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淘气的小雨滴教案(实用8篇)

时间:2023-10-12 12:04:41 作者:笔砚 最新淘气的小雨滴教案(实用8篇)

教学难点是指在本节课中学生可能遇到的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案模板范例,供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

淘气的小雨滴教案篇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淘气的猴子》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教材中安排本节课的知识有:探索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并且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为了提高课堂实效,留给学生更多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算理及算法真正感悟、理解,达到内化、提升的目的,我把本节课的内容加以调整,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现在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探索有关0的除法规律,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算理。

(2)理解与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算理。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感受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愉悦。

三、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意义,以及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四、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但他们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只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习,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多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来积累经验,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他们是由兴趣而进入学习过程的。

【说教法、学法】

教法和学法分析:在教法和学法的选择上,本课以开放式教学为主,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经历运算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学习,让学生体验除法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整节课,我以小猴分桃的故事贯穿始终,把本节课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三)灵活运用,巩固新知

(四)评价提升,总结全课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就不细说了,主要是第二环节。

第2环节: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我从以下几个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1.探究“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

依托“把0个桃平均分给4只猴子,5只猴子,6只猴子以及更多的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得多少个桃子?”这样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得出:0÷4=0、0÷5=0、0÷6=0……(师随机板书)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说说自己的发现。通过以上活动,学生不难得出: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这时,我故作疑惑的问:是不是0除以所有的数都得0呢?当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争议时,我适时的抛出算式:0÷0、5÷0,让学生进行计算,学生在计算时,通过体验、辨析,并联系实际发现0÷0的商不能确定,5÷0找不到商,从而得出0不能作除数。(板书:不是0的)

2.探究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继续延续故事情境:有4只猴子因没有吃到桃子很不甘心。于是它们一起继续在山上找啊找,终于又找到了一棵大桃树(课件出示)。树大桃子多,它们非常高兴,摘下桃子数了好久才数清,“哇,共有408个桃子呢!”为了公平,它们决定平均分这408个桃子,同学们赶快估计一下每只小猴能分得几个桃子?当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后,再让他们试着准确计算,学生可能会出现口算和竖式计算两种方法,我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借助展示台分别讲解他们的算理后,重点板书学生出现的竖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交流后得出:当百位上正好分完,没有余数,而十位上数字又为0时,可以在十位上直接商0。

为了更进一步的引导学生探究“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我把被除数408改为416,让学生尝试进行计算,当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十位上1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时,我抓住时机,再次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共同小结:当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那一位上面直接商0。

[至此,学生已把抽象的算法转化为内在的理解,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掌握,突出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为了及时巩固学生的新知及时过度到第三环节灵活运用,巩固新知主要是出示一些同类型有阶梯性的题目让学生解答。至此本节课已接近尾声过度到第四环节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以上就是我在评选中的说课内容,希望老师给以斧正!

淘气的小雨滴教案篇二

一、说活动教材

(一)教材内容

《淘气的小猫》故事情节看似简单,但是从中我们感觉到对小动物的爱心及宽容等。读本深刻地反映了一个老人对于自己宠物的依赖,即使它将自己家搞得一团糟。整个故事充满了童真童趣,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读本主要以小猫淘气的性格特点为线索,贯穿始终,使幼儿从中感受到快乐,小班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经常会做出一些淘气的事情,通过图本幼儿可从中明白做了了淘气的事情以后,要勇于承认错误改过来,还是一个人人都喜欢的乖孩子。小猫淘气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孩子,故事主要讲述了主人出门了,淘气的小猫开始在家中“大闹天宫”。它先是跳进了鞋盒、接着钻进了皮鞋······最后把家里面搞得乱糟糟。读本的主要教育价值在于掌握读本中的书面语言和尝试利用图画中的线索预测故事发展。在语言学习上,主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学习用“跳”、“钻”、“躺”、“趴”等动词描述小猫的动作。在利用预测情节方面,我们主要引导幼儿发现线索,并利用线索预测小猫在下一页玩耍的地方。读本内容来源于接近幼儿的生活经验,符合幼儿的概念水平,并有助于丰富其经验,该读本多页之间由线索巧妙连接,有助于发展幼儿的阅读策略,多角度叙述,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技巧。

二、说活动目标

《淘气的小猫》读本讲述了一直淘气的小猫在家捣蛋的故事。读本中我引导孩子观察:前一页的画面信息里提示出了小猫接下来将要去的地方,让孩子体会和学习图画线索在忽视预测中的作用。在引导孩子感知小猫淘气的同时通过观察图本的最后一页,体会家庭的温馨和爱,所以我将第一阶段的目标定为一下三点:

1、引导幼儿讨论图画的内容,注意观察图画的细节。

2、理解故事内容,能总结小猫的性格特征。

3、尝试根据图画线索预测故事的发展。

三、说活动重难点

活动目标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原有知识水平、能力以及课题内容和性质来确定的,所以本节活动的重点定目标2理解故事内容,能总结小猫的性格特征。小班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一般在提问问题时使用描述性问题较多,但根据图本内容的需要我用了分析性与创造性的提问,这两种提问适合中班年龄段的孩子,相对小班孩子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将目标3定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尝试根据图画线索预测故事的发展。

四、说活动准备

五、说活动教法学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方法。”本节活动我用了这些方法:提问法、讲述法。提问在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引导幼儿观察图本时我以开放性与描述性的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读本的内容,促进幼儿的思考,幼儿在一页一页的阅读读本后,在每一页的结尾我会再一次讲述总结该页的主要内容,以便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幼儿主要通过观看图片并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去感知理解读本,通过采用各种法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描述的机会、理解的空间,让幼儿敢说,想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在以巧妙地故事名引入时我用开放性的提问,如:“什么是淘气?淘气是什么意思?”这样不仅能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更能引起幼儿对故事阅读的兴趣。在封面阅读时,预设假设性提问:“小猫做了哪些淘气的事情?”引导幼儿对读本进行猜测。倒序阅读第五页,预设论述性提问:“是谁把家里弄得乱糟糟?”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房间情况并进行猜测。因为有在封面阅读时,已提到淘气的小猫,所以孩子会一致认为是小猫。我认为这个问题似乎太简单。阅读第一到四页时。预设论述性提问:“小猫在哪里,它的动作是怎样的?”引导幼儿观察图画从而了解小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同时预设假设性提问:“小猫接下来会去哪里?猜一猜?”引导幼儿尝试根据图画线索预测故事发展。以上的这些提问可让幼儿对阅读产生强烈的兴趣。

六、说活动过程

我把活动流程设为三个环节

(一)导入活动

1、戴着小猫的头饰跟随音乐进行游戏(跳过小河,钻过山洞)

这个环节主要激活幼儿关于小猫的相关知识经验与当前的故事阅读联系起来,和孩子们一起通过玩与读本知识相关的游戏,在游戏中的动词“跳”、“钻”可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后面读本的内容。

(二)阅读封面

1、(指读书名)这本书的名字叫《淘气的小猫》,什么是淘气?淘气是什么意思?这只小猫做了哪些淘气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三)阅读图画,看图猜测。引导幼儿观察每一页画面。

1、倒序阅读,首先阅读第五页,请幼儿观察家中乱糟糟的情况,请幼儿猜测是谁把家里弄得乱糟糟的。阅读第1—4页进行印证。

2、用开放性提问、预设假设性提问、预设论述性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发现图画中的线索利用线索预测故事的发展。了解小猫的性格特征,了解读本内容。

(四)总结分享

1、逐页展示大书,引导幼儿补充,用词不同,基本达意即可,

2、讨论:你们现在知道淘气是什么意思吗?

淘气的小雨滴教案篇三

各人好!本日我说课的标题是大班说话运动―淘气的细雨滴。由于大天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天然纪律为人类供给了生计的前提,为人类缔造了优美的生存。幼儿生存在壮丽多彩的大天然中,统统都使他们感觉新颖:“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那里来的?”“为什么云有种种外形?”

《纲领》中指出:“教诲运动内容的选摘要切近幼儿的生存,选择幼儿感爱好的事物和题目,再者,情况是主要的教诲资本。”以是我从幼儿的爱好动身,选择“淘气的细雨滴”这个运动。

大班阶段是幼儿本性开端形成的阶段,幼儿的本性和来往本领在进修中获得充实生长。凭据本班幼儿白话生长特色以及大班说话生长目的,是以,我把本次运动的目的定为:

1、能感觉散文中的美好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盛情境。

2、施展想象,深刻明白画面内容,勇敢地用说话表述画面的意境,造就幼儿的艺术头脑。明白雨水与情况以及人类的干系。

3、引发幼儿感觉美,表示美的情趣,应用种种质料制造细雨滴,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缔造的快活。

为了更好的实现运动目的,在课前预备中,我让幼儿在户外近间隔真实的旁观雨景(或淋雨),使之有肯定的感性履历,又在现场旁观录像,让幼儿在全部雨景中不雅察的更清晰、细致。

在计划中有两个较凸起的特色,一是细雨滴形象贯串始终,先生饰演的细雨滴形象异常天然的融入到孩子们中心,幼儿园教育随笔和他们一路交换、不雅察、评论辩论。实时的举行开导、引诱。充实表现了“西席是幼儿进修运动的支撑者、互助者、引诱者”这一纲目请求。二是接纳多媒体的讲授要领。操纵细雨滴观光制成课件,在这里我为孩子们供给了一个详细的、直不雅的物象,满意了幼儿头脑详细形象的特色,同时又让孩子们能在不雅察比力中轻松地找到本身的前进。为背面的发言做了铺垫。

在运动中,我接纳讲授景象化的要领,用事先录制好的下雨时的音乐把幼儿带入预设的情况中。由幼儿自由攀谈,在这个环节中,我贯彻了《纲领》对说话运动的请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说话来往情况,支撑、勉励他们与搭档攀谈。几分钟后,先生饰演的细雨滴实时涌现,引起孩子们的欢呼,实时把幼儿的留意力会合了过来,环绕主题睁开发言。

这一环节我接纳了多媒体讲授法,播放制造的并清除了散文声音的课件,为幼儿的表述供给了直不雅的根据。先生以开放式、开导式的提问,引诱幼儿把不雅察到的细雨滴的淘气形象用说话表示出来。如:凭据课件中的细雨滴分开妈妈度量时跳到树上、落在屋顶上,挤进草丛里。把妹妹的伞看成滑滑梯,幼儿手工制作骨碌碌滚下来。把清清的水池当泅水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链猗。躲在路边的土坑里,在轻柔的沙岸上捉迷藏。再经由过程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切换,使幼儿更深刻的理遣散文,感觉散文中美好的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盛情境,造就幼儿的艺术头脑。

为了勉励每个孩子都能勇敢、清晰地表达本身的设法主意和感觉,接下来我让幼儿把本身想象成是细雨滴,如:你是细雨滴的话,你想落到哪去?并请幼儿用说话表述出来,可以说给先生听,也可以说个搭档听。使每位幼儿都有时机施展本身的设法主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说话来往情况。同时,我深刻到孩子们中心,和他们交换、耐烦谛听,尽力明白他们的设法主意,并对他们举行知道资助,创建一种努力自动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在运动延长部门我让幼儿用种种画笔来画本身想象傍边的细雨滴,进而凸起发言的主题。如:细雨滴又落到哪去了?又做了哪些淘气的事?在这一环节中,让先画好的幼儿说本身画的内容,给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好说、有时机说并能获得努力应答的情况,生长了他们的说话表达本领、幼儿园教案来往本领。

末了,经由过程多每一个把幼儿适才的创作历程在视频上展现出来,为幼儿供给了一个展现本身作品的前提,引诱幼儿相互交换、观赏、配合进步,也是西席对幼儿表达本身情绪的明白和想象的勉励,幼儿看到本身作品的画面,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到达了在快活中进修的目标。

在此,西席作为幼儿运动的支撑者、引诱者、互助者,充实恭敬每位幼儿的缔造、确定、采取他们奇特的审美不雅和表达方法,让幼儿在特殊宽松、开放、愉悦的情况感觉美、表示美,并分享他们缔造的快活。

纵不雅全部运动,各环节精密相连,相互渗出。充实表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诲理念,经由过程具有形象性、开放性、宽容性、自立性、愉悦化的运动内容和历程。全部环节都是环绕“细雨滴”来举行,源于大天然又鉴戒于生存,有用贯彻了《纲领》的理念。让幼儿真正体验到了在运动中享受生存的兴趣。

淘气的小雨滴教案篇四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好,我先从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几方面自评一下这一中班音乐活动:歌曲——《雪花和雨滴》。

一、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分为三部分:导入、展开、结束。

导入部分通过歌曲《冬天是多么美好》的演唱导入主题,由于是一节歌曲新授课,发声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整节活动更加完整,在这里我没有采取平常上课时,经常用到的师生问好的发生练习法,而是打破常规让幼儿先演唱完整的歌曲《冬天是多么美好》,然后用闭口音和开口音以及不同的感情再次演绎歌曲,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以“魔棒”这一教具为线索贯串整个教学过程。很自然的过渡到展开这一环节。这一环节的重点是是让幼儿先学会第一段歌曲,然后引导幼儿在学习、掌握第一段歌曲的基础上创编第二段歌词并进行演唱。难点是初步感受乐曲旋律,了解上行音和下行音的旋律特点。

课件中比较直观、形象的图谱配合教师的无伴奏清唱,让幼儿更清晰、明了的掌握上行音、下行音的旋律特点。

结束部分通过组织幼儿玩游戏《太阳公公追雪花》,即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复习了歌曲,又让幼儿心情愉悦,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二、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亲切、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教师的适时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

2、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雪花和雨滴”,“上行音、下行音”把冬天、春天的主要特征用现代教学辅助手段表现出来,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中,我常为孩子们创设情境,使他们有如身临其境般地体验这种意境,获得触景生情的效果,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了魔棒这一充满幻想色彩形象,结合课件,引发幼儿融入到欣赏雪景、模仿飞舞的雪花、想象雪花要告诉我们什么的情境中,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达到音乐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音乐的表现力,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1、目标的完成情况

从目标来看,大部分幼儿基本达到了我们预先指定的目标。较好的掌握了第一段歌曲的演唱,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创编出第二段歌词并进行演唱和表演。借助课件幼儿了解和感受上行音、下行音的旋律特点。能积极参与游戏、进行表演,有一定的成就感。

2、幼儿发展情况

在进行活动中,我们深深的感到,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他们非常投入地参与到各各环节中,大胆操作,大胆尝试。可以说,每个孩子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的体验。语言表达能力,音乐表现能力,探索、求知欲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的提高。

3、教师的反思

(1)幼儿对歌曲的理解掌握较为准确,但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的能力较差,易受老师或同伴的影响,很难作出与众不同的动作。

(2)由于种种原因,前半部分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幼儿有些拘谨,后半部分幼儿的表现欲望增强。

(3)幕布比较小,影响了课件的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淘气的小雨滴教案篇五

淘气的小雨滴作文

福建省长汀县实验小学五年级王绎茗

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你看,淘气的小雨滴又来了。

小雨滴一蹦一跳地来到了小溪里。面对周围陌生的面孔,它可不怕。小雨滴向来是个“自来熟”,它一会儿和水草姐姐打招呼,一会儿捉弄乌龟爷爷,很快便和大家打成一片。你看,小雨滴正和小鱼们玩“躲猫猫”的游戏呢。身手灵活的小雨滴,一会儿溜到这,一会儿溜到那,总让小鱼找不着。渐渐地,小雨滴玩腻了,便悄悄溜走了,害得小鱼拼命地找呀找,就是找不着。

唉!这淘气的小雨滴呀!

小雨滴因为不熟悉地形,只能像个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窜。不知不觉,小雨滴来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到处都是花花绿绿的。哦!原来小雨滴来到了“红领巾”的雨伞上。淘气的小雨滴来到这新奇的地方,兴奋极了。它一会儿把雨伞当成“蹦蹦床”不停地跳上跳下,一会儿又把雨伞把当成了“滑滑梯”,“呼”的一声溜下去,可刺激了。

正当小雨滴玩得不亦乐乎时,“红领巾”到家了。“红领巾”把伞收了起来,顺手甩了甩。这下小雨滴可遭了殃,它被甩到了门前的'桂花树上,顿时眼冒金星,过了好一会儿,才恢复过来。

这时,雨过天晴,小雨滴心想:这么好的天气,我何不好好享受一下呢?于是小雨滴找了片光滑的叶子睡了下来,贪婪地享受着这绝佳的“日光浴”。正当小雨滴昏昏欲睡时,太阳公公喊小雨滴回家了。小雨滴惊慌失措,赶紧找地方藏起来。可这怎么逃得过太阳公公的法眼,小雨滴变成了一缕水蒸气,依依不舍地飞到天上去了。

怎么样,你喜欢淘气的小雨滴吗?

指导老师兰冬梅

淘气的小雨滴教案篇六

永安西门小学三(2)班叶林恺

下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也许人们会讨厌它,可我却喜欢上那淘气的雨滴。

雨滴还喜欢把那些没带伞的人浇得湿淋淋,淘气归淘气,雨滴还喜欢帮助人们呢。在那干旱的地方,它们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为花草树木带去甘露,为人们带去丰收。

雨滴,你既淘气又乐于助人,多么惹人喜爱。

指导老师:王阿海

评语:小朋友想像丰富,选材很好,构思不错,把雨滴既淘气又乐于助人的一面形象地展现在面前。不足之处是淘气之处还可在生动些!

淘气的小雨滴教案篇七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淘气的猴子》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教材中安排本节课的知识有:探索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并且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为了提高课堂实效,留给学生更多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算理及算法真正感悟、理解,达到内化、提升的目的,我把本节课的内容加以调整,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现在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探索有关0的除法规律,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算理。

(2)理解与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算理。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感受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愉悦。

3、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意义,以及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分析:在教法和学法的选择上,本课以开放式教学为主,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经历运算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学习,让学生体验除法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设计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整节课,我以小猴分桃的故事贯穿始终,把本节课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三)灵活运用,巩固新知

(四)评价提升,总结全课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就不细说了,主要是第二环节。

第2环节: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我从以下几个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1.探究“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

依托“把0个桃平均分给4只猴子,5只猴子,6只猴子以及更多的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得多少个桃子?”这样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得出:0÷4=0、0÷5=0、0÷6=0……(师随机板书)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说说自己的发现。通过以上活动,学生不难得出: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这时,我故作疑惑的问:是不是0除以所有的数都得0呢?当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争议时,我适时的抛出算式:0÷0、5÷0,让学生进行计算,学生在计算时,通过体验、辨析,并联系实际发现0÷0的商不能确定,5÷0找不到商,从而得出0不能作除数。(板书:不是0的)

2.探究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继续延续故事情境:有4只猴子因没有吃到桃子很不甘心。于是它们一起继续在山上找啊找,终于又找到了一棵大桃树(课件出示)。树大桃子多,它们非常高兴,摘下桃子数了好久才数清,“哇,共有408个桃子呢!”为了公平,它们决定平均分这408个桃子,同学们赶快估计一下每只小猴能分得几个桃子?当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后,再让他们试着准确计算,学生可能会出现口算和竖式计算两种方法,我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借助展示台分别讲解他们的算理后,重点板书学生出现的竖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交流后得出:当百位上正好分完,没有余数,而十位上数字又为0时,可以在十位上直接商0。

为了更进一步的引导学生探究“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我把被除数408改为416,让学生尝试进行计算,当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十位上1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时,我抓住时机,再次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共同小结:当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那一位上面直接商0。

至此,学生已把抽象的算法转化为内在的理解,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掌握,突出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为了及时巩固学生的新知及时过度到第三环节灵活运用,巩固新知主要是出示一些同类型有阶梯性的题目让学生解答。至此本节课已接近尾声过度到第四环节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淘气的小雨滴教案篇八

1、教材分析:

《淘气的猴子》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教材中安排本节课的知识有:探索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并且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为了提高课堂实效,留给学生更多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算理及算法真正感悟、理解,达到内化、提升的目的,我把本节课的内容加以调整,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现在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探索有关0的除法规律,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算理。

(2)理解与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算理。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感受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愉悦。

3、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意义,以及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分析:在教法和学法的选择上,本课以开放式教学为主,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经历运算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学习,让学生体验除法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设计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整节课,我以小猴分桃的故事贯穿始终,把本节课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三)灵活运用,巩固新知

(四)评价提升,总结全课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就不细说了,主要是第二环节。

第2环节: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我从以下几个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1、探究“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

依托“把0个桃平均分给4只猴子,5只猴子,6只猴子以及更多的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得多少个桃子?”这样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得出:0÷4=0、0÷5=0、0÷6=0……(师随机板书)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说说自己的发现。通过以上活动,学生不难得出: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这时,我故作疑惑的问:是不是0除以所有的数都得0呢?当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争议时,我适时的抛出算式:0÷0、5÷0,让学生进行计算,学生在计算时,通过体验、辨析,并联系实际发现0÷0的商不能确定,5÷0找不到商,从而得出0不能作除数。(板书:不是0的)

2、探究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继续延续故事情境:有4只猴子因没有吃到桃子很不甘心。于是它们一起继续在山上找啊找,终于又找到了一棵大桃树(课件出示)。树大桃子多,它们非常高兴,摘下桃子数了好久才数清,“哇,共有408个桃子呢!”为了公平,它们决定平均分这408个桃子,同学们赶快估计一下每只小猴能分得几个桃子?当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后,再让他们试着准确计算,学生可能会出现口算和竖式计算两种方法,我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借助展示台分别讲解他们的算理后,重点板书学生出现的竖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交流后得出:当百位上正好分完,没有余数,而十位上数字又为0时,可以在十位上直接商0。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