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论文(热门18篇)

时间:2023-12-09 14:36:31 作者:笔尘

思想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人类的认知和意识。在下面的篇章中,我们将介绍几篇精选的思想总结作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示。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90后大学生是指1990年至出生的一代大学生,他们具有自信、张扬、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自私,集体观念淡薄,承受能力差,缺少责任感、追求高档次、高品位的生活,缺少吃苦精神,没有耐性,有强烈的反叛心里等思想特点,这些新特点对高校的思政工作构成了挑战。由此,本文研究了90后大学生的几个显著特点及成因,并提出90后大学生的教育办法。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随着90后的大学生渐渐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90后大学生们的成长环境、社会影响、接触的新鲜事物与思想等诸多方面原因塑成了他们特有的性格和特点,这就给高校的管理与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培养好90后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就是一个必须解决并且必须解决好的课题。

一、90后大学生的几个显著特点及成因:

1、自信、张扬、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90后大学生成长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父母在“90后”的教育上投入的精力和财力都在变大,不少很多90后都有一技之长,比如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再加上接触新事物较多,所以在很多场合都表现出自信、个性张扬的一面。90后大学生从懂事开始,就与网络一起成长,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90后”的生活。无论是手机、宽带、mp3、mp4、数码产品等,他们对新媒体的熟悉程度和亲和力远远超过前几代人,他们是全球化时代中最易感染和吸收的人群。

2、自私,集体观念淡薄,承受能力差,缺少责任感。90后的大学生很多都独生子,而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青少年时代生活条件多数不好,生怕他们吃苦受罪,所以对“90后”的他们疼爱有加,久而久之养成了“90后”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中心、按着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习惯。家里就一个孩子的“90后”们从小就一个人玩、缺少心与心的沟通与感情上的交流,从而导致他们养成不知道什么是忍让、不知道什么是协作。很多“90后”都是在父母长辈们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很多事都是由父母长辈们包办,“90后”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是怎么回事,而离开父母到了大学校园他们就面临着竞争的压力,每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的环境中,这些常常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由于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常因为一点小事受挫就会感觉人生毫无意义,轻者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现象,重者产生焦虑、焦躁甚至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就造成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为人服务的意识。对很多社会现象不闻不问,更谈不上参与了,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缺少政治追求。

3、追求高档次、高品位的生活,缺少吃苦精神,没有耐性,有强烈的反叛心里。90后大学生是在祖辈和父母的疼爱与呵护下长大的,可以说吃的、穿的、用的几乎是想要就可以得到满足的一代,这样养成“90后”消费观念超前,欲望更强,背后支持消费的能力也更强。服装、电脑、手机、it产品等都追求名牌。许多90后大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母、学校一些不甚合理或和他们不能接受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敢于公然提出。但有时反叛意识会出现偏差,比如一旦在学校遭遇意外事件,比如偶然的停水、停电,有些学生(包括平时比较老实)便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一些学生对很多问题不能够用社会化的思维来看待。动辄以民主、自由、权利为理由评价学校的人和事,却往往忽视了社会常识。比如在制止学生使用违规电器时,有的学生讲为什么住在学校的老师可以用,这是不平等。

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素质,提高服务育人意识。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方法,工作中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真正做到为了学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工作中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正确、恰当、有效的工作方法达到管理育人,科学育人的目的。

其次,从师生到朋友,从交友到交心,从强压倒感化。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尽快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法,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目前工作中所遇到现实问题。从师生到朋友可以让学生们更主动、更愿意与我们交流,让学生排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地位戒心,放下心理包袱,这样才能实现从交友到交心,只有了解到学生心里的真实想法,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这样做起学生的的思想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作为学生工作的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指手划脚、发号施令、训斥和惩罚来压服或制服学生的工作方法,利用和学生们交心的的机会,从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来感化他们,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效果。

最后,建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大学生管理不单单是学生工作者的事,教师和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作为辅导员的我们不要把所有责任都自己扛,要积极发动教师和家长,只有三方统一协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教师们接触学生时间长,而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接触学生,他们掌握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第一手材料,如果我们能主动与教师们建立良好通畅的沟通渠道,从教师手里拿到第一手材料,可以让我们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正确的找到切入点,可以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家长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我要与家长保持联系,从家中那里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并且有点问题做到及时和家长沟通,听取家长意见,做到全方位了解学生,让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4]张宝君.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论文

摘要:“碎片化”阅读日益成为高校大学生常态化的阅读方式,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顺势而为,切实融入“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背景,积极应对其可能带来的冲击,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正在深刻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状况,大学生读者被动卷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浪潮中,将自身置于“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背景之下。“碎片化”阅读作为契合数字网络媒介社会发展背景下的新兴阅读类型,其影响波及的范围至大学生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思维和整体阅读状况。基于大学生读者阅读方式的变更情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考验。因此,分析“碎片化”阅读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思考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的现状。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将日常生活中间歇交替的碎片时间得以激活并被加以利用。阅读,这一人类特有的获取真知、汲取讯息的行为方式也前所未有地呈现出了可移动、跨时空的特征。过去的阅读,形式单一,次数受限,花费时间较长;现在的阅读,则呈现出了形式多样,次数激增、耗时较短的多元结构特征。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这样一种阅读方式进行精准的定义,在此,笔者根据其特征典型和概念的接受程度将其称作“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天然的移动性、便携性、即时性和互动性,满足了大学生读者阅读视野多元化、阅读需求个性化的要求,不仅给大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这无形中也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得不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为安徽工业大学的在校师生。调查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形式,共获取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90份,有效率97.5%。根据此次调查,笔者发现,时下,高校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呈现以下显著特点:。

(一)“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调查数据显示有93.6%的学生每天会涉及以下至少两项“碎片化”阅读的.内容:浏览网页、通过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刷“微博”;逛贴吧;查阅电子邮件;观看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图片及文件;使用qq、微信等聊天工具,浏览朋友圈、qq空间,关注新闻资讯。“碎片化”阅读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以及数字化阅读广泛普及的延伸型阅读形式,其操作简洁易掌握、文本信息量大,常伴有配图和视频,这些特有的阅读形式吸引着大学生们将“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作为获取信息的首选途径。大学校园内,在行走的路上、食堂、教室,狂刷手机的低头族、戴耳机听“有声读物”或手捧“电子书”的学生比比皆是。可见,“碎片化”阅读的价值已经不局限于作为一种新型的流行的阅读方式,更是一种新兴的别具一格的生活方式,多维度地融入了大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

(二)大学生阅读存在娱乐化和“浅”阅读倾向。

数据显示,有67.8%的学生每天会花超过5个小时在玩游戏,听歌,看电影和网上聊天。50%以上的学生用手机浏览新闻推送、用即时通讯软件与朋友聊天沟通,时不时地刷朋友圈机械式地关注他人的动态。这样的一些行为似乎本身就是一种阅读行为,或者说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阅读行为的出现。然而,这样展开的阅读活动很大程度上是“蜻蜓点水式”的,是浅尝辄止的。笔者看来,这些行为与其说是有意识地阅读,倒不如说是不自觉地浏览。除此之外,除了阅读相关的专业课书籍,有56.8%的学生喜欢在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上阅读都市、言情、科幻等通俗读物,置于古典文学、哲学、史学等人文社科类的电子书则很少被人问津。凡是冠之以“微”字的,诸如微博、微信阅读等,其往往提供的阅读内容也是微小的、破碎的、支离的、杂乱的。长期的阅读“碎片化”导致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心态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焦虑感、浮躁情绪不自觉地产生,心理负荷加重,阅读心理状态受到消极影响。阅读也少了知识积累价值本应有的厚重感,大学生的阅读也开始追求娱乐化、变得浅薄化。调查中,尽管仍有60.6%学生表示能够通过“碎片化”阅读进行自主学习,但也只有20.8%的大学生养成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可以通过获取相关信息,加以记忆和归档。此外,有63.4%的大学生读者表示在阅读“碎片化”的信息时,几乎不会去考虑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说,多数大学生读者的媒介素养尚未形式。带有功利性的阅读目的使得大学生读者身陷信息的累积导致的信息超载之中,根本无法进行阅读思维的有效锻炼,阅读水平下降,阅读状况堪忧。

“碎片化”阅读背景之下是大学生阅读需求多样化、阅读形式娱乐化和阅读内容浅薄化的发展倾向,极大地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碎片化”阅读”背景下应当如何调整并改进自身以迎接挑战。

“舆论领袖”是指那些交际广泛,同媒体的接触频度远高于一般人,并且乐于创新,观点能对普通受众的态度和行为产生较大影响的一类人。他们的知识面、责任感、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大众传媒的忠诚度和接触量都远远高于和大于一般人。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领袖”,积极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影响力,使得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技术娴熟地利用新媒体,针对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采取“结合性”的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方案、实现因材施教,努力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里发声,让大学生读者能够听得来自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流的、积极的、正面的声音。这样一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便会比以往具备更为生动活泼、内容广泛、形式翻新且力量强大的说服力,从而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碎片化”阅读背景下,阅读的互动性是当前大学生阅读状况的呈现出来的典型特征之一。互动行为激发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自我主体性意识。大学生读者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其行为在独立性、创造性、自觉性、自主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也只有以人为本,方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实现既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活动,培育他们自觉有效的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知识、倡导阅读价值、充分挖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个体思维能力、培育并发展学生的自学潜能和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大学生读者的思想意识发展规律、个体的接受能力及行为特点,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关切他们的真实感受和心理诉求。

“碎片化”阅读呈现出来的碎片化特征可能会导致阅读的分化,但与此同时也恰恰促进了阅读群体的重新聚合。这样一种基于相似相近的阅读志趣和相通的阅读价值认同感的阅读群体可以视为若干虚拟网络数字化阅读空间里的阅读社群。一般来说,社群指的是由众多粉丝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一些骨干分子和意见领袖建立起的更为聚集及目的性明确的小圈子。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群体加以细化,以社群的形式进行类化,并加以聚合,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输出和个性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防止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浪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

参考文献:。

[2]石呜.互联网时代独处能力正在消失[eb/ol].[-08-20]。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论文

高校“教育生态文明”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整合高校教育内外部资源,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优化日常教育的方式、途径,提升教育的科学水平,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最终使大学生成长成才。作为高校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现实问题就是不能有效整合高校内外各类工作资源,没有合理构建全员、全程的育人工作机制,没有有效形成、发挥教育合力,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大一部分时间在被动地应付各项事务性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了解当前学生所需、所想、所盼,这与实现学生成长成才的高校“教育生态文明”的核心目标相违背。“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其显著特征是“和谐统一、规范高效”。“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原则,充分把握学生特点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改进工作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能动性,进而采取个性化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真正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高校“教育生态文明”核心目标的实现提供内在保障。

前提“教育生态文明”追求教育内外部环境的互促互利、和谐平衡,而不是相互遏制。当前国内外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国外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渠道对大学生开展政治、思想、文化、宗教的恶性渗透,以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对社会现象难以形成客观认识。同时,在网络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下,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多变特征,国内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无时无刻不在交融、冲突,虚拟网络中的不良社会思潮、不良社会反应严重侵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破坏高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和谐平衡。部分大学生因为无形中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表现出极端化、多元化、矛盾化的特征,其人际交往方式、思考问题方式、为人处世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对象、要求和方法都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了复杂性、多样性、创新性的特征,因此原有传统型、经验型、事务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能有效抵御国内外不良思潮对学生精神世界的侵蚀,不能充分优化高校“教育生态系统”内外环境。“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探索契合社会发展需求、学生思想特点的“生态化”工作方式,用新方法、新载体、新思维主动占领社会思想舆论阵地,净化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子,提升大学生抵御不良思想的防护力,真正为实现高校“教育生态文明”提供环境保障。

高校“教育生态文明”的现实需求是以“生态学”的知识理念指引高等教育,研究高校“教育生态系统”内各项教育工作“子系统”所处不同层次的内外环境,融合不同教育“子系统”中人、物、信息和途径等各个生态元素,进行整体性的动态协调,促进教育生态环境内诸要素互动循环和优缺互补,形成共同的教育合力。从教育生态文明的'视角审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现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校管理、教学、后勤等工作“割裂”。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概念模糊,教育实施者素质参差不齐,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信息交流不对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氛围不浓,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不强、成效不显著。“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层次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汇聚校内一切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生态因素,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群体(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者、教学教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内外部信息交流,构建高效、和谐、平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系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我国社会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人们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受益者。民众生态意识的强弱、生态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高低。因此,现代社会需要一种契合“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态道德素质。“教育生态文明”的重要价值诉求就是转变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观,使他们养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习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受教育者的生态道德素养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塑造人的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展开,通过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渠道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现象,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思想道德高尚的人才。因此,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充分整合资源、优化方式,积极追求生态文明,促进学生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一教育目标指引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格方面,引导大学生自觉遵从自然法则,直面环境危机现状;意志方面,引导大学生遵从社会生态道德规范;情感方面,引导大学生热爱、保护大自然,进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各类生态危机问题,关键在于培养具有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道德意识的社会个体,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宣扬生态文明意识、自觉践行生态文明行为。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与之相匹配的工作内容———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即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教育,潜移默化地促使他们提升生态文明意识、保持生态价值追求,形成自然文明、和谐积极的育人环境。在日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教育、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准则教育、生态责任意识教育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将解决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重要的内容,常常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尊重自然生物存在的内在价值,明确意识到人类既有改造自然的权利和自由,也有保护自然的责任和义务,进而以“主人翁”的道德情感去对待大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可持续性发展的行为准则教育。人与自然的可持续性发展注重自然资源与其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要求开发利用不超越自然环境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就社会个体而言,体现人与自然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能否充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能否自觉践行生态行为准则。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对大学生开展人与自然可持续性发展的行为规范教育,促使他们的生态行为由被动向主动、由不自觉向自觉、由漠视向积极关注转化。生态责任意识教育。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认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大学生应该具备强烈的生态责任意识,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生态危机,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正确的自然观、价值观。因此,应对大学生开展生态责任意识教育,使他们能主动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

构建体现生态文明思想主旨、适应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需求规律和高校现实教育环境的教育路径,是“生态文明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诉求,也是“教育生态文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构建应在“生态文明”为主体的价值观指导下,在提升生态认知、丰富生态情感和强化生态行为意志方面彰显目标诉求,促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外部形成高度和谐、功能强大的合力系统。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提升大学生的生态认知。认知是践行行为方式的知识前提。因此,要有效规范大学生的生态行为方式,就必须提升大学生的生态认知。教师在选择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时,要对大学生的生态知识进行扩充,在专业课程、公共课程、选修课程体系中增添生态知识内容;要加强大学生的生态认知实践,结合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搭建感知自然、认识自然的实践平台。

其次,丰富大学生的生态情感。大学生的生态情感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对绿色环境的亲和。在构建“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中要开展生态警示,通过专家讲座、图片展览等引导学生对当前的生态危机进行体验;要积极营造环保氛围,积极宣传环保名人事迹,结合世界水日、地球日等开展校园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生态情感。

最后,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意志行为。生态意志行为是人们经过对生态目标的选择权衡后,为达到目标而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在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下,社会个体都有节约资源、宣扬生态的责任。因此,“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设计要加强对大学生生态意志行为的培养教育,引导他们在客观认识自身同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的基础上,将生态道德体现在日常的生态意志行动中,主动承担起作为社会个人的生态道德责任。

思想政治教育下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新常态下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应有之意。如今,创新精神和创业活动也常常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内生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在我国掀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也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的引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大学生群体已成为创业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但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的比例远低于国际同类型学生创业水平,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率,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以成为必要,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领域。

从开始,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对创业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粗放型创业现在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创业及创新的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社会,更加具有实效性。根据李芳凝,张建哲的研究认为,学生创业素质模型包含三个维度,分别为心理特征、创业能力和知识结构。而创业所需的品质及能力,其中包括心理品质及创业能力,其中心理品质又涵盖了如创新精神、责任意识、独立的意志力及韧性、冒险精神、诚实守信等。以上这些品质的养成都可以成为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常常包括以下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等等。开设的这些教育课程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填鸭式或重复式教育,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然引出相关创业教育,以真实的成功或者失败案例来引导学生挖掘其创业理想和创业信念,并且这些相关的创业知识无论是在创业还是在就业方面都是一种对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些课程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在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中提高相关的品质及精神。

二、目前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教育部确定9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开始,已经多年过去了,但在实际的创业教育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尚未解决,而目前较多的从技能角度对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行的提高并不明显,创业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的不多。导致目前大学生创业发生率低,创业项目同质性高,创业类型简单等问题。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创业教育形式单一,未形成规范的课程体系。

经过研究比较可以确定的是,目前在中国高等院校中的创业教育仍处于一个比较初级阶段,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并未能成为有效的课程体系,缺乏规范性。有些高校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偏向性较大,而将把创业教育弱化为与技能教育相比用处不大的业余教育;简单采用开展自发性的创业大赛或仅划出部分区域建设创业园来代替系统的知识教育,缺乏理论及系统的支持直接降低了创业教育预期的效果。在这种创业模式的支持下,出现了很多小商小贩的创业活动或者是剥削简单劳动的所谓创业,而这些创业模式,缺少科技成果的支撑也因此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在这种创新模式下出现了很多简单同质创新,缺乏新意和多样性。

(二)重视创业实践而忽视基本思想素质的培养。

在普通高校的日常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未能有效地介入到创业教育中,在创业者素质中的心理素质类内容并没有得到切实的提高。许多学校所谓的创业训练是将工商管理专业的内容打包后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认为这就是创业素质的培养,殊不知这种急功近利行的创业实践仅仅是对学生创业基本能力素质的灌输,而支持创业大成功的心理品质并没有得到训练和提高,也注定创业的综合能力形成明显的短板,造成创业成功的困境。

(三)创业教育面向极少数人而忽视大多数学生。

目前还有很多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不能面向大面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较多地依托创业知识竞赛和成立大学生创业园的模式开展,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比较容易看到创业教育的成果。如在某年内学院组织的比赛中有多少人获得创业教育的奖励成果,但这种模式注定是为少数的精英而服务,以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全日制大学生约12,000名,创业知识竞赛每学期举办一次,每次获奖人数在30人以下,若按照20%的获奖率计算,其受众仅有150人左右,而该学校的创业园每学期仅有30名左右的名额,这两种主要的创业模式统计在一起的话仅占总学生数目的2%左右。所以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更需要创业教育的普及。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是对所有学生全面覆盖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入创业素质培养的概念,虽然不能产生如同创业大赛之类比赛那样明显的成果,但对提高广大同学的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方面有着极大的效果,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对广大同学带来的好处甚至可以伴随其一生。

在互联网时代最鲜明的特点是信息沟通的变化越来越快,一项好的创新和创意能够很快转化为创造效益的企业或者方案。但同时也同样在市场中会出现很多的跟随着和模仿者。因此在创业的过程中专业化、多元化、差异化变得尤为重要,作为创业教育的一部分,一方面需要了解产业和行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应用等新兴模式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可以引入优秀创业校友的例子,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相关法律知识教育都是其主要的'内容。这些内容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需要调整和充实关于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努力构建一种以兴趣为导向的教育方式,现代大学生对于社会的探索欲望有着极强的趋向性,运用好这一特点,将社会创业的实际环境及状况告诉学生,并归纳总结关于创业所需要的一些品质,由现象引出本质,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三)为学生提供个性充分发展的环境和空间。

如何有效为学生提供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关乎培养的有效性。通常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同时进行引入。一是着力提升第二课堂的作用。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同学提供第一课堂无法提供的一些教育资源,通过第二课堂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形式,由学生的行政聚集到兴趣聚集,让志趣相投的同学在一起互相讨论提高,取长补短并由老师引导,带动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二是因材施教,过程化管理。在对同学的创业素质提高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管理和不同时段采取不同内容的创业素质提高教育,随着信息化及新媒体的普及,学生的个性及偏好越来越多地得以掌握,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学生心理素质发育成长的客观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素质提高,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全过程为学生匹配不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四、结语。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提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出大学生创业素质及创业能力的要求后,提出目前创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的提高措施,可为探索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2]黄江霞.创新是企业第一推动力[j].企业改革与管理,,2:2~3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是树立大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对于思想处于摇摆时期的大学生而言,专业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在大学生群体中,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群体在思想状态上易于受到蛊惑。高校自扩招之后,便取消了大多数大学生国家资助,而倾向于针对优等生、特困生的定点鼓励或扶持。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关注日益升温,诸多社会力量对大学生的现实生活问题进行了有效支持,不过对于受支持、受资助大学生的心理关注并未随之完善。类似不尊重受资助大学生或者被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反而因此出现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求更高,也更需要“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介入。

(一)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方面不够重视。

在日常的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并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信心。这里偏向于研究以下心理类型的大学生:首先是内向乐群性低的大学生;其次经常焦虑且因琐事便会产生心理抑郁或其他障碍;最后是碍于某些心理原因,造成学习困难的大学生,该类大学生更加缺乏存在感,更难以融入群体。在针对于这些大学生的人格完善与培养方面,思想道德教育管理略显乏力。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应形式多样。然而目前看来,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重理论、轻实际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很盲目,没有针对性,单向传播的局面。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适时引入大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相关研究,使得整个工作更加人性化。由于大部分高校均有常设的心理咨询机构,所以在运行过程中,可积极利用这些机构,全面把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情况。

(一)建立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

目前我国已有超30%的高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这些机构通常的运行方式是被动式的,即仅仅承担咨询职能,而不负责调研,更不会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风险预判或者心理健康体检。极少有高校会针对本校学生特质指定可操作性更强的制度执行细则。缺乏执行细则,很难保证制度落实,这就直接造成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脱离了大学生心理需求。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针对大学生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管理方式。由于大学生心理承担能力和客观条件局限造成完全差异化的教育难以实现,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细心观察,将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方式融入进日常工作,并积极探索研究。

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实现人性化,将对大学生产生深远意义。首先,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一改之前仅仅拿教育管理相关制度来单一管理的方式,以人性化的方式开展针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党的方针政策理念教育、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其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性,并适度提升其他领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自我,做复合型人才。

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干预工作应得到更多重视,并且上升成为整个贫困大学生支持工作的必要环节。

(一)教育形式从被动变主动。

不难发现,对于普通大学生,承认自己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且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仍非常困难,那么对于有心理问题的贫困大学生而言,迈入心理咨询室就变得几乎不可能。此时转换心理干预工作的被动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应将心理干预工作作为贫困大学生扶持的重要环节,弱化物质支持所带来的负面精神影响,强化心理干预,使得受帮扶的大学生拥有更多的社会认同感,帮助其实现心理复原。

(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对于大学生本身特质纳入考虑,一改之前诸多教学工作都是根据书本的照本宣科。对于大学生个体的心理问题,并未纳入考虑,如贫困大学生在受资助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大多产生于被资助过程中隐私的泄露。一部分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境贫寒,对自身固有身份缺乏认同,甚至唾弃自己的家庭出身。保护其隐私,以便给心理干预工作挤出时间。

网络兼顾了私密性和即时性,对于心理干预工作极为重要。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应着力于网络,利用网络进行调研、干预和事后问效。同时引入现代化设备,建立现代化的心理咨询室,来保证心理干预工作的质量。总之,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必要结合大学生个性发展来定向发展,这样才能通过长期的努力坚持,让所有大学生都接触到这些合格的理念。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面的成功。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论文

(一)独立学院的生源是高考本三批次录取的学生,从生源录取情况的总体情况来分析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表1是江苏省2010-2015六年以来,本二省控线和本三省控线对比情况。虽然每一年录取的分数线有所起伏,但是本二阶段和本三阶段的录取分数线基本上保持一个较大分数跨度。分文理科进行统计,本二和本三批次六年的平均分差是:文科34.33分,理科35.66分。

(二)独立学院学生特征。

1.学习底子薄,学习动力不足,自觉和自律能力低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高考成绩是衡量学生12年寒窗苦读的一把标尺,除了少数高考发挥失利的考生,分数差距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除智商因素以外一部分的情商。已经定性的既有的学习观念、学习习惯在大学阶段一直延续并继续影响学生的大学四年学习生涯。具体表现在:情绪和思想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能力较低;意志力薄弱。

2.部分学生信仰和价值观日益模糊,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观念较为盛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缺乏对未来的信心,实用主义和随大流的心态占有一定的比例,人生目标和成才目标不明确。第二,班级集体意识淡薄,个人意识盛行,愿意担任班级干部的学生越来越少,多数同学不愿意将个人时间和精力用于集体活动,宁愿外出打工,获取更为实际的社会经验。部分学生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不是学习成绩好坏,而是适应社会的能力高低。

3.思维活跃、个性张扬,但是抗压能力差,自信心不足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环境大多较为优越,很多父母的教育观念较为宽松,鼓励子女多方面发展兴趣爱好。因此,多数同学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具有较为强烈的表演欲和社会活动能力。但是,优渥的家庭环境容易导致抗压能力差,遇到挫折不能正确面对,产生自卑、退缩等心理现象。高考中的失利也容易导致独立学院的学生对自身认识存在偏差,害怕遇到挑战,遇事容易退缩,自信心不足。

(一)日常生活中着力灌输独立的人格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协调共进。

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讲,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要有实效,必须具有针对性。从进校之初,就应该着力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必要的自我约束能力、良好人际关系氛围的塑造,作为指导大学生开始大学生活的基础。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群体,在心理层面渴望大学的老师和周围的同学以一个成年人的态度来对待和认可,因此,进入大学以后,应该借助环境改变的契机,给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上好大学第一课。立足未来大学生活的展望,积极鼓励他们学会独立面对学习工作中的问题,学会约束自身的行为,以积极的态度树立自信心,培育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二)专业学习中着力倡导自我学习和互助学习相促进的学习风气。

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是加强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不能完全以本一本二的学习标准来要求他们。另一方面,也需要站在学习并不是强项的独立学院学生的立场来考虑他们的专业成才。大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以自我学习为主,激发学生的自我成才意识的同时,应当给予相应的指导,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和教材内容。但是,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中学习底子差的学生不在少数,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有时候不能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因此,互帮和互助是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补充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解决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底子薄,动力不足的问题。如果说,学习能力是这一类群体的薄弱环节,学习风气的培养就是改变这一薄弱环节的有力手段。

(三)课外活动中着力营造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相长的团队合作意识。

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的优势在于个性鲜明、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乐于在校内外的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他们在文体方面特长尤为突出。在参与课外活动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意识到个人作用与集体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个人荣誉离不开班集体的支持,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使他们在竞争中学会面对挫折、磨练意志品质,在团队中学会合作与包容,在融洽的集体氛围中健康成长。

(一)做好优秀典型的选树,以良好的典范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在大学阶段,朋辈之间的影响有时候甚至超过了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其作用往往是潜移默化,效果明显。在一些同学眼中,优秀的学长和学姐,就是他们身边的偶像,值得学习和模仿。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中间不乏品学兼优、表现突出的佼佼者,对于这样一个群体的挖掘和选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比起老师的说教,身边鲜活的人和事例更容易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深入人心。现阶段,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不仅要释放正能量,更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方式,变单纯的教育型为间接式的引导性,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实效。

(二)抓住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指导,扬长避短。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式大多朝着应用型与实践性趋势发展,因此学生成才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现阶段,创新创业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很多高校在开展创业课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很多大学生在大学这个环境下,也开始进行人生首次创业的尝试,因此,用发展的、多元的眼光看待独立学院学生身上的优势,显得十分重要。只要能够将他们身上的优势进行准确定位和分析,帮助他们整合有力资源,扬长避短,不拘一格地实现他们成才的目标。

(三)将激励措施落到实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

现今的在校大学已经进入90后这个年龄段,由于家庭社会的关系,独立学院的学生容易出现脆弱、自卑等心理问题。在高考失利的问题上,很多学生自信心不足,自我期望值下降,自我定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无论是在日常的思想教育中,还是与他们单独相处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柔性管理的运用,鼓励和激励的措施往往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独立学院的评优机制和激励措施也应当往多元化的方向拓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多的平台。

简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文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强调教材是“经典”,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观念;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思维活跃、敏捷。改革开放、信息交流,现在的初中生的世界已不是那么狭小,学生渴望平等和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势必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一书说:“如果班级里能够营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相互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和场合,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然后加以点拨引领,通过讨论找答案。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意见,不可强求一律,即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注意并善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如,在《消费者权益》一课时教学,我设计情景一:

一条微博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波。

“3个菜消费3600多元”——大年初六的这条微博,经过两天三万条的转发量,让三亚这座位于中国最南端的热带滨海城市,成为众矢之的。随后的几天,以三亚为发端,公众对国内旅游城市欺客、宰客等问题的讨论,开始在网络上弥散。

网民“汗青—刘瑶”在微博上称:经历过黄山上一盘蛋炒饭100元;经历过草原上被牧民索要赔偿草被践踏的损失费1000元;上过最贵的厕所20元一人,就是地上挖一坑而已。

教学情境是一种潜在的课程,能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敞开、引发真正意义的对话。创设互尊互信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把教与学的过程变成师生交往的平台,让学生“有恃无恐”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学习需要。

网络环境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网络有着及时、多样、共享、交互等优势特征,借助网络载体注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网络是通过文字、图片、音像、视频等形式传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这种全新、动态的教育方式,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可比拟的,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和发展,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开放的今天,大学生在接收各种信息,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夹杂着来自不同方面的欧美自由化的思潮,西方思想意识,这些思想正冲击着在校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网络作为载体,有时起着良莠不分的作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西方思想、网络成瘾、沉迷网络等问题随之而来。正如“网络媒体是一个知识量巨大的信息海洋,也是一个充满垃圾的信息场所,对这些信息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网络,侵蚀年轻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形成了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影响了高校优秀学子们的健康成长,危害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

3.1积极开展高校网络建设。

建立自己的校园网,应首先在内容上占领到高点,占领主动权、话语权、舆论权,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思想,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次在形式上利用网络优势,引入“交互式”的交流方式,采取声、像、图等现代科技手段,注入社会主义主旋律、集体主义价值观和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政治教育内容。在活动上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用爱国主义的情操、先进的事迹、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和鼓舞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学习最新网络技术,开通个人微博,学习微语言,用最新的网络交流方式,与学生交流互动,做学生的贴心人。并关注大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和提升个人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及时回应学生群体思想动态上的变化。做到网上和网下的结合,课堂内外的统一,虚拟和现实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必须开动脑筋,创新工作,与时俱进,以适应网络发展的新需要。

3.3建立网络机制和加强网络监督管理。

建立网络控制机制,加强网络的监督和管理,优化网络环境,构筑网络道德建设,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消极反动、不健康的内容,做到及时清理,定时筛选,从而形成一种健康的、是非明确的网络环境。以红色网站为主题,加强品德教育,自觉抵制不健康、危害身心的网络信息,增强心理防范意识,杜绝网络迷失、网络成瘾等问题,正确引导大学生上网问题。

简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文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他们蕴藏的创造才能,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相信你的学生都是金子。”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很有可能挖掘出埋藏在学生心底的“大金矿”,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适当的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作为教师,要随时探明并发掘出这些宝藏。要对学生不断地赏识,不断地激发,只要你对他们充满真心的期待并微妙地传递给他们,他们就真的能从“我能行吗?”“我还可以!”到最后变成了“我真的不错。”有道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教师不能仅凭成绩的好坏来定论一个学生,而是要善于捕捉和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在课堂上给他积极发言的机会,就一定能让他重放光彩。

简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广泛使用,由于一些网上交流工具的开放性,在传播的信息中有正面的信息也有负面的信息,由于一些大学生正处于正确人生观建设的关键时期,如果受到这些负面消息的影响,会严重影响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的构建,所以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2、影响学生的认知。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树立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又因为新媒体的各种形式具有虚拟性的特定,人们可以借助网络工具进行随意的编造,这样导致一些虚假的具有欺骗性的信息在网络上流传,大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无法对于网络上的信息进行正确识别,所以很容易上当受骗,对其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他们出现认知的偏差,最终有可能发展为社会的危害。

(一)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由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信息真伪的分辨能力还不够强,所以应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就是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保证学生在面对网上的虚假信息的时候能够将其正确的辨别出来。这样要求老师的正确指导,在学校老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老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多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建设良好的媒体环境。

(二)提高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老师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正面积极的思想和信息传递给学生,这样才能正确指导学生人生观的建立。同时,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老师应该对新媒体形式下的繁多信息进行辨别和甄选,再传递给学生,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

总而言之,新媒体环境对于高校的政治教学有利有弊,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形式的优势,尽量避免它的负面影响,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提高。

网络环境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精神,从古到今一直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以人为本,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我党我国的方针政策。我党始终强调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足以证明以人为本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而且说明人文追求更高尚、思想内涵更丰富,这是传统文化很好的得以继承和发展。

1.2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科技进步加快,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激烈,社会环境复杂,对高职生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除了知识、能力素质以外,思想政治素质更为重要。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提高高职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高职生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3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职一般重视高职生基础知识、文化知识、技能训练培养,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导致高职生综合素质难以提高。要想使高职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根据高职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实事求是,因材施教,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不断完善自我,健全人格,张扬个性,全面发展。

1.4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新时代高职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新时期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科学发展观的践行和实践。

2.1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亟待更新。

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更新,符合高职生自身成人成才的精神诉求。当前,高职生竞争和发展压力增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随之变革。当前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过分注重灌输理论,教育无差别,千篇一律,教师只重视言传不注重身教,对学生影响力太弱。

2.2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急需改进。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专指针对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而采用的方法,不管是基础理论知识方面还是方法体系方面,都要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为导向。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基础理论及框架体系已基本建立趋于完善,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和具体实施还受到制约,教育方法的体系还不够完善,理论研究与实际实施严重脱节,教育效果不明显,高职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待加强。

2.3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有待完善。

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一直都偏重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课程设置也是重实践、轻人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数减少、教学效果不佳,课程结构与技能培养联系不紧密,知识内容繁多复杂,学科跨度大,学生很难接受,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

2.4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内容有待丰富。

高职在职业教育方面有经验,但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素质教育缺失。高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谦虚好学、踏实肯干和团结协作精神,应着重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理想、较高的职业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职学生在理论水平和学历文凭上都没有优势,高职缺乏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个性化的教育,高职生创新精神没有得以提高,很难适应新形势、新挑战。

3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路径和方法。

3.1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实现学生由被动客体向能动主体的转变,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爱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根据其内在心理需求来设计和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3.2坚持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原则。

要深入了解高职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把握高职生成长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贴近高职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贴近高职生的人际交往实际,贴近高职生的社会现实实际,关心高职生就业创业前景,关心高职生成长成人成才。

3.3坚持动之以情的教育方法。

情,是做好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起点,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理,是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红线,是照亮高职生心灵的灯塔。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声的命令,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3.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当前,高职生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很多,贫困经济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和毕业就业问题等等。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制定贫困帮扶、就业帮扶政策,密切关注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把高职生从所面临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为他们学习、生活、就业、成人、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网络环境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学校必须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和根本。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根本利益,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走进他们的内心,激发他们的热情,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使他们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4.2必须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

高职教育要明确定位和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出全面发展而又独具个性的人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要与职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根据行业职业特点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行为、职业品格、企业文化等教育,教育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4.3必须探索以人为本的教育途径。

高职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社会各种积极因素,真正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落到实处。要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爱学、善学、乐学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高职生身心全面发展,进而成长成人成才。教育工作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要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同时,教育工作者本身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技能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都能成为高职生的引路人。

作者:胡捷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鸣鸣.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j].职业技术教育,(34).。

简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文

从形式和内容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采取灌输和单一注入的模式,有限的时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乏味、枯燥。特别是不能资源共享,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传达,而互联网不受时空限制以及及时、快捷等优势,强力地吸引着大学生,或者去微信、或者去微博、或者去微电影、或者去微游戏。互联网已被当代大学生利用的游刃有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无疑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雪上加霜,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告急”。

1.2效果。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受时空限制,无法达到师生互动交流的效果。这种被动的接受从某种程度上已经限制了大学生自由想像和发挥的空间,趋于落后的、僵化的教学模式被大学生所摒弃。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通过网络技术手段,传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鉴于此,高校要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接、延续和融合。

网络有着多样、及时、共享及互动等优势,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推进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对接和融合。

2.1网络形式的多样性,为其提供了有力支撑。

网络有文字、图片、音像、视频等形式,网络的多种形式并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内容。多媒体形式在教学上的灵活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究,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这种传播方式和手段受到在校大学生的普遍欢迎,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超越。可以说网络形式的多样性无疑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潜移默化中传递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爱国主义思想,以其达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2网络传播的及时性,为其提供了必要条件。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在有限的时空内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最佳效果。应用网络媒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传播,师生能够产生互动交流,教师能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的变化情况,及时回应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的偏差,为及时解决和纠正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接收来自各个层面的最新信息,这种便捷、迅速的传播方式,极强的时效性,无疑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化发展的必然。

2.3网络信息的共享性,为其提供了丰富教育资源。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时空局限,教学内容单调、枯燥、乏味,加之信息知识陈旧、滞后,思想政治教育功效不能及时有效地发挥,学生思想困惑得不到及时解决。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海量知识,通过网络在一定范围内迅速扩大,从而使原先相对狭小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性的、开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使原先滞后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成了更具有前瞻性、时效性的内容,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扩展到了整个网络。突破时空的限制全方位覆盖,共同接受和分享文化教育资源,网络的共享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平台。

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地域限制,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获得预期效果。网络环境下师生可进行平等参与、共同讨论、互动交流,师生可以“一对一”,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以点带面”覆盖。这种“交互式”交流方式,能够及时反馈学生在思想、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地将社会责任感、价值观渗入到学生头脑,进而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网络有着及时、多样、共享、交互等优势特征,借助网络载体注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网络是通过文字、图片、音像、视频等形式传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这种全新、动态的教育方式,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可比拟的,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和发展,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开放的今天,大学生在接收各种信息,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夹杂着来自不同方面的欧美自由化的思潮,西方思想意识,这些思想正冲击着在校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网络作为载体,有时起着良莠不分的作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西方思想、网络成瘾、沉迷网络等问题随之而来。正如“网络媒体是一个知识量巨大的信息海洋,也是一个充满垃圾的信息场所,对这些信息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网络,侵蚀年轻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形成了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影响了高校优秀学子们的健康成长,危害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

3.1积极开展高校网络建设。

建立自己的校园网,应首先在内容上占领到高点,占领主动权、话语权、舆论权,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思想,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次在形式上利用网络优势,引入“交互式”的交流方式,采取声、像、图等现代科技手段,注入社会主义主旋律、集体主义价值观和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政治教育内容。在活动上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用爱国主义的情操、先进的事迹、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和鼓舞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学习最新网络技术,开通个人微博,学习微语言,用最新的网络交流方式,与学生交流互动,做学生的贴心人。并关注大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和提升个人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及时回应学生群体思想动态上的变化。做到网上和网下的结合,课堂内外的统一,虚拟和现实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必须开动脑筋,创新工作,与时俱进,以适应网络发展的新需要。

3.3建立网络机制和加强网络监督管理。

建立网络控制机制,加强网络的监督和管理,优化网络环境,构筑网络道德建设,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消极反动、不健康的内容,做到及时清理,定时筛选,从而形成一种健康的、是非明确的网络环境。以红色网站为主题,加强品德教育,自觉抵制不健康、危害身心的网络信息,增强心理防范意识,杜绝网络迷失、网络成瘾等问题,正确引导大学生上网问题。

简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文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了,尤其是对于高校学生的吸引力非常的大,网络已经遍布高校学生的生活与生活中了,俨然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摄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学习方式。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将详细介绍在网络环境下,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近几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迅速占领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对于开拓大学生的视野,了解社会时事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并不是网络对于大学生的所有影响都是好的,互联网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这种改变就给我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阻碍。

受到互联网时代的影响,现代的大学生更加关注个性化、多元化的东西,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看法也是一样。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过于单一,指导员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只是照搬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于现代大学生的教育效果非常不理想,最终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失去兴趣,最终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失去原本的意义。由此可见,必须要不断深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只有一种,就是理论教学,指导员会定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工作,根本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长此以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预期的教育作用,只是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来就是枯燥无味的,再加上学生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做事情都追求个性化、时尚化,单一、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然满足不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需求,因此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兴趣才会越来越低,如果一旦失去了兴趣就会影响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了指导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互联网的存在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更新本身就有一种促进的作用,对于大学生个性化、全面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也就是说拓宽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思考的深度与广度,这种现象就驱使着高校不断深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想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将互联网融入进去,比如说虚拟网络教学的形式,可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换成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播放给大学生,这种但是不仅能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这堂课的印象,提高了指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

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教学上面,还可以适当的增加实践教学,学生自己通过实践经历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对于提高指导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都有着很大的帮助。面对互联网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指导员要积极的面对,不断的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渠道,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大学生能够在网络上面找到各种热点信息进行分析,但是网络上面有很多的信息是不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会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甚至还会引导他们的思想向错误的方向转变,但是网络是非常自由的,我们无法阻止学生看到这些网络上面的热点信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利用这些信息,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可以拿这些热点信息作为案例,将这些热点信息变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

综上分析可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要有所转变,向更加现代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虽然互联网时代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只要深刻认识到互联网技术的意义,将互联网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就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综述论文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比较普遍的概念是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提出的,新媒体是在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影响下的全新媒体形式,有着在线网络媒体和无线媒体的等多种形式,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渐的表现出更多的技术特征。这里着重的分析新媒体环境的内涵和界定,具体的说新媒体环境也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的,是基于新的媒体技术和设备的下的媒体形态,并充分的利用了新媒体的交互性和互动性,并对媒体的受众造成了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以及行为意识的外部环境因素的总和。新媒体和新媒体环境两者并不是等同的,后者是一种环境,是在新媒体的影响和基础上形成的一个环境总和。新媒体环境一般有着以下几个特点:(1)信息内容及其丰富,新媒体环境几乎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其覆盖的信息量也是非常大的,其信息靠着不同的传播形式逐渐的影响着我们的思想以及行为特点;(2)信息检索的便捷性,在新媒体海量的信息中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和形式来检索信息,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结果,从而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3)信息的隐蔽性,由于手机等移动端通信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很多时候并不是特别明显的,带有一定的隐秘性,大部门是通过虚拟的环境和信息进行传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综述论文

(一)独立学院的生源是高考本三批次录取的学生,从生源录取情况的总体情况来分析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表1是江苏省-六年以来,本二省控线和本三省控线对比情况。虽然每一年录取的分数线有所起伏,但是本二阶段和本三阶段的录取分数线基本上保持一个较大分数跨度。分文理科进行统计,本二和本三批次六年的平均分差是:文科34.33分,理科35.66分。

(二)独立学院学生特征。

1.学习底子薄,学习动力不足,自觉和自律能力低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高考成绩是衡量学生寒窗苦读的一把标尺,除了少数高考发挥失利的考生,分数差距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除智商因素以外一部分的情商。已经定性的既有的学习观念、学习习惯在大学阶段一直延续并继续影响学生的大学四年学习生涯。具体表现在:情绪和思想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能力较低;意志力薄弱。

2.部分学生信仰和价值观日益模糊,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观念较为盛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缺乏对未来的信心,实用主义和随大流的心态占有一定的比例,人生目标和成才目标不明确。第二,班级集体意识淡薄,个人意识盛行,愿意担任班级干部的学生越来越少,多数同学不愿意将个人时间和精力用于集体活动,宁愿外出打工,获取更为实际的社会经验。部分学生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不是学习成绩好坏,而是适应社会的能力高低。

3.思维活跃、个性张扬,但是抗压能力差,自信心不足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环境大多较为优越,很多父母的教育观念较为宽松,鼓励子女多方面发展兴趣爱好。因此,多数同学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具有较为强烈的表演欲和社会活动能力。但是,优渥的家庭环境容易导致抗压能力差,遇到挫折不能正确面对,产生自卑、退缩等心理现象。高考中的失利也容易导致独立学院的学生对自身认识存在偏差,害怕遇到挑战,遇事容易退缩,自信心不足。

(一)日常生活中着力灌输独立的人格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协调共进。

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讲,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要有实效,必须具有针对性。从进校之初,就应该着力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必要的自我约束能力、良好人际关系氛围的塑造,作为指导大学生开始大学生活的基础。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群体,在心理层面渴望大学的老师和周围的同学以一个成年人的态度来对待和认可,因此,进入大学以后,应该借助环境改变的契机,给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上好大学第一课。立足未来大学生活的展望,积极鼓励他们学会独立面对学习工作中的问题,学会约束自身的行为,以积极的态度树立自信心,培育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二)专业学习中着力倡导自我学习和互助学习相促进的学习风气。

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是加强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不能完全以本一本二的学习标准来要求他们。另一方面,也需要站在学习并不是强项的独立学院学生的立场来考虑他们的专业成才。大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以自我学习为主,激发学生的自我成才意识的同时,应当给予相应的指导,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和教材内容。但是,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中学习底子差的学生不在少数,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有时候不能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因此,互帮和互助是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补充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解决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底子薄,动力不足的问题。如果说,学习能力是这一类群体的薄弱环节,学习风气的培养就是改变这一薄弱环节的有力手段。

(三)课外活动中着力营造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相长的团队合作意识。

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的优势在于个性鲜明、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乐于在校内外的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他们在文体方面特长尤为突出。在参与课外活动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意识到个人作用与集体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个人荣誉离不开班集体的支持,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使他们在竞争中学会面对挫折、磨练意志品质,在团队中学会合作与包容,在融洽的集体氛围中健康成长。

(一)做好优秀典型的选树,以良好的典范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在大学阶段,朋辈之间的影响有时候甚至超过了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其作用往往是潜移默化,效果明显。在一些同学眼中,优秀的学长和学姐,就是他们身边的偶像,值得学习和模仿。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中间不乏品学兼优、表现突出的佼佼者,对于这样一个群体的挖掘和选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比起老师的说教,身边鲜活的人和事例更容易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深入人心。现阶段,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不仅要释放正能量,更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方式,变单纯的教育型为间接式的引导性,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实效。

(二)抓住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指导,扬长避短。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式大多朝着应用型与实践性趋势发展,因此学生成才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现阶段,创新创业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很多高校在开展创业课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很多大学生在大学这个环境下,也开始进行人生首次创业的尝试,因此,用发展的、多元的眼光看待独立学院学生身上的优势,显得十分重要。只要能够将他们身上的优势进行准确定位和分析,帮助他们整合有力资源,扬长避短,不拘一格地实现他们成才的目标。

(三)将激励措施落到实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

现今的在校大学已经进入90后这个年龄段,由于家庭社会的关系,独立学院的学生容易出现脆弱、自卑等心理问题。在高考失利的问题上,很多学生自信心不足,自我期望值下降,自我定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无论是在日常的思想教育中,还是与他们单独相处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柔性管理的运用,鼓励和激励的措施往往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独立学院的评优机制和激励措施也应当往多元化的方向拓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多的平台。

网络环境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网络有着多样、及时、共享及互动等优势,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推进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对接和融合。

2.1网络形式的多样性,为其提供了有力支撑。

网络有文字、图片、音像、视频等形式,网络的多种形式并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内容。多媒体形式在教学上的灵活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究,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这种传播方式和手段受到在校大学生的普遍欢迎,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超越。可以说网络形式的多样性无疑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潜移默化中传递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爱国主义思想,以其达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2网络传播的及时性,为其提供了必要条件。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在有限的时空内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最佳效果。应用网络媒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传播,师生能够产生互动交流,教师能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的变化情况,及时回应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的偏差,为及时解决和纠正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接收来自各个层面的最新信息,这种便捷、迅速的传播方式,极强的时效性,无疑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化发展的必然。

2.3网络信息的共享性,为其提供了丰富教育资源。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时空局限,教学内容单调、枯燥、乏味,加之信息知识陈旧、滞后,思想政治教育功效不能及时有效地发挥,学生思想困惑得不到及时解决。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海量知识,通过网络在一定范围内迅速扩大,从而使原先相对狭小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性的、开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使原先滞后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成了更具有前瞻性、时效性的内容,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扩展到了整个网络。突破时空的限制全方位覆盖,共同接受和分享文化教育资源,网络的共享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平台。

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地域限制,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获得预期效果。网络环境下师生可进行平等参与、共同讨论、互动交流,师生可以“一对一”,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以点带面”覆盖。这种“交互式”交流方式,能够及时反馈学生在思想、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地将社会责任感、价值观渗入到学生头脑,进而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网络环境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1.就业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前提。学生是国家的栋梁,这是高职学校的重点。高职学校应把学生的素质提高起来,学校确立培养的目标,规划学生的行为和学生毕业去向。这些都和本科学校有着巨大的差别,所以本科学校和高职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不同。高职的学校培养的是有技能、在管理岗位的实用型、专业技术好的人才,学校就必须坚持以就业为主和在社会零距离的教学。企业文化包含了很多,比如有企业对经营的观念,企业精神,企业应有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当前的时代,企业最看中的是员工的团队、敬业、专业能力和员工的学习能力,并且要求员工要严格做人严格做事。因此,高职学校要加强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并且创新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教育。2.严格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据了解,现在的高职学校大多都是从中专学校渐渐变成高职学校。高职学校以往的教学管理都是非常严格的,在治理学校上也是非常有成效的。学校在管理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很多的教育经验,学校继承了很多的优良传统。现在的高职,在学生管理的方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学校不能继续的使用以往的封闭式的管理经验,也不能像本科大学那样完全的使用让学生开放式的管理模式。现在很多的高职学校为了实行高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方式,完全的摒弃了以往中专的管理教学模式,也放弃了以往很多的优良传统。有些学校想很快的进入到高职的管理方式却立刻停止了学校实行了多年的管理教学制度。但是这些新的制度和措施不完善,让学校变成了没有秩序的管理。所以,对于高职学校来说必须要有责任的意识,一定要严格管理学生,并且创新管理制度。3.“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高职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不好,学校整体的文化素质比较差,导致学校逐渐走向垃圾的学校。有些学生缺乏理想,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很迷茫,在学校不学习,讨厌学习的现象严重。还有些学生有自卑的心理,心理素质不好,容易暴躁,经常会出现打架等违纪的行为。与此同时,他们在学校期间还承担着高学费,与同学的学习竞争,毕业就业困难等很多的压力。这时学校应该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关怀帮助学生,并且做好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健全学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在学校建设中,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建立学生分工明确,学校权利明确的组织。学校要推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并且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充分的发挥学生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大力发挥校园的文化,校园网络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全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并且学校要大力地加强老师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提高学校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2.健全学生教育网络。在学校要以学生为主,努力构建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要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加强学校中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和学生会的建设,努力搞好组织,建设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后盾。学校对于管理学生要做到不放手管理学生,不放任学生,并且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好。3.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做好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要发挥学校、家长和社会之间的作用。全员互动让思想政治教育全面的展开。高职生大都是外地的,离家比较远,学校与家长联系比较困难,但是学校仍然要建立与家长多沟通的制度,定期的与家长进行交流,比如通过电话访问、网络对话等。加强学校、家庭的联系,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进一步。

思想政治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和谐发展,要发展就必须要创新,这就是不变的法则。这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这会让社会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现在学校必须赶紧创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更加好。学校应该针对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教学内容,两者相结合,共同得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性。1.增加教学内容。在学校,老师的课堂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老师的讲解能更加透彻的了解理论知识的内容。课本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同时书本也能解决学生的困惑,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要与实际的情况相符合,接近人文关怀的题目,用这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更深层的理解问题的含义。老师在讲解到相关的案例时,要仔细跟学生们讲解,让学生们能理解的更透彻,并且组织学生们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以外的知识。2.提高教育工作能力。老师是学校的重点,没有老师学校就不会培养出社会的优秀栋梁。而老师则是一面镜子,教师的好坏,决定了学生和教学质量的关键。高素质的教师能让学生理论知识更加的优秀。好的老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学校应刚注重老师的教养,提高学校的师资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全面的促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