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调研方案(优秀21篇)

时间:2023-12-09 17:22:14 作者:温柔雨

调研方案需要明确调研过程中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保证调研工作顺利进行。以下是一份调研方案范文,希望能为大家在调研工作中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村农文旅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听取和审议市政府推进文旅融合工作情况报告是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度的重点监督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有序推进,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工委会同教科文卫工委在常委会罗卫红和徐小林副主任带领下,认真开展前期准备工作。7月5日和13日,分别赴上城区、拱墅区、滨江区、萧山区、建德市等地开展关于文旅融合工作情况调研,实地查看了严州古城、建德博物馆、中国动漫博物馆、杭州旅游经济实验室、全季酒店“30秒入住”数字化应用等11处文旅融合点位情况,并召开了座谈会,听取市文广旅游局及部分区、县(市)文旅局等单位工作情况汇报,分析交流文旅融合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挑战及机遇前景,收集了相关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抢抓国家重大政策机遇,对标城市发展定位,坚持文化挖掘、旅游业发展、生态保护互促互进、优势互补,发挥杭州特色风貌优势和历史人文优势,大力推进文旅融合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国际重要旅游休闲中心,有效促进了我市旅游业健康发展。20xx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285亿元,比上年增长8.2%。今年1-6月份,全市接待游客48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83.2亿元,分别增长73.7%和73.8%,分别恢复至20xx年同期的89%和94.7%。

(一)有效塑造文旅融合软实力。保护传承文化资源,实施西湖、西溪、运河及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工程和“城市记忆工程”,推动丝绸、茶叶、金石篆刻、浙派古琴艺术等东方传统非遗文化元素活态传承,全市已获得世界文化遗产3项,人类非遗代表作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8项。加强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西湖、大运河、钱塘江文化等研究,开展杭州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丛书编撰工程,已编撰出版系列丛书20套。建设提升文旅设施,建成全国首家“国字号”动漫主题博物馆,规划建设杭州博物馆、杭州音乐厅、杭州美术馆等一批大型公共文化和文旅综合体项目。积极推进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良渚遗址国家公园、南宋皇城考古遗址公园、吴越文化考古遗址公园、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和世界旅游博物馆建设。遴选推进全市18张文旅“金名片”等重大项目,努力打造文旅新地标。策划推广文旅线路,围绕大运河、“三江两岸”、千岛湖等山水资源,策划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唐诗之路、京杭运河游,围绕西湖沿线历史遗迹和“最美浙江人”展示馆、五四宪法馆等人文景点,开发爱国文化、修身文化、廉政文化专线。围绕民俗展示和传统体验,推出蚕桑文化之旅、年味江南之旅、国画印学之旅。围绕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三大世界遗产,推动历史文化遗址、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建筑和历史文化村落串点成线。打造文旅融合ip,举办全球旗袍日、杭州奇妙夜、宋韵杭式生活节、苏东坡文化旅游节、中国大学生旅游节等一系列文旅节庆活动,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文旅融合ip。

(二)不断激发文旅融合创造力。融文博于旅游,实施文物激活推广工程,联合浙江省博物馆等8家重点博物馆(院)推出“杭州宝贝过大年”系列活动。依托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五四宪法馆等,新开发10条“红色走读路线”。整合胡庆余堂中药文化等十余项涵盖国家级、省级的非遗项目,打造文旅融合体验基地。打造书香杭州,建成杭州书房68家。融演艺于旅游,围绕“中国演艺之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演艺产业,打造了《宋城千古情》《最忆是杭州》等演艺精品,推出了西溪湿地的《今夕共西溪》、建德的《江清月近人》、淳安的《水之灵》等文旅演艺项目,引进了全球顶尖太阳马戏《x绮幻之境》入驻杭州新天地太阳剧场,形成了“来杭州旅游,看杭州演艺”的良好口碑。融文创于旅游,发挥中国动漫节品牌效应,积极探索“动漫+旅游”模式,将动漫文创产品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推动动漫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推动传统工艺活化利用,推出了万事利丝绸、朱炳仁铜雕等一批文旅产品。融会展于旅游,定期举办杭州文博会、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结合“国际会展目的地城市”建设,拓展办会场地新空间,推出包括云栖小镇、梦想小镇等十大新经济会议小镇,举办“杭州之夜”国际会议目的地等推广活动,挖掘会议大使引会新动能。融数智于旅游,上线“西湖一键智慧游”,覆盖景区近60平方公里区域,将西湖打造成为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数字景区”。依托“城市大脑”文旅系统,推出“20秒景点入园”“30秒酒店入住”和“长三角旅游pass卡”等五大便民服务应用场景,覆盖全市214个景点场馆和664家酒店宾馆。

(三)有力推进文旅融合国际化。提升城市文化国际影响力,举办“知味杭州”亚洲美食节,召开“亚洲美食与人类文明”等系列论坛,开展“香约亚运”等特色活动。连续15年举办杭州茶文化旅游博览会,为传承茶文化、推动茶旅游、促进茶经济提供重要载体,形成集乡村旅游、文化创意、民俗体验、运动休闲、养生健身等于一体的茶旅融合新样本。牵头承办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通过积极争取,“亚洲之光”国际艺术节永久落户杭州,20xx年5月份将正式举办,进一步提升杭州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构建国际交流推广体系,承办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部长论坛、中美旅游高层对话等重要国际会议,举办世界旅游联盟“杭州之夜”推荐会。在日本大阪、中国台北设立“杭州文化和旅游展示中心”,先后赴美国、日本、韩国、越南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旅游促销,积极拓展境外重要客源市场。精心组织城市主题活动,配合“杭州国际日”,策划推出“杭州文化旅游主题馆”,通过非遗体验互动、“数字文旅”成果展示、文创产品展示销售等,展现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魅力杭州”。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搭建长三角城市文旅融合交流平台,促进区域城市文化旅游交流。

(一)对加快文旅融合发展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旅游业投资大、周期长,短期内对gdp、税收贡献不如工业的思想还比较普遍,尚未真正认识到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对杭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还未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引领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来抓,相较于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城市,我市各级政府在资金投入、产业扶持方面力度不够。近年来,我市文旅融合大项目落地较少,市、县两级政府在利用好土地要素保障,编制和调整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促进文旅融合大项目落地方面,主导作用发挥不够。

(二)文旅融合工作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我市存在文旅融合缺乏共识、行业壁垒难以打破、文旅资源缺乏共享、创新力量难以汇聚等问题,文旅融合发展机制还不够健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在规模化、整体化有机融合方面还有待加强。文旅融合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也制约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如大运河(杭州段)由市运河综保委、市运河集团及沿线相关区政府等单位管理运营,不利于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又如文旅资源在我市分属市文广旅游局、市园文局、西湖风景名胜区、市文广集团及市文创中心等不同部门管理,较难形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工作合力。

(三)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我市对整合各地各类文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发展的统筹力度有待加强,尤其是区、县(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文旅产业融合统筹不够,总体呈现投资小、散、弱“浅融合”现象。我市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和建设力度滞后于部分副省级城市,且还呈现传统功能性的现状,没有充分考虑新时期文旅融合的设计与推广需要,未真正将文化融入旅游开发、服务和体验中。文旅融合的区域连接性不够,存在区、县(市)之间自成一体、单打独斗的现象。文旅项目大部分仍以参观和较为初级的自助式体验为主,沉浸式体验类项目和产品及新业态产品较为缺乏,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新需求。文旅融合产品缺少创意创新,文化内涵、文化元素的展示缺乏新形式、新方法,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不强。

(四)文旅融合的地方文化特色和内涵不够。一方面对杭州历史文化的内涵、人文精神等深挖提炼不够,尚未提炼出最符合我市当前主题性、代表性、根本性的文旅发展特质。我市坐拥独特的风景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有历史上璀璨的南宋文化,还有钱塘江诗词文化,更有闻名中外的佛教文化,各种茶文化、饮食文化也已传承千年之久,对这些丰富如同宝藏的历史文化资源,我市深度挖掘不够,尚未形成当前杭州的地域标识。另一方面,对杭州现有的文化资源利用不够。我市坐拥西湖、运河、良渚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文旅资源极具优势,但还没有形成具有独特韵味的标志性文旅融合产品。我市是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市委提出“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现代化发展导向,而文旅融合鲜见互联网及工业现代化类型的产品。相较于国内如长沙、重庆、成都等地打造标识性文旅融合地域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

(五)文旅融合发展人才支撑不足。目前,我市文旅融合发展各类人才缺乏,不仅缺乏对杭州特色文化进行创新创造,提升旅游品味和层次的研究型人才,也缺乏文旅融合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及企业家等应用型人才,还缺乏文旅融合一线专业化导游、讲解等基础型人才。文旅融合发展缺少智力支持,导致融合发展的内生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市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全力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杭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具有文旅融合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是杭州的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之所在。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充分认识文旅融合对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战略性支撑作用,放大文旅融合的综合效应、带动效应和辐射效应,在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行动中,构建牢固的文化纽带,营造诗意的栖居环境,以文旅高质量融合赋能我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加强协调统筹,不断夯实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要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在党委和政府的统筹协调下,重点统筹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协调推进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和文旅融合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区、县(市)成立由党委和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形成全市上下联动的机制。要强化规划引领,立足全市城乡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同步编制实施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在文化研究、项目创意、景区开发、文物保护、配套建设、旅游营销、形象提升上整体谋划、全面推进。要强化要素保障,要加强文旅融合研究,适时出台支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强对各区、县(市)政府的统筹指导,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加快引进培育文旅融合大项目。要强化智力支持,建立全市文旅产业人才专门数据库,加强文旅专业研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文旅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要挖掘历史资源,大力实施文旅融合品牌开拓工程。要实施文旅融合品牌引领战略。打造大杭州文旅融合的品牌,提炼出能代表杭州历史文化气质和自然风景特征的响亮口号,构建起由目的地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等组成的文旅融合品牌体系。要规划建设一批文旅融合项目。规划建设一批古城遗址、工业遗存、历史遗迹等文化公园,博物馆、民俗馆等文化场馆、非遗传承区和古村古镇等文化原址,为文旅融合提供载体。重点加快推进南宋皇城遗址综合保护工程,打造中国最美山水花园式遗址公园,加快建设吴越文化遗址公园,彰显“千年古城、钱王故里”史迹。要规划打造一批文旅融合线路。以三大世界遗产为引领,围绕全域文化脉络的梳理,以国际化的视野、数字化的手段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全域历史文化资源串珠成链,打造“世界遗产”奇迹游。弘扬杭州佛教文化,以灵隐寺、径山寺为重点,有序布局和形成佛教精进遗风和佛学精髓阐释,打造“东南佛国”圣地游。涵养江湖诗词文化,聚合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及西湖、西溪的诗词文集,开发诗意栖居相关产品,提升旅游的参与性和融合度,打造“诗意栖居”休闲游。培育杭州农耕文化,加强对田园综合体、农事体验、创意农业、乡居度假等乡村旅游模式的研究,重点利用好杭州特色茶文化、特色民间艺术等资源,打造“田园牧歌”民俗游。塑造杭州数字文化,围绕杭州“数字第一城”的特点,发挥以阿里巴巴为首的数字产业文化价值,以互联网企业、特色文化小镇、创意产业园为展示载体,打造“文创经济”智慧游。孕育杭州体育文化,借助举办20xx年亚运会的契机,推进体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谋划后亚运时代的场馆利用,打造“亚运赛事”体验游。

四是要推进智慧应用,引领文旅融合业态转型升级。结合全市数字化改革工作,深入梳理文旅融合重大需求、多跨场景、重大改革“三张清单”,进一步拓展城市大脑智慧文旅系统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提高智慧应用水平。通过“吃住行游购娱”数据流量关联文化公园、文化街区、博物馆、民俗馆、演艺城等文旅设施,实现无缝连接;关联文旅产品营销,实现杭州特色饮食、特色产品、购物及娱乐消费场所便捷查询、消费指引,通过数据联通和系统协同为支点,打通文旅融合全消费链路,增强智慧文旅体验获得感。以数智文旅建设引领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业态转型升级,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旅产业调研方案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屯溪区今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及旅游业发展情况。

20xx年1-6月份我区共有26家文化产业单位,其中服务业18家,商贸6家,工业2家。共实现营业收入4.96亿元,同比增长24.78%。其中: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0.20亿元,同比上升19.04%;文化批零业营业收入1.85亿元,同比下降4.86%(第一季度是同比上升3.55%);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2.91亿元,同比上升56.18%。20xx年1-6月全区旅游接待量完成550.69万人次,同比增长95.17%;旅游总收入完成77.6亿元,同比增长121.27%。两项指标同比增幅排全市第二名,过夜游客110.98万人次,完成量排名全市第一。但进入7月后,受疫情影响,旅游业形势一度断档式下滑,进入9月下旬后缓慢恢复,国庆假期恢复较快,如后期再无疫情影响,基本可以保证年度增幅达标。

(二)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培育情况。

从我区规上文化企业培育情况来看,2020年末,我区文化企业24家,截至目前文化企业共26家(20xx年新增黄山开创电力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和黄山市古徽风家具有限公司)。今年以来,旅游业夜间经济项目成果斐然,屯溪夜市于4月底开业,新安夜市于7月份正式开业,黄山不夜城于8月底开业,形成了屯溪城东、城南、城西三大夜间经济片的布局。

(三)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情况。

20xx年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文化产业项目共3个,其中计划开工项目2个:黄山万创度假研学基地项目和华泽中西医结合医院项目。两个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万创3亿元,华泽3亿元),20xx年计划投资共1亿元(万创和华泽分别计划0.5亿元),1-6月万创已完成投资1500万元,华泽中西医结合医院为省重点项目第二批增补时(6月份)调入,二季度投资额暂无。

(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情况。

截至目前,我区共有文化类高新企业1家。经与市经开区对接,文化类企业黄山中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今年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通过市科技局审核推荐,待省科技厅审核。

互联网信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创意设计服务单位数及增速。截至6月底,共有创意类文化企业数(不含停歇业的)465家,比去年底增加25家,同比增长5.68%。截至6月,我区有效发明专利达257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76件;我区专利授权232件(1-5月数据),其中发明授权26件,实用新型173件,外观专利33件,均居全市前列。

(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情况。

1.文化旅游项目进展顺利。花山谜窟景区综合提升项目已全面完工,9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已接待游客5万余人。屯溪老街滨江文化旅游街区开发建设项目正有序组织,全力推进,目前已完成地下室主体结构封顶,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现已完成地上7幢单体建筑的首层浇筑工作。滨江西路驳岸除险加固及历史埠头修复工程完成驳岸码头挡墙主体砌筑及四个埠头基础及台阶步道浇筑,进入景观施工阶段。

2.文旅营销成效明显。围绕“景城相融、秀雅屯溪”品牌,积极开展旅游营销活动,先后举办“锵锵安徽游|非遗文化盼新年,徽州文化万家传”网络直播、在安徽高速之声广播开展屯溪旅游推介直播、“田园赞歌”乡村旅游系列活动。6月在屯溪老街举办红色旅游路线发布会。结合屯溪夜市宣传营销,各旅行社组织游客到夜市消费打卡,将屯溪夜市打造成最火网红打卡点。7月初开展“谁是鳜鱼王”非遗进夜市活动,同步开展“炫彩非遗季、嗨翻屯溪夜”活动,国庆假期开展老街寻“宝”活动。“一部手机游屯溪”微信app小程序正在编制,近期将开始上线。

3.旅游业态转型升级。组织黎阳in巷申报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禾谷耕舍、徽女杨梅园、大方圣园无花果基地被评为首批市级休闲旅游示范点,推动黄山万创禾谷申报安徽省研学旅游基地。聘请中国美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为奕棋镇朱村和黎阳镇新江、傍霞村编制乡村旅游规划,筹备傍霞村红树林乡村旅游网红景点建设。篁墩村姓氏文化展陈设计已经完成,南溪南村史馆已完成展陈设计和招标,正在进行施工。“屯溪乡村旅游宝典”,将屯溪区各镇村旅游景点、民宿、休闲吧、果蔬采摘点等旅游资源编制成册,形成推荐旅游路线,预计11月底前完成编制印刷并同步发布微信电子版。南溪南村旅游节点升级正在进行编报,预计11月底完成。

一是文化产业项目投资进展缓慢。我区文化产业类项目储备少、体量小。从投资总量来看,20xx年全年计划完成投资1亿元,而2020年投资计划为2.07亿元,降幅较大;从序时进度来看,20xx年1-6月仅完成投资计划的15%,而2020年同期已完成投资计划的50%,投资放缓趋势明显。

二是文化企业规上企业增速较慢、产业规模偏小。目前屯溪规上文化企业大多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仅1家,目前尚无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库内部分企业经营不善,濒临退库,如广远家电;拟入规入限的意愿不强、入库的质量不高。

三是传统文化旅游产业比重过高,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较慢。文化产业集聚度不高,由于受资金来源渠道少、投资体系滞后等原因的影响,对于引入一些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吸引力不足,没有形成一定聚集力的文化产业项目。

一是尽快出台关于屯溪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去年征求《屯溪区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再次征求意见,尽快在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投资融资、创新提升、招商引资等方面出台政策,提升服务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积极培育引导发展文化企业。加强部门协作与沟通,推动建立部门间文化产业数据共享机制,准确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状况。通力合作、摸清底数,梳理发展势头较好的企业进行培育,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纳入统计,同时对临界规下文化企业实行重点关注。

三是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发展新模式。今年自5月起疫情时发,造成旅游旺季受损严重,下一步积极开展旅游营销,拉动屯溪旅游。联合黄山市民网在安徽省内16家地市级联盟网站投送活动广告,开展“安徽老乡游屯溪、门票礼品送不停”活动,吸引省内游客来屯溪旅游。开展“屯溪乡村微旅游”系列活动,傍霞红树林摄影大赛。开展“屯溪乡村4小时微旅游”活动,结合乡村旅游宝典的发布,推出几条半天游短途微旅游路线。持续开展融杭接沪和对外营销推介活动。开展“杭州邻居来串门”旅游推介活动,计划在杭州西湖区、桐庐县开展营销活动,吸引杭州人来屯游玩。会同区总工会到浙江宁波等城市开展职工疗修养游推介活动。到江浙电台开展自驾推介活动,吸引自驾人群到屯溪旅游。

文旅产业调研方案

星县地处江西北部,东与都昌县隔湖相望,南毗永修县,西临九江、德安,北接九江市庐区。东西宽35公,南北长52公。介于东经115°48′--116°10′,北纬29°8′--29°36′之间,总积894平公。

星县集名、名湖、名泉、名于,湖光,相映辉;然化,相得益彰。整个庐南都在县境内,历来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庐之美在南”之说,移步换景,美不胜收。江西五系赣江、抚河、饶河、信河、修河都在县境南部归宗东流鄱阳湖,后注长江,古称“江湖之会”。这还是世界湿地重点保护区、著名珍禽候鸟栖息地,每到冬季万鹤云集,蔚为壮观。

名湖灵的浸润,让星成为块化芳的地。历史上被吸引到星的鸿儒师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在这留下了故迹芳踪,留下了诗和传奇:周瑜的“点将台”,董奉的“杏林”,王羲之的“鹅池”,陶渊明的“醉”,陆修静的“简寂观”,李的“疑是银河落九天”,陆品评的“天下第泉”,周敦颐开凿的“爱莲池”,苏东坡誉为庐绝的“漱亭”和“三峡桥”,朱熹重修的“洞书院”和朱熹倡修的“紫阳堤”,许龙的《五百罗汉图》等等,还有居易、芾、黄庭坚、徐霞客、李梦阳、康有为、李四光······都留下了名篇佳作和踪故迹。

得天独厚的风光,丰富厚重的化底蕴,形成了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优势。星县委、县政府确“旅游兴县”战略,已经建成温泉度假旅游休闲中、秀峰、观桥、太村、桃花源、鄱阳湖候鸟观赏区等景区、80多处景点、400多个景观、景物,有两个四a级景区,家美国假酒店,众多星级宾馆。星县已成为江西省重要旅游的地,特别是温泉更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中。

1、旅游络现状。

为了了解星县绿旅游络的现状,我们访了星县旅游局。找到了旅游局办公室主任,他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星县的旅游产业现状。

次,同增长33.3%,门票收13452.8万元,同增长30.4%。

2、旅游项建设时旅游发展的根本。

年初,星县旅游局对东林佛、庐湖岛、旅游厦、杨家港、归宗项、简寂观等每个项都做好项跟踪服务,做好协调调度作。县旅游局还重点做好鄱阳湖国际态经济区中客运港项建设,前期作正在有序的开展。该项的详细性规划案初稿已出台。星县旅游局还加了旅游项招商度。创新思路,拓宽旅游发展新向。

3、旅游宣传度不断加强。

通过举办和参加各项有声有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星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41,由九江市民政府主办,星县民政府承办、星县旅游局等单位协办的“亲近园,感悟”九江乡村旅游活动在三态园举办,多家旅社总经理、饭店总经理、车友代表、新闻媒体都参加了这次活动。成功举办了“魅星—第届全国络媒体江西游启动仪式暨风采活动”来全国46家中央络媒体重点新闻络站及知名商业络媒体记者聚集星,对星各旅游景区景点开展了风采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提升了星旅游强县的优势姿态.

4、以创品牌特为标。

星县政府不断优化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引导旅游企业加硬件设施投,进步提升企业竞争。强化品牌意识,树星旅游形象。充分利星县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努打造以天沐、龙湾、。阳光、天地温泉等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现代休闲旅游产业。

借助各类旅交会、推荐平台,充分展星县特有的化魅和旅游资源,进步打响“中国最具魅的旅游县”、“江西旅游强县”、“中国最具潜的旅游县”等品牌。继续举办温泉旅游节活动。

5、以旅游安全综合治理为重点。

星县旅游局为了落实旅游安全的原则,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和各旅游企业签订了安全产责任状。清明节期间,要度重视秀峰、桃花源、观桥等林区的防安全作,针对今年较多的现状,还要预防景区发体滑坡等情况。加强对安全作的指导,加旅游安全产检查度。

1、化旅游的概念。

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类化具体内容之的的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化、追寻化名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化活动为的的旅游。寻求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种风尚。这就是化旅游的定义,有了这个定义我们就能深刻的体会到化旅游的内涵,就能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案来。那么接下来我们先要做的就是对星县的化旅游的现状进客观的定位和评估。

2、星县发展化旅游的优势和不优势:前说到的星县概况已经提到了星县的化的旅游优势。总结出来就是历史化底蕴深厚——被称为“真儒过化”,然景观优美——被称为“百画廊”其它的我就不再提了。

不:是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不。由于星县经济实不强,财政收仅维持低平的平衡,导致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严重不。因使化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设施的配套完善、旅游客源的宣传招睐都相对滞后,只能维持低效益的动转、缓速度的增长。是化旅游品牌尚未树。直以来,星县发展旅游都是打南化品牌,但没有具体化,未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化旅游载体来体现,游客对南化印象模糊。作为南化,其内容常丰富,如名化,园诗祖陶渊明、理学家朱熹、周敦颐;宗教化,五丛林名播海内外;化,骚客在星寄情,留下量诗画,还有正在兴起的温泉化等等。三是化旅游配套产品开发是软肋。星县化旅游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前途阔,但没有个产品做做强。

3、发展化旅游的对策与措施。

整合资源,增强化星化旅游整体合。

根据星旅游发展现状,要突出庐温泉—泉化、庐南风景化、鄱阳湖态化,通过引导、培育、发展,逐步形成组成南旅游化三体系,共塑温泉—庐南—鄱阳湖星概念。其次要加化旅游产品开发度。通过对民俗风情、民俗化进有效挖掘、开发,向旅客展星民古朴的民俗风情。

拓宽投资渠道,激发星化旅游发展活。

鉴于星县前社会经济发展平限制,要发展化旅游必需更和利外资起上的路。积极争取国家资,逐步加财政投。加招商引资度,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利国外、省外资开发化旅游客源,投资化旅游设施建设。

加强协调配合,构建星化旅游共建局。

化旅游是个综合性经济产业,涉及众多业和部门,县委、县政府要把化旅游为作重要作来抓,旗帜鲜明地突出化旅游业的发展地位,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形成强有的组织领导和作推进机制,协调相关部门统动。转变化旅游管理部门职能,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着于规范企业为和市场秩序,协调内外各关系,为企业服务。开展化旅游资源普查作,进系统科学的规划,并监督实施情况。

做好后勤保障,构建和谐投资环境。

旅游资源是星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星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形成较为完备的旅游资源体系。精培育才并有效使,争取旅游资源的政策持,深化改,形成才成长的竞争机制。造就素质队伍,为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提供保障。

旅游安全,是旅游者顺利完成整个旅游活动历程的重要保障,是旅游业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旅游安全体系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进程。林植被资源较为丰富,做好森林防安全作极为重要。各级政府部门、各旅游企业应加强对当地居民及游客的防意识教育,在林区及各种禁地带设置明显的禁标志,严防灾的发。

科技保障也是常重要的。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性产业,也是跨地域合作和跨空间运作的典型产业。信息载量巨,实时畅达,域连通的互联络信息段在旅游业中能发挥突出的作,必将引导旅游产业产深刻的变,推动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加强与其它地区的合作也是发展星县化旅游的有效段。

四五天的调研时间晃就过了,在这期间我们组成员去了星县旅游局了解有关情况、去了各个景区景点实地考察、访了相关部门并且获得了有关部门的持。全位、多度、体化的对赣北星县的绿化旅游络进了调研,并取得了许多相关信息,深了解了星县绿化旅游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向以及所取得的进步。

我们可以深切的体会到星县绿化旅游络在星县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鄱阳湖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通过制定的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全县的绿化旅游络正在逐步的趋于成熟,全县旅游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完成这篇调研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来各的有持。

在此我要向各位给予我们持的单位和个表衷的感谢!

文旅产业调研报告集合

为充分了解我县文化发展特色资源,找准制约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近期,县政协组成工作调研组,深入相关文化院团、文化企业、旅游景区、学校,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高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县境内有田野文物保护点16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骆驼城古遗址、许三湾古城遗址及墓群、汉明长城),省级4处,县级保护文物47处。骆驼城古遗址始建于东汉灵帝光和三年(公元180年),距今1832年,是目前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汉唐古遗址之一。许三湾古墓葬群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密集型古墓群之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之一。

我县十分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按照政府主导、文旅联姻、企业经营、市场运作、依法管理、竞争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大政策引导、市场管理力度,使文化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我县现有文化事业单位4个,即:高台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工团,在职职工44人。国有文化企业2个,即:新华书店、电影公司,现有职工10人。文化产业经营单位83家,从业人员200多人,经营面积15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约1700多万元,其中文化传媒公司2家,网吧9家,kvt娱乐场所10家,音像制品零售经营户8家,电脑打字复印43家,印刷企业3家,图书零售(出租)8家,祁连玉奇石馆2家,还有一些分散的文化产业经营户,如字画装裱、手工编织、艺术根雕、器乐制作等。总体来说,我县文化产业仍处于摸索徘徊、低层次、低水平始发阶段,规模小、结构单一,对经济的贡献率很低,xx年全县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781.3万元,占全县gdp的0.85%,除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和旅游外,其它文化产品销售、广告印刷复制业、互联网经营与娱乐、工艺美术品加工销售等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221.5万元,仅占全县gdp的0.4%,与全国2.75%和全省1.8%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为推动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我县在xx年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红色带动工程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文化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近年来,我们按照确定的目标、既定的任务,总体谋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一)加快文化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抢抓党的**届六中全会决定、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机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争取和建设一批文化旅游项目。近年来,我县黑河湿地公园建设、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二期工程、祁连葡萄庄园旅游服务项目、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中心、骆驼城遗址环境整治和出土文物陈列馆建设、月牙湖公园游乐项目配套建设、博物馆新建及大湖湾风景区崇文楼、会议中心、垂钓中心等建设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了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丰富旅游产品,打造精品景区。依托我县特有的红色旅游景观、悠久的历史文物古迹、丰富的水域湿地资源、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深度开发、培育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为龙头的红色游,以黑河湿地公园(含大湖湾风景区)、月牙湖公园为主的湖泊水面游,以骆驼城古遗址、许三湾古墓葬群为代表的文物古迹游,以祁连葡萄庄园为中心的生态观光游以及许三湾—罗城段沙漠探险游,努力建设一批旅游精品景区,将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按照“扩充、改造、完善、提高”的思路,深入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资源,塑造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健全景区功能,提升景区档次和水平。

(三)大力推动文化旅游同频共振、深度融合。为把文化特色有机融入旅游业态,实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共促共赢,近年来,我县利用节庆日、纪念日,依托县域内各旅游景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节庆活动、民俗活动和旅游文化艺术节,全面提升了我县文化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从xx年开始,我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持续推进黑河湿地公园和湿地新区生态城市的共融建设,体现了县委、县政府打造宜居宜游生态家园的坚强决心,也是文化与旅游、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相得益彰的集中体现;组织开展的红色旅游文化艺术节紧紧围绕打造“红色高台、北凉古都、沙漠绿洲、戈壁水乡”这一文化旅游名片,组织开展了全省钓鱼大赛、端午游湖、龙舟赛、红歌会、红色经典音乐演奏会、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展、民间旅游文化产品展销会、全民健身展示等11项文体活动,通过文化与旅游的互补融合,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集中展现了我县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成果、积淀深厚的民间民俗文化、各具特色的乡镇文化、原创生动的红色音乐、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从xx年以来,通过认真策划、精心组织,连续三年举办了“红色旋律”、“红旗颂”、“红西路军精神永存”大型主题歌会和音乐歌舞剧,现已打造成为我县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每年在大湖湾国家3a级风景区举办的端午游湖暨龙舟赛活动,“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文化活动也已成为我县一项特色品牌旅游节会,是传承民俗文化、展现高台风貌的重要平台。广泛开展的周末广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节、新社火调演、春节联欢晚会、元宵节灯展、读书活动、节庆文化活动等,既活跃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也成为对外展示我县文化旅游形象的有效载体,为旅游强县这一目标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四)探索发展文化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以“一轴两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月牙湖、黑河湿地公园桥头景观区至大湖湾风景区沿线为中轴,祁连葡萄庄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中心、骆驼城许三湾古城遗址、许三湾-罗城段沙漠探险旅游观光带为南线,黑河北岸现代农林业观光示范带、正义峡并连接石头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北线)为基本脉络,深入挖掘优势文化资源,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大具有浓郁西北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彰现文化旅游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后发优势。具体包括依托红西路军纪念馆打造红歌会品牌、与甘肃画院合作开发出版以红西路军征战河西为主题的“铁流西渡”系列连环画、文物精品的复制与推广、“乐善”秦剧的深入挖掘和品牌包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为主的各类民间民俗产品、旅游纪念品以及民间艺术品制作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五)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市场管理。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县境内文化旅游资源实行有计划、有重点开发战略,严禁无序竞争、掠夺式开发。凡从事文化旅游开发的集体或个人,都必须遵从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拟建或待开发的文化旅游项目须报县级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进行;二是严抓文化市场的.监管。针对文化市场点多面广、经营人员混杂、个别经营户违法经营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对网吧、ktv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采用日常检查、临时抽查、夜间巡查、联合执法等多种执法手段,加大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大力推广网吧实名制管理、“净网先锋”等技防手段,有效的促进了网吧、ktv等娱乐场所的依法合规经营。同时本着褒先促后的原则,在文化市场经营户中广泛开展“以德治店守法经营”评选活动,着力营造守法经营的文化市场经营氛围。

文旅产业调研方案范文

但是必须看到,文化产业(不包含印刷行业)作为一项新型产业,在我市第三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不高,无论是产业的总量规模还是技术层次都还停留在小规模、低层次上,我市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还比较滞后,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1、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不够开阔,办法不多。

2、文化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改革步履艰难,缺乏竞争力,文化产业发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

3、现行投融资体制不利于产业资本扩张,特别是社会性投资渠道不畅,缺少吸引外资、民资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

4、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技术品级不高,新产品开发明显较弱。

5、市场对文化资源的调配能力不强,导致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下。

6、对我市的特色文化资源---“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7、文化产业人才紧缺,成为直接影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1、切实提高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领导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深刻认识文化产业在城市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文化产业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督查。

2、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加强和改进文化产业工作精神以及文化产业政策,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规范和拓宽投资、融资渠道,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制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引导公平有序竞争;多方吸收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力求在打破行业垄断、扩大市场准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明析文化企业产权关系等方面有所突破。

3、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

文旅产业调研方案范文

[摘要]目前,宁夏全域旅游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宁夏文化旅游产业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驱动力,而全域旅游又为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为进一步促进宁夏全域旅游发展,宁夏应从打造旅游演艺精品、开发文化旅游商品两方面注重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同时还应积极创建文化旅游综合体。

[关键词]宁夏;全域旅游;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一、宁夏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宁夏作为全国第二个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全域旅游发展目前进入了快车道。2016年,宁夏接待国内游客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进出境人数首次突破20万人次,这三个首次突破的实现,无疑得益于全域旅游的大力推进。2016年,宁夏开工建设旅游项目172个;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宁夏智慧旅游运行监测管理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一批金牌旅游小吃、创意旅游商品、旅游演艺项目和特色农家乐走进游客视线,单纯依靠景区吸引游客,带动增收的局面已经有所改变。2016年,宁夏国内游客接待人次与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和,成为全国旅游人次同比增长最快的五个省市之一;旅游总收入占全区gdp的比值达到,游客人均消费近972元;出入境人数万人次,同比增长97%[1]。2017年,全区将进一步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3月2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三五”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计划到2020年创建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区。

二、宁夏全域旅游发展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关系。

(一)宁夏文化旅游产业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驱动力。

(二)全域旅游为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2017年3月5日,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正式被列为2017年重点任务之一。这意味着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以往的辅助性产业提升到战略性支柱产业,从位居台后的生活型服务业提到促进经济发展的前台行业[6]。对宁夏而言,2017年是宁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攻坚之年。为此,宁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在《2017年全区旅游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五大发展理念在全区旅游行业落地生根,其中一条就是要推动观光、休闲和度假与人文旅游产品并重发展,做精做深人文旅游。此外还提出了2017年的六大主要工作任务,其中明确要支持各地大力发展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要全面打通串联全区所有博物馆的精品旅游线路。而在自治区政府即将的《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要求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养文”,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具体而言,意见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和科技馆,培育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基地和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挖掘和整合我区历史、民族、民俗和民间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和弘扬黄河文化、西夏文化、红色文化和回族文化等特色文化,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和文化创意,最终实现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上述利好政策,无疑为宁夏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全域旅游视角下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一)注重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

(二)积极创建文化旅游综合体。

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消费活动,在宁夏全域旅游大背景下,文化旅游的消费者将对旅游产业链各环节和公共服务有更高的需求。因此,除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外,旅游经营者还要围绕新的“商、养、学、闲、情、奇”旅游六要素,全方位完善文化旅游产品。同时自治区政府应着力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力求在每一个环节都能与宁夏的文化特色对接,为旅游者提供一次满意的文化旅游经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文化创意与创新,注意将文化旅游产品与宁夏本地居民的文化需求结合起来,景区内外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应尽力避免文化类景区建设与宁夏本土的真实文化相脱离,而要与宁夏的本土文化融为一体。再进一步讲,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下,宁夏要积极创建文化旅游综合体。所谓文化旅游综合体,是指以一定的文化旅游资源与土地价值为基础,以文化休闲旅游为导向进行土地综合开发而形成的,集综合或主题旅游项目、度假会议酒店集群、旅游购物商街、休闲居住社区、建筑园林小品和市政交通配套等为核心功能构架于一体,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休闲度假集聚区[8]。文化旅游综合体是旅游业从“观光时代走向休闲时代”的产物,不仅有助于全域旅游发展实现从“景区向旅游目的地”转变的目标,而且会让旅游目的地既“宜游”又“宜居”,并最终使文化旅游产业链得到全方位延伸。就宁夏而言,一些发展条件好的文化类景区正逐渐向文化旅游综合体转变,例如瑞信温泉小镇、华夏河图艺术小镇,已初具文化旅游综合体的雏形。在未来的全域旅游发展中,宁夏应进一步积极创建新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全方位延伸宁夏文化旅游产业链。

文旅产业调研方案范文

中国^v^^v^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行业总称。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我国,它属于新兴产业,但在发达国家,却已成为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广阳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相对匮乏的自然资源决定了其“三二一”产业倒置格局的发展定位,而在二、三产业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植文化资源,无疑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最有效、最富战略眼光的选择。加快发展我区文化产业,必须根据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对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趋势、问题要做具体分析,对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资源潜力和对策措施要有清醒的认识。

纵观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从初期一些文化单位率先进入市场开展以文补文的经营活动、部分文化单位试行企业化经营,到个体、私营经济大举介入,经营领域不断拓展,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再到今天文化产业合法身份的确立,作为新兴的朝阳行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区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经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但是,从全区现实情况看,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很不充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文化产业组织规模小而分散,科技含量少、竞技争力差,市场机制不健全,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以及宏观管理政出多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2001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占当年财政收入的6%,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很不相称。行业上除印刷业一枝独秀外,其它领域的发展层次较低,大多数以服务本地低端市场为主要业务,经济效益欠佳,缺少具有自己特色的骨干产业群体。

与此相对照,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传统产业,而且在发展规模上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群众休闲时间的增加,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会有更大幅度的增长,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000年全国实际文化消费总量为800亿元,潜在文化消费能力约为4000亿元,以此为标准,仅区内潜在文化消费需求即达1亿元,同时还能服务京、津、冀近亿的消费人群。如此巨大的文化消费需求为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大力发展我区的文化产业,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有效拉动内需以及解决就业问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在明确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之前,先让我们分析一下我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和优势:第一,政策导向已经明确。党的^v^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写入报告,国家也将文化产业列入“十五”规划。党和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实际上已经把文化产业提高到首要位置,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第二,现实发展已具备一定的水平。近年来,全区文化产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并显示出清晰的发展脉络和较强的生命力,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在文化事业发展步履维艰的情况下,对满足全区人民文化生活需求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涵养税源做出了积极贡献。第三,人们的文化意识普遍增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意义、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文化品位不断提高。追求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积极参与文体休闲活动,已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第四,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广阳区为市管县级区,辖廊坊城区大部,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城市文化设施水平的整体跃升,可供挖掘和利用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为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搭建了崭新的平台。

综合上述分析,结合广阳区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工作思路,我们认为,在内涵丰富的二、三产业中,选择文化产业并逐步将其发展为全区支柱产业之一,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前途并最切合实际的。按照这一要求,针对广阳区实际情况,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确定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导向,面向京津及周边市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新兴产业,整合优化文化资源,调整布局和结构,逐步建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有广阳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使之成为广阳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

(一)优先发展印刷装订业。廊坊是全国闻名的区域性印刷产业基地,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广阳区印刷业已有相当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总计77家印装企业中,有出版物印刷企业6家、出版物专项企业18家、包装装潢企业15家。其主要出版物活源来自北京各大出版社,相互之间已建立了稳定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以百花印刷有限公司为例,北京红旗出版社是其唯一的业务合作单位,社里只要是一两万册以下的小活,基本由百花承印。对这一优势行业要坚持优先发展的原则,一是对部分有实力的企业要加大扶植、服务的力度,帮助其做大做强,以资本为纽带,按照市场运作的模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全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二是做好有条件的其它印刷品印刷企业上档升级工作,提升其经营规格,扩大业务范围;三是在南尖塔兴建占地100亩的印刷产业园区,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提高行业知名度;四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引进高新技术和设备,如数字印刷、柔印等技术设备。

农业产业调研方案

近年来,我院的信息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三网合一”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三位一体”等应用理念正在形成和完善,我院信息化建设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实际发展与应用相比,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步伐还远不能适应检察工作的需要。下面仅就我院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谈谈几点看法。

我院现有人数编制105人,现有计算机数量146台,其中,服务器3台,台式机99台,便携式44台,102台正常使用中。

1、只注重硬件建设,忽略软件的开发应用和运行环境的配臵,信息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目前我院的局域网早已建成,但在网上运行的软件只有两套案件统计软件和一套邮箱软件,大量的基础性应用和检察业务软件都没有开发和实施。比如局域网主服务器未安装有效的信息发布系统、检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oa办公软件、法律法规数据库软件,全院干警e-mail未建立等等。也就是说硬件投入比较重视,而软件投入不足。应该说,硬件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而软件开发、应用和运行环境则是信息化建设的灵魂。在目前硬件建设基本已满足需要的情况下,要实现队伍管理、案件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目标,要想提高办公,办案的质量和效率,靠什么?要靠软件的支持,没有软件一切都无从谈起。就像一个人有健全的身体,强健的四肢,但没有头脑和思维,这个人就是一具僵尸。如果我们的局域网没有象oa办公软件、案件管理系统应用软件、法律法规数据库软件等等应用软件,局域网就没有价值,再先进的设备也都是白投入,就如同“高速公路修好了,没有车跑”一样。

2、软件开发水平有待提高,软件的兼容性问题需要解决。上下级院的各种交互式应用软件的开发(比如案件管理软件、文件收发软件、统计报表软件等),必须由高检或者省级检-察-院统一开发研制,如果由基层院自行开发,只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形成信息孤岛。这种大型网络软件的开发,无论其内容的设臵、安全性还是与其他软件的兼容性问题,都需要在软件发布后,在大范围内测试使用2-3年,并在此期间不断修改完善,使之内容合理,安全顺畅并能够与其他软件一起在同一台服务器和同一台工作站中使用——这是软件开发的一个常识。而我省的软件开发却违反这一科学规律,例如现在正在推广使用的案件管理系统,在甘肃等地小范围测试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据我们实地考察了解到,现在还十分不成熟,便急于在全省全面铺开,为了避免安全隐患和不兼容情况的发生,竟然要求为其单独配备一台服务器,浪费巨大(一台低配臵服务器价格在20000元以上,为了这一个软件,全省要额外投入近200万元)。

3、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缺乏,远不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文旅产业调研方案范文

(一)规划引领,科学确定文旅融合发展目标。近年来,xx州人民政府立足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坚持规划引领,围绕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五区一带”发展空间规划布局,牢固树立融合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途径,着力打造“三千四百年”七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先后出台了《xx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xx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xx州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xx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将旅游产业纳入xx州五大“千亿元”重点产业发展计划,群策群力,以规划政策引领高位推进。

(二)理清资源,打牢文旅融合发展基础。我州生态文化、名人文化、饮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富集,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水乳交融,地域特色十分鲜明。为进一步摸清文化资源,文旅部门对文化资源开展了普查。目前,全州有不可移动文物27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革命文物96处;有可移动文物24445件,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36件,三级文物611件;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44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4项,省级65项;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579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人,省级99人;有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15个,有中国传统村落124个。a级以上旅游景区已达35个,其中4a级景区15个、3a级景区13个、2a级景区7个。

…………………………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四)强化管理,加强文化旅游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要积极适应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需求,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着力引进和培养创新型、科技型、复合型文化产业专业人才。要强化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建立导游星级评定制度和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要强化素质教育培训,努力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形象。

清洁能源产业调研方案范文

我校收取学生费用按学期收取,在开学初,由总务处分组统一收取,收费标准为:学费每学期xx元/生,住宿费xx元/生,书费根据各专业不同由教务处预算出书费,总务处统一收取,学期后期统一结算,多退少补。

在收费过程中,严格按照收费有关规定进行公示,挂牌收费。当天所收费用汇总后均全部交由学校出纳员开起*门统一印发收据,如数存入财政专户。严禁学校各处室、学部、教师个人向学生再收取任何费用。

(二)勤工俭学收入。

我校勤工俭学收入来源主要有:学生食堂、小卖部、基地。学校按年核定向管理者收取管理费,校内设立勤工俭学专帐,并将所收管理费按时存入财政专户,严格按照勤工俭学“433”制列支使用。

(三)教职工的房租费、水电费及其他学校零星收入,均按月或学期进行统一收取存入专户。

学校所需列支经费均按照有关规定按月向主管部门申请,由会计统一列支。

学校支出实行校长负责制,在购买所需物品时,超千元以上的须由领导班子讨论报县采购中心批准后采购,在经费支出中,所产生的票据由经办人签字,校长核实签字认可后,方可报销。

由于学校校舍紧张,没有统一的保管室,所购进物资均由总务处严格进行资产登记,并作好借出登记。由使用教师从总务处领出,保管使用,在期末或年末由总务处统一清理,并将不再使用的物资统一收回管理,开学初再按需发放到使用教师手中。

学生国家助学金及各种学生助学金,学校均设专门帐户和管理人员,做到了专款专人专用,同时,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和相应操作程序设立台帐支付给学生。

学校培训经费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和培训列支程序进行列支。具体由学校财务室、招生就业办根据培训计划和培训进程对所需经费报校长审批,总务处统一采购耗材,学员补助费由培训班主任报招生就业办公室汇总,报校长签字,财务室统一发放。

上级划拨的各种资金,均通过财政专户严格实行“专款专用”,无截留、挪用违规行为。

学校每学期均由总务处牵头,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工青妇负责人组成查帐小组对学校财务收支进行检查,并在全职会上进行帐目公布,络列大笔资金的支出情况。

经过学校的认真自查、清理,我校均无乱收费、私设“小金库”,虚报、坐支、挪用公款、公款私存、资产抵押担保等违规行为。

产业功能布局调研方案范文

20xx年,行政推动在全县设施蔬菜连片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力、有效的行政推动及时破解了设施蔬菜发展中有关成本、土地、观念、连片、标准等难题。同时,县财政继续拿出2000万元作为设施蔬菜发展专项资金,县政府重点支持连片面积2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园区(棚内净面积70亩以上)。200亩以上的园区,每完成新建100亩,县政府补助10万元。补贴标准:每建设1亩日光温室(棚内净面积),县政府补助2000元。按规定标准,每配套完成一个管理房,县政府补助2000元。各项补助款由乡镇设立专账,专款专用,统筹使用。县政府及各乡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次组织乡村干部群众到新绛、祁县西六支、山东寿光和青州参观考察,进一步拓宽思路,解放思想。20xx年,我县先后有8个乡镇、21个村、1246人外出参观学习。同时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认识,从而把设施蔬菜的发展确实转变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20xx年,该县主要规划了“孟王线万亩设施农业园区”,该园区是太谷县设施农业规划建设的一个重点园区,涉及胡村镇、任村乡、范村镇3个乡镇,孟高、布袋庄、段村、冀村、闫村、范村,共规划建设设施农业11206亩,园区已建设施面积6671亩,总投资2。2亿元。

一年来,依托山西农大、省果树所、省农科院蔬菜所成立了设施蔬菜技术顾问团,为全县设施蔬菜的发展把脉。依托县蔬菜中心组建的蔬菜科技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依托县蔬菜中心聘请的农民土专家组建的土专家服务队定期进行田间指导。依托县乡村现有的科技服务组织、合作社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践证明,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全县设施蔬菜的健康发展和农民群众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雄厚的资源优势。

太谷是全省闻名的蔬菜生产基地县之一,20xx年,全县蔬菜瓜类面积达万亩,总产量116万吨,总产值亿元,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万亩,产值亿元,大田蔬菜播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蔬菜一项就达到3000多元,蔬菜种植成为太谷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2、独特的发展模式。

全力实施农业“四个一”工程,仅2009年就新发展设施蔬菜万亩,全县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了万亩,产量50万吨,产值达到了6亿元,全县人均设施蔬菜收入达到了2850元。蔬菜生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各具特色,孟王线、南循环线、榆长线三个万亩设施农业区带雏形基本形成。

3、财政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加。

为支持蔬菜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今年以来,太谷县财政局采取直接补贴和间接扶持的方式,支持大棚建设。先是拨付支农资金20万元对67个蔬菜大棚、5个拱棚土建工程给予补贴。再是对大棚周围的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目前,太谷县蔬菜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步增加。

4、技术优势。

清洁能源产业调研方案范文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长期以来,随着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不但迅速消耗着地球亿万年积存下的宝贵资源,同时也带来了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严重的环境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太阳能、水能及生物质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高度重视,为使我县经济能够快速持续发展,县*经济农业委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县新能源开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新技术光伏硅产业。

1、洛阳世纪新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由洛阳天源集团于xx年6月发起组建,投资兴建的年产1万吨多晶硅项目一期工程于xx年12月在伊川县奠基,公司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包括年产3000吨物理提纯法多晶硅项目、1000吨三氯氢硅硫化床法多晶硅项目、6000吨硅烷硫化床法多晶硅项目及配套7250吨硅烷生产项目,总投资逾50亿元。目前该项目已投资76000万元,转化包已经转化完成,试生产三个月,由于市场变化成本较高,正在进行设备升级改造,改造后成本可由原来55万元/吨降到30万元/吨;耗电量由原来的200度/公斤降到50度/公斤;产量由原来200吨/年,提高到500吨/年。

2、北京利尔高温耐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太阳能光伏硅片生产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350000万元,计划建设年限为xx年6月至xx年6月,建设规模为:年产万吨多晶硅。目前该项目正在*整土地,xx年投资目标为50000万元,截至7月底已完成投资1100万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

3、伊川县宇光新能源照明开发有限公司发电照明生产项目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51341万元,计划建设年限为xx年3月至xx年6月,建设规模为:年产太阳能蓄电池1万套、太阳能照明灯具20万盏、微型发电设备2万套。目前该项目已建设办公室二层、宿舍楼四层、一车间封顶、其他三车间一层,xx年投资目标为xx0万元,截至7月底已完成投资9358万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

(二)风力发电项目进展情况。

大唐洛阳热电厂拟在伊川县境内建设风力发电项目。该项目需经测风一年具备建设风力发电条件后,将在伊川县区域内建设该项目,大唐洛阳热电厂承诺一年内开工建设,三年内投资金额1亿元人民币。若风资源丰富,争取“xx”末风力发电装机达到150mw,投资总额15亿元人民币。

(三)太阳能产业。

伊川双通太阳能热水厂。该项目计划投资xx万元,占地30亩,年生产热水总量72万吨,每吨市场价为26元,年销售收入可达1872万元,实现利税504万元,目前,已安装太阳能2万支,日生产热水200吨,收益5200元。

(四)生物能利用情况。

1、洛阳新豫能源有限公司。该项目是利用秸秆产气的生物能项目,是与新加坡亚洲威虎集团合资,总投资xx万元,xx年建厂,年消耗秸秆20万吨,产沼气1500立方米/年,沼渣4万吨/年;目前,试生产二个月,销售收入2万元,已供应园区内二个工业企业用气。

2、秸秆发电项目进展情况。秸秆发电项目原材料调查显示:按xx年农业生产情况计算,可供发电秸秆共计539547吨,其中:小麦秸182177吨,稻草4044吨,玉米秆218040吨,谷子杆30689吨,红薯藤26951吨,花生蔓8320吨,油菜籽杆2687吨,芝麻杆8205吨,豆秸12857吨,棉花秆25207吨,烤烟杆20370吨。

目前秸秆发电项目已与新华水电进行了对接,新华水电的已表示有投资意向,并对伊川秸秆的存量及周边辐射半径存量情况进行了初步认可;目前全县有沼气池近5万座,每年可节约煤万吨,节约肥料1000吨。

我县新能源开发利用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新能源所占比重还很低,仍处于起步阶段。

(一)新能源利用比例较低。煤炭是我县利用的主要能源,以煤为主的发电机组发电量占总发电量高达。其它能源仅占。生物能利用大型企业仅就一家,农村沼气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刚刚起步。洛阳世纪新源、北京利尔虽然项目起点较高,但都缺乏自主技术研发能力和设备制造能力,太阳能技术利用水*和生产能力与其它名牌产品相比差距较大,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我县新能源开发利用没有发展个规划和发展目标,现有技术和政策环境下,大多数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较高,加之规模较小,生产不连续等,存在着产能较低问题。

(一)加强规划引导,推进产业集聚。加强对发展新能源的统一规划,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加强产业引导,实施品牌带动,推进产业集群和集聚。要加强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出台符合我县特色的各项新能源发展规划,将新能源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省重点建设序列,为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大政策支持,引进培养人才,优化发展环境。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县发展新能源的政策支持,研究制定我县新能源产业的激励政策,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引进和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提升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推广应用能力水*。对新能源产业项目所需土地、交通、资金、供电等各种要素要优先予以保证。为我县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全面发展生物能产业。我县是农业大县,秸秆资源丰富,年产各类秸秆万吨。秸秆发电将使大量的秸秆变成可再生的新能源资源,也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四)进一步拓展沼气发展空间。我县是全市发展利用沼气较早的地区,农民有很好利用沼气的习惯,已经培养了一批建设服务沼气发展的技术人员队伍。当前,我县的沼气用户已达5万户,发展潜力巨大,可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新上一批较大规模的秸秆沼气池项目,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和生活环境。

文旅产业提标提效调研报告

如下:

近年来,县党委、县政府以建设特色文化县、重点旅游县为目标,提高城乡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文化旅游业整体实力为立足点,根据省、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甘肃中国文明继承创新区建设要求,结合县文化资源禀赋,充分挖掘文化、自然、生态优势,努力加强一区两园建设(中国枣乡七彩丹霞?多彩丹霞戈壁水乡红圣地旅游名片,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至目前,全县共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93家。省级文化产业园——丹霞文化产业园按照“三大板块两环五区”(即:核心地质游览板块、丝路文化体验板块、民俗风情板块,丹霞地质游览环、丝路文化体验环,丹霞地质观光区、入口门景区、文化体验区、运动娱乐区、民俗体验区)的总体格局,各项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依托昭武古城、西游传说遗迹、丹霞山、丹霞广场和红西路军梨园口战役纪念馆,以保护生态环境、塑造城市景观、培育特色文化产业为目标,以红色圣地、田园风光、生态休闲、健身娱乐、国防教育和塞上江南风情于一体的县级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各项基础设施已全面启动。同时,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发展氛围进一步浓厚。自2010年以来,成功举办“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临泽篇”演出;连续三年举办“中国枣乡?魅力临泽”旅游文化艺术节,组织开展了“红旗飘飘”红歌传唱、“亲近大沙河,感受生态美”万人休闲健身跑步活动、“枣乡情”民族交响音乐会、“生态临泽”书画摄影展等文化艺术活动,在繁荣城乡文化生活的同时,提升了临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2012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780万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1.05%。建成大沙河生态旅游景区、七彩丹霞旅游景区、梨园口战役纪念馆、双泉湖景区、香古寺景区等一批省内外知名旅游景区,其中,丹霞景区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梨园口战役纪念馆被批准为全国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泉湖、香古寺景区被命名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双泉湖、黑河烟林被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建成星级旅游饭店4家,发展特色“农家乐”85家。2012年,全县接待游客7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8.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7亿元,比上年增长88.5%。

1.文化旅游规划相对滞后。近年来,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还缺少一个统一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与文化及相关产业融合度不高,文化带旅游、旅游促文化的发展机制还未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目标、结构框架还不甚清晰,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没有显现出来。

2.规模偏小缺乏项目支持。文化企业数量、规模、经营呈现“小、散、乱”的状态,经济效益不够理想;文化产业在招商引资、基础建设方面还没有大的项目和资金支撑,发展只停留在“小打小闹”上。旅游资源开发迟、开发程度低,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产业开发仍处于起步开发、夯实基础、加强培育的阶段。

3.市场主体不强要素不健全。文化产业市场发育不健全,以个体经营居多,传统项目比重大,上档次的综合性经营场所少,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旅游资源分属于条块多头管理,主管部门、乡镇自身投资能力弱,融资渠道相对较窄,一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进展缓慢;旅游六大产业要素还不够匹配,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已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过境游”与“过夜游”比例失调,旅游对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4.文化旅游骨干人才严重短缺。全县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较低,全县最大的文化经营企业丹霞旅游公司,经营管理人才严重不足;文化旅游产业高端人才如文化创意、市场营销、投融资、企业管理等人才严重缺乏,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紧紧抓住全省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机遇,突出宜居宜游首位产业,着力建设具有自然人文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和知名旅游景区,培育一批骨干文化旅游企业,打造一批知名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科学编制规划,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依据。

立足现有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人文景观,坚持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科学编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明确全县未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在全面落实政府批准的《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七彩丹霞景区规划》的基础上,精心做好华夏文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传承创新区、丹霞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并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规可依,有章可循,避免盲目和重复建设,努力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项目作为示范和支撑。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地方独有或特有资源,以“兰洽会”、深圳“文博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为平台,积极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实施重点招商,精确招商,吸引具实力、有品牌的企业投资文化产业。要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和“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旅游资源入股、转让、租赁、承包等多种经营方式,构建多元化旅游开发投入机制,加大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担保力度,鼓励引导国家、集体、个人、外商等多种经济成份投资开发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设施和经营性旅游项目。加快启动xx县丹霞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市场化运营,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搭建投融资平台。争取实施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创新国家级综合示范区项目,精心做好丹霞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县文化馆扩建、xx县数字放映厅等项目建设,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搭建平台。开通七彩丹霞至大沙河景区旅游快速通道,建设丹霞旅游小镇,以七彩丹霞、大沙河景区、黑河湿地为支撑,精心培育丹霞奇观、绿洲风貌、生态景观、红色圣地为主的精品旅游线,完善xx县城游客集散中心服务功能,开发双泉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完善旅游服务要素市场,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培育临泽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深入挖掘资源,积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发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入研究“塞上江南”、“丝路明珠”中国第三阶梯才能看到的南国景观、七彩丹霞、绿洲、湿地、戈壁、沙漠等多彩的生态文化、河西走廊地域文化、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和中国枣乡品牌文化,并加以挖掘运用,着力打造以“中国枣乡---魅力临泽”旅游文化艺术节、“四月八”庙会为主的节会文化品牌;以七彩丹霞、西游遗迹、峡谷奇观为主的旅游文化品牌;以戈壁水乡、黑河湿地为主的生态文化品牌;以精品玉米制种、现代设施农业为主的农耕文化品牌;以梨园口战役纪念馆、汪家墩战斗遗址为主的红色文化品牌。实施“枣乡?丹霞”宜居宜游宣传文化工程,积极组织开展新闻采访交流、文艺创作采风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传播活动,促进“中国枣乡”文化品牌形象的传播,使旅游者充分体验和感受临泽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亮的文化形象,充分体验多彩的民俗风情,充分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康体养生和惊险快乐之美。

(四)强化宣传营销,以旅游业推进文化深度交流。

以打造“中国枣乡?七彩丹霞?戈壁水乡?红色圣地”四张名片、提升临泽整体旅游形象为目标,采取“政企联手、部门联合、区域联动”的手段,整合资源和资金,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一是强化主流媒体宣传。运用网络、电视等现代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大、影响力高的特点,加大在央视、甘肃卫视、旅游专业网站的广告宣传力度;做好临泽旅游网及a级景区和星级宾馆旅游网与旅游专业网站联网对接,积极开展联网营销。二是强化户外宣传。继续做好国内重点城市机场、车站及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张掖丹霞及临泽旅游宣传广告,积极协调在高速公路临泽出入口及国道、省道xx县乡公路沿线设置完善旅游景区交通导览指示牌;在高速公路临泽出入口等处设置游客咨询服务台,旅游旺季免费发放《临泽旅游指南》明白卡。三是强化节会宣传。精心设计制作一本《临泽风光》画册、一张《临泽自驾游地图》和一张《临泽旅游指南》明白卡,参加国内“旅交会”、经贸洽谈会等宣传推介活动,努力拓展对外宣传空间;坚持每2-3年承办一次高规格、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文化节会或重大活动,提升临泽整体形象,扩大对外知名度。四是加强区域合作。组织重点旅游经营单位主动到周边及重点客源地搞宣传促销、搞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省区市和市内外旅行社的联系沟通,联手宣传促销、联合开发市场,构建资源共享、市场共推、优势互补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实现区域旅游发展合作共赢。

(五)重视人才培养,提高文化旅游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文化旅游经营人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引进机制,通过“送出去学、请进来教”等方式,提升现有文化旅游产业管理和经营人员的素质,依托全国知名高校委托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文化旅游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稳定和加强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壮大民间文化演艺队伍,培育一支文化资源研究队伍。实行灵活宽松的引进政策,重点引进创新团队、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鼓励社会人才投身文化旅游建设,深化职称评审改革,实现非公有制文化旅游企业人员在评定职称、参与培训、申报项目、表彰奖励等方面同等对待。

(六)建立互动机制,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围绕省、市建设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基地“核心区”的目标,建立旅游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融合机制,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规划上统筹编制、政策上统一扶持、项目开发上统一打造、市场开拓上统一推介、人才培养上统一培训”的文化带旅游、旅游促文化的良性循环。围绕丝绸之路文化和临泽鲜明的地域文化资源,把文化元素贯穿到旅游景区项目设计、建设、管理、营销、服务的各个环节,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于“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之中,用文化包装旅游项目,增强旅游的魅力、活力、吸引力,提升旅游的内涵和核心竞争力;发挥旅游传播、传承文化的载体作用,为实现文化产品价值创造消费市场。编排地方特色演艺剧目,搭建演艺平台;扶持开发刺绣、烙画、剪纸、面塑、葫芦雕刻等地方文化特色旅游商品及小包装便携式地方土特产品,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旅游与体育、农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丰富旅游内容,增加旅游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清洁能源产业调研方案范文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而观念的变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新旧观念的反复交锋中才能完成。节能,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节能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建立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步入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落实科学发展观,主抓节能技改项目,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节能减排为主要抓手,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近年来,我县全力推进新型化、工业化,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推动”、“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资源市场配置的基础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全县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做大做强打火机、小五金、铝业、服装、xx焦化及电力等几大支柱产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差,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不断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产品档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之路。同时,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关,认真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和环境影响评估制度,有效遏止能耗增长源头,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二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项目。认真贯彻落实^v^《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根据国家《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继续搞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引导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改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专项补助资金,加快工业经济调整步伐。积极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实现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逐步创造条件,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it产业、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制定产业调整规划,加强宏观指导,落实具体措施,促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积极推广应用非粘土类新型墙体材料,实现“禁实”、“禁粘”和建筑节能目标,进一步推动应用预拌混凝土(砂浆)、限期禁止城区(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工作,有力促进水泥行业结构调整,提高散装水泥用量,推动散装水泥事业发展。

坚持节能减排,八项具体措施应尽快推行。

按照党的^v^提出的新要求,新时期的环保工作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以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宗旨,以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全面推进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强化环境法治,提高监管能力,全力维护生态安全,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体做到节能减排,可以从八个方面加以落实。

一是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把节能减排作为考核乡镇政府领导班子的政绩和企业负责人业绩的重点内容,实行节能减排问责制。

二是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增长。严格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

三是强化污染防治。重点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四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将节能减排相关科研工作作为支持重点,支持一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

五是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研究完善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政策,建立健全促进节能减排体系。实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研究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六是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做好《节能法》、《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的修改、制定工作,为实施节能和环境监管制度提供法律依据。

七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制定和发布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八是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调动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使节能减排成为每个企业、每个单位、每个社区、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优化我县生态环境,下一步工作措施。

今后一段时期我县节能降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经济全局,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目标,围绕节能工作目标,坚持节能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相结合,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新品种、新技术,强化政策导向,完善节能服务技术保障体系,促进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实质进展,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工作措施是:

(一)以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牵动节能降耗工作。

以工业结构调整为主线,贯彻落实^v^《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结合我县工业实际,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在发展中调整”的原则,鼓励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先进加工制造业、物流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淘汰能耗高、污染高、效益低的生产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向高效型、节约型方向转变。巩固我县关闭“五小”成果,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使有限的资源优化配置,对全县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按照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进行分类监测、监控,严格执行淘汰、关闭的年度计划。要支持国家鼓励类项目的建设。。同时,加大市场调节力度,大力支持优势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不准淘汰类企业水泥进入道路、桥梁、重点工程及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使用。要结合企业改革改制,运用退出机制,实现平稳淘汰。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建项目,拟新建项目一律必须执行节能评估、环境评估和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程序,实行项目问责制。围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抓好一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要围绕节能、节水推广一批先进、适用且具有示范教育作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

突出节能技术创新,努力提高设备能源利用工作。技术创新是节能的主要动力,是节能工作永恒的主题。推进工业和生活锅炉及系统更新改造。针对在役锅炉单台容量小,设备陈旧老化、运行效率低等问题,要积极推广应用循环流化床、燃气等高效、低污染锅炉技术,推广应用粉煤燃烧、辅机系统等节能先进技术,分期改造现有能耗大、污染重的工业小锅炉和生活锅炉。推进建筑节能。按照国家和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推广应用节能型用能系统和材料。加强交通运输节能。积极推进节能型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推进政府机构节能。引导商务和民用节能。抓好农村节能。

(二)以加强重点用能管理带动全县节能降耗工作。

必须加强对其用能的监督管理,以期起到带动全县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作用。为此,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制,督促各企业成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挂帅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节能管理机构,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明确节能工作岗位的职责,为企业节能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统计制度,定期报送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督促企业加强能源计量管理,配备合理的能源计量器具、仪表。三是开展能源审计报告的审核,编制节能规划。通过能源审计,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挖掘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在此基础上,编制企业节能规划,并督促实施。

(三)以建立健全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促动节能降耗工作。

建立健全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保障节能降耗科学、高效、健康开展。开展节能监测与监控,开展对企业进行能源审计,为企业编制节能规划。全面摸清企业能源利用家底,促动企业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

(四)全社会齐抓共管,形成联动的工作局面。

按照《^v^国节约能源法》和《湖南省节约能源条例》规定:乡镇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要求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各行各业以及全社会参与节能。

总之,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对于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节能减排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更是建设和谐xx,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迫切需要。县工业经济局要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县节能工作的作用,与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周密布置,强化措施,主动协调,狠抓落实,为实现我县“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工作。

文旅产业提标提效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打造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会议要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本乡实际,紧扣调研内容,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活动。

一是产业优势。苹果、水稻田园风光独具特色,为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基础设施优势。全乡水利化程度高,三面光沟渠纵横交错,抗旱水窖遍布地块,为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业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三是区位优势。昭大公路贯穿南北,渔洞水库专用线途径乐居、上街两个村,洒渔河烟柳与乐居、上街两个村遥遥相望。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容易进入过往游客的视线。

四是干部优势。有两支好的干部队伍,一支是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的村级干部队伍,一支是作风硬、吃得苦、能力强的乡级干部队伍,为宣传乐居和服务游客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五是群众优势。广大纯朴、勤劳、善良的乐居人民,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根据乐居现状以及历史文化发展特点,认为乐居的文化旅游产业可定位于:

一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集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种产业于一体,顺应了人们向往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发展种植业观光旅游。可以依托科技示范园,组织青少年开展“农村科技夏令营”活动,普及农村科技文化知识。可以结合昭大公路沿线引导群众发展庭院果园种植,根据节令适时开展春季赏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动,推动农村旅游经济,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2、发展水面养殖业观光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周家口子水库、桃树井水库从事水产养殖,还可以在水库周围添置一些必要的设施,方便游客垂钓和打捞。还可以设置餐厅,让游客自己品尝劳动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是发展地方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乐居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农村的体验需求。

1、民俗民风旅游。一年一度的新观音庙会,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会自发聚集到这个地方。老的烧香拜佛,年轻的唱歌嬉戏、自娱自乐。这些民俗民风带有明显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对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农村节庆旅游。进一步挖掘、整合本地农村节庆风俗,以农村老年协会为载体,不断丰富群众文艺生活,体现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3、农村饮食文化旅游。品尝风味餐饮是旅游不可缺少的内容,具有农家地方特色的食文化应该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农村之“食”关键在于“土”和“特”,乐居的野菜、豆干、腊肉远近闻名,对过往游客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业。以乐居大河土地整理项目为契机,顺河绿化,打造“乐居烟柳”风姿,使之与绿油油的稻田相依为伴,真正构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美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1、要在政策上给与积极扶持。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相互协调、全力投入。首先,要在区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区直有关部门,制定出台鼓励农村文化旅游的扶持政策,在资金投入、道路通讯等方面向农村文化旅游项目倾斜。同时,要组织专门人员帮助挖掘有较深文化内涵的旅游文化资源。

2、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强化文化旅游功能。

3、注重抓好农村文化旅游品的开发。一是要筛选出能显示地方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品。二是要在保留其古色古装的基础上,按照旅游品的要求对一些民间艺术品或古建筑物要进行重新设计、包装。三是要加强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包装宣传和市场开发工作,充分激发消费潜力。

4、要注重文化旅游队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乡文化站的职能作用,千方百计吸引旅游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的农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

文旅产业调研报告集合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21年工作要点安排,区人大常委会将对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审议。为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区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于9月底围绕该项工作展开了深入调研。调研组一行实地察看了屯溪胡开文墨厂、安徽展睿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黄山华度传媒企业,并召开汇报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屯溪区政府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坚持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推进文旅融合转型升级,拟定出台《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文旅产业发展政策不断完善,文旅融合发展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9月底,全区旅游接待量987.19万人次,同比增长47.09%,增幅排全市第二名,旅游总收入118.2亿元,同比增长67.41%,全市排名第一。

全区现有电影院4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2个名人纪念馆(戴震馆、程大位珠算馆),4家综合文化站以及44家乡村文化活动中心,省级旅游示范村1个(南溪南村);全区共有21个项目列入各级非遗名录,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达120人;文化规上企业7家,其中文化类高新企业2家。

1.推进管理,优化文旅市场服务。调整充实了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拟定了《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为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完善“四送一服”工作机制;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加快对业绩良好的中小型文旅企业的培育,帮助文旅企业积极入规入统;运用“旅游+互联网”高效智能化载体,为游客及旅游企业带来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努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

2.文旅融合,扎实开展特色活动。树立全域旅游整体营销观念,统筹全区文化旅游资源,深化与景区景点、文旅协会和重点企业等的合作,巩固全域旅游创建成果。筹划开展屯溪食神大会、非遗购物节、田园赞歌、黎阳文化艺术节等主题活动,打造屯溪“景城相融,秀雅屯溪”活动品牌。围绕节日举办民俗踩街、汪满田渔灯巡演、“笔墨飘香迎新春”“糕饼甜庆余年”“纳凉节”等节庆活动。

3.立足长远,促进旅游业态转型升级。围绕旅游空间结构总布局,打造屯溪核心旅游带,由黄山不夜城、屯溪夜市、新安夜市构成三大夜间经济片布局;禾谷耕舍、徽女杨梅园、大方圣园无花果基地被评为首批市级休闲旅游示范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动徽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编制“屯溪旅游乡村宝典”,并同步微信电子版,用创意、创新、创造激发文旅资源潜质潜能。

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疫情造成多方面影响。按市里的任务目标,今年我区需要申报1—2家文化规上企业,但就目前文旅企业摸排情况来看,大多规模小、效益低,且受疫情影响成长速度放缓,对照入规标准有一定距离。由于全国各地仍有零散疫情发生,旅游接待量也遭遇很大波动,存在不确定性。

二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不够。对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不足,虽有程颐、程灏、戴震、程大位等历史名人和红色及非遗项目品牌文化亮点,但缺乏创意和突破,文化资源没有充分转化为可以深度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景区景点的文化推介不足,承载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很好展示,有景少文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项目少,游客多是旅游观景的状态。同时,旅游商品开发不足,很少能让游客带走的文化旅游产品,没有实现深层次的文化游。

三是乡村文化旅游相比周边区县是短板,虽有以农事体验、景区、民宿以及艺术创意等为依托的四种形态,但开发中主要还是集中在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乡村文化传统和民俗资源的挖掘利用不够,产业链条过短,活力不强,吸引力不够,导致游客流失到其它区县,经济效益不高。

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全力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结合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紧抓当下“全方位融杭接沪”的目标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尽快出台《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提质升级文旅产业;要树立“大旅游”理念,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统筹做好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推动落实我区文旅产业发展;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文旅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做好现有规上文旅企业的跟踪服务和对小微企业的扶持,积极利用本地特色文化、自然资源,加大招商力度,推进特色文旅产业发展。

二是进一步狠抓产品打造,创造更多文旅融合精品。挖掘我区生态、红色、农业、历史、非遗等特色资源,加强资源整合,将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特产等融入其中,“无”中生“有”,打造竞争力强的个性化文旅产品,开发彰显徽韵的伴手礼,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更好满足各类游客需求;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强化集散地和服务功能,依托花山谜窟、两大夜市及不夜城,提升打造黎阳老街、屯溪老街特色街区,以夜宴、夜演、夜游等形式,进一步激活夜间经济,为游客营造夜间精神文化盛宴,真正成为“江浙后花园”;确立文旅产业发展的数字化思维,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加速旅游业智能化的发展,举办线上文化旅游消费专题系列活动,促进业态转型升级,以“新兴文旅”弥消疫情对文旅产业的影响。加强红色基地、研学基地建设,依托我区现有的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开发独具特色、竞争力强的徽州红色及研学产品,着力提升红旅、研旅品质。

三是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规划引导凸显特色。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原则,邀请专业团队结合我区镇、村地域特点,挖掘不同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内涵,拓宽“旅游+”内容,针对不同的游客群体,策划精品乡村文旅“打卡点”,形成一镇一村一品,以一日游、周末游、主题游等线路,催动我区文旅产业“内循环”变为内外循环相促进。

四是进一步提升文旅服务质量,强化宣传营销力度。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杭州都市圈新一轮总体规划,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创新对外宣传推介方式,通过借势借力举办大赛事、大活动,精心组织地方特色活动,持续提升我区文化旅游的影响力、辐射面;要重视文旅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文创商品开发力度,全方位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文旅产业发展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推动全区文旅产业更好地向好向强发展。

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方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书信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书信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特别方式。你知道书信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为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的战略目标,实现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根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开展信息产业"人才强业"战略规划研究。为做好此项工作,特组织有关部门对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工作方案如下:

根据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结合信息产业人才特点,分析研究信息产业"由大到强"对人才的需求,系统掌握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了解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提出进一步加强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制定信息产业人才强业战略规划。

各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直属单位,各集团公司,研究院所及相关单位。

请各有关单位组织力量,根据本通知要求,对当地及本单位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开展调查研究,通过重点调研和个案分析,总结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研究分析人才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对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分析报告。我部将组织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研讨、交流会。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信息产业人才情况调研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了解和掌握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进一步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对调研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和筹划,保证调研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求真务实,确保调研质量。

要本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扎实深入地做好各项调研基础工作,确保调研数据的完整、准确。要注意发现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借鉴成功经验,为加强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促进产业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三)突出重点,保证调研进度。

此次调研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接到通知后要尽快组织启动调研工作。为保证调研进度,在调研过程中要突出工作重点,讲求工作方法,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研工作。

调研产业项目发展方案范文优选

为了解我市光伏产业发展情况,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今年9月中旬,由市政协县(市、区)政协工作委员会牵头,会同市发改委、民革xx市委、民进xx市委、市工商联、市政协研究室等单位组成调研组,分别对xx区、xx区、xx县的光伏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实地察看、召开企业座谈会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1.光伏企业生产建设情况。

据市发改委5月底统计,全市在发改委备案的光伏产业和关联产品生产企业27家,其中8家生产、4家未生产、3家缓建停建、12家未建。27家备案企业中,除去未建、缓建、停建的15家后,有9家生产碳化硅微粉,属于光伏切割刃料的辅料企业,1家生产单、多晶硅电池片,2家生产光伏电池组件产品。

目前,我市实有9家光伏企业,其中正常生产的2家,分别是河南明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xx市)、河南光之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xx区);半生产的有3家,分别是易成新材料有限公司、恒瑞新材料有限公司(xx县)、河南亿盛光伏材料有限公司(xx县);停产的有4家,分别是吉阳恒基伟业新能源有限公司(xx县)、国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xx县)、正丰源实业有限公司(xx区)、众邦新材料有限公司(xx区)。目前存在的这9家光伏企业中,6家生产光伏切割刃料,1家生产光伏电池片,2家生产太阳能光伏系列产品。在建生产电池片的吉阳恒基伟业新能源有限公司由于市场因素影响,主要设备未安装。半生产状态的河南亿盛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年设计生产多晶硅切割刃料3万吨,而目前每天生产20吨;恒瑞新材料有限公司设计年产量5万吨,目前年产量万吨。

2.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情况。

全市光伏发电项目10个,总规模合计兆瓦。其中已建成项目5个,合计兆瓦,分别是:xx县圣光集团医药物流公司兆瓦、平棉纺织集团3兆瓦、汝州明鑫科技有限公司兆瓦、鲁山一高1兆瓦、xx县昆阳中学1兆瓦,5个项目总投资2022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637万元。

已批复在建项目5个,合计兆瓦,分别是:平煤神马产业园区兆瓦(兆瓦7月份已投入运行)、平棉纺织集团5兆瓦(兆瓦正在运行调试)、舞钢中加钢铁15兆瓦、舞钢公司20兆瓦、舞钢产业集聚区20兆瓦,5个项目总投资7761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9877万元。

二、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光伏产业发展先天不足。2022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日本、欧洲国家光伏发电产业市场急剧萎缩,严重冲击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连尚德公司这样的光伏产业巨头已申请破产重整。这主要是因为,在光伏产业链的硅料、铸锭(拉棒)、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六个环节中,我国光伏产业的主要优势在电池片、电池组件生产两个环节(组件生产和工程安装利润率最低,约为10%左右)。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高纯度硅(以上),主要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的公司,2022年初高纯度多晶硅已上涨至约300美元/公斤,部分甚至达到500美元/公斤,在整个产业链中硅料尤其是高纯度硅料毛利率是最高的;从2003年起,我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业超常规高速发展,年增长率100-300%,2022年我国光伏电池年产量700mw(兆瓦=1000千瓦),仅次于日本和欧洲,位居第三,但因产品价格高而95%以上只能出口。2022年上半年我国电池组件产能超过40gw(吉瓦=百万千瓦),产量,出口,占。我国光伏产业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困境,形成“议价能力低、抗风险能力低”的“双低”局面。我市光伏产业正好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才发力,一上来就遇上了“寒流”,一出生就“先天不足”。

二是企业规模化程度不高,竞争实力较弱。在生产的企业中,除易成新材料公司碳化硅微粉年产能15万吨外,其他微粉企业大多产能在1万吨以下;在生产半生产的5家企业中,2022年年产值易成新材料公司达到46259万元,而其他四家年产值均在2000万元以下。由此可见,我市光伏企业规模较小、实力偏弱,缺乏有竞争力、影响力、有品牌、有实力的光伏产业龙头企业。

三是光伏生产辅料企业多,产业链不完整。在备案企业中大多是生产碳化硅微粉或以生产微粉为主的企业,而碳化硅微粉是用于太阳能光伏、半导体晶硅片的线切割工艺,生产的5家企业中有3家主要生产碳化硅微粉,2家生产光伏组件产品。

清洁能源产业调研方案范文

亭下水库林场拥有15000亩山林,20xx年、20xx年在奉化市农林局的补助下(补助额度为200元/亩),分别对800亩、1200亩山林的林下物进行了清理,根据亭下水库林场工作人员测算,林下物(蕨类枝叶及各种枝柴)的拥有量达到1吨/亩以上。

20xx年世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产量已经超过了420万吨。美洲地区110万吨,欧洲地区300万吨。现有大型生物质固体燃料成型厂285个。瑞典生物质燃料的产量约万吨,消耗量约为万吨,位居世界首位;除定点供应发电和供热企业外,还以袋装方式在市场销售,已经成为许多家庭首选生活用燃料。目前,国外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及设备的研发已经处于成熟,相关标准体系也比较完善,主要以木质生物质为原料生产颗粒燃料,形成了从原料收集、储藏、预处理到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产、配送和应用的整个产业链的成熟技术体系和产业模式。

20xx年8月,国家发改委提出了生物质开发利用的主要目标:到20xx年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达到100万吨,20xx年,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达到5000万吨,同时,压块成型加工设备已列入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对购置压块设备可获得一定的资金扶持。

20xx年7月,甬财政工(20xx)752号印发宁波市推广应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点示范项目暂行办法,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制造环节:收集利用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原料,生产加工成型燃料产品,并向市场推广的企业实行“以奖代补”,对年实际销售生物质固体成型能源产品达1000吨及以上企业,经市环保局、市财政局认定为试点示范企业(附:20xx年试点示范企业名单),凭相关手续,给予100元/吨的奖励,每家企业最高奖励不超过50万元。据宁波市环保局法规处夏宁(13957870180)透露,第一期以奖代补已经结束,以后补助政策未定。

20xx年10月,奉化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奉化市划定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的实施方案,到20xx年底,在划定的区域范围内全面淘汰煤炭、重油、直接燃烧的生物质等高污染燃料,改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及成型生物质燃料,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区大气环境质量。20xx年1月至20xx年底需淘汰的锅炉为蒸.吨,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需淘汰的锅炉为蒸.吨。据业内有关专家推算,1蒸.吨锅炉一天需要燃烧4吨的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才能满足生产需求。

开发利用生物质固体燃料是保护水质的现实需要,提高上游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流入,极大地提高生态涵养程度;减少林下物,极大地降低森林防火隐患,健全生态公益林建设;开发利用固体生物质燃料对节能减排,推进低碳发展,减少大气污染,优化能源结构将作出一定的贡献,又废物利用,变废为宝,为社会创造价值,又为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又生物质燃料燃烧后的有害物质排放远低于石化燃料,二氧化碳是零排放,二氧化硫的排放仅为燃煤的1/5,氮氧化物的排放是燃煤的1/2;使用生物质固体燃料替代原煤,相当于安装了脱硫效率为80%,脱硝效率为50%的减排设备。产生的环境效益不可限量。

2、绿色环保机制没有真正建立,据宁波市环保局夏宁介绍,第一期以奖代补已结束,以后可能就没有了。

3、财政补助政策门槛太高。

4、政策整合协同作用不够。

二、生物质能源工程的主要原材料是亭下水库林场的林下物,以20xx、20xx年林下物清理情况,据林场工作人员测算,蕨类枝叶和各类枝柴的拥有量在1吨/亩以上,还可以联系集团公司下属的分、子公司,与林业部门联系挂钩,可以收集周边的死树及枝柴,但需要加强与林业部门的沟通和联系,枝柴的砍伐,需要经林业部门批准,发放砍伐证。另外还可以种植美国竹柳。是速生物种,生长快,又吸附有害物质,净化水质,是两全其美的物种。

三、原料的价格和产品销路。

四、目前国内各类固体成型技术:

1、环模压辊,适用于农林生物质,燃料成颗粒、块状,维修成本高,适合大规模生产;

2、平模压辊,适用于农林生物质,燃料成颗粒、块状,设备简单,适宜小规模生产;

3、机械活塞,适用于农林生物质,棒状,噪音大,润滑污染,适宜工业锅炉;

4、液压活塞,适用于农林生物质,棒状,易“放炮”,生产能力低,适宜工业锅炉;

5、螺旋挤压,木质生物质,空心棒状,套筒、螺杆磨损严重,维修成本高,适宜中小规模,加工成机制炭。

根据嘉兴市新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提供的每月60吨机制木炭企业投资可行性报告,单从原来价格来说毛利润就要减少一半,他们把原料定为200元/吨,现实中350元/吨是真实的。新角公司提供的制棒设备报价为万,属于螺旋挤压技术,我们希望新角公司能提供过硬的制棒设备。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新角公司制造的设备中螺杆技术不够成熟。

五、效益分析。

1、原材料:市场采购价350元/吨,湿^v^,成本525元/吨,

2、水电费:元/源统计渊源较深的统计人,深感能源统计工作之重要。现结合县级实际,从一个能源统计业务人员角度,谈谈当前能源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县级能源统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求抛砖引玉。

一、能源统计历程及现状。

1、能源统计工作历程。

我国的能源统计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80年代至90年代初:80年代初期,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中设置了能源统计指标,并建立了能源统计机构,隶属于物资统计。至90年代初期,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统计机构和统计指标体系。

(2)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能源供应形势的逐步好转和几次大的统计制度改革与调整,相继撤销了能源统计机构,能源统计作为工业统计的一部分,归属于工业统计管理。

(3)20xx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统计逐步进行了恢复性的调整、完善和加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节约能源作为基本国策,要求到20xx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显现。特别是20xx年以来,在省辖市以上统计部门逐渐建立了专门的能源统计机构,配备了专业统计人员,县以下能源专业统计机构也正在逐步建立。

2、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

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是在工业能源统计制度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目前,县级统计部门只负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源统计工作,统计范围仅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能源加工转换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等。统计内容为能源产品的生产、购进、消费和库存等情况;设置的报表周期为年报和季报,主要表种有: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表、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附表、主要能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表和工业企业水消费表。

除工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如: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还没有完整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只能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进行推算和估算。第二产业中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也还没有建立能源统计制度,有关能源资料是根据经济普查或其他方面的资料进行推算的。

二、县级能源统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重视不够,机构设置不到位。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同样,能源统计工作也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通力配合。然而现在的状况基本是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到县级则变为任务的简单分解,没能从思想根源上重视起来,没有形成全社会同心协力、力促节能降耗的氛围。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往往还在考核工业用电量指标,无疑就造成了各级政府对节能减排、能源统计工作的忽视。“节能降耗”的重大责任,最后简单地落到了专业人员身上。可现有的能源机构设置已不能满足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

当前,县级统计部门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统计任务,除了常规统计任务外,又增加了全面小康监测、服务业、能源等统计任务,统计部门的力量与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县级及县以下统计部门,基本没有能源统计职能科室,大多没有专职的能源统计人员,能源统计力量极为薄弱,矛盾更加突出。本人所在的县^v^已多次向县政府的编制部门打报告,要求增设能源统计科,增加能源统计编制,可在短时间内依然未获批复。

2、县级能源统计方法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

当前,县级统计部门对能源统计工作未能建立全面的统计报表制度,仅有规模以上工业报送季度报表,一产、三产、规模以下工业单位均没有报表制度,尤其是对煤、电、油的生产和运输企业未能建立健全报表制度,无法掌握全县的煤电油运等全面情况。仅靠编制能源平衡表来编报数据,其数据来源,除了规模以上工业能提供一套基层数据外,其他数据都是推算、估算、测算数据,可靠性得不到保证。目前,县级能源平衡表编制工作由于部门能源统计资料难以收集等因素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全社会能源平衡表的数据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能源统计的“双基”工作薄弱。

一是企业基础资料不够健全。调查发现,大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能提供一些较为完整的能源资料,但一产、三产、建筑业等其他行业的能源统计基础工作尤为薄弱,几乎没有能源方面的统计资料。如石油、煤炭等经销部门和商业企业,经过改革、改组、转制后,规范完整的统计机构已被削减,能源消耗统计几近瘫痪。二是能源管理不严,管理渠道多头。在一些能源消费相对较少的企业,如电力消费由财务部门管理,油料消耗由运输部门管理,其他能源品种具体由相关的使用部门管理,整个企业没有完整的能源消耗数据,统计人员只在填报能源年报或能源季报时搜集指标数据,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产量能耗等参考资料。三是能源统计人员不固定、不专业。目前普遍存在基层单位能源统计人员不固定、不专业的情况,操作技能比较欠缺,还有其他部门人员兼职的现象,“双基”工作亟待加强。力量配备与工作任务明显不协调,使能源统计工作无力深入开展。四是基层单位工作量大,资料精度不高。能源消耗统计的基础在企业,企业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不能专心从事某一项工作,对于各种报表也是疲于应付,加之对能源统计的重视程度不高,缺少专门的能源统计核算机构,能源消耗资料采集困难,统计数据填写随意性大,精度不高。

4、能源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素质不强。

当前,县级统计部门及基层企业大多没有专职能源机构和统计人员,且企业统计人员流动性大,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在现有能源消耗统计人员中,大都为“半路出家”,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极需加强。加之上级业务部门在能源统计知识及业务上培训较少,兼职的统计人员平时工作又较为繁忙,以致对能源统计知识不熟悉、不全面,在报表中出现差错。这将严重影响能源统计工作的开展和能源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

三、几点建议。

1、充实能源统计力量,加强能源队伍建设。

清洁能源产业调研方案范文

xx钢用能以煤炭为主,按当量值计算占企业总能耗的,其次是电耗占企业总能耗的。20xx年企业总能耗按当量值计算万吨标准煤。

20xx年xx钢产量为万吨,生铁产量为万吨,线材产量为万吨,全焦产量为万吨,总能耗按当量值计算为万吨标准煤,吨钢综合能耗吨标准煤,吨钢可比能耗吨标准煤,工业总产值万元。

氧气耗电立方米,鼓风机电耗立方米。

单位gdp电耗为万元,低于通报中全国和全省水*,该企业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二次能源为燃料自发电,降低了企业外购电量,说明该企业有一定的余能利用水*。

下面“全国重点钢铁企业20xx年主要能耗指标完成情况表”中数据为按等价值计算能耗,为与同行业的指标进行比较,一下是按等价值计算的20xx年xx钢主要能耗指标完成情况。

在全国重点钢铁企业中该企业按等价值计算吨钢综合能耗为,处于中等偏下水*;吨钢可比能耗,处于中等偏上水*;主要工序能耗炼铁,烧结,球团,焦化,炼钢,高线。其中,焦化工序能耗偏高,烧结工序能耗低于同行业*均水*,炼铁工序处于先进水*,其余工序均处于较先进水*。

1、该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按当量值计算为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电耗为万元。

),吨钢可比能耗,在同行业中处于较先进水*;焦化工序综合能耗为,在同行业中处于较落后水*;炼铁工序综合能耗为,在同行业中处于较先进水*;烧结工序综合能耗为,在同行业中处于较先进水*;球团工序综合能耗为,炼钢工序综合能耗为,在同行业中处于较先进水*;高线工序综合能耗为,在同行业中处于较先进水*。

3、该公司20xx年实施完成了十二项较大节能技改项目和多项节能技措项目,同时各工序采取降低能耗的攻关措施及加强能源管理,吨钢综合能耗较20xx年降低了,年节能万吨标煤,万元产值能耗较20xx年降低了吨标煤/万元能源审计报告范文能源审计师。

4、炼铁工序能耗占全公司总能耗的60%,工序节能的重点在炼铁。炼铁工序主要应降低焦炭消耗;炼钢工序主要是提高转炉煤气回收量,降低钢铁料消耗(系统节能);高线工序主要应提高成材率、降低加热炉燃耗,同时加强余热回收。

5、加强管理节能,建议健全和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公司能源管理中心,负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各种能源的监视、监控、调整、故障分析诊断、能源*衡等。

6、强化能源计量管理,完善气体计量仪表,完善三级计量仪表,加强各计量仪表的巡检和定期检测,提高各计量仪表的完好率。

7、焦炉红焦采用干法熄焦工艺,增设余热回收发电装备。

8、在线材厂的加热炉上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利用低发热值的煤气,提高加热炉的热效率。

清洁能源产业调研方案范文

云南省曲靖双友钢铁有限公司是曲靖市麒麟区人民*招商引进的省外来滇投资的民营企业,成立于20xx年8月,是曲靖市人民*重点保护企业。

截止20xx年11月,拥有职工总人数1775人,其中管理人员196人,占职工总数的.11%;技术骨干103人,占职工总数的;高中级职称44人,占职工总数的;初级职称60人,占职工总数的;大学、专科、高中专以上1223人,占职工总数的。

按发展规划,公司计划总投资30亿元,建成集镍合金、型材、制品为一体的钢铁联合企业。现主要产品为150*150连铸钢坯,及氧气、氮气、自发电等附属产品。一直以来,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能源计量管理工作,认真按照《^v^节约能源法》,逐步完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基本用能单元的三级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培训工作,大大提高了广大员工对节能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员工积极主动参与节能活动,通过经济责任制、战役责任状、成本效益行考核与工资挂钩,有效地将节能减排指标落实到每一道生产工序,层层分解到各个工作岗位,使能源计量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从而促进公司节能工作的稳步推进。

全面挖掘能源工作潜力,全员发动、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推动能源管理跃上新台阶。

实现能源管理标准化,制度化,力争能耗水*跟上行业步。

(1)循环利用余热余能,实现节能减排。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