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援藏感悟标题(优秀8篇)

时间:2023-09-29 13:04:24 作者:琴心月 2023年援藏感悟标题(优秀8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感悟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写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援藏感悟标题篇一

市一高

周亚军 2018年12月

今年是我全面参与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在昌都一高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作为重庆市青木关中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在雪域高原从事支教工作,自己牢记重托、不畏艰辛、躬身耕耘,优质完成各项工作。

唤醒学生自信》等调研报告和《针对农村和偏远地区中小学学科教研的思考》《关于加强区域校长队伍建设的建议》《关于校园文化建设中显性部分的几点思考》等教学改革建议,共计三万余文。

做好桥梁,推进两地四校交流。在2016年促成昌渝两地四校交流(即:重庆第七中学校、重庆市青木关中学、重庆西藏中学(三所学校均系坐落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的优质市级重点中学))与昌都一高进行办学交流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这项工作,为培养本地教学骨干持续助力。2018年3月25日至31日,派出阳文奇、廖丹、王星、徐顺庭四位老师,由我带队,赴重庆市第七中学校参加“新高考的挑战与应对”研讨会。

交流分享,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今年以来,立足岗位、发挥优势,为万名援藏、援疆教师作主题培训,利用一高讲堂、学生业余党校等平台与本校师生分享心得,契合实际、有的放矢,为昌都一高学子作学法专题培训;竭尽所能,做好本职工作。

2018年高考,自己所负责工作对接的昌都一高高2018届,取得“重本上线人数历年最多,本科上线比例历年最高,升学比例历年最高”的优异成绩;年级本科上线达到63.5%,高出自治区本科上线率近30个百分点。

进入八月,高2021届新生入校,自己和年级组管理人员一道,协调住宿、教室,安排教师,确保750余名新生顺利开学;同时,加强养成教育,夯实年级起步各项工作,助力年级优质健康发展。

积极有为,协助做好主题工作。认真履行团队管理职责、精心落实学校常规管理,竭力干好本职工作,为提升昌都一高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助力。务实协调组织学校运动会、艺术节,全面参与“三大考试”(高考、小考、中考),推进学校制度建设,优化联系年级管理,夯实学校常规管理,丰富学生社团活动;积极筹备星级学校申评、协助统筹年度党建督导;同时,积极参与昌都市教育(体育)局各项主题工作。在自身能力范围内积极主动工作,做到工作面前不推诿,竭力优质完成各项任务。

真抓实干,强化基层党建工作。根据昌都一高学校党建工作实际,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教育教学能融合”“抓好党建促教育,办好教育促党建”的工作思路。组织学校各支部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四讲四爱、喜迎十九大、学习十九大”等主题工作,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同时,积极筹备“优秀党员评选,以强化思想引领,树立典型;党员教师赛课,以加强业务引领,形成传统;党员读书活动,以更新观念,助力课改”等年度基层党建特色活动。

自己在工作中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先后被聘为“中共昌都市委政策讲师团讲师”“昌都市第二届政府督学”;获得“西藏自治区2018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重庆日报,昌都日报,昌都电视台、西藏卫视等媒体就工作和事迹进行报道。

有些许成绩也有不足,作为一名一线党员教师,无论身处何处,条件有多艰辛,都将在工作中坚持“虚心向当地干部群众学习,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传承好历届援藏干部的优良作风。

援藏工作进入总结阶段,自当坚持一贯作风,竭力做好各项工作,解决好“留什么”的问题,为昌都一高乃至昌都教育的优质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援藏感悟标题篇二

“援藏报告心得体会”,这个主题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因为我曾经有幸参加过一次援藏工作。那几个月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西藏的艰苦环境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看完援藏报告之后,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援藏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本文中,我将简单地分享一下我对援藏报告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援藏报告的内容概述

援藏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援藏的总体情况、援藏政策和措施以及援藏工作的问题与建议。其中,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援藏工作的历史和现状,同时也指出了援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部分则详细地阐述了中央政府关于援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总结了过去几年援藏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并提出了今后援藏工作的发展思路和目标。第三部分则指出了当前援藏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提高援藏工作的效果。

第三段:援藏工作的重要性

援藏工作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援藏工作是实现藏区持久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其次,援藏工作也是促进西藏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加强西藏各族人民与内地人民交流的重要桥梁。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援藏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援藏政策措施,并加强援藏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执行力度,为实现西藏持久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四段:援藏工作面临的困难

援藏工作虽然十分重要,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首先,援藏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物力,在经济发展能力不强的西藏,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其次,由于西藏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等原因,援藏工作也存在着一些技术和条件上的难题。最后,援藏工作也要面临与当地文化和社会习俗相适应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当地民俗文化,严格遵守当地法规规定。

第五段:结论

援藏工作是一项全国性的大事,需要全党全军全民广泛参与。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援藏工作的重要性,正确认识援藏工作面临的问题,增强援藏工作的综合实力,精心组织和指导援藏工作,积极推进藏区持久稳定和发展。此外,我们还要摆脱“一刀切”式的援助和治疗“象牙塔”思维,多从当地实际出发,注重条件和体制创新,真正做到让援藏工作与藏区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工作融为一体,促进藏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援藏感悟标题篇三

服务生命禁区 情洒雪域高原

——援藏干部两年来的工作总结

“千名干部援助藏区行动”是省委为推进藏区“跨越发展、长治久安”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有幸作为彭州市首批援藏干部于2012年7月4日来到了甘孜州石渠县,挂任石渠县审计局副局长。石渠县位于四川省西北边陲,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这里气候恶劣,海拔较高,全年高寒无夏,自然环境极差:全县平均海拔4526米,县城海拨也有4265米,境内的极端气温是零下46摄氏度,年平均气温零下1.6摄氏度,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6%,连草木生长也有困难,这里地方病多发,不适合人居,素有“生命禁区”之称。“冷风怒号门庭落,野狗还比行人多”、“放眼不见一棵树,遍地没有一绿草”这正是石渠县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时光飞逝,两年的援藏任务已全面完成,回过头来,感觉时间过得飞快,但其中的过程却是极其漫长,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才能回味。两年来我们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始终传承“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始终坚持“科学援藏、真情援藏、奉献援藏”的理念,在州、县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我们的援藏誓言,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策,尊重藏族的民族传统,维护藏汉民族的团结;政治上立场坚定、政治过硬;自觉做到勤学多想,努力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积极同藏族同胞友好交往,注意了解、学习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老一辈援藏干部的理念和精神,我确立了“科学援藏、真情援藏、奉献援藏”的援藏理念,一是要科学援藏,在援藏工作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援藏工作,在石渠县发展稳定上坚持用科学的理念谋划当地的发展稳定,在具体工作中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实际工作;二是要真情援藏,把党的民族政策送到藏区老百姓心里,把团结、平等、互助、友爱的真情送到石渠,带着真情去做事,带着真情谋发展;三是奉献援藏,坚持对党奉献忠情,对藏区群众奉献真情,用实际行动展示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无私奉献精神。这些学习和体会都为援藏工作打下了坚实地基础,进一步提高为藏区服务的能力。

的信念、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优良的作风,倾情、倾力、倾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帮群众之所需;奋力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

另一方面本人在审计局长的带领下,援藏两年来先后完成以下审计项目:石渠县2005年至2011年社保资金审计;财政局、畜牧局、发改局等单位2012年预算执行审计;县教育局 “校安工程”专项资金跟踪审计;住建局 “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跟踪审计;粮食局2008年至2012年财务收支审计;石渠县财政存量资金专项审计;协助甘孜州债务审计工作组完成石渠县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在上述审计实践中,做到审计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恰当、引用法规准确,切实做到了依法审计。通过自身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我具备了比较丰富的审计工作经验,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日常审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等方面,经过两年来的锻炼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审计工作专业性较强,涉及业务面广,审计业务技能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本人只能在实战中不断磨练,循序渐进,努力使自己的审计业务技能不断得到提高。

我们受组织安排来到藏区,就要充分认识做好援藏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勇于担当、克难奋进,进一步强化我们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坚定我们援藏的信心和决心。

社会稳定是藏区长治久安、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维护藏区社会稳定,我们义不容辞,在援藏期间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的政治立场,不论是日常工作,还是维稳的攻尖时刻都能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党的“十八大”期间,石渠县审计局与石渠县法院一同冒着零下十多度的严寒,到点烛为灯、化雪为水、烧粪生火、劈柴取暖,条件极为艰苦的长沙干玛乡蹲点十多天开展维稳工作。白天挨家挨户的了解老乡的思想动态、傍晚逐条逐项的分析维稳形势、晚上通宵达旦轮流值守,确保了会议期间的安全稳定。

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共产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廉政建设中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决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廉洁奉公、清正廉洁、忠于职守,正确行使权力,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把廉政建设变成自觉行动,并贯穿于日常工作始终,自觉抑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侵蚀,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我们既然受组织安排来到藏区,就要深刻领会省委对援藏干部人才的信任和重托,深刻领会省委对援藏干部人才的期待和要求,充分发扬每名援藏干部 “传、帮、带”之作用,深入了解掌握藏区州县 乡亲民情,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严格执行民族宗教政策,坚持在藏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真心实意为藏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援藏工作队代表的是彭州市的形象,一言一行都在展示彭州市的风采,为把援藏工作队建设成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战斗队,我们以组织建设为基础、援藏任务为导向、健全制度为保障,狠抓团队建设和管理,不断强化队员建设藏区的使命感、服务石渠的责任感,树立了彭州援藏干部廉洁勤政、务实敬业的良好形象。

经过两年的援藏生涯,让我们大家深刻认识到:援藏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援藏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是省委、省政府为推进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有效途径,是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对2011年度97医院援藏医疗队的鉴定 尊敬的97医院党委:

2011年8月7日,南京军区97医院第六批援藏医疗队在孙阳副院长带领下来到了我县卫生服务中心,当天下午在欢迎仪式暨97医院捐赠交接仪式上,孙阳副院长转达了李平院长、杨应军政委和医院全体人员对拉孜县医院及拉孜人民的关怀和祝福。现将一个多月来三位专家的工作、生活情况鉴定如下。

援藏医疗队队长张传开,队员栾智勇、王岩三位专家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并始终把学习当作提高和加强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始终付以饱满的热情,认真进行自我剖析,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始终牢记“援藏一任、造福一方”的神圣使命,克服高原缺氧等重重困难,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务实创新,全面推进我县卫生服务中心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援藏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援藏工作。

为了尽快提高医院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他们千方百计、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一是放手不放眼,给压力促成才;二是结合典型病例传授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三是培养一专多能型医生,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全员轮训,人人掌握、人人会使用。

在援藏期间多次下乡巡诊,不怕山高路险,长途跋涉深 入农牧区进行健康教育、体格检查和疑难病会诊。对乡镇基层卫生人员进行简单培训,传授医疗技术。面对蜂拥而至的就诊者经常废寝忘食,为不给当地卫生院和农牧民增加麻烦,经常风餐露宿。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交口称赞,展示了新时期人民军医的良好形象。

在拉孜县期间,三位专家深知援藏时间十分有限,实实在在地为拉孜人民做事情,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牢固树立了“不当过客当主人”的思想,把拉孜当故乡,把工作责任心和为民服务的意识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全身心投入工作,千方百计谋划拉孜县卫生事业发展。

今天,在三位专家即将踏上返程之际,我们拉孜县卫生

系统代表5万余拉孜人民真诚地感谢他们对拉孜人民的服务和贡献,感谢南京军区97医院的长期帮扶和无私援助,真诚祝愿南京军区97医院的明天更美好,真诚祝愿南京军区97医院所有医务工作者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全家幸福!扎西德勒!

2011拉孜县卫生局 拉孜县卫生服务中心 年9月8日

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援藏工作总结

泸州第二批援藏干部人才、乡城县中学援藏教师王小平

1976年,刚高中毕业、年仅17岁的我,离开了父母,去了当时泸州最为偏远、贫穷的农村插队落户,当了“知青”。三年的“知青”生活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体验。艰苦的岁月、艰难的生活虽然让我吃了不少苦,但它却锻炼了我的身体、磨练了我的意志,更让我从此懂得了生活的艰辛、贫穷、善良和做人,也成为了我以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精神财富。

作为一名全国优秀教师、中学特级教师,到藏区支教,为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已成为我多年的心愿和梦想。

2012年7月,已53岁的我,终于实现了援藏的心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援藏教师,与40名泸州第二批援藏干部人才一道,别却了父母、妻儿,共赴雪域高原,开始了我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乡城县中学为期两年的援藏支教生活。

援藏是我人生中的第二次体验,也成为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两年的援藏生活,使我深深体会到:“援藏”需要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需要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需要承受大自然对生命的考验,需要忍受漫漫长夜带来的孤寂和痛苦,更需要有终生抱病的思想准备。

己加油、鼓劲,每天总是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每当我一站上讲台,望着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时,什么样的痛苦和烦恼都被抛在了脑后。我想,这就是教师一种独有的精神,更是教师一种特有的美德。这种美德源于对知识的笃信、行于对讲台的痴情和对学生的热爱与责任,它诠释了一个援藏教师对敬业奉献的执着和充实人生的快乐、幸福。

援藏就意味着吃苦,援藏就意味着奉献。我想尽一切办法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去适应艰苦的环境,很快融入了工作中,努力用实际行动践行“忠诚援藏、智慧援藏、务实援藏、廉洁援藏”、“奉献藏区,建设乡城”的誓言。如今,我已从刚开始的忧虑和困惑,到现在的喜欢并深爱上了乡城。

援藏是

一种缘分,更是一份责任。在开展群众工作全覆盖的活动中,我积极走访、了解,以真心换真情,很快融入了当地群众中,并与结对的四户藏族同胞建立起了超越血缘的亲情。每当看到藏区群众对教育的重视和孩子们对渴望获得知识的眼神时,我更深知我肩负的责任。两年来,我不知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不知失去了多少次与朋友聚会的机会,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为学生补习功课已成为我在藏区生活的重要部分。上课、辅导、和孩子们天天在一起尽管有些累,但我还是乐此不疲,感到很充实,很快乐。

人说你们都在这里”。来到地里,我随即拿上农具干了起来。这时,秋真妈妈指着身旁的几个妇女对我说“她们都是来帮忙的。这几天村里家家都在忙着点小麦,他们看我们家里人手少,都来帮我们”。我笑着说:“这些活我都能干。我下过乡、当过知青”。她“喔”了一声,我怕她不懂“下乡”、“知青”字眼的意思,忙补充道:“我过去当过农民,除了没犁过田,栽秧打谷挑粪什么农活都做过,什么苦都吃过”。这时秋真妈笑着说“是不?那明年五月份你就来家里帮忙收割小麦吧”。我忙说:“没问题,我也想再锻炼锻炼”。我随便说了一句“怎么没见秋真的哥哥”。秋真妈忙说:“他打了电话,说这周回不来”,接着又说:“平时每周都要回来,现在是农忙的时候,家里点小麦都没人手,我们还一心想等他回来帮忙呢”。我忙说:“可能村上还有其它事吧”。这时秋真妈说:“这两天‘十八大’召开了,作为村官要在村上组织大家收看新闻和搞一些活动,还要处理一些群众工作,可能走不开”。我忙说:“对对对,是这样的”。此时,面对面前这位藏族农村妇女,我不由得肃然起敬。她不仅淳朴、善良,理解和支持儿子的工作,还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真是让我敬佩、让我感动。想到藏区的人们、想到我藏区的“亲戚”们如此淳朴、善良,如此通情达理,如此其乐融融,我真的替他们好高兴啊。我衷心地祝福藏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祝福他们幸福、安康!扎西德勒! 藏区人民淳朴真挚,无欲无求,在艰苦的自然环境里与大自然默默地抗争。虽然他们物质贫乏、生活艰苦,但他们很知足、很满足、很快乐,也很幸福。虽然他们不会表达,也不善于表达,但时时都能感受到他们满怀对党、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恩之心。藏区的人们几乎人人信教,家家都设有经堂。在简陋的房间里,在供奉的佛像旁,几乎都挂着毛主席的画像。

在他们眼里,毛主席是拯救他们的“菩萨”,共产党是解放他们的“活佛”。房顶上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要热爱党、热爱祖国”、“社会主义好,跟共产党走”的字样随处可见,这一切都是藏族同胞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一种朴素的情感表白,更是藏族同胞对共产党、对祖国的热爱和朴素的感恩情怀。我的内心一次次受到震撼,心灵一次次得到洗涤、净化。对比藏区人民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状况,我还能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个人的得失、职位的高低、待遇的薄厚、利益的多寡,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已经很知足了!我更相信因为有了援藏这段经历,我的人生也因此而更加精彩。

爱是最伟大的力量,爱和被爱都是快乐的。一个人对社会充满了感恩之心,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了这样的人生态度,他就必然会拥有“奉献多于索取”的价值观,有了这份善良仁慈的心,他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援藏生活虽然很艰苦,因为有爱,所以我每天都很快乐,生活得很有意义,能来藏区支教,我很荣幸,也很自豪。

援藏感悟标题篇四

现在所指的“援藏”主要是对口援藏,这是从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开展的新一轮援藏方式,实行对口支援、分片负责、派遣干部或其他专业人才,定期轮换或定期派遣。这些人员的基本工资、社会保险及其他福利待遇基本都有派出单位或派出组织系统负责。所有的援藏人员由有对口援助的省市组织部门、有援藏项目、活动的单位、团体进行选拔派遣,是一项成系统、有组织的开展无偿援助西藏的长期而重大的工程。

援藏干部一般是指为完成援藏工作任务而派进藏的行政干部,也含有一些专业技术人员。

2.如何开展援藏干部的选派工作?

援藏干部任务选拔由有援藏任务的各省市省直市直有关单位和各市承担,针对在西藏的岗位、职位需求决定选拔范围,其中省直单位选派一部分、各地、市选派一部分。援藏干部人选将采取公开报名、择优选拔的方法,在发动干部自愿报名和组织有关单位推荐的基础上,根据援藏干部的条件择优挑选。县处级及县处级以下的援藏干部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县处级以上一般不超过45岁。具体人选经体检、考察合格后,由省委组织部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作最后决定。

3.选拔援藏干部具体有什么要求?

援藏干部的选派条件是:政治上靠得住,思想政治素质过得硬;身体健康,适应高原环境,能坚持长期在藏工作;具有胜任本职工作的组织领导能力和业务水平。援藏干部既可以是现职级干部,也可以是符合提任条件的下一职级干部,特别是要注意选派各级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一般应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地委副书记、县委书记人选,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副县级职务人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县级各局局长人选,年龄一般在35周岁左右。

4.目前哪些省市有援藏任务?

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辽宁、江苏、山东、重庆、河北、吉林、湖南、广东、四川、陕西、湖北、福建、浙江、安徽等省市,中央、国家机关、水利系统、公安系统、国有骨干企业、中科院及中国电信等都派出干部及其他专业人才在藏支援。另外,如四川、重庆、北京、山东、湖南、湖北、浙江等的教育部门及一些知名大学还另派人数不等的援藏教师进藏援教,有的一年一换,有的两年一换,各省市的情况不一。

5.援藏干部的选派办法及时间安排?

每个省市根据本省市的条件制定具体政策,总结起不,大致如下:

援藏干部在藏工作期间,由派出单位发放工资,并和派出单位同级同类人员一样享受各项福利待遇。有的省市规定援藏干部进藏时工资上浮一级,如期完成任务回来,按奖励工资予以固定;一般进藏前,由省、市财政发给援藏干部一次补助费数千元不等;进藏工作期间每人每月均有数百元的补助。同时,享受在西藏所在地区同类人员的地区津贴。援藏干部的休假按西藏现行规定执行(每年可回内地休假3个月),在当地的房租、水电费,凭发票或收据一般由派出单位报销。援藏干部在藏工作期间,其配偶可以进藏探亲,往返路费一般由援藏干部的派出单位负责解决。各省市委一般会为援藏干部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7.除了援藏干部,还有无其他援藏人员?

除了援藏干部,还有应届毕业生中也有一些是义务服务西藏的。一种西部志愿者。这是从03届界本科毕业生开始实施的一种服务西部的志愿者活动,具体的名额分到了各省各校。主要有各高校的校团委负责,每年的4月份左右开始报名选拔,应届毕业生可以向自己所在学校的团委报名并申请去西藏(详细情况可以参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网”: http:///)。另一种是教育部统一派遣的援藏教师。这也是从03年开始进行的一种援藏方式。教育部会发文至各高校,由各高校具体组织选派,详细情况可向自己所在学校的学生处或就业指导中心咨询。

8.大学应届毕业生进藏求职有什么要求?

目前西藏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每年从内地引进的毕业生超过1000人。进藏求职除了政治上靠得住,思想政治素质过得硬;身体健康,能坚持长期在藏工作;具有胜任本职工作能力;有本科学历等硬性条款要求之外,主要还是看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用人单位满意,也就达到进藏工作的条件要求了。

9.大学应届毕业生如何实现到西藏工作?

大学应届毕业生进藏求职最主要的一种方式是“双选”。很多学生自己将毕业推荐材料及本人简历寄到组织部门、人事部门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部门,也有西藏的一些用人单位每年年初直接到内地高校去招聘。双选时间与在内地毕业生求职时间差不多,双方满意签订协议即可。有到西藏求职打算的毕业生,可以先向西藏自治区人事厅人才交流中心(电话:0891--6839673,通信地址:850000,西藏拉萨市娘热南路5号)了解一些基本情况再行动。

10.大学毕业生到西藏找到工作算是援藏吗?

外省市大学毕业生进藏就业,即使通过学校正规派遣,西藏有关组织部门正式批准接收,进入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取得正式编制,也不算援藏。其意义与在其他地方就业是一样的。不外乎就是在西藏的土地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那里取得自己的劳动报酬。

援藏感悟标题篇五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援藏考察,深入了解了藏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以及当地民生状况。这次考察,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更让我感受到国家对于藏区的关怀和支持。

第一段:考察背景

提起援藏,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对这个词的一个印象和认知,认为援藏就是某些地方的人、组织或者是政府对西藏地区进行资金、物资等各方面的帮助。但其实,援藏在更深层次上是代表着国家对于西藏地区的关怀,更多是在历史、文化、生态、经济等多方面上的一个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第二段:援藏经验与成果

据介绍,援藏问题开始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几乎每年都有汇集各地援藏领导和援藏负责人的会议。近几年来,援藏的重点已经从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社会创新,如拓展藏区教育、医疗、文化传播和旅游等。援藏的成果也在不断显现:藏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大量的藏区学生得以享受研究生、博士研究和各类培训课程,像拉萨火车站和格拉丹东村公路通车等重大工程的实施改造了藏区交通路网,让原本闭塞的藏区半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等等。

第三段:了解真实的西藏

这次的援藏考察,开拓了我的视野,使我从一个新的角度去了解西藏。首先是了解到了更多的藏族民俗,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风情和特色,这些在我们印象中西藏自治区的传统习俗中都得到了体现。其次是看到了西藏正向发展的一面,由于援助的支持,西藏的基础建设和生产力水平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最后是与藏族群众沟通交流,了解了他们对于援藏活动的看法和认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援藏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四段:援藏面临的难点

尽管援藏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也有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克服和解决。一方面,电力、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政府和广大企业都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投入。另一方面,在援藏过程中,需要高度的文化判断力、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环境以及思想等各种异质性,这需要援助方具备极高的文化素养和社交能力。

第五段:未来的展望

面对援藏的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援藏的质量,尤其是在合适的时候组织一些代表中国特色和先进性的人员和技术,以更加有力地帮助西藏的发展。我们还应当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让西藏成为西南地区一个独具特色的经济增长引擎。看到西藏不断发展和完善,也看到国家每年对于西藏进行援藏的支持和帮助,让我深深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总的来说,这次援藏考察令人难忘的是援藏的深远影响,一方面是向藏区贫困人民提供了帮助,另一方面也是加快西藏的建设与发展,同时更重要的是,国家积极支持援藏,始终关注西藏的人文、历史、文化和生态等多重要素,确保援藏的方向健康稳定。

援藏感悟标题篇六

援藏考察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社会活动,它向人们展示了藏区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同时也展现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重视和支持。回顾自己的援藏考察之旅,我深感其意义重大,收获颇丰。

第二段:援藏考察带给我什么?

首先,援藏考察为我开阔了眼界,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见识了生活在高原上的藏民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好客。其次,援藏考察让我更加了解了西藏的现实发展情况,了解了政策对西藏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为实现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了重要的保障。最后,援藏考察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期待着西藏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三段:援藏考察的意义

援藏考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西藏和藏民生活的了解,更在于对我们自己的教育和启发。我们不仅要学术上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参与公共事务。局限于一己之私,局限于个人利益,不仅消极对待社会责任感,还损伤了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潜力。此次援藏考察,既带给了我们愉悦与成就感,也让我们直面社会和多元文化的现实问题,加强了我们的思考力和分析能力。

第四段:承担社会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推动社会发展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我们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首先是对事情的关注和热情,能发现问题,并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是具备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最后是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有团队精神和管理能力,能有秩序地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使事情圆满完成。

第五段:结论

通过此次援藏考察,我切方深深知道我们应该肩负起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去助力西藏今后的辉煌未来。让我们心怀感激,发扬伟大的时代精神,为祖国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必须时刻保持一颗感恩之心,延续个人援藏的热潮,把援藏之情金润于平凡之事,让援藏之行从荣誉走向应该的常态化路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援藏感悟标题篇七

藏区位于高原腹地,气候严寒,地理条件恶劣,经济困顿。为了帮助藏区发展,柔性援藏政策逐渐推行。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千名大学生柔性援藏团队,在藏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援藏工作。在这次援藏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柔性援藏的重要性与价值。以下是我对柔性援藏的心得体会。

首先,柔性援藏让援助更为人性化。传统的援藏模式,大多是通过资金援助来改善藏区的经济状况。而柔性援藏则注重通过人才和技术的传递,为藏区培养更多的人力资源,使当地居民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在援藏期间,我与藏区的青少年开展了多项交流活动,教授他们一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他们非常热情地对待我们,我们很快就成了朋友。通过这些活动,我发现,传授知识是一种无形的援助,不仅能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

其次,柔性援藏促进了当地人民的自我发展。柔性援藏鼓励和支持藏区的居民主动参与自己的发展过程。援藏团队在抵达后,首先与当地政府和居民进行了座谈,了解到藏区的发展需求和困难。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援助计划,并与当地居民共同参与项目的实施和管理。这种机制的建立使得援藏工作变得更加民主和透明,同时也增强了当地居民的自主意识和发展动力。

再次,柔性援藏加深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的原因,我国各地区存在着差异和隔阂。柔性援藏的实施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搭建了桥梁。在藏区援助期间,我同援藏团队成员来自全国各地,我们通过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文化,增进了解与认同。同时,我们也融入当地的生活,结交了很多来自藏区的朋友。通过这次援藏经历,我感受到了全国各地的人们对藏区的深厚情感和支持,这种彼此关心和理解的氛围是建立在柔性援藏基础上的。

最后,柔性援藏让援助更加持久和可持续。援藏团队在援助期间不仅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更重要的是给当地居民留下了切身的感受和学习经验。在援藏期间,我亲眼目睹了当地居民的变化。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与项目的实施,主动寻找和解决问题。援藏团队的工作无疑为藏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柔性援藏也鼓励藏区利用本地资源和特色优势,发挥自身潜力,实现自我发展,使援助得到更好的延续与发展。

总之,柔性援藏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援助方式。它不仅让援助更加人性化,也促进了当地人民的自我发展。同时,柔性援藏也加深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使援助更加持久和可持续。作为援藏团队的一员,我深深感受到了柔性援藏带来的变化和价值。我相信,只有坚持柔性援藏,才能实现藏区的可持续发展,让那里的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援藏感悟标题篇八

柔性援藏是一种特殊的援助模式,它通过人才、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帮助西藏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不同于传统的援藏方式,柔性援藏更加注重灵活性和针对性。在参与柔性援藏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心得。以下将从柔性援藏的重要性、实施方法、面临的挑战、成功案例以及自身角色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

首先,柔性援藏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西藏地区自古以来一直处于经济文化相对滞后的状态,经济基础薄弱,人才储备不足。而柔性援藏正是通过技术支持、人才输送等方式,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柔性援藏可以填补西藏地区在技术资源方面的空白,为当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柔性援藏的实施方法十分灵活。柔性援藏不拘泥于一种援助方式,而是根据西藏地区实际需求和资源状况,进行精细化的搭配和组合。例如,在农牧业方面,援藏人才可以通过培训和指导,帮助当地农牧民掌握更高效的种植养殖技术;在旅游业方面,援藏人才可以提供市场分析、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专业指导。柔性援藏的灵活性体现在针对性援助的同时,更能充分发挥当地的人力资源和自身特色。

然而,柔性援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由于西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援藏人才在适应当地环境方面可能遇到困难。其次,西藏地区的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也给柔性援藏带来不小的挑战。即使援藏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如果不能与当地居民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援藏的成果也将大打折扣。

然而,柔性援藏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例如,在西藏的旅游业发展中,许多援藏人才通过提供市场分析、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当地开发出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迅猛增长。在农牧业方面,援藏人才通过引进现代化的种植养殖技术,帮助当地农牧民提高了产出效益,从而提升了生活水平。这些成功案例证明了柔性援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最后,作为参与柔性援藏的一员,我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和责任。柔性援藏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开拓精神,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在柔性援藏的过程中,我不仅要在自己领域内发挥所长,更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和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与当地居民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只有这样,我才能在援藏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西藏地区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柔性援藏作为一种新型的援助模式,对于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柔性援藏既灵活多样,又能满足实际需求,但也面临地理环境、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等挑战。然而,通过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看出,柔性援藏是可行的,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作为援藏人员,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责任心,与当地居民合作,共同推动西藏地区的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