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重大活动保障方案(精选5篇)

时间:2023-10-07 14:53:53 作者:GZ才子 最新重大活动保障方案(精选5篇)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风险的评估以及市场的需求等,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成功实施。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重大活动保障方案篇一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筹办组的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子洲视察调研期间餐饮服务食品保障体系,严格把好食品安全关,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确保会议期间各党代表的饮食安全。

二、组织机构

副组长:柴俊岗

成员:姜海峰钟宇

三、工作方法步骤

1、按照《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要求,对接待宾馆进行全面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指导,做好现场监督检查笔录。并明确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接待宾馆要按照要求,配合监管部门做好重大活动食品安全工作。

2、对接待宾馆现场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予以记录,责令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及时向接待主管单位报告;对于存在问题特别严重的、不予整改的或者整改后仍难以保障食品安全的,建议主办单位取消其接待资格,并依法查处。

3、活动期间对各指定接待宾馆分别派驻食品安全监督员实行驻点全程监督。食品安全监督员应提前进入酒店,对酒店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对食品加工制作过程进行现场监督,对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督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验收。督促做好食品留样工作,一日三餐所有主副食品均应留样,数量不少于100g,并留置于冷藏设备中保存48小时以上,及时掌握从业人员健康状况。

4、做好供餐食谱的审查工作,做到未经过热加工的凉菜不用、不能当餐加工当餐供应的食品不用、易污染的食品不用,每餐必须按已审查食谱进行复核。对所有原料、成品、半成品逐一检查“三证”(企业卫生许可证、产品检验合格证或出厂检验合格证),畜禽、肉类索取兽医部门的检疫证明,做到货证相符。不得供应禁止生产经营和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5、食品安全监督员应详细了解每道菜肴制作原料、制作过程(工艺)、制作时间、制作责任人、制作地点、暂存位置、出菜时间、供餐方式,并实施监督。对监督工作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向会议承办单位和食品安全保障领导小组报告。

6、做好应急准备,及时处置可能出现的问题。活动期间,食品安全监督员一旦发生可疑食物中毒事件,按规定及时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卫生行政部门和接待主管单位报告,并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确保娄勤俭省长在子洲视察调研期间食品安全万无一失。

保障工作结束后,食品安全监督保障人员对保障期间的工作情况进行书面小结,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

二〇一三年十月二十四日

重大活动保障方案篇二

1.4.1预防为主。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重大活动卫生保障不力的事件情况要进行及时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1.4.2 统一领导,协调配合。县政府建立重大活动卫生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开展重大活动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各有关部门在重大活动卫生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密切配合,认真做好突发重大活动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1.4.3以人为本、科学处置。坚持以人为本,救险先救人的原则,采取边处置、边调查、边核实的方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1.4.4常备不懈。建立和完善重大活动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加强演练

3.2.2响应

生保障的指挥、协调等工作。

县卫生监督所:提前派专职人员提前进驻保障区域,对保障区域所辖公共场所进行检查,对保障区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对保障区域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动态监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监测预警,做好全县疫情的防控工作。提前进驻保障区域,对重点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执行。

6.名词解释 6.1一级活动

重大活动保障方案篇三

陈杰雄广东省卫生监督所

一、重大活动卫生保障的依据

《食品安全法》 《传染病防治法》

二、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总体做法

三、主要工作程序和内容

(一)前期准备工作

1、成立由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监督等专业的监督员组成卫生保障工作小组。 2、掌握重大活动的具体安排,如活动时间、地点、参加人数、使用水源等。

3、制订具体保障工作计划、工作日程。根据日常卫生监督情况,对主办单位确定的接待单位进行初步筛选,制订工作计划应包括活动前、活动期间和活动后。

1、对接待单位进行评估

接到卫生保障任务后,卫生监督机构应根据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尽可能提前对承担接待任务单位的各种卫生设施、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及接待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卫生监督检查,通过检查对该接待单位做出相应的卫生学评价和接待能力的评估。

2、对符合要求和活动开始前经改进达到要求的接待单位,同意其承担接待任务。对不符合要求和不具备接待能力的单位,应建议主办单位更换接待单位,同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督促该单位进一步整改。卫生监督部门应在评估工作结束后三日内撰写《重大活动接待单位评估报告》并送交活动主办单位、接待单位签收。接待单位应依照卫生监督意见内容进行整改,主办单位应当督促检查整改情况。评估的最终结果以卫生监督意见书认定。

3、召开接待单位会议,明确各自职责,确定接待单位在重大活动期间的卫生总负责人和成员。成员须具备一定的卫生防病知识。

4、对从业人员进行公共场所等卫生知识培训。

1、需要全程进行卫生保障的活动安排2名或以上的卫生监督员驻点,对接待单位的客房卫生、二次供水等实行全程24小时卫生监督。

2、驻点和巡查的卫生监督员应每天与大会医务组联系,了解代表的身体状况,发现有腹泻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的代表应了解就餐等情况,如发现问题出在接待单位,应立刻展开调查并向单位负责人汇报,同时向主办单位报告。

3、驻点和巡查的卫生监督员每天要重点检查原已提出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如需再次提出整改要求,则发出相应的卫生监督意见书。对监督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宾馆负责人及主办单位反馈。

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结束后一周内,承担卫生保障任务的卫生监督人员必须对此次卫生保障任务作出书面工作小结,上报卫生监督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应将书面小结及各种工作方案、责任书、文书、汇报材料等资料汇总归档保管。

四、重大活动公共场所卫生要求 五、重大活动生活饮用水卫生要求

(一)接待单位供应的生活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二)接待单位应建立二次供水清洗消毒档案,接待前应对所有二次供水设施(包括水箱、蓄水池)进行清洗消毒。并做好防蝇、防鼠和防止各种昆虫孳生等工作;水池应加盖、加锁,排水口、溢水口、排气口应加防护网。

(三)在接待中所使用的各种瓶装水必须按卫生要求,索取生产商或供应商的卫生许可证以及产品的卫生检验合格证书。

(四)接待单位内所使用的水质处理器必须持有有效的涉水产品卫生批件,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并定期清洗消毒。

六、传染病流行期间重大活动卫生要求

(一)建立防病、报病制度

1、重大活动开始前,参会人员要如实填写《健康状况调查表》,必要时要对参会人员作相应健康检查(例如体温测量)。

(1)所有场所首选自然通风,保证室内空气卫生质量。

(1)所有通风设备应保持正常运转,新风口设置应远离污染源,新风房、过滤网和送风排风管道保持清洁;每周对整个供风设备和送风管道进行一次消毒。

(2)在不需要调节空气温度、湿度的情况下,全面使用新风输入,关闭回风通道。

(1)场所内有人的情况下,可采用物理方法对空气消毒(如在风机房回风滤网加装高强度紫外线灯)。(2)场所内无人的情况下,每天用消毒剂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后需充分通风换气至无刺激性气味。(3)电梯间采用同样的消毒方法,每日三次。4、环境卫生和消毒。(1)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

(2)垃圾桶要加盖,密闭,及时清运。

(3)室内配备小型喷雾器,发现地面有呕吐物或痰液及时用消毒进行消毒清洁。

(4)门把手、扶梯扶手、家私等公用物品表面用消毒液每天擦拭二次。电梯内物品表面每天擦拭三次。每隔1小时对公用电话进行擦拭消毒。

(5)卫生间增设洗手消毒设施供顾客使用。5、交通工具的消毒

(1)尽可能打开车窗,保持车内良好的通风状态。

(2)空调车通风设备保持正常运转,并向车内送新风,滤网要保持清洁。

(3)每天在车内无人时进行二次以上的清洁消毒,车厢门把手、扶手等物体表面用消毒剂溶液擦拭;空气消毒可用消毒剂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充分后再开启窗通风至无刺激性气味。(4)注意保持车内清洁,车内可配置污物袋或加盖污物桶,并及时消毒并转运。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

(一)必须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食物中毒:包括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2、传染病:含肠道、呼吸道传染病。3、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件。

4、与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公共场所等有关的卫生问题。(二)报告人和报告程序

1、接待单位发生传染病(或疑似病例),驻点卫生监督员应立即向本单位领导报告,同时电话通知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在现场的卫生监督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和驻点的医疗救护人员一起,劝说病人(或疑似病例)停留在原房间,不能随意走动。

3、如果怀疑是呼吸道传染病,应立即通知接待单位(使用中央空调)关闭病人(或疑似病例)所在房间的空调回风和增加新风量,尽可能开窗自然通风。

4、如果怀疑是肠道传染病或介水传染病,应立即对可疑食物和水源进行控制,等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样检验。

5、及时通知有关医疗救治机构转运病人(或疑似病例)。

1、接到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后,驻点卫生监督员应立即向本单位领导报告,同时电话通知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报告范围。

(1)微小气候或空气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2)生活饮用水遭受污染或饮用水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和中毒;

(3)公共用具、用水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传染性疾病、皮肤病;(4)意外事故所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杀虫剂等中毒。3、通知有关医疗救治机构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4、如果是微小气候或空气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事故,应立即加大新风量,同时开启窗户自然通风。 5、如果是公共用具、用水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传染性疾病、皮肤病,应督促指导接待单位进行有效消毒。

6、如果是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杀虫剂等造成的中毒,卫生监督员在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开展相关的工作,例如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调查等。

八、医疗保障

1、担负医疗救治任务的各医疗机构应制订重大活动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组建医疗救治队伍,加强队伍培训和演练。

2、各有关医疗机构要掌握重大活动的具体情况,在活动场馆设置医疗服务站。 3、在重大活动接待单位设立医疗室,派驻医疗组,实行24小时值班。

4、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定技术服务水平较高、综合与专科结合的一定数量的医院作为重大活动医疗救治定点医院。

重大活动保障方案篇四

保障方案的通知

机关各股室,大队:

现将《xx区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八日

-1 划和实施方案,组织食品安全监管股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监测和食品安全状况评估;负责收集、整理、上报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信息;组织调查处理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依法查处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

(二)重大活动主办单位职责

依照《食品安全法》、《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主办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负责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对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负责。主办单位应当向承担餐饮服务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供重大活动的背景资料并协助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向餐饮服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和所需的经费保障。

(三)重大活动餐饮服务提供者职责

餐饮服务提供者为重大活动提供餐饮服务,依法承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保证食品安全。重大活动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重大活动开展前,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签订责任承诺书,制定重大活动餐饮服务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执行《食品安全法》规定和食品安全标准、卫生操作规范;配合监督管理人员对主要餐饮食品实施48小时冷藏留样工作;建立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查验和索票索证制度,妥善保留采购票据等相关信息;配合监管部门做好突发食品安全事故(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的调查处臵工作。

第六条 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的主要内容

(一)审查食谱、食品库房、从业人员健康、加工环境、加工

-3 备;

(五)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按规定索证索票;

(六)餐饮具按规定清洗、消毒、保洁;

(七)生活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重大活动情况提出的其他条件。评估情况通报主办单位。

第九条 重大活动期间,区食品药品监管管理部门派出的执法人员对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食品加工烹调过程、二次供水等实行全程或重点监督,加强关键控制环节和危险因素的监督监测,对采购的重点原料、食品和饮用水进行采样检测,及时发现加工制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控制纠正措施。执法人员应携带食品快速监测箱,对食品、调味品、饮用水等直接入口食品进行毒物监测,重点开展亚硝酸盐、农药残留、毒鼠药、有毒重金属的定性监测。检出可疑阳性样品应立即封存暂停使用,并将可疑样品送具有认证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定量检测。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停止使用相关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

(一)法律法规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

(二)检验检测不合格的生活饮用水和食品;

(三)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四)外购的散装直接入口熟食制品;

(五)监管部门在食谱审查时认定不适宜提供的食品。

第十一条 重大活动期间,发生可疑食品污染、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时,重大活动餐饮服务提供者要立即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重大活动主办单位报告并采取以下措施:

重大活动保障方案篇五

1、为患者和社区职工创造健康良好的`就诊和工作环境;

3、完善社区控烟制度,建立科学的社区控烟模式,推动社区控烟工作持续开展;

4、总结社区控烟经验,为国家推广控烟政策及在全社会推动控烟工作

1、医务人员率先戒烟,创造社区无烟环境,并积极参与社会控烟工作; 2、20xx年年底达到《“无烟社区”评估标准》,争创“莱州市无烟社区”。

1、重点干预对象:临床医生、防保科医生

2、一般干预对象:全社区职工

3、宣传覆盖对象:病人及病人家属

(一)准备阶段 (20xx年6月)

1、成立社区创建无烟社区项目领导小组

2、制定创建无烟社区实施方案;

3、召开创建“无烟社区”控烟工作动员会,部署创建工作。

(二)实施阶段 (20xx年3月—12月)

1、建立科室项目工作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控烟骨干组成

2、社区设立控烟宣传员、控烟督导员和巡视员

3、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职责

4、进行基线调查

1)对科室基线调查员进行培训;

2)采用实名制方式对全社区医务人员控烟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

5、社区控烟措施

1)院内工作场所有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

2)院内所有的室内不摆放烟具、烟灰缸;

3)社区职工、病人及家属不得在办公室、观察室及户内楼道吸烟;

4)结合“世界无烟日”组织大型宣传教育活动;

5)利用社区宣传栏、进行控烟宣传教育;

6)对医务人员进行控烟知识、控烟方法和技巧培训;

7)院内设戒烟门诊或戒烟咨询医生,设立咨询电话,提供戒烟指导和服务;

8)社区设立户外吸烟区;

9)不接受烟草商资助和采用任何标明有烟草广告的物品。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