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读后感七年级 西游记读后感(优质8篇)

时间:2023-10-07 11:46:36 作者:字海 西游读后感七年级 西游记读后感(优质8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西游读后感七年级篇一

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梦斩老龙。当晚太宗梦龙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为防鬼祟,他令尉迟恭、秦叔宝夜守宫门。太宗不久亡故,在阴间遇魏征旧友,现为阴间判官的崔珏。崔珏为太宗添寿二十年。还阳途中,太宗被冤鬼纠缠,散金银给众鬼而脱身。

扩展资料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从文本的基本性质和艺术总体上判断,《西游记》是一部宗教与神话、迷信与魔幻等要素混合的汉族民间文学文本,是一个经历漫长历史时间的集体创作和最后的个体加工的文本形式。它折射出先秦轴心文化衰微后华夏哲思的递减式没落和价值大厦坍塌后生活世界的混沌画面和世俗化的享乐图景。

对于儒道释三种价值体系的喜剧化的嘲笑和反讽,凸显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晚期,随着商品经济萌芽和渐次,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和精神信仰的溃灭。

《西游记》建构的神话世界,宗教隐喻着对于精神和心理的极权统治,被演绎成为皇权的象征。

于是皇权意识和神话思维在宗教化的艺术文本里合乎逻辑地结盟,诞生出一种宗教政治和政治化的宗教模式。

西游读后感七年级篇二

读《西游记》时,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佛祖说,‘我跟你打个赌,如果你有本事,一个筋斗能跳出我的右手掌,就算你赢,我请玉帝到西方住,把天宫让给你,(如果跳不出我的手掌心,你就下界接着做你的妖去。)如何?’”后来孙悟空没有跳出去,请注意我打括号的句子,孙悟空本该要下界做妖的,但是佛祖却放了他的鸽子———把他压在了自己的手掌下。难道说,这佛祖也不讲诚信?不讲诚信也就算了,500年后还把人家弄出来,帮你拯救苍生。

神仙们也真是的,你说去西游就去西游嘛,好端端的出来那么多妖怪,不是这坐骑就是那宠物,不是那宠物就是这神仙,不是这神仙就是那童子,要么就是孙悟空那往日的兄弟。

我就想说,这些神仙是有病吧!让人家去西游,总得把自己的人给看好了呀!你说几个妖怪还没事,可是几十个就有点多了!存心想整死他们呀!

最后,我就以一句话来总结一下吧:西游就是一阴谋。

西游读后感七年级篇三

我正要一开口问她,露露提前说话了,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梦怡,人的一生会经历许许多多不如意,你看这小草遇到了这样的践踏都知道怎么样的站起来,可你呢!2500字作文假若我会七十二变,一定要变成一栋坚固无比的大房子,能抗住十二级地震,让人们不再因房屋倒塌而丧生。严肃认真的班主任,看似不苟言笑,但却和蔼可亲,坚定地目光里充满了对我们的信心。

当我看完每一章,都会有不一样的新感受。我为唐僧师徒坚强的毅力而鼓舞,为他们的师徒情深而感动。我来说说其中的片段。

东海借兵器:好猴王,跳至桥头,使一个闭水法,捻着诀,扑的钻入波中,分开水路,径入东洋海底。正行间,忽见一个巡海的夜叉,挡住问道:“那推水来的,是何神圣?说个明白,好通报迎接。”悟空道:“吾乃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是你老龙王的紧邻,为何不识?”那夜叉听说,急转水晶宫传报道:“大王,外面有个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口称是大王紧邻,将到宫也。”东海龙王敖广即忙起身,与龙子龙孙、虾兵蟹将出宫迎道:“上仙请进,请进!”直至宫里相见,上坐献茶毕,问道:“上仙几时得道,授何仙术?”悟空道:“我自生身之后,出家修行,得一个无生无灭之体。近因教演儿孙,守护山洞,奈何没件兵器。久闻贤邻享乐瑶宫贝阙,必有多余神器,特来告求一件。”龙王见说,不好推辞,即着鳜都司取出一把大捍刀奉上。悟空道:“老孙不会使刀,乞另赐一件。”龙王又着鲌太尉,领鳝力士,抬出一捍九股叉来。悟空跳下来,接在手中,使了一路,放下道:“轻,轻,轻!又不趁手!再乞另赐一件。”龙王笑道:“上仙,你不曾看这叉,有三千六百斤重哩!”悟空道:“不趁手,不趁手!”龙王心中恐惧,又着鯾提督、鲤总兵抬出一柄画杆方天戟。那戟有七千二百斤重。悟空见了,跑近前接在手中,丢几个架子,撒两个解数,插在中间道:“也还轻,轻,轻!”老龙王一发害怕道:“上仙,我宫中只有这根戟重,再没什么兵器了。”悟空笑道:“古人云,愁海龙王没宝哩!你再去寻寻看。若有可意的,一一奉价。”龙王道:“委的再无。”

正说处,后面闪过龙婆、龙女道:“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龙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与他,凭他怎么改造,送出宫门便了。”老龙王依言,尽向悟空说了。悟空道:“拿出来我看。”龙王摇手道:“扛不动,抬不动!须上仙亲去看看。”悟空道:“在何处?你引我去。”龙王果引导至海藏中间,忽见金光万道。龙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铁柱子,约有斗来粗,二丈有余长。他尽力两手挝过道:“忒粗忒长些,再短细些方可用。”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悟空又颠一颠道:“再细些更好。”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一边走,一边心思口念,手颠着道:“再短细些更妙!”拿出外面,只有丈二长短,碗口粗细。

你看他弄神通,丢开解数,打转水晶宫里,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龟鳖鼋鼍皆缩颈,鱼虾鳌蟹尽藏头。悟空将宝贝执在手中,坐在水晶宫殿上,对龙王笑道:“多谢贤邻厚意。”龙王道:“不敢,不敢!”悟空道:“这块铁虽然好用,还有一说。”龙王道:“上仙还有甚说?”悟空道:“当时若无此铁,倒也罢了,如今手中既拿着他,身上更无衣服相趁,奈何?你这里若有披挂,索性送我一副,一总奉谢。”龙王道:“这个却是没有。”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龙王道:“烦上仙再转一海,或者有之。”悟空又道:“走三家不如坐一家,千万告求一副。”龙王道:“委的没有,如有即当奉承。”悟空道:“真个没有,就和你试试此铁!”龙王慌了道:“上仙,切莫动手,切莫动手!待我看舍弟处可有,当送一副。”悟空道:“令弟何在?”龙王道:“舍弟乃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是也。”悟空道:“我老孙不去,不去!俗语谓赊三不敌见二,只望你随高就低的送一副便了。”老龙道:“不须上仙去。我这里有一面铁鼓,一口金钟,凡有紧急事,擂得鼓响,撞得钟鸣,舍弟们就顷刻而至。”悟空道:“既是如此,快些去擂鼓撞钟!”真个那鼍将便去撞钟,鳖帅即来擂鼓。

少时,钟鼓响处,果然惊动那三海龙王。须臾来到,一齐在外面会着。敖钦道:“大哥,有甚紧事,擂鼓撞钟?”老龙道:“贤弟,不好说!有一个花果山什么天生圣人,早间来认我做邻居,后要求一件兵器,献钢叉嫌小,奉画戟嫌轻,将一块天河定底神珍铁,自己拿出手,丢了些解数。如今坐在宫中,又要索什么披挂。我处无有,故响钟鸣鼓,请贤弟来。你们可有什么披挂,送他一副,打发出门去罢了。”敖钦闻言,大怒道:“我兄弟们点起兵,拿他不是!”老龙道:“莫说拿,莫说拿!那块铁,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儿皮破,擦擦儿筋伤!”西海龙王敖闰说:“二哥不可与他动手,且只凑副披挂与他,打发他出了门,启表奏上上天,天自诛也。”北海龙王敖顺道:“说的是。我这里有一双藕丝步云履哩。”西海龙王敖闰道:“我带了一副锁子黄金甲哩。”南海龙王敖钦道:“我有一顶凤翅紫金冠哩。”老龙大喜,引入水晶宫相见了,以此奉上。悟空将金冠、金甲、云履都穿戴停当,使动如意棒,一路打出去,对众龙道:“聒噪,聒噪!”四海龙王甚是不平,一边商议进表上奏不题。

你看这猴王,分开水道,径回铁板桥头,撺将上来,只见四个老猴,领着众猴,都在桥边等候。忽然见悟空跳出波外,身上更无一点水湿,金灿灿的,走上桥来。唬得众猴一齐跪下道:“大王,好华彩耶,好华彩耶!”悟空满面春风,高登宝座,将铁棒竖在当中。这些猴不知好歹,都来拿那宝贝,却便似蜻蜓撼铁树,分毫也不能禁动,一个个咬指伸舌道:“爷爷呀!这般重,亏你怎的拿来也!”悟空近前,舒开手一把挝起,对众笑道:“物各有主。这宝贝镇于海藏中,也不知几千百年,可可的今岁放光。龙王只认做是块黑铁,又唤做天河镇底神珍。那厮每都扛抬不动,请我亲去拿之。那时此宝有二丈多长,斗来粗细;被我挝他一把,意思嫌大,他就小了许多;再教小些,他又小了许多;再教小些,他又小了许多。急对天光看处,上有一行字,乃‘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你都站开,等我再叫他变一变着。”他将那宝贝颠在手中,叫:“小,小,小!”即时就小做一个绣花针儿相似,可以缮在耳朵里面藏下。众猴骇然叫道:“大王!还拿出来耍耍!”猴王真个去耳朵里拿出,托放掌上叫:“大,大,大!”即又大做斗来粗细,二丈长短。他弄到欢喜处,跳上桥,走出洞外,将宝贝擅在手中,使一个法天象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声:“长!”他就长的高万丈,头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闪电,口似血盆,牙如剑戟。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头礼拜,战兢兢魄散魂飞,霎时收了法象,将宝贝还变做个绣花针儿,藏在耳内,复归洞府,慌得那各洞妖王,都来参贺。

此时遂大开旗鼓,响振铜锣,广设珍馐百味,满斟椰液萄浆,与众饮宴多时。却又依前教演。猴王将那四个老猴封为健将,将两个赤尻马猴唤做马、流二元帅,两个通背猿猴唤做崩、芭二将军。将那安营下寨,赏罚诸事,都付与四健将维持。他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此时又会了个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犭禺狨王,连自家美猴王七个。日逐讲文论武,走摐传觞,弦歌吹舞,朝去暮回,无般儿不乐。把那万里之遥,只当庭闱之路,所谓点头径过三千里,扭腰八百有余程。

我觉得我们要向孙悟空一样勇往直前!

西游读后感七年级篇四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经典名著,为四大名著之一。也是神怪小说的巅峰之作。我读的是原著,但有注释,也不算太难。总体来说,非常好看。

唐僧原是佛祖如来手下的金蝉长老,因贪欲被贬下人间,遭此一难。在三个徒弟的辅佐下,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功德圆满,加大职正果。孙悟空是是《西游记》灵魂人物。它的故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猴王到大闹天宫,向最高统治者挑战;二是保唐僧前往西天取经,成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本是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了人间。错投猪胎,长成猪脸人身的怪模样,在高老庄抢占民女,被悟空降服,保唐僧西天取经的征途,修得正果,被封为“净坛使者”。

沙僧,原是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玻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而被贬入人间,落入流沙河当起了妖怪,保唐僧西天取经,任劳任怨、正直无私,最终被封为金身罗汉。

白龙马原本是西海龙王之子,因纵火烧了玉帝赐的明珠,贬下人间,不料吃了唐僧白马,经菩萨点化,变白龙马,成为唐僧的坐骑。修成正果,被如来升为八部天龙。

佛法“九九”归真。他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他们的坚持、正直与一心一意令我们惊叹。我,要向他们学习!

西游读后感七年级篇五

在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应该是我最早走进的名著。小时候看的是电视。那时,我很喜欢里面的孙悟空,很喜欢里面的观音菩萨、女儿国女王和一些美丽的妖精,很喜欢孙悟空和两位师弟一起与妖怪们的各个斗智斗勇的片段,很喜欢......小时候看到的都是《西游记》浮在表面的东西,喜欢的也只有那些。长大后再看《西游记》原著,也还是很喜欢以前喜欢的那些元素。只是发现了其实小时候看的影视已经被大刀阔斧地改编了很多。也发现其实《西游记》并不是一部简单的神魔小说。它背负着传播儒释道等文化元素,主要是释、背负着传播人生哲理等等。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至于后人都认为是明吴承恩。这也是清代吴玉瑨才提出的,得到普遍认可而已。所以严格来说《西游记》的作者是不能万分确定是吴承恩的。不过这是次要的,我们要学习的更重要的是《西游记》的内容。该小说描写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加白龙马一路历经艰险、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西天取到真经的故事。

我主要想谈谈他们师徒四人在历经的九九八十一难及他们几个的态度给我的启示。九九八十一难分别是金蝉遭贬、出胎几杀、满月抛江、寻亲报冤等等。

一部西游九九八十一难看人生挫折。

看完《西游记》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觉其实人生也像一部《西游记》一样,我们的人生也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在取经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的挫折我们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以不一样的态度和处事风格去面对它、去过五关斩六将。因此其实我们在“渡劫”的过程中,我感觉其实我们时而像唐僧,时而像孙悟空,时而像猪八戒,时而像沙僧。

当我们处于有一颗慈悲之心但是却又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的阶段时,我们总是误会身边最亲近的人,会犯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错,去绕那不必要的弯,给自己带来很多苦难。此时我们应该像唐僧一样有领导别人的能力和法宝。这样我们才能更好更快地借助他人之力化解困难。另外,在众多的困难中,从孙悟空角度,我们应该明白我们自身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克服困难和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至于猪八戒和沙僧他们在人生旅途中更像是配角。他们让我明白了在克服人生中的困难时,其实做好一个配角也是很重要的,猪八戒负责讨唐僧开心,沙僧任劳任怨踏踏实实。

所有的磨难都是对他们师徒四人的考验,其实我们人生中的每一次挫折也是对我们的考验。

因此,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要学会像唐僧一样有制服人的法宝,像孙悟空一样有过硬本领,要像沙僧一样踏踏实实,最后要像他们一样具有团结精神。在克服人生九九八十一难的过程中,我们在打怪,在渡劫,在磨练自己,一定要去努力去做一个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优点于一身的人。这样才能取到人生的真经。当然,在面对那九九八十一难的时候,心态也很重要,我们要像唐僧一样,要相信会有人来救我们的,要像孙悟空一样运用好自己的能力,实在不行请救兵,总之就是不要畏敌,要相信一切困难险阻都会迎刃而解的。

总之,他们师徒四人克服九九八十一难能取到真经,有他们个人的自我角色扮演到位和他们各自的态度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在面对艰难险阻的时候也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和拥有良好的态度。这样我们也可以战胜我们人生中的九九八十一难取到真经。

西游读后感七年级篇六

在俺念小学的时候就拜读了《西游记》,印象中最深的就是猴哥。他曾经是俺的偶像,直到如今,他仍然是俺的偶像。猴哥的果敢、耿直、嫉恶如仇、玩世不恭,敢于向最高统治者挑战的精神归纳为一个字:勇。

猴哥在花果山跟众猴终日游山玩水,日子过得逍遥快活。但并不玩物丧志,一想到自个是否能长生不老的问题,立马就去仙山拜师学艺。学艺期间相当刻苦,如果不是仙师提早赶他下山,猴哥还是肯用心学它十年八年的。

回到花果山后,猴哥也不忘昼夜练兵,以提高众猴的武艺。想是猴哥看出了世道的艰难并预知世事险恶,于是总听他喊道:“孩儿们,操练起来!”

猴哥敢作敢为,自封为齐天大圣,这个封号终于惊动了玉帝,按今天的话说“帅的惊动了党中央”。玉帝马上派太白金星前来打探。

玉帝唯恐猴哥闹事,逐封个管马的官给猴哥,太白金星欺负猴哥不识官衔品从,骗他是个相当大的官,率真的猴哥也就信以为真,其实也就图个新鲜,因为根本不知做官为何物。猴哥任职期间也相当的尽职尽责,不但把马养得肥大壮硕,而且在天庭还结识了不少神仙哥们。只怪猴子太有上进心,一听玉帝老儿给的官如此卑微不由心头火起,逐下凡回他的花果山去了。

猴哥到底是个妖猴,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闲时会友游宫,交朋结义。今日东游,明日西游,云去云来,行踪不定。反而天上诸仙看了不舒服,怕他又生事端,逐奏明玉帝,与猴子执事,免生事端。这次又由太白金星出面,谗言好语把个猴哥骗上天庭,让其管那蟠桃园。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猴哥逐答应了。

猴子是改不了本性的,你让他规规矩矩的安分守着那蟠桃园,那得付出点代价,这代价就是猴哥可以任意的吃遍园中的桃子,只为尝个鲜。一朝,王母娘娘设宴,准备大开宝阁邀请诸仙到瑶池中做“蟠桃盛会”,即命那七个如花似玉的仙女去蟠桃园摘桃建会。七仙女来到桃园遇到猴哥,猴哥自然要问:“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七仙女洋洋自得的说出各路神仙的尊号,猴哥心里掂量着有没自己的份,必竟猴子掌管这蟠桃园理应有一席之位呀。当得到七仙女肯定的答复:“齐天大圣,没听说过。”随之而来的是嘲笑之声,把个猴哥气得嘶牙咧嘴地把七仙女定在了空中,逐骂道:“好你个玉帝,三番四次骗俺上山却戏弄于俺,看俺怎么收拾了你这蟠桃宴”。于是把个蟠桃宴搞得是乌烟瘴气,过后又误闯入太上老君的兜率宫偷吃了炼丹房里的金丹,终于触怒了玉帝,违犯了天条。

真是:天产猴王变化多,偷丹偷酒乐山窝。

只因搅乱蟠桃会,十万天兵布网罗。

花果山被天兵天将围得个水泄不通。好猴哥,闻天兵天将来此捉拿他,公然不理道:“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话音刚落,一小猴来报:“众神泼言恶语,在门前骂战嘿!”猴哥笑道:“莫睬他。‘诗酒且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嘿,这猴子还有点文化,只怕是作者吴承恩吧。说犹未了,又一小猴来报:“爷爷!那九个凶神已把门打破了,杀将进来也!”此时猴哥勃然大怒:“这泼神,老大无礼!本来不与他们计较,三番四次的欺负于俺,忍无可忍,待俺杀将出去,好让那毛神领教领教我老孙的金箍棒。”即命独角鬼王,领着七十二洞妖王出阵。顿时与诸神战得是天昏地暗,杀得那空中无鸟过,山内虎狼奔。这一场混杀直到日落西山。一山还有一山高,猴哥终是神力有限,败下阵来。猴哥给玉帝捉回天庭,严刑拷打却始终保持乐观的个性,实在是精神可嘉。当太上老君把猴哥塞进炼丹炉,他还只管在里头喊叫:“好舒服,好凉快,老头你把火烧旺点。”看到此我会心一笑,感叹世间哪去妥如此一猴。

到了后来,猴哥被如来佛祖翻掌一扑,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一压就是五百年。后遇东土大唐僧人解救逐随其去西天取经,脑门上多了个“紧箍咒”。如不是这“紧箍咒”,任肉眼凡胎的唐僧如何能把他怎地,这也叫一物降一物,岂能叫你反了朝纲不成。

好个猴子,取经就取经,在迢迢的西方途上和穷山恶水作斗争,历经了千难万险及形象幻化为妖魔鬼怪的八十一难并降妖服怪,一路排除艰难,护送唐僧直达那西天极乐世界。

他的战斗精神是一曲人类战胜自然的凯歌。

西游读后感七年级篇七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西游记》这本长篇小说,这本长篇小说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同时它也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本长篇小说详写了唐朝的一个神话故事,而小说里的中心及主要人物则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和他们的师傅唐僧。在这本长篇小说中这师徒四人一起经历了佛祖给他们安排的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为大唐取得了真经,这四人也终修成了正果。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所认识到得《西游记》中的这四个中心人物。

首先是孙悟空,他是唐僧的大徒弟,也是这四人中法术最高的,他有一颗正直的心,也很乐于助人,还有着火眼金睛,神通广大,能够七十二变,每次都是由他把师傅唐僧从险境中营救出来的。

再就是猪八戒了,他原本可是天蓬元帅,可谁知却是因为轻薄了嫦娥而被贬下凡,在取经的路途中,他虽然总帮倒忙,也时常会有怨言,不过却是不可缺少的一员。

三弟沙悟净朴实厚道,一般承担干重活或看护师父唐僧之类的任务,他善于在水底营救师父唐僧,这是他的优点,因为孙悟空和猪八戒都不擅长下水。

而最后一个人,也就是以上三人的师父——唐僧,则是一个尊师重道的和尚,而且整个故事的起因也是因为他收大唐皇帝之托要西天取经造福民众才发生的。他总是对他的徒弟传授道义之说,为人善良,却因为他可以使人长生不老而屡屡被抓,最后总要三个徒弟去救他。

这师徒四人各有优缺点,但他们努力的克服了缺点,团结在了一起,最终取得了真经。《西游记》这本小说让我们知道人生总要经过磨难和困难,当你克服之后,就会得到一条康庄大道。

西游读后感七年级篇八

今天我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本书内容十分精彩,其中让我过目不忘的是这些。

天地混沌,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特别奇,它会跳跃、食草木、饮水等还与各种动物为友,做了花果山的美猴王。几日,众猴喜宴间,这猴担忧老去,其一猴道,去求仙。于是,美猴王开始求仙之路,次日,它上岸挨个儿寻问,终于找到了神仙所在地,那仙人赐它一美名“孙悟空”。

这句段真让我回味无穷,字字珠玑,我从悟空一次又一次恳求仙人教它七十二变,看出它是好学的,我们也一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要勤学苦练,认真好学,才会离目标更加进一步,假若你四无目的,迷茫的,就没有任何结果。

每一段都是知识,要细心品味才知道耐人寻味的故事,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