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论语的体会(模板7篇)

时间:2023-09-28 03:13:39 作者:雨中梧 2023年学论语的体会(模板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论语的体会篇一

读后感是对一本著作的一个总结及心得体会,一篇好的读后感能让让一个读者对未知的著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重要的内容和一览著作的好奇心,同时,读后感也是表达个人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融合在一起,悲伤和幸福的文字产生更加激烈的碰撞,读后感思想和文学在对著作进行一个美好的文化传达的同时,也表达着个人内心的呼吁。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

平时,总喜欢看一些纯文类的书籍、目的也是想净化自己的心灵,荡涤内心的浮躁,但这种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转移较之于自内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从容实则“其远差矣。”能将一部《论语》经典讲得深入浅出,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国学造诣。在“君子之道”章节,作者对君子进行了精辟讲解。但书中有个观点让我费解,“君子的社会角色是变通的、与时俱进的。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所为背后的动机。他们是社会的良心。”用动机而不是用行为判断人,这是早已被唾弃的谬论,让人联想起卫道、道德杀人等不雅字眼,作者放在自己钟情的君子身上所为何来?历史上心怀悲悯手举利刃和流着眼泪杀人的人着实不少,莫非他们也是君子?不知该敬佩还是同情作者,一位《论语》的信徒,却无心快语道破了“君子”的伪善本质。

扪心自问,我没有达到君子的境界,漫漫人生途中,我会用生命去体会,用行动去感知,用至高无上却又简单至纯的精神去和千古的先贤圣人进行心灵的对话。2....;《论语》,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编录的孔子的经典语录,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最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触颇多,于丹教授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论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学论语的体会篇二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语》这本经典的著作中,孔子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孝的思考和教诲。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理解到孝心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论语中强调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孔子告诉我们:“君子非孝子不肯有勇,非弟子不肯有能,非仁者不肯有高。”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若想成为真正的君子,必须首先孝敬自己的父母。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尽心尽力去关心照顾父母,让他们过上幸福快乐的晚年。只有懂得孝敬父母,才能够有足够的爱心和责任感,去爱护和关怀别人。

其次,论语告诉我们孝心不仅体现在言行举止上,更体现在日常的小事中。孔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告诉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也应该尊敬其他人的父母和长辈。年老的人需要关怀,年幼的人需要关爱,我们作为孝顺的年轻人应该主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孝心不仅体现在大事上,更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

另外,论语中也提到了过度孝顺的问题。孔子说:“过则不及也。”这句话告诫人们孝顺要适可而止,不可过度。孔子认为孝心要与中庸相结合,即恰当的程度。过度地孝顺可能会导致自我牺牲和不合理的行为。孝敬父母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但我们也应该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只有平衡好个人与家庭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孝心。

此外,论语中对于孝心的具体实践也给予了很多的启示。例如,“事鬼神而后事人者,未能,则问。”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先尽力去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只有做到了,才能问自己是否还能再为父母做点什么。孝心是实践出来的,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深刻理解孝心的真正含义。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论语》,我对孝心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孔子告诉我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孝心不仅体现在言行举止上,更体现在日常的小事中。要适可而止,不可过度。同时,我们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孝心。只有真正体验和实践,才能领悟到孝心的真正含义。孝心不仅是个人道德的表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我们应该牢记孔子的教诲,时刻保持对父母的孝心,以积极的行动去关爱他人,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学论语的体会篇三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谱》.....太宗尝以此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原先是后周当节度使的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山东人,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恰当。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也是不相信的。”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学论语的体会篇四

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6、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8、过,则匆惮改。

19、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2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3、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5、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6、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7、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28、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学论语的体会篇五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名人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与话语一直被人们传颂。而《论语》作为他的言行录,更是包含了他的智慧、见解、处世之道等方方面面。在我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感内心受到了震撼,也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下面让我与大家分享一下。

第二段:情感共鸣

在《论语》的学习中,最令我感受深刻的是孔子对于人性的探讨。比如在《学而》篇中,“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道出了学习心得的重要性,在自我反省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认清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善;再比如在《为政》篇中,“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句话从政治角度阐明了领导者的角色与责任。这些话语让我不断感到内心的震撼,也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

第三段:思考人生

阅读《论语》也让我不断思考着自己的人生。如在《中庸》篇中,“识者不必求以进,行者不必求以知”,这句话让我意识到人的一生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和知识上,而是更要注重行为和实践,通过行动来验证自己的信仰和理念。还有在《泰伯》篇中“以约失之者鲜矣”,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机遇和挑战难免会让我们犯错,但是只有担当责任和寻找解决方案,才能摆脱困难,取得成功。

第四段:品读文化

《论语》中不仅蕴含着孔子的思想,也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很多智慧。比如在《弟子规》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是我们中华民族习惯了千年的精神理念。再比如在《卫灵公》篇中“使民以时”,这句话也对于领导者的责任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在阅读《论语》时,我不仅品读了孔子的讲话,也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五段:达成共识

总的来说,阅读《论语》给予我极大的启示和认知,让我更好地认清了自我价值和责任,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博大精深。作为现代人,我深感应该坚持弘扬传统文化,在实践中贯彻着孔子的思想和理念,并将其注入到现代生活中。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我们作为传承者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些古老的智慧,更好地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论语的体会篇六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这本书是孔子的学生及再传弟子所编纂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著名的《四书》之一。

我第一次接触到《论语》时,刚满10岁,那时我的学习成绩中等。为此,我的父母很为我的前途担忧,但我那时却满不在乎。

一次暑假,我来到阿姨家“度假”,本想在阿姨家痛痛快快的玩一下,可没想到阿姨听了爸爸的诉说后,竟把我給“禁足”了,每天不是让我写作业就是看书,可我一门心思想着玩,哪里是在看书。所以只要阿姨不在,我就不写作业,在那里玩。当阿姨发现了我的计划后,并没有处罚我,而是把她刚买的《论语》递给了我,并且还有一本“翻译书”,就这样,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论语》。因为我不懂文言词语的意思,所以带着孩子特有的好奇心,认真的看了下去。就这样越学越觉得有意思。渐渐地我爱上了《论语》。我发现了其中许多的奥妙。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读懂这则论语后,我明白了学习的正确方法,也知道了我学习成绩不高的原因。又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则论语也是谈学习方法的。它告诉了我学与思的关系: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儿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去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而我最喜欢的却是“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这则《论语》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智慧,明白了某些道理就是明白,不明白就不明白。不要不懂装懂。不懂要敢于请教别人。这才是智慧的选择。

其实世上并没有聪明与愚笨之分,我们感觉的聪明与愚笨仅仅是我们的心理感觉而已。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或许是你走向成功的关键,也许你没有发现,没有察觉。那你现在从头开始,好好地读读《论语》吧,里面有很多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经典名言或许会对你大有裨益。


学论语的体会篇七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记载了孔子言传身教的智慧和教诲。《论语心得体会条》是对于论语内容的理解和心得的总结。通过阅读《论语心得体会条》,我深受启发,也获得了许多思考。以下是我对《论语心得体会条》的一些体会。

首先,读《论语心得体会条》让我明白了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个人修身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要从自身做起,先修身再治家,再治国,最终实现天下太平。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即要从自己做起,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

其次,在《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为人处世的教导,这也在《论语心得体会条》中得到了总结和体现。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为人诚实守信,做到言行一致。他说,“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然后其容言之。”这告诉我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应该端正得体,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同时,《论语心得体会条》也提到了孔子对待他人的宽容和善意,他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认为要善于学习、勤于实践,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要有耻辱感,这可以使一个人不断进步,也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第三,《论语心得体会条》中也强调了孔子对教育的重视。孔子提出“教育在家”,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尽责教育子女,才能培养出有德有才的后代。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父母也要积极参与,为子女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环境。

另外,《论语心得体会条》中也体现了孔子对于君子的要求。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告诫人们不要做出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以德报怨”的理念也体现了孔子对于高尚品德的追求。这些要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善待他人,以德报怨。

最后,《论语心得体会条》中也总结了一些关于学问的重要观点。孔子认为学问是一种修炼和追求,他说政者,其身正。孔子强调政治家要以自身的修行来影响他人,通过言传身教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同时,《论语心得体会条》中也提到了孔子对于知识的重视,他认为学无止境,不断追求知识才能不断进步。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激励,我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总之,读《论语心得体会条》让我受益匪浅。孔子的思想和教诲激发了我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也给了我许多对待他人、教育子女以及自身修养的启示。我会将这些教导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努力成长,争取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同时,我也会将这些教导传递给他人,与他人一起共同进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