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后感的格式要求 写读后感的格式(优秀8篇)

时间:2023-10-07 06:17:51 作者:灵魂曲 2023年读后感的格式要求 写读后感的格式(优秀8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后感的格式要求篇一

“读后感怎么写呀”

女儿昨天的语文作业其中要求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故事,写两篇读后感,对这个作业,她有些不大喜欢,也就想得很简单,就两句话。她妈自然说这不能通过,还拿话激我说,女儿的作文是由我负责的,怎么没见我作一点贡献?女儿现在几乎不知道怎么下笔?我说,这急不得,教育最怕的就是什么知道吗?急于求成!我开玩笑说。我女儿读了那么多的故事,她的藏书比我的还要多,少说也有三十本,还背了《弟子规》《老子》,现在又背《宋词》,哪有不会写的?我目前做的功夫,那叫做潜移默化,到哪一天,你就知道什么叫厚积薄发了。现在,要培养的一定是兴趣,并且,写读后感也的确有趣,因为那是在与人分享、交流,能把自己心中想说的话,痛痛快快地写出来,就象我们看到了一个很新奇的东西,要迫不及待地要讲给周围的人听一样。

说到这一点,我觉得我女儿特有意思,那就是看到了什么,或是听到了什么,那绝对是要讲给我们听的,如果你因为有事不想听,那她会说,“你就听我讲一遍,听我讲一遍,好不好?”一般来说,如果说不是特急的时候,我是很愿意听女儿讲各种各样的事的,有时她会因激动而有些结巴,她会赶紧说:“不,不是的,你再听……”;有时她也会手舞足蹈,一脸的幸福,你看,这其实就是女儿在与我分享她的“读后感”。

昨天,我们找的第一篇故事是《蝉和猫头鹰》,我们先是一起声情并茂地读了这遍故事。读完后,我说,这个蝉怎么样?女儿说她不讲道理,听不见别人的意见;而猫头鹰很和气也很聪明。我说,那我们一起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一次好不好?怎么讲?女儿有些提防我。那我先讲一次。“就是有一只蝉,在猫头鹰睡午觉的时候,不听劝告,总是在那儿叫,猫头鹰劝了几次蝉都不听,后来猫头鹰想了一个办法把蝉给啄得吃了。”女儿听了,一下子信心来了,说我来讲。“有一天,有一只蝉,总是在树上乱叫,吵得猫头鹰不能睡觉,猫头鹰总是很和气地对蝉讲,而且讲了好几次,可是蝉总是不听,后来,猫头鹰想了一个办法,把蝉给啄吃了。”

“好,爸爸很喜欢你用的这个‘好几次’,这用得好,爸爸都没有想到,也可是说是‘一而再,再而三’这个词。”女儿有些得意,不过她可能没有听清楚后来那个词的意思。

“那怎么写呀?”女儿还是有些不解,不过她还是觉得有些成就感,一会从凳子上跑到了床上,并开始翻筋斗。“那你先把我们刚才讲的写下来,因为你写读后感,要让大家知道这个故事写的是什么呀?”

“那我就把这个故事抄一遍。”女儿歪着头说。

“那么多怎么抄呀?”我有些惊讶地说。

“我就抄,我就抄!”女儿看样子很喜欢抄。这真让我有些震惊,小孩子们宁愿写那么多的字,也愿意去想想用自己的话来写!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纯粹地会干苦力。

“那你比一比,如果抄,你要抄多少;如果用我们刚才的话,你只需要写一小段,一下子就写完了,而且大家也很快地知道你讲的故事是什么了。”

“那怎么写呀?”女儿还是有些为难。可能她们很少有自己的语言说话的机会。记得有次,她有道题不会做,我和她一起分析后,问知不知道?她说知道了。我再让她做,她还是不动笔,我问怎么回事,女儿很认真地说,你报呀?我真晕!女儿还只是上小学二年级呀!

“你看,你就把我们刚才说的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用最少的话写出来,大家又能听明白,比如说,‘有一天,一个蝉不停地叫,猫头鹰被吵得不能睡午觉……’,你就这样写,把你刚才讲给我听的写出来就行。”

“真的,好,那我写!”女儿好像找到了一点感觉。我坐在一旁,看那本没有看完的《狼图腾》,女儿说我都快成了书迷了。这本书放了很久,可惜一直没有看,这两天高考监考,一看,觉得真还不错,于是有时间就自个看了。

一会儿,我看女儿好像写得进入了状态,头有些歪了。我说:“请注意姿势!”女儿马上把头抬正了,而且握笔的姿势也调整了些。说实在的,女儿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查出来视力有些弱视,到市妇幼医院连续做了近三个月的治疗,这两次检查视力总算没有问题。我常拿她妈和她表姐文子做反面教材,就是因为读书时不注意做的姿势,现在总是离不开眼镜,多不方便呀。你看你现在总是注意做作业的姿势,我想你在教室里肯定也是坐得很好,否则你的视力不会现在这么好。说这些,女儿很高兴。干吗总是批评女儿,其实小孩子没有不喜欢被肯定的。不是有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做老师的,太喜欢用负面词了,这个毛病一定要改。

正想着,听女儿在用“嗯,嗯”的声音提醒我,这时女儿已经坐得端端正正,双手交叉地平放在桌子上,目视前方。我有些迷糊,马马上明白这是女儿提醒我她已经写完了,看来教室里做完作业,也是这么一副胜利的姿态。

“那你读给我听听,好不好?”我笑着说。

“就这样读,你要先说一说撒。”

哦,我又明白了,她还要有个开场白。我于是清清嗓子说:“下面请玉泉小学二(四)的郑思扬小朋友,给我们读她的《蝉和猫头鹰》故事的读后感,有请郑思扬小朋友。”

她拿起笔记本,一本正经地读着,字正腔圆,童音正是好听极了。“很好,你写得很好,我一听,就知道这个故事是怎么回事了,而且写得也很短,你看是不是比抄划算多了,就一会就写完了。下面,我们得写读了这个故事的.想法了。你刚才说了蝉怎么样了?”我继续引导说。

“蝉一点都不讲礼貌,别人睡午觉时她不听劝告,猫头鹰很和气,也会想办法。”说得好,那我们就可以说:“读了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几个道理:第一要讲礼貌,不能不讲道理;第二是什么?”

“第二是要能听别人的意见,听别人劝告。”女儿接口说道,边说还是边闲不住,在凳子上和床上爬来爬去的,我觉得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状态,一种小孩子的状态。干吗非得要在凳子上坐得端端正正的才算好。

“那第三,你觉得蝉叫得好不好听?”我又问。

“肯定不好听,吵死人了”女儿飞快地说。

“那故事上是怎么说的,枯燥、单调还有……”

“还有刺耳!”女儿又抢答。

“对,可是猫头鹰却说她的叫声象小夜曲一样动听,她却相信了,哈哈。”

“那是骗她的,蝉真是笨。”女儿又分析说。

“是有点,用个词还可说是自高自……”

“自高自尚!”女儿抢答说。

“不对,是自高自大,自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其实自己的歌声一点都不好听。”

“自高自大!”女儿重复了一遍。

“那第三点就是不能自高自大,那会吃亏的。”我强调说。

“那猫头鹰你觉得怎么样?”我歪着头问女儿。

“猫头鹰很和气,它劝了几次蝉都不听,她不生气。”

“是的,说得好,猫头鹰不仅不生气,它还很会想办法,只有想办法才能……”我故意不说。“才能解决问题!”女儿又接口说。

“对,说得很好!那第四就是猫头鹰不急不躁,不仅和气,而且会想办法解决问题,是吧?”我有些归纳地说。

“你现在把我们说的这四点,写下来,那就是读后感了。”

“写这么多!”女儿又开始惊呼。

“你静下来写,就几句话,你说说看,第一……”我保持镇定,笑着说。

女儿有些结巴地说了一遍,我说对,你把这写下来,就很好了。我再不说话了,你只有写完了,才能喊我。

女儿坐着,象模象样地想了一会,就开始写了。然后,同样的声音提醒,同样地读给我听,为了图方便,她只写了几个简单的词,我要她加上一些词,并试着说了一遍,她看不多,于是把我写的又加上去了。

“这还只有一篇,还差一篇读后感。”女儿有些抱怨地说,“是的,是有些多,爸爸和你一起来再找一篇,我们很快就会写完的。”

这一次,我们用口描述得很多,说实在,我对这种交流还是很高兴的。看得出,女儿对这种方法也比较喜欢。以后,真要和她一起用这种方法来练习,说多了,自然就会了,这也算是口头作文了,哈哈。想必,女儿以后一定会让她的妈刮目相看的,哼,敢小瞧我的女儿,咱们走着瞧!

读后感的格式要求篇二

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掌握了以下4大方法,则更容易生效。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个问题。

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而离开贾府的,否则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争啊,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

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

另一种可能,万一贾府能重整旗鼓,兰桂齐芳,黛玉和宝玉依旧过着他们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宝玉也许会突然发现黛玉皱纹满面,然后会发现身边的袭人竟如同当年的赵姨娘,然后爱情就在岁月中流逝,然后宝玉会回忆那个珠圆玉润的宝姐姐。

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读后感的格式要求篇三

很多人认为现在读后感已经过时了,因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电视电影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其实不然,一本好书不管是在视觉上触觉上还是对人思维的影响上都是无法用语言来衡量的,一本好书如果读过之后就放下了那真是一件憾事,再好的记性也不如烂笔头,倒不如拿起笔,把自己心理所思所想所感统统倒出来,一吐为快,这就是读后感,一个爱写读后感的人必定是对生活有所热爱的人!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读后感的格式和范文,希望您会喜欢!

读后感格式:

从结构上看,读后感有三个部分构成:

一是要介绍原作内容和特点,是说明的部分;

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征。

读后感的格式要求篇四

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

一、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四、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如果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呢?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文档为doc格式

读后感的格式要求篇五

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归纳综合、评价等等,离不开“感”――本身的感触、看法、见解,“读”与“感”之间,还要有“感点”前后勾联。因此,读后感的一样通常布局模式可以如下图所示:

述读(条件)

发感(论证)

感点(桥梁)

结感(升华)

在这个布局模式中,“感点”是要害,没有了感点,读后感也就失去了魂魄,也就无所谓“读后感”。在整篇文章中,感点在“述读”与“发感”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是布局全文的纽带。“感点”承接“述读”。读后感的写作,必须是先“读”尔后“感”,不“读”则无“感”,“读”是“感”的条件和底子,“感”是“读”的延伸或效果。“感点”也领起“发感”,它是发感的依据。发感必须围绕感点睁开叙述,对感点颁发本身的见解、感觉,以议论为主,突出一个“感”字。“结感”收束全篇,升华感点,是“感”的归宿。

三、读后感的写作步调

这种布局模式,与一样通常议论文“引――议――联――结”的作文模式的一脉相承的。

以是,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分为下面连贯的四个步调:

第一步:述读――引

在通常环境下,读后感的第一部门一样通常会是围绕感点,引述质料。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泉源,“感”是“引”的目标。所谓“引”便是指围绕感点,对症下药地简述原文相干内容。写这部门内容便是为了交接感触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在述读这一部门,引述原文要精简,不克不及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册本、文章的详细内容,如果要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开头就用三五万字来叙述《红楼梦》的故事背叛,那么又应该用几多的篇幅来论证感点呢?以是,对付原文的述读,质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篇幅较长的,只可以大概是简述与感点有直接干系的部门,而与感点无关紧急的.部门只能是忍痛割爱了。“述读”质料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这是读后感写作的一个规矩。

第二步:感点――议

紧承“述读”所引述的质料,针对质料举行评析,既可办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征象到素质,由个体到一样通常的作一番发掘;对寓意深的质料更要深入分析,然后迎刃而解地“亮”出本身的感点,也便是中央论点。

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干的所读质料。要是没有述读的这部门质料,感点便是无源之水,流而不远;感点也只能是空发议论,平常而谈。以是,不管述读在感点之前,照旧在感点之后,起首要有述读的存在,厥后才气有感点的建立。许多门生每每纰漏了这一点,读完文章后,没有述读,只捉住感点举行说理论证。如许的文章,并不行以大概算是完备意义上的“读后感”。

第三步:发感――联

“发感”便是对“感点”――中央论点――举行论证。这一部门是读后感的主体部门,是对感点的论述,通过摆究竟、讲原理证明感点的准确性,或正面论、反面证证明感点的公道性。必要夸大的是,所摆的究竟、所讲的原理都要围绕感点来睁开,而不克不及游离于感点之外。不然,就会不知所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发感还要接洽现实,深入论证。接洽现实,既可以由此及彼地接洽现实生存中相雷同的征象,也可以由古及今接洽现实生存中的相反的种种题目,偶然间还可以是小我私家的头脑、言行、履历。接洽现实,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而不克不及平常而谈,不克不及离开感点随意遐想,天南地北。

第四步:结感――结

结感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夸大感点;也可以提出盼望,发出招呼。但不管如许末端,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门组成一个有机团体,不克不及是横空出世;也要结得天然,瓜熟蒂落收束全篇。

读后感的格式要求篇六

读后感的主体在一个“感”字上,因此写读后感要灌输进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一味的叙述。在读了原着之后,我们要有自己的感想,对原着中的某一个人或者是某一件事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不人云亦云。写的时候要有自己的观点,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以下几个方法:

(1)中心立意法。根据材料的中心(主旨、主题、寓意、),来确定读后感的论点即感点,这是传统的写法,也是较为稳妥的写法。

(2)多维立意法。一则材料放在读者的跟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就某一材料,多角度、多层次的拟出中心论点(感点)的方法,叫多维立意法。多维立意法的运用,常能独辟蹊径,推陈出新,作出颇有新意的文章来。

(3)反中心立意法。就是从材料本身的主旨或寓意相反方向提炼出观点(感点)的方法。妙用此法,常能使自己的文章标新立异,卓尔不群。如,读《东施效颦》的故事后,即可反向立意(亦即从材料的寓意的反面立论):向敢于拿来的“东施”学习。

反中心立意法,不具有普遍性,不是什么事物都可从反面看,应注意实事求是,不可一味的标新立异。

读后感在写感想的时候,要防止离开原文;“读”与“感”互相脱离。还是以水浒传读后感为例: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这篇读后感采用了议论文的写作方式,先概括出文中几个人物的特点。将他们的特点组成一个个分论点,对他们的“忠进行了赞扬。写其余名着的读后感也是如此,或褒或贬,写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对他们的行为评价,对自己应用的内容或情节做一番分析。这里要注意的是,很多同学因为没什么可写,就开始泛泛而谈,没有将事例进行从现象到本质的剖析和挖掘。

读后感的格式要求篇七

《易经》首先体现了一个“世界大同”的思想,这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据曾教授所述,学习《易经》有三大意义,其中一个便是“求同存异”,这是在全球化中发扬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的最好方式!不知道周恩来总理是否读过《易经》,当年他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各国的支持,相信现在有这个理念,中华文化也定会源远流长!

第三个,最令我感动,曾教授说,伏羲(包括孔子等)并不是我们推崇的“偶像”,他们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所以被人们永记心中,获得永生!所以我觉得,“地球人大学”的理念要被人理解,要流传应该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出发点,为人所用才能被人所记。

读后感的格式要求篇八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内容证明观点。这一部分要注意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不能空洞,要有具体的例子。这就要求在写读后感之前,你就要对内容非常地熟悉,知道那些材料能为你的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周日看了央视焦点访谈,论辩双方围绕是否该送老年人或父母进专业的养老机构颐度晚年展开讨论,有趣的是讨论呈一边倒趋势,赞成送入养老院的论点论证论据似乎都力不从心,观众也明显的偏向传统的固有模式,有现场观众提出,这已不是应该或不该的问题,而是几千年来约定俗成的规定,几千年的道德传统确实是无法拿出来讨论的。

有人说,养老院是经营孤独的场所。而在我眼里,养老院堪比一所精神监狱。

也许你曾这样天真地想过,在设施齐全的养老院里,你再不必担心下岗,因为你早已接受了这个事实;你也不必为供房供车而忙得焦头烂额,因为你的子女已经握紧了这根“接力棒”;最重要的是,你更不必忍受子女的抱怨,子女也为摆脱了你这个“包袱”而尽了“孝心”,因为你早已远离他们的视线。无论对你,还是对你的子女,养老院都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然而住过一段时间后,你才体会到“养老院”这三个字的真正含义。在那里,你每天看到的都是干枯的脸庞,你每天听到的都是低沉的声音,你每天闻到的都是刺鼻的异味。

一觉醒来,还没来得及吃早饭,你就听说隔壁老王昨晚去世了,而他在上个星期还和你一块儿津津有味地看京剧。虽然明知道这事已不是第一次发生,但你仍然提心吊胆地过着每一天。和你朝夕相处的同龄人就像一面镜子,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自己的衰老和死亡。现在,你终于明白,养老院只是一个增添孤独和加速死亡的地方。

幸运的是,你现在还年轻,有的是青春的资本。刚才所经历的只不过是一场噩梦,但对于那些长年住在养老院的老人来说,却不得不时刻睁着老花眼去面对这场噩梦。哦,对了,你突然想起你那年迈的母亲。

为了顺利完成工作指标,你已经有两个多月没见过她了。她此刻正呆在养老院里“安享”晚年,也许在那里还能交上一两个知心朋友。是的,你当初认为养老院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安享”晚年的好地方。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这再也平常不过了。可是,要叫年轻的你去正视一个“老”字,却是一个大大的难题。世上只有妈妈好,子女最怕养老。在此基础上,若再叫你去学习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更是难上加难了。

孔夫子曾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大意是说,只知道赡养父母却缺乏孝敬的心,这跟喂养犬马有什么区别!时至今日,这句话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对现代人来说几乎不成问题。

于是,你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让父母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你就算尽了最大的'孝心。比起那些穷人家的孩子,你还更胜一筹呢!但是,不要忘了,孔夫子批判的正是那些高举“形式主义”旗帜的人,而他真正强调的是,在赡养父母之余,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那正是你的父母所缺乏的,也是你所没有意识到的。

自从退休后,你的父母只想过一段平静而温馨的黄昏时光,在物质生活上没有苛刻的要求。对他们枯老的皮肤而言,金银珠宝只不过是一些光彩的累赘而已。生活无所求,并不代表精神无所求。

他们老了,常常担心因为能力不足而遭到子女的嫌弃。身体衰老之余,疾病也随之而来。对他们来说,这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在这种关键时刻,老人们最需要的就是有人能够肯定他的价值所在。“爸爸妈妈,你们是我在这世上最重要的亲人!

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今天!”是的,这就足够了!在他们眼里,子女的一点关爱就足以温暖那颗即将枯萎的心。对你而言,吐出这几个字一点儿也不费劲,更别说什么损失了。一句简单的鼓励就能点燃他们对生命的渴望,要知道,他们可没有逼迫你去做一些不必要的牺牲以表孝心呀!

如果你仍然为了贪图一时的享乐,而把父母安置在养老院里,就以为尽了孝心,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也许这话说得过于偏颇了,然而,你是否想过你的言行对下一代的影响?转瞬之间,你也老了,也许还有点痴呆。现在,你该何去何从呢?这的确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但很快,你的子女就决定效仿你先前的做法,让你呆在养老院里“安享”晚年。而你最不愿接受的真相就摆在眼前——迫使你在养老院里度过余生的人,正是你自己!

于是,你开始反思了,在养老院里才开始反思。

“如果”是一个多么令人沮丧的词啊!如果早知道会造成恶性循环,当初你就不会嫌弃你的父母,就会尽你的所能去孝敬他们。如果当初你在孩子们面前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你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了。如果时光倒流四十年,你会在孩子们刚懂事的时候,教导他们要尊敬老人、孝敬老人。但是,“当初”是不能被假设的。现在最要紧的是,你的子女是否已经缴纳了下个月的养老费,好让你避免遭受护理员的冷言冷语。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