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老子读书心得体会(大全7篇)

时间:2023-09-21 20:12:30 作者:BW笔侠 最新老子读书心得体会(大全7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篇一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老子与韩非子,这两位先秦道家和法家代表人物,都是一个时代的伟人,在诸子百家的时代大放光华,身为一个时代的领袖级人物,身先士卒,带领着那个时代的人们走向辉煌。

韩非子的《说难》,表面看是臣子进言的把握,实为君臣之间心理学大典,君王用势,臣下用术,否则,臣子无术危险,君王无势霸业无成;此理论与西方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同出一辙,但早于千年,韩非应是太祖师爷辈分的了。

理论性强,实践性差,此乃历史上诸多理论家的命运;韩非子研究的如此精透,却深受之祸,本国君王没有欣赏,在秦国却受囹圄,最终命丧黄泉,进言的巧妙药方在自身上贻笑大方,可悲!可叹!司马迁感同身受,因为自己为李陵事件辩护,遭到武帝宫刑惩处,进言的《说难》别有一番滋味,大篇幅放在后面,实在是不幸呀!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篇二

老子爱水,并把水比作“善”人,即圣贤的人。正如短信中所表达的,生活中要拥有如水般的品德,做最接近于水的人。

学习中时要像水一样把握时机、抓紧时间,和同学相处要像水一样团结坦诚,遇到困难要有滴水穿石、坚忍不拔的精神。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篇三

林语堂曾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必须会大笑,然后笑他自我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此刻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我就是如此。”我想这也是每一个人读《道德经》的感受了吧。

其实每个民族都会有智者,会站在人群前面,站在天地之间把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告诉给他的每一个人。告诉后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要怎样样才能活得更好,更长久,如何才能不被别人,被自我灭亡。而老子便是这样貌的一位智者。

老子将一切归咎于“道”,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世间万物都是由道衍生而成的,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能够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于是我们后人再次基础上理解的“道”便是——道是混沌是无极,由此生出鸿蒙之气,内含阴阳,再生而为天地人三才,进而构成世间万物。但是老子又说了“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意思就是说道是不能用语言所说出来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天道关系。

“道”生万物,但是“道”亦为虚幻。在恍惚虚幻中,它含万物之影象;有含形色之实体;其实老子的“道”,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它先于天地而生,周而复始。这天,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科学家们也证实了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它存在于互不相同的形形色色的事物之中。此是此,彼是彼,任何事物都按其固有的轨迹运行。人们能够用必须的方法去认识它、体验它、并按照客观规律改造它。由此观之,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已经揭示了宇宙的起初和自然的本源,这比之西方近现代的理论学说早了两千多年。

老子的“道”,寓意精深,无法企及。使得我们只能用仰望的目光触及他深刻的思想。而老子所提倡的“徳”也被为后世奉行为处世哲学。

“道”是事物固有的规律,是神秘难测而又隐蔽在事物内部的东西,是不可理喻的东西,是不可及的。而“德”则是“道之功”、“道之用”,是人们认知事物和改造事物的一种人为行为,是能够理解理解的,是人们可及的。

“德”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之人必备的世界观、人生态度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他讲究“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上善若水”“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之德是最近于圣人之德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处于最末。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却常德众之先。以不争而争,以无私而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却无取于万物,并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水有其种种美德堪比圣人,堪谓之“道”。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人都往高处走,难免竞争,有竞争就有争斗,有争斗自然就有流血牺牲。水比人明智,甘居下位,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清净无为而又无所不为。“上善若水”,就是一种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种修德的必备境界,一种养身之术。我们心中有德,必然愈加崇敬自然和生命,我们离道就更近一层,更能体会到人生的终极哲理。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一言道破天下之事,看破人生之理。世上本无善恶贵贱,人与人本无争斗之意,天地万物本和谐融洽。但由于世人皆需追逐自我所需,觅求自我生存发展之本,于是不断于天地之间人世之中苦心经营、算计不已,一切仁义与邪恶也相反而成。天地本无成人与害人之心,但却造就人际错综复杂,世间本无圣人之现,但却成就社会等级。一切本自然,但却一切又进入繁杂之社会,天地万物、圣人百姓本自然相处,无私无公、无善无恶;却人与人终究摆脱不了关系往来,免不了融于社会,因此一切纷争痛苦皆至。一切人之所想,一切人之欲,一切人之愿,一切人之求,但所有种种皆需要人自我内省不已,都需要自我能够达物达人进而才能达己。

当然每本书都有瑕疵,《道德经》也不例外,他最大的弊病在于过于虚幻,有种避世的消极状态,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这种消极状态断然是不行的。但是只要我们采撷其长,也会有不少的收获。

读罢此书,掩卷暇思,不禁叹服古代人民对自然崇高的敬意,对人生透彻的洞悉。这样如玑似玉的文字,清新畅怀的生活方式,高屋建瓴的理论,虽不尽善尽美,也无可颠覆了。

又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层次不一样,领悟的道就有区别。道法自然,道亘古不变,看的就是不一样人不一样心境的理解。读此罢,书受益良多,无以为馈,愿共享此书之精华。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篇四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老子的哲学主要表达了一种关于人与自然、人与道的关系的观点。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顺从道的原则。他的哲学主张强调了谦逊、无为而治、自然而然的方式,对于人的生活方式、社会治理以及个人修身养性都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段落二:学会谦逊

老子的哲学中,最重要的观点之一是谦逊。他认为人应尊重他人,顺应自然的道。这种谦逊的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的生活。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以谦逊的态度去对待他人的重要性。谦逊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还能使我们更加平和地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通过学会谦逊,我变得更加开放,更加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这有助于我不断学习和成长。

段落三:无为而治的智慧

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点,强调了限制过度干预的必要性。这个理念让我深思。我明白了不必一味地追求忙碌和冲劲,而是要学会将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有时,太过追求结果和控制反而会引起更多的问题和紧张。通过学习“无为而治”的智慧,我明白了放松和平静的重要性。只有在放松心态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段落四:追求自然的真理

老子的哲学主张了将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理念。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去追求自然的真理。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常常追逐物质,追求功利,而忽视了自然与自己内心的联系。通过学习老子的哲学,我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与自然的联系上。我慢慢地明白了与自然相融合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身心的健康,更加关注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段落五:个人修身养性

老子的哲学鼓励个人修身养性,通过培养内在的品质来提升自己。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外在的事物所牵绊,往往无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通过学习老子的哲学,我逐渐明白了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通过修身养性,我们可以塑造出坚韧、勇敢、宽容的品质,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保持心态的平衡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总结:

老子的哲学思想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发。他的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道的关系,提出了谦逊、无为而治、追求自然的真理以及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观点。通过学习老子的哲学,我明白了要顺应自然、尊重他人、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积极的态度的重要性。这些观点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哲学,也对我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决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毫无疑问,老子的哲学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篇五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著作《道德经》被誉为中国道家文化的精华之一,被广泛地传诵和研究。《道德经》是老子的心得体会的重要来源,其中的思想和观点仍然对现代社会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二段:人类追求完美的心理需求

人类向来都渴望完美,这种渴求是深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心理需求。我们往往希望自己成为最好的版本,我们也渴求世界能变得更加完美。这种心理需求会促使我们不断地努力追求更好的未来,不断超越自我、拓展自我,逐步完成自我实现。

第三段:思考人类追求完美的困境

然而,人类追求完美的同时,也会遭遇追求完美所带来的困境,这是因为完美是一个永远无法达到的游戏。如果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完美的追求,我们势必会因此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担,陷入无尽的劳累和疲惫。而老子却提示我们,如果我们学会放弃追求完美,更加关注内在的感受和力量,我们就可以找到内心安宁的真正快乐。

第四段:老子的“无为而治”哲学

老子的“无为而治”哲学,强调了不需要通过勉强强制改变来达到完美的状态,而是通过“顺势而为”,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点,并在自然状态下给予问题解决的空间和时间。这种哲学强调了重视平衡、承认自然规律、减轻压力和放松身心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更多地学习内心的平静与宁静,缓颤自然节奏,顺应自己,更加自然地达到自我完美的目标。

第五段:结论

老子的哲学观点告诉我们,人类追求完美并不是一条长久之路,完美的发展应该是自然、持续、健康的,应该把重点放在自我成长和内心平静上。追求的方向应以真正而不是虚假的快乐为准,并顺应自然规律前进,同时,要放弃对完美的单一追求,因为真正的自我完美应体现的是自我尊重、自我肯定和真正的自我实现。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篇六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道德经》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思想。在我学习和研究老子的哲学思想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他的智慧和独特的思考方式。以下是我对老子哲学的心得体会。

首先,老子哲学教导我们要顺应自然。老子强调无为而治,认为宇宙万物都有它的自然规律,只要人们顺应自然,适应大道,就可以达到内心的平和和自我修养。生活中,我们常常追求功名利禄,不断追逐外在的成就与满足,然而这种追求往往使我们陷入疲惫和焦虑之中。而老子告诉我们,只有顺应自然,返璞归真,我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内心安宁和快乐。

其次,老子哲学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这一思想意味着我们要学会放下执着,不要过于干涉和干预事物的自然发展,而是顺其自然,让事物按照它们本身的规律运行。这一思想与现代社会追求效率和控制相反,然而却能带来一种莫名的力量和智慧。在我个人的生活中,当我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我经常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放下执着和过度的期望,使自己保持冷静和灵活,这样我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应对问题。

另外,老子哲学中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给了我很大的启示。通过这一思想,老子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就来自于内在的修养和追求,而不是外在的功绩和成绩。我们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和成果,而要从内心出发,追求自己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对我而言,这个启示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力量,使我能够超越表面的利益和诱惑,不断追求自己内心的追求和成就。

此外,老子哲学也深刻地反思了人类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他认为,人们常常追逐权力和财富,争斗和压迫他人,导致社会的不公和人们的痛苦。这一观点使我深思: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关注他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公正?通过这一思考,我逐渐认识到与他人合作、关注他人需求以及追求公义是我们在当下社会面临诸多挑战时必须要做到的。

最后,老子哲学中关于道的思想也给了我启示。老子认为宇宙万物都来源于道,而道是无法言传的。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通过说教或文字来理解和体会道的存在,而必须通过实践和体验来逐渐领悟。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我常常通过冥想和参与自然,以及通过实践去感受到道的存在和力量。这种体验和领悟使我更加坚定了顺应自然、追随道的决心。

总之,老子哲学是一种充满智慧和深度思考的哲学体系。通过学习和研究老子的思想,我深深感受到了他的博大精深和思考问题的独特方式。老子所强调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内在修养等思想,给了我很多醍醐灌顶的启示和指引。我相信,只要我们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顺应自然的节奏,就能够获得真正的内心平和和快乐。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篇七

提及道德经,大家都耳熟能详,这是一部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以哲学,政治,军事方面的论述!

道德经的熏陶是在儿子读四小时被他每天的朗诵带动的,后来也有幸跟随学校组织的家长素读一起打卡,和孩子一起互帮互助而习之。

虽然刚开始接触时有些枯燥难懂,语感不太顺口,不会的地方也虚心请教孩子,但在雒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不清楚的地方再借助陈琴老师的诵读,慢慢的就找到了感觉,在班里素读打卡群里,和大家一起坚持每天诵读一段,也在每周三的家长志愿者统计时巩固一遍,这本书拿起放下,放下再拿起,突然之间就感觉到亲切,每当在某个地方看到有道德经中的典句,就有一种激动的心情!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到“无为”,我觉得无为就是顺其自然的把当下的事情做好,那么用在我们为人处世上,就是让自己对待别人要宽容大度。“无为”不是让我们什么事都不去做,而是不去做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只要不违背自然规律,你所做的其他事就是无所不为的,“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

又如“少则多,多则惑”其实就是说自己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上,集中在一个点上努力下功夫,长此以往才能有所收获,如果像蜻蜓点水,这里一下,那里一下,反而会一事无成,终会无所收获!就像现在盛行的“抖音”,那些百万粉丝所关注的网红,其实她们就秉承着做垂直领域,就是老子所说的,在某个点上下功夫去努力做好一件事,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就拿读书这件事说吧,有很多人读几天感觉没啥收获,就给自己找理由放弃了,“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事”,如果想把一件事做好,就去坚持,也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被克服了,我们虽不能与圣人相比,至少可以学会坚持,学习老子他老人家做事对事的态度,用无为之心做有用之事!

对于道德经的体会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去理解,每个人也在自己的领域去体会和领悟着这经典之作,让我们大家在道德经中读出自己的生活感悟,悟之用之享之!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