不能离开,皇帝征召,虽感念国恩,却难以赴命的两难处境。二、情感。字里行间,传达了与祖母的一片深情。三、情理。圣朝的主张与自己的请求的合理性。综合在一起,本文的“情”复杂而深刻。这里有:对祖母养育的报答之情,对祖母缠绵病榻将不久人世的悲戚之情,对圣上拔擢的感激之情,对忠孝难全的狼狈之情,对难以赴命的焦灼之情,对朝廷催迫的不满之情,在等候观望中的惴惴之情等等,正因为这种复杂与深刻的情感的表现,使文章具有了历久不衰的魅力。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此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陈情表读后感

本文以孝道观念为中心结构全文。忠孝观念是中国封建宗法社会中一组对立统一而居核心地位的伦理意识。李密作为亡国贱俘,在得到新朝任命诏书后,如不应征,就有眷顾旧朝的嫌疑,甚至有杀身之祸。李密在文中以孝亲之情为依据,并标举“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反复诉说自己终养祖母的请求,化被动为主动,使晋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本文主要申说作者辞不赴命的理由,但作者没有过多地陈说道理,而是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以情感人。本文首先陈说祖母对作者早年的养育之恩和祖母晚年对作者的依赖,其次表明作者对州郡、朝廷屡下征举的感激之情和眼前进退两难的处境,再次表明心迹,不奉诏出并非别有希冀,反复申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最后申明所说一切都是实情,希望晋武帝予以体察。文章极力渲染自己的不幸和家庭的悲苦,反复陈述祖母年老多病、危在旦夕的情景,读来不禁油然而生同情之心。据说晋武帝读后曾动情地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晋书》卷八十八)

“大抵表文以简洁精致为先,用事忌深僻,造语忌纤巧,铺叙忌繁冗。”(吴讷《文章辨体序说》)《陈情表》洵为书表类文章的典范之作,语言质朴淳厚,语气谦恭,语意委婉,辞气怊怅,音韵和谐。在句式上以四字句为主,对偶句迭出,间以长短参差的句子,整齐中有变化。语言朗朗上口,极具抒情色彩,有强烈的感染力。有些四字句,简明练达,生动形象,已凝练为后世常用的成语或习语。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

1.夙遭悯凶

2.常在床蓐

3.四十有四

二、词

(一)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2.至于成立

3.奉诏奔驰

4.沐浴清化

5.告诉不许

6.臣之辛苦

(二)活用

1.刘病日笃

2.谨拜表以闻

3.臣具以表闻

4.外五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三)重点实词

1.险衅

2.慈父见背

3.夙遭悯凶

4.终鲜兄弟

5.门衰祚薄

6.察臣孝廉

7.举臣秀才

8.供养无主

9.拜臣郎中

10.除臣洗马

11.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12.责臣逋慢

13.苟顺私情

14.犹蒙矜育

15.不矜名节

16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7.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18.庶刘侥幸

三、句

(一)特殊句式

1.而刘夙婴疾病

2.则告诉不许

3.今臣亡国贱俘

(二)固定词组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三)翻译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4.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5.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陈情表读后感

前两天学《陈情表》的时候,汤老师说,读李密的《陈情表》而不落泪者,视为不孝。当时,落泪者寥寥无几,多半是不理解文章意思之故。

学罢,我感触很深。不管李密不去做官是不是真由于其祖母的病,从他的文笔,足以见他对祖母的孝顺。

这使我想起了外婆,我可敬可爱的外婆!

我一出生,母亲就病了,因为我是女孩,奶奶是不曾理我的。爸爸要照顾母亲,我自然就交给了外婆。

我小时侯多病,经常感冒、发烧。外公身体也不好,每次都是外婆背着我跑医院。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发烧得厉害,额头上滚烫滚烫的,外婆喂我吃了药,一点也不管用,她只得背着我往医院跑。冬天的夜晚是寒冷的,外婆的额上却冒出了汗珠。

那一阵子,父亲很少来看我,我认为那是因为我给他们带来了不幸,大概都把我当成了灾星(当然,后来不是这样。)。外公那微薄的退休工资,不仅要养活他们自己,还要养活我这个刚落地的娃儿。

后来,母亲出院了,我离开了外婆,但我还是还是经常去她那儿,我永远不会忘记外婆待我的好。

现在,我已进入重点中学上,也算圆了外婆的一个梦。她自己没有读书,但希望自己的外孙有出息。每次回家,我都要去看一看外婆,和她聊聊天。

外婆,谢谢您对我的照料,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三

(一)文言通假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多之疾病死伤)。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终鲜兄弟:鲜,同"无"。

4、常在床蓐:蓐,同"褥",草褥子、草席。

5、除臣洗马:洗,又作"先",前驱的意思。

6、猥以微贱:猥,犹"鄙",自谦之词。

7、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有,同"又"。

(二)古今异义 古义 今译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人自立 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2、郡县逼迫: 指郡县的官员 古代的行政区划

3、臣欲奉旨奔驰: 驾马飞奔 快跑

4、实为狼狈: 进退两难的情状 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5、则告诉不许: 申诉 对……说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数量少

7、听臣微志: 任,准许 用耳朵接受声音

8、九岁不行: 不能行走 拒绝他人的话

(三)词类活用

1、臣待汤药:名作动,喝水吃药

2、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3、且臣少仕伪朝:名作动,做官

4、诏书特下:方位名词做动词,下召

5、催臣上道:方位名词作动词,上(路)

6、则以刘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

7、臣具以表闻:使动,使……知道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9、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动,使……过完

10、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词作名词,处境,连绵词

(三)一词多义

1、矜

1)自夸不矜名节

2)同情,怜惜愿陛下矜愍愚诚 犹蒙矜育

1、以

连词,表因果:因为

臣以险衅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

连词,"无以",无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连词,表目的:来

谨拜表以闻

动词,用

臣具以表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表凭借:凭,按

猥以微贱

2、见:"我"

慈父见背

3、所:……的事,……的情况

实所共鉴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有所希冀

4、既……终……:又……又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5、且:连词,况且

且臣少仕伪朝

(一)判断句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二)宾语前置句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三)定语后置句

(四)介词结构后置句

急于星火

(五)省略句

未尝废离(祖母)

则告诉(陛下)不许

逮(吾)奉于圣朝,沐浴(于)清化

(六)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慈父见背

沐浴清化

寻蒙国恩

犹蒙矜育

(七)固定句式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臣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忠尽孝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本文选自南朝梁萧统编选《文选》,李密,字令伯,一名虔,西晋人,蜀汉灭亡之后,以父亡母嫁祖母无所依靠,上表陈情辞却晋武帝太子洗马之征。

1、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

2、外,指自己一房以外的亲族,古代一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3、五尺,汉代的五尺,相当于现在的三市尺多

4、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5、孝廉,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用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6、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这里指益州刺史

7、秀才,本指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文中指优秀人才,与科举"秀才"含义不同。

8、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9、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掌图籍,祭奠先圣先师,讲。太子出行则为先驱。

10、伏惟,俯伏思量。故事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

11、朗署:朗官的衙署

12、牧,古代称洲的长官。伯,长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四

西晋人李密所著,是他写给晋武帝的`奏章。当时时局动荡皇帝希望李密能出来做官。因为李密是蜀国人在蜀国又以孝著名,当过官很有名气。所以皇帝希望他能出来做官来服民心。并且希望进一步扩充领土就更加希望天下人以为晋朝清明来进一步取得他国民心。李密孝顺同样也有着浓厚的忠君思想所谓“一朝君主一朝臣”但他为了保全性命就写了这篇表。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

李密早有孝名,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武帝览表,赞叹说:“密不空有名也”。感动之际,因赐奴婢二人,并令郡县供应其祖母膳食,密遂得以终养。

在李密写完这篇表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刘氏就去世了。他在家守孝两年后,出仕官职很小,因为当时的政局已相当稳定,晋武帝不需要李密了,便不再重视他。李密做了两年官后辞去职务。

南宋文学家赵与时在其著作《宾退录》中曾引用安子顺的言论:“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青城山隐士安子顺世通云。此三文遂被并称为抒情佳篇而传诵于世。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五

一、文言实词

(一)文言通假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多之疾病死伤)。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终鲜兄弟:鲜,同“无”。

4、常在床蓐:蓐,同“褥”,草褥子、草席。

5、除臣:洗,又作“先”,前驱的意思。

6、猥以微贱:猥,犹“鄙”,自谦之词。

7、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有,同“又”。

(二)古今异义古义今译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人自立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2、郡县逼迫:指郡县的官员古代的行政区划

3、臣欲奉旨奔驰:驾马飞奔快跑

4、实为狼狈:进退两难的情状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5、则告诉不许:申诉对……说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数量少

7、听臣微志:任,准许用耳朵接受声音

8、九岁不行:不能行走拒绝他人的话

(三)词类活用

1、臣待汤药:名作动,喝水吃药

2、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3、且臣少仕伪朝:名作动,做官

4、诏书特下:方位名词做动词,下召

5、催臣上道:方位名词作动词,上(路)

6、则以刘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

7、臣具以表闻:使动,使……知道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9、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动,使……过完

10、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词作名词,处境,连绵词

(三)一词多义

1、矜

1)自夸不矜名节

2)同情,怜惜愿陛下矜愍愚诚犹蒙矜育

二、文言虚词

1、以

连词,表因果:因为

臣以险衅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

连词,“无以”,无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连词,表目的:来

谨拜表以闻

动词,用

臣具以表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表凭借:凭,按

猥以微贱

2、见:“我”

慈父见背

3、所:……的事,……的情况

实所共鉴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有所希冀

4、既……终……:又……又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5、且:连词,况且

且臣少仕伪朝

三、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二)宾语前置句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三)定语后置句

(四)介词结构后置句

急于星火

(五)省略句

未尝废离(祖母)

则告诉(陛下)不许

逮(吾)奉于圣朝,沐浴(于)清化

(六)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慈父见背

沐浴清化

寻蒙国恩

犹蒙矜育

语文必修五学习方法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语文必修五学习技巧

1、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切忌不懂装懂。

2、课后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六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a.以其无礼于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b.()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d.夜缒()而出(省宾语“烛之武”)

e.(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动,使…成为疆界;东,名作状,在东边)

3.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4.且贰于楚也

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边邑,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7.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

8.不仁,不知(智),不武(仁—不符合仁道;智—不算明智;武—不是英武)

9.臣之壮也(壮?壮年人)??10.今老矣(老—老年人)

11.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

12.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13.君亦无所害(所害—害处)

1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好处)15.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16.唯君图之(图—计划、考虑)1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之、夫、以、而、焉、其、若、说、辞、鄙、微”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七

1、夙遭悯凶

2、常在床蓐

3、四十有四

二、词

(一)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2、至于成立

3、奉诏奔驰

4、沐浴清化

5、告诉不许

6、臣之辛苦

(二)活用

1、刘病日笃

2、谨拜表以闻

3、臣具以表闻

4、外五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三)重点实词

1、险衅

2、慈父见背

3、夙遭悯凶

4、终鲜兄弟

5、门衰祚薄

6、察臣孝廉

7、举臣秀才

8、供养无主

9、拜臣郎中

10、除臣洗马

11、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12、责臣逋慢

13、苟顺私情

14、犹蒙矜育

15、不矜名节

16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7、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18、庶刘侥幸

三、句

(一)特殊句式

1、而刘夙婴疾病

2、则告诉不许

3、今臣亡国贱俘

(二)固定词组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三)翻译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4、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5、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八

《陈情抄表》的“情”袭可以有三个层面的理解:一、情况。申说了自己与祖i母相依为命不能离开,皇帝征召,虽感念国恩,却难以赴命的两难处境。二、情感。字里行间,传达了与祖母的一片深情。三、情理。圣朝的主张与自己的请求的合理性。综合在一起,本文的“情”复杂而深刻。这里有:对祖母养育的报答之情,对祖母缠绵病榻将不久人世的悲戚之情,对圣上拔擢的感激之情,对忠孝难全的狼狈之情,对难以赴命的焦灼之情,对朝廷催迫的不满之情,在等候观望中的惴惴之情等等,正因为这种复杂与深刻的情感的表现,使文章具有了历久不衰的魅力。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此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