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诈骗心得体会(七篇)

时间:2023-07-10 12:07:19 作者:曹czj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防范诈骗心得体会(七篇)篇一

随着电信业的发展,利用电信工具和电信技术实施欺诈的事件越来越多,我周围朋友的经验是典型的案例,她被欺诈的具体过程如下;

有一天下午,她接到陌生的非现场电话,对方主张是某购物网站的呼叫,告诉朋友她在他们网站上购买的某商品尺寸不足,必须退款。朋友当时很担心,但是看到对方说了自己购买的网站和商品的具体信息,放松了警惕,之后追加了对方提供的qq号码,对方也在qq上再次发送订单的具体信息,留下了退款的网站。朋友按照订单进入,登录页面和自己当时购买的网站没有什么区别,但网站不是官方网站,朋友向对方提出了这个疑问。电话里的人说明这是他们临时制作的网站。朋友也不太怀疑。接下来朋友填写了自己的银行卡信息,对方骗我说是安全验证,骗我朋友还填了银行卡密码。之后,认证代码被发送到朋友的手机上。此时,对方要求朋友在电话快速填写认证代码。否则,超时不能退款,朋友在洗脑的状态下填写了95533次发送的认证代码。之后,朋友登录了自己的网上银行,发现银行卡中有近万元的存款被转移,突然意识到被骗了。

通过我的朋友这次的案例,我认为这次欺诈事件的关键是受害者对电信欺诈的防范意识不足。首先,对于陌生电话、网站等,要慎重,不要轻易相信他们。如果确认他们提供的信息是正确的,最好自己打电话给购物网站的官方热线询问信息。其次,对银行卡的理解不够,收款时,无论如何都不需要通知银行卡的密码,如果密码泄露,骗子就能知道银行账户的所有信息。最后,验证码作为银行卡支付的最后屏障,不能泄露给任何人。验证码一旦公开,钱就会立即转移。

如果钱被转走,当事人应在第一时间及时报警,并要求警方联系银行,查询钱汇入的银行卡账户,及时冻结,避免更多损失。对此,我们必须了解电信诈骗的各种手段,在遇到时有效防范,及时发现,尽快纠正错误。

作为银行职员,在为客户开卡、处理电子产品等业务时,必须加强审查本人是否处理,同时向签约电子产品的客户发行风险提示卡,通知客户不要随意点击不明的网站,不要轻易相信不明的信息和电话。

 


防范诈骗心得体会(七篇)篇二

为贯彻落实国家局相关要求,确保《网络安全法》顺利施行,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印发通知,在全省烟草专卖商业系统开展《网络安全法》学习贯彻活动。

1、充分认识《网络安全法》重大意义。牢固树立“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理念,充分认识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学习、宣传、贯彻《网络安全法》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大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依法推动全省系统网络安全工作上水平。

2、全面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要求各单位要对照《网络安全法》主动开展自查,建立问题清单,制订整改方案,实施销号制度,重点做好风险评估、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安全规划、强化信息保护、提升应急能力、加强沟通合作等工作。

3、认真组织学习宣传活动。开展教育普法工作,将《网络安全法》纳入重点普法内容,每个单位至少组织一堂《网络安全法》主题宣传课;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册、知识竞赛、微信推送、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展板等形式,营造“学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开展学习培训工作,省局(公司)职工培训中心和省局党校把《网络安全法》培训列入教学计划,开展专题教育和辅导。

小学结合本校实际,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多举措抓实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1、该校召开网络安全专题会议。组织教师学习了网络安全知识,保护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要求大家养成文明上网习惯,遵纪守法,不得利用网络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

2、广泛宣传。学校通过led电子滚动标语,在近一周时间里,连续滚动,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同时,在校园周边及场镇主要路口悬挂标语,营造保护国家网络安全的氛围。其次,各班通过建立的学生家长qq,微信交流平台,向家长传播网络安全知识,引导大家积极参与网络安全宣传,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升广大群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共同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3、在学生中全面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学校要求把每周一节次的安全主题班会增加进网络安全知识主题班会,通过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问答,等形式增强同学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4、主题实践。学校组织“红领巾”宣传小分队,利用场镇赶场日,深入大街小巷向群众发放网络安全知识宣传资料,和网络安全知识手册,向爷爷奶奶普及如何防网络诈骗,告诉他们做到五不:不回拨、不轻信、不点击、不透露、不转账。让犯罪分子无机可乘,孩子们的举动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路人频频点赞。

防范诈骗心得体会(七篇)篇三

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电话和互联网实施电信诈骗犯罪案例频发,由于此类犯罪投入小、回报高、隐蔽性强、难以取证、学生防范意识差的原因,致使每年案件发生率居高不下且破案存在一定难度,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学校管理安全。

一、及时组建工作小组

根据学生处下发的“学生【20xx】3号”文件要求,我系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并组建了由党总支副书记袁琳智老师为组长,各班辅导员为组员的人文系“预防电信诈骗宣传教育”工作小组,做到工作有安排、工作有落实,旨在将此次宣传教育百分百覆盖到我系师生,全面强化防诈骗意识。

二、组织有序,多渠道宣传

由组长牵头,在工作小组的安排布置下,我系师生积极参与此次宣传教育活动,由系学生会负责,自3月4日晚自习起到3月7日晚自习,每天晚自习分为两个时段轮流播放,共播放8场次,覆盖20xx、20xx级25个班级,师生1800余人,并要求每一位同学观看完视频后撰写观看心得体会,及时总结。

除了观看视频宣传片,我系结合系部学生管理工作特点,多渠道多方向分别对强化宣传教育效果进行巩固,一是各班级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总结视频教育,并向学生宣读《西山警方48种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小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电信网络诈骗的种类和方法,提高识别与应对能力;二是充分利用自媒体,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朋友圈的方式,用大家熟知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反复进行防电信诈骗的宣传,并通过学生的自媒体群、朋友圈,将宣传教育范围进一步扩大,拓展防范教育的覆盖面。

三、活动开展效果

通过此次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师生了解了各种电信诈骗的方式以及危害,提高了对电信诈骗的识别与应对能力,增强了同学们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辨别电信诈骗的能力,减少电信诈骗案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几率,也切实加强了公安机关在打击电信诈骗宣传活动中警民协调配合的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活动照片

防范诈骗心得体会(七篇)篇四

马路诈骗花招百出,但只要不存贪念,遇事遵行“停、看、听”守则,冷静以对,受骗机会就会减少。

1、骗吃骗物法:一般都是陌生人,以到你处办事或请你带到某处办事为由请你吃饭,中途则逃之夭夭。

2、中奖转让法:行骗者一出场都是傻乎乎的,而他扔掉的饮料罐拉环也一定是中奖的,再由边上几个同伙骗你入套。

3、若有人悄悄告诉你,有一笔外汇或金银饰物要和你平分,千万不要信以为真,还是赶快离开。

4、在马路上或商厦门口有一伙人向你推销所谓的名贵中药、金元宝等,切勿上当。

5、当有陌生人以你熟悉的人的名义向你打招呼,你还是一走了之为上策。

6、行骗者一般是利用高薪作诱饵,诱你上钩,本人不与你见面,只用电话联系。

7恐吓诈骗法。行骗者通常利用一些封建迷信手段相威胁,告诉你或你的亲友将遇到什么什么的灾祸,需要金钱或财物可以为你化解。记住:心正邪自去!

8、防骗绝招骗子大多是利用人们贪图便宜或迷信的心理而得逞的,或一人或几人和谋串通,手段繁多。一不留神,就可能上当。要防止被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勿惧、勿贪!

识别扒手五法

1、看神色。扒手寻找行窃目标时,两眼总是注视顾客的衣兜、皮包、背包,特别留心外地人、妇女、中老年人,选准目标后,一般要环顾四周,若无他人注意便迅速下手,此时因精神比较紧张,往往有两眼发直、发呆、脸色时红时白等现象。

2、观举止。扒手选择侵害目标时,往往在人群中窜动,选择目标后即咬住不放,紧紧尾随,乘人拥挤或车体晃动的机会,用胳膊和手背试探“目标”的衣兜。

3、识衣着。扒手大多数衣着入时,或长发、光头或流里流气,那些三五成群作案的,衣着打扮往往相似。少数打扮平常,衣着朴素者则是老扒手。

4、听语言。扒手之间为了方便联络,常常使用黑话、隐语。他们把掏包称为“背壳子”、“找光阴”;他们互称“匠人”“钳工”;把上衣兜称“天窗”;下衣口袋称“平台”;裤兜称“地道”;把妇女的裤兜称“二夹皮”等。

5、看动作。扒手在动手作案时,一般借车体运行晃动或乘客拥挤的机会,紧贴被窃对象的身子,利用他人或同伙作掩护,或用自己的胳膊、提包、衣服、书报等遮住被窃对象的视线,作案得手后,离开失主,赶快逃离现场。

购物防扒六要点

(1)不要将手提包或皮包放在自行车车前的篮子里或夹在车后的后架上。

(2)不要后背手提袋或皮包,以防不法分子从后面用刀割破提包盗走现金。

(3)现金不要放在外衣口袋里。

(4)试衣时,手提包要随身带。

(5)不要往人多拥挤的地方挤,不要围观热闹。

(6)付款时不要暴露太多的钱物,要注意附近是否有可疑人物在盯着你的钱包。

什么是心理健康健康是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对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健康呢?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智力正常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情绪稳定与愉快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行为协调统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治疗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良好的适应能力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都将能够适应,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以上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但是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防范诈骗心得体会(七篇)篇五

钱凌是江苏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大二学生,去年6月,他认识了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唐兴。唐兴告诉钱凌,他们公司正与多个大学生分期贷款平台合作,招聘学生做兼职,只要帮忙在平台上“刷单跑量”,学生就能轻松获得报酬。唐兴还表示,做兼职的学生事前可以签订一份免责协议,一旦还不起钱,兼职学生不承担责任。

“赚钱快、收入高、无风险”钱凌便一口答应了这个“好差事”,和唐兴签订了免责协议,然后向平台提交了个人姓名、身份证号、学校和入学年份等信息。没到两天,注册就审核通过了。钱凌立刻申请了12个月期贷款,金额1万元,月利率0.99%。

钱凌的遭遇并非个案。据常州警方介绍,除钱凌外,还有常州工学院等高校的10名学生掉入唐兴的陷阱。

曾有媒体报道,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一名学生,用十多个同学的信息网贷了70多万元,自己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同学们则不停地接到催款通知,严重影响学习生活。

此外,除了校园网贷诈骗以外,也有一些大学生为了讲排场,不惜在网络平台借贷来实现超前消费和高消费,有的明显超出了承受能力,背负“巨额债务”。

消费观念不理性、个人信用保护意识淡薄、网贷平台无序扩张等是主因

近年来,互联网借贷平台瞄准了大学生群体,以p2p贷款平台、校园分期购物平台和电商平台的分期付款等形式慢慢渗入校园,宁静的象牙塔成为网络借贷平台争夺的地盘。

“很多校园贷款平台审核存在漏洞。有些甚至举着身份证拍个照,读一段话录个视频就可通过审核。这可能是校园网贷乱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州警方办案人员告诉记者。

而另一方面,大学生财商观念方面的误区,也是网络贷款案件在大学校园内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邓建鹏认为,很多大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也不足,这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也有专业人士认为,消费信贷是一种金融工具,并无道德标签。一些理性消费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通过分期贷款消费能减轻一次性消费带来的资金压力,但关键是学生的借贷要在自己可承受范围之内。

应加强风险提示,建立严格的借贷流程和审批机制“大学生享受金融服务本无可厚非,而且现在快速发展的态势也说明确实存在市场需求,但现在的问题是,校园网贷作为新兴业态,与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平台一样,还游离于监管之外。”“分期乐”公关负责人认为,一些平台野蛮生长,有些平台存在费率不透明、授信额度过高、风控松懈但催收严酷等不负责任的信贷行为。

此外,目前存在的问题也和当前部分大学生信用意识薄弱,消费观念有偏差有关,亟须提高大学生的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水平。

“防范校园网贷的风险又同时能满足大学生分期购的需求,最重要的是监管要跟上。”邓建鹏认为,未来的监管政策应在以下方面着力:首先要规定互联网金融平台一定要对大学生做特别的风险提示,倡导适度消费的理念。其次,在评估信用水平和偿还能力时,要适用高于其他人群的审核标准。

近日,教育部和银监会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加大不良网络信贷监管力度,向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等。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校园网贷平台首先要模式合规,才能避免法律风险。如果是以p2p的形式来做,就要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确保其信息中介的定位;如果是以自有资金放贷,就必须由监管部门颁发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来做。

其次,贷款平台应规范借贷流程,对大学生借款人进行适当的测评,综合考虑其风险承受能力、还款能力等。

最后,从行业角度来说,要建立起全行业的风险测评体系和监控体系。

防范诈骗心得体会(七篇)篇六

为增强广大同学的安全意识,提高同学们辨别、抵制网络诈骗的能力,政法学院于11月3日19时在学生活动中心面向全院同学举办了防范电信诈骗、校园网贷风险专项教育讲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防范网络诈骗和校园贷风险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参考。

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电话和互联网实施电信诈骗犯罪案例频发,由于此类犯罪投入小、回报高、隐蔽性强、难以取证、学生防范意识差的原因,致使每年案件发生率居高不下且破案存在一定难度,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学校管理安全。

一、及时组建工作小组

根据学生处下发的“学生【20xx】3号”文件要求,我系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并组建了由党总支副书记袁琳智老师为组长,各班辅导员为组员的人文系“预防电信诈骗宣传教育”工作小组,做到工作有安排、工作有落实,旨在将此次宣传教育百分百覆盖到我系师生,全面强化防诈骗意识。

二、组织有序,多渠道宣传

由组长牵头,在工作小组的安排布置下,我系师生积极参与此次宣传教育活动,由系学生会负责,自3月4日晚自习起到3月7日晚自习,每天晚自习分为两个时段轮流播放,共播放8场次,覆盖20xx、20xx级25个班级,师生1800余人,并要求每一位同学观看完视频后撰写观看心得体会,及时总结。

除了观看视频宣传片,我系结合系部学生管理工作特点,多渠道多方向分别对强化宣传教育效果进行巩固,一是各班级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总结视频教育,并向学生宣读《西山警方48种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小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电信网络诈骗的种类和方法,提高识别与应对能力;二是充分利用自媒体,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朋友圈的方式,用大家熟知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反复进行防电信诈骗的宣传,并通过学生的自媒体群、朋友圈,将宣传教育范围进一步扩大,拓展防范教育的覆盖面。

三、活动开展效果

通过此次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师生了解了各种电信诈骗的方式以及危害,提高了对电信诈骗的识别与应对能力,增强了同学们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辨别电信诈骗的能力,减少电信诈骗案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几率,也切实加强了公安机关在打击电信诈骗宣传活动中警民协调配合的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活动照片

“校园网贷”不仅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业,也让一些家庭背负沉重的债务。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却干着“高利贷”勾当的网络贷款,在利益的驱动下,将“罪恶之手”伸向脆弱的大学生。在一些高校里,网络贷款的广告可谓无孔不入。网络贷款广告放大了其显性的正功能、却回避了其隐性的负功能。

在当下的大学校园里,并不缺乏预防电信诈骗和“校园网贷”的安全教育,却依然有一些学生上当受骗,为何?财商教育的缺失,让一些大学生难以抵御诱惑和欲望,最终“上了贼船”。理财作为一种人与资本的博弈游戏,充满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大学生拥有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本身就比较匮乏,在利益博弈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风险防范能力;如果轻率、糊涂地陷入“校园网贷”,难免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丰富大学生的金融知识、提升他们的理财能力, 有助于“校园网贷”的破题。

近年来,互联网借贷平台瞄准了大学生群体,以贷款平台、校园分期购物平台和电商平台的分期付款等形式慢慢渗入校园,宁静的象牙塔成为网络借贷平台争夺的地盘,近日,人民日报也发文指出,要警惕校园网贷风险。

对此,妙资金融提醒,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因此千万要保护好自己,遇到可能的借贷陷阱,要提高警惕。妙资金融理财师在此也将教你如何识别网贷陷阱。

网贷正入侵校园

“0利率、0担保、无服务费”,借助诱人的公告和“网络+代理”的模式,网贷正在大学生群体中飞速蔓延。而大学生陷入“网贷诈骗”的事件也是层出不穷。

此前有媒体报道,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一名学生,用十多个同学的信息网贷了70多万元,自己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同学们则不停地接到催款通知,严重影响学习生活。此外,也有不少大学生在兼职时候掉入网贷陷阱,被所谓的代理人、业务员等诱骗填写网贷资料,最后不仅钱财落空,自己还背上借贷的信用污点。人民日报近日发文表示,要警惕校园网贷风险。

妙资金融理财师也认为,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且并没有形成经济收入,因此更要保护好自己,遇到可能的借贷陷阱,要多一个心眼保持警惕。

妙资金融理财师认为,校园贷问题频出,一方面与提供贷款的平台审核存在漏洞有关。如有些甚至举着身份证拍个照,读一段话录个视频就可通过审核。而另一方面,与大学生自身也脱离不了关系。

事实上,大学生财商观念方面存在不少误区。最近,清华大学发布了当代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有三成90后大学生期望投资年化收益超过10%,但他们对风险的甄别能力却明显不足。

成熟的投资者都知道,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但在大学生群体的眼中,市场上必然存在高收益、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的理财产品。

对风险认知的不足,反过来也让大学生对网贷的鉴别能力直线下降。妙资金融理财师发现,很多大学生对网贷所产生的利息并没有概念,或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许多大学生还不知道年利10%与月利10%到底有多少差别。如此也让不少违法平台有了可趁之机。

3.购物分期需量力而行,且要综合比较,同时切忌以贷还贷;

5.无论在任何场合之下,都要谨慎充当担保人,否则要承担贷款连带责任。

校园网贷风险多发,一些学生网络借贷导致背负“巨额债务”

钱凌是江苏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大二学生,去年6月,他认识了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唐兴。唐兴告诉钱凌,他们公司正与多个大学生分期贷款平台合作,招聘学生做兼职,只要帮忙在平台上“刷单跑量”,学生就能轻松获得报酬。唐兴还表示,做兼职的学生事前可以签订一份免责协议,一旦还不起钱,兼职学生不承担责任。

“赚钱快、收入高、无风险”钱凌便一口答应了这个“好差事”,和唐兴签订了免责协议,然后向平台提交了个人姓名、身份证号、学校和入学年份等信息。没到两天,注册就审核通过了。钱凌立刻申请了12个月期贷款,金额1万元,月利率0.99%。

钱凌的遭遇并非个案。据常州警方介绍,除钱凌外,还有常州工学院等高校的10名学生掉入唐兴的陷阱。

曾有媒体报道,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一名学生,用十多个同学的信息网贷了70多万元,自己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同学们则不停地接到催款通知,严重影响学习生活。

此外,除了校园网贷诈骗以外,也有一些大学生为了讲排场,不惜在网络平台借贷来实现超前消费和高消费,有的明显超出了承受能力,背负“巨额债务”。

消费观念不理性、个人信用保护意识淡薄、网贷平台无序扩张等是主因

近年来,互联网借贷平台瞄准了大学生群体,以p2p贷款平台、校园分期购物平台和电商平台的分期付款等形式慢慢渗入校园,宁静的象牙塔成为网络借贷平台争夺的地盘。

“很多校园贷款平台审核存在漏洞。有些甚至举着身份证拍个照,读一段话录个视频就可通过审核。这可能是校园网贷乱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州警方办案人员告诉记者。

而另一方面,大学生财商观念方面的误区,也是网络贷款案件在大学校园内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邓建鹏认为,很多大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也不足,这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也有专业人士认为,消费信贷是一种金融工具,并无道德标签。一些理性消费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通过分期贷款消费能减轻一次性消费带来的资金压力,但关键是学生的借贷要在自己可承受范围之内。

应加强风险提示,建立严格的借贷流程和审批机制“大学生享受金融服务本无可厚非,而且现在快速发展的态势也说明确实存在市场需求,但现在的问题是,校园网贷作为新兴业态,与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平台一样,还游离于监管之外。”“分期乐”公关负责人认为,一些平台野蛮生长,有些平台存在费率不透明、授信额度过高、风控松懈但催收严酷等不负责任的信贷行为。

此外,目前存在的问题也和当前部分大学生信用意识薄弱,消费观念有偏差有关,亟须提高大学生的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水平。

“防范校园网贷的风险又同时能满足大学生分期购的需求,最重要的是监管要跟上。”邓建鹏认为,未来的监管政策应在以下方面着力:首先要规定互联网金融平台一定要对大学生做特别的风险提示,倡导适度消费的理念。其次,在评估信用水平和偿还能力时,要适用高于其他人群的审核标准。

近日,教育部和银监会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加大不良网络信贷监管力度,向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等。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校园网贷平台首先要模式合规,才能避免法律风险。如果是以p2p的形式来做,就要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确保其信息中介的定位;如果是以自有资金放贷,就必须由监管部门颁发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来做。

其次,贷款平台应规范借贷流程,对大学生借款人进行适当的测评,综合考虑其风险承受能力、还款能力等。

最后,从行业角度来说,要建立起全行业的风险测评体系和监控体系。

“校园网贷”不仅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业,也让一些家庭背负沉重的债务。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却干着“高利贷”勾当的网络贷款,在利益的驱动下,将“罪恶之手”伸向脆弱的大学生。在一些高校里,网络贷款的广告可谓无孔不入。网络贷款广告放大了其显性的正功能、却回避了其隐性的负功能。

在当下的大学校园里,并不缺乏预防电信诈骗和“校园网贷”的安全教育,却依然有一些学生上当受骗,为何?财商教育的缺失,让一些大学生难以抵御诱惑和欲望,最终“上了贼船”。理财作为一种人与资本的博弈游戏,充满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大学生拥有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本身就比较匮乏,在利益博弈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风险防范能力;如果轻率、糊涂地陷入“校园网贷”,难免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丰富大学生的金融知识、提升他们的理财能力, 有助于“校园网贷”的破题。

防范诈骗心得体会(七篇)篇七

近年来,互联网借贷平台瞄准了大学生群体,以贷款平台、校园分期购物平台和电商平台的分期付款等形式慢慢渗入校园,宁静的象牙塔成为网络借贷平台争夺的地盘,近日,人民日报也发文指出,要警惕校园网贷风险。

对此,妙资金融提醒,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因此千万要保护好自己,遇到可能的借贷陷阱,要提高警惕。妙资金融理财师在此也将教你如何识别网贷陷阱。

网贷正入侵校园

“0利率、0担保、无服务费”,借助诱人的公告和“网络+代理”的模式,网贷正在大学生群体中飞速蔓延。而大学生陷入“网贷诈骗”的事件也是层出不穷。

此前有媒体报道,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一名学生,用十多个同学的信息网贷了70多万元,自己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同学们则不停地接到催款通知,严重影响学习生活。此外,也有不少大学生在兼职时候掉入网贷陷阱,被所谓的代理人、业务员等诱骗填写网贷资料,最后不仅钱财落空,自己还背上借贷的信用污点。人民日报近日发文表示,要警惕校园网贷风险。

妙资金融理财师也认为,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且并没有形成经济收入,因此更要保护好自己,遇到可能的借贷陷阱,要多一个心眼保持警惕。

如何识别网贷陷阱

妙资金融理财师认为,校园贷问题频出,一方面与提供贷款的平台审核存在漏洞有关。如有些甚至举着身份证拍个照,读一段话录个视频就可通过审核。而另一方面,与大学生自身也脱离不了关系。

事实上,大学生财商观念方面存在不少误区。最近,清华大学发布了当代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有三成90后大学生期望投资年化收益超过10%,但他们对风险的甄别能力却明显不足。

成熟的投资者都知道,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但在大学生群体的眼中,市场上必然存在高收益、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的理财产品。

对风险认知的不足,反过来也让大学生对网贷的鉴别能力直线下降。妙资金融理财师发现,很多大学生对网贷所产生的利息并没有概念,或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许多大学生还不知道年利10%与月利10%到底有多少差别。如此也让不少违法平台有了可趁之机。

3.购物分期需量力而行,且要综合比较,同时切忌以贷还贷;

5.无论在任何场合之下,都要谨慎充当担保人,否则要承担贷款连带责任。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