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风俗(汇总15篇)

时间:2023-12-06 13:04:19 作者:梦幻泡

新年是个独特的时间节点,我们可以反思过去,反省并做出改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年总结案例,每一个案例都是真实的,具有相应的参考意义。

新年的风俗祝福语

1、衷心的祝愿你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期待都能出现,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付出都能兑现!

2、年终岁末,承前启后。总结过去,烦恼丢掉。一年辛劳,圆满结束。放飞梦想,继续起航。新年进步,再接再厉。祝你开心,幸福快乐。新年吉祥,万事如意。

3、溪水不知道为什么总要流向大海,蝴蝶不知道为什么总要在空中飞舞,我不知道为什么短信总要发送给你。可能是新年到了的缘故吧,祝你新年节快乐。

4、吉祥在探头,好运在萦绕;开心在打鼓,快乐在冒泡;喜悦在高涨,幸福在敲门;健康在呵护,平安在保佑;财神在铺路,朋友在祝福:祝新年快乐,福寿无边!

5、岁末年初,让失败与不快成过往云烟,让成功与喜悦伴随,怀揣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规划,跨入新的纪年,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身体安康,新年快乐!

6、佳节到,祝您:一年开开心心,一生快快乐乐,一世平平安安,天天精神百倍,月月喜气扬扬。新年快乐!

7、新年到了,祝福也到了。短信一条,问友平安,天气转寒,加衣保暖,合理膳食,记在心间。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好运连连,幸福绵绵!

8、新年至,愿你浪漫如诗,温柔似雨,柔情如雾,宽容似海,温馨如月,热情似日。友情传信,爱情传情。保你幸福快乐,新年大吉。

9、新年将至,新年初始,需活动拇指。多发微信至亲朋好友以通经脉暖气血,此乃利国民身心健康之大计也。在这个温馨幸福快乐美好的时刻,特别的祝福送给特别的你,祝新年快乐,事事如意!

10、珍惜已经拥有的,放手已经逝去的,让幸福离得自己近一点。不再期待遥远不切实际的梦,深深扎根于脚下,走好每一天。放下执着,丢弃怨恨,修炼自身,成就更美好的自己吧。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相信自己,新的一年一定有不一样的精彩。

11、当新年的钟声悠然响起时,我衷心的祝福你,愿幸福永恒萦绕在你的身边。拜新年愿我的思念化作真挚的祝福,祝愿你新年快乐!

12、当你看见这信息时,幸运已降临到你头上,财神已进了你家门,荣华富贵已离你不远。祝福你新年快乐!

13、新年伊始是新年,万象更新又一年,制定人生新目标,努力奋斗创佳绩,新年,愿你告别过去的懒散,拥抱明日的辉煌,努力进取,开创幸福新生活,新年快乐!

14、青枫浦,妆镜楼,扁舟子,不胜愁,闲潭落花东流水,相思明月对高楼。君心莲子清如水,可否置袖细细尝?值此新年佳节日,共拟与子偕老言。

15、有种时光,叫岁月静好;有种坚持,叫永不服输;有种成功,叫大器晚成;有种爱情,叫奋不顾身;有种旅行,叫说走就走;有种祝福,叫新年快乐!

16、敲响的是钟声,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故事,带走的是希望,盼望的是美好,送来的是祝福,愿我的朋友新的一年里;新年快乐!

17、今年的新年有什么特别,今年的新年有什么新意。有!来点酷点,来点醒目的,我的地盘,我要与众不同。所以我要说一句很特别的话给你,听好了:“祝你新年快乐”!

18、新年来到人们兴高彩烈,锣鼓的振响激励新的征程,短信的频传相互祝福祈祷,告别旧年的烦恼愁绪一去不返。祝朋友新年快乐,乘胜前进创大业!

19、辞旧迎新锣鼓闹,新年祝福发三条:第一祝你身体好,健康快乐每一秒;第二祝你财运罩,财源广进忙数钞;第三祝你步步高,青云直上冲云霄!新年快乐!

20、一声问候,打开新年气象;一杯美酒,斟满富贵美满;一束鲜花,绽放温馨美丽;一句快乐,带来无限欢笑;一道祝福,情谊就在其中。新年佳节,祝你快乐!

文档为doc格式。

新年的风俗习惯作文

我的老家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

按照老家的`习俗,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被老家称为小年,这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杀羊杀猪用来祭灶。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办年货了:买对联、买糖果有些人家还要炸东西。

到了除夕就更热闹了,家家户户都在包饺子,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飘亮的新衣服,出门在外的人赶紧回家团圆。到了晚上,人们都要吃年夜饭。

从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们走亲访友的好日子。人们都要互相拜年,祝福亲朋好友新年快乐,全家平安幸福。家里来了客人,大人们都要拿出好吃的东西来接待客人,小孩子们也都非常开心,因为他们都可以收到压岁钱。

到了元宵节的时候,到处都张灯结彩的,整条街道都挂满了灯笼彩旗,非常好看,小孩子们都高兴地唱起来跳起来,高兴极了,家家户户也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吃着汤圆。这都寓意着我们大家都团团圆圆。生活和和美美。晚上,大家有的放着美丽的烟花,有的在放许愿灯,美丽极了。

过了正月十六,春节就这样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我们也开始认真的学习了。

新年的风俗作文精选

说到中国最受欢迎的传统节日,大家一定会马上想到春节。而在过春节时,我们一定会履行许多传统风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谈春节的风俗。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怪物叫夕,它每年都会吃人。后来人们发现它害怕红色和烟花爆竹的响声,就以此来驱赶夕。从此,人们在除夕夜就有了贴春联和燃放烟花爆竹的风俗。

在贴春联时,一般都有左联右联和横批。人们往往都会在春联上写上吉利的话语,祝愿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可以平平安安,心想事成。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摆上好酒好菜,很多人还会吃饺子,同“交子”。然而,酒才是重中之重,古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由此可见,燃放烟花爆竹也是春节的一大风俗。在夜晚,那爆竹声噼里啪啦,那烟花五颜六色,红的,黄的,蓝的,各种形状,各种样式,无不给春节带来了许多节日气氛。但现在许多人非法燃放烟花爆竹,给我们的安全带来了隐患,而且燃放的烟花爆竹还会污染空气,所以这一风俗已经被“禁止”。

其实这只是一小部分,在春节中,我推荐大家安全出行,过一个绿色环保的新年。

过年的风俗作文

过年都有哪些风俗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过年的风俗。

作文。

希望能够帮到您!

春节里,家家户户必然装扮得红红的,挂红灯笼、

春联。

贴“福”字等等。总之是用红的穿红的戴红的可以说“红色”成为人们春节时最亲密的朋友。传说在古时候由一个叫“年”的怪物经常在春节这个节日里跑出来害人后来得知它很怕红彤彤的东西和很大的响声比如一个熟透了的红苹果就足以吓跑它了。后来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过春节的时候把家里扮得红红的还经常放鞭炮。

在除夕夜里,大家都要熬夜守岁。古时候,有个人曾以吟诗、打麻将来打发时光,可是现在不同了,科技发达了,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看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孩子也喜欢看呢!不过为什么要熬夜守岁呢?相传在古时候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做“岁”的怪物喜欢吃成年人与老年人,不喜欢吃小孩子。可是,它特别坏,每当遇到小孩子时,就会施法把小孩子变笨。直到有一年新年的时候,一个财主给了他儿子一点钱,并给他系在锦囊里,结果当他儿子遇上“岁”时,“岁”见了这个金光闪闪的东西竟掉头就跑。此后大家不仅夜里守“岁”,谨防“岁”的偷袭,而且也会适当地给自己的孩子一些零花钱,命名为“压岁钱”。

春节的传统习俗真的非常有趣!

春节,人们俗称“过年”。那么,人们过年一般干什么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习俗了。

在大城市里,除夕那天,人人都穿起新衣裳,接着清洁自己的房子,贴。

对联。

购买年货然后把买来的新花草摆放好。晚上家家都做好丰富的团年饭。人们吃完团年饭后就在规定的路段上放烟花或者在家看电视转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乡村的除夕是这样过的:大清早,人们就起来了。换上新衣裳以后,就在自家的门前贴对联,家家户户的院里都挂上了红灯笼。晚上,家家户户的灯笼都亮了,红红火火一片。每家门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声。人人挨家挨户到处串门,好不热闹。

大年初一,城市和乡村的人们,都带着年货,有的去庙里上香;有的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还有的一家一起出去游玩。

这就是中国人们过年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各地过年都有独特的习俗。今年寒假,我对家乡丹城过春节的习俗作了全面的观察和调查。真是不走不知情,一走开眼界。家乡过春节真是丰富多彩,按照时间顺序共有5种风俗。

祭灶:家乡的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家乡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今年我是在阿姨家里过年的,所以在腊月二十四祭灶。阿姨一大早请来灶神纸像,又是熬糖,又是煮小豆饭……一切完毕已是傍晚,点烛,敬香,供奉等一系列程序才算结束。听阿姨说,祭灶为的是让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扫尘:举行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五起到除夕,家乡的人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

贴春联,“福”字:每年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纷纷贴上购买的春联,雅兴者自己铺纸泼墨挥毫,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红红火火。春联贴完,家家户户都忘不了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而且是倒着贴,取“福到”的谐音,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心愿。

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互相祝贺新年,到处是一派喜庆的气氛。祭祖:家乡的人过节都不会忘记去世的先人。过年也不例外。供奉食物表示心意,是我们家乡人祭祖的普遍形式。

通过这次调查,我全面了解了家乡人过春节的各种习俗。每一项活动都寄托了人们的心愿。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对于春节,人们也在不断增添一些新的形式,如每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了除夕夜的一道“大餐”。不少人还在春节期间出门旅游……这样春节过得就更丰富多彩了。然而,我想,作为一种传统节日,它所特有的民族特色,地方习俗始终不会被丢弃,如何使春节过得既有传统地方特色又充满时代气息,这将是富裕的人们的不断追求。

新年的风俗作文

春节,大家都很熟悉。在不同的地方,人们过春节的方式也略有不同。你想知道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吗?那就和我一起重温那美好的时光吧!

我家乡的春节大约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被家乡人称为小年,这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大人们还要杀羊杀猪来到厨房的灶台前祭祀灶王爷,据说这是请他回到天庭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几句。祭祀过后,人们就开始办年货了:买对联、买糖果……有些人家还要炸油果子。到了除夕,年货都准备得停停当当,这一天会十分得热闹,早上爸爸和大伯拿着鞭炮、纸钱来到祖先的墓前祭祀,“请”他们“回”到家里一同过年,而妈妈和大娘就会在家里热火朝天地准备丰盛的午餐。

到下午家家户户的门上和窗上都贴上来红红的对联和窗花。最有趣儿的是,妈妈还会在饺子里包入一枚硬币,看谁能吃到这个硬币,它寓意着吃到硬币的人在下一年里福气多多。在这一天,下午还要放鞭炮,这在我的老家叫做抢福,谁家放鞭炮越早,谁家吃饺子越早,就意味在下一年中谁家的福气就越多。全家人才围在一起,一边谈论着一年中遇到的开心事,一边品尝这饺子的美味。吃完了年夜饭,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惬意地吃着瓜子,其乐融融地等待着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除了比较小的孩子,人人都得一晚上不睡觉,这叫做守岁。

大年初一早上,人们要早早地起床,放鞭炮。孩子们跟在大人的身后,来到长辈家磕头拜年。在这一天,最开心的就要数我们小孩儿了,我们会收到很多的压岁钱,拿着压岁钱的我们,尽情地去购买鞭炮和零食。眨眼间,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来了。人们早早地涌上街头,兴高采烈地观看着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去赏花灯,看礼花。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鱼灯、有福娃灯、有火箭灯……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来涌来,围到广场上看烟花,各种各样的烟花将夜空装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过了元宵节,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怎么样?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了,蛮热闹的吧!

新年的风俗祝福语

1.新年到,愿你友谊之树常青,幸福之花常开,吉祥如意常在,金银财宝满怀。新年快乐!

2.悠悠的音乐里有淡淡的诗,淡淡的思念里有绵绵的情,绵绵的爱情里有我永久的祝福,祝爱人节日快乐!

3.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将友谊进行到底!

4.新年快乐!祝你源财滚滚,发得像肥猪;身体棒棒,壮得像狗熊;爱情甜甜,美得像蜜蜂;好运连连,春节短信多得像牛毛!

5.带上诚挚的祝福,我轻轻地来到你身边,也许一毛钱真的不算什么,但我的内心真的感动,感动有你让我想念,感谢有你让我不再孤单。新年到了,祝你幸福!

6.新年来,关心语,记牢了,就是听话小宝了。哈哈,新年快乐哟!

7.让我告诉你七种活得开心的方法:多关心我;多想我;多照顾我;多疼我;多见我;多发信息给我;最重要的就是认识到一个这么可爱的我!

8.新年新期盼:先祝身体健,再祝家团圆,三祝国发展,四祝人民安,五祝多拿钱,六祝随心愿。短信送你看,幸福乐年年。

9.敲响的是钟声,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故事,带来的是希望,盼望的是美好,送来的是祝福。愿我的朋友一生平安快乐,永远幸福。

10.昨天的烦恼扔到记忆深处,昨天的快乐启动新生细胞,昨天的失望丢入岁月汪洋,昨天的幸福承载明日吉祥,万事如意!

11.在新的一年里,希望我的父母能健健康康,平平安按,快快乐乐的!

12.新年佳节不送礼,发条短信祝福您,健康快乐唱伴你,好运和你不分离,还有让我告诉你,财富已经跟随你。祝新年快乐!

13.新年节日到了,愿你新年新气象,送你四个讲究,发型讲究新潮,衣服讲究时尚,生活讲究品味,信息讲究诚意。祝你新年笑口常开,吉祥如意。

14.一缕温馨,让烛光摇曳;一丝关怀,让星光照耀;一点思念,让雪花飘远;一声问候,让信息传递;一份祝福,让新年凝聚。朋友,愿在新的一年里,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

15.新年来到,朋友特地送上美好“元”,祝“元”你处事“元”滑,如鱼得水;左右逢“元”,步步如意;爱情“元”润,甜蜜永久;财“元”广进,节节高升;心想事成,事事“元”满!

16.忙碌了一年,亲爱的老师,您的新年又到了,感谢您对我的帮助与关怀,感谢您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无论何时何地,您永远是我的好老师!祝您新年快乐!

17.新年到啦,祝你生活,芝麻开花。平安健康,续写佳话。事业有成,致富发家。人人佩服,都把您夸。你的现在,如诗如画。你的未来,掌声鲜花!

18.陈年钟声入新年,爆竹炸响新岁添,斗转星移轮流换,欢天喜地又一年,风调雨顺看五洲,华夏抖擞换新颜。愿你新年新气象,好运又好年。新年快乐!。

19.今天是新年,祝你兜里装满欧元,手里数着美元。祝福你在新年全家团圆,快乐永远,天天好心情,天天吃水饺(大元宝)肚子鼓得圆圆。

过年的风俗字作文过年的风俗有

再有不到一个月就要过年了。过年意味着“爆竹声中一岁除”,去旧迎新。每年过年都一样,鞭炮连绵除旧岁,张灯结彩过新年!这是喜庆的日子!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对于过年似乎没有童年时的那种期盼和兴奋了。而现在,对于异国他乡的我来说,过年变得更是平淡。喜庆是他们的,团聚是他们的,和我无关。对于过年的那种喜庆和期盼好像在童年时期给用光了!

过年,是每个孩子都比较期待的日子!我也不列外。记得小时候,总是很早就盼着过年。因为过年有很多好吃的,而且有新衣服,新鞋穿。那时的追求仅仅如此,简单却又无比快乐。

过年是团聚的日子,外出打工的通常都会在过年的时候回家。辛苦了一年,总得犒劳一下自己吧!老爸也是,常年在外面打工,都是过年的时候才回来。我最是期盼了,因为老爸回来总是会顺便给我们姊妹买些衣服裤子,都是大城市买的,好看。如果考试成绩不错的话,还可以得到不少的奖励。当然,新衣服都买来都是放着,得一直等到年初一的时候才穿。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嘛。

过年的时候都有些冷,有时候偶尔会下点雪。北方通常都是干冷,而南方如果不下雪,一般都是烟雨蒙蒙的,有时候也会遇到晴天。初一,大家吃了早饭,就拿着些纸钱,蜡烛,香去庙里烧,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完事儿了就慢慢悠悠的回来,吃了午饭就开始了下午的活动。有打麻将的,有打扑克的,有一群人围着火炉,一边吃糖,一边嗑瓜子聊天的,有看电视的,打游戏的!这是放松的日子,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暂时不用看书,做功课。就算偶尔犯点小错,也会因为过年被赦免了!

在农村,过年杀猪好像已经成了一种炫耀。看看谁家的猪比较大,比较肥。杀一头猪的,一般都不会卖,年前杀了,把所有的猪肉用盐腌上几天,熏成腊肉,挂起来,想吃的.时候就洗一块。所以,腊月初八以后,常常会听到猪叫声。杀猪也是比较欢快的日子。不仅意味着可以好好的吃上一顿肉,而且是从此开始,肉将是饭桌上的主角!倒也不是因为能吃多少,而是那份年味的喜庆。腊月十几开始,就能闻到熏肉的香味了!那味道,比吃还香。

过年怎么能少得了对联呢!有的书法好的,就买红纸自己写,有的怕麻烦就干脆直接在街上那种写好的!顺带买些年画!有什么一帆风顺啊,什么马到功成啊,什么招财进宝啊一类的……有的也买上几个大大的福字,可以贴在门上,而且得倒着贴!这叫福到了!

农村经济差一些,所以没有城里那么多的烟花,偶尔有,总是会有很多人出来看!但是,鞭炮却不少!年三十吃饭几乎每家都得来上一挂,所以通常听到谁家鞭炮响,就是他们家吃饭了。然后十二点也会来上一挂,这是迎新年嘛!接着就是初一早上,晚上,以后都是这样。当然,有钱的放完鞭炮,等夜色更深了,就会把烟花点上,五彩斑斓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夜空!随后是一群孩子的吆喝!显得更是喜庆了!

春晚是过年的主要节目!以前农村是没有那么多电视的,吃了年夜饭,就串门儿的一大群人围着火炉,围着电视看春晚!我们家开始也没有,后来有一年过年也买了!年三十的电视就没关过,也不知道谁定的规矩,要熬夜,所以大家总是一边看着,一边瓜子花生的不停往嘴里塞!深怕自己睡着了!我通常就熬过十二点就受不了了!老爸特别能熬,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睡,只是初一的早上他很早就起来了,和老妈一起包饺子,南方呢,是包汤圆!等我们起床了,洗漱好了,饺子就下锅。吃饱了就可以放假出去了!

那个时候很开心,因为过年了,终于可以自由放松了!可是现在随时都可以自由放松了,却没有了儿时的开心!过年也变的平淡了许多!吃的还是那些菜,还是一样的过年,可是再也找不回儿时的快乐和喜庆了!

过年的风俗

壮族有自己的语言,中国学者将之归类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部分外国学者根据壮语同源词的情况,将壮语划入澳泰语系。壮语与同语支的泰国语、老挝语、傣语相似程度相当高。壮语有自己的文字,从中国的唐代(7世纪)就开始在民间使用,汉人称为古壮字,壮族人自称为“sawndip”,就是生字的意思,因为这种字是用汉字部首组合而成的。但是这种壮字由于使用面不广,没有能在全民推行,多用于书写地名,编山歌、记事。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府专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并于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订,但这种文字没有能在壮族地区推广。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现代民族学、历史界一般公认壮族是由中国古代岭南的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它与周奉时期的西瓯、骆越,汉唐时的僚、俚、乌浒,宋以后的僮(撞、獞)人、俍(狼)人、土人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壮族与百越中的西瓯、骆越是一脉相承的,从汉至唐初,壮族地区不断的主动或被动的接受汉语言文化,在今壮族地区出现了一些“雄于乡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吕氏,高凉、合浦的冼氏,钦州的宁氏等,称为“百越大姓”,各自雄居一方。唐代,曾把岭南道分置岭南东、西两道,设五府经略使于广州,下分五管。其中桂、邕、容三管都是壮族先民的聚居区。两宋、元、明时期,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统治,建州县、派官史、征贡赋,中央王朝在壮族地区实行的羁縻州县制度,任用壮族有名望之人为土司管理本族。而中央政府的漠视及土司的横征暴敛给壮族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使壮族人民不堪其奴役,多次反抗。唐朝的西原“黄洞蛮”起事,宋朝侬智高起义,明朝的俯江农民起义,清朝数百年不间断的起义直到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起事于这片地区。但历次起义都遭到了镇压而告失败。壮族人民在抗击法国殖民者入侵、辛亥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壮族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壮族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是世界有名的岩溶地区,石山拔地而起,石山里有岩洞和地下河。这种地形构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名胜景色。沿海盛产各种名贵海产,尤以南珠闻名。壮族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足,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玉米、薯类等。果品也很丰富,森林面积广,盛产柳州杉、银杉、樟木等名贵木材。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久负盛名的特产。

壮族春节习俗

壮族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过送灶节后便开始着手准备二十七宰年猪,土话叫卡姆景,二十八包粽子,土话叫包口瓬。壮族春节习俗中待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一过,壮家便处处洋溢着喜迎新春的气氛:扫房梁,制作肉粽、糍粑、米花糖、糯米饼等新年食品。晚间,村前寨后传来阵阵清脆的敲饼声,喷喷油香弥漫着壮村小巷。

除夕这天,各家各户男女老少,全家欢聚一堂,吃“压年饭”,迎新春。按壮族春节习俗“压年饭”饭菜要煮多,吃够吃剩,这是预示来年五谷丰登来年有余的意思。除夕晚,在丰盛的菜肴中最富特色的是要宰大阉鸡,鱼,家家必有。大年初一,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梳洗打扮,穿上新衣裳迎接新春的开始。做生意的人兴在这一天到山上要柴,因为柴与“财”谐音,期盼新年财源滚滚来。

壮族人民除过春节外,壮族春节习俗中还在正月三十日再过一个“晚年”。两个节日同样隆重。节日的早晨,天色将明,妇女们奔向河畔、井台担取新水,这一天,喝的用的,都不能是前一天的'存水。过去,有些地区,取回新水后立即过秤,和同量旧水比,如果新水重,就预示有丰收年景。节日期间,有年男女聚集在村处路旁或山坡上对唱山歌。有时竟要连唱三昼夜。在个别地区,青年男女在节日期间还喜欢分队举行抛绣球(用各色布缝制,四角和底部缀有五绺流苏,中间系彩绳。球心充以谷糠,重约半公斤的活动活动。

壮族春节习俗中初一是不访亲友的,忌拿刀,不得砍东西。据说这一天拿刀砍东西,就会把新年的好运都砍掉了。初二以后方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互赠的食品中有粽子、米花糖果等,一直延续到十五元宵,有些地方甚至到正月三十,整个春节才算结束。春节期间,壮族人民还开展山歌赛、跳舞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初一至十五,丰盛的菜肴,无尽温暖,全靠灶膛里的火。因此,年间壮家的火是不能熄灭的,火旺象征着家旺,子孙绵延。壮家贺年并非只是套套近乎,而是出自真诚的祝福。在大年时节,不论亲友乡邻,碰上面都道“新年好”、“恭喜发财”。初二,女儿、女婿带着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外公、外婆看着外孙又是亲又是抱,高兴异常。

春节的传统文娱活动除与三月三相同的歌墟外,舞狮、舞鸡、舞春牛,也吸引了不少青年人。狮子队的锣鼓一敲,搭起高台,狮子旋回而上,在十几张八仙桌搭就的高台上行走自如,引来阵阵喝彩。桂西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壮族春节习俗中,舞鸡的年青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壮族春节习俗中的舞春牛更为有趣。“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此外,还有敲锣打鼓的,领唱春牛歌的,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舞罢上村又到下村,从初一闹到元宵节。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壮族春节禁忌

给老人端茶饭,忌用单手。农历正月初一不得杀生。有的地方青年妇女忌吃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小孩头三天或头七天,外人不得进入其房间;妇女生小孩未满月,不能到别人家串门。

过年的风俗习惯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烧年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亲戚……这些年俗,你还知道多少?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过年的风俗习惯,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腊月二十三(1月20日 大寒),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腊月二十四(1月21日),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腊月二十五(1月22日),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腊月二十六(1月23日),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腊月二十七(1月24日),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1月25日),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腊月二十九(1月26日),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大年三十(1月27日),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大年初一(1月28日),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1月29日),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1月30日),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1月31日),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2月1日),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2月2日),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2月3日 立春),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2月4日),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2月5日),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2月6日),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2月7日),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2月8日),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2月9日),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2月10日),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2月11日 元宵节),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过年的风俗

一年的最后一天夜头叫除夕。在段玉裁《说文》中,“除”条里这样说:“凡去旧更新皆曰除”。“夕”者傍晚。所以旧岁的最后一天又称“岁除”、“大年夜”,俗称“年三十晚上”。南通人就叫它“三十夜子”。要是碰到“小年”(没有腊月三十的年份),腊月二十九也叫除夕。

在二千六百多年之前的周代,我国民间就有“岁终举行驱傩”的风俗。据《周礼夏官》中记载:“方相氏……率百隶而时傩,以索室趋疫。”这就是除夕活动最早的记载。《后汉书礼仪表》也有:“先腊一曰大傩,谓之‘逐疫’”的记载。而把这天子叫“除夕”是在东汉。东汉应劭写的《风俗通义》卷八“桃人苇茭画虎”上有:“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御凶也。”是“驱邪求福”的意思。到了晋代,开始有了除夕“分岁”、“守岁”的说法,同时也开始了祭祀祖先的习俗。到南北朝的时候,又增添了祭神的习俗。到了唐朝又有了饮宴、庭燎、铜刀刻门和点水盆灯的风俗。宋代度岁成为了年终大事,有“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佛”等习俗,以祈祷新岁之安。明朝时,除夕的风俗又有所发展,《帝京景物略》记载:“五更焚香楮,迎新灶君下界;插芝麻秸于门檐窗台;门窗贴红纸葫芦;夜以松柏杂柴燎院中,悬拜祖先影像;全家聚坐食饮;守岁。”清朝又增加了向尊师亲友辞岁、盥沐后祀祖祀神、阖家团拜、更尽分岁、散黄钱金银锞锭、吃荤素细馅水饺、坐以待旦,以兆延年等风俗。清朝通州人李懿曾写的《望江南通州好》词里头也有一首,就是写当时南通除夕时的欢腾和忙碌:

通州好,

除夕满城忙。

北里驱魈鸣爆竹,

南邻祀社设黄羊。

分岁酒盈觞。

南通民俗专家王宇明谈过年之二:压岁钱

小时候蛮欢喜过年的,因为过年有新衣裳穿,吃的东西也比平常多,还有一桩特别欢喜的事,是过年有得压岁钱拿,爷娘要给,爹爹奶奶要给,外公外婆也要给。好像这个风俗不仅不曾得断过,反而越给越多了。我小时候也就只拿角把两角钱,现在没有张把两张大团结好像不得去,就连才会说话的小伢儿都会得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压岁钱又叫押岁钱、压祟钱、压胜钱,是汉代起的头,汉魏六朝的时候开始流行的。据王黼《宣和博古图录》载:钱形长而方,上面龙马并著,俗谓佩此能驱邪镇魅。因为“岁”和作祟的“祟”同音,压岁就等于压祟,所以叫压岁钱。过去的压岁钱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钱币,而是为了带了身上戏戏、看看而专门铸就的和钱币差不多架子的东西,是当吉利物品或者是避避邪用的。有的在钱币正面还铸了有“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这样的吉祥语;背后还有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等的各种图案。明朝和清朝时的压岁钱,大多是用红线串起来的。清朝人富察敦崇写的《燕京岁时录》当中就有记载:“以彩线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给小孩子的压岁钱,南通人叫压金钱,这个“压岁”不是叫你不长,而是叫你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地成长。开始用市面上流通的钱币做压岁钱的是民国以后。那时候长辈用红纸包一百文铜钱给小伢儿,叫百岁钱,寓意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就用大铜钱,给的数目是“六”或者是“六”的倍数,这个是取“六六大顺”的意思;后来又改了用大红纸包一块大洋,是财源茂盛、一本万利的象征;等用了纸票子之后,压岁钱也就不用大洋改了用纸币,不过是要联号的。因为“联”与“连”又是同音的,这就意味子子孙孙要“岁岁发财”、要“连连高升”,大概发明“红纸包”这个词和用联号新票子的讲究,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南通民俗专家王宇明谈过年之三:贴门神

贴门神是中华民族古老的风俗,尽管现在大部分的人家已经不贴门神了,但作为子孙后辈,也要晓得晓得过去贴门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日前,我采访了南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名誉主席张自强先生,请他来说说南通的门神。张老是离休干部,也是专门研究南通民俗的专家。

据说在唐朝的时候,皇宫里头面经常舞鬼、闹皇宫,皇帝佬儿没得法子,就请了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个人来站门岗,从此之后皇宫里头就安顿了。时候长了,总不能叫这两个大将侭是站撒,于是就请了个画人像的画师,照他恁两个人的架子,画了画儿往门上格恁一贴,居然也就一样的安顿了。不过,照这架子老是画总也不是回事情,到了宋朝的'时候,就有人发明了先把人儿刻在木头板儿上,转来再印刷,这个应该就是木版年画的初级阶段。再后来有人要想印彩色的,聪明的人就想了法子再多刻几块板子,分门别类来印几种颜色,现在叫套色。还有的人为了开出的脸更像点儿、更漂亮点儿、更好看点儿,就在印好的画儿上,再勾下子、再描下子。例如像有的画儿,伢儿脸上用红笔这恁勾下子,画儿就既有木版的风格,又有手勾的成分,这种年画既好看又实用。到了明清时期,南通这块地方印门神已经基本上用木版。全国的木版年画出名的地方很多,例如北京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的潍坊、河南的朱仙镇、四川的绵阳。而我们南通的木版年画是单线,无论内涵、色彩和其它地方不大相同,这就是江海文化的特点。

照南通的民情风俗来讲,过年的时候,基本上不问城里和乡下,老百姓要图顺遂,要想发财,都要贴门神。所以过去说利市的到人家门上刬是说:“陈年不来新年来,老爹家里大发财。两扇金门左右开,红绿招财贴起来。左边贴的是秦叔宝,右边贴的是尉迟恭。斗大的元宝滚进来,发财大发财!”虽说是说的个利市,是个口话,实际上反映了大家对贴门神的一种心理期盼和图顺遂、想发财的一种心态。

过年的风俗作文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春节是中国农历岁首,也是中国民间最热闹的古老传统节日。中国民间过春节的习惯大概是从原始社会的时代‘腊祭’演变而来的。

春节的习俗有:每家每户门口都要贴红对联,有的人家大门上有挂红灯笼,放鞭炮,拜年。有的家长拿压岁钱给我们。人们都穿新衣服,舞龙,登山玩乐。

篇五:春节习俗。

我国一年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它就是古老的“春节”。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如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与春节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节的众多风俗至今都代代相传的。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原古时代就记载着春节扫尘的风俗。因为‘尘’与‘陈’是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用意是把一切贫穷,晦气统统扫地出门,人们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借扫尘的方法去整理全年来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开始。用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等方式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把福字倒着贴,意示着“福气已到,幸福已到”。还有行行色色的年画,窗花,春联贴挂,期盼赐予福禄寿,一年更比一年好。

过年的风俗

捞鱼生是南洋一带的汉族民间风俗,应该也算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人独特的庆祝新年的方式。

“捞鱼生”是以生鱼条(或者使用三文鱼等等可以生吃的鱼肉条)为主食材,搭配腌姜丝及各种有颜色的蔬菜丝及水果丝,如青红椒、西芹、红白萝卜丝及柚子肉等。“一堆堆”蔬菜丝,以达到七彩缤纷、色泽诱人为目的,预先排列在一个大圆盘上,然后洒上白芝麻、花生碎、五香粉及胡椒粉等。

当围在圆桌的家人(或朋友、同事等人)准备好,要举筷子进行“捞生”时,再淋上特制的酱汁(通常含有麦芽糖及酸柑汁等等)。然后一个人发号施令,大家就开始以筷子将大圆盘中的`各式材料高高的夹起,一边夹高还要一边说:「捞起!捞起!(捞喜)捞到风生水起,一年好过一年!」把鱼生盘中的材料夹得愈高,听说来年就会赚得越多,在新的一年中更容易实现心愿。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会说各式各样的贺年词句,如万事如意、一帆风顺等等。

最吉利之芦柑礼袋

走亲访友免不了两手的礼品盒,是以也常常苦恼于礼物的选择。而在新加坡,无论怎么纠结,有一样礼物却是少不了的——芦柑。

芦柑在新加坡的传统习俗里象征着吉利。拜年时,备上俩芦柑置于礼品袋中,看上去显得格外喜庆。将这礼品袋赠予主人家,就是表达对于主人家的祝福之意。而临别之际,主人家往往也会回赠两个芦柑,以表示将这一份祝福同样分享给对方。是以芦柑礼袋是新加坡过年时最平常却也最吉利的习俗。

最热闹之china town(牛车水)

新加坡的唐人街——牛车水,据说是因为当年人们多用牛车拉水才有了这个名字——自是早早就热闹了起来,尤以卖对联和门神的店面最为红火。人们喜欢各式的门神保平安,也喜欢各种含义的对联表祝福,还有大大的“福”字,乐呵呵的财神爷。偶尔,牛车水上还会出现几盏特色的热带菠萝灯,更是韵味十足。

过年的风俗作文

炮竹声下,映照的是扬起笑的脸。很久没有,如此畅怀的开心,如此肆意的快乐。我过年,我快乐。一道道晨曦划破夜空;一个个灯笼飞上屋檐;一幅幅对联贴上墙壁;一件件新衣奔离衣柜;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一片片彩霞空中飞舞;一阵阵欢呼请出红日;一句句祝福口耳相传——过年啦!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大年三十俗称除夕,在这一天家家都吃肉饺,寓意是昏昏沉沉地过完了一年。在吃饺子时要比家里的人口数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余”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会点上两根大红蜡烛,彻夜不灭,并且一直点燃到大年初一早上。也有人会在这一晚“守岁”,老年人守岁是对匆匆流去时光的惋惜,而小孩守岁,则是为了延长长辈的寿命。俗话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点的时候,我们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坟。一大早,我们便动身去上坟,拿着冥币、黄纸,还有鞭炮。人们在上坟的时候,会将黄纸点燃后放在坟头前,那燃过的黄纸灰被寒风吹起,像是逝者对人间亲人的问候。

随后在大年初几的这几天,吃饭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时间都是在一天三顿饭之前,所以,这几天鞭炮声会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显示出春节欢庆而热闹的气氛。

一个普通平凡的习俗,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文化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这些结晶需要我们继承与保护。

过年的风俗字作文过年的风俗有

我的家乡荆门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城,我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也发现了她有独特的民族风韵。

腊八过后,家家户户便上街办年货,人们把过新年需要的东西大包小包拎回家,预备充足的年货,热热闹闹过新年。

除夕夜,远方的亲人,都要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和面包饺子,一家人在餐桌前谈笑风声,愉快地吃团圆饭。

正月初一,小孩子们便一大早起来,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户去拜年,回家时,卜衣的口袋里会装满红包,手里会抱着许多食物,脸上会充满着喜悦的笑容,大人们则在客厅摆上一桌吃的,糖果、花生、饼干……还要倒上几杯热茶,等待着客人的来访。

去年我便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

图个新年新气象。

“左边点,右边点,上边点。”这是我扯着嗓子对在爬梯上贴春联的爸爸说:“老爸,你怎么贴个春联也不会呀!”姐姐走出来说。“你觉得容易,你上去贴啊!”算了,算我说错了!屋内传来妈妈的催促声:“你们快点来帮我的忙!”“来了!”我跑到妈妈身边:“母亲大人,有什么吩咐。”“我们把各间屋子打扫得一尘不染,焕然一新,然后把房间里需要换新的物品换新。“好,为什么要把家里的物品换新?”“过年呀,要添置一些新被子、枕头什么的,把旧的都换新,图个新年新气象。”哦,我懂了,新年要图个新气象。

开开心心过除夕。

“你们快点儿,还要去外婆家吃年夜饭呢!”“好啊!舅舅,么么……都回来啦!很热闹呢!”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外婆家门前,屋内有人出来迎接我们,“志红(舅舅的名字)”。“大哥.来了。”舅舅的身后探出几个小脑袋一起大叫:“瑶姐。”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和他们一起走进屋去。房间里全是小孩子,加上我们三姐弟足足有十个。去厨房和外婆打招呼时,见厨房里有很多人在包饺子,妈妈也在。我便也参与其中,和面时,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和面包饺子啊!”妈妈告诉我:“这是我们荆门的习俗,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所以包饺子象征团聚。”我懂了,原来和面包饺子是因为这呀!到了吃年夜饭时,大家坐在餐桌旁谈笑风生,充满了和谐,甜蜜。我们吃完后在房间里看春节晚会,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零点一到,外面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就“噼噼啪啪”震天响。孩子们跑到门外去放烟花,欢笑声阵阵。夜空中,五彩的烟火绽放,光华耀眼。家家户户门前,红艳艳的灯笼亮着,灿若繁星。

欢欢喜喜拜新年。

正月初一,我便一大早起床,穿好新衣服,先到父母房间拜年:“爸,妈,新年好,祝青春永驻,身体健康。”随后便说起我和弟弟编的顺口溜:“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小钱不要,大钱拿来。”爸爸嘻嘻哈哈地说:“自家人之问应该不要红包吧。”“不,抗议,抗议。”我们愤怒起来,妈妈却不同,给我们三姐弟一人五十,我们开心地谢了妈妈。然后我们一起瞄着老爸。“爸,至少应该表示一下吧!”“你妈都给了,我就没必要了吧。”“不一样,娘是娘,爹是爹,不给就搜口袋。”老爸只好老实分发,我们便出门去挨家挨户拜年。“伯母新年好,祝生意兴隆……”“真乖,来给你个红包,还有方便面。”这样我们便满载而归了。

“耶,看有钱买爆竹了,也有口福了”我欢快地说道。可谁知半路来出个“程咬金”――妈妈。“交钱,食品留着。”我们只好垂头丧气地交供了。幸好老妈,把食品留下了。客厅的桌上全是食品――招待客人的,还有几杯热腾腾的茶,我和弟弟偶尔去偷吃几个,不料一下被老姐逮住了。“好啊,敢偷嘴。”我俩一见这情形,一溜烟似的跑了。如有客人来,我和弟弟用最甜美的声音说:“欢迎,请进,新年好。”客人见了便立刻掏出红包来,我们便乐呵呵地等待下一个客人,过年真好!

过年的风俗作文

爆竹隆隆金龙去,喜气洋洋金蛇来。哇,蛇年春节来到了!它带给人们无数的祝福与快乐,勾画出新一年的蓝图。

“过年了!过年了!”一到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便高兴地嚷嚷到。这是,老爸从房间里哪出一叠春联,对我说:“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比如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哦。”听了老爸一大堆文绉绉的话,我只好吐吐舌头。“福”字代表“幸福、喜气”将“福“字倒贴,福就来临了!

贴完春联后,我们就到门外放鞭炮,爆竹为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听说,这是赶走年兽的好方法呢!

除夕之夜,亲戚们都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听老爸说,叫什么“合家欢”。年夜饭可真美味,大鱼大肉的,这些可是平常吃不到的啊!“外婆!”我双手端起酒杯站起敬外婆,说:“祝外婆长命百岁!”外婆笑得合不拢嘴,也说到:“学习进步!”

年夜饭后,亲戚们都坐在一起看春晚,这时,就该给孩子们发红包了,也就是压岁钱。当然,孩子收到的还得交给父母保管,谁叫我们未成年呢!

春节,和亲人团聚才是最重要的,愿这一刻的幸福永远记在我们的心里!祝大家新年快乐!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