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零报告制度(通用5篇)

时间:2023-09-25 10:43:38 作者:琴心月 实行零报告制度(通用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行零报告制度篇一

干部实绩是干部德才的综合反映,是评价干部德才的客观依据。实绩考核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完善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实绩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干部的政绩观和努力方向,进而渗透到干部施政全过程。实绩考核指标体系的要求,直接影响着干部施政过程中能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因此,干部实绩考核是干部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一、现行干部实绩考核方法的几种形式及效果

1、个别谈话法。是考核者通过和知情者及干部本人谈话来了解干部的一种最基本考核方法。具体做法为:合理确定谈话范围,谈话对象通常以上级、同级、直接下级的知情人员为主。个别谈话法方法简便,了解情况直接、具体,内容比较客观。但效率不高,概括性语言较多,考核结果不易量化。

2、民主测评法。是通过标准化的等级量表,对干部素质作定量测评的一种考核方法。定量测评一般分为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也可根据业务特点和不同的考核目标进行自行设计。民主测评法具有操作便捷,考核效率高,群众参与面大;评价内容表达比较直观,可比性较强;有利于干部考核方法的优化,创造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良好用人环境。但对干部实绩的具体内容难以了解,也很难做出客观的评价。它只作为一种辅助性的考核方法。

3、案卷查阅法。是考核者借助干部个人档案中的文书案卷、考核、鉴定等材料,对考核对象的过去和现在的情况进行全面考核的一种方法。在实绩考核中,主要查阅干部的、年度考核、个人述职及与有关的奖惩等各种情况,对其完成的数量、质量及所起作用进行核实。通过历史和现实的结合,客观、公正地来分析考核干部。该方法只是一种辅助性的考核方法,在实际中多与其他考核方法综合运用,考核中注重现实表现。

4、民主评议法。是通过召开述职大会或座谈会等形式,组织与考核对象有关系的人员对其进行述职评议,来考核了解干部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民主性强,透明度高,信息采集面广,能在较大范围内发扬民主,使群众有直接评议领导的机会;形式比较活跃,可以面对面评议,也可以无记名书面评议,可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缺点是:在民主气氛不浓的情况下,可能评议者要受心理情绪的影响或干扰。

上述几种考核方法在任用考核、换届考核、届中考核时经常被综合运用。为客观、准确、公正考核干部起到了各自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干部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现行的干部实绩考核方法需要进一步修正、充实和完善。

二、现行干部实绩考核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重汇报,轻实效。在干部考察中,因时间紧、任务重等原因,只听数字汇报,注重产值、速度、利税等正面数据,忽视了投入、效率、损失等负面数据,没有深入实地调查人民生活质量有多大的改善,干部的效率有多大的提高,社会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多强等,造成“考核出数字,数字出政绩”的后果。

2、重眼前,轻长远。在干部考察中,只重视干部年度的实绩,忽视了经济发展是否具有连续性、长远性。导致有的干部挖空心思“突击”搞政绩;有的急功近利、寅吃卯粮;有的杀鸡取卵、竭泽而渔,造成“一个人的成绩,几代人的包袱”,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而且破坏了可持续发展。

3、重显绩,轻隐绩。在干部考察中,只重视干部经济的、物质的、有产值等,认为“有据可查、有物可考”就行,而轻视了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综合治理、组织建设等基础性,导致考核一手硬、一手软,实一块、虚一块。

4、重静态,轻动态。在考核方法上,偏重于查阅档案资料、听取个人汇报、个别访谈等静态形式;偏重于临时性、集中性的“快餐式”考察,缺少实地调查研究,造成考察流于形式。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实绩考核不规范。一是实绩考核内容没有细化,组织人事部门很难做出同一衡量的尺度。二是考核评价标准没有量的规定,对干部的实绩较难评价。三是忽视了平时考核和资料积累。

2、知事途径比较狭窄。一是组织人事部门未能参与有关重大综合性,使全面、深入了解干部情况受到制约。二是在个别谈话时,有些谈话对象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存在着不愿讲、不肯讲、讲不透的情况,使干部实绩考核受到影响。三是干部在述职过程没有围绕重心进行述职。

3、制度不健全。一是缺乏明确的实绩考核内容、程序、方法、要求及相关配套措施。二是没有建立经常性的有效的实绩考核制度,如组织人事部门与干部的平时联系制度、重大事项汇报登记制度、奖惩登记制度及重大专项调查制度等。

三、改进干部实绩考核方法的对策。

1、要提高对干部实绩考核的思想认识。

改进干部实绩考核方法是新形势下组织人事部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时代赋予组织人事部门的职责。我们党作为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必须拥有大量的优秀干部人才,这样才能落实好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优秀干部的选拔作用,需要如实地考核干部实绩。干部实绩是干部德才的综合体现,是评价和使用干部的客观依据,从实绩中去充分认识干部,才能正确评价干部的德与才。

2、要创新考核内容,推行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既要看其在任内取得的成绩,又要看前任留下的基础和起点;既要看眼前看得见的实绩,又要看抓基础性长期性的力度;既要看平时的'能力,又要看在重要和重大事件中的决断魄力和应付能力;既要看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实绩,又要看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既要看实实在在的硬件显绩,也要分析潜在的虚的软件隐绩。同时,在考核中还要处理好领导班子实绩与个人实绩的关系。

3、要创新考核方法,推行干部实绩公议与实绩公示相结合。考核时,在实行干部实绩公议,即群众评议、领导评鉴、横向考核、组织鉴定等方法对干部实绩考核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干部实绩考核公示,即将每位干部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状中完成情况以及本年度中其它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情况以书面形式逐一列出,在公开栏中进行公示,让广大干部群众发表意见和举报问题。这项措施一方面进一步扩大了征求意见范围、落实群众在干部考核中的发言权,使考核更加公开透明;另一方面除了能直接了解到考核对象在一定阶段的实绩情况和能力外,还能了解其品德、观念、胆识、才能、态度等更多的情况和信息,同时反映出一个干部的“官品”的好坏。

4、要合理、有效地运用干部实绩考核的结果。干部考核的核心,是对考核结果的正确运用,充分发挥激励约束作用。一是把干部的实绩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条件,做到“有为就有位,无为就无位”,真正把“凭实绩取人”的原则落到实处。二是把干部实绩考核结果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公示,建立相应的反馈体系。让干部群众了解考核情况,使实绩突出的有一种成就感、荣誉感;实绩一般的有一种压力感、紧迫感;实绩较差的产生危机感。激励干部爱岗敬业,营造学赶先进、争创佳绩的良好氛围。对在实绩考核过程中干部群众不认可、不赞成的干部,组织人事部门要果断对其进行调整,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努力营造“群众说真话有用”的氛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实行零报告制度篇二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民营企业在全县经济结构中占有了主导地位。目前某县民营企业已达到5366家,其中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9家、100万元以上32家。为使这些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某县委政府建立并实行了“县级领导、县直党政部门及干部帮扶企业工作制度”,运行半年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此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起因、内容及措施

某县建立和实行帮扶企业制度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因素。一是由于全县企业改制动手早,到去年底全县已有99的国有企业完成了改制和转型,客观地讲改制后的企业急需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二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来,全县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某种程度上讲它们的发展急需政府的扶持和规范。三是由于地域、环境、历史诸多因素的制约,大部分企业经营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没有形成“品牌”,欲使其做大做强,需要政府进一步引导扶持。四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企业处于一种“自我经营、自我管理”的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对上级政策及一些相关信息掌握不够;同样政府机关对政企分开后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情况缺乏深层次的了解,二者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或对接。同时从培养锻炼干部的角度考虑,党政机关干部素质不低,但对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懂得不多,缺乏学习锻炼的环境和施展才能的舞台。因此建立和实行县直部门帮扶企业制度不仅是客观所需,而且也有利于引导企业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有利于推动全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基于上述考虑,县委政府决定建立并实行“县级领导、县直党政部门及干部帮扶企业工作制度”。

通过调查筛选,从5366家企业中将发展潜力较大的90家企业确定为重点帮扶对象,由29名县级领导和70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重点在办实事、谋路子、解难题、跑项目、引人才、引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同时规定不论是县级领导还是单位一包三年,“一把手”负总责,帮扶工作队抓落实,直到包出成效。

为使帮扶企业制度落实到位,不走过场,县委明确提出了帮扶企业“服务无条件、帮忙不添乱”的总体思路,制定并实行了目标责任制度、到岗督查制度,年终考核制度,月报表、季调度制度,出台了《县直单位帮扶企业考核办法》,细化了引项目、办实事、提建议、定规划等17项内容的计分标准。确定由县委组织部具体负责抓落实,并建立了《帮扶企业台帐》。同时县委明确规定将帮扶企业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终考核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因而扶企工作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软着陆”,成为干部管理的一个“硬板凳”。

二、主要做法与效果

1、为企业融得急需资金。融资贯穿于企业起步、积累、成熟的各个阶段,是企业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由于我县民营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资信等级相对差,大部分企业在融资方面仍处于尴尬为难地位,资金短缺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在这方面,县直帮扶单位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县级领导通过组织召开现场办公会,为粤华、凯迪、长城液压三家企业协调解决新上项目所需资金问题。针对绿野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经多方联系,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300万元。利用今年农业发展银行扩大信贷范围的政策优势,积极为穗康、垣昊、绿野三户企业办理贷款相关事宜。目前全县帮扶单位共为企业协调引进县外资金19923.7万元,同比增长120,完成县任务的88;其中引进市外资金12553万元,完成市任务的63。

2、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发挥县直部门自身优势,为企业排忧解难是这次扶企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这次活动的亮点。据统计,29名县级领导和70个县直单位共为企业办实事245件。其中协调土地方面的10件,协调项目的50件,协调资金的65件,解决群众纠风方面的20件,新上项目方面的60件,其它方面的40件。发展计划局帮助洗马林果品公司争取到了豆片、干炒、杏仁加工项目。县宾馆通过代销、举办定货会等形式,无偿地为华亨酒业有限公司作宣传广告,销售了积压多年的产品。针对中绿公司扩规模、上档次急需解决土地的问题,财政局多方协调,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企业征地60亩,保证了该企业正常扩建。国土资源局先后帮助郭磊庄农机站承揽了大量的机耕地等业务,使该站前半年就增收60余万元。站长高兴地说:“这是历年来承揽业务最多的一年,解决了农机站‘吃不饱’的问题,感谢土地局的帮助和县委政府的扶持政策”。

3、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全县大多数企业主在知识素质,产业信息,企业文化等方面略显欠缺。因而,各帮扶部门着眼于企业实际,把提高企业家素质作为帮扶企业的主攻点。一是针对实际抓培训。针对啮文膛q殖区饲养水平低的实际,组织了多次“饲养管理”、“防疫灭病”等知识的培训,参训人员达120人次,使饲养户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进一步转变企业家经营理念,邀请唐山曙光集团总裁、著名企业家张春来和拓普赛德文化发展机构行政总裁、著名讲师徐尊龙到县做了为期两天的报告,使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县共组织各类培训50期,受训人员达8000余人次。二是集思广益提建议。针对京涿糠醛厂生产原料不足,设备落后,提出了“收购奖励”、“改造管道”等多项建议,得到了厂方的肯定和采纳,使糠醛产品每生产1吨由原来所需原料24吨降低为12吨,生产效益提高了一倍。针对永昌果仁食品有限责任公生产能力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资金缺乏的实际,提出了以最少的投入改造企业生产设备的建议,并帮助其实施,为企业节省费用70余万元。目前,全县帮扶部门共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383条(其中县级领导提合理化建议149条),被采纳247条。

4、为企业营造优良环境。帮扶制度的制定和实行,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进一步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了“企业围墙内的事,政府不干预不插手,企业围墙外的事,有困难找政府”,企业的发展既不受政府的干预干扰,又能得到政府的帮助支持。二是党政领导倾心为企业服务。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企业,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为企业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为加快骨干企业的发展,县领导及时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为完成工业园区兴建及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县级有关领导组织召开了数次的调度会、协调会和座谈会。目前工业园区首期1800亩土地已全部出让完毕,引入企业45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亿元。三是帮扶部门及同志主动上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得知旧堡金圆实业有限公司因干旱缺水影响生产并与当地群众发生冲突时,帮扶部门领导多次深入到企业,会同乡村耐心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最终解决了问题,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了解到京涿糠醛厂因预交电费对流动资金产生一些影响时,质监局的同志利用双休日冒雨带领企业老板找到电力部门的'同志沟通协调,使问题等到了圆满解决。企业老板感动地说:“在某搞企业环境好、事好办,投资环境最优越”。

5、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通过对90家企业的倾心帮扶,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对财政的贡献越来越大。中绿、万华天宝等一批企业的建成提升了农业产业化层次;机械加工产业不断创得了品牌、闯开了市场,增加了效益;煤炭物流产业有序发展,逐步增大对财政的贡献;长兴燕麦、天勤农贸等一些重点粮食加工产业不断上规模、上水平,上半年入库税金58万元,比去年全年还多;化工产业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上半年入库税金达1660.5万元,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27.3;凯迪、粤华逐步向“全国龙头老大”、“华北龙头老大”发展。民营企业呈现出的良好势头,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上半年民营企业完成增加值4.1亿元,占gdp比重的88.4,同比提高38.2个百分点;上缴税金4015万元,同比增长52,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66.1,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

6、为培养锻炼干部开辟场所。这次帮扶企业活动,全县70个帮扶部门共选派208名机关干部。他们在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前提下,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扶企工作,不仅保证了帮扶企业工作的健康有效开展,而且他们在工作中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一是干部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司法局帮扶永固高合金厂的同志利用同学朋友关系,为该厂承揽了4万余元的加工业务、销售了积压多年的产品。不仅为企业赢得了利润、打开了长期的销路,也使干部初步掌握了市场营销知识及营销手段,提高了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干部处理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得到一定提高。柳沟铁矿在采矿中涉及到林地补偿事宜时与农户发生了争执,农工部同志与企业负责人一道深入农户,通过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协调各方关系等方式,帮助合理解决了13户农民的林地补偿事宜。农业局帮扶工作队与万华天宝鲜食玉米有限公司负责人多次深入基地村,通过召开村干部座谈会、进行多次宣传动员,最终落实基地面积1500亩。一系列的工作,既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干部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干部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扶企干部在实践中体会到,为企业处理实际问题,往往不是一个部门可以解决的,需要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支持和协调。县委办协调电力、土地、建设等有关职能部门为上营屯工业园区的征地和基础设施配套做了大量工作,为更多企业入住打下了基础;地税局通过与信用社多次协调,帮助正辰玛钢厂解决流动资金10万元。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不仅有力地扶持了企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干部与干部之间的工作交流,提高了干部的团结协作能力。

三、主要经验及启示

帮扶企业制度起到了“催化”作用。某县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在企业,最大的活力在企业,最大的贡献也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是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某县委政府选准这个“抓手”,大胆创新,建立帮扶企业制度,既为企业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又激发了企业的内在活力。这次所帮扶的企业虽然在数量上仅占全县民营企业的1.67,但全部是骨干企业、税收大户,是全县国民经济的支撑。事实上所帮扶的90家企业也是全县企业的“龙头”,因而对全县经济发展发挥的作用极为明显。一方面增加了周边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龙头”的辐射作用日益显现,激发了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就新增民营企业148家,更好地推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帮扶企业制度起到了“互补”作用。企业具有财富、经验、胆略等优势,而机关或干部具有知识、信息、协调等优势。将这两种优势有机地融合起来,使之互补,不仅二者各得其所,而且对社会也十分有益。扶企制度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相互沟通的一个桥梁和纽带,建立扶企制度形成了县直党政机关及干部与企业互信合作的良性机制。政府将科技知识、产业信息、政策理念无偿地贡献给企业,企业将其经营理念、创业精神、谋略胆识反哺于机关,最终实现了“企业要赚钱、政府要税收、人民要就业、社会要稳定”的多项目标,形成了政府与企业同谋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良好局面。

帮扶企业制度起到了“磨砺”作用。干部的成长不仅需要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而且也需要广泛的基层锻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更需要在经济领域方面的锻炼。帮扶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实行,为干部在经济领域中锻炼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党政干部一方面向企业家学到了开拓市场的胆识、不断创新的谋略、严谨致细的管理、节俭创业的精神,尤为重要的是进一步培养和锻炼了干部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扶企工作使干部的压力更大、担子更重,自身感到了危机感,有效地强化了责任意识。扶企锻炼使干部的知识阅历更广、工作经验更多、工作能力更强,成为了干部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帮扶企业制度起到了“醒脑”作用。企业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讲在于企业家经营理念。扶企制度的建立和实行,不仅使企业家更广泛地接触到了党政干部,学到了更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科技信息,更重要的是使企业家的思想观念、经营理念等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是转变了部分企业主“小富即安”、“小本经营”的观念和思维,使他们拓宽了眼界、打破了自我,视觉逐步瞄向外市、外省、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其次是转变了经营手段,改变了过去“封闭式”、“家庭式”的管理方法,逐步向人才化、科学化、市场化的过渡;第三得到了精神上的鼓舞。企业主感到现在办企业有党政机关及干部的“撑腰”,干起来无后顾之忧、有劲头,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和能力。

实行零报告制度篇三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民营企业在全县经济结构中占有了主导地位。目前万全县民营企业已达到5366家,其中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9家、100万元以上32家。为使这些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万全县委政府建立并实行了“县级领导、县直党政部门及干部帮扶企业工作制度”,运行半年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此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起因、内容及措施

万全县建立和实行帮扶企业制度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因素。一是由于全县企业改制动手早,到去年底全县已有99的国有企业完成了改制和转型,客观地讲改制后的企业急需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二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来,全县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某种程度上讲它们的发展急需政府的扶持和规范。三是由于地域、环境、历史诸多因素的制约,大部分企业经营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没有形成“品牌”,欲使其做大做强,需要政府进一步引导扶持。四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企业处于一种“自我经营、自我管理”的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对上级政策及一些相关信息掌握不够;同样政府机关对政企分开后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情况缺乏深层次的了解,二者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或对接。同时从培养锻炼干部的角度考虑,党政机关干部素质不低,但对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懂得不多,缺乏学习锻炼的环境和施展才能的舞台。因此建立和实行县直部门帮扶企业制度不仅是客观所需,而且也有利于引导企业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有利于推动全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基于上述考虑,县委政府决定建立并实行“县级领导、县直党政部门及干部帮扶企业工作制度”。

通过调查筛选,从5366家企业中将发展潜力较大的90家企业确定为重点帮扶对象,由29名县级领导和70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重点在办实事、谋路子、解难题、跑项目、引人才、引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同时规定不论是县级领导还是单位一包三年,“一把手”负总责,帮扶工作队抓落实,直到包出成效。

为使帮扶企业制度落实到位,不走过场,县委明确提出了帮扶企业“服务无条件、帮忙不添乱”的总体思路,制定并实行了目标责任制度、到岗督查制度,年终考核制度,月报表、季调度制度,出台了《县直单位帮扶企业考核办法》,细化了引项目、办实事、提建议、定规划等17项内容的计分标准。确定由县委组织部具体负责抓落实,并建立了《帮扶企业台帐》。同时县委明确规定将帮扶企业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终考核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因而扶企工作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软着陆”,成为干部管理的一个“硬板凳”。

二、主要做法与效果

1、为企业融得急需资金。融资贯穿于企业起步、积累、成熟的各个阶段,是企业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由于我县民营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资信等级相对差,大部分企业在融资方面仍处于尴尬为难地位,资金短缺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在这方面,县直帮扶单位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县级领导通过组织召开现场办公会,为粤华、凯迪、长城液压三家企业协调解决新上项目所需资金问题。针对绿野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经多方联系,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300万元。利用今年农业发展银行扩大信贷范围的政策优势,积极为穗康、垣昊、绿野三户企业办理贷款相关事宜。目前全县帮扶单位共为企业协调引进县外资金19923.7万元,同比增长120,完成县任务的88;其中引进市外资金12553万元,完成市任务的63。

2、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发挥县直部门自身优势,为企业排忧解难是这次扶企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这次活动的亮点。据统计,29名县级领导和70个县直单位共为企业办实事245件。其中协调土地方面的10件,协调项目的50件,协调资金的65件,解决群众纠风方面的20件,新上项目方面的60件,其它方面的40件。发展计划局帮助洗马林果品公司争取到了豆片、干炒、杏仁加工项目。县宾馆通过代销、举办定货会等形式,无偿地为华亨酒业有限公司作宣传广告,销售了积压多年的产品。针对中绿公司扩规模、上档次急需解决土地的问题,财政局多方协调,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企业征地60亩,保证了该企业正常扩建。国土资源局先后帮助郭磊庄农机站承揽了大量的机耕地等业务,使该站前半年就增收60余万元。站长高兴地说:“这是历年来承揽业务最多的一年,解决了农机站‘吃不饱’的问题,感谢土地局的帮助和县委政府的扶持政策”。

3、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全县大多数企业主在知识素质,产业信息,企业文化等方面略显欠缺。因而,各帮扶部门着眼于企业实际,把提高企业家素质作为帮扶企业的主攻点。一是针对实际抓培训。针对啮文膛q殖区饲

养水平低的实际,组织了多次“饲养管理”、“防疫灭病”等知识的培训,参训人员达120人次,使饲养户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进一步转变企业家经营理念,邀请唐山曙光集团总裁、著名企业家张春来和拓普赛德文化发展机构行政总裁、著名讲师徐尊龙到县做了为期两天的报告,使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县共组织各类培训50期,受训人员达8000余人次。二是集思广益提建议。针对京涿糠醛厂生产原料不足,设备落后,提出了“收购奖励”、“改造管道”等多项建议,得到了厂方的肯定和采纳,使糠醛产品每生产1吨由原来所需原料24吨降低为12吨,生产效益提高了一倍。针对永昌果仁食品有限责任公生产能力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资金缺乏的实际,提出了以最少的投入改造企业生产设备的建议,并帮助其实施,为企业节省费用70余万元。目前,全县帮扶部门共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383条(其中县级领导提合理化建议149条),被采纳247条。

4、为企业营造优良环境。帮扶制度的制定和实行,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进一步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了“企业围墙内的事,政府不干预不插手,企业围墙外的事,有困难找政府”,企业的发展既不受政府的干预干扰,又能得到政府的帮助支持。二是党政领导倾心为企业服务。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企业,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为企业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为加快骨干企业的发展,县领导及时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为完成工业园区兴建及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县级有关领导组织召开了数次的调度会、协调会和座谈会。目前工业园区首期1800亩土地已全部出让完毕,引入企业45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亿元。三是帮扶部门及同志主动上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得知旧堡金圆实业有限公司因干旱缺水影响生产并与当地群众发生冲突时,帮扶部门领导多次深入到企业,会同乡村耐心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最终解决了问题,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了解到京涿糠醛厂因预交电费对流动资金产生一些影响时,质监局的同志利用双休日冒雨带领企业老板找到电力部门的同志沟通协调,使问题等到了圆满解决。企业老板感动地说:“在万全搞企业环境好、事好办,投资环境最优越”。

5、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通过对90家企业的倾心帮扶,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对财政的贡献越来越大。中绿、万华天宝等一批企业的建成提升了农业产业化层次;机械加工产业不断创得了品牌、闯开了市场,增加了效益;煤炭物流产业有序发展,逐步增大对财政的贡献;长兴燕麦、天勤农贸等一些重点粮食加工产业不断上规模、上水平,上半年入库税金58万元,比去年全年还多;化工产业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上半年入库税金达1660.5万元,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27.3;凯迪、粤华逐步向“全国龙头老大”、“华北龙头老大”发展。民营企业呈现出的良好势头,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上半年民营企业完成增加值4.1亿元,占gdp比重的88.4,同比提高38.2个百分点;上缴税金4015万元,同比增长52,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66.1,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

6、为培养锻炼干部开辟场所。这次帮扶企业活动,全县70个帮扶部门共选派208名机关干部。他们在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前提下,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扶企工作,不仅保证了帮扶企业工作的健康有效开展,而且他们在工作中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一是干部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司法局帮扶永固高合金厂的同志利用同学朋友关系,为该厂承揽了4万余元的加工业务、销售了积压多年的产品。不仅为企业赢得了利润、打开了长期的销路,也使干部初步掌握了市场营销知识及营销手段,提高了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干部处理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得到一定提高。柳沟铁矿在采矿中涉及到林地补偿事宜时与农户发生了争执,农工部同志与企业负责人一道深入农户,通过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协调各方关系等方式,帮助合理解决了13户农民的林地补偿事宜。农业局帮扶工作队与万华天宝鲜食玉米有限公司负责人多次深入基地村,通过召开村干部座谈会、进行多次宣传动员,最终落实基地面积1500亩。一系列的工作,既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干部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干部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扶企干部在实践中体会到,为企业处理实际问题,往往不是一个部门可以解决的,需要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支持和协调。县委办协调电力、土地、建设等有关职能部门为上营屯工业园区的征地和基础设施配套做了大量工作,为更多企业入住打下了基础;地税局通过与信用社多次协调,帮助正辰玛钢厂解决流动资金10万元。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不仅有力地扶持了企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干部与干部之间的工作交流,提高了干部的团结协作能力。

三、主要经验及启示

帮扶企业制度起到了“催化”作用。万全县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在企业,最大的活力在企业,最大的贡献也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是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万全县委政府选准这个“抓手”,大胆创新,建立帮扶企业制度,既为企业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又激发了企业的内在活力。这次所帮扶的企业虽然在数量上仅占全县民营企业的1.67,但全部是骨干企业、税收大户,是全县国民经济的支撑。事实上所帮扶的90家企业也是全县企业的“龙头”,因而对全县经济发展发挥的作用极为明显。一方面增加了周边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龙头”的辐射作用日益显现,激发了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就新增民营企业148家,更好地推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帮扶企业制度起到了“互补”作用。企业具有财富、经验、胆略等优势,而机关或干部具有知识、信息、协调等优势。将这两种优势有机地融合起来,使之互补,不仅二者各得其所,而且对社会也十分有益。扶企制度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相互沟通的一个桥梁和纽带,建立扶企制度形成了县直党政机关及干部与企业互信合作的良性机制。政府将科技知识、产业信息、政策理念无偿地贡献给企业,企业将其经营理念、创业精神、谋略胆识反哺于机关,最终实现了“企业要赚钱、政府要税收、人民要就业、社会要稳定”的多项目标,形成了政府与企业同谋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良好局面。

帮扶企业制度起到了“磨砺”作用。干部的成长不仅需要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而且也需要广泛的基层锻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更需要在经济领域方面的锻炼。帮扶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实行,为干部在经济领域中锻炼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党政干部一方面向企业家学到了开拓市场的胆识、不断创新的谋略、严谨致细的管理、节俭创业的精神,尤为重要的是进一步培养和锻炼了干部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扶企工作使干部的压力更大、担子更重,自身感到了危机感,有效地强化了责任意识。扶企锻炼使干部的知识阅历更广、工作经验更多、工作能力更强,成为了干部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帮扶企业制度起到了“醒脑”作用。企业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讲在于企业家经营理念。扶企制度的建立和实行,不仅使企业家更广泛地接触到了党政干部,学到了更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科技信息,更重要的是使企业家的思想观念、经营理念等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是转变了部分企业主“小富即安”、“小本经营”的观念和思维,使他们拓宽了眼界、打破了自我,视觉逐步瞄向外市、外省、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其次是转变了经营手段,改变了过去“封闭式”、“家庭式”的管理方法,逐步向人才化、科学化、市场化的过渡;第三得到了精神上的鼓舞。企业主感到现在办企业有党政机关及干部的“撑腰”,干起来无后顾之忧、有劲头,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和能力。

中共万全县委组织部

养水平低的实际,组织了多次“饲养管理”、“防疫灭病”等知识的培训,参训人员达120人次,使饲养户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进一步转变企业家经营理念,邀请唐山曙光集团总裁、著名企业家张春来和拓普赛德文化发展机构行政总裁、著名讲师徐尊龙到县做了为期两天的报告,使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县共组织各类培训50期,受训人员达8000余人次。二是集思广益提建议。针对京涿糠醛厂生产原料不足,设备落后,提出了“收购奖励”、“改造管道”等多项建议,得到了厂方的肯定和采纳,使糠醛产品每生产1吨由原来所需原料24吨降低为12吨,生产效益提高了一倍。针对永昌果仁食品有限责任公生产能力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资金缺乏的实际,提出了以最少的投入改造企业生产设备的建议,并帮助其实施,为企业节省费用70余万元。目前,全县帮扶部门共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383条(其中县级领导提合理化建议149条),被采纳247条。

4、为企业营造优良环境。帮扶制度的制定和实行,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进一步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了“企业围墙内的事,政府不干预不插手,企业围墙外的事,有困难找政府”,企业的发展既不受政府的干预干扰,又能得到政府的帮助支持。二是党政领导倾心为企业服务。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企业,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为企业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为加快骨干企业的发展,县领导及时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为完成工业园区兴建及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县级有关领导组织召开了数次的调度会、协调会和座谈会。目前工业园区首期1800亩土地已全部出让完毕,引入企业45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亿元。三是帮扶部门及同志主动上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得知旧堡金圆实业有限公司因干旱缺水影响生产并与当地群众发生冲突时,帮扶部门领导多次深入到企业,会同乡村耐心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最终解决了问题,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了解到京涿糠醛厂因预交电费对流动资金产生一些影响时,质监局的同志利用双休日冒雨带领企业老板找到电力部门的同志沟通协调,使问题等到了圆满解决。企业老板感动地说:“在万全搞企业环境好、事好办,投资环境最优越”。

5、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通过对90家企业的倾心帮扶,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对财政的贡献越来越大。中绿、万华天宝等一批企业的.建成提升了农业产业化层次;机械加工产业不断创得了品牌、闯开了市场,增加了效益;煤炭物流产业有序发展,逐步增大对财政的贡献;长兴燕麦、天勤农贸等一些重点粮食加工产业不断上规模、上水平,上半年入库税金58万元,比去年全年还多;化工产业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上半年入库税金达1660.5万元,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27.3;凯迪、粤华逐步向“全国龙头老大”、“华北龙头老大”发展。民营企业呈现出的良好势头,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上半年民营企业完成增加值4.1亿元,占gdp比重的88.4,同比提高38.2个百分点;上缴税金4015万元,同比增长52,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66.1,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

6、为培养锻炼干部开辟场所。这次帮扶企业活动,全县70个帮扶部门共选派208名机关干部。他们在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前提下,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扶企工作,不仅保证了帮扶企业工作的健康有效开展,而且他们在工作中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一是干部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司法局帮扶永固高合金厂的同志利用同学朋友关系,为该厂承揽了4万余元的加工业务、销售了积压多年的产品。不仅为企业赢得了利润、打开了长期的销路,也使干部初步掌握了市场营销知识及营销手段,提高了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干部处理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得到一定提高。柳沟铁矿在采矿中涉及到林地补偿事宜时与农户发生了争执,农工部同志与企业负责人一道深入农户,通过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协调各方关系等方式,帮助合理解决了13户农民的林地补偿事宜。农业局帮扶工作队与万华天宝鲜食玉米有限公司负责人多次深入基地村,通过召开村干部座谈会、进行多次宣传动员,最终落实基地面积1500亩。一系列的工作,既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干部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干部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扶企干部在实践中体会到,为企业处理实际问题,往往不是一个部门可以解决的,需要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支持和协调。县委办协调电力、土地、建设等有关职能部门为上营屯工业园区的征地和基础设施配套做了大量工作,为更多企业入住打下了基础;地税局通过与信用社多次协调,帮助正辰玛钢厂解决流动资金10万元。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不仅有力地扶持了企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干部与干部之间的工作交流,提高了干部的团结协作能力。

三、主要经验及启示

帮扶企业制度起到了“催化”作用。万全县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在企业,最大的活力在企业,最大的贡献也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是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万全县委政府选准这个“抓手”,大胆创新,建立帮扶企业制度,既为企业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又激发了企业的内在活力。这次所帮扶的企业虽然在数量上仅占全县民营企业的1.67,但全部是骨干企业、税收大户,是全县国民经济的支撑。事实上所帮扶的90家企业也是全县企业的“龙头”,因而对全县经济发展发挥的作用极为明显。一方面增加了周边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龙头”的辐射作用日益显现,激发了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就新增民营企业148家,更好地推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帮扶企业制度起到了“互补”作用。企业具有财富、经验、胆略等优势,而机关或干部具有知识、信息、协调等优势。将这两种优势有机地融合起来,使之互补,不仅二者各得其所,而且对社会也十分有益。扶企制度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相互沟通的一个桥梁和纽带,建立扶企制度形成了县直党政机关及干部与企业互信合作的良性机制。政府将科技知识、产业信息、政策理念无偿地贡献给企业,企业将其经营理念、创业精神、谋略胆识反哺于机关,最终实现了“企业要赚钱、政府要税收、人民要就业、社会要稳定”的多项目标,形成了政府与企业同谋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良好局面。

帮扶企业制度起到了“磨砺”作用。干部的成长不仅需要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而且也需要广泛的基层锻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更需要在经济领域方面的锻炼。帮扶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实行,为干部在经济领域中锻炼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党政干部一方面向企业家学到了开拓市场的胆识、不断创新的谋略、严谨致细的管理、节俭创业的精神,尤为重要的是进一步培养和锻炼了干部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扶企工作使干部的压力更大、担子更重,自身感到了危机感,有效地强化了责任意识。扶企锻炼使干部的知识阅历更广、工作经验更多、工作能力更强,成为了干部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帮扶企业制度起到了“醒脑”作用。企业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讲在于企业家经营理念。扶企制度的建立和实行,不仅使企业家更广泛地接触到了党政干部,学到了更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科技信息,更重要的是使企业家的思想观念、经营理念等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是转变了部分企业主“小富即安”、“小本经营”的观念和思维,使他们拓宽了眼界、打破了自我,视觉逐步瞄向外市、外省、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其次是转变了经营手段,改变了过去“封闭式”、“家庭式”的管理方法,逐步向人才化、科学化、市场化的过渡;第三得到了精神上的鼓舞。企业主感到现在办企业有党政机关及干部的“撑腰”,干起来无后顾之忧、有劲头,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和能力。

中共万全县委组织部

实行零报告制度篇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今年以来,市政协紧紧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由市政协副主席*带队,会同市纪委监委、市委督察室、市优办,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十几个部门和多家企业,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进行了民主监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评价

一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据对*份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显示:群众对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达*.*%。其中对政策环境的满意度达*.*%;
对执法环境的满意度达*.*%;
对服务环境的满意度达*.*%;
对社会环境的满意度达*.*%,与上年比较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所做的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更加有力。

全市各部门单位在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专题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中,及时召开党委、党组会议,并成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制定了措施办法,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联络人,确保了环境优化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市优办:一是建立了联系反馈机制。建立了工作微信群,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发放了《联系卡》,畅通了政府与企业信息反馈渠道,便于问题的快速处理。二是进行了履约监督。从*月初开始全面清理了政府签订合同履约情况,发现签订合同但仍存在争议的政府合同*份。发现签订合同但政府承诺事项未履行完毕的政府合同*份。

市政务中心:一是及时落实上级政策。实行简政放权、减税降费、实时清理行政审批项目,明确办事服务承诺期限、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二是强化政务服务。开通业务网上办理渠道及简易程序,并在政务服务大厅窗口进行了公示。政务服务“网上办、集中办、一次办、公开办”普遍受到好评。

税务部门:一是打破了属地限制。对税务登记、发票办理实行了“同城通办”。二是简化办税流程。落实总局、省局“最多跑一次”流程办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2.采取积极行动,加大了执行力度。一是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实行涉企检查年度公示制,分次检查备案制,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涉企检查评价反馈机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看,*%的涉企检查单位备案落实较好。二是加大打击和整治力度。公安机关积极开展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对涉企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三是认真处理投诉案件。今年以来,市优办共接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类的举报*起,经与相关部门多次协调,都得到了妥善处理。

3.加强监督检查,服务意识明显好转。根据《实施方案》中明确的目标任务,市优办联合市委督查室、市纪委监察委对各部门单位的工作开展、推进情况采取定时或不期的督促检查。并对企业采取随机走访,了解企业的意见建议,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市政务服务中心会同市公安局、国土局、住建局等*个市直单位,努力做好“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工作,解决堵点问题*个。从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以上的人认为,政务工作人员“讲诚信、重服务、求实效”的理念明显加强,工作态度明显变好,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办事速度明显加快。从对市直*个重要职能部门的测评来看,税务局、公安局、国土局、消防大队、政务中心、住建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整体评价较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水平有待提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维护。一是部门单位认识不高。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图形式、走过场。不能摆正管理与服务的关系,重监管、轻服务,缺少为企业排忧解难的意识。据某企业反映,有一个部门频繁地到一家企业检查,却并未提出一个实质性问题,给企业添堵。二是片面强调部门利益。不以大局为重、不从全局着想。有的不是从完善手续、促进发展的良好愿望出发,而是一罚了之。三是职能部门行政效能低下。人为增加领导签字环节,审批提速不畅。四是执法操作不规范。个别部门执法不亮证,罚款不开正规收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一是设施建设质量不高。厂房外墙瓷砖掉落、电梯故障、房顶漏雨等现象频繁发生,存在安全隐患。二是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不齐。产业园区建设重心基本在厂房和道路建设,但亮化绿化、公租房建设、自来水、天然气入户、餐饮娱乐、金融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相对缓慢。

3.服务意识有待提升。一是服务理念有差距。个别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态度简单粗暴,办事效率不高,尤其是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让人深恶痛绝。二是服务态度有差距。对待来办事的群众不冷不热、爱答不理,表现出厌烦情绪。三是服务效能有差距。有的单位不愿承担责任,相互推诿扯皮现象依然存在,个别单位个别工作人员仍有索拿卡要的现象。

4.监管机构及队伍有待加强。一是机构设置权威性不够。一个时期,市优办直接属于市委、市政府领导,优办主任兼市委办或政府办副主任。而目前,优办设在发改局,由发改局一名党组成员兼任办公室主任,大部分工作精力处理优办以外的事情,没有做到专职,对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管理与协调很难做到位。二是专业人员配备不到位。目前仅配了一名工作人员,明显存在人员不足、力量不强、地位下降、工作难到位等问题。

5.打击力度有待加大。一年来,尽管有关职能部门对涉企违法行为进行了打击,但对政务人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索拿卡要、阻碍影响发展环境等行为问责不够,查处不力。全年仅纪委处理一起“中梗阻”案件。

三、几点建议

1.要更加高度重视。一是要强职能。利用机构改革的契机,将优办从发改局分离出来,设置到市委相关综合性部门(巡察办),强化市优办的职能,充实优办的力量,进一步提升市优办的权威。同时,要加快政务中心建设,彻底改变在中心挂号、在部门办事的现象。二是要出重拳。建立纪检监察、公安、司法、企业、地方联动机制,对破坏阻碍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对那些不重视、不落实、不作为的单位一把手“不换脑筋就换人”。三是要筑基础。产业园区的硬件设施、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必须保证质量、保证安全、保证全面均衡发展。

2.要严格考评机制。完善并落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推行重点项目市级领导包干负责制、全程代办制、限时办结制,真正为企业提供“母亲式”服务;推行以企业主、项目业主、“两代表一委员”测评服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制度,将测评结果与单位评先评优、干部任用、绩效奖直接挂钩,推动各服务单位和干部积极主动想事、干事、干好事。

3.要提高全民素质。一是搞好舆论引导。坚持领导招商、以商招商、全民招商,亲商、稳商、利商的原则,营造经济增加实力,环境充满魅力,创业充满活力的大环境工作氛围。二是实施两大工程。市委市政府要大力实施“全民教化、固本强基”两大工程。全民教化工程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内容,从根本上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让全市人民认识到爱护沅江的声誉,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一种本份,是一种责任,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指数。固本强基工程就是不断优化治安、市场、人文、政务、生态五大环境,着力改变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让沅江真正成为门槛最低、服务最优、环境最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县市之一。

实行零报告制度篇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校园食品安全事关学生健康、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按照*年工作安排,市政协成立了民主监督组,由文教卫体委牵头负责,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专题视察、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全市校园食品安全开展了专项民主监督。现就民主监督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我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所,其中中小学校*所,公民办幼儿园*所,从教人员*余人,在校学生(幼儿)*万余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作为,在校园食品安全方面做了大量扎实而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保障了师生健康安全。

(一)整章建制,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充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及领导小组,对相关职能部门及主要负责人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将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校园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沅江市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将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评估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并指导督促各学校健全食品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制定了采购、贮存、加工等各个环节的学校食堂管理十项制度。各学校从领导机构、规章制度到监管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

(二)保障投入,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学校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及《益阳市标准化学校食堂创建活动方案》精神,我市从*年开始至今,新建学校食堂*所,改造提质*所,标准化学校食堂建设达标*所,投入经费约*万元,大大改善了学校师生的用餐环境。在全市学校“三通二平台”建设中,投入近*万元,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为师生餐饮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下半年建成使用的南洞庭实验学校和玉潭学校,食堂建设标准高,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师生满意度高,社会反响好。

(三)注重宣传,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市教育局协同市食药工质局加大了对《食品卫生法》、《餐饮业卫生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在学校开展食品安全专题教育,提高学校食堂负责人及相关从业人员食品安全专业素质和自律意识。大部分学校设立了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栏,并将食品安全教育列入教学内容,同时利用班会队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四)强化督查,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各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强化监管,创新举措,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今年以来,市教育局联合市卫监局、市水务局等部门,先后三次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商店常规管理及饮用水卫生安全开展专项检查,下达整改通知书*余份,依法查处饮用水不合格学校*所,及时消除学校餐饮安全隐患。市食药工质局对全市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加强了日常监管和巡查,在*年沅江市校园“食品安全护苗行动”中,对学校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堂基础设施配备、餐饮具消毒保洁、食品安全台账管理等情况进行了严格检查,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份、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份,立案查处*起。针对校门流动食品摊位问题,今年*月中旬,多部门联合开展了南洞庭实验学校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收效非常明显。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部分学校硬件设施不达标。近年来政府虽加大投入,新建、改建了部分学校食堂,但目前我市食堂标准化率仅达到*%,甚至还有危房经营情况。先期投入使用的部分学校食堂,因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相关硬件设施无法达到功能配套目标。特别是部分村小食堂房屋陈旧,设施简陋,“三防”设施和消毒、保洁设施缺乏或不健全。

(二)部分学校管理漏洞比较多。一是个别学校制度落实不力。食品原料及相关产品采购把关不严,索证索票及台账登记不规范,食堂生熟食品未分开,没有按要求做到分类、分架、离墙、离地、冷藏存放,食品留样制度落实不到位。二是部分校内商店承包管理不规范。存在承包经营者无照或租借证照经营的现象,部分商店超范围经营食品,私自加工熟食,个别学校商店有出售“三无”商品的现象。三是饮用水设施使用不规范。多家使用直饮水、自备水供水的学校未按要求办理《卫生许可证》,部分学校饮水设施无清洗消毒记录,桶装饮用水无检测合格报告,个别学校有擅自使用未经消毒的自备井水的现象,年内学校饮用水抽检合格率为*%,情况不容乐观。四是部分校园周边餐饮脏乱差现象较严重。学校周边小餐饮店和流动摊贩无证经营者多,且多为短期经营行为,流动性强,监管难以到位,安全隐患大,群众反响强烈。

(三)宣传教育效果不理想。目前,我市学校食品安全教育主要以老师日常强调为主,聘请营养专家或执法人员授课较少,未形成系统化、专业化、制度化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机制。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还较薄弱。从调查问卷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有经常在小摊点上购买食品的习惯,仅有*%的学生表示了解《食品安全法》、关注食品安全常识等。加之自*年开始,食药工质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培训取消收费后,因无专项经费支持,现培训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村小食堂从业人员和校园周边流动摊贩,由于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缺乏食品安全知识,其经营食品质量无法保障,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四)部门监管水平待提升。对校园食品安全担负监管职责的部门较多,涉及教育、卫计、食药工质、城管等部门,难免存在职权交叉或者相互推诿责任的问题。而部门监管力量相对比较薄弱,人员偏少,设备缺乏,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滞后,专业技术支撑低。部分执法人员工作方法简单,存在以罚代管的现象。

三、对策建议

校园食品安全涉及面较广,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针对我市校园食品安全现状,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一)着力强化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强化压实学校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由校长负总责的学校食品安全工作领导机构,严格落实校长负责制,狠抓食品安全工作各项措施的执行。加强学校食堂内部管理,严把食品入口关,做到专人采购、专人登记、专人保管,防止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学校;
落实校园商店的食品安全管理,在进货渠道、食品质量、食品贮存等方面严格把关;
加强校内饮用水管理,确保供水设施完善,消毒操作程序规范,防止水污染造成学校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制订学校群体性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预案,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报告、迅速采取措施处理;
坚持定期自查制度,定时对学校食堂、商店、饮食摊点等重点场所进行巡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教育部门从严管理督查。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市教育局将学校食品安全的职责落实情况纳入中小学综合评估体系,制定操作规范,细化考核标准,将监管责任落实到每位责任人。积极联合食药工质、卫监执法等部门,定期对各学校食堂、校园商店以及校园周边的食品店进行全面检查,对学校领导、后勤管理及责任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业务知识的培训指导。压实校园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强化约谈、问责机制,对因工作失职、管理不力,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确保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3.相关监管部门切实履责。各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要依据法律法规和食安委明确的工作职责扎实开展监管工作。市食药工质局要全面清理规范校园食品经营者的市场主体资格,严控准入,引导和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和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协议准入、质量承诺、不合格食品退市等自律制度,规范食品经营行为,逐步实现食品安全溯源查询。市卫计局要组织开展校园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源性疾病监测、饮用水安全监测等工作,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市城管局加强对校园周边流动摊贩整治工作,依法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摊点等,确保监管落实到位。

4.属地联合参与齐抓共管。实行学校、部门、属地共管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学校重点管理校内商店,校园周边食品店和流动摊贩由属地重点协管,形成属地+学校的监管模式。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指导学校相关人员日常管理,抽查食品质量,借助属地明晰辖区情况的优势,摸清校园周边食品店和流动摊贩分布和经营状况,形成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属地监管模式。落实食品安全日常巡查和属地监管责任制,采取专项整治与日常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校园及周边食品店的巡查力度,增加巡查频率,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二)着力加大投入,夯实食品安全基础

要继续加大投入,抓好标准化食堂建设,完成标准化率*%的工作目标。要摸清全市学校食堂基础设施现状,对不符合条件的学校食堂,采取新建或改建的形式,列出清单和时间表,通过专项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学校食堂条件,提升镇村学校食品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明厨亮灶”工程,为保障学校食品安全筑牢坚实基础。

(三)着力加强教育,营造食品安全环境

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设置大型宣传展板、开辟校园食品安全专栏、开设食品安全教育课程、下发食品安全宣传手册、送食品安全知识进乡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和健康消费,提升食品安全认知,提高师生及家长食品安全维权意识,扩大社会食品安全投诉通道知晓率等,有效打通校园食品安全“最后一公里”。

二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设立学校食品从业人员专项培训经费,将食品经营者的培训工作列入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管理,每年定时组织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安知识和职业道德的集中培训,有效提高食品经营及从业人员的安全、诚信意识。

(四)着力部门联动,凝聚安全管理合力

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市食安委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通力合作,对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空白地带和职能交叉地带,以及疑难问题进行会商解决,确保不推诿、不扯皮。特别是在加强“三小”(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监督管理方面,做到信息共享,互通有无,实现无缝监管。

二是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提高教育与卫生监督、食药工质、城管、公安等部门之间的配合程度,在联合执法上下功夫,整合执法资源,形成长效机制,将行政执法环节中的漏缺互为补充,实现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向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社会综合治理格局转变。积极探索建立校园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由各职能部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加强日常巡查监督执法,对在巡查监管工作中发现的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严查一起,开具清单,责令整改。对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开。

三是整合社会监督力量。建立健全义务监督机制,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校园食品安全义务监督管理。聘请“两代表一委员”和热心公益事业、具有法律或食品专业知识的各界人士以及家长代表等为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负责对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强化*食品投诉举报功能,公示奖励标准和奖励办法,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发动社会力量,不留监管死角,消除安全隐患,共同营造校园及周边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