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室感控小组工作计划 门诊科室感控工作计划(实用5篇)

时间:2023-09-06 22:46:19 作者:HT书生 最新科室感控小组工作计划 门诊科室感控工作计划(实用5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室感控小组工作计划 门诊科室感控工作计划篇一

我院为^v^所属的重点发展的大医院之一,原有旧建筑已有90多年的历史。由于历史原因和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病人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现有医院的规模,医疗和科室的布局远不适应目前医院功能的需求。从1995年开始,随着我院深化改革,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医院的发展要高起点,快节奏、大跨越,我院开始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同时,我院的建筑、装备改造设计也必须同医疗功能相适应,医院环境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借鉴了先进国家的经验,先后改造了旧门诊楼、检验中心、内窥镜中心、b超中心及著名专家门诊等。同时,新建了四层急诊楼,三层中心实验室。1996年底,^v^在沈阳召开“以病人为中心,深化医院改革研讨会”,将我院作为考察现场。

更新观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建筑意识

一个现代化医院的建筑设计和装备是由多方面体现的。诸如建筑选址、设计风格、整体布局、医疗流程、环境绿化、色调装饰、照明噪音、空气洁净度、车辆管理、通讯抢救、现代化医疗设备和管理设施等。这种现代化的医院建筑设计和装备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医疗工作的需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温馨、方便环境,使医疗环境与医疗功能相适应,开发空间资源,体现出分享与关怀。

门诊是病人最集中、最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病人心态情绪最多暴露的就诊阶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建筑意识,让病人一进入医院就能感到亲切、方便、舒适、信任的愉观。因此,门诊的建筑设计装饰格调和布局流程是医院整体规划设计的重要区域。96年,我院对有90多年历史的旧门诊楼进行了彻底改造。根据原建筑设计的可行性,拆除门厅两侧十多套房间,扩出门诊中央大厅,并与原取药、收费的厅堂连成一体,加以适当的装修和灯饰,不但解决了划价、收费、取药的拥挤问题,同时也营造出一个宽敞明亮、幽雅温馨的良好氛围。同时,调整各个科室门诊布局,拆除部分诊室,扩出七个开放式的多功能候诊大厅,实行开放式候诊。每个候诊厅为独立的科室单元,候诊口设置导诊护士,候诊台配备全方位电脑管理,候诊大厅的装修模式,努力作到与中央大厅的风格协调,达到互相烘托的效果。废除了大厅两侧的便所,易地新建一栋二层楼的卫生间,有关建筑格调和标准,也与主体一楼相协调。改造后的门诊候诊区域由原来的210平方米增加到2100平方米。病人的候诊空间扩大了,过去病人站立等候、人挤人、肩擦肩的拥挤混乱的候诊环境得到了基本解决。同时,门诊大厅设有咨询服务台、磁卡电话、备有担架、轮椅,墙上挂有装饰画、地面摆放鲜花,使病人感受到在一个倍受尊重、方便舒适的环境中接受优质的医疗服务,病人的心态情绪得到一种特有的欣慰。

医院建筑设计和装备与医疗功能相适应

医院建筑设计与装备要适应病人心理的需求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就医的心理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病人希望一是能得到医院以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为载体的高水平的诊断和治疗;二是通过合理的医疗布局和快捷的医疗流程,缩短病人的就诊时间;三是医院营造的温馨医疗环境,使病人得到精神和心理的安慰;四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1)更新医疗设备,改善医院发展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院注重高科技医疗设备的开发应用,不断发展医院的硬件建设,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几年来,陆续更新了一批大型医疗设备,从国外购置了核磁共振、螺旋ct、数字减影、新型麻醉机等。在一些科室新建了icu、ccu监护的护理单元,这些高科技医疗设备的开发应用有利地促进了我院高科技医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建设。目前我院拥有各种检验仪器4000余台(件),平均每张病床设备总价值10万余元。

(2)改造旧门诊、改善医疗环境

医院改造了旧门诊楼 建成著名专家会诊中心,候诊大厅安有空调、座椅,备有饮水机,23个科系55位著名专家挂牌,从导诊、挂号、分诊、会诊到治疗不出一条走廊,还设有电话预约、医疗咨询、电子计算机远程会诊……。创造了一医一护一患安o舒适的就医环境,著名专家门诊的日门诊量由原来的70多人增加到200多人,这样良好的环境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3)减少医疗流程,缩短病人就医时间

医院取消了挂号室,患者直接到各科挂号候诊,各门诊军安装了电子屏幕,导向标志,指示病人就诊。为方便患者先后把分布在门诊四楼的检查室做了合理调整,在门诊一楼改建成了窥镜中心和超声中心。医院投入了1130万元与美国ibm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目前已实现了诊间医令、划价、取药等快捷准确的计算机管理,解决了多年存在的“三长一短”的难题,门诊高峰时间、交款、划价排队不超过5人并实现了划价、交款一次性完成,即缩短了候诊候治时间,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4)营造和谐的就医环境,改善医患关系

儿科门诊的改造,打破了以往与成人诊室条件相仿的格局,打开了砖石结构的间壁墙,取而代之的是由三角形、圆形、方形等不同拼图组成的色彩缤纷的木制拦板,墙上挂钟猫头鹰的黑眼睛是转动的,玻璃鱼缸里的金鱼在水草中戏游,动听的风铃,电视里播放着动画片《狮子王》,滑梯、电马……都吸引着在这里就医的小天使,他们得到了穿粉色制服的护士阿姨的精心照顾,寓看病于娱乐之中,彻底改变了过去病儿哭闹不止、不配合医疗的无奈就医状况,使患儿留连忘返,多年来形成的病人到“堂中”请先生,到医院求大夫的世俗观念被打破,病人成了座上宾。一种无形的情感纽带将医院和病人之间仅仅地连在一起。

科室感控小组工作计划 门诊科室感控工作计划篇二

为加强医院感染及传染病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v^《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制定我科今年工作计划。

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多伦县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增加和完善组织体制,医院感染对策,职业感染对策;预防规范及应急预案等内容。

2、加强重点科室的感染控制工作,制定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工作规范及流程并组织实施。

3、认真听取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中的临床科室管理小组的建议,使其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4、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的上报及监测工作,保证各类资料的准确性,做好汇总评价工作。

5、努力做好消毒隔离及无菌监测工作,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定期进行消毒灭菌监测工作。

6、加强对供应室、口腔科、手术室、内镜室等重点科室的院内感染管理。

1、做好法定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高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2、加强死亡病例的报告工作,减少漏报、提高报告质量

3、加强各科的门诊日志登记工作。

4、进一步做好结核病人的转诊工作、提高转诊率。

xx年内将院内感染管理、传染病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相关的感染管理知识做为岗前教育,在职教育培训重点内容、组织相关知识讲座。

供应室停电应急措施

1、值班人员每日检查电源开关及线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我院相关负责人员进行维修及采取相应措施。

2、如属电力部门调配或维修等问题短时间内无法正常运行及时联系我院相关工作人员启用我院小型发电设备。

3、通知各科室、将急需要消毒物品进行登记。

应急措施:

1、值班人员每日检查自来水管道是否通畅或破裂、如有破损及时通知我院后勤工作人员进行维修。

2、如发生意外流水情况、配合供应室值班人员将室内打扫清洁及时正常工作。

科室感控小组工作计划 门诊科室感控工作计划篇三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达到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

1、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护理部、医疗质控办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科室主任组成。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止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

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药师等人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2、健全质量监督考核体系成立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主任分别负责医疗组、护理组的监督考核工作。各科室成立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护质量随时指导、考核。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3、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1、逗硬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1)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

(2)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及首诊责任制

(3)医师负责制及查房制度

(4)术前讨论及手术审批制度

(5)医嘱制度

(6)会诊制度

(7)值班及制度

(8)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9)医疗缺陷登记及过失(纠纷)报告制度

(10)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

(11)业务学习制度

(12)查对制度等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理)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病理、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v^三基^v^、^v^三严^v^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v^三基^v^、^v^三严^v^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7、建立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缺陷档案。

1、分级管理及考核:

(1)、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职能部门药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v^三基^v^能力和^v^三严^v^作风。

(3)、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

(4)、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月有医疗质控办上报业务工作月报表和科室当月的质控工作总结。

(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管理评价表,进行交叉评价,经职能部门汇总分析,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主任联系会上通报。

(3)、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信息科、院感办等职能部门应将检查考核结果、医疗质量指标等,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馈。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4)、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全体会议,评价质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交流质量管理经验,讨论、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制订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办法,奖优罚劣。医疗质量的检查考核的结果与科室、个人的效益工资、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劳动聘用等挂钩,与干部选拔及任用结合,实行医疗质量单项否决。

科室感控小组工作计划 门诊科室感控工作计划篇四

(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

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

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

3.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

8.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

(三)护理及医院感染管理

1.各班职责落实情况;

2.基础护理符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3.专科护理到位情况;

4.病房管理情况:是否安静、整洁、舒适、安全;

5.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

6.急救药品、器械的管理;

7.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8.医院感染散发病历报告落实情况;

9.清洁、消毒、灭菌执行情况;

10.手卫生与自身防护落实;

11.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2.一次性无菌物品是否按规范使用;

13.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14.医疗废物的管理;

15.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

科室感控小组工作计划 门诊科室感控工作计划篇五

完善管理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充实了感染管理委员会及感染监控小组成员,成立了感染质量检查小组,负责每月的感染质量大检查,完善了三级管理体系,将任务细化,落实到人,每周通报一次感染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各科感控组长负责整改,逐步落实各项工作,使院感工作得到持续改进。

(二)环节质量控制

清洗,消毒及室内消毒效果监测,工作人员管理,各种物品的消毒等,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对供应室重点督查器械的清洗、干燥、包装、灭菌程序及灭菌器械的合格率,灭菌器的监测等。各类器械的用后清洗、消毒及个人防护。使各重点部门感染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

2、强化卫生洗手:手部清洁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手上携带的致病菌不仅潜在威胁着医务人员及家人的健康,而且通过各种操作极易传染给病人,为此为医务人员提供洗手设施,大大提高了洗手质量,减少了院内感染。

1、紫外线强度监测:对新购进紫外线灯管每批次进行抽检,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等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循环风消毒机。没半年统一换一次灯管,消毒效果均达标。

2、对购入的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监督管理,审核产品的相关证件,复印件进行保存。

3、本年5月份感染科开展了住院病人现患率调查,调查前对参加现患率调查的监控人员进行了调查方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登记表的填写,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知识培训。顺利的完成了调查。

4、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了监测: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尽量避免职业暴露,并对职业暴露进行监测登记。

加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针对我省和我市相继出现的手足口病疫情,控感科每天下病房、门诊进行督导,及时发现消毒、灭菌、隔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整改,同时加强医疗废物分类和收集处理,严防因管理不善引起的感染暴发,确保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编制医院感染控制各种流程,如洗手流程、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医院感染暴发处理流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处理流程,以及各种诊疗操作流程等,并组织学习,使工作人员工作流程化,便于操作,便于记忆。

对医疗废物暂存处进行了整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专人回收,登记。对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使工作人员提高了认识,落实了各类人员职责,使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交接等做到规范化管理。

1、对保洁人员进行了“医疗废物管理,病房消毒隔离”培训

2、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了“医院感染预防和医院重点部门的管理”的培训,并组织考试,均合格。

3、对全院临床医生及辅检人员进行了“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手卫生”的培训,组织考试均合格。

4、对手术室工作人员人进行了“手术室感染管理”培训。

5、对新上岗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内容“医院感染与感染管理”,考试均合格。对感控医生进行了现患率调查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和感染知识,把一些新观念、新思想吸引了进来,使医院感染工作规范化。

通过一年的努力工作,使医院感染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降低了感染发病率,提高了工作人员素质,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及就医环境,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