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案范文(17篇)

时间:2023-11-21 17:27:25 作者:梦幻泡 最新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案范文(17篇)

在编写计划书时,要尽量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复杂的术语和繁琐的表述。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这些计划书范文,对自己的计划书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具体的思路。

浅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功能逐渐多元化,特别是微信、朋友圈、博客等社交网络的兴起,使中职学生每天的生活行为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迫使中职教师决策越来越依靠数据分析。大数据正以一种庞大的信息力量影响着中职教学的发展,从教育角度来看,教育管理、思维方式、学习行为、教学评估等方面,无不受到大数据的影响,因此有理由相信大数据将掀起新的教育革命。

1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bigdata)从字面含义理解,即是大的数据集。作为一个较为抽象且新兴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统一的定义。从狭义上讲,大数据是指庞大的数据量,即人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数据集,也就是大数据的字面含义;从广义上来讲,大数据是应对庞大数据集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工具的集合。归纳起来大数据有四个特征,分别是:

1.1大量性(volumebig)。

大数据的数据量巨大,tb的数量级已经不能满足其数据的需要,而是延至pb以及zb、yb级别。

1.2多样化(variabletype)。

数据的结构类型从单一的结构类型变为多样化类型,包括网页、图片、音频、视频、地理位置等半结构或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料。

1.3高速化(velocityfast)。

数据产生的`节奏与生活的快节奏如出一辙,因此需要高效、及时的数据监测、处理方法。

1.4价值高和密度低(valuehighandlowdensity)。

连续不断的监控数据流,实现360度监测,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2用大数据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大数据时代影响下,信息的获取方式直接影响技校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何能与时俱进,适应大数据时代,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并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挑战与机遇。

2.1教学理念的转变。

伴随着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大数据、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将给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中职学校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将不再仅限于课堂。“翻转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在目前在线学习盛行之时形成的,在这样的形式下传统教学模式则起到辅助的效果。与限定时间空间、按部就班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这种将逐步改变以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将更适合中职学生,更能够提供自主的学习空间,中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自由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有效减少中职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弊端,学习过程中可避免产生疲乏,提高学习效率。中职教师可通过挖掘学生群体的学习行为模式,对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分析,即可得出学习规律,进而判定出哪些知识点需要重点强调,并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复习指导。通过大量的教学数据,对中职课程资源进行反复检验和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线教学资源的优质性。

2.2教学内容的创新。

大数据时代教育活动中,知识是海量的,技校生获得知识不仅是从教师那得到,还有更多的知识是从“网络”中获得,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技校生的学习行为和过程也被记录下来。因此,教师应针对各专业的特点来调整教学内容,以中职各学科培养目标为基础,合理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将大数据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等相关知识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将相关的教学问题、应用问题等进行合理配置、分类,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融合,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开放式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不但能激发技校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还可引导技校生形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思维模式,对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的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2.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大数据引导下的创新教育不是单纯地只注重操作的结果,它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因此需要大力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有效利用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程等先进手段于教学中。“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已经在我国各个地区得到了积极推广,使得大量的优质资源共享共建成为了现实。相对于“慕课”而言,“微课”走的是精兵之路,即精细化管理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困惑,可暂停、重放,方便个人达成学习目标。在这样的模式下,课程设计上就有很大不同。技校生可先通过微课实现自主学习,如遇到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请教师提供指导,在课堂上则主要通过实验、讨论、作业等活动消化所学的知识点。在充分了解“慕课”、“微课”、“大数据”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的实践,实现由知识培养到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变。

2.4考核评价体系的创新。

考核评价对教学双方都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动力。把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算法运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评估工作之中,找出教学效果、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等因素之间的联系,从而给教学管理部门带来更加科学的决策信息,让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教师需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做到教学、科研与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不断提高,以适应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发展需要,是对中职教师对大数据分析、运用能力的新要求。

基础课程教学带来的机遇探索大数据时代教育的发展规律,寻找未来教育的方向,从而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中引入大数据技术,才能给教学带来真正的变革,让每个技校生都能以适合自己的步骤和方式来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3.1有效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评估。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进入到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以往教师存储的教学问题、解决方案,为有需要的教师推荐类似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即实现数据分析基础上的教学问题解决,调整教学法和教学策略,从而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不断的优化。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要从依赖于教师有限的面授转向对自身学习过程进行数据分析。在大数据时代,教师完全有可能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实现自适应性的个性教学,即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数字化,并与大数据测试分析系统建立联系,包括教材、学习活动和学习兴趣偏向。通过数据分析,如通过对错题分析发现学生哪些知识点的掌握有问题,并因人而异地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补救辅导,如自动推送相关问题知识点的对应知识讲解与测试等,进而对教学步骤进行合理安排,助力于教学改革。大数据使自动发现学生学习爱好、学习习惯和成就评价成为可能。

3.2提升中职教学水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通过对大数据教学分析的应用可引导学生形成应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逻辑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从而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

3.3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时性。

将大数据技术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平台上,可结合面授教学和在线学习,在课外用在线课件、微课等资源预习、复习课程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通过多种形式的师生交流互动,拓展了师生学习和交流的渠道,强化学习效果,无形中提高了课程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学生能够加深对计算机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4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课题,需要较长的过程。要紧跟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引进先进的思想、方法与理论,在不断的尝试中发展的越来越好,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校教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该课程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学科内容为中心,按照新手——生手——熟手——能手——高手的逻辑顺序排列学习任务,强调与工作世界、就业环境的对接,更重要的要强调该课程与专业的对接。比如学生是楼宇自动控制专业的,就要围绕网络布线的实例多讲解,如果学生是测量专业的,就要利用学生的测量数据进行实例讲解,那么对于大专班的机械设计专业学生,就要多讲解个人简历和毕业论文方面的实例。总之,教学设计要以兴趣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将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训统筹安排,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相关操作。

二、选用的教学方法。

1.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任务驱动。

2.将知识进行迁移,因材施教。

本课程是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所用的教材都是一样的,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但要将课本上实例认真讲解并让学生实训,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进行知识的迁移,让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为专业服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情况也不一样,因此他们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方法、接收方法也有差别,所以计算机基础的一体化教学也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3.协作学习。

根据学生人数和设备数量的关系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然后布置学习任务,每组进行协商讨论拿出完成任务的计划,由组长展示和汇报,老师进行点评,最后每组成员进行任务调整,实施完成,让小组内互相学习,小组间互相竞争,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反馈练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体验协作学习的乐趣,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效果。

在计算机基础的一体化教学中,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典型的工作任务,老师及时对各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因材施教,激发小组内部的团队互助意识,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教师的讲授以及对知识的迁移,本课程的重、难点得以突破。但计算机一体化教学对老师的要求较高,教师必须是理论实作为一体的“双师型”教师。总之,理论与实做的一体化已广泛应用于各教育教学中,尤其在技工院校中的应用最为广泛,所以身在一线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并能进行企业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这样才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计算机基础教学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职业高中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这门课基础性强又实用。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认识到计算机的功能和它在工作、学习、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配置,学习它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技术;学会并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排版系统、数据库基础等;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及windows环境下的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常用的应用软件;了解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等。本人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看计算机中的一些硬件设备或图片等,增强形象记忆;通过看书自学,教师适时点拨,培养他们养成自学的习惯;通过看网络,教会他们查找、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

爱玩是职高学生的天性,把玩游戏与学习电脑知识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开发智力。尤其是各种益智游戏,应有尽有,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学会计算机的操作。当然,不能让学生一直玩,没有目的性的玩,应该给学生一个尺度,让学生即会玩又会学,还应该在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再玩。

以教学任务为核心,以学生的主体参与、自学自悟,多向思维,注重实践和应用为特征的教学模式。教师首先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然后,通过自学探究,交流汇报,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设计问题外,还应精心准备,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分组。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一般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其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教师不是合作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教师大致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主探究,敢于挑战教材,挑战教师。并及时给出参考答案。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我主张“理论+实践”,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践时间。计算机主要是实践,上机课的课时应占总课时的70%以上,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

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让学生的作品能够在全班、全校,甚至在网络上展现,给学生以自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计算机竞赛,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成就感,从而更好地适应这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

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中常常不注意对自己学习过的知识和相关情景进行反思性体验。而反思并总结拓展的能力恰恰是学习能力中关键的一种。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有意安排学生反思计算机基础知识有哪些应用,去体验与此相关的情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比如,在学习了《excel窗口组成》中的“工作薄和工作表的关系”以后,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反思体验,在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的关系与工作薄与工作表之间的关系一样?有的学生回答:“作业本与活页的关系”、“书架与书的关系”、“文件夹与文件的关系”、“楼房与房间的关系”可见,这种反思性再体验可以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加强,使其思维空间得到拓展且让学生在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在感悟和认知的冲突中,主动去发现、构建新知识,比教师生硬地传授给他们知识要好的多。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将逐渐地学会用思维的眼光来观察身边的生活,用头脑去思考和分析周围的一切。学习的能力自然会逐渐地的提高,不再感到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很困难的,他们会觉得是有趣的、有用的、是美好的。以上是本人教学中的一点不成熟看法,但愿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本课程是职专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需的计算机基本知识,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是学习其它课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必须使学生达到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进行后继课程和本专业专业课的学习。

本课程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为教材。

首先,在进行本课程之前,对键盘、鼠标的操作做一简单的介绍,对windows系统的启动、退出稍做一介绍。然后借助于打字练习软件(如金山打字通等)和中英文打字实训对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文字录入进行系统练习。

然后,利用学生已掌握的windows的基本操作,系统地讲述windows知识,使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和交流。

学习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时,以任务模块进行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五笔打字实训,借助于打字练习软件(如金山打字通等)和对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文字录入进行系统练习。

本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windowsxp为操作平台,以office2003为软件版本安排学习内容,可以适应具有一定设备条件的学校各专业作为文化课教材。教材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windowsxp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计算机网络基础,以及常用工具软件应用。

本学期继续在上一学期的基础上,不断扩展、深入教学内容,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掌握教材重、难点,逐步获得计算机初步知识和技术。本学期需要掌握和详细讲解的重、难点有以下内容:

第三章:因特网应用。

1.网页浏览及电子邮件。

第四章:word字处理软件。

1.表格的创建和编辑。

2.图文混排中如何插入艺术字和剪贴画。

第五章:excel电子表格。

1.创建、编辑和操作excel电子表格。

2.数据计算和处理。

3.创建图表和工作表的数据操作。

4.报表输出。

第七章: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

1.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2.修饰和编辑幻灯片。

3.幻灯片的播放。

(一)教育教学工作:

根据职业教育改革的精神和教学理念,不断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深浅度适宜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有不同度的提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有所提高的学生及时予表扬鼓励,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掌握更多更广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和技巧。感受到自主学习和创新的喜悦,并能用于实践,真正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二)其它工作: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活动及专业研究讨论等,在今后计算机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开拓和创新。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通过上学期对14级计算机、客服和酒店三个班的教学情况可知,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个别学生上机课爱玩游戏,故本学期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性特点,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的操作能力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1、熟练掌握excel工作表的创建、编辑及格式化;能够使用公式和函数对工作表中数据进行计算;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统计分析;学会建立图表并能够打印工作表。

2、熟练掌握powerpointxx演示文稿的创建、编辑及播放。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结构和发展史;了解互联网的网络协议;掌握ip地址的分类和域名;了解internet的接入方式、ie的使用和电子邮件管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和病毒的防治。

第4章:excelxx的使用:工作簿的创建、保存及打开;工作表的选定、重命名、插入、删除、移动及复制;工作表内容的建立与编辑,工作表的格式化;公式及函数的使用;excel工作表中数据的管理;图表的建立。

第5章:powerpointxx的使用:演示文稿的创建;内容的添加及编辑版面设计;动画设计及放映。

第6章:计算机网络及安全: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和组成;互联网的基本功能、tcp/ip协议、域名、ip地址和接入方式;ie的使用、电子邮件的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和病毒的防治。

讲解法、演示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练习法。

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行为;

2、以落实书本知识为主,对课本知识中的难点及重点分析透彻;

4、让学生多看、多动脑筋、多练,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协作交流,共同合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培训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通过培训学习,不仅要求社区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的初步知识,更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具有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培训的目的是培养社区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为普及和推广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靠山办事处社区干部。

培训的内容是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20xx文字处理软件、excel20xx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1.掌握计算机的初步知识;

2.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方法;会正确使用邮箱开展工作。

4.掌握可以实现文字图表混排的实用文字编辑软件。

5.了解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xx处理各种报表的基本方法;

通过管理员授课,采取理论授课与培训人员自己上机实习相结合的培训方法。

全体社区干部,其中事业编社区干部只参与培训考试,不参加考核。

为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干部工作需要,举行本次培训考核。本次培训考核主要由办事处副主任邢锋负责,纪工委书记赵贵斌全程监督。为了加强此次培训考核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如下:

组长:白永军靠山街道党工委书记。

成员:张玉海靠山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赵贵斌靠山街道纪工委书记。

邢锋靠山办事处副主任、人武部长。

崔晓军靠山办事处副主任。

左琳靠山街道组宣部部长。

马朝蒙靠山办事处综合办主任。

宋业刚靠山办事处工会主席。

林凤发靠山办事处爱卫办主任。

于华靠山办事处劳动保障所所长。

高翔靠山办事处计生办主任。

罗焕荣靠山办事处民政办主任。

节综合考评)占比40%,结合考核程序评比结果,对于考核结果较差者,经集体研究予以辞退。

附:课程体系。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本课程是职专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需的计算机基本知识,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是学习其它课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必须使学生达到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进行后继课程和本专业专业课的学习。

本课程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为教材。

首先,在进行本课程之前,对键盘、鼠标的操作做一简单的介绍,对windows系统的启动、退出稍做一介绍。然后借助于打字练习软件(如金山打字通等)和中英文打字实训对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文字录入进行系统练习。

然后,利用学生已掌握的windows的基本操作,系统地讲述windows知识,使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和交流。

学习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时,以任务模块进行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五笔打字实训,借助于打字练习软件(如金山打字通等)和对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文字录入进行系统练习三、教材重点、难点分析:

本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windows xp为操作平台,以office 20xx为软件版本安排学习内容,可以适应具有一定设备条件的学校各专业作为文化课教材。教材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windows xp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计算机网络基础,以及常用工具软件应用。

本学期继续在上一学期的基础上,不断扩展、深入教学内容,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掌握教材重、难点,逐步获得计算机初步知识和技术。本学期需要掌握和详细讲解的重、难点有以下内容:

第三章因特网应用

1.网页浏览及电子邮件。

2.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第四章word字处理软件

1.表格的创建和编辑。

2.图文混排中如何插入艺术字和剪贴画。

第五章excel电子表格

1.创建、编辑和操作excel电子表格。

2.数据计算和处理。

3.创建图表和工作表的数据操作。

4.报表输出。

第七章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

1.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2.修饰和编辑幻灯片。

3.幻灯片的播放。

四、教学措施:

(一)教育教学工作:

根据职业教育改革的精神和教学理念,不断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深浅度适宜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有不同度的提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有所提高的学生及时予表扬鼓励,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掌握更多更广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和技巧。感受到自主学习和创新的喜悦,并能用于实践,真正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二)其它工作: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活动及专业研究讨论等,在今后计算机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开拓和创新。

附:教学进度表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总结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功能逐渐多元化,特别是微信、朋友圈、博客等社交网络的兴起,使中职学生每天的生活行为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迫使中职教师决策越来越依靠数据分析。大数据正以一种庞大的信息力量影响着中职教学的发展,从教育角度来看,教育管理、思维方式、学习行为、教学评估等方面,无不受到大数据的影响,因此有理由相信大数据将掀起新的教育革命。

1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bigdata)从字面含义理解,即是大的数据集。作为一个较为抽象且新兴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统一的定义。从狭义上讲,大数据是指庞大的数据量,即人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数据集,也就是大数据的字面含义;从广义上来讲,大数据是应对庞大数据集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工具的集合。归纳起来大数据有四个特征,分别是:

1.1大量性(volumebig)。

大数据的数据量巨大,tb的数量级已经不能满足其数据的需要,而是延至pb以及zb、yb级别。

1.2多样化(variabletype)。

数据的结构类型从单一的结构类型变为多样化类型,包括网页、图片、音频、视频、地理位置等半结构或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料。

1.3高速化(velocityfast)。

数据产生的`节奏与生活的快节奏如出一辙,因此需要高效、及时的数据监测、处理方法。

1.4价值高和密度低(valuehighandlowdensity)。

连续不断的监控数据流,实现360度监测,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2用大数据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大数据时代影响下,信息的获取方式直接影响技校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何能与时俱进,适应大数据时代,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并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挑战与机遇。

2.1教学理念的转变。

伴随着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大数据、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将给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中职学校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将不再仅限于课堂。“翻转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在目前在线学习盛行之时形成的,在这样的形式下传统教学模式则起到辅助的效果。与限定时间空间、按部就班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这种将逐步改变以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将更适合中职学生,更能够提供自主的学习空间,中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自由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有效减少中职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弊端,学习过程中可避免产生疲乏,提高学习效率。中职教师可通过挖掘学生群体的学习行为模式,对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分析,即可得出学习规律,进而判定出哪些知识点需要重点强调,并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复习指导。通过大量的教学数据,对中职课程资源进行反复检验和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线教学资源的优质性。

2.2教学内容的创新。

大数据时代教育活动中,知识是海量的,技校生获得知识不仅是从教师那得到,还有更多的知识是从“网络”中获得,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技校生的学习行为和过程也被记录下来。因此,教师应针对各专业的特点来调整教学内容,以中职各学科培养目标为基础,合理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将大数据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等相关知识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将相关的教学问题、应用问题等进行合理配置、分类,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融合,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开放式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不但能激发技校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还可引导技校生形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思维模式,对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的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2.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大数据引导下的创新教育不是单纯地只注重操作的结果,它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因此需要大力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有效利用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程等先进手段于教学中。“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已经在我国各个地区得到了积极推广,使得大量的优质资源共享共建成为了现实。相对于“慕课”而言,“微课”走的是精兵之路,即精细化管理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困惑,可暂停、重放,方便个人达成学习目标。在这样的模式下,课程设计上就有很大不同。技校生可先通过微课实现自主学习,如遇到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请教师提供指导,在课堂上则主要通过实验、讨论、作业等活动消化所学的知识点。在充分了解“慕课”、“微课”、“大数据”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的实践,实现由知识培养到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变。

2.4考核评价体系的创新。

考核评价对教学双方都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动力。把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算法运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评估工作之中,找出教学效果、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等因素之间的联系,从而给教学管理部门带来更加科学的决策信息,让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教师需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做到教学、科研与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不断提高,以适应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发展需要,是对中职教师对大数据分析、运用能力的新要求。

3大数据为中职计算机应用。

基础课程教学带来的机遇探索大数据时代教育的发展规律,寻找未来教育的方向,从而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中引入大数据技术,才能给教学带来真正的变革,让每个技校生都能以适合自己的步骤和方式来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3.1有效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评估。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进入到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以往教师存储的教学问题、解决方案,为有需要的教师推荐类似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即实现数据分析基础上的教学问题解决,调整教学法和教学策略,从而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不断的优化。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要从依赖于教师有限的面授转向对自身学习过程进行数据分析。在大数据时代,教师完全有可能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实现自适应性的个性教学,即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数字化,并与大数据测试分析系统建立联系,包括教材、学习活动和学习兴趣偏向。通过数据分析,如通过对错题分析发现学生哪些知识点的掌握有问题,并因人而异地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补救辅导,如自动推送相关问题知识点的对应知识讲解与测试等,进而对教学步骤进行合理安排,助力于教学改革。大数据使自动发现学生学习爱好、学习习惯和成就评价成为可能。

3.2提升中职教学水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通过对大数据教学分析的应用可引导学生形成应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逻辑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从而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

3.3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时性。

将大数据技术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平台上,可结合面授教学和在线学习,在课外用在线课件、微课等资源预习、复习课程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通过多种形式的师生交流互动,拓展了师生学习和交流的渠道,强化学习效果,无形中提高了课程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学生能够加深对计算机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4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课题,需要较长的过程。要紧跟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引进先进的思想、方法与理论,在不断的尝试中发展的越来越好,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计算机基础教学总结

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分工会认真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深入贯彻《工会法》,履行工会维护、参与、建设、教育四项社会职能,积极开展工会各项活动,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和学院整体利益、促进学院民主管理、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做好党政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到“创建示范工会”、“创建职工小家”的活动中去,本学期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分工会按照院工会的部署,完成了以下工作。

第一,积极贯彻学校工会的工作精神,开展“二级分工会建家”的工作。继续加强教工之家建设,分会工作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关心群众,使工会真正成为教职工自已的家,并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慰问因工受伤的赵建强同志,慰问家中出现其它事情的朱桂华、冯丁武、陈敏琳等同志,将学院对教职工的关心通过工会及时传达到每一位教职工,从而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尤其是总结通过工会如何促进教学,增强凝聚力方面的经验,确保了今年的本科评估“良好”目标的实现。

第二,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在本学期内建立本部工会会员参加集体活动管理办法,将这项制度列入到教师考勤管理制度中。确立工会委员和工会小组长例会制度,制定并完善本分工会以及工会委员职责,完善部教代会组织制度,通过二级教代会完善本部的各项管理制度。

第一,充分发挥工会的参政,议政职能,工会计划结合本部自身特点,对教职工关心的集体以及个人问题进行调研,并把实验室人员普遍关心的实验室人员津贴等问题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争取解决。

第二,工会还将积极发挥监督职能,按照学院的“院务公开”制度,切实监督本部的部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情况,并对本部的所用重大经济、人事问题拥有监督权。

第一、为了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组织有经验的教师传授教学心得,同时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请获得多媒体教学竞赛二等奖的宋武老师进行示范教学。

第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理解,请有关系部学生代表进行座谈,收集他们对教师教学的意见。

第三,针对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较弱的局面,请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已经签订了“一帮一”的协议。

工会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保持以往工会的优良传统,如照顾患病以及退休教师。对遭受天灾人祸的教职工及时进行慰问,“红”、“白”喜事,分工会都负责组织,工会会员都将积极前往祝贺和慰问,并安相关的标准慰问,做到更加规范化和合理化。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为落实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精神,结合自己工作实际,特制定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个人工作计划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理论,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深入领会十八大的精神实质,将十八大精神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带领周围的同志一道,围绕“责任、创新、作风”三个方面,加强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为实现学院的工作目标尽己所能,献计献策。

1、本学期我担任2012级鲁班精英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每周4节。我要认真备课,精心讲课,耐心辅导学生实验。力争在一个学期下来,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基本构成,会使用word做出一些简单的排版编辑,以及excel表格的制作和公式的基本应用等,为学生就业增加一种技能。

2、坚持每周三的教研例会的师德学习和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研讨,深入开展教学模式、办学理念改革创新等教学思想大讨论,提高教学水平。

3、积极参加科研工作,通过科研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新的一学期,我要在院系领导的领导下,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真履行自己工作职责,为学院尽快建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13-3-1。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反思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手段的千变万化,计算机已日益普及每个家庭。21世纪又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普及计算机教育、提高全民族的计算机文化是实现信息化的保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基础操作,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成了计算机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浅谈一下我的教学经验和反思。

1.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自从上世纪90年代,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相继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授课计划中加入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经过20多年的模索,各校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windowsxp操作系统和microsoftofftce系列办公软件应用,还包含一些计算机基础理论和网络基础的内容。教学大多是根据教师的理论讲述,结合学生上机完成实训。

2.1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大。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农村,少部分来自城镇。他们有的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这门课程;有的已经学会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等基本操作;而个别学生甚至还不会开机关机,更不用说使用鼠标及软件运用了。如此大的水平差异给教学带来了相当的难度。

2.2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应相辅相成。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能听懂老师讲授的内容,也能按老师的步骤来操作,但是当题目变换或自己独立完成时就无所适从,不会操作,造成课堂授课理解和自已真正动手实践不能统一起来的矛盾。

3.1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不相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采取分层次教学,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首先根据学生的基础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有较好的、一般的及较弱的,基础好的学生当小组长,负责小组的学习。其次在教学中分难、中、易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若完成较易的任务,鼓励学生向较高级别的任务学习。评比也是按照学生的层次进行打分。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互帮互学,相互促进,既调动基础好的同学积极性,也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

3.2注重启发,培养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从学习中感受快乐,正所谓“学并快乐着”。教师在授课时应讲究方法,对学生不要“授之以鱼”,而要“授之以渔”。如在讲解例子时,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讲解,注重告诉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其他相同类型的题目则让学生自行练习和操作。而在实践操作时,发现学生错误,不要急着指出,通过提示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并纠正错误,这样学生学得才深刻,记忆才更牢固。比如,在讲授计算机基本操作时,有些学生在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会在上机时做出些花样来显示自己的能力,此时我们要鼓励学生,表扬其创新意识,并请这些学生上台给其他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这样,不仅能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学到更多的内容,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3依据专业不同,有所侧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基础课程,其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知识和技能,掌握使用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去。由于专业的不同,在教学中应该有所侧重。比如文秘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word文档的应用,讲解更多的办公实例;会计专业的学生则侧重于excel的学习,在excel中如何实现账务处理;商务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于powerpoint的'学习,布置商务会议,产品广告等。

3.4调整教学顺序,提高教学质量。按照《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材顺序,一般是先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及硬件知识、数制转换等,再讲windows操作系统及office办公软件。由于计算机课程的硬件部分理论性较强、专业术语较多,且晦涩难懂,往往在两三个星期的理论课后,学生还不知道计算机到底能做什么,更谈不上有什么学习兴趣。为此,在教学计划上,可以适当调整,灵活安排,先导入实例进行教学,再讲解理论,而不必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如在讲授excel的“公式与函数的运用”时,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工资表”入手,通过讲解“工资表”的功能及运算方法,并上机操作运行,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内容是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从而唤起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起学习兴趣,为下一眯讲解理论知识打好基础。

3.5教学标准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最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判断学生是否掌握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我们知道,对学生计算机学习结果的判定,可以通过能否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为标准的。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等级合格证书是得到社会认可的一个普遍途径。许多企业用工标准中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做了相关规定:计算机操作水平必须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一级标准,能较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目标明确以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觉性都有所加强,通过老师的有效辅导,加强练习,学生大多都能通过一级考试,我校的通过率就达到90%以上。

自从大专院校扩招以来,中职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发展和创新的机遇。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继续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更好地培养学生,为我国中职教育发展贡献自已的力量。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职高教研室郭宏亮。

本学期我担任12级职高二班、三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对于12级计算机职高班已经开设了一年的时间,本学年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复习,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教学计划安排如下:

一、教学目标和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也是学生参加三校生高考的统考科目。这学期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扎实的复习,为三年级高考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

2、具备windowsxp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xp的基本操作。

3、会使用因特网上网浏览、下载、收发邮件、聊天等。

4、熟练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及多媒体软件的应用。

本学期主要讲解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多媒体软件应用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及多媒体软件,随后继续复习上期所学内容,让学生深化学习和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常用软件。

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分为两部分:一是概念、功能、理论的学习,一是掌握操作过程的学习。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本科各项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使学生掌握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多媒体软件应用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尤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所必须的职业技能。

二、学情分析。

12级计算机高考二班、三班是已入学一年半的学生,通过上一学年又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有了整体的认识与了解。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故大多数学生除了实训课利用计算机进行的实践外,其他时间没有计算机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他们和其他家庭有计算机的学生相比,实践能力上差距很大。然而,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搁置,大部分学生已经对于学过的知识已经回生,这对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增加了一定的负担。

三、教材分析。

学生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专为中等职业学生而编写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1、教材特点:教材实用性强,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是比较适合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使用,但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如此,才能使得当前的学生不失去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产生厌学情绪。

2、教材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总共有七章,本学期主要学习后三章内容: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多媒体软件应用和演示文稿软件应用。

3、重难点: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中的计算和处理数据,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对象编辑;难点在于对程度不一的学生,特别是平水很少有机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要利用在校的短短十几实训课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和操作两不误。

四、教学措施。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学校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其教学内容、考核要求随之作了相对较大的调整,计算机专业课程正处于改革以求突破阶段。其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使专业实训更接近社会需求,最终能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在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方面来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求知欲。要使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需要注重基础内容课程的设置,如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等,这些都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相对稳定的基础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将着重注意学生的兴趣,把握学生的兴奋点,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我认为计算机基础教学应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接触某一问题,只要有所了解,学生不可能一下子觉得很深。在以后的进一步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感到兴趣,自己便会主动深入下去,基于上述想法,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培养学生学习思路的创新。教学的展开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心理机制。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上始终用一种创新的思路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创新,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在适当的时间提出一些新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培养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寻根问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那些勇于探索的学生应当众表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例如:学生在玩windows自带的扑克牌游戏后,可能让学生思考扑克牌背面的图案可不可以改变?为什么有的计算机扑克牌一次可以翻三张,而有的只能翻一张?通过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娱乐的同时,也掌握了知识。(2)引导学生,启迪创造思维。通过必要的基础知识学习,让学生自行设计一篇文档,可以选取报刊的排版样式,也可自由发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也可请教老师,但必须以自己设计为主,最后,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这样,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形成了学习的动力,也会有好的学习效果。(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而其中技能又是重要的。而动手去实践,去操作是实现这一目的唯一的方法。让学生多动手,有助于养成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大胆实践,让学生从操作中、从实践中去领会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做,并不等于熟练,这可提高熟练程度,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每一道习题,同时,教师也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操作技巧。

(三)建立“一身多面”的教师观。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个性的辅导者。(1)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一方面应组织学生如何学会“会学”,一方面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树立勇攀高峰的决心与信心,教师应成为学生发展中的“一盏明灯”。(2)确立新的学习观。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的学习当成是一种创新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大力推行“自主、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求,体验学习兴趣,实现学习上的飞跃。要想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做好师生互动,保证在课堂上师生一起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从“一言堂”变为师生“众人说”,让师生都成为教学的主体,都有发言权,从而使课堂成为一个互相合作、共同体验的空间。

(四)采取正确的评价与考核机制,提高学生动力。为使教学效果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正确的评价机制。首先是民主氛围,“百家争鸣,畅所欲言”,不能用“一言堂”的方法去评价;其次是平等精神,放下架子,从学生的视角来理解和评价学生的创新;再次,要有宽容之心,宽待错误,容忍失败。要在评价中鼓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对学生的评价又具有双向性,既是评“学”,也是评“教”。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发现差距,寻找原因,为改善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参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考核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即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考核时可采用“模块法”、“任务法”的办法。“模块法”就是每学完一个内容,就进行一次考核。如数制转换、图文混排等都可以是一个模块。“任务法”是根据学生所学相应模块的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项任务。如制作一个课程表、一个贺年片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任务进行考核。在每次考核中,每项任务应有简单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任务,但不要干涉学生的思路,留给学生足够的想像空间和创新空间。在我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模块法”、“任务法”考核方法,能够达到考查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这种考核有助于学生临场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功能。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件,或借助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加深学生的印象。采用演示——操作——提问——解疑的方法,让学生在观看演示后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可以即学即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五、学生学习要求。

由于两班学生已经学习过本课程,所以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主要以巩固和习题训练为主,加强考练。严格要求学生务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理解各个知识要点,做好笔记,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掌握复习方法,提高应试技能。

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如今,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已遍及各个角落,伴随它们的发展,也同样发展和更新的有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计算机病毒的泛滥,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而第1页应对威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学生的心里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深刻认识、高度警惕、学会防范。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节采用了“实例呈现—分析特征-理解概念-传播途径-预防对策-课堂练习”这一主线开展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2、掌握;病毒的定义。

3、了解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途径;

4、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5、掌握计算机病毒预防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并应用到日常信息活动中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正确态度面对计算机病毒;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学会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2、增强学生在日常信息处理和交流过程中的病毒防范意识。

五、教学手段。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六、教材分析。

本节课节选自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第2页。

第六章第一节中的部分内容。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黑客与病毒,成了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尤其是计算机病毒,已在个人电脑中泛滥成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危害,成为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机病毒的性质特征,学会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自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

七、学生分析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但他们心中仍有个谜没有解开——什么是病毒?现在,他们操作电脑已经娴熟,使用电脑、网络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对于病毒,他们好奇且有点恐惧。

八、教学策略本节以实例导入,引起学生的震撼,从而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自然而然地思考什么是病毒。接着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病毒的特征,并积极思索病毒的防治,最后通过练习强化学生的防毒意识及技能,从而使学生树立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意识,提高学生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

1、教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案例导入开始新课,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病毒问题的严重性。

(二)讲授新课1.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第3页。

播和扩散,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给计算机带来故障和破坏。”。

大量的计算机病毒都是以这类途径进行传播的u盘移动硬盘5.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1).装新计算机系统时,要注意给系统打“补丁”,建议采用安全性较好的操作系统。

(2).安装杀毒软件和个人防火墙,并及时升级。上网的时候要打开杀毒软件实时监控。

(4).从网上下载任何文件后,要先进行病毒扫描防止木马病毒有可乘之机。6.课堂小结:

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a潜伏性b传染性c破坏性d免疫性。

8.思考并回答如下问题。

第4页。

(1)列举常见的三种杀毒软件?(2)系统已经被病毒感染了,怎么办?(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是怎样的?(4)列举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十、教学反思。

本课还以培养学生树立计算机病毒防范意识及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知识为核心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有几方面的体会较为深刻:

1、体验引入部分,通过具体案例引入课题,起到震撼教育的效果,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对病毒的危害有深刻的认识。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加深学生对病毒的特征的认识,使得学生能够更准确理解所学的知识。

3、本节课仍存在不少问题:

(2)本节课有一小部分同学没有参与到学习中来,需要老师加以引导。

第5页。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本班学员主要为成年视力残疾人,且年龄偏大,记忆力减退,接受速度较慢,汉语拼音、计算机基础知识极其薄弱,另外培训时间短,所以教学要抓住将复杂的,纵深的内容抛弃,去难从简、化繁为简。采用简单直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教学手法从最基础的开关机、鼠标、键盘、拼音输入法等开始并逐步提升,达到计算机基础操作较为熟练的程度。

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特选用计算机短期培训教材——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李杰红主编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教程》。

使学员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全面脱盲,并能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够满足日常办公应用方面的需求。

重点:办公自动化。

难点:计算机网络应用。

1、备课: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教材内容,适当调整难易度,做到每节课,学员都能基本掌握。

2、多媒体教学:采用声音、图象、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法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3、上机实践辅导:加强实用操作技能的掌握。

4、学习互助小组: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形成以“先进带后进”的良好互助学习风气。

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

09室内设计科目。

础1课时。

提供者马如莲。

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从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从内容来看相当的琐碎,首先明确它在章中的地位,它是个基础性章节,此外从前后的联系来说它是在续word、powerpoint、frontpage系列软件后的又一同类软件。它是excel的入门篇章,学生对它的兴趣直接影响他在其它小节中的学习,基于这种重要性,教师应着重在本节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了解它的工作环境才能使学生成功铺设以后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目标:1、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

2、掌握excel启动和退出。

3、了解excel中工作和工作表的概念。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敢于探究的学习能力。

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次我的教学对象是职高专业学生,在认知方面,高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形式运演阶段,以。

识的回顾、总结,另一方面又必须设置更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参与实践的热情,进而使学生对本节的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掌握、深化和巩固。

excel的入门和基本概念的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关键动作分析原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在听老师讲解、看老师操作理解并能进行自主操作基础上,完成思考和练习。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资源准备:office2003办公教学软件、教学课件、教学学具。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为了导入本节课,我首先向学生出示了利用word编辑的小报、powerpoint编辑的多媒体作品、frontpage设计的简单网页,让学生通过回顾了解他们是属于一个系列的办公软件,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侧重点(它们都在和最基本的文字和图形等打交道),今天老师让同学认识他们另一位兄弟——excel,它有何特殊的本领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在此我让学生根据发音在计算机上寻找这位兄弟,并尝试利用以前打开这些办公软件的方法来打开它,学生通过知识的回顾和迁移得出不同的打开方式,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讲述和示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

学生观察作品,回忆word,并进行比较这两个软件的特点。并学会启动和关闭该软件,熟悉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第一步:激趣、导入:

第二步:自学教。

听讲解,看书理解概。

念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命名操作。

(1)、在学生得出excel更侧重与数据处理后,我使用范例。

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学生有了这些铺垫后,逐步做到了能学、想学、利用帮助达到。

会学。

第三步:教师质疑,引出问题。

通过提问让学。

生学会单元格,工作表和工作。

薄的基本操作。

作中指出不足,进行纠正。

元格的概念、单元格地址的表示我对此打了一个比方,机房的座位的命名法则和二维的数轴。

(4)、引入师生、生生互动操。

作游戏,任意选择一个单元格,快速说出他的地址或“名字”。

(5)、算一算、试一试工作表中有多少个单元格。

第四步:自学退出,归纳总结:

excel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总。

让学生总结本。

结归纳这些办公软件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节课的知识点。

正确的选择办公软件为我们服务。

教学流程图。

开始。

flash作品。

教师引出问题。

学生观察发现问题。

展示作品。

教师总结引出课题。

自制学具学生观察。

教师示范并讲。

解原理。

教师机。

教师演示制作。

学生观察。

方法。

学生机。

学生上机操作。

提出拓展知识内容。

学生思考。

学生机。

学生上机操作。

教师机。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评价交流。

及提高作品思考。

教师总结。

教学内容与。

媒体学生教师的活动的运用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等级(权重)分。

同自学。

评价。

项目。

评价标准。

优秀良好一般。

知识。

理解excel的特点。并和较。

word进行比。

6666。

555555555。

掌握excel的启动和推出。

能制作所需的补间动画。

101010。

8888。

操作技能。

图层设置合理。

对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位置设置精确。

666。

遮照层图形绘制准确,动画制作到位。

1010。

888。

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动手、动脑,情。

相互协作交流情况:彼此协作愉快,互帮互助度的问题。

对本节课内容兴趣浓厚,提出了有深。

注:助教工作出色,深爱同学欢迎,此项可得满分。

课堂调查:书面写出你在学习本节课时所遇到的困难,向教师提出较合理的教学建议。

1086。

5。

八、帮助和总结。

本节课讲授的是一个操作性比较强的内容,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我注重了导入时的激趣引导、讲解时的浅显易懂、操作时的悉心指导、实践中的师生互教、生生互学,以及评价时的中肯准确,遵循了“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实践”这个教育教学工作宗旨。逐步使学生步入了“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这样的良性循环。

公司档案管理制度。

1、重要的会议材料,包括会议的通知、报告、决议、总结、典型发言、会议记录等。

制定本制度。

1、公司指定专人负责文件材料的管理。

2、本公司对外的正式发文与有关单位来往的文书。

4、本公司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书等文件材料。5。

6、本公司的大事记及反映本公司重要活动的剪报、照片、录音、录像等。四、归档要求。

2、归档的文件材料种数、份数以及每份文件的页数均应齐全完整。

3、在归档的文件材料中,应将每份文件的正件与附件、印件与定稿、请示与批复、转发文件与原件,分别立在一起,不得分开,文电应合一归档。

护公司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1、公司档案只有公司内部人员可以借阅,借阅者都要填写《借阅单》,报主管人员批准后,方可借阅,其中非受控文档的借阅要由部门经理签字批准,受控文档的借阅要由总经理签字批准。

2、档案借阅的最长期限为两周;对借出档案,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催还,发现损坏、丢失或逾期未还,应写出书面报告,报总经理处理。

走在路上,挫折是难免的,低潮是必然的,孤独与寂寞是如影随形的;总有被人误解的时候,总有寄人篱下的时候,总有遭人诽谤与暗算的时候。这些时候,要知道潮涨潮落、波谷波峰的道理,只要你能够耐心等待,受得了折磨,守得住底线,一切都会证明,生活不会抛弃你,命运不会舍弃你。

浅析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家庭和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参差不齐,所以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别很大;另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水平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高。所以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越来越严重,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本文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该类课程的几点教学建议。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通用的智能工具,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办公的无纸化、电器的智能化、消费的电子化等等,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1世纪的青年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手段来获取所需的知识。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要力量,高等院校就是要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培养有能力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提高21世纪大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条件优越的城市中学,计算机教学较好,家庭计算机使用也很多,相反,在一些贫困地区,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基本是摆设,也没有条件购买家庭计算机,所以造成高校有的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很好,而有的学生连计算机键盘都不认识,使用“一指禅”打字。对于这一情况,有的高校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缩短到一周2学时,甚至让学生自学,也有的高校还是每周4学时。不管是哪种情况,结果都会让另一部分学生无所适从,或是感觉吃力、无从下手,或是感觉无聊,学不到什么新知识。

现阶段,大学生为了找工作的需要,陷入各种各样的考证泥潭不能自拔。故此学校越来越重视考试的过级率,教师也就只重点教授考试内容,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一带而过。而学生也只关心计算机等级考试范围的知识点,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学习中,如考试技巧、大量考题练习等,这样,致使好多学生对已学的计算机知识流于表面,不能灵活运用,不能使用已学的计算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完成一份应聘求职书的设计。有很多学生毕业后为了工作需要还得花时间和精力通过各种渠道重新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承,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手段,应用是目的。很多大学生未能转变中学的学习方法,上课只求能听懂老师讲授的内容,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作业,但给一个实际问题,却不能根据计算机知识设计具体的解决方案。欠缺自学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随着中国信息化进程的突飞猛进,软硬件的更新换代速度相当快,而我们的教学内容跟不上发展的速度,致使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下降。另一方面,计算机基础教学停留在职业教学阶段,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而忽略对学生“计算机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用计算机解决面临任务的强烈愿望,很少教会学生什么事情可以用计算机解决,如何在自己的专业中使用计算机知识等。因此造成学生很大困惑,觉得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学到的知识没有什么用途,挫伤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首先,高校要改变只注重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思想观念,建立新的教学评估指标,缓解等级考试通过率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设置,让教师有足够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入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其次,要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课程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统一整体。把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捆绑选课,例如:potoshop和网页设计、c语言和flash动画设计、影视编辑与flash动画等。在课程设置上还可以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增加选修课的比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最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太快,造成大学计算机教材的使用周期太短,所以我们在完成课本教学的基础上,需要适当的增加一些最新的更新知识和相关的课外知识。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只是一门工具课,其目的是学会使用这种工具为本专业服务,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要精讲多练,给学生足够的上机操作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操作方法和编程思想。到二、三年级,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开设适当的计算机课程,如:会计电算化、cad、办公设备使用等。同时,根据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案例,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同时对本专业知识理解更深刻。通过案例,使学生体验和领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空间。到大四时,开设部分计算机强化课程,让学生在毕业前能温习提高学过的知识,也能使计算机学习四年不断线。

现阶段,学习途径的多样化,致使教师权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要想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必须有丰富的教学手段。下面是在网页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

所谓“设计案例”,就是构造一种实际案例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计划和执行解决过程的方案。进行这种教学活动之时,一定要先设立一个实际的问题,然后为学生去拟定自学计划与内容,要求学生运用有关的具体材料,从实际活动当中去解决问题。例如:提出设计一个班级网站的构想,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个参考网站,然后从需求分析、网站栏目设计、网页平面设计、素材搜集、网站开发实施等各个方面教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去思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面对不同的学生,有的学生家里有计算机,有自己的博客,也有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平面设计课程,但也有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网页,甚至存在连计算机系统操作都不熟练的情况。因此,需要采取分层教学,在备课时,除了课本上的静态网页的设计内容以外,还适量增加附加内容,如:网站数据库设计、动态网页的设计等,要求基础好的同学在完成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必须完成附加内容的学习。这样可以使每一节课对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东西,利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达到不同的目标。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在课堂上倡导学生主动去图书馆自学、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上机过程中会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学生是个敏感、脆弱的群体,很容易失去兴趣和信心。一般来说,学生对学习内容懂了,有了制作的网页成果,就有了自信心,兴趣也就随之萌发、高涨。作为教师,不能因为问题简单而敷衍了事或置之不理,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解答。

所谓“渐进分析”,指教师根据案例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逐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网页模板的教学中,提出对制作好的网站进行颜色的改版设计,怎么办?难道对网站的几百张网页一张一张的进行改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提出“模板”的概念,有了模板,我们只需要将模板进行颜色改版,其他几百张网页更新后就完成了改版操作。最后我们再具体教学生怎样来创建模板、应用模板、修改模板、更新网页。这种教学方法,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的理解、系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只要把难点分散、拆分,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用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课,学生就会感觉悬念一个接着一个,学习很轻松,学到的知识很有用,就会喜欢老师的教学。

同时,对于不愿意自己思考的学员,采用逐步分析引导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对比直接教学法而言,渐进分析式教学法更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本质。

“效果比较”指对同一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制作,然后进行比较。直接教学,学生体会不到该知识点的优越性,有了比较,才能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差别,通过比较,才能进一步认识,从而建立正确的概念。例如:网页教学中,我们使用5种以上的颜色制作一张五颜六色的网页,文本大小都是四号字。然后,我们再制作一个2种颜色或同一色系的颜色制作一张网页,让学生对两张网页进行投票打分,最后得出结论:制作网页,使用的颜色在3种以下。通过对比,学生提高了认识,加深了记忆,克服了易犯的错误。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财经一班是一个学风好、成绩优、纪律性强的优秀班级。学生大多数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动机明朗,也有少部分不热爱学习、调皮捣蛋的学生。虽然学生整体对计算机课程重视度不高,由于学习态度的端正,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掌握非常牢靠,又因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家里并没有计算机,动手能力则相对较弱。

财经三班是一个学习积极性高、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的班级,大多数学生非常外向,学习动机明确但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大部分学生自己家里就配有电脑,因此动手能力强,操作能力高,但是理论知识不够坚固。

二、本学期主要任务和要求。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wordexcelacce这几个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讲解透彻。

要求学生务必达到能够掌握这些软件的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这些软件的水平,为财经班级的会计电算化考试奠定基础。

三、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为纯理论的计算机文化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和工作原理、wordexcelacce的理论知识等。这个部分使用教学课件讲授为主,教学场所为教室或者是多媒体教室。第二为计算机应用,以操作为主,授课地点为综合实训楼的微机室,人手一机,教师使用教学软件采取互动式、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实训法等多种形式与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操作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边学边做。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融理论、技能、实训于一体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系统地、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相关概念和微型计算机的操作技术;熟练地掌握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及常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具备在网上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4.对书本习题和考试试题进行及时讲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