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状元分享经验演讲(精选5篇)

时间:2023-10-02 14:54:03 作者:笔砚 最新高考状元分享经验演讲(精选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考状元分享经验演讲篇一

文秋林是遵义市务川县柏村镇通木村人,他的家在遥远的山村。

生活在农村,只有小学文化的父亲文小平、母亲申学娟,双双外出务工挣钱,小学时,文秋林跟着同样只有小学文化的外公一起生活,成为一名“留守儿童”。

因为出身寒门,文秋林早早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勤奋学习。小学毕业后,成绩不错的文秋林,考入务川三中远志班,住校就读。

2011年,文秋林迎来人生的第一场硬仗:中考。此时,父母仍在浙江打工。中考临近,文秋林的生活费花完了,囊中羞涩的他,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找同学开口,也不想远在外地的父母操心,中考最后一天,身无分文的他,竟然饿着肚子,完成了当天的考试。

尽管如此,他考出了665分、全县第7名的好成绩,上务川最好的高中不成问题,但文秋林最终选择遵义航天高级中学并被录取。

迈进航中大门,文秋林明白,自己进入的是一个高手如云的“学霸圈”,务川全县第7名的成绩,在这里或许只算个中等生。

文秋林所在的班级,号称航中“状元班”:班主任李义钊、数学老师申进国等人所搭的教学班子,分别在2008年、2011年培养出全省文科状元叶薇、林大卫。两届高三,有3人被北大录取。

在这样一个学风甚浓的传统优秀班级,李义钊的教学诀窍,就是“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每个周末早上8点,别的同学或许在打篮球、睡懒觉,或是回家和父母团聚,文秋林都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埋头苦读。到高三后期,为提升他的数学成绩,李义钊老师甚至专门制定了一套针对他的练习方案。

因家在务川,文秋林几乎很少回去,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日复一日的积累、努力,文秋林的成绩逐步提升:去年9月,遵义4所最顶尖的学校高三联考,他获得全市第5名;今年3月的联考,他考出了第2名的好成绩。

今年高考,文秋林一战成名。6月21日,在务川老家的文秋林,接到李义钊的电话后,与父亲坐4个小时的班车,赶到学校,在那里,北京大学的招生老师在等着他。

高考状元分享经验演讲篇二

高考成绩:676分(原始分666分,省优秀学生加10分)

语文:134分

数学:144分

英语:134分

文综:254分

林子晗的名字听起来像个女生,其实他是个阳刚男孩。

有文艺特长!这是学校老师对林子晗的第一印象。和大多数男孩一样,他喜欢运动,特别是足球,他还担任过学校足球社社长。即使在高三紧张的复习中,他也会每天坚持抽出时间踢上一脚,高考前还曾因踢球受了伤。

最近正值世界杯,熬夜看球对于他来说是家常便饭,最爱的球队是西班牙队。

老师说,林子晗虽然个子不高,但是很有自己的想法。林子晗认为对他影响比较大的名著是《红楼梦》,他从中获得的最大感悟来自书中的几个大家族,有了成就就要尽力守住它。他还觉得,每个人作为个体不一定要追求大众所追求的,可以有自己的个性。作为男孩的他还有文艺范,超级爱唱歌。林子晗是班长,还多次带领全班同学在全校歌唱比赛中露脸。

在学校,林子晗的成绩比较稳定,从高一到高三,年段排名基本上在前五名。在老师的眼中,林子晗是个全能的孩子,平时表现非常出色,在同学中也拥有非常高的号召力。不过,即便如此,他认为,泉州五中牛人多得是,不止他一个。

成了状元,林子晗自然是可以选择诸多名校。不过,他认为最爱的还是北大。在专业选择上,林子晗选择经济和金融类的可能性会大点。

据招生组消息,2014年福建高考文科状元是泉州五中林子晗,高考总分为676分(原始分为666分加10分),惠安一中江冰森,文科原始分671分。

在五中老师眼中,林子晗“能文能武”。作为班长,他读书、领导两不误,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身担学校足球社社长和话剧社骨干重任。

查到分数后,他的自我评价只有一句“心情还行吧”,随后就总结起得失——最擅长的数学考得还可以,语文也算超常发挥,但英语不够理想。

事实上,他的成绩很平稳,平时都保持在年段前五,时不时也拿第一。

高考状元分享经验演讲篇三

分数:692分 语文:122分数学:144分英语:144分理综:282分

来自福州一中的林宇鋆,昨日以总分692分摘下了福建省理科原始分状元,其中语文122分,数学144分,英语144分,理综282分,对于这么一份漂亮的成绩,林宇鋆略感惊讶,笑谈自己周围有更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状元,“运气比较好罢了。”

林宇鋆来自福清。在老师眼里,林宇鋆不是学呆,也不是学霸,平时成绩主要徘徊在5到10名间,比较稳定,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他在学校不会感到压力,同学间相处融洽,一直都是在一个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学习的。”林宇鋆的同学说。

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的高中生活过得非常愉悦,有时老师会将有趣的故事融入枯燥的学科知识中,使学生掌握起来更加轻松易于理解。在林宇鋆看来,与同学们的互相探讨,对他的学习起到很大帮助。而且,他也享受与同学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

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林宇鋆会打排球,学习效率很高,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社团达人。高一时参加了学校的天文社、物理社、手工社等社团,还担任过学校天文馆的副馆长。周末,则会打打排球,跑跑步,偶尔也唱歌。

据了解,林宇鋆在高一时,除了一个小时完成作业外,其他时候都“各种忙活,自己给自己找事做。”而高二、高三时,正常情况下,一般11点半就睡觉,偶然社团有活动,也会去打打“酱油”。

高考状元分享经验演讲篇四

王棋明是江津人,家庭很普通。母亲杨静是乡镇中学的初中英语教师,父亲王喜生是江津米花糖厂的炒米工人。普通的家庭条件,决定了王棋明不可能去参加各类补习培训。

“从小到大,他没有参加过一次额外补课。”母亲杨静说,自己在夹滩乡镇教书,儿子小学到初中都住在江津城区婆婆家,自己很少照顾到,但重在从小注意对其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从小就要求他先作业后玩耍。”

令杨静记忆犹新的是,儿子小学六年级时曾主动提出要补课,结果被老师一口回绝了:“你的成绩这么好,根本不用补。”

究其原因,王棋明至今没告诉她当时的怪异想法———“我看到班里不少同学都在补课,我也想多和他们在一起,怕不补课会被认为是不合群。”

虽然没补课,但王棋明有自己的学堂———书店,那是他最爱去的场所。杨静透露,小学每年压岁钱都由儿子自己保管,他把一半的压岁钱都拿来买书了。“对于这样的爱好,我们当然无条件支持。”“表弟买的书,早就超越年龄人。”表姐吴熳丽虽和表弟年龄相差10岁以上,但在读书方面却有共同语言。“我读大学时,要借书都是直接去表弟家,当时他还是小学生;但书柜就有《老子》、《百家讲坛》等书籍了。”

王棋明看过的书更杂:既有金庸古龙的武侠系列,也有网络小说《斗破苍穹》,还有侦探揭秘百科类全书。“最近我在看英文原版《茶花女》,虽然读起有点吃力,但我会在暑假坚持看完。”读万卷书,王棋明最崇拜的文学人物有两个:诸葛亮和郭靖。

“我文化程度不高,帮不了他读书学习,只能管好他的品行。”父亲王喜生记忆犹新:在儿子14岁前,自己有过三次“拳脚教育”。这三次挨打,同样让王棋明刻骨铭心———“第一次打,让我懂得不偷钱,不要去占小便宜;第二次打,让我远离赌博;第三次打,让我懂得尊重规则、尊重契约,在规章面前不找理由!”王棋明说,他明白:这是父亲的底线,也是对我做人做事的原则要求。

高考状元分享经验演讲篇五

今年高考全省理科第一名是普宁华美实验学校高中部的洪冬玲,她考了711分。跟别的同学比,冬玲的学习显得十分轻松,她很开心自己有一个会讲奥数题的交警爸爸。

冬玲家住普宁市里湖镇,父亲是一名交警,母亲是全职主妇。冬玲认为,父母对她的影响最大。“我的父亲擅长数学。我小学的时候,就和姐姐跟着父亲学解奥数题。父亲为了教我们,自己先去 学。现在回头看,很多题我都不知道怎么解答,都是父亲教会的。”

冬玲的父亲平时工作很忙,但在女儿心中这是一个顾家的爸爸。而母亲感情细腻,不仅能够理解孩子的心情,还教会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怎么写出好日记,长大了怎么写出好文章——冬玲认为父母是很好的榜样。

高一时,冬玲成为学校文学社的社长。直到毕业前,她还在校刊《华美青年》上发表文章《心本素净,不着红妆》——文字里满满的禅意。

因为考了711分,成为全省理科状元,冬玲必须面对媒体的关注,可她并不喜欢出风头。“父母通知了一下亲戚,像往常一样。暑假,我打算去做家教,给学弟学妹们补课。”冬玲说,自己18岁了,应该替家里分担一些负担。

冬玲记得,高三开始时,学校让每个学生都写一篇作文《心目中理想的学校》。冬玲也写下了她的目标:清华、北大。“但是就像白岩松说的,设立一个目标,不要总想着那个目标。不断的努力,有一天突然抬头会发现,这不就是吗?”冬玲解释说,虽然心中设立了一个目标是清华北大,但“努力学习并不是为了考清华北大”。

北京大学招生办的老师早早就在学校向冬玲及另外几名优秀的毕业生“推介”北大。“但我也只是了解了北大,还不太了解清华。”冬玲说,她回到家里会再看看两所学校的差异,自己觉得比较可能选择的专业是金融。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