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师大美术学 北师大学习心得(汇总6篇)

时间:2023-09-05 01:44:19 作者:温柔雨 2023年北师大美术学 北师大学习心得(汇总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北师大美术学篇一

师大校园环境优美,建筑大气,绿色的草坪,迷人的花坛,高大的树木,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加上校园内书香四溢,鸣禽飞跃,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要想真正感受到北师大的文化氛围,还是需要到主教学楼、仁丹山、东西苑等地方参观。

主教学楼是北师大最为古老的部分,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主教学楼见证了北师大的历史变迁,也记录了北师大的辉煌。从主教学楼出来,便可以看到仁丹山。仁丹山是北师大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北师大师生最为熟悉的地方。山上有一个小亭子,站在亭子里可以俯瞰整个校园,是一个欣赏风景的好地方。在山脚下有一个小广场,广场中央有一个大喷泉,喷泉喷出的水柱时而高,时而低,时而缓,时而急,给人以美的享受。

东西苑是北师大最为繁华的地方,也是学生最为聚集的地方。东苑是一个商业区,里面有各种商店、饭店、超市等,是买东西、吃饭、购物的好地方。西苑是一个学习区,里面有各种图书馆、实验室、学术报告厅等,是学习、交流的好地方。

在北师大学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学术氛围浓厚。无论是主教学楼还是东西苑,都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北师大的学生素质普遍较高,他们热情、自信、自律,勇于探索、追求卓越。同时,北师大的师资力量雄厚,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等,都是这里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

在北师大学习,我还感受到了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从主教学楼到仁丹山,从东苑到西苑,从学生到教师,从校园文化到学术氛围,都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北师大是一个文化的殿堂,也是一个文化的熔炉。在这里,我可以学到知识,可以交到朋友,可以感受到文化气息,可以提升自己的素质。

总之,在北师大学习,我收获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我相信,在北师大学习的这段时光,会成为我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北师大美术学篇二

师大校园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它的的气息。

这次暑期师大学习,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在这十几天的学习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结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

首先,这次学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表达和思维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方面需要更多的锻炼。

其次,这次学习让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也收获了很多珍贵的友谊。

最后,这次学习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北师大校园的文化氛围。这里的师生都非常热爱学习和探索,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和追求。在这里,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学术氛围的熏陶和启迪。

总之,这次学习是一次非常宝贵的机会。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经历和收获会对我产生深远的影响。

北师大美术学篇三

一、乐观对待教育事业;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为自己日后的工作做了一个简单的规划:第一,调整与学生相处的方式,遇到问题,首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从教师的感情角度去求得心理平衡。第二,拥有积极良好的心态,宽容别人,善待自己,超脱自己,少与学生斗气,把自己从疲惫与劳累中解放出来,做一名幸福的老师。

二、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新理念,为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同时也对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新时代、新知识、新课程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不只是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三、重视教学艺术

教师必须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其是在教学方面,要有多种多样的课堂方式。只有形式多样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课,从而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一堂课下来,教师一定要明白给学生教了什么,学生发展了没有,改变了没有,学生走出教室与走进教室有无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能学会什么,是否发展了。同时,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更多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使课堂变成思维的舞蹈者。好的课堂是有生成感,推进感的课堂,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更要看学生能提升什么,突破什么?实践证明,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创造多彩课堂势在必行。

四、要做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

1、角色定位不准。

2、教与研分离。

3、缺乏激情和创新。

五、要学会欣赏与宽容。

一是要学会欣赏。如果学生老是遭受打击,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兴趣与热情。相反,你能发现错误中的闪光点,学生看到了希望,会投之更多的热情,直至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要把每一名学生都看成“折翅的天使”。正如陶行之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我们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北师大美术学篇四

萧山区新《美术课程标准》教学法策略研究(主课题之一)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主课题之二)

(一)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研究

1、美术素质教育的理论构建与实践研究

2、美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策略运用的实践研究

3、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与策略的实践研究

4、美术开放性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5、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

6、美术教学素质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7、美术课堂教学最优化导入法的实践探索

8、美术课堂教学最优化程序设计的实践研究

9、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10、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11、美术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实践研究

12、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

13、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实践研究

14、美术新课程“造型·表现”教学法策略研究

15、美术新课程“设计·应用”教学法策略研究

16、美术新课程“综合·探索”教学法策略研究

17、美术新课程“欣赏·述评”教学法策略研究

18、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与方法研究

19、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20、教育评价在农村学校美术教学中的功能、作用与意义研究

21、农村初中学生美术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方法研究

22、农村初中学生美术作业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

23、农村初中美术书法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24、农村学校美术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实践研究

25、农村中小学美术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与方法研究

26、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综合水平评价体系研究

27、农村小学工艺美术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实践研究

28、农村小学美术书法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29、农村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30、农村小美术绘画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

(二)学习策略指导研究

1、美术研究性学习模式与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美术研究性学习评价标准与方法研究

3、美术学习兴趣激发与培养的实践研究

4、美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5、“合作学习”法在美术学习中的运用研究

6、美术教学中教法与学法一体化的实践研究

7、非智力因素对美术学习的影响研究

8、美术教学中体验性学习法的实践研究

9、美术教学中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法的实践研究

10、美术教学中创新性学习法的实践研究

11、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实践研究

12、加强中国画学习方法指导的实践研究

13、加强记忆画、想象画学习方法指导的实践研究

14、加强工艺设计学习方法指导的实践研究

15、加强儿童画创作方法指导的实践研究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

1、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的目标与内容研究

2、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美术教学中多媒体优化组合的实践与研究

4、美术“电教媒体”制作的实践与研究

5、多媒体电脑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

6、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研究

7、美术录像课最优化教学设计研究

8、计算机cai辅助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9、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的发展研究

10、优秀美术课件引进推广的实践研究

(四)开展“说课”系列活动研究

1、美术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教研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2、美术“说课”最优化活动形式的实践研究

3、美术“说课”与课堂教学最佳结合的实践研究

4、美术“说课”与提高教师素质关系的研究

5、美术教研组“说课”基本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

6、优化美术说课手段,提高说课质量的实践研究

(五)其它方面研究

1、美术与美育的关系研究

2、美术课程教材优化与教学实践研究

3、现代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4、美术课外活动与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5、美术课外活动途径与方式的实践与研究

6、农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7、农村学校美术课外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8、美术教师业务进修的目标与内容研究

9、美术青年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10、提高美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实践与探索

北师大美术学篇五

1.、掌握生字新词。

2、了解蜘蛛的生态特征以及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3、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本文生动的说明特色。

4、赏析本文生动行象的描写,准确凝练的表达。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重音、停顿和语调表达自己对蜘蛛的赞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的,体会作者对蜘蛛的赞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研究学习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

2、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板书题目:蜘蛛) 关于蜘蛛我们了解多少呢?(出示幻灯片;蜘蛛介绍)

二、作者简介

三、默读课文自己解决字词问题

四、阅读课文,讨论分析

(1)文章开头引用诗谜的作用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蜘蛛捕捉食物的几种情形及其捕捉方法?

(3)文中说蜘蛛在生物界中是“名件”指的是什么?

(4)蜘蛛织网的生理机制是怎样的?

(5)文章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6)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五、品味语言:运用了 说明方法,作用

1、等到看看那飞将将挣扎的力量已弱,才靠近它的身边,把它细细的捆缚。有时捆缚的丝密到像一个布袋。

2、如果来的飞将是带枪的,例如蜜蜂,蜘蛛见它被网粘住,赶到前面,用丝向飞将身上绕一下,转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

3、它的腹中有数种腺,藏着液体,都能从腹部末端放出来。一种 叫做壶状腺,放出来的液体,遇空气凝结成丝,用以做最初的棚架和辐射线。一种叫做葡萄状腺,放出来的液体也固结成丝,用以做螺旋形的线。

4、蚕丝一股有一英寸的二千分之一粗。园蛛的丝细到只有大约一英寸的一万五到二万分之一的光景,比蚕丝细得多了。

七、 拓展链接

八、学以致用

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给大家。

北师大美术学篇六

本站:北师大,代表着我国教育学术界的最高殿堂,培养了无数的教育工作者,希望我国的教育事业可以更上一层楼,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木铎金声北师大》。

北京师范大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是教育界的最高学术殿堂了吧。

对于我来说,北师大一直是我心向往之的麦加圣地。无缘坐在北师大的百年讲堂里聆听大师的谈古论今,却有机会在每天的晨昏去北师大美丽的校园里走走看看,感受她浓郁的学术氛围。

北师大的前身是创立于1920xx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历经百年的沉淀,她在无数教育者心目中更是熠熠生辉。

校园不大,四十分钟就能绕校园一圈。

一直习惯从南门进入。正对着南门的主干道左侧,有一座巍然屹立的黑色石碑,石碑上镌刻着启功先生撰写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大字。

“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八个字的校训简约义达,不但紧扣“师范”二字,而且包含了学与行,理论与实践,做学问与做人,做其他职业和做教师职业的辩证关系。

校训碑正面右首署“北京师范大学校训”,落款书“启功敬书”。这一个“敬”字足以说明,在校训面前,启功先生只把自己当成学校的普通一员。这也彰显了北师大的人文精神:崇德笃行,敦尚气节,首在担当。

身为“教育本源”的北京师范大学,强调“治学修身、兼济天下”,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国之栋梁,为民族精神的绵延发展注入了人文光芒。

站在校训碑前,想起曾经看过的启功先生的《上课须知》:

直白的表述,素朴的语言,却可以作为教师操守之根本,永不过时。

今天,毕业前在校训碑前留影,成为师大学子们走出校门前的保留项目,而这八个字的校训也将成为师大学子毕生的指南。

顺着石碑东行,北师大主楼就矗立在旁边,在主楼前面的京师广场上,有一座木铎金钟。不论远观还是近看,12米高的木铎高贵典雅、气质不凡,底座上刻有“木铎金声一百年”几个大字。木铎金钟源自《论语》“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以木铎自喻,说自己是上天派来教化民众的。“木铎”也就成了教师的别名,北师大以木铎为象征物,正体现了其执夫子之木铎以行教化的社会责任感。

秋高气爽的早晨,当阳光铺满整个广场,绿草、飞泉、晨练的老人、读书的学子……感受着朝阳下的美好,你会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校园外的匆匆。

继续北行,是北师大图书馆。图书馆是大学里最受学生喜欢的地方,图书馆里的人满为患,安静读书的氛围应该是一所大学学风最好的诠释吧。

在北师大校园里,还有一道特殊的风景,那就是人物塑像,比如20xx年落成的孔子铜像和北师大老校长陈垣先生全身像,再比如,鲁迅先生、启功先生……还有许许多多没有塑像却郑重写进师大史册的无数的大师级的教授,北师大不应该忘记他们,历史也不应该忘记他们。

继续东行是体育场,每天早晨都会来这里走两圈,呼吸着北师大清晨的空气,一天都会精神饱满。

紧挨着体育场的是一条东西向的银杏大道。深秋时节,银杏树上由绿到黄,我每天都在见证着大自然这支神奇的画笔。保洁员似乎也不忍惊扰了这份秋日的厚礼和美丽,任它堆积,任它厚重。

银杏路上走一走,厚厚的草地上坐一坐,掬一捧银色的叶片,在它飘飘洒洒的美丽里感受当下的美好。

南行,邱季端体育馆后面的这条路是我喜欢的去处,这条路的两侧每天都贴满了海报。不论晴天、雨天,我会驻足在每一张海报面前感受师大学子们蓬蓬勃勃的青春和他们飞扬的思维。年轻,真好!

晨辉中,一波又一波的大学生结伴从我身边走过,他们或欢声笑语,或牵手而行。几年之后,他们将带着北师大人的印记走向祖国的东西南北,成为教育界的中流砥柱,或许还会有其中的一个成为坐我旁边的小同事……呵呵,想到此,不觉嘴角上扬,笑声也随着他们的跃动的背影飘扬在北师大初冬暖暖的阳光里。

期待着那份来自北师大的美好遇见!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