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如何教育孩子(精选17篇)

时间:2023-11-20 00:27:54 作者:碧墨 英语如何教育孩子(精选17篇)

学好英语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如果你对写英语总结感到困惑,下面的范文可以给你一些灵感和启示。

如何教育孩子学作文

孩子接受业余辅导,提高作文能力,已成为诸多父母对孩子的一大期望。某高校举办的写作训练班里,80个人中,一半以上的父母坦陈孩子学作文的理由是“不会写,写不好”。

可是,我们打开好几位学生的作文本,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学生的作文还不错,只是父母的心态有问题。

过高要求孩子

家长并不满足孩子的一般水准。长寿二村的小东说:“温吞水作文最让人心烦意乱,不能不辅导。”据调查,父母对孩子学作文的心态存在不少偏差,认为“作文不拔尖”。有些父母更是千方百计寻求业余时间的“名师名校”,以便“吃饱喝足”。仙霞社区的小沈在双休日带孩子马不停蹄地连续听了4个地方的课,最后选定文化馆的兴趣班。她的理由很现实,一门语文拖后腿,日后升学将前功尽弃。

急功近利心切

不少家长也承认,喜欢横向比较孩子的作文能力。中山北路一学校陈女士的孩子今年已读预备班,母亲经常用对比的方式督促孩子:“玲玲啊,18楼的中队长4年级作文就登报纸,你表妹作文成绩从来不扣满4分,侬怎么办?”于是,刚开学母亲便带着孩子外出接受辅导。孩子带着这样的目的去课外学习,不会是乐学,只能是苦学。

专家指点

孩子的作文能力是一个发展过程,每个年龄段都有它的目标与要求。从实际情形来看,诸多父母对孩子业余求读的理念与心态存在偏差,逐渐形成了“父母孩子心烦意焦,四处寻求作文辅导”的局面。它的重要缘由是父母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孩子作文学习的现状,过高的要求,一味的拔高,使之陷入了盲目性。

方法 循序渐进潜移默化

孩子作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因为人的潜能有各不相同的敏感期,也就是感知觉发展的最佳期。作文能力有一个发展过程,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必须尊重学习的规律。在不同的阶段,作文评价又有不同的要求。

对中低龄孩子来说,并不需要多少业余作文辅导。他们到底需要什么?特别需要作文学习的家庭氛围和课内外的积累,父母的当务之急应培养让孩子多看多听多阅读,在积累知识、增加语感、感受阅读兴趣、培养写作兴奋点上下功夫。并不善说会写的低龄孩子过早接受超越年龄段的训练,很容易失去作文发展的最佳时机。

孩子的作文能力是包括思维在内的综合能力。现在,孩子“应写的不感兴趣写,会写的不能写,能写的不知道写”的情形并非鲜见。对父母来说,不妨尝试:

3.时间紧,父母可以见缝插针与孩子交流。家校内外的琐碎小事是他们养成思考的源泉。

4.一定要关注孩子对问题争辩与讨论的意识,静心听孩子说一天中的事,周记的内容也许就在其中。

5.父母别太在意成绩,要从周记、习作、平日的叙事表达等方面“窥视”孩子认识生活的能力。一篇被否定的小文章有可能出自孩子真实的生活视角。

6.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关注孩子对生活的兴奋点。抽时间,主动提供一些影视片段、报刊选章乃至所见所闻,通过你的整理传递给孩子。在愉悦的气氛里共同观赏、讨论,也许是他们走进作文的必要条件。

8.要关心孩子作文的点滴进步。当父母、家庭生活走入孩子的习作,你知道吗?看了孩子的作文评语,有何感想?孩子考试时作文的分扣在何处,与教师交换过意见吗?(转)

如何教育孩子作文

在教育:杰出父母只做三件事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龋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辣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垄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如何更好教育孩子

做妈妈将近4年了实在谈不上有什么经验!妈妈都不知从何谈起?做个好家长也是妈妈的目标,并且还在不断的摸索中,妈妈其实也是在和我的般般一起成长。

对于厉轩谷的成长,妈妈认为最大的得益就是:好习惯的坚持!那是父母毅力的磨炼。宝宝是一张白纸,家长坚持认为是对的,就可以在白纸上打个小小的印记,让他从小就认定应该是如此的。

从出生到现在般般每天晚饭后、睡觉前都要洗澡就是一件,现在这个已经是每天必须做的事之一,天热的时候般般在大人把冷热水调好后已经可以自己一个人在淋浴房里冲淋,不管洗得如何?总是说:“般般最棒了!会自己洗澡了!洗干净没有?”,如果般般说洗好了,爸爸、妈妈一定会相信你的,因为爸爸、妈妈认为让你自己动手去洗才是最最关键的事情。天冷时每天在装半吨水的大木桶里泡澡,就是再累、再晚这个程序也不会省掉的,当然有时为了玩,般般会不肯去洗,但是妈妈总是想方设法把你带进去洗,一旦开始洗就会又不愿意出来了!毕竟孩子都是喜欢水的,般般更是如此。爸爸、妈妈认为在水里多泡泡对身体总是好的,所以一直坚持每天必做的这件事。

还有一件事就是早、晚刷牙,起床就是再饿也是要刷牙的,临睡就是再困也是一样,有时特别是天冷躺在床上才想起来,真的不想起来完成这个动作,而且都是让般般自己刷的,也不一定刷的干净,可是爸爸、妈妈就是想让般般知道这是必须的,所以咬咬牙还是拖般般起来。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一早上班走了,外婆和阿姨以为刷好了牙,就让般般吃饭了,小家伙也是忘了,但是最后当离开家已经走到楼下厉轩谷想起来了!一定要回家刷好牙才再去上学,虽然这已是很好笑的弥补,但是爸爸、妈妈很高兴的,因为这说明已成惯例!

爸爸、妈妈从这些小事上看出宝宝的好习惯是来源于父母的坚持,也可以说是育儿的经验吧!

孩子有天才般的模仿能力,家长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最多.理所当然的成了他们模仿的首选.所以要求我们家长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许多细节.

1、要建立一个和谐安全的家.具体表现在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更不要说打架.这样会给孩子极不安全之感.从而使孩子滋生暴力倾向.

2、不要在孩子面前说粗话.这样他是很容易就学会的.

3、鼓励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不要把他束缚在我们的思维圈中,最好能做到以下方面:。

a、首先要认识到世间万物无所谓对与错,不能只在口头上说去支持孩子的创造力.

b、要尊重小家伙.把他当大人看待,上街要给他介绍这时什么哪是什么,这样才会让他有融入这个社会的感觉.

4、让孩子自由玩耍,不要担心玩泥,沙子,巴把漂亮的衣服弄脏了,玩水把身上打湿了.殊不知在这样的活动中他才能体会到用自己双手创造的奇迹.小孩的眼是获得这个世界知识的一个方面.还有一更个重要的是双手.

5、要培养勇敢的宝宝.别担心孩子摔着中跌着.在一定范围内的攀高爬树是可能鼓励的.

他致力于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注意观察他们的天赋、潜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培养、雕塑他认为一个人只要身体好,能吟诗作文,能够明白、通晓事理,就能有所作为,就不悉没有饭吃,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他认为当官是一阵子的事,做人是一辈子的事;官衔的大小不取决于自己,而学问的多寡则主要取决于自己。

曾国藩在京城时见到不少高于子弟奢侈腐化,挥霍无度,胸无点墨,且目中无人因此,他不让自己的孩子住在北京、长沙等繁华的城市,要他们住在老家并告诫他(她)们:饭菜不能过分丰盛;衣服不能过分华丽;门外不准挂“相府”、“侯府”的匾;出门要轻车简从;考试前后不能拜访考官,不能给考官写信等等因此,他的子女因为自己的父亲是曾国藩反而更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够检点、学识不够渊博而损害自己的父亲的声誉所以他们磨砺自己,迎难而上、奋发图强。

曾国藩很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自己的孩子的影响,凡要求小孩于做到的、先要求自己做到,他生活俭朴,两袖清风。传说他在吃饭遇到饭里有谷时,从来不把它一口吐在地上,而是用牙齿把谷剥开,把谷里的米吃了,再把谷壳吐掉。他要求纪泽、纪鸿也这样。他日理万机,但是一有时间,就给小孩子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还常常与他们交换学习、修身养性的心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曾国藩既是父亲又是朋友;既是经师又是人师。他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他的孩子们都非常钦佩、崇拜他,把他视为自己的人生偶象和座标。

在台上,他们是叱诧风云的领袖,主导时政的强者,到了台下,他们却摇身变作再寻常不过的丈夫和爸爸,他们也会为教育孩子的问题而忧心,他们也曾在培育孩子这一事上犯过不少错误。来看看首脑老爸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吧!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对两个女儿的教育问题上,很擅长“放权”。看起来很严肃的他从来不会向她们强加某些东西,从不询问她们考了多少分,不会在她们厌倦的时候强迫她们上学,而是让其个性自由发展。

他的两个女儿都认为,有这样的老爸非常幸运。

普京的妻子柳德米娜曾经透露,普京从不反对她教育子女的方法,他总是习惯于提出那些方向性意见,并说这只是他个人建议,具体的决定都由她来做。在孩子的学习和休息方面,普京从不吝惜钱财。

当然,在普京和妻子的巧妙管理下,两个女儿都非常争气,成绩优秀,掌握了三门语言,还对学习中国武术颇有兴趣。

过去,美国总统布什一直被舆论认为对女儿“管教无方”。20xx年,他的双胞胎女儿曾经因为未到法定年龄饮酒,被美国媒体大肆曝光,令布什家族颜面尽失。

在布什的鼓励、引导下,逐渐地,这对爱惹事的双胞胎也慢慢成熟和懂事了,并双双大学毕业。20xx年,为了帮助父亲赢得总统大选,历来不喜欢政治的詹娜和芭芭拉姐妹俩还投身父亲的竞选阵营,出了不少力。

在谈及为父“杀”进公众视线时,詹娜对记者说:“这与他要求我加入是不一样的,他们从来不想把我们抛入那个世界……但我爱我的爸爸,我想要是不这样做,我会感到遗憾的。”

布什本人经常会拿自己开涮,詹娜认为这是总统父亲最好的幽默感。她说:“他经常会与我们的男性朋友开玩笑。他不是那种独断类型的父亲,他有时开起玩笑来经常会吓坏在场的其他人。”

泰国总理他信是第四代泰国华裔,也是东南亚著名的“电信大亨”,家里十分富裕。可是,他对自己的一子二女要求相当严格。

2004年3月,小女儿贝东丹高考结束后,他信把女儿送到曼谷一家麦当劳餐厅里打零工。其间,他信还专程光顾这家餐厅“视察”女儿打工情况。贝东丹一时间成为泰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他信说:“我就是想让她有这个经历,让她了解生活。因为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出生时父母就是有身份的人。钱不是关键,我们想让她获得一些经历。”

他信还表示,希望女儿能够成为泰国年轻人的榜样,能更快地适应工作,适应社会,并培养责任感。

在英国,首相布莱尔及其全家都是大大小小媒体关注的对象。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布莱尔特别注重保护孩子的隐私。

为了让自己的4个孩子在正常的环境下成长,身为老爸的布莱尔使出了浑身解数。

20xx年,布莱尔最小的孩子里奥出生前,很多媒体已经为独家拍摄婴儿的第1张照片展开了激烈竞争,甚至愿意用6位数字的金额赢得独家拍摄权,但布莱尔坚决拒绝新闻媒体为孩子拍照,不想让媒体介入他们的生活。

最后,他雇一名摄影师来拍第四个孩子诞生后的照片以及全家福,然后免费散发。

20xx年,英国新闻投诉委员会前主席布莱克曾透露了一个内幕消息:布莱尔曾专门“召见”他,希望与媒体达成协议,保护他孩子的隐私不受侵犯,就像媒体与王室之间在威廉、哈里两个小王子问题上达成的协议一样。

但是,布莱克委婉回绝了这一要求,结果布莱尔夫妇非常生气。

幼儿园和小学无论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还是在睡觉时间、师生关系等种种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很多情况下需要家长、孩子和老师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帮助孩子平稳过渡。大家都知道,小幼衔接首先要做好的不是学多学少,做多少题目,而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孩子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所以,我认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小衔接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一直以来坚持努力的方向。长期的实践中,我发现“勤于思考、乐于探索”是学习习惯中最为重要的。

我觉得大班老师鼓励孩子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经常提出问题的方法很好。因为提出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也经常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来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习惯。有一次当星宇从书上看到北极熊在冰上走时,问“熊为什么在冰上走不冷呢?”我没有急着马上把答案解释给他,而是鼓励他自己找找办法,看看哪里能搜集此类资料。经过网上搜索、翻阅书籍,我们找到了北极熊的脚掌上长有毛的信息,“为什么有了毛就不怕冷了?”星宇还是有些疑惑。于是我们就在家里做实验进行验证,取出两块冰块,其中一块冰块上垫上毛巾,把两块冰块各放在手掌中,哪一块冰块能放的时间长呢?垫上毛巾的那块冰块是不是感觉不那么冷了?熊的脚底长的毛起的就是这样的作用。我想在这样的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孩子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候比得到的答案更重要。

关于“幼小衔接”的陡坡,我相信在老师、家长和孩子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会走得很好,很稳!

外教如何教孩子学英语

mary,一位年轻的英国女性,时任北京某幼儿园国际园的副园长,她有自成一套的孩子喜爱的英语教学方法,外国专家这样教孩子学外语。

“真实”的图书

目前市场上的英语读物品种繁杂,mary认为有些儿童英语读物不好,全是外星人、怪物、恐龙、宇宙飞船、宇航员之类的词语和故事,这些语言及语言环境都是不真实的。

有些则非常好,尤其是国外著名出版商的图书和音像,画面生动,意义准确,最关键的是是环境真实。她建议父母给宝宝接触20分钟到半小时这样的读物,孩子肯定大多听不懂,没关系,让他们边玩边听。同时可以配些字比较大的书。

边玩边学

外语方面的玩教具特别多。但大多数都比较死板、吵闹、不够生动有趣,发音也不够准确。mary只见到一种电子玩具,约120个词汇量,一按按钮会说简单的英语(动物名称),接着发出动物的叫声,很好玩,幼教之友《外国专家这样教孩子学外语》。孩子能够在玩中记住动物名,兴趣盎然。

孩子接受英语是直接的、整体的。mary除了用教材,还自己制作卡片、读物和声像资料,通过唱歌、跳舞、游戏、儿歌、动画片、律动等等来创造厚实的外语环境。

纯英语环境

孩子学母语从娘胎里一直听到1岁多才开始说话,所以不要着急让孩子表达,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听,潜移默化地吸收。他能听懂了,自然就会说了。学语言重要的'是环境,是运用。mary要求所有老师不和小朋友讲一句中文,不会讲的可以用动作、画画、指认来表达。这里的环境对孩子学习并运用英语很重要。有个2岁小朋友会指着红色说red,却还不知道中文怎么说。有的小朋友中文才学到4以内的加法,却已经会用英文表达5个鸡蛋加5个鸡蛋等于多少。

全面教和学及小小的压力

mary教英语从不考虑让孩子写。但作为视觉训练,mary又写又画。一段时间后孩子能认出一些字,如出现好几次的“&”。因为对于小孩来说,小时候学的不容易忘记,这时习惯看和说,没有负担。

“我也会给他们一点小小的压力,每周一次小考试,比如,念一首简单的儿歌。”对于教学来说,给小宝宝轻松的同时要有。“开心但要努力。”对于中国人的幼儿外语热,mary认为是中国开放的需要,可以理解。但欧美幼儿园从不教第二语言,他们甚至会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比如在比利时虽然通用两种语,但孩子一直是在一个语言环境中长大。他们到了小学3年级才正规学习第二种语言。因此,自然、轻松的氛围对年幼孩子学外语很重要。

如何教育孩子演讲稿

学会感恩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人生之路总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到底哪一缕阳光最耀眼?有人说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有人说是给予别人帮助……而我认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感谢帮助我们成长的每一个人。

是的,学会感恩,是一种情怀,学会感恩,更是一种情操. 两年前,我得了一场大病,父母背着我东奔西跑,到处求医,从他们焦急的神态中,从他们悉心的呵护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父母对我发自内心的爱。一天,爸爸用自行车驮我去医院,我坐车后发现爸爸骑得很慢.几个月了,爸爸是太累了,我的病让他身心疲惫。我无意中发现了爸爸头上的一些白发。啊,爸爸变了,变老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岁月的沧桑,看到了生活的艰辛,更看到了爸爸为我操劳的痕迹。啊,爸爸没变,大山般的父爱没变。我依然感受着他的温暖,他的爱。 那是我住院期间的一天傍晚,天很冷,外面的雪下得很大。爸爸下班后赶来给我送饭,可是我想吃饺子。他二话不说,放下手里提来的家里做好的饭菜,迎着凛冽的大风,冒着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又出去为我买饺子。天黑了,风更猛了,雪更大了.这时,雪人似的爸爸一边走还一边说:“饿坏了吧!”看着爸爸慈祥的面容,摸着爸爸冻得通红的双手,我感动得流泪了。“爸爸,爸爸……”我在心里一遍遍地念叨,“你真是我的好爸爸!”。

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男孩和着眼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 一天,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大夫顺利地为妇女做完手术,救了她的命。无意中,大夫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给过他那杯热牛奶的年轻女子!他决定悄悄地为她做点什么。 一直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的那位妇女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时,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的是这样七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那位昔日的美丽的年轻女子没有看懂那几个字,她早已不再记得那个男孩和那杯热牛奶。

然而,这又有什么关系? 其实,这个世界是有些共同的东西的。 看了这则故事丝毫不为所动的人,没有一点反思的人,他们的情感世界一定暂时缺少了一点很重要的东西,或者永远失去了一些最宝贵的东西!这则关于感恩的故事提醒很少感动、不再感动和彻头彻尾搞错了感动对象的人们: 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宝贵机遇。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纪壮举。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 感恩, 不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闹的片刻答谢,而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回报。 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 学会感恩,应该是学会做人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你我学会感恩,从今天开始。

如何教育调皮孩子

1要给孩了找事做,俗话说:无事生非,孩子更是如此。家长要指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正事上来。比如,让他们哄弟弟、妹妹,买东西,收拾屋子,学习做饭,为邻居收水电费等,孩子干得好,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

2要善于给孩子提问题。你是否意识到:孩子淘气往往会进发出智慧的火花,不听话有时反映出孩子的主见性,好争斗包含着进取的成分,贪玩也包含着对未知世界的追求、对人生乐趣的渴望,贪玩的内核是热情、专注和事业心。家长应善于根据孩子的爱好,适时提出问题,启迪他们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性情、比如,孩子们玩打仗的游戏,你就可以问:要想打胜仗,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孩子们下棋,你可以问:勇敢精神在棋盘上如何体现。孩子玩球,你可以问:怎样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怎样对待输和赢?这样既可以引导孩子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使孩予在游戏中增长智慧,又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3要同孩子一起玩、家长要关心孩子,了解孩子,最好能抽出时建同孩子一起玩。星期天完全由孩子们安排,在这一天,同孩子们一起讲故事、捉迷藏、散步、郊游等,在同孩子一起游戏的过程中,你会感到自己变得年轻了,同孩子的共同语言多了;孩子会更加亲近你,信服你,乐意接受你的劝告。

4要因势引导,淘气、贪玩的孩子,只要不干坏事,父母不必过多限制他们的活动,有的孩子因贪玩影响了功课,家长只要给他讲清道理,帮他合理安排时间就行了。不要因此返孩了整日坐着读书。至于淘气的孩子干了错事,家长就不能迁就。放任了,一定要耐心给孩子讲道理,使他认识错误,自觉改正,千万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打骂孩子。

家长对于淘气的孩子一定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多跟孩子进行沟通,尽量找到问题所在,帮助孩子认识到一些错误,运用正确而合理的方式助其改过,切忌运用冷处理的方式去对待,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也是对自己工作的不负责任。

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往往在反应力上比一般小朋友要快,而且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脑子也比较聪明灵光,所以家长也要善于去捕捉孩子的优点,而不要一味地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

一、尊重、善待。

每一个孩子总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有的沉默,有的善辩,有的善良,有的霸道,有的笨拙,有的聪明,这就是各人的个性。我认为孩子的本质特征是一样的,之所以有个性,只是各人的显现特性不同而已,因此,孩子的顽皮、好动只是他的独特性的展现。

由于孩子受到环境、家庭、遗传的影响,他们的个性较难以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只有顺应他们,尊重他们,不以异样的目光看待他们的行为,不以另类的方法处理他们,宽容理解孩子们的过极行为,善意地对待孩子的差异,让顽皮的孩子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相待,从而坦城面对老师,师生间营造了平等和谐愉快的交往氛围。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顽皮的孩子将会迎着积极向上的要求迈向新的台阶,努力做个让人喜欢能干的好孩子。

二、欣赏、发现。

顽皮的孩子生性好动、好斗,好奇心特强,他们好表现自己,从早到晚在老师面前都能发现他们的影子。教学活动中你刚拿出图片,他会第一个冲到前面看个究竟;老师刚在交待操作要求,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操作盒。游戏时他更是霸王,他一统周围男生,吩咐做这做那,整个区域只听到他大声吼叫的声音。

下课后可更神气了,跑前窜后,与这个过招,与那个比武,谁有了新玩具,过了一会儿准会到他手里。这样的孩子有得是精力,如果老师成天跟着他处理这件事那件事,那真是精疲力尽。于是我换了一种方式,以静观变。我忍住心中愤愤不平的感觉,耐心观察他们的行为,而观察结果让我深有感悟:人确实要灵活多变,不能固守成舟,墨守成规,一路不通寻他路,说不定会出现让人感叹,让人快慰兴奋的事情呢!我连续观察了他们,不,是一边观察一边欣赏我的顽皮小子。

的确,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法,你会走出极端,顿感茅塞顿开,柳暗花明。以欣赏的眼光看待顽皮孩子,你会发现他们许多闪光点,让你欣赏不够,赞叹不够,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些顽皮孩子,度量这些孩子,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孩子的优缺点,发扬他们的长处,使他们能健康活泼的发展。

三、激励、指导。

顽皮的孩子无非是好动不好静,每天象个好斗的大公鸡与人斗过不停。他们争强好胜,都有不服输的精神。我们老师应该重视这一点,要合理利用这好胜心理,引导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也能树立信心,争强好胜,从而促进他们学习。

顽皮的孩子不是另类,他们是集体中的成员,我们要客观公正的看待每一个孩子,在对这类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则更应该持积极、耐心的态度,仔细认真地观察他们,针对他们不同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对他们进行教育,努力发现他们的长处,挖掘他们的潜能,以此来激励他们,鼓舞他们,让他们增强自己必胜的信心,尽力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改变自己的形象,使自己各个方面都能取得进步,做个虽然顽皮但是很讨人喜欢的聪明能干的孩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帮助孩子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在早教机构的课堂上,常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一幕:一个新来的孩子躲在墙角或者桌脚,无论老师用怎样的言语劝说鼓励,孩子都不愿意参与竞技类的游戏;或者一个孩子在一场竞技类的游戏中失败了,嚎啕大哭。其实,这些就是抗压心理弱的.孩子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现在的父母也越来越重视孩子抗压能力的培养,因此选择带孩子多参加团队类的活动,多进行竞技类的比赛以帮助孩子提高抗压能力。

同理心接受孩子的负向情绪。

既然喜怒哀乐是天生的,就没必要强迫孩子压抑。在要求他“不可以坏脾气”之前,应该先为孩子的情绪找到出口,譬如给他一个厚宽的拥抱平抚心情,然后试着同理他的感受:“我知道你很想继续玩。”或“你已经尽力了,非常棒!”,而不要马上就叫他:“不准哭”、“不准生气”。打人可先安抚孩子,而不用急着处理事情。孩子有情绪,应先让他情绪安静;而当孩子有被了解的感觉,情绪也容易被安抚下来。如果我们和孩子都很着急,就容易杠上。

如何好好教育孩子

1、在家要独立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让他先检查,然后家长再检查。

2、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你如果心疼他,他就会耍出他的小“聪明”,不要让他养成懒惰的习惯。

3、让他多看一些课外书籍,增长知识和见识,也让他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

每周星期天带他出去走走,坐公共汽车车能主动让老弱病残人员的坐,捡起公共地区的垃圾,让他做一个尊老爱幼,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的好孩子。

他的零用钱,最好是一个奖罚制度,做得好的就奖励,做得不好的就扣发。这样让他学会珍惜爸爸和妈妈辛苦钱,错误自然就会减少。

家长对孩子就像是老师,又像是朋友,对他不会的问题,让他多思考。在不会的情况下,家长就和他一起探讨,让他能在你的提示下,自己能思考出答案,这对于他是一种成就感,我们也高兴。

一、家长要学会保护子女。在处理子女教育问题上,有两个错误的倾向,或者是完全偏袒子女,不信任学校和教师;另一个是完全信任学校,信任老师,不信任自己的子女。现在的孩子即是小皇帝,也是小奴隶。在学校里压力很大,学业压力、考试焦虑、人际关系压力、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压力,不可能个个同学都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实际上大部分同学是学习一般的学生。到初中以后,少男少女还有体相烦恼压力,体相烦恼,对自己的长相很在乎,对同学的'评价很敏感,还有生理和身体迅速发育带来的种种困惑与烦恼,等等。

当子女与学校与老师发生冲突矛盾的时候,父母既不能无原则地偏袒子女,也决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站在学校老师的立场上批评子女。要替子女设身处地着想,要学会倾听子女倾诉,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如果确实是子女的错,也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子女分析,如果不完全是子女的错,更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子女交流,找出解决的方法。如果确实不是子女的错,而是学校方面的问题,老师方面的问题,家长就应该积极想办法解决,分担子女的压力,而不是与老师一起对子女施加压力。儿童少年是未成年人,在心理上不成熟不健全是正常的,尤其需要家长的呵护。

家庭和家长是子女健康成长的最后堡垒。简单地说,家长要学习在学校的压力下保护子女,学会维护子女的权利,不能够事事都与学校站在同一个立场。许多反面的悲剧例子,导致学生走向极端行为的,许多都是因为家长不问青红皂白跟着老师训子女。

二、切忌唠叨,学会倾听,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父母和子女之间总会有所谓代沟的。在初中到高中阶段,是子女容易产生叛逆的一个阶段、逆反的一个阶段。子女生理发育迅速,长成半个大人,个头与父母差不多,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从各种媒体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常常过分地自以为是。父母的那些说教也听了10多年了,听烦了。加上学业压力大,这个阶段的子女,一般都会非常讨厌唠叨的家长。

要学会倾听子女,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如果子女到了中学阶段还愿意有什么事都与家长交流,那家长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只要子女愿意与家长交流,有什么问题都能够得到比较妥善地解决。

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忙于赚钱,不想听子女的倾吐,认为那是毛孩子鸡毛蒜皮的事。这样就丧失了了解子女、引导子女最重要的一个渠道。

三、对子女多鼓励,少批评,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多一点宽容。少年儿童只有在鼓励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

第五个原则是、随着子女的成长,给子女越来越大的自主空间,父母和子女双方都要学会这一点。有些家长总是想控制子女、管制子女、设计子女。适当的控制是必要的。但随着年龄增长,更多地是靠子女的自觉和自律,而且要给子女以自主的空间,要尊重子女自主的空间。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不仅孩子要解决青春期的困惑,父母也要解决好自己与子女关系上的困惑。父母亲过分管制已经长大的子女,是许多子女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分的恋子情结恋女情结,是子女不幸福的重要原因。家长应该明白,子女的快乐和幸福,就是家长最大的幸福,果子女对家长非常服从,但他/她自己不快乐,那么家长还是失败的。

子女来到这个世界是家长的选择而非子女自己的选择。而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恰如金庸小说里所说、“怜我世人,忧患实多”,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学生少年又有那么大的压力。所以,家长有责任创造条件使子女健康成长,而不是使子女完全成为实现家长愿望和要求的机器。

四、对子女的学业要求,要实事求是,只要子女尽了努力,就决不能再苛求,还要学会为子女减压。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适应目前这种学校教育的。有些孩子尽了努力,可是成绩还不理想,家长要学会为孩子化解烦恼、分担压力。西方人说,压跨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总是给孩子施加压力,好了还要再好,一次考试就要达到什么名次,这些都是没有道理的,而且可能把孩子逼上危险的方向。

家长应该懂得并记住,子女的身心健康、个性开朗豁达,比学业成绩重要得多。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只有在父母慈爱而不宠爱、多帮助少施压、多引导少管制、多鼓励少批评、多宽容不苛责的家庭环境中,子女才能逐步发展健康的个性。

五、要逐渐培养子女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富裕地区、富裕家庭的一个问题,对子女成长和教育的重视绝对必要,对具体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案可以也应该精心设计。但千万不要把孩子本身当作一个可以设计的对象。孩子是人,是生命,而不是工程师手中的一块材料。在父母的引导和学校的教学之外之上,要给孩子自主的空间,要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想法、爱好,不要把孩子当作为学校制造分数的机器、为老师制造教学业绩的努力,也不要把孩子当作为父母争光的工具。没有人能够设计出爱迪生,没有人能够设计出爱因斯坦。人最重要的素质、好奇心、兴趣与爱好、欣赏与追求美与和谐的能力、创造发明的能力、求智爱真的渴望,这些都不是他人能够设计出来的。这些素质只能在一个平等、宽松、自由而又富于文化传统的环境中自发生长。

如何让孩子爱学英语

要让孩子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轻松地学东西。事实上,也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孩子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激情,就可以比较持久地坚持玩下去、学下去,做到玩而不厌,学而不倦。因此,有趣的英语歌曲和儿歌也是学英语的一个重要途径。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学唱,互相比赛记歌词,因为朗朗上口的歌词对于培养孩子的语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英语的目标就是希望孩子能够自信地开口说英语,那不间断的练习和语言环境是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家长可以在家里规定一个固定的英语时间,或者一个英语角,每天和孩子说上一会儿英语。只要有合适的语言环境,孩子不会再害羞,每天的练习也会大大提高孩子的自信。

对于学英语的孩子来说,最痛苦的无疑就是背单词了,无论大人还是小孩,背单词都是学英语中最痛苦的事情。那么,要如何背单词呢?事实上,孩子具有记忆力强、接受力强的优势,在学习初期对于图形和颜色的刺激是最敏感的,因此家长应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记单词orange,应该直接拿橘子给孩子看,而不是用中文解释。这样就省去了孩子把英语翻译成母语的繁琐过程,相信他/她很快就能掌握这个单词。

对于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孩子,家长可以为孩子布置一个模拟的打通耳朵的听力训练环境。家长可以购买一个多功能cd机或者电脑,然后去购买一些儿童英文歌曲磁带、卡通英语磁带、英文经典的朗读cd和mp3光碟等等,每天给孩子听半小时或多一点时间,掌握少吃多餐的原则,每次听十来分钟,每天多听几次,每次听几种材料。经过一、二年的这种语音听力训练,配合优质的外教英语培训班,练习口语,相信孩子的语言能力必定进步地非常迅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要想孩子学好英语首先要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幼儿的特征是好动、爱表演、不怕羞,乐于接受新奇的.、趣味性强的事物,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能够引起幼儿的求知欲,使他们兴致勃勃地去学英语,所以父母们可以利用游戏教学等生动有趣的方式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创造一种良好的语言交际情况,这样,有利于幼儿的英语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各方面的素质。

很多年轻的家长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就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使用一些简单的英语,引导孩子使用学到的英语进行日常会话,帮助孩子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例如,孩子早上起床,妈妈要主动说“goodmorning”,孩子也会用英语向妈妈问好“goodmorning”。

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孩子的兴趣,他不想学可能是由于这个东西对他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如果他想做的事情肯定愿意去做。

现在的孩子你越是强迫的东西,他就越觉得不想去学,所以强扭的瓜不甜,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方法。

你要做的就是问他,是不是他觉得自己肯定比不过他们才远离他们的。那么孩子一般不想让别人说自己不如人,所以会否认,会保证,那么,只要他们说到的话,就会让你看到他的努力和努力的结果。

对于学前儿童和小学生来说,培养兴趣,获取语感,形成规范的语音语调,养成大胆开口讲英语的习惯是最首要的。

动画片可作为辅助方式之一,但在启蒙教育中,循序渐进地学习系统的内容也很重要,如果在这个时期漫不经心,东学学、西玩玩,过不久他就会忘掉。当孩子觉得用英语可以更好地玩某些游戏、掌握某种重要学科时,英语的学习才能真正来自于孩子内在的动力。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也为将来孩子使用英语工作打下基础。

通常来说,外教的语音更纯正、更规范、更自然。但会说英语不意味着就能教孩子,在国外,从事教育必须通过严格的资质认证。

目前很多英语培训机构的一大亮点就是用英语学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让孩子在流利英语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胜任将来的工作,比如瑞思。瑞思采用美国原版的k12课程,包含了幼儿园、小学阶段系统的学科知识,家长无需担心目前普遍存在的英语学习断档问题。

国内外语言学者一致表明,4-12岁时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期,此时接触的语言会被大脑认为都是“母语”,终生不会遗忘。托尔斯泰、林语堂就是在幼儿期掌握了英、法、德等几门语言。然而中国现有的一些语言培训机构对4-6岁这个关键期并没有做到纯正的启蒙。

如何让孩子爱学英语

3-12岁时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期,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习英语的最佳方式之一。

比如在孩子的房间内放上许多英文书籍,每天鼓励孩子听英语电台广播、看英语新闻、电影和电视。孩子浸透在英语的世界里越深,也就学的更快。

绘本用简炼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给宝宝提供语言、情感方面的教育,促使幼儿相关领域的发展。绘本中高水准的图与文,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发展孩子用英文的耳朵和用英文思维、想象、审美及观察等能力。

平时家长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优秀经典的英文原版书,一般配有音频,有些还有动画,加上一些延伸手工和游戏,孩子会觉得非常有趣,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由于在孩子的身边有许多英语绘本,他们会不经意之间拿起身边的英语绘本浏览,这样会促进孩子养成英语阅读和“用英文来思考”的习惯。

对于有绘本选择恐惧症的家长也不用担心,有些培训机构本身就有大量的绘本资源,比如kk英语拥有海量英文绘本教材——自然拼读绘本、主题阅读绘本,培养学生听、说、读的语言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学习各国文化知识及各学科的知识。如果把孩子送到kk英语学习,也将为一些不知道如何培养阅读能力的家长朋友们,免去了无法科学选择绘本的困扰。

听英文儿歌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事实上,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听英文歌经常被用来作为提高英语理解力的方式之一。

在听英文歌的时候,先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英语歌,家长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和歌所配的歌词,边听边看歌词。这种方法,可以同时练习英语听力和英语阅读。对喜欢唱歌的孩子,是一种非常有效地方法之一。

很多英文绘本中也配有音频,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听,反复听,这样对英语阅读也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大多数人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自己的恐惧心。有人担心自己说英语时错误百出而不敢说,有人是因为怕说英语时犯错,让自己显得很愚蠢而不敢开口说。包括我们家长自己也是一样,首先家长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说。

要学会英语,一定要孩子丢掉这种恐惧心,大胆地开口说英语。一般来说,掌握英语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复刻意练习。

俗话说:熟能生巧,也即是把自己所要学的部分,一遍一遍地反复练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英语学习也是一样,需要不停地练习。

孩子的英语学习并不意味只能局限在学校课堂内学英语。帮助孩子尽可能利用他们所能找到的一切资源:不同的`英语来源,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不同的工具。

现代社会的多媒体都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孩子的英语能力。父母可以充分利用完美的网络资源,帮助孩子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

在孩子学英语的过程中,尽管有些中教经过专业训练,有良好的教学经验,也可以给孩子很好的英语教育,但外教的语音更纯正、更规范、更自然,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让孩子多听外教的英语,模仿外教说英语时的语气,节奏和语调,这样可以起到增强孩子说英语的信心。

但无论选择中教或外教,都要以适合从孩子的条件为准则,而不能盲目追求外教。

看孩子喜欢的英语电影(从动画片开始)和电视剧不仅是一种有趣的方式学习,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通过看英文电影(尤其是那些有英文字幕的电影),可以扩大词汇量,也可以从演员的台词中,感受英语的语感。家长们可以在网上搜索或是购买相应的光盘适时地播放给孩子看。

对于孩子们来说,听自己的录音会觉得很新鲜、很有趣。把孩子读的英语录制下来让孩子一起来听,并和原声英语的录音作比较。现在手机上的各种音频平台比如:喜马拉雅、荔枝电台,还有各种配音软件都很方便,当然在kk英语上学的孩子们也可以使用kk英语家庭端app,它可以随时随地开启云学习课堂。同时,线上有声绘本馆完整得包含106本图书的电子图书馆。可以让爸爸妈妈们在家中随时陪伴孩子学习,实现跟读、录音、智能打分、分享,翻译等功能。录下来之后孩子们听到自己录制的成品,也小有成就感呢。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孩子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习惯性表达的英语语句以后,可以开始进行系统的英语语法的学习了。

通过规范的语法学习,提高孩子英语能力,达到更高一层的英语感受。就如“实践—理论—再回到实践”的过程。

英语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一定不能操之过急。相信家长们都能用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鼓励和帮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成功。

3-12岁时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期,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习英语的最佳方式之一。

德国如何教育孩子

比如幼儿园时:

老师会教孩子们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如果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不可大声说话,甚至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遵守社会秩序的教育。

而如果孩子对某类学科,比如音乐、艺术或体育感兴趣,他们是有权利在一些学校或机构进行学习的,甚至有些是免费的。

在德国有一本有关儿童教育的书,十分流行,叫struwwelpeter蓬头彼得,以很多荒诞诙谐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们最注重孩子的性格、品德培养,很多好习惯也是因为从小家庭教育的结果。

比如自理能力:

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

比如规则意识:

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必须先吃完饭菜,才能吃零食。

比如爱心:

很多家庭会在家中养小动物、如小狗、小猫,让孩子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懂得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生命。

比如坚强:

比如尊重:

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德国父母很多不会在未经过孩子同意时去翻阅孩子的东西。

比如礼貌:

德国父母在寻求孩子帮忙时会说bitte(请),之后会说danke(谢谢)。

比如理财:

德国父母会非常严格的控制零用钱数量,会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以获得零用钱,避免不劳而获。

比如承担后果:

有一个德国母亲对自己总是起晚的儿子说“很遗憾,我不能开车送你去学校。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选择是放弃早餐,还是迟到。”

比如承担责任:

有严厉的德国家庭,如果孩子忘了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他还得继续穿脏衣服。

比如诚信:

德国家长首先会以身作则,并经常会告诉孩子,要遵守约定,不能轻易誓言,答应过的事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到。

比如自信:

德国家长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自信培养,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家长都会给与更多的鼓励和赞赏,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从小的自信来源是父母。他们也绝不以成绩的好坏去否认自己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优秀。

比如合作:

在德国无论是家里还是学校,都会有意的去为孩子们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因为在德国有这么一句话叫做“weralleinearbeitet,addiert.werzusammenarbeitet,multipliziert.”(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

来看看他们长大后的好习惯。

看书:

德国人经常手里拿着一本书,在地铁上,玩手机的人少,看书的人多。在德国如果你留心能看到各种大小的书店,而书店里永远都有不少的读者。纸质的书籍在这个电子社会当中,似乎在德国仍然流行。德国人有91%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23%年阅读量在9到18本之间;25%年阅读量超过18本。

礼貌和谦让:

礼貌和谦让其实是一种宽广的心态。有一次在德国高速上遇到事故,两排车并为一道,因为有急事,一个在我左方的车主动放慢让我先过。如果你在人多的时候坐地铁,你也会发现,站在门口的人会主动先下车,让后面需要下车的人下车后在重新上车。

准时:

大多数德国人都能遵守规定好的时间,这里说的准时并不单单只德国人,还指德国的公共交通,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每辆地铁、公交车都能按照时刻表的时间准时到达车站。

注重家庭:

德国人与注重工作相比更注重家庭,他们会在下班后回家与家庭团聚,很少因为应酬而不回家,在节假日更是会把时间花在自己家庭身上。

记事本:

几乎每一个准时的德国人都会有一本记事本,这个记事本不一定是要与工作相关,但一定与自己的生活相关,比如记录重要的事情或预约时间。

遵守交通规则:

德国人十分遵守交通规则(不是全部,当然也有闯红灯的行人),尤其是司机,因为这关乎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在德国开车基本都会打开日间行车灯,而他们在变道时不仅要看后视镜,还要扭头去看盲点区是否有车(考驾照时必学的)。

注重生活质量:

德国人绝对不是一个爱慕虚荣的民族,他们宁可把钱花在正在品质生活上去享受,尽管他们能造出世界顶级汽车。比如他们会花200欧去买一个保温壶,而不是一个gucci钱包,他们会花500欧去买一个厨房用具,而不是一个lv包,他们会花上千欧去维护自己的花园,而不是一件burberry大衣。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奢侈品是自己的生活品质,而不是一个包或一件大衣。

注重环保:

德国人很少乱扔垃圾,因为他们知道环境的重要性,即便身在外国,他们也多数如此。我和一个德国人在中国爬山,由于没找到垃圾箱,这个德国人拿着自己的冰糕棍一路走下山,找到了一个垃圾桶后才扔掉。

严谨:

契约精神:

在我们看来很多德国人非常死板,甚至是不会变通,但这是因为文化和从小养成的一种“契约精神”造成的,他们轻易不作出承诺,但承诺过的事情一定会做到。有了保证,才有了德国品牌质量的承诺。

不屈不挠:

为什么德国汽车比普通汽车贵出许多?为什么德国的锅比普通锅贵出几十甚至几百倍?为什么德国的米勒洗衣机要几万甚至几十万?为什么madeingermany是高品质象征?其实百年前的德国产品是被英国人嘲笑的疵品,但就是因为专注和坚持,才有了今天质量上的保证。

遵守社会秩序:

每一个德国人几乎都会遵守社会秩序,比如排队,无论是人在排队,还是汽车堵车排队,很少有过插队现象。

公共道德:

如果你留心,你会发现大多数时候德国的公共场所(除了球赛期间)十分的安静,几乎大家都是窃窃私语的状态,很少有大声喧哗的。(除了球迷和醉鬼)。

同情心:

多数德国人会主动帮助弱者、残疾人或老人。老人摔倒这种事也会在德国发生,但一定会有人上来帮忙,而且不只一个。当遇到残疾人时,也会有人主动上前帮忙。

尊重生命:

当遇到特殊车辆时(拉着警报的警车、救火车、救护车等),民用车会主动靠边让特殊车辆通行。

教育方式:如何教育小孩子

熊十力(1884——1968)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哲学家。40年代,有一个国民党的陆军少将叫徐复观,听到友人对熊十力的推崇和介绍,又在上司那里看到熊十力的著作《新唯识论》,大为佩服,就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有志于做学问,希望得到指教。熊十力回信,讲了一番治学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徐复观穿着陆军少将的军服到重庆北碚金刚碑勉仁书院拜见熊十力,请教应该读什么书。熊十力叫他回去读王船山的《读通鉴论》。徐复观说早年已经读过了。熊十力很不高兴,说:“你并没有读懂,应当再读。”过了一些日子,徐复观再去,告诉说《读通鉴论》读完了。

熊十力问:“有点什么心得?”徐复观觉得自己读得很认真很仔细,不免有些得意,说,书里有很多他不同意的地方,接着就一条一条地说起来。还没等他说完,熊十力就怒声斥骂起来:“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像你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它的好处,再批评它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譬如《读通鉴论》,这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那一段,理解得多么深刻。这些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是太没有出息!”这一顿骂,骂得陆军少将目瞪口呆。

原来读书是先要读出书的好处!“这对于我是起死回生的一骂。”徐复观明白了这个道理,“恐怕对于一切聪明自负,但并没有走进学问之门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骂。”经过这起死回生的一骂,徐复观改变了读书的方法,后来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著作等身,为重新检讨和弘扬中国文化做了出色的贡献,特别在台湾、香港等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5、教育学生要先学会做人曾经有一个记者在家写稿时,他的四岁儿子吵着要他陪。

记者很烦,就将一本杂志的封底撕碎,对他儿子说:“你先将这上面的世界地图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过了不到五分钟,儿子又来拖他的手说:“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记者很生气:“小孩子要玩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说谎话就不好了。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拼好世界地图!”儿子非屈:“可是我真的拼好了呀!”记者一看,果然如此:不会吧?家里出现了神童?他非常好奇地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儿子说:世界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我反过来拼,只要这个人好了,世界就完整了。所以做事先做人。做人做好了,他的世界也就是好的。

如何教育孩子爱学习

让小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讲故事就是非常好的一种方法,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一些历史书、传记书都可以当成故事来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感染和熏陶,向名人学习,追求卓越。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其他的手段来引导孩子学习。比如看电影,猜谜语、唱歌曲、做游戏以及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有趣活动,一点一滴、一事一例,给孩子学习方面的启蒙教育,给他们播下求知好学的种子。

良性竞争共同进步。

我们不提倡“别人家的孩子”,但不可否认的是,竞争产生进步。小学生活,当然谈不上优胜劣汰。但是我们要让孩子有竞争意识,要让孩子意识到优秀是一种习惯,让他加入到优秀的行列中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孩子仅有兴趣和好胜心,如果遇到挫折和打击也非常容易变得沮丧,甚至可能变得不爱学习。所以,我们还要常常鼓励孩子,给予孩子正能量。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做家长的,如果生活中表现地认真工作,爱学习,爱看书,那么孩子一定也会爱上学习。

体会学习的乐趣。

学习,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如经常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在考试的时候,刚好考到,孩子就会更喜欢学成语;又如孩子在学习时看到的故事,可以讲给别人,我们顺势夸夸他,他也会感到高兴和自豪。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一定会有大进步!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教育要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以下是本站小编整理了家长教育孩子,供大家参考。

在许多人眼里,川子是个非常出色的青年。今年28岁的他毕业于国内一所著名高校,但对于自己所受的家庭教育,他有许多话要说。

很难用一个词汇定性我所受的家庭教育。我自小好奇心很强,凡事喜欢究其根底,父亲发现了这一点,从并不宽裕的家庭预算中为我买了很多的书籍。那时候还没有许多的娱乐项目,读书成了我最大的乐趣。

大约从我小学三年级开始,父亲开始了他的育才计划--英语、日语、书法、小提琴……我的童年从此开始改变。

我出生在一个小城市,那时,各种学习班还没有那么多,所有的讲授均由我父亲完成。其实,有些他也不懂,只是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方面,他跟大多数家长一样,都是那么自以为是。

记得那时我每天早上5点就被揪起来,开始跟他读两个小时的外语,然后才是跟其他孩子一样,背起书包开始一天的学校生活。如果说外语、书法仅仅算是“加码”的话,所谓的业余爱好--小提琴,对我来说则不啻于一场噩梦。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它根本就不是我的爱好,完全是他自己的爱好,和很多家长一样,把自己的爱好与梦想强加给孩子,夺走了我童年的欢乐。也是从小学三年级的暑假开始,我的生活中多了一项重要的内容--练琴,教师当然也是他自己。条件所限,那时的我甚至没有一把适合自己的儿童琴,直接用成年人的琴练,这对我的臂力以及下颌是个严峻的考验。记得那年暑假,我每天要练8小时的琴,开学后也是同样,挤掉了我几乎全部的课余时间。

在父亲看来,若是看到我放学后不做点儿什么就是浪费时间。那时,父亲天天挂在嘴边的就是“不能荒废了时间”。随后是参加各种各样的演出,获得这样那样的荣誉,父亲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对拉琴的要求当然是变本加厉,稍有懈怠,随之而来的就是拳脚暴力。与别的孩子相反,那时的我最害怕放学和寒暑假,至少在学校里,我还可以轻松应对,但回到了家,我却要为那个不属于我的“业余爱好”付出我的汗水和眼泪。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6年,直到我进了高中,住了校,才暂时摆脱了家庭。

牺牲了我宝贵的童年,收获又是什么呢?上大学以后,我再也没有碰过小提琴,因为一看到它就会让我回忆起那段痛苦不堪的日子。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与父亲之间的亲情日益淡漠,大学时放假回到家,发现想找点话题都很难。平常给家里打电话,成了一种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亲情的需要。最为糟糕的是,长久的暴力和反抗,甚至改变了我的性格,让我在大学以及工作中都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我想对天下的父母说,孩子不是你们的私有物,让孩子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川子)。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对儿子好,希望把儿子设计成才,结果却适得其反。

我30岁才有儿子,那真是如获至宝,捧到手里怕冻了,含到嘴里怕化了。从小儿子就听话,我决心按照我的计划培养儿子。

上小学时,我为他选择了当地最好的学校,还一口气给他报了3个课外辅导班,我们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儿子学习成绩很好,五年级时,我已经让儿子把六年级的课程学完了。所以儿子没有上六年级就结束了小学的学习生涯,我决定让儿子直接“跳”到初中去!而且要上全市最好的初中。

于是,我托关系、找门路,好不容易让儿子进了离家百里的市重点初中。儿子从小没有离开过家,我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两间房子,请他外公外婆去做陪读。我和丈夫每个星期天去看望他们,平时晚上我只能通过电话来跟宝贝儿子联系了。

跟儿子通电话是最痛苦的事儿,刚刚开学时,儿子总是在电话里给我哭诉。终于有一天,儿子在电话里说他头痛,以至上课不能听讲了。我赶紧赶到学校,把儿子送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可能是学习压力过大而形成的脑神经紊乱引发头痛。

考高中时,儿子没有跟我们商量就填报了b类高中的志愿,他可能感到自己考不上a类重点高中。后来,儿子果然被b类高中录取,可是我们说什么也不让他去,我想办法把儿子转到重点高中。可是,儿子却老大不愿意,做了许多思想工作才勉强去了重点高中。

不知道什么原因,儿子在重点高中始终提不起精神,学习成绩当然每况愈下。他告诉我说:“我在重点高中,每次考试都排在老末,自信心全没了,都怨你们!”

儿子的埋怨,让我伤透了心。到高二分文理科时,儿子想学文科,我说:“学文科将来就业面太窄,高考录取比例也小,学文是没有前途的。”儿子最终还是听我的话选择了理科。但是,儿子数学、物理两科基础太差,每天放学回来没见他高兴过。结果,高考成绩只上了专科线。

填报志愿时,儿子报了内蒙古的一所专科学校,我嫌学校离家太远,儿子却说:“我就想离你们远远的!”选择专业时,儿子想学工商管理专业,我说:“上专科还是学一门实用技术好,报计算机专业吧?”儿子又听了我一次话,填报了计算机专业。

谁知道这回我又错了,儿子到学校后,对计算机专业极不感兴趣,我在电话里劝他找学校领导改专业,谁知道他竟然对我说:“你就把我当成死人,永远也不要管我的事情!”

现在儿子放假回来,基本上不愿和我说话,我想找机会和儿子好好谈谈,可是儿子却故意躲避我……(辛愿)。

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最大原因是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断裂和失承。

其实,家庭教育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继承而不是创新,只要按照父辈教育我们的经验来教育子女,就大致不会出错。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所获得的家庭教育经验在今天已经无法参照。因此,当代中国的每个父母都在摸索。

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由家庭问题造成的,虽然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却在成年人身上,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得先“吃药”。因此,中国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和社会必须回答的问题,更是每个家庭必须正视的问题。它需要每一个家庭来回答,需要每一个人来回答!

教育在学校,素质在家长!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孩子的高素质。这道理就像是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学生素质提高的基础和前提一样。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学生“减负”问题,我的看法是,学生“减负”不能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减负”只有一条路径可走,那就是教师和父母要“增负”。一方面,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父母不能再靠经验来教孩子,应该学习怎样做个称职的父母,怎样做个优秀的父母。

千万个孩子就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对于成年人来说,没有一种成功能够弥补家庭的失败,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如果家庭渎职,即使有再多的学校、社区工作站、心理咨询室和劳动教养所,都将无济于事。(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

是否只有“坏”孩子才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而所谓的好孩子并不需要呢?在接触中我们发现,一些“好”孩子不敢将自己的问题袒露出来,他们不想因此破坏在家长、老师、同学眼中的形象,他们活得很累。所以,很多的“好”孩子都成了两面派,表面上乐观快乐,内心深处却悲观孤独。

然而,上述问题被家长和教师忽视了。有很多高学历的父母,总是自信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问题。一个高中生曾在来信中说道:父亲是复旦大学的教授,母亲是某公司的副总经理,从小家庭就给了她一种无形的压力,当她转入一所新的重点高中后,因为一时不能适应学校环境以及长期以来家庭给她的压力,她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然后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直到高考前,她的恐惧达到了极点,最后她想到了自杀……幸运的是,这个女孩得救了,但女孩的父母仍没有意识到是他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他们一直认为是孩子太不懂事了,不懂得珍惜生命,不懂得知恩图报。

天下哪有生来就懂事的孩子呢!孩子不仅需要好的朋友、好的老师,更需要好的父母!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是要每个父母重视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 陶言)。

我们该有什么样的孩子观。

教育的背后隐含着社会的孩子观:孩子是什么?应该成为什么?这种观念决定或影响着教育的模式和内容。近代以来,中国居支配地位的孩子观曾经历了一个从“家族本位”到“民族国家本位”再到“家庭—民族国家本位”的过程,我们的近代教育制度也在这种观念脉络中建立起来并逐步演变。

民族国家本位的孩子观,与家族本位的孩子观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孩子是整体目标的手段。孩子的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和家族的利益,个体需求必须让位于整体需求。与这样的孩子观相适应,我国近代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传统教育中教化式、被动式的教育模式。

在这种观念和制度支配下,中国孩子的某些社会状况和问题一直遗留了下来。儿童和青少年的一些基本权利缺乏切实的保障,他们的一些基本需求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制度的保证,他们的心理品质养成、性格发展等需要,更为我们的教育所忽略。

如今,社会急速变化的价值多元、信息开放的趋势,越来越个人化的社会对其成员的要求,反衬出既有教育模式对孩子的独立、自由的人格、自主的能力以及自我责任感的培养等的不利。

我们今天缺少的恰恰是“孩子需要的”、“为了孩子的”教育。只有当孩子的基本权利成为社会共识,并得到起码的制度保证,我们才能期望他们身心健康地面对社会、进入社会,并对社会承担起公民义务,对人类承担起道义和责任来。

1)。

如何教育孩子成长

大年初三,我们在家招待客人。没想到女儿这次也是大显身手。先是陪客人们在客厅里聊天,并给小客人洗了水果,还把平时自己最喜欢吃的桂圆也拿了出来招待从农村来的小客人。虽然平时总嫌孩子不懂事,可真到了现实生活中,我才发现孩子还真是长大了。最起码不再那么自私了,也知道有好吃的拿出来大家一起分享了。真好~!

本周孩子最大的进步莫过于学习了,虽然只是一周时间,但我感觉仿佛是度过了一个学期那么长。无论是大事小事,我总能在孩子身上感受到奋斗的力量。

预习数学忙。

从本周起女儿开始预习她的数学了。先把六年级下册的数学书找来,在对照着《英才教程》,一点一点的看,然后就做上面的习题。为了防止她写错,我让她准备了一个数学本,把题目都写到了数学本上。

这一招儿还真灵,我发现孩子错的的确不少。再对照书本给她讲解一遍,效果就好多了。加上现在网络很发达,上面有许多数学知识点的讲解视频和习题,孩子学起来也事半功陪了。

还有就是针对孩子期末考试中没不会的数学错题和博友“峰玉雨杨”家长的指导(“这道题可不简单,还有些绕,要不放在最后一题。再做类似的题目还有可能出错。可以试着再做几道。”),我就从网上又给孩子找来了类似的题目让她多加练习,刚开始又作错了,后来又给她讲解,最终,孩子对那道题型掌握了。再次感谢热心的博友,是你们的热心点评和浓浓的爱心让孩子得以进步。(请原谅我不能把你们的名字一一写出来,那样几天我也写不完)。再此对一直关心我们的大小博友和老师们一并感谢,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关爱和帮助。写博路上有你们同行,真好!

关于女儿数学的预习内容就不多说了,孩子说了她学习的内容要保守秘密,以免对手超过她,那就不说了咱们也保密。总体上来说,我对孩子寒假期间的数学学习还是挺满意的,主要是学习的态度非常端正,时间把握也很好,让人省心。

大声诵读较欠缺。

寒假里孩子的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项很好的作业――每天大声读书至少二十分钟。这和小城老师的提议不谋而合,可见对于小学生而言,大声读书的重要。可是,在这方面孩子做得并不是很好。

最初孩子根本不会大声读书,说是不喜欢出声音。后来一再要求下才出声读书,也是蚂蚁哼哼,让人气愤。最后,还要我亲自监督着她,给她看表计时,这才读够了二十分钟,最终我也没时间每天陪读,也不知道孩子大声诵读20分钟的任务完成了没。

不过,我倒发现孩子对古诗词还是喜欢诵读的,但由于老师要求的是读下册的语文课文,积极性也不是很高。我就放松了要求,后来不再管她了,读什么都行,情况有所好转。

还是应了那句老话:教育孩子急不得,哪方面都一样。如果孩子真的不想开口读书,谁也没方法。只有耐心等待!

读史书――《中国皇帝全传》。

最近孩子在看《中国皇帝全传》,这还是年底从图书馆里借来的书。很厚的,是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足足有800千字,586页。本书汇集了历史上四百多个皇帝的传记,既重点突出,又全面兼顾,对孩子将来学习历史很有好处。

自从孩子看了这本书以后,对中国的皇帝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上次还和她姑父高谈阔论了一番,评价了秦始皇的功与过,我没有参与到讨论当中,因为感觉自己懂得不多。

虽然这本厚厚的大部头中密密麻麻的字体很小也很枯燥,但孩子也照样读得津津有味。这真要感谢女儿从小养成的爱读书的好习惯。开卷有益嘛,只要是孩子喜欢读的书,尽可以的支持她。厚积而薄发嘛,只有先积累一定的量,才能厚积薄发,才能学会运用。

关于孩子读书的事情,急不得,也急不来。那就静待花开吧,她什么时候读完了,在和她分享。毕竟听孩子讲书也是一种享受呢。

写寒假日记。

都说读写是相连的,看来时真的。自从本周以来,孩子可能感觉到寒假时间的宝贵和短暂,开始写寒假日记了。

说是寒假日记,其实就是平常写的作文,少则一页,多则两页,长短不一。我从来没有对她要求过,总是让她随心所欲的写,我手写我心,顺其自然。

本周写作文小练笔一共七篇,每天一篇。由于我上班,所以没有记录时间,不知道她写一篇作文用多长时间。只知道最短的一篇是《年夜饭的吃法》只写了四百来字,最长了一篇是小城老师留得寒假作业之一《对手》,她一共连写带修改有五次之多,最终越写越长,不过内容还算充实,也表达出了真情实感。不足之处是语言还不够精炼,如果是考场上字数就需要大量压缩,语言要更加简练才行,这需要以后继续努力。

第一次吃西餐。

本周实现了吃一次西餐的愿望。

2月22号大年初四的下午,我领着女儿去了寺坡莱雅客复合西餐厅,我们共同享受了品尝了传说中的西餐。我们点了两个汉堡,一个超级至尊披萨,一份黑胡椒牛排,一杯纯牛奶。花了不少钱呢。

最后点饮料的时候,女儿可能注意到了很高的价格就点了一个最便宜的纯牛奶(纯牛奶是三元一杯,其他的都是六七元一杯)。虽然这只是一个细节,但我看在眼里还是挺感动的。孩子真是长大了,知道节约开支了。虽然最终还是花了不少钱,但想起这还是女儿十二年以来第一次吃西餐,心里就平衡多了。

搞笑的是当牛排端上来之后,女儿竟然没有切开。按说我们要的是七分熟的,会很好切的。可能是不善于用刀叉的缘故,先是女儿没切开,向我求救,但紧接着我也没有切开。最后,我使劲儿用用力,才总算切下了一小块儿牛排。女儿一边品尝一边说很好吃……再后来,女儿就会切了,还把切好的牛排用叉子扎着送到我嘴里,然后又拿起纯牛奶让我喝(为了省钱,我们只要了一杯纯牛奶)。那一刻,我真的好幸福。身为人母,有这种享受有已足以。

其实到最后我才发现:披萨孩子不爱吃,连汉堡也只吃了一半,薯条压根儿就没点。看来孩子只是想尝试一下新事物,并不是特别的喜欢。

学会了帮忙做家务。

由于正直农历新年,加上我们和公婆一起生活,家里的客人很多。这也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和人交流的平台。每天的待人接物,端茶倒水,无形中就是一种学习。

如今,当客人走后,孩子能主动的把茶杯收拾好,用水冲一冲,再把地扫干净。虽然也没多少活儿,但也替我分担了家务劳动,值得表扬。

“爱像龙卷风……”听女儿一边唱着喜欢的流行歌曲,一边整理着她的数学笔记,订正着白天做错的数学题,感觉很满足。孩子真是长大了,拥有了自己的生活,没事儿还能听听流行音乐,也学会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作为妈妈,我是最幸福的'人了。

都说教育孩子就像陪着蜗牛去散步,最初我并不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今天真正对孩子的学习放手之后才发现,原来真的如此。什么是陪着蜗牛去散步?那就是要放慢脚步,跟着孩子的节奏,耐心的等待着孩子的成长和改变!或许最初这个改变不足以引起你的注意,但最终孩子的成长却更加坚实而有力。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当我们做家长的静下心来,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孩子反倒会进步的更快,有时甚至会出乎你的预料。对于我们来说,每一天都是新的。孩子也一样,每一天都在进步,都在成长。

如何教育孩子成长

孩子入幼儿园以来,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渐渐地养成了较好的生活习惯。在此,我对各位老师的辛勤教育和对孩子无微不至的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更是孩子的第二课堂,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个人成长至关重要。教育孩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家长要做好老师的助手,通过自身好的修养和行为习惯,对孩子个人的爱好取向和人生观加以正确引导和导航。在此我就孩子的成长教育谈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营造积极、快乐的氛围,培养孩子人生观。

父母要展现给孩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孩子自信的性格。遇事不要太多的抱怨,喜欢看书,忘情工作,这些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时给他们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待孩子做的不对的地方,不能只有批评,更多的要通过场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对,并对自身做错的事情,要主动当着孩子的面承认错误,目的是让孩子有准确的判别是非的能力。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好。

二、给孩子制定合适的要求标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梦寐以求的事情,我们同样有这样的心理,但是我们要尊重她的兴趣爱好,尽量让她干喜欢的事,比如她喜欢跳舞,我们已经跟她商量了,等明年给她报个舞蹈班,孩子很高兴。做到爱好广泛,做事认真,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通过自身的行为引导孩子互助友爱的处事方式。

现在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都是几个大人围绕着孩子,导致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性格慢慢的变得自私。家长要通过个人的自身行为对孩子加以引导,让她逐步变得互助友爱,我们在家里跟长辈之间有好东西就特意的进行分享,目的就是让孩子知道好东西独享不好。并和她一起给老人洗脚,一起做家务,所以我已经享受好几次宝宝我洗脚,乐在其中,呵呵,现在家里鞋子的摆放基本都是她包办了。

四、跟孩子之间进行朋友式的交互。

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多理解,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平时下班后主动跟孩子分享在单位高兴的事和不开心的事,进而缩短孩子和我们的距离,同时她也会主动跟我们分享她在幼儿园或者跟小区的小朋友间的开心的事。作为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不求孩子办大事,但求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结果,但必须重视过程。在她做好一件事,哪怕是很小的事,我都会表扬她,培养她自信。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最重要任务,当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发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孩子的成长离老师和家长共同提供的这片沃土,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培育,我们会时时配合好老师,共同协助孩子茁壮成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方式:如何教育小孩子

在中国教育界,“放羊”式教育历来为正统教育学家所不齿,亦为教育教学管理之大忌。一提到某位教师教学管理“放羊”,人们大脑里立即会出现这样一幅图画:教室里教师吊儿啷当地无所事事,学生们像小羊羔一样东奔西突地撒欢,教室里到处是乱糟糟的……。由此画面进而可以联想推导出:该教师对学生放任不管,责任心不强,缺乏爱岗敬业精神。最终,等待这位教师的命运必然是淘汰下岗出局。

与此同时,全美各地和欧洲许多地方的校园里却随处可见类似的“牧羊图”;学生在下面交谈,插嘴,做小动作甚至刁难老师,老师却仍然在怡然自得地见怪不怪地继续上课。难道美国学校的老师们无丢饭碗之虞,抑或他们普遍责任心不强,抑或美国的老师们均缺乏教育管理才能。抑或,其中另有什么深奥的玄机,即他们是有意而为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他们确是有意而为之,那么,作为正处在新课程改革十字路囗的我国基础教育界的同行们似有必要对这些“牧羊图”作一番追根究源式的研究并加以适当的借鉴,以确保新课程改革的科学和高效;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仔细研究之下,便可以发现,“放羊”的原旨在许多方面正与新课程改革精神暗合,起码并非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一无是处。

要想放好羊,至少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牧羊者要认真研究羊的需求,为它们精心挑选它们爱吃的丰美的草地。

二、决不用条条框框去束缚羊的自由;牧羊人绝不强求羊群用什么统一的姿势去吃草,而是尽可能让羊用它们自己感兴趣的顺乎自然的方式啃吃青草。

三、养猪和养羊,同样是“养”,养法却大相径庭;猪以人喂养为主,喂养人每天很辛苦,还不知道猪食营养是否全面。羊,有天生的自动求食能力,偶尔也要人喂养,但很少。一般情况下,牧羊人比较轻松,只要把羊赶到一块丰美的草地上,稍加照应即可。

四、一般来说,放羊时,牧羊人吹着牧笛,比较写意轻松;但有时也要动用牧羊竿或小石子之类的管理工具维持秩序;但惩罚对象只限于羊群中个别“blacksheep(汉泽:害群之马)”。惩罚的程度也不厉害,点到为止而已。

从放羊的流程中,我们教育界可以悟出什么样的道理,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一、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者要精心研究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来自不同家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工作。

二、教育工作者要精心设计课程,精心选择教材,为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提供尽可能理想的环境。

三、教育工作者决不要用太多的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的自由天性。要让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尽可能顺乎自然的方式去求知,去探索,去创造。

四、在学生的求知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自我管理,主动求知精神。应以学生的主动学习,内省式的自悟学习为主。教师只起一定的点化和解疑答难工作。即使是解疑答难也绝不能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和绝对正确性。因为真理是发展的,无终极真理,只有相对真理。千万不能用标准答案去扼杀学生的灵性和创造探索精神。

五、在教学过程中,该放手时则放手;凡应该学生做的,凡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和校长绝不“越俎代庖”。

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多栽花,少栽刺;多用赏识的手段,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但有时也有发票动用一定的惩罚手段。没有赏识的教育是无效的'教育或者说是失败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肯定不是完整的教育。

在平时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则要大胆“放羊”。

一、要勇于课前“放羊”。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成了教师“授业传道”的阵地。从课堂设计、教案编写到教学手段的选择等教学过程均由教师唱“独角戏”。这样做,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彰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放羊式教育”要求教师把全部或大部分课堂设计任务交给学生去做,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全过程的设计。当然,考虑到各个学生个性的差异,能力的差别和兴趣的不同,教师应布置不同的任务。坚持课前“放羊”,不但能提高学生上课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要勇于课中“放羊”。

课前放开,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去积极参与和准备。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勇于“放羊”。让学生自己真正能“小鬼当家”。

1、让学生在课堂上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敢于提问质疑。

2、鼓励学生放胆解疑答难。

3、放开手脚,让学生当堂进行互评和自评。

当然,充当“牧羊者”角色的教师也要固守自己的阵地,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但绝不“代庖”。

三、要勇于课后“放羊”。

课后,不仅仅是教师要写教学反思,而且还要放开让学生对课上的得失成败进行消化,总结,反思,相互取长补短。这种活动有利学生自己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也有利他们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中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倡:解放孩子们的手,让他们尽情去玩;解放孩子们的脚,让他们到处去跑;解放孩子们的脑,让他们自由去想;解放孩子们的嘴,让他们随意去唱去说。还孩子一个愉快幸福的童年,发展他们自由自在的天性,比什么都重要。其中,让孩子们“尽情去玩”,“到处去跑”,“自由去想”,“随意去唱去说”,这样去“发展他们自由自在的天性”为“放羊式教育”作了极好的诠释。事实上,许多伟大的真理往往寓于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之中,寓于我们“司空见惯”的像“放羊”这样的“浑闲事”中。现象不同,其理相同。有时候,表面上教学教育行为的“无序”恰恰是符合其内在规律的“有序”;而表面上的“有序”有时却会走向其反面。欲速不达。

时下不少学校提出了“三个一切”的口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是一种教育理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巨大进步。是对以往一些反教育的封建思想的纠正。但理想归理想,在各地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实践中,仍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应试教育至上”,“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等问题。“填鸭式教育”,“竭泽而鱼”等现象严重。甚至有极少数学校和教师私欲膨胀,侵犯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根本利益,扰生坑生害生。使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化为泡影。

第9期《教育参考》曾登载“中美学生的十大差别”一文。笔者见到如下妙语:美国学生的受教育方式是“放羊”,轻松得要命,因此他们大多数喜欢异想天开,想象力无比丰富。中国学生的受教育方式是“填鸭子”,辛苦得很。

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已经成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我们不能大无畏地摈弃我们教育理念中的糟粕,而是一如既往地抱残守缺。那我们无异于带领着身穿古代甲胄的武士,荷戈执戟冲入现代社会的战场。或许,我们尚未与对手打个照面,就已尸骨无存,灰飞烟灭。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