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读后感(实用5篇)

时间:2023-10-07 02:41:44 作者:雨中梧 路遥读后感(实用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路遥读后感篇一

看了好多天,才把这中篇小说看完,看的过程很漫长。

这中间自己也随着主人公跌荡起浮的人生经历而走入了他们的生活,我似乎就在他们身边,看着他,她和他们的喜怒哀乐,我已经进入了角色,和他们密不可分了。看来当初我真应该报考电影学院啊,那里比较适合感情丰富的人,哈哈。

跑题儿了,在说回来,当初‘路遥’写完[人生]后,大获全胜,得来了很高的荣誉,但[人生]里的主人公——‘高加林’,却备受争议,因为他的背叛,因为他的浮躁,因为他那太理想化了的理想。

但我不那样想,就拿他背叛‘巧珍’去和他的同学‘黄亚玲’谈恋爱这件事来说,我觉得以‘高加林’当时的身份,当时的思想,当时的经历来分析他的所作所为并不过分,都可以理解,而不能因为这个就去批判他,他的本质是善良的正直的,而且他也确实爱着‘巧珍’,但在那时他必须选择他的同学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从情感上我们虽然接受不了,但理智上我们应该宽容地去理解他,理解他做为一个好不容易才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有着出色才华的年轻人的思想,理解他的浮躁,理解他的虚荣。

如果中间没有那一段被告发后,停职发回农村的经历,也许他真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可命运偏偏会捉弄人,应验了那句老话——你爬得越高,就跌得越重。

全书的结尾也是有争议的,有的人说为什么要让这么有才华的年轻人回到农村那,但作者说了,不是他要他回去的,而是主人公自己的命运走到这一步的。

如果没有这个‘回去’,那他这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土地’对他意味着什么,家乡对他意味着什么,‘巧珍’对他意味着什么了。这‘回去’等于是一个教训。但回归土地并不是他人生的结局,他还可以再出去的呀,但以后再出去,可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啊。

所以‘高加林’在结尾跪在地上,抓着黄土,大喊一声;‘我的亲人啊’也就可以让人理解了。

那时,路遥写完这篇小说是1988年,离现在已经20年了,那时的路遥就能那样的现代,就已经在尝试写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了,真是叫人佩服佩服啊,他能在文坛独树一帜,自有他的魅力啊。

全书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它的结尾,村里的父老乡亲都出来迎接又一次变为农民的颓废的萎靡不振的‘高加林’,使他深受感动,村里人亲切的话语温暖着他的心。紧接着德顺老汉的一番话又让他顿时豁然开朗,眼里也有了光彩,也有了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那德顺老汉虽然大字不识,但他把自己70多年来参悟的人生道理用最简单的话语讲给加林,讲给我们。

哲学家不一定懂得生活,懂得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哲学家啊。

那善良的村里人用他们宽容的心胸接纳了加林,用他们宽厚的胸怀拥抱了加林。啊,生活真 好。

宽容是一种美德,愿人人能拥有它。

路遥读后感篇二

读过路遥小说的,最喜欢的莫过于长篇《平凡的世界》,中篇《人生》。我个人认为,《人生》是弱化版的《平凡的世界》,而《平凡的世界》是加强版的《人生》。其实高加林就是孙少平,孙少平就是高加林,抑或那二人就是路遥自己,就像《红楼梦》里贾宝玉就是曹雪芹本人的化身而已!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路遥写《平凡的世界》和《人生》,就是写自己,写自己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

我们知道路遥是陕西清涧人,他是家中长子,下有弟弟妹妹数人,家庭贫困,少时常常饥不果腹。因为伯父无儿无女,路遥被过继给他的伯父,生活才有所改善。少时贫困的生活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但他从来没有被困难所压倒,正是少年时候贫困的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锻炼成他坚毅顽强的性格,也为他日后创作积攒了素材和灵感来源。

《平凡是世界》男主人公孙少平和《人生》的男主人公高加林的身上满满都是路遥年少时的影子。高加林和孙少平何其相似,不同的是高加林的人生大起大落的太快,悲喜俩重天反复无常的太快。高加林和孙少平都出身寒门,家境贫寒,土生土长在农村,都能出苦耐劳,喜欢读报看书,虽然走不出自己那狭隘的小天地,但能通过读书来观察和了解世界,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极度不满和对命运的不屈不甘,让他们有无穷的动力来满足求知的渴望,以及对外面世界和未来充满了无数美好的幻想和憧憬。他们都在文革青后上过高中,遗憾的是都未能进入大学,虽然满腹才华,多才多艺,毕业后只能回到农村老家当了民办教师,后来都因为不同的原因,都不再教书,高加林通过部队高级军官转业的二爸进了县委宣传部工作,而孙少平凭借女朋友高干之女田晓霞疏通关系而进了铜川煤矿工作。高加林在不做民办教师当农民后与同村姑娘刘巧珍相爱,浑身书卷气而又帅气阳光的加林对没有上过学的巧珍有一股致命的吸引力。如果没有加林进城工作一事,他们在农村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双。刘巧珍是十里八村有名的俊俏姑娘,心灵手巧而又善良乖巧,非常讨人喜欢,上门求亲的人都排成队了,可是巧珍早就芳心暗许,一颗心早就给了加林。

高加林的民办教师被村支书高明楼的儿子高三星顶替后,加林郁闷非常,有苦无处说。觉得自己与加林的差距拉近的巧珍主动出击,安慰加林于水深火热之中,表达爱意于加林穷困潦倒之际,巧珍用自己的炙热的爱吹散了加林积聚在心头的乌云,抚平了加林心灵的创伤。高加林和刘巧珍陷入了爱河,简直是天作之合!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情该多好啊,不会空留给我们读者那么多的遗憾!

该来的还是得来,该走的还是得走。加林如愿进城工作,如鱼得水,满腹的才华终于得以展示,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可是一个不光彩的人物出现了,就是加林的高中同学黄亚梅,干部子弟,跟加林同为班干部,又有共同的爱好,高中时期就交往密切。如果没有加林的进城工作,高黄二人在高中毕业之后就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线,永远不会有任何交集,可是命运还是安排他们曾经拥有。彼时黄亚梅跟同学张克南恋爱,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可是她跟加林都背叛了自己的爱人,不光彩的走在了一起。张克南性格木讷,不善言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黄亚梅跟他在一起只是觉得他们门当户对,又是同学,是适合结婚的对象而已。而高加林风度翩翩,谈吐风趣,知识渊博,张克南跟他一比简直黯然失色,黄亚梅情感的天平自然倾向了高加林。

张克南被人横刀夺爱,倒也没有什么过激的举动,但张克南的老妈却咽不下那口气,打听到高加林的工作来路不正,就到有关部门告了高加林一状。高加林当时正在外地采风,风光无限,等回到单位迎接自己的是一个晴天霹雳,心灰意冷,只能灰溜溜的卷铺盖回了农村。高黄轰动一时的爱情也无疾而终,可恨的是黄亚梅又回到了张克南的怀抱。

高加林灰溜溜的回到自己村子的时候,村里的孩子们用"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歌声来迎接他。彼时刘巧珍伤心绝望之际嫁给了追求自己多时的邻村青年马栓,高加林落得鸡飞蛋打,爱情事业双双失意,人生落入谷底,《人生》也宣告结束,空留给我们读者和作者自己满腔的遗憾。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让我们再一次对《人生》开篇时候引用柳青的话,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路遥读后感篇三

人生最大之幸是什么?即所得皆所愿。而往往生活却欺骗了你,分分岔岔的路口到底向左还是向右走,只有一直走下去,时间会告诉你,但即使选择了另外一条路,是否会让现在的你更加轻松欢愉呢?未可知,因为已无法回到原点再度体验,这就是人生深邃的奥秘。

高加林身上有一股永不服输,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出生在贫瘠的农村,也有一颗向往有朝一日出人头地的心,不甘心面朝黄土,重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 活,可见人一旦见过世面返乡劳作会是怎样— —番凄苦的景象,好在同村美丽的刘巧珍用她的朴实善良,无暇如玉又炙热的爱情滋养着高加林,生活重燃着希望,爱情啊,确实让人心醉,即使再苦再累,只要每晚能恋人在一起,生活便充满着动力。

一个契机让高加林来到城市做回记者,似乎人生高光一刻就要到来,此刻念书时和加林要好的女同学黄亚萍的 出现打乱了他的生活,— —边是村里爱恋他的姑娘,一边是即将要去南京发展的播音员女同学,—面是痴情百依百顺的女人等着他的归途,一面是锦绣前程和志同道合的爱人。你会和加林一样深陷其中,和他做一样的抉择吗?是的,面对现实,直面内心,后者肯定会更加称心如意,可命运喜欢作弄人,加林被举报走后门后被开除,被迫和女播音员分手,重返故土,昔日恋人已嫁做人妇,以悲情结局告终。

人在每个命运的转折点上都要好好走每— —步路,因为落子无悔。不能纯粹说加林是自私的,他也纠结着两个深 爱他的人;不愿做像巧珍— —样的女性,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倾其所有无怨无悔;也不愿做像亚萍一样的女性,任性做作,耍大小姐脾气,俗话说撒娇女人最好命,那也要看男人的忍受度吧。

经历多了也是一种财富,在回首往事时,每每想起也会泛起涟漪,相信加林再度返乡后,也会重新振作,内心的强大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也许他会和路遥笔下《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一样,改革创新最终发家致 富,也许会和少平— —样,劳动勿忘读书,重新找到人生的定位,总之内心有光亮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发光,可惜了两个美好的女子,请把自己打磨得晶莹剔透,这样才能和属于自己的灵魂伴侣共进退。

路遥读后感篇四

路遥的《人生》发表于 982年,讲述了改革时期陕北高原一个年青农村小伙子的人生经历。他叫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当起了小学教师,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满足地生活着,可是因为村长的儿子高中毕业没事做就取代了他的位置,他不得已只能回到农村当农民,在痛苦煎熬的时刻,村里最漂亮但没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进他的生活,使他内心由彷徨转为宁静。最后,因为叔叔的调回使他返回城里,恰巧与原来同学亚萍相见,而亚萍正当与原男朋友分手,不顾一切的追求高加林。在都市生活中,加林与巧珍差距编的越来越大,最后放弃了巧珍,与亚萍好上了。最后,加林走后门被揭发,又不得不回到农村,但巧珍却已成为人家的新娘,这一切都悔之晚矣。

整个故事简单,但线索明朗,寓意深刻,赤裸裸的揭露了人性自然,深深的吸引了我。读完整本书后,让人情不自禁的有感而发。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现实中每个人的人生都面临着无数次的选择,而每一次的选择都会演绎出不同的结果,正如作家柳青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人生没有回头路,也没有理想中的美满,它总是或多或少地让我们的现实与理想相背,一个人的性格与追求往往决定了他生活的大致轨迹。因此,在面临选择时,我们当立足于自身实际,不能好高骛远,慎重考虑,只有周密而郑重地做好人生的每一次决择,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我们也从不后悔。

在工作中,我们需当脚踏实地,认清现实,以自己的智慧和奋斗,不断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不能投机取巧走后门,否则就会像小说中高加林一样,终究会东窗事发,害人害己,最终回到原点。

作为地质工作者,很多时候都在野外作业,伴随我们最多的是穷山恶水,很多年轻人都难以适应,对城里生活充满着向往。这又何尝不是与小说中的高加林厌恶农村生活有相似之处呢?但我们作为一个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何不学会换位思考,将穷山恶水看成青山绿水,地质勘查看成旅游探险,在工作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增加阅历,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让自己稳步成长,顺其自然,丰富自己的人生。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人生的路途坎坷,不必贪多,要的是过程,就算人生对不起我们,我们也不要做出对不起人生的选择。作为我们一线地质工作人员,更应深刻领悟人生,并在实践中踏寻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地质人生道路。

路遥读后感篇五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柳青

允许我擅自做主的化用温斯顿《论奥威尔》中的一段话:“当一些作家还在为自己及作品尚活于世而庆幸时,路遥呕心沥血完成了他的《平凡的世界》后与世长辞,以致我只能把妒忌换成尊敬和怀念。

巴乌斯托夫斯基在形容对契诃夫的喜爱时,用了一个特殊的词:”契诃夫感“.在阅读路遥的过程中,冒昧的涌上一股感受:”路遥感“.《人生》这部中篇小说,也许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与《平凡的世界》难以同日而语。甚至有人不知有《人生》,只知有《平凡的世界》。但其实,人生是平凡的世界的序曲,平凡的世界是人生的展开。

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人生。真如其名一般的难以捉摸,也许是我的愚蠢,读了这些年,究竟没有全然了其意。也许失去了儿时的戏谑相见,多了份庄重与严肃,反而少了许纯真与坦率吧。

人生的道路总是艰难曲折的,小说中的高加林无法避免的遭遇了人生的一场又一场洪荒。也许命中注定、在劫难逃;也许是”自作孽,不可活“.但试想,莫不都是人生吗?就像所说的那样:”人生就像舞台,有喜剧,也有悲剧。“去伪存真,人生无非一场戏罢了。

虽然都在舞台上演着这出戏,但妆具的背后,有虚伪、讥讽;亦有真情、至善。高加林被名利的大潮卷来卷去,摘去了所谓些许小人的面具,但终究在人生的道路上丢忘了根本,迷失了心性。他的人生跌宕起伏,但他只是茫茫人潮中的小人物,掀不起波澜。在社会的荡涤下,最终消亡殆尽,这是万众人生的缩影。其实,人生的本质没有一帆风顺,只有任凭风吹雨打,方可见雨后彩虹。人生与世间,来去纵横,若白驹过隙。似高加林的人士,短短几年,却仿佛沧海桑田,人事变迁,尝尽世态炎凉,止徒增悲喜尔!

之前讲的好像太过笼统,其实陕北高原上的故事着实需要仔细回味。那个在人们印象中缺水、贫穷、风沙漫天的地方,也许只有煤黑子、硬馍馍的地方,其实也有许多高原上的儿女在原上吊着嗓子唱着:”上河里(哪个)鸭子下何里鹅,一对对(哪个)毛眼眼望哥哥……“的悠扬信天游,在这个他们眼里可称之为天堂的地方演绎着一个个奋斗拼搏的故事。因为,这里是他们人生的开端。

读路遥《人生》有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