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读后感(优质8篇)

时间:2023-09-24 11:20:44 作者:XY字客 楷模读后感(优质8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楷模读后感篇一

黄诗燕同志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老黄牛的精神,让我肃然起敬,他夙兴夜寐,日夜操劳,无时无刻不想着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学习他,就是要把他的这种不辞劳苦,不怨不艾,积极奋斗,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精神带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学习他,就是要结合自己的职责想尽办法解决老师们和同学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学习他,就是要立足岗位,积极担当,做好学校宣传和人事工作!

楷模读后感篇二

6月25日,47岁的黄诗燕来到炎陵担任县委书记。

当时的炎陵,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全县农民人均收入2970元,分别只相当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52.8%、38.8%。20,炎陵县被列入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范围,成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主战场之一。

带领20万老区人民脱贫摘帽奔小康,成为黄诗燕的最大考验、第一任务。他向全县人民公开承诺:“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但脱贫功成,务必在我。”

他一头扎进贫困村蹲点调研,访贫问计。短时间内,他先后走遍了全县11个乡镇(场)、54个贫困村。

策源乡梨树洲村是炎陵最偏远的村之一,全村25户85人,住在海拔1400多米的山区。黄诗燕沿着蜿蜒的溪流考察,脚下一溜,滑进了水里,一身湿透。他上岸后在村民家借了一件不大合身的大红t恤,穿着拖鞋在村里走访座谈,和大家摸家底、找对策。

调研后他了解到,梨树洲最宝贵的资源是生态,拥有酃峰、次生林、冰臼群和白水瀑四个“湖南第一”。但是该村是长株潭地区唯一不通电的行政村,长期以来,村民们靠微型冲水式发电机发电,时常烧坏电器,村里也没有手机信号,发展旅游受到制约。

“再难也要让梨树洲通上电!”他当即拍板,从村民最期盼的路、电、水、通讯入手,把梨树洲列入炎陵县七大景区之一,开发这片旅游处女地。

耗资近200万元,9月12日,梨树洲村通上了国网的电。手机有信号了,进村的道路修好了,农家乐办起来了。每到夏季,游客如潮,村里每户收入少的四五万元,多的超过20万元,一些村民还发展竹笋加工产业。“没有电,哪有这么多游客。”村支书伍英华说,当年黄书记考察摔倒的地方,如今也修起了旅游栈道。

访贫问苦摸家底,对症下药开良方。黄诗燕的日程表上,到偏远的山村去,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他工作的常态。他说,“没有实地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密集的调研走访,黄诗燕提炼出炎陵“四老四地”的特点:老祖宗安寝福地、老人家革命圣地、老天爷生态宝地、老百姓宜居乐地。当脱贫攻坚的战鼓擂响时,他提出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描绘出炎陵脱贫的蓝图。

楷模读后感篇三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原县委书记黄诗燕多年如一日,扎根扶贫一线,带领炎陵县实现脱贫摘帽。11月29日,他因连续多日超负荷工作,突发心脏病因公殉职,年仅56岁。近日,黄诗燕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敬业奉献“中国好人”。

月29日,黄诗燕强忍着身体不适参加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调研会并讲话。谁也没想到,会议之后竟是永别。

,47岁的黄诗燕来到罗霄山深处的炎陵县任县委书记。他马不停蹄地寻找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得知霞阳镇石子坝村的陈远高是种桃大户,黄诗燕急忙赶到他家中。

2011年底,黄诗燕提出在炎陵打造“一带八基地”,重点盯准黄桃产业。

炎陵县黄桃产业办副主任谭忠诚:县里的农民过去观念很陈旧,老是怕这个东西多了卖不出去,现在黄桃重点区域与过去的贫困区是高度吻合的。

为打消群众疑虑,黄诗燕扎到一线,带着大家一起抓生产销售。在任102个月期间他遍访了全县54个贫困村,走访贫困户1100余次。

如今,炎陵县全县8000多户居民种植黄桃8万多亩,近6万人进入黄桃产业链。全县60%的贫困人口通过种植黄桃稳定脱贫,炎陵县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黄诗燕把无比的忠诚与满腔的挚爱献给党的事业,献给了千万老区人民,他用生命兑现了“脱贫功成,务必在我”的庄严承诺。

楷模读后感篇四

深秋季节,罗霄山深处,层林尽染。

湖南省炎陵县中村瑶族乡平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朱圣洪的最后一批黄桃,销售一空。靠着400多棵黄桃,他家连续4年收入10万元,顺利脱贫。

20,在炎陵县这片红色热土上,朱圣洪这样的贫困人口占全县农民的19.5%。担任县委书记8年多,黄诗燕带领县委一班人,以燕子衔泥的韧劲儿,在革命老区炎陵谱写了一曲全面脱贫的壮丽诗篇。截至目前,5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炎陵县建档立卡户全部清零。

脱贫攻坚后的庆功会,黄诗燕却永远也看不到了。

年11月29日,开完扶贫调度会,黄诗燕突发心脏病,不幸殉职,生命定格在56岁。

做大黄桃产业

当地种植8万多亩,2019年产值11亿元

2011年6月25日,炎陵县迎来第三十任县委书记黄诗燕。

从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主任派下来,别人说他是“镀金”,黄诗燕却不理会。骄阳似火,他戴上一顶草帽就下乡了。

山路泥泞,60多公里山路,车走了3个多小时,到了离县城最远的策源乡梨树洲村,这里地处湖南第一高峰酃峰下,是当时全株洲唯一的“无电村”。村干部诉苦:全村25户80余人,年人均纯收入仅1000余元。

山多地少,出路在哪?黄诗燕提出,农业发展重点抓好生态特色产业;用好生态山水自然资源,发展全域旅游;以特色种养产业和旅游产业推动精准扶贫。

在村里调研,黄诗燕看到不少老乡家里种了黄桃,但经济效益却不好。学农出身的黄诗燕发现,这里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湿、多沙土,种农作物十种九不收,长出来的黄桃却很甜。

在黄诗燕倡议下,炎陵县成立了黄桃产业办、黄桃协会。从2011年开始,县里组织的有关黄桃大大小小的活动,黄诗燕不知参加了多少场。黄桃大会,主动站台;江浙推销,主动带队。他提议将当地黄桃统一定名为“炎陵黄桃”,并申请国家地理标识产品,打响了品牌。

有人善意提醒,县委书记公开为产品代言,会不会引来非议?他坦然说:“为老百姓脱贫站台,我怕什么!”

终于,黄桃从炎陵的深山沟,走向全国各地。目前,当地种植8万多亩,2019年产值11亿元,黄桃有关收入占全县农民农林牧渔业收入的40%;近六成贫困人口靠种植黄桃实现稳定脱贫。

把群众当亲人

“砸锅卖铁,也要让百姓住上新房”

“3年时间,黄书记一共来了我家19次。”鹿原镇上村村村民张连军说。

张连军是九龙工业园县级集中安置区的第一批居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黄诗燕建议下,他成为安置区的物业工作人员,妻子和女儿也实现了就业。

经摸底发现,炎陵县有1.49万户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隐患,全部解决需投入6亿元,而炎陵当年财政收入仅7亿元。连主管的住建局负责人都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黄诗燕态度坚决:“砸锅卖铁,也要让百姓住上新房!”

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县委大院,陈旧、朴素。为了筹资,老旧的县委大院一直没装修。整合县里各项涉农资金,握指成拳。“大家统一认识,不建新大院,把钱花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县长文专文回忆。

难关终于闯过。全县1250户贫困户易地搬迁住进新房,2543户贫困户实现安居,6122户土坯房得到改造。

副县长盘晓文记得,设计易地扶贫搬迁住房时,农民出身的黄诗燕提出,要给群众留一块菜地,一个小杂屋。“为了让我们住得安心,给每家配了60平方米的菜地。”张连军说,“什么事都给老百姓考虑到,这样的县委书记,就是群众的亲人!”

如今,在炎陵,最旧的建筑是县委大院,最漂亮的是学校、医院。

对人宽对己严

他住的宿舍很逼仄,9年没有添置一件新家具

9年来,黄诗燕翻山越岭,脚步遍布全县120个村庄、3900余户贫困群众家里。

果农张福明说:“书记在我家住,临走要给餐费,他说这是红军的传统。”

张福明手机里存着不少与黄诗燕联系的短信。得知他家的橘子口感不好,黄诗燕请专家引进新品种。得知老张要来县委坐一坐,黄诗燕站在楼梯口迎接。

“你不像个当官的。”张福明说。

“我本来就是农民!”黄诗燕回答。

春节,张福明去给黄诗燕拜年,带了五六斤花生和一条烟。没想到遭到黄诗燕的“一顿骂”,“老张,你买烟干什么,拿回去退了。”

温和的黄诗燕,偶尔也发火。,炎帝陵景区里,一位叫卖土特产的大娘被保安拦下推搡。

黄诗燕撞见,急忙叫人上前制止。“发展旅游要平衡好景区管理与周边贫困群众的关系,要优先吸收他们在景区工作。”黄诗燕批评负责人。

于是,30多位贫困农民经过培训后在景区上岗。

对人宽,对己严。炎陵县委办副主任刘明华至今谈起黄诗燕书记,还有些哽咽:他住的宿舍很逼仄,9年没有添置一件新家具,宿舍里的东西,连热水器、床、暖壶等,都是之前留下来的。

如今,炎陵县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今年10月,黄诗燕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

在脱贫攻坚一线践行初心(快评)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打赢这场硬仗,全国280万扶贫干部奔赴一线,黄诗燕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在这场攻坚战中,有至少700人倒在冲锋路上。沉甸甸的名单中,有县委书记、大学教授,也有乡镇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他们以生命赴使命,以初心换民心,以忘我的奋斗追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梦想,用宝贵生命在神州大地、在扶贫攻坚战主战场,矗立起新时代优秀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一夜惊怜丝吐尽,三乡切盼燕归来”,群众的挽联,是炎陵百姓对这位扶贫书记的最深怀念。心中装有人民,做事为了百姓,奋斗为了信仰。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多大的困难,都能战胜;多残酷的战场,都能成为赢家。

楷模读后感篇五

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彭士禄隐姓埋名工作了数十年。49岁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晚年基本失去了胃功能,只能靠一根鼻饲管提供营养。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先。20__年3月22日,彭士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搞核潜艇全靠“自教自学”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把我往哪里搬。”这句话彭士禄向来身体力行,从年仅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他就一直在履行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通过考试赴苏联留学,专业是化工机械,他所有的功课全部是优秀成绩。毕业时,彭士禄获得了苏联颁发的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1956年,彭士禄即将本科毕业,正逢陈赓大将访问苏联。陈赓把他叫到大使馆,跟他说:“中央已决定选派一批优秀生改行学核动力专业,你愿意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毫不犹豫地回答。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100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当时中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在这种条件下怎么开展工作?彭士禄说:“我们这批人有学化工的,有学电的、仪表的,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没有资料、图纸、设备,没见过实物……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用简陋的计算工具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最终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有时为了验证一个参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三班倒”,用仅有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和几把计算尺连续算上好几天。

身为副总工程师,彭士禄是基地技术负责人,但他与大家一样住“干打垒”,一起加班加点。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关键技术,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

在彭士禄的带领下,仅用不到5年的时间,我国建造的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就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

“彭拍板”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

彭士禄一生都勇于创新、敢当使命,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顶得上,外号“彭大胆”“彭拍板”,他将对国家核事业的坚守转化为果敢行动的具体实践。

1967年,彭士禄来到位于祖国大西南的九〇九基地,开展陆上模式堆的建设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他总能一眼发现问题所在,当机立断拍板作决定,便有了“彭拍板”这个绰号。

“时间很紧,总要有人拍板,不能无休无止地讨论呀!”彭士禄说。他曾对其他科研人员说:“做实验用数据说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中国发展核电,究竟该走哪种技术路线?20世纪70年代,熔盐堆方案和压水堆方案如何取舍,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经过科学论证和调研,彭士禄力排众议,提出应采用国际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并充分利用我国刚建成的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技术经验及其工业配套设施,容量可暂定为30万千瓦。压水堆方案很快得到认可,这一方案也为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我国核电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很长时间以来,彭士禄的事迹甚至连他的名字都鲜有人知。

“核潜艇工程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是千万科技工作者和工人、干部集体努力的结晶。”彭士禄做到了在工程技术上始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在名利晋升、提级授奖上,却坚持“越糊涂越好”。20__年,彭士禄以全票通过荣获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当彭士禄女儿问他此笔奖金100万元港币该如何处理时,他立马说了两个“不要”:一是不要奖金,把它捐给组织,设立人才奖励基金;二是不要以他的名字命名奖励基金。彭士禄说:“此项荣誉和成绩不只属于我个人,它更属于核潜艇人,属于核电人,属于核动力人。核潜艇的研制成功是全体参研人员共同奋斗、艰苦拼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个群体才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是共和国的脊梁!所以这笔奖金应该奖励那些为核动力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高精尖人才。”经组织多次说服后,他才同意命名“彭士禄核动力创新奖”,奖励在核动力领域作出重要创新成就的年轻人。

短评:深藏功名为国为民

从中国潜艇核动力堆到秦山一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都留下了彭士禄辛勤的足迹与汗水。在他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一生里,彭士禄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他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勇挑重担,身先士卒,忘我工作,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核动力事业。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彭士禄不要名、不要利,但要把核潜艇造出来、要把核电站建起来。他就像深海中的核潜艇,“深潜”一辈子,无声却有无穷的力量,必将激励科技工作者在新时代继续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以彭士禄为代表的一生为国家而努力奋斗的人,国家永远不会忘记,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

楷模读后感篇六

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黄大年同志已经将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创造出了有价值、有意义的无悔人生。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学习黄大年同志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甘做人梯、淡伯利名、乐于奉献的精神,关键是要常怀“三心”。

对组织常怀忠诚之心,涵养静气。“对党忠诚老实”“永不叛党”,是党员的义务,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入党誓词中的庄严承诺。黄大年同志在7年左右的时间里,为了让相关科研水平有更快进步,黄大年把自已毫无保留地交给了祖国,夜以继日地工作,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这是一位放弃海外优越生活、把生命奉献给国家的科学家,一听到《我爱你,中国》这首歌就流泪的海归赤子。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就要像黄大年同志一样,带头学习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纲领,坚持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把提高对党的忠诚度作为党性锤炼的终生实践,做一名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基层干部。

对群众常怀关爱之心,滋养和气。“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失公仆之心”。黄大年,始终深怀敬业之情。他诲人不倦,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倾尽心血的职业理想;他刻苦钻研,始终把赶超世界一流和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为了让祖国的科技水平获得巨大幅度的提升,黄大年殚精竭虑,忘我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就要像黄大年同志一样,都要像黄大年等时代楷模那样,始终做到干一行爱一样,干一行钻一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用“绣花”功夫抓好工作落实,以“工匠”精神成就伟大事业,不能“尸位素餐”、无所作为,坚持以自己的敬业之情焕发生命之光。

对工作常怀责任之心,培养锐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人生有限,但品格的力量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黄大年同志义无反顾、选择回国;为了科学事业后继有人,他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了国家重要领域尖端技术的发展,他不计名利、殚精竭虑……这是一种将自身生命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大智大勇”、“大德大爱”。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就要像黄大年同志一样,本着一切为民的责任担当,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用“实干”加“巧干”成就党的事业。

观看时代楷模《黄大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楷模读后感篇七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员黄诗燕,真正将其初心与使命实践在其一生的事业中,他为脱贫攻坚奉献力量,倒下了其强大的身躯,却永远地活在了人民的心中。身为一名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黄诗燕走过许多土地、有过多种身份,却从未停下其前行的步伐,因为他心中有信念,始终以党和人民事业为最高追求,矢志不渝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的国家现在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举国上下在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在这种情况下有紧急行动、全力奋战的各党政军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也涌现出无私奉献、英勇奋战的广大医务人员,还有众志成城、团结奋战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协同作战,朝着必胜的信念勇往直前。回忆自己当初写下的铮铮入党誓词,是否也有着如此激情与信心,自己又是否一一实践和超越,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是否也如其一般勇敢与坚强。而我,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此时羡慕着医护人员行医救人的本领,却也不忘自己守护一群孩子们的本能与职责,与广大人民群众一样,朝着必胜的信念,相信我们终会成功守护我们的家园及每一位家人。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指出:“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防控工作正有力开展,社会各界和国际舆论反映总体是好的”,关于疫情防控他更是强调:“越是兵临城下,指挥越不能乱,调度越要统一”,抗疫期间也有部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显现,在疫情的考验之下,见证了某些党员同志不作为、负初心等现象,这正是我们所需警惕的行为。近日,好消息越来越多,新增确诊病例已连续下降,治愈人数连续上升,这场战役的结束指日可待,但这场战役却给全世界上了一堂深刻的课,人类身为自然的一部分,没有权利也没有权限去改造它;我们身为国家的一份子,必须齐心协力、担起责任,方能共克时艰!

我们的国家有这般真心为人民谋幸福的黄诗燕,抗击疫情的当下有这样勇敢担当的钟南山、李兰娟等专家,有如此不辞辛苦的医务人员冲锋在前,我们有何理由不努力、不致敬、不前行,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种职业,我们需始终铭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楷模读后感篇八

近日前往炎陵县委书记黄诗燕同志工作的地方,亲身体验了黄书记的工作和生活的场景,真使本人感受深刻。

黄书记真是人民的好公仆,当地群众对黄书记非常怀念,黄书记把人民利益时刻放在第一位,时刻为人民服务。这次为了炎陵县脱贫攻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要学习黄书记为了民服务态度,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防疫期间,我本人自觉参与炎陵县霞阳镇中团村的值班工作,得到了当地居民的好评,我将在之后继续做好服务、宣传工作。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