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分季度工作总结 第一季度扶贫工作总结(大全5篇)

时间:2023-09-19 16:51:18 作者:雅蕊 扶贫分季度工作总结 第一季度扶贫工作总结(大全5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扶贫分季度工作总结篇一

身为全县的扶贫工作组组长,不光要把面上的工作做好,更应该把自己所包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做出成效。

一来是为全体扶贫队员做出样子,发挥榜样的力量和作用。

二是不辜负市、县委、政府和单位领导及市、县扶贫办对自己的信任,恪尽职守,率先垂范。

三是不辱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历史职责和使命,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切实办出成效,让领导和老百姓都满意。按照xx县扶贫办的安排,我被分配到xx乡xx村开展为期三年的扶贫开发工作。今年5月进村后,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尊重进村前县、乡、村脱贫思路的基础上,制定了三年扶贫规划。

按照规划,2020年度只办两件事,一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立xx村存栏100头左右的肉年育肥示范小区,成立xx村肉年育肥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二是配合养牛示范小区的建设,修通xx村至新庄村1200米的道路。截止目前,道路已经全部硬化,完成了规划目标任务。肉牛育肥示范小区建设已经竣工交付使用。xx村肉牛育肥股份合作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成立,股东、股东大会、董事长、董事会等均已选举建立,正在购牛的经营运作中。予计本月底或明年初购进架子牛100头左右。本项目累计投资126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96万元,购牛及流动资金30万元。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扶贫资金、扶贫单位支持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扶贫互助资金、村民入股资金等组成。截止目前已经和能够到位的资金为90万元,尚缺口资金36万元,我们希望市、县扶贫办能在明年的扶贫资金中给予全部解决。

在公司筹建的半年多时间里,我费尽了心机,不光全部资金靠我跑办筹措,而且项目简介、支村两委班子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公司章程制定、财务制度、村民入股、股东会议等都是我亲自主持、亲自起草、亲自召开。就连水泥厂开票后不让提货又要求涨价的平息工作也是我和县扶贫办的彭全平主任利用星期天亲自到水泥厂进行协调解决的。保证了开工时间,节省了基建支出。

扶贫分季度工作总结篇二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遵义工作“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新主题新定位,我市坚持把决战脱贫攻坚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和重要的民生工程,用红军长征精神来决胜脱贫攻坚,做到抓具体、抓根本、抓长效,确保扶到人、扶到事、扶到位,着力走前列、作表率、作贡献。一季度,全市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77亿元,实施财政扶贫项目214个,全市预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25万人。

一是精准谋划攻坚。建立完善“双组长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共同统筹做好脱贫攻坚各项组织协调工作。强化执行力建设。市四家班子分别挂帮包保4个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县,市领导重点挂帮包保38个贫困乡镇,市县两级机关单位包干帮扶未出列645个贫困村(市级包保196个村、县级包保449个)。统筹开展集团扶贫、定点扶贫、对口扶贫、遍访扶贫、小康驻村扶贫、园区扶贫、金融扶贫、非公企业组团扶贫等“八大扶贫”,积极构建纵横交错、层层联系、环环相扣的责任链、任务链,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政协支持监督、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脱贫攻坚新格局。强化扶贫云建设。坚持靶向治疗、精准施策,加快更新补录建档立卡数据库基础信息。在“贵州扶贫云”基础上,建设具有遵义特色的“扶贫云”平台,建设遵义脱贫攻坚指挥部,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信息化挂图作战。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设分指挥部,与总指挥部互联互通,实现“人在干、云在算、天在看”动态化有效管理。

二是精准对标扶贫。结合现有5个贫困乡镇、645个贫困村、51.42万贫困人口,把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精准配置到贫困户身上。突出基础设施。围绕“坚持红色传承”新定位新要求,重点关注红军长征经过地区的水、电、路、讯、房、寨等项目建设,加快改善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速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多搬快搬搬好,力争2年(到2020年)全面完成18.1万人搬迁任务。突出绿色发展。围绕“推动绿色发展”新定位新要求,坚持走好绿色发展路子,因地制打造特色产业带,加快农业“接二连三”步伐,巩固提升中药村、茶叶、草地畜牧业等优势扶贫产业,大力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贫困村走农(林)旅一体化路子,集中打造100个类似遵义县花茂村、桐梓县杉坪村的精准扶贫示范点。突出开放共建。围绕“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新定位新要求,把加强沪遵对口帮扶合作交流作为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要载体,大力拓宽双方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园区建设、科技创新、智力帮扶等领域深度合作,推动产业共建和转移升级,实现产业转移更加明显,园区建设成效更加显著。

三是精准创新改革。扎实推进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改革,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扶贫项目资金直接惠及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实行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照“33112”比例用于产业发展、合作社建设、扶贫贴息、扶贫培训、公益设施建设。建立分片包保制度和200万元以上扶贫项目重点检查机制,扎实做好扶贫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管。创新联审机制。建立国税、地税、工商、检察、法院、监察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扶贫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联审,定期发布失信黑名单企业,在扶贫龙头企业认定、扶贫贷款贴息、扶持项目安排等方面不予支持,同时在预防犯罪等方面进行共建共享。引入第三方审计。加强扶贫资金审计监管,实行多渠道、全方位的公示制度,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强监督,增加动态审计和随机审计,坚决杜绝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真正看好保民生的“钱袋子”。支持合作社发展。全面完成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摸底工作,全市拥有合作社4207个,覆盖贫困村1630个,主要涉及中药材、茶业、蔬菜、核桃、生态畜牧业等扶贫产业。加快专业合作社的审查评估,重点支持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合作社壮大发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贫困户使用扶贫资金和“特惠贷”资金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扶贫龙头企业,参与股份合作、保本分红。积极推广“扶贫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扶贫项目实施效益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四是精准保障脱贫。加快推进大扶贫战略,积极整合各级扶贫资源,形成脱贫攻坚合力,确保取得实效。强化协同推进。把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落实到千家万户,将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落实到乡到村,实现精准扶贫与片区扶贫有机结合、融合发展。强化考核问责。建立最严格的“一把手”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考核问责制“三个制度”。出台《贫困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推进考核向基层延伸,实行市考核贫困乡镇、县考核贫困村的分级考核和排名制度。强化跟踪调度。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项目化、目标化、数据化管理,加强跟踪调度,督促落实整改。

五是积极构建大扶贫格局。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聚全市之能,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项行动”,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格局,着力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一季度实施重大事项建设项目1134个,完成各类投资167.45亿元。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行动。深入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和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暨“六个小康建设”行动计划,着力夯实农村基础,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开工建设通村油路2714公里,启动国省道改造项目464公里。启动建设集中供水工程143个和分散饮水工程(小水窖)1603口,解决1.3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速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启动6.67亿元小康电建设。完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52亿元,4g网络实现乡乡通。开工建设小康房8862户,已竣工完成2211户。完成小康寨建设投资1.39亿元。

实施产业和就业扶贫行动。扶持贫困县、贫困乡镇规划建设不同层次的农业示范园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村小微企业。全市县级以上农业园区完成投资22.7亿元,入驻园区企业达554个,农民合作社达601个,园区从业农民达121.4万人,累计形成259.8万亩种植业基地。实施乡村旅游扶贫计划,大力实施电商扶贫,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全市完成农业培训任务9017人,实现转移就业5.7万人。

实施易地扶贫移民行动。合理规划移民安置点,力争把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全部迁出。全市开工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09个,安置规模10.2万人。其中新建安置点82个,全部进入工程主体施工;购买库存商品房安置点127个,有序开展房源初选、价格核定、政府研究等工作,已完成回购式安置交房785户3450人。

实施教育扶贫行动。压减6%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教育精准扶贫,全面实施普通高中、中职学校不同标准的“两助三免”和普通高校“两助一免”资助政策。完成2020-2020学年度第一批教育精准扶贫资金审核发放工作,资助贫困学生14569人,发放资助金4519.475万元。目前已启动2020-2020学年度第二批教育精准扶贫资金的申报工作。

实施医疗健康扶贫行动。构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提高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加大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全市摸底排查11类医疗救助保障对象约80万人,完成审核认定58.4万人,纳入新农合信息系统属性标识28.75万人。一季度落实补偿救助6446人次,医疗总费用2397.49万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费用2041.83万元,通过“三重医疗保障”补偿费用1771.35万元,政策范围内补偿比达86.75%。

实施财政金融扶贫行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特惠贷”,一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94亿元,新增贫困地区贷款29.88亿元,其中发放小额扶贫“特惠贷”5.95亿元。建立县级风险补偿机制,注入风险补偿基金1.16亿元,占计划投入补偿金6433万元的180%。10家信用社与当地政府签订“特惠贷”风险补偿协议,开立风险补偿专户12家,注入风险补偿金5500万元。开立“特惠贷”贴息专户6家,根据申报情况及时注入财政贴息资金。

实施社会保障兜底扶贫行动。加强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衔接,持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到2020年农村低保与扶贫两个标准实现统一,将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18.41万人口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全市农村低保年均保障标准提高到3089元,比2020年提高485元,增幅18.62%,具体标准分为两档:一档是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遵义县、仁怀市、赤水市每人3132元/年;其他县保障标准为每人3060元/年。1-3月,全市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13015.32万元。

实施社会力量包干扶贫行动。加快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整合各类资源包干帮扶未出列645个贫困村,市县两级党政机关包干帮扶贫困村,实现“一对一”帮扶全覆盖。全市各级各单位已落实帮扶贫困村项目1247个,涉及项目总投资8.17亿元,项目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生态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

实施特困地区特困群体扶贫行动。制定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扶持政策,深入推进大规模、区域性、产业化连片开发。实施“优先安排项目、优先脱贫”战略。针对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8个民族乡、147个少数民族贫困村、2.49万户9.63万少数民族人口,深入开展再调查、再识别、再精准。通过建立集团帮扶结对工作机制,明确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军分区等单位牵头挂帮8个民族乡,落实项目规划308个,涉及总投资3.09亿元。

实施党建扶贫行动。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了责任在村落实、组织在村建强、干部在村成长、资源在村整合、成效在村检验的“五在村”机制,各县(市、区)分别打造3个以上党建扶贫市级示范点。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村支“两委”建设,选好配强贫困村“第一书记”,深入推进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健全完善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联乡驻村包户帮扶责任制。今年对贫困村党组织进行二次甄别,从市直机关企业事单位选派人员220人开展驻村工作,新选派担任第一书记126人,确保全市645个未出列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全覆盖。

扶贫分季度工作总结篇三

三季度以来,市xx局严格落实各级政府扶贫工作要求,结合山村实情,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特别是在政策宣传、项目协调、对口帮扶方面扎实推进,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现将三季度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亲临扶贫现场

局党组十分重视扶贫工作,每月办公会都要听取驻村工作队情况汇报,并做出相应的工作安排。党组书记、局长坚持每月不少于1次进村走访入户宣传,并从8月开始,认真落实驻村两天一夜的工作制度,开展大走访,面对面,听期盼活动。副局长王贤斌坚持每月驻村不少于一周,副局长张德平带领部分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宣传慰问,局属固废公司领导班子带领工作人员进村进行宣传,到结对帮扶对象家里走访慰问。三季度,局领导、机关干部及局属部分单位分别向结对帮扶对象共16户送去慰问金3700元及部分物资。

二、加大入户走访力度,广泛宣传精准扶贫政策。

三季度正值炎热季节,驻村工作队克服困难,入户调查走访,宣传产业、医疗、种植、教育、金融、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扶贫政策,反复讲解贫困户进出政策和程序以及查询各项补贴落实情况,全村建档立卡102户,除30户长期在外居住,走访了近70户,贯彻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在本村基本达到全覆盖,全知晓,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满意率大大提高。

三、协助推进产业扶贫项目

一是主动对接协调县发改局、县国家电网,促成1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早日并网,目前,已开始施工。二是为扩大村集体收入,拟再次与县发改局及县国家电网沟通,期望再增加100千瓦光伏发电,三季度已进行过2次沟通。三是试种的胭脂稻已收割,正在与某公司协调收购事宜,力争使试种群众增加收入。四是加强油茶地管护,特别是已挂果的油茶树做好防治病虫害工作。五是协调推进易地搬迁工作。目前已破土动工,进展顺利。

四、坚定落实扶贫政策

在进行政策宣传提升造血功能的基础上,认真执行并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按照要求,积极主动向帮扶村提供资金支持。三季度局属固废公司、餐厨废弃物处理厂、生活垃圾发电厂、市执法督察大队、市环卫处共支助资金16万元,有力地助推了村产业项目的发展。

五、加强政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xx局党组十分重视驻村工作队及帮扶村的政治理论学习,多次督促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及理论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党章、纪律条例等的学习,并向村委会送学习资料百余册。驻村工作队在局党组的正确指导下,认真扎实地开展工作,严格执行驻村工作要求,坚守政治和纪律底线,公平、公正、公开地协助村两委抓好扶贫攻坚工作,确保20xx年底,全民脱贫,整村出列。

扶贫分季度工作总结篇四

我于2013年6月5日经单位选派,作为三水扶贫联系点工作队队员,进驻罗定市罗镜镇红光村。通过近半年的农村基层实践,使我磨练了意志,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工作责任心,熟悉了农村基层工作程序。农村政策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积累了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与此同时,在与其他驻村工作队员及村民的朝夕相处中,增进了理解与交流,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学到了许多工作方法,并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发展意识,真切感受到基层锻炼的价值与益处。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今年度已到位资金万,其中部分用于以下项目:1、村委办公环境提升5万,2、贫困户子女助学万,3、贫困户农业技能培训万、4、道路硬底化建设工程公里,共需27万、5、发展生产购买、派发物资需6万。6、发展集体经济需10万,7、发展主导产业需7万。8、购买新农合万,新农保万。

部分项目已完成:

1、今年度帮扶户住房改造应完成4户,已完成4户。

2、村道硬底化建设情况:计划完成公里硬底化建设,已于12月前完成。。

3、贫困户劳动力农业技能培训情况:在10月30日举办水稻种植技术培训,计划培训100人次;12月20日完成当年非农技培训任务。

4、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年底前开工“三面光”灌区建设;

5、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计划组织2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吸引30户贫困户参加;

6、主导产业培育情况:计划发展主导产业(花生水稻辣椒),正储备土地建设示范基地。

7、已经成立了“罗定市越升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还存在困难:村民种植面积分散,加工附加值难以提升,本地自产自销为主,暂时未能提高村民收入。

扶贫分季度工作总结篇五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遵义工作“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新主题新定位,我市坚持把决战脱贫攻坚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和重要的民生工程,用红军长征精神来决胜脱贫攻坚,做到抓具体、抓根本、抓长效,确保扶到人、扶到事、扶到位,着力走前列、作表率、作贡献。一季度,全市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77亿元,实施财政扶贫项目214个,全市预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25万人。

一是精准谋划攻坚。建立完善“双组长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共同统筹做好脱贫攻坚各项组织协调工作。强化执行力建设。市四家班子分别挂帮包保4个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县,市领导重点挂帮包保38个贫困乡镇,市县两级机关单位包干帮扶未出列645个贫困村(市级包保196个村、县级包保449个)。统筹开展集团扶贫、定点扶贫、对口扶贫、遍访扶贫、小康驻村扶贫、园区扶贫、金融扶贫、非公企业组团扶贫等“八大扶贫”,积极构建纵横交错、层层联系、环环相扣的责任链、任务链,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政协支持监督、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脱贫攻坚新格局。强化扶贫云建设。坚持靶向治疗、精准施策,加快更新补录建档立卡数据库基础信息。在“贵州扶贫云”基础上,建设具有遵义特色的“扶贫云”平台,建设遵义脱贫攻坚指挥部,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信息化挂图作战。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设分指挥部,与总指挥部互联互通,实现“人在干、云在算、天在看”动态化有效管理。

二是精准对标扶贫。结合现有5个贫困乡镇、645个贫困村、51.42万贫困人口,把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精准配置到贫困户身上。突出基础设施。围绕“坚持红色传承”新定位新要求,重点关注红军长征经过地区的水、电、路、讯、房、寨等项目建设,加快改善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速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多搬快搬搬好,力争2年(到2020年)全面完成18.1万人搬迁任务。突出绿色发展。围绕“推动绿色发展”新定位新要求,坚持走好绿色发展路子,因地制打造特色产业带,加快农业“接二连三”步伐,巩固提升中药村、茶叶、草地畜牧业等优势扶贫产业,大力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贫困村走农(林)旅一体化路子,集中打造100个类似遵义县花茂村、桐梓县杉坪村的精准扶贫示范点。突出开放共建。围绕“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新定位新要求,把加强沪遵对口帮扶合作交流作为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要载体,大力拓宽双方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园区建设、科技创新、智力帮扶等领域深度合作,推动产业共建和转移升级,实现产业转移更加明显,园区建设成效更加显著。

三是精准创新改革。扎实推进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改革,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扶贫项目资金直接惠及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实行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照“33112”比例用于产业发展、合作社建设、扶贫贴息、扶贫培训、公益设施建设。建立分片包保制度和200万元以上扶贫项目重点检查机制,扎实做好扶贫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管。创新联审机制。建立国税、地税、工商、检察、法院、监察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扶贫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联审,定期发布失信黑名单企业,在扶贫龙头企业认定、扶贫贷款贴息、扶持项目安排等方面不予支持,同时在预防犯罪等方面进行共建共享。引入第三方审计。加强扶贫资金审计监管,实行多渠道、全方位的公示制度,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强监督,增加动态审计和随机审计,坚决杜绝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真正看好保民生的“钱袋子”。支持合作社发展。全面完成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摸底工作,全市拥有合作社4207个,覆盖贫困村1630个,主要涉及中药材、茶业、蔬菜、核桃、生态畜牧业等扶贫产业。加快专业合作社的审查评估,重点支持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合作社壮大发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贫困户使用扶贫资金和“特惠贷”资金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扶贫龙头企业,参与股份合作、保本分红。积极推广“扶贫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扶贫项目实施效益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四是精准保障脱贫。加快推进大扶贫战略,积极整合各级扶贫资源,形成脱贫攻坚合力,确保取得实效。强化协同推进。把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落实到千家万户,将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落实到乡到村,实现精准扶贫与片区扶贫有机结合、融合发展。强化考核问责。建立最严格的“一把手”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考核问责制“三个制度”。出台《贫困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推进考核向基层延伸,实行市考核贫困乡镇、县考核贫困村的分级考核和排名制度。强化跟踪调度。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项目化、目标化、数据化管理,加强跟踪调度,督促落实整改。

五是积极构建大扶贫格局。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聚全市之能,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项行动”,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格局,着力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一季度实施重大事项建设项目1134个,完成各类投资167.45亿元。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行动。深入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和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暨“六个小康建设”行动计划,着力夯实农村基础,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开工建设通村油路2714公里,启动国省道改造项目464公里。启动建设集中供水工程143个和分散饮水工程(小水窖)1603口,解决1.3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速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启动6.67亿元小康电建设。完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52亿元,4g网络实现乡乡通。开工建设小康房8862户,已竣工完成2211户。完成小康寨建设投资1.39亿元。

实施产业和就业扶贫行动。扶持贫困县、贫困乡镇规划建设不同层次的农业示范园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村小微企业。全市县级以上农业园区完成投资22.7亿元,入驻园区企业达554个,农民合作社达601个,园区从业农民达121.4万人,累计形成259.8万亩种植业基地。实施乡村旅游扶贫计划,大力实施电商扶贫,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全市完成农业培训任务9017人,实现转移就业5.7万人。

实施易地扶贫移民行动。合理规划移民安置点,力争把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全部迁出。全市开工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09个,安置规模10.2万人。其中新建安置点82个,全部进入工程主体施工;购买库存商品房安置点127个,有序开展房源初选、价格核定、政府研究等工作,已完成回购式安置交房785户3450人。

实施教育扶贫行动。压减6%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教育精准扶贫,全面实施普通高中、中职学校不同标准的“两助三免”和普通高校“两助一免”资助政策。完成2020-2020学年度第一批教育精准扶贫资金审核发放工作,资助贫困学生14569人,发放资助金4519.475万元。目前已启动2020-2020学年度第二批教育精准扶贫资金的申报工作。

实施医疗健康扶贫行动。构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提高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加大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全市摸底排查11类医疗救助保障对象约80万人,完成审核认定58.4万人,纳入新农合信息系统属性标识28.75万人。一季度落实补偿救助6446人次,医疗总费用2397.49万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费用2041.83万元,通过“三重医疗保障”补偿费用1771.35万元,政策范围内补偿比达86.75%。

实施财政金融扶贫行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特惠贷”,一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94亿元,新增贫困地区贷款29.88亿元,其中发放小额扶贫“特惠贷”5.95亿元。建立县级风险补偿机制,注入风险补偿基金1.16亿元,占计划投入补偿金6433万元的180%。10家信用社与当地政府签订“特惠贷”风险补偿协议,开立风险补偿专户12家,注入风险补偿金5500万元。开立“特惠贷”贴息专户6家,根据申报情况及时注入财政贴息资金。

实施社会保障兜底扶贫行动。加强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衔接,持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到2020年农村低保与扶贫两个标准实现统一,将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18.41万人口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全市农村低保年均保障标准提高到3089元,比2020年提高485元,增幅18.62%,具体标准分为两档:一档是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遵义县、仁怀市、赤水市每人3132元/年;其他县保障标准为每人3060元/年。1-3月,全市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13015.32万元。

实施社会力量包干扶贫行动。加快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整合各类资源包干帮扶未出列645个贫困村,市县两级党政机关包干帮扶贫困村,实现“一对一”帮扶全覆盖。全市各级各单位已落实帮扶贫困村项目1247个,涉及项目总投资8.17亿元,项目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生态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

实施特困地区特困群体扶贫行动。制定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扶持政策,深入推进大规模、区域性、产业化连片开发。实施“优先安排项目、优先脱贫”战略。针对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8个民族乡、147个少数民族贫困村、2.49万户9.63万少数民族人口,深入开展再调查、再识别、再精准。通过建立集团帮扶结对工作机制,明确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军分区等单位牵头挂帮8个民族乡,落实项目规划308个,涉及总投资3.09亿元。

实施党建扶贫行动。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了责任在村落实、组织在村建强、干部在村成长、资源在村整合、成效在村检验的“五在村”机制,各县(市、区)分别打造3个以上党建扶贫市级示范点。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村支“两委”建设,选好配强贫困村“第一书记”,深入推进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健全完善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联乡驻村包户帮扶责任制。今年对贫困村党组织进行二次甄别,从市直机关企业事单位选派人员220人开展驻村工作,新选派担任第一书记126人,确保全市645个未出列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全覆盖。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