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明节手抄报黑白(优秀5篇)

时间:2023-09-23 09:03:03 作者:紫薇儿 最新清明节手抄报黑白(优秀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清明节手抄报黑白篇一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 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所以会相差两天。

农历是反映物候变化、指导农时的阴阳历,它还结合了阴历,即以月相29.5天为周期(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因为阴历纪月推算节气所在具体时间需要准确的天文知识和数学知识,所以,以前的历书所载各个节气发生的时间是要由国家颁布的(如立春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而且,不同的时代推算的规则有所不同,清史稿时宪志就用很长的篇幅和很多图形公式来说明当时的推算方法。一般所讲农历中节气的设置规律往往只是确定月首为节气,月中为中气,两个节气间隔是15天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依据,节气歌也是一般人掌握节气规律的必学知识。稍微复杂一点的推算是习惯上以上一年的冬至(一年中太阳最低的时候)过了105天就是寒食,106天就是清明。现在按阳历计算就简单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异)。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或6日视太阳(视太阳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清明节手抄报黑白篇二

清明节手抄报模板图片(八张)

清明节是去找自己的根在哪里,清明节扫墓去找一下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清明节扫墓是去向列祖列宗汇报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清明节手抄报模板图片,希望大家喜欢!

“清明”最初指的是节气。据《辞海》“清明”词条解释:清明乃“二十四节气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到了清明,黄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以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改变了冬季寒冷枯寒的景象。农业忙春耕春种。江南农谚:“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在我国传统的历法中,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用来反映气候变化和指导农业生产。而“清明”就是其中之一,时间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即农历三月初,换算成新历,约在4月4日或5日。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书中记载:“清明”是在冬至过后的一百零六日,也是“春分”后的第十五日,这时候万物洁净,空气清新,风景明丽,花卉草木在这样的环境中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叫做“清明”,为清明节的来历之一。

清明节气物候

古人将清明分为三候,即初候,桐始华;二候麦花,田鼠化为驾,牡丹华;三候柳花,虹始见。清明节气来临之际,我国大部地区,万木凋零的景象已经逐渐消失,而代之的是驾飞草长、柳绿桃红的画面。这时春色已浓、阳光明媚、惠风和畅、杨柳垂丝、绿草如茵。

城乡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由于二十四节气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农耕社会中,清明是很重要的一个季节,一般是作为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时刻。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因此,清明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就说明了清明节气对农业耕种的重要性。

总的说来,清明节气一到,大地气温回升,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这说明清明节气前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此时,广东各地正是冬夏季风交替季节,气温回升。虽不是很稳定,但冷暖变幅不算很大。

清明节吃青团源于寒食节吃冷食。中国古代,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无需加热的食品。而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因其色调而得名。后来寒食节逐渐发展成为了清明节,寒食节吃的青色团子慢慢就被称为清明果了。据史料记载清明果的可追溯年代是南朝的梁代。清明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青团,是清明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制作活动之一。

不过,现在青团可能作为扫墓祭祀的功能渐渐淡化,而更多被人用当作一种小吃。原本受人青睐的青团,无疾而终,很多地方都没有在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了。

吃青团时四注重

1、务必先加热后食用。因为青团中的糯米冷却后轻易反生,极不利于消化,而且其中的营养结构也会被破坏。

2、高血糖的人也不适合多食用,有些青团是甜馅的,加上糯米也是有糖分的,多吃的话对身体的伤害还是很大的,千万要注意了。

3、绝对不要和肥肉混吃,糯米这样的难消化食品假如与油脂混杂在一起则会加重肠胃负担,吃货要注意了,不要物极必反。

4、最好食用一些有助于消化的食品,如山楂等。因为青团是糯米制成的,不容易消化,吃一些消食的食品有助于消化。

清明节手抄报黑白篇三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早清明,晚寒食)。有些地方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官吏回乡扫墓,时有耽误职守的事,唐玄宗颁布政令解决假期的问题。

开始规定寒食节放假四天:“(开元)二十四年(736)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唐会要》卷八十二),按大历十二年(777)诏令,唐朝衙门依例放假五天:“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到贞元六年(790),假日加到七天。

这样官员们可以从容地进行扫墓祭奠之事。由此可见,当时寒食节已经成为唐朝一个很隆重的全国性节日。唐朝王冷然的《寒食篇》中说:“秋贵重阳冬贵蜡,不如寒食在春前。”即寒食节的重要程度超过了重阳节和年终蜡祭。

宋代的寒食节也放假七天。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记载:“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说:“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间以一百四日禁火,谓之私寒食,又谓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扫祭先茔,经月不绝,俗有寒食一月节之谚。”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15年,又改为三天。2015年清明节假期为4月5日至4月七日。

清明节手抄报黑白篇四

(1)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南气象谚语贵高原气象谚语)

(2)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河北气象谚语、山西气象谚语)

(3)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江苏气象谚语、湖北气象谚语)

(4)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龙江气象谚语)

(5)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龙江气象谚语)

(6)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龙江气象谚语)

(7)清明宜晴,谷雨宜雨(江西气象谚语)

(8)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山东气象谚语)

(9)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广西气象谚语)

(10)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山东气象谚语)

清明节手抄报黑白篇五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中国社科院民俗学博士施爱东说。

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入宋之后,清明和寒食逐渐合而为一,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同时,上巳节“上巳春嬉”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到了明清以后,上巳节退出了节日系统,寒食节也已基本消亡。春季只剩一个清明节。

“清明节是几乎所有春季节日的综合与升华,清明节俗也就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施爱东说。与其他传统大节不一样,清明节是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清明从节气上正排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到处生机勃勃,人们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可谓顺应天时,有助于吸纳大自然纯阳之气,驱散积郁寒气和抑郁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