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与数学作文500字 一道数学题难倒众家长大全

时间:2023-04-25 20:14:12 作者:曹czj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道数学题难倒众家长篇一

“我们部门主任说,她女儿习题集上有道题,但想来想去,就是做不出来。于是我就拿着题目请教了中国科技大学、国家核电公司等一票同学,没想到没一个人能做出来。”昨天,南京市民于小姐在qq群上的这翻“苦水”,得到了不少家长们的赞同,纷纷说,这年头最不容易的,那就得数小学生的家长了,生怕孩子的作业里又有什么古怪。你说要是辅导不了,这脸往哪儿搁呀?可如今这孩子的作业,实在是古怪啊!

“谁会做这道题?甲乙两人在铁路旁边以同样的速度沿铁路方向相向而行,恰好有一列火车开来,整个火车经过甲身边用了18秒,2分钟后又用了15秒从乙身边开过,已知火车速度是甲速度的11倍,问火车经过乙身边后,甲乙二人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相遇?”昨天下午,当部门主任在办公室的qq群里“求助”后,于小姐便顺手将这道题复制到了自己的初中群里。

“我们初中同学个个可都不简单哪!”于小姐说,当天在线的初中同学里,有在中国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读研的,有的在中国核电、华为等公司,有的保送的是中科院,“而且都是理科生!”蛮以为这种小学题,同学们一会儿就搞定了,却没想到才子们在一起研究了一下午,还研究出个错误答案来。“火车离开甲,遇到乙的时间是120秒,这段时间火车行进路程是120×11v甲,甲行进的路程为120v甲,此时甲乙相距1200v甲,15秒后,火车离开乙,此时甲乙相距1200v甲-15×2v甲=1170v甲。显然,只要585秒,甲乙即可相遇。”中国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中国核电和华为公司、长沙中学的答案让于小姐犯了愁,因为答案并不是这个。最后,还是在解放军理工大学当老师的王浩淼,给出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附在文章结尾)

听了于小姐的故事,群里的网友们纷纷表示“终于找到知音了”。“我现在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女儿叫我帮她做数学题了,每次她拿着本子叫我的时候,我都要装出一副很忙的样子,因为我很有可能做不出,在女儿面前丢面子。”网友“那多事”说,他觉得3分钟是做小学数学题的最长时限。但前几天,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拿出数学寒假作业上的一道题:有五个数字a b c d e,abcde×a=eeeee求这几个数字是什么?全家用了3分钟又3分钟,不知道几个3分钟过去了,他们仍被难在这道数学题上,急的“那多事”捶胸顿足。

和“那多事”类似的还有网友“范大叔”,他曾是南京一家高中的数学老师,后来跳槽到一家企业后,便承担了为同事们的“娃儿”们答题解惑的“重任”。“范大叔”告诉记者,他平时辅导孩子做数学题、特别是奥数题的.时候,经常要用到很多初高中的数学知识,比如斐波那契数列的奇数项、以及数列求和原理等。

“小学数学思维需要进行系统训练,很多难题单独看确实有一定难度,但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就能迎刃而解,普通数学难题是不会脱离基础知识的。”qq群里的网友,南京一位数学老师“云起”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大人都在抱怨小孩子的数学题难,其实很多题目并不是难的让数学博士都大跌眼镜,只是大人和孩子的思维不一样,老师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孩子学会分类、递推、假设等多种数学思维方式,而不是单纯地提高解题能力或者数学成绩。

答案:

问题本质在于求出火车完全经过乙时,甲乙之间的距离。火车完全经过甲后,花了135s后,完全经过乙,在这个时间段内,火车跑了11v甲×135s的距离,同时,甲也在运动,跑了v甲×135s的距离,所以还剩的距离是11×135-1×135的距离再除以2,答案应该是675。

还有几道经典的小学数学题,你会做出来吗?会做的高手们可以登录西祠扬子晚饭团,把您的答案发在网上,相互切磋一下。

一道数学题难倒众家长篇二

那一天我和妈妈在家里做奥数题,我们在一道题上发生了争执,题目是这样的:用一根绳子测井口到井底的深度,把绳子对折后垂到井底,绳子超过井口9米,把绳子三折垂到井底绳子超过2米,求绳子和井深各多少米?我和妈妈看到这道题后一会儿抱头沉思,一会儿动笔演算,一会小声读题,屋子里一片寂静。大约过了五分钟我和妈妈同时大喊起来:“我算出来了。”我们两个互相看了看发现结果一样,但是算式不一样。我的算式是(9-2)*2=14,14*3=42(米)这是绳子的长度我再算井的深度,42/2-9=12米,妈妈是先求井的深度,再求绳子的长度,她的算式是:2*9-2*3=12(米)这是井的长度,再根据井的长度来算出绳子的`长度是42米,妈妈说:“你的算式不对,14是那里来的?”我不服气的说:“我是用过井口9米的减去2米是7米,但是一头是7,绳子有两头所以我说是14,14*3是因为它有3段。我们两个只是方法不同罢了”可是妈妈还是继续反驳我,说我说的不对没有道理,我们两个争的脸红脖子粗,我也没把妈妈说服。唉,妈妈真是个“老顽固”。

朋友们,如果你看了这篇作文,请你评评理,说说我说的对吗?

……

一道数学题难倒众家长篇三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道题我认识,它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我看过一本课外书,书中讲到它有一个特性,要想得到下一个数,需要把前两个数加起来。这是一个意大利的`数学家列奥纳多发现的,斐波那契是他的笔名,于是人们把他的这个发现称作“斐波那契数列”。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斐波那契数列,比如,自然界中的一朵完整的雏菊花瓣,其花瓣个数就符合斐波那契数列,通常是13,21或者34,我们拿雏菊玩个游戏,揪掉第一片雏菊时说“喜欢我”第二片说“不喜欢我”这样交替下去,那么有13或者21片花瓣的雏菊最后的结果是“喜欢我”。而如果是34片的大雏菊,我们最好先从“不喜欢我”数起,要不然,最后的结果是“不喜欢我”这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这种大雏菊通常生长在田野里,花园里不常看到;还有在松树叶中,松针总是2个,3个或者5个为一小簇生长的,这些数字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数;当你切开水果,观察一下它们的内部构造,很可能也能找到斐波那契数列。自然界真是好神奇呢!

认识了斐波那契数列,我轻松的做完了这道题,我跟妈妈说了这个斐波那契数列的故事后,妈妈表扬了我,真开心!

一道数学题难倒众家长篇四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道数学题作文1000字,欢迎大家分享。

上面出示的题目来自四年级上册数学书第50页,本想按部就班地处理习题,但在孩子们讲解时,被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惊艳到了!

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说出来两种方法:估算和精确计算。我立马追问:除了用乘法解决问题,还有他方法吗?这个问题一经提出,整个课堂都静了下来,“噢,我知道了”浩宇同学的叫声把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他的身上。“如果我们买15台同样的电脑刚好把3000元钱花完,那么1台电脑的价格是200元,也就是说单价只要不超过200元/台就可以”。他的讲解不仅让大家频频点头称赞,更为第2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

有了浩宇同学的引导,同学们开始尝试用不同的思路解决第2问。多数孩子用精确计算的方法解决后并没有停止思考,我们班的“智多星”宇昂同学想到:刚才算出如果每台200元的电话,买15个刚好花3000元,我们就以每台200元作为标准,第1个电话离这个标准还差72元,买它用的总价应该差15个72元,也就是1080元;以此类推,我们可以计算出方案2和方案3分别剩多少钱!这个方法获得了同学们高度地赞扬,有的同学说“他可真厉害!”;有的同学说“这个方法很巧妙!”;还有的同学说“我很喜欢这个方法,这样做计算量小,降低了计算难度”!

这么多赞美的话语,这么多崇拜的目光,不仅让宇昂再次得到了鼓舞,还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激励,整个数学课堂都变得生动、有趣!

“我、我还有一个方法”我们班不经常发言的小杰也被这样浓厚的学习气氛感染了,“我先通过估算,128≈130,130×15=1950(元),3000—1950+2×15=1080(元)”,小杰说完后很多同学眉头皱了起来,“为什么要加上2×15呢?”小杰不紧不慢的开始解释“因为我们在估算时多算了15个2,所以要减去30”,听了他的解释同学们豁然开朗,原来他不仅运用了估算的方法,还运用了乘法的意义,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也许小杰的方法并不是最简单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不仅认真听讲、仔细思考,更为可贵的是他突破自己,主动回答问题,这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呢!

我何止是被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惊艳到了呢,我想,给我带来最深感触的是孩子们良好的听课习惯、遇到问题迎难而上的精神、还有敢于突破自己的勇气!简单的'是这道数学题,不简单的则是这群爱思考的孩子们!这道题呈现的是孩子们几年下来养成的会听课、爱思考、敢表达的好习惯;展现的是孩子们四年如一日的坚持思考的成果;播种的是一颗爱数学的种子!

这样的数学题,好想再多几道;这样的数学课堂,好想再多几节;这样可爱的孩子,好想再多一些!

一道数学题难倒众家长篇五

22岁,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就已破解国际数学难题,破格晋升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并获得100万元奖励,同时收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伸来的橄榄枝……一连串的收获与荣誉,特牛,特耀眼。

这个耀眼的牛人名叫刘路。

刘路,19xx年出生于辽宁大连,目前是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的本科四年级学生。

刘路念小学时曾学过奥数,学得不算太好,但他现在回想起那段学奥数的日子,认为“奥数不是个坏东西,至少能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刘路真正爱上数学是从初二开始的,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时他已经在读专门的数学书籍了,一本叫做《古今数学思想集》的书,到了初三那年,他已读完了这本书的前两册(全书共4册),该书全面论述了各种数学思想的历史渊源,颇为艰涩难懂。进入高中学习的时候,由于刘路英语水平一直较好,他开始阅读全英文的数学书籍。

由于家庭教育较严,加上刘路好学,他的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差,但刘路自己说他“成绩不是很好”。当然,他说这话不是没有原因的,按理,他的分数应该更高。据刘路高三时的班主任老师说,刘路当年考试成绩确实不是很理想,原因之一就是他做题总是看不到步骤,结果虽然正确,但出来得莫名其妙,因为缺少必要的步骤,免不了要扣分,尽管如此,刘路中考还是考上了辽宁省重点高中,高考分数超重点线56分,被中南大学录取。

进了大学以后,刘路爱看数学课外书的.爱好有了更广阔的天空。他经常是一大早出去,下午才回来,双肩书包里塞满了数学英文书籍。刘路一直沉醉在他的数学王国里,周围不少同学玩游戏玩疯了,睡懒觉睡昏了,他丝毫不受影响,仍然清醒地在图书室里看书查资料。正是这样的专心,触发了刘路的灵感。

在大二的一堂课上,一位教授不经意间提到了“拉姆齐二染色定理”,刘路那阵子刚好在思考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这激起了他的求知欲。大二暑假,刘路开始系统了解这个定理。该定理是数理逻辑“反推数学”中的一个问题,通常情况下,数学研究是“从公理到定理”的,反推数学研究恰恰相反,是“从定理到公理”。海内外有不少学者在进行该定理的证明,特别是19xx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提出了著名的“西塔潘猜想”,引来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他们一直为之在努力,但都没有解决。

20xx年9月,刘路又受邀参加了在芝加哥大学举办的反推数学专门会议,他作为亚洲高校唯一一位代表,针对自己的研究,在会上作了40分钟的报告。

20xx年3月20日下午,中南大学决定,聘请22岁的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同时重奖100万元。由此,刘路成为目前中国最年轻的教授。

现在,刘路的父母笑了,笑得有点不好意思:原来,学习是没有“冷门”的!

刘路在说到自己学习数学的心得时说,做自己喜欢的事,保持一颗好奇心,对所学的知识、所做的事有天然的兴趣;人生好比一道数学题,外在环境只能影响你的速度,或牵引加速,或阻碍减速,决定最后终点的人只有你自己。

一道数学题难倒众家长篇六

战争的起源是什么?是日本侵略中国后引起的?还是一次小小的争吵?又或者是因为一道题目的困扰?而我,与数学的一场战争就此拉开了帷幕。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起了,同学们如离弦的箭似的冲出教室,把门挤的好像连一根针的缝隙都没有。我望着窗外飞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听着走廊上一片片的欢声笑语,让坐在教室里的我更加心绪不宁。我正在为一道数学题困扰着,老师说这张试卷下课必须交出,加剧了我的焦虑。我与数学的战争爆发了。

我忐忑不安地坐在位子上,“耐心”地解着这道数学题。我又着急又愤恨,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怎么办?怎么办?”我用一种快要哭出来的声音说。我气得把桌子上的笔全都甩到了地上,突然,我看到了考卷上好像有一个龇牙咧嘴的人在笑我:“哈哈!你打败不了我的!”我顿时有了信心。我狠狠地对他说:“你给我等着!我一定会打败你的!”这时,我们班的学霸走了过来,她用柔和的语气说:“加油!相信你自己!”我的信心更足了。

我拾起地上的笔,开始仔细的读题目,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列表格仔细分析。我慢慢的改变了,心也慢慢地平静下来了,全神贯注地去解这道题,就连后面有人拍我一下我也不知道。

突然,我的眉头紧皱,嘴里发出诧异的声音:“咦?是我数据看错了吗?”我恍然大悟,原来是我把-8看成了8。当我解出正确的答案时,我满意地合上了考卷,同时也看到了“难题”的垂头丧气,听到了他的失落声:“哎,你终究还是把我打败了!”我笑了,风停了,但是走廊上的欢声笑语还接连不断。

刹那间,我仿佛明白了什么。这次与数学的战争让我铭记在心,永生难忘。

一道数学题难倒众家长篇七

我顿时松了一口气,这下有“救星”了!“我觉得应该是766.因为 639 – 512 = 127,639 + 127 = 766 .”他一本正经地说着。“不不!应该是829.因为512 + 317 = 829!”她连忙反驳。“no,应该把这四个数加起来等于一千四百七十三,然后用1473除以5就等于294还余下3,最后294 + 3 = 297。所以5 = 297。”“错啦错啦,余数不能加在商里。”聪明的陈智山提出了意见。许多人反问蒲老师:“这道题的答案到底是多少呢?”但是蒲老师的话使他们失望了:“答案是______暂时保密!”“但可以和你们平时最好的朋友一起讨论。”于是,同学们像箭一样跑向朋友的.座位。最后,他们还是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蒲老师终于说出了答案“5 = 1”“蒲老师骗人!”“抗议!”台下传来了抗议声。她终于给我们看了本子-------原来上面什么也没有,这些动作全是她装出来的。我这个时候才明白,这道题的里面包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要像小泽征尔那样相信自己。

一道数学题难倒众家长篇八

篇一

人生不是一道数学题,并不一定就一加一等于二。

人生也不是科学定理,并不一定都按规则出牌。

人生没有那么多的是是非非对对错错,谁也没办法弄清那么多的对对错错是是非非。

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有哪几件不是定了案又翻案,正史所载的一切又有哪几件不被质疑。

传统的观念也不断地遇到新情况,不断地讲更新,不断地求“解放”。信仰也好,理想也好,在不同时间和空间都有着不同的标杆。

谁又能搞得清自己坚持的观点就一定对,就一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说不定第二天又要观念更新。

谁又能搞得清自己所做的事就一定正确,就一定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说不定第二天就会扪心自责。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在这无垠的土地上,在这无限的时间里,就像一只只小小的蚂蚁。蚂蚁往这边走也好往那边走也好,都不重要,我们也不会去关心。我们做什么,怎么做,对上帝来说也不重要,他也不会关心。

蚂蚁天天忙忙碌碌,我们天天四处奔波。蚂蚁天天无忧无虑,不用担心是非曲直,我们又何必给事物加上太多的对错标签。

忘掉这些牵牵绊绊吧,性灵才得释放,人生才得开心。

篇二

那一天我和妈妈在家里做奥数题,我们在一道题上发生了争执,题目是这样的:用一根绳子测井口到井底的深度,把绳子对折后垂到井底,绳子超过井口9米,把绳子三折垂到井底绳子超过2米,求绳子和井深各多少米?我和妈妈看到这道题后一会儿抱头沉思,一会儿动笔演算,一会小声读题,屋子里一片寂静。大约过了五分钟我和妈妈同时大喊起来:“我算出来了。”我们两个互相看了看发现结果一样,但是算式不一样。我的算式是(9-2)*2=14,14*3=42(米)这是绳子的长度我再算井的深度,42/2-9=12米,妈妈是先求井的深度,再求绳子的长度,她的算式是:2*9-2*3=12(米)这是井的长度,再根据井的长度来算出绳子的长度是42米,妈妈说:“你的算式不对,14是那里来的?”我不服气的说:“我是用过井口9米的减去2米是7米,但是一头是7,绳子有两头所以我说是14,14*3是因为它有3段。我们两个只是方法不同罢了”可是妈妈还是继续反驳我,说我说的不对没有道理,我们两个争的脸红脖子粗,我也没把妈妈说服。唉,妈妈真是个“老顽固”。

朋友们,如果你看了这篇作文,请你评评理,说说我说的对吗?

1、,原因是考生要在同一环境下,作公平的竞争。审题,就是要对试题展现的所有内容作全面、准确的审读和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面领会,深刻把握,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文。高考作文评判明确规定,凡审题有问题的.试卷最后得分一般都不超过二类卷最低分。由此可见,审题的准确与否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立意,就是要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认识生活,提炼主题,使主题体现时代的精神,既反映时代,也作用于时代,跳动时代的脉搏,推动着时代的前进。文章的“意”, 其实就是作者在体验生活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一种思想,是作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撞击”的产物,它反映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近两年的作文教改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真实自我,有些同学忽视了对文章思想倾向的把握,看问题不全面,观点偏激,更有甚者由腐败现象而怀疑党的领导和党的政策。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政治清明,言论自由,话说错了不会追查什么政治问题,但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正确的是非观还是应该有的。这一点必须注意。

2、,也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自拟题目写作,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5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老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至于如何拟题,我觉得应做到这样几条:①确切。指符合文章内容,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②精练。指标题字数恰当。③生动。指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④新颖。指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⑤有意蕴。指有内在的含义。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拟题等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段落:考试作文最忌首、腹、尾三段式的结构。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千字以内的作文,我觉得分为5-8个自然段就可以了。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写好。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3、:一类是规定必须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另一类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文体去写。近几年高考作文题中“文体不限”,让考生自由选择文体,这里要特别注意,文体不限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你在选择了一种文体后,一定要按这种文体特点写作,要写什么象什么。不可随心所欲,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文章。文章内容方面: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绝对不要写;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写;花上几分钟,想别人想不到的内容来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让“我”的激情在文章中闪光,情真意切,引起共鸣。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作文可以虚构,“允许”编写故事,但不等于提倡“编写故事”,编写故事要做到“大胆想象,自圆其说”。滥编、胡编,绝对不会得高分。

4、平时在课内外所学的各种开头结尾的方法完全可以用在应试作文上。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为了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开头结尾千万不要涂抹。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有些考生犯“入题慢”的毛病:有的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有的只是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使老师难以衡量其实际写作水平。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有些考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这样即使你雕出了“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而不成其好文章,得不到高分。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其整体。所以,考生交给老师的无论如何也应是一篇完整的作文。

5、不要文白夹杂;不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和词汇;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名言警句,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真正让语言亮起来。照理说,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似乎不应有字数的限制。但考试作文,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作文,为了达到一定的考查目的,并考虑到考试时间等因素,一般对字数都作了规定。我们必须按照规定去做。限最低字数的,一定要写够数量或稍微超过50—100字才好。如果字数不足,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字数的,每少50字扣1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限最高字数的,不要超过。否则,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再说,作文写得长,花的时间多,解答前面的题用的时间少,必定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限最高字数,一般就是以作文纸为限,即要在作文纸格子内行文。千万不要自作多情,超出作文格子,以免出力不讨好。

6、一般不要求写得好看,但要求书写整齐易辨认,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不写草字。标点符号书写也要规范,特别是格式要正确,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不要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可以在这些符号后面挤着写一个字;引号、括号、书名号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上一行之末。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不能断开,写不下时挤在一行之末。至于作文的卷面,正如人的容貌一样,给人的印象是重要的,尤其是高考作文,卷面整洁与否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心理和情绪,书写工整,卷面清洁,让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7、,看有没有笔误的错别字,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内容。审查发现了错别字、错用了词语一定要修改过来,对于句段该删的要删掉,该增的要增补,只是要改得清楚、整洁,使人一目了然。不能因为修改而影响了卷面的整洁。

一道数学题难倒众家长篇九

对于数学,我喜欢它的难度,一道题越是难,我就越想把这道题解答出来。我觉得数学最重要的就是思考,而必要的就是要有条理,它使人更加周密,更加认真,更加细心。

我对数学的痴迷程度,已经达到不见就十分想念的程度。我喜欢在无聊时,做一两道数学题,喜欢在去餐厅的路上,思考一道较难的题。我不想让脑子在正兴奋、正有活力的时候突然停下来。做数学题就像磨刀一样,做得多,思考得多了,脑子似乎也就越有灵光。

做数学题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同样也是一种享受。我喜欢把一道数学题解决出来后,那种喜悦、幸福的感觉。

记得上四年级时,我们刚学了鸡兔同笼的问题,老师出题让我们在课堂上练,我马上思考,脑袋飞速的运转起来,做好之后,我拿着作业让老师看,在老师说出对与错之前,我的心紧张到了极点。终于,在熬过了漫长的等待之后,老师对我笑了笑,说我的题做对了!当老师说出答案正确时,我竟“咯咯”地笑出了声!瞬间,同学们都哄堂大笑起来了。

我喜欢数学,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但是我知道,一定不能偏科,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我会像喜欢数学一样,喜欢上语文的!

一道数学题难倒众家长篇十

从小到大,有很多感动我的事

踮起脚尖儿,

走进安静的小院,

我们把一株紫丁香,

栽在老师窗前。

老师,老师,

就让它绿色的枝叶,

伸进您的.窗口,

夜夜和您做伴。

老师——

绿叶在风里沙沙,

那是我们给您唱歌,

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老师——

满树盛开的花儿,

那是我们的笑脸,

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老师,休息吧,

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

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

这是我们课文《一株紫丁香》里的诗句。那时,我们背得呱呱乱熟,心想,这首诗真美啊!但一想起老师的辛劳来,我们都深深地感动了,老师,您知道不知道,我们都愿意做那一株紫丁香,时时给您送去美好的祝福。老师,您看见了那一株株可爱的紫丁香了吗!

辛苦了,老师!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