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从军经历演讲稿 成长历程演讲稿(精选5篇)

时间:2023-09-10 19:23:57 作者:紫薇儿 最新从军经历演讲稿 成长历程演讲稿(精选5篇)

演讲属于现实活动范畴。它是演讲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判断和评价,直接向广大听众公开陈述自己主张和看法的现实活动。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演讲稿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从军经历演讲稿篇一

大家好!

说起幸福,人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很多事情,因为幸福是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的。虽然它抽象,但分分秒秒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都是眼前的一幕幕,那温馨、和谐、美满的一幕幕。

幸福永远没有统一,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欲望不一样、满足不一样。说实话,没有真正长久的幸福。因为幸福如流星,划过天空;如白驹,穿过缝隙;如弓箭,离弦不复。

幸福的对应词是痛苦,要幸福,只有不痛苦。要想不痛苦,只有找到痛苦的来源。那痛苦的来源是什么呢?它就是“我”,一个在人心里已经根深蒂固的大大的“我”字。

因为“我”,邻里之间起了争执;因为“我”,朋友之间起了争吵……

“我”这个字是痛苦的源头。所以,要想幸福,唯一的办法只有把“我”字从心中连根拔起。放下“我”,不要任何事以我为中心。只有我为人人,人人才能为我。

从军经历演讲稿篇二

大学毕业时,父母希望我从事教育行业,但是一心想出去闯荡的我不听父母的劝告,选择成为了一名测试工程师。工作一年后,发现,专业所学无从施展,个人特长无处发挥,四处碰壁的我毅然辞职。想起父母一年前说的,“不听我们的,你一定会后悔”,然而,并非如此,恰恰是这一段弯路,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内心,对今后的选择无悔。

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是自己发自内心的选择,原由是喜爱与擅长。有人说,选择教师职业的人是选择了安逸,我并不赞同,工作中一样充满了挑战,一样需要我们不断钻研、提升,我们只是选择了一个相对单纯的工作环境——校园,如果要说这是安逸,那便是吧!

工作渐渐步入正轨,细碎平常的小事,让人意识到经验的重要性。

记得第一次在月黑风高的夜里查寝,发现有三个学生不见踪影,我慌了,当即给班主任打了电话,班主任老师接到电话后,心急如焚,立即四处找学生。刘磊老师问我,是否在其他寝室?果不其然,学生在我查寝期间,正往返于自己和他人寝室途中。当时,就因没有考虑到此情况而立即给班主任打了电话,感到不好意思。

在教学方面,我教的是稀缺学科——通用技术,全校就我一个老师任教此科目,任教初期的我,就像一只初生的小鸟,不知所措,直到在湘潭参加了湖南省通用技术教学研讨会,看到汝城一中的老师授课中用到自制的自动水箱水位控制系统,听到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老师饶有趣味的理论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茅塞顿开,回来后,教学慢慢有了方向。后来,又参加了平江县科技创新骨干教师培训,发现无论是城镇中学,还是偏僻的乡村中学,都有为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而不断学习、钻研的教师,从而,坚定了自己专注于带领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以期取得成绩的决心。

我发现,柳园的学生特别可爱。

得益于我们大三中蓬勃发展的特色活动——社团活动,从一开始接手烘焙社,到后来创立并指导辩论社,志同道合的人在每周三社团活动课时,相聚在一起,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高中生是否需要接受廉洁教育”汇报演出中,其他老师称赞到“辩论社的学生,好厉害”,领导们说,“辩论赛,真精彩”,学生们收获不少,也很享受。专业班的学生晚寝时,是最不安分的,可也恰恰是她们,课堂上最活跃、最配合,校园中见面时,打招呼最亲切。

我看见,柳园的老师十分优秀。

xx年上期到教科室工作。科室主任余老师,在交接工作之余,总不忘提醒注意预防感冒,闲聊放假出游计划等,平易近人。另外,不得不提我的师父李春东老师,师父在教学和日常工作中给了我极大的帮助,记得参加县教师教学竞赛时,师父和苏老师,多次听我上课,给我评课。因教科室以及阅卷系统工作,几乎和学校每一位老师都有接触,老师们说,我待人耐心,处事细致,其实,我是一个缺乏耐心的人,只是待工作不同。教科室的工作也远不及教务处的繁琐,在许多方面都需要多向师父学习。当然,还有最初因辅导员工作,接触到的原则性强,在学生中威信高又不失亲和力的李良和主任、李蟠仙老师,都是值得学习的榜样。90后青年教师,似乎不免受到诟病,我却想为我们正言,16年一起新进的教师有关爱学生、责任心极强的班主任汤琪、任颖老师,有时常陪伴在学生左右的新晋班主任张百强、冯谦老师,还有很多充满正能量的其他老师。xx年新进教师中,积极向上、个性、特长鲜明的老师,更是数不胜数。

感谢三中,让我遇见了这么多可亲、可爱、可敬的人们!张小鸟会在这片沃土上继续成长、沉淀。

从军经历演讲稿篇三

1960到1983这个年代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中国航空工业刚刚克服了建国初期的种种困难,开始发展,但很快就迎来了持续十年的文革。政治上的影响和破坏,再加上60到70年代间,我国的航空工业全面开展“三线”建设。建设项目大都在偏远地区,进行得非常艰难。这个时期航空工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坎坷中前行的。现在我们通过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机型,来谈谈1960到1983年我国航空工业的成功与失败。

这一时期我国研制的飞机主要包括歼击机歼7,歼8,轰炸机轰6,强击机强5,属于民用机的运10,另外我们南航人都很熟悉的长空一号也是在这个时期研制成功的。

首先来介绍歼击机(战斗机)。歼7直到现在,在空军和海军装备中还是占了很大比例。它是第二代超声速歼击机,原型是苏联的米格-21,在1966年试制成功,速度超过两倍声速。当时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已经出现了较大的裂痕,因此当时苏联给我们提供的米格-21的资料是很不完整的。当时负责研制歼7的是沈阳飞机设计所和成都飞机工业公司。歼7的改良型很多,主要有i型,ii型,iii型,iiia型,b型,m型等等,以及教练型的歼教7。

歼8是由沈阳飞机研究所和沈阳飞机制造厂研制和生产的,于1969年试飞成功。它的设计理念和歼7,和米格21是完全不同的,完全由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和制造。采用机头进气,大后掠翼,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歼8直到1979年12月才设计定型。歼8也有多种改型。其中歼8ii是与歼8完全不同的飞机,进气道和发动机都是完全不同的,战斗力得到大幅跃升,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特别奖。

然而,在同一时期,我国研制的另外几种歼击机却很快下马了。现在我们来谈谈这些失败的经历。

就在歼8提出研制的那一年,还有另一种方案与之竞争,这就是歼9。虽然这一方案经过了多方论证,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投入量产。歼9截击机是一种全天候高空高速要地防空截击机。研制的提出是因为当时歼7在一些高空作战中暴露了一些缺陷。当时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提出改进歼7,当时的两种方案一种发展成了歼8,另一种就是歼9。歼9的选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最初提出的四种方案主要是前缘后掠翼和三角翼的布局,两年之后(66年)经过风洞试验,又提出了第五种无尾三角翼方案。70年空军领导对歼9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布局又要改变。再加上文革的影响,经过这些年的研制,作为型号的歼9最后还是夭折了。

歼12来自于68年4月提出的研制“小歼”的计划。我国想要采用缩小机体,减轻起飞重量的方法来提高飞机的机动性能。研制“小歼”的任务68年下达给了南昌飞机制造厂,并于70年首飞成功。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超声速战斗机。从68年开始研制到70年试飞成功,歼12的研制周期很短,只有一年多。也正因为这样,它不可能做更多的空气动力试验,也没有采取更先进的气动措施,许多较为先进的设计都因此和简化和取消。歼12因为部分性能不理想和其他原因而没有投产,不过在一些飞行员、航空专家当中它的口碑还是很不错的。

因,1981年3月歼13的研制停止了。

以上是关于歼击机发展的介绍。下面是轰炸机。1966年轰5首飞成功,它是根据苏联的伊尔-28改进设计而来的轻型轰炸机。下面来谈谈轰6。1957年我国就开始与苏联谈判引进图-16的技术,1959年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开始仿制又一度中止,再次开始研制就是60年代后了。在试制中完善了一些苏联没有提供的技术资料,应用了多项新技术,在1968年首飞成功,69年批量投产。轰6填补了我国航空工业的空白,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中型轰炸机的历史。由于之后没有研制出更好的替代机型,轰6直到现在还在服役和改进生产中。它是我国的战略轰炸机。另外在197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水轰5也首飞成功了。它是我国第一代水上轰炸机。

接下来要说的是大飞机——运10。运10是四发动机喷气式运输机,也是大型喷气式客机,由上海飞机制造厂研制。它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参考了美国的波音707,总共只制成了两架,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没有投产。运10的设计任务最初提出时是准备作为首长专机的,1976年制造出了第一家运10,用于静力试验,第二台的发动机和部分设备来自于波音707的备件。1980年运10首飞成功,之后还进行了研制试飞和专场试飞,先后飞抵多个国内主要主要城市,其中7次飞抵拉萨,经受了高原环境的考验。运10的研制在当时的条件下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再加上当时四人帮成员还有其他一些人企图将运10的研制作为政治资本,嫌飞机研制得太慢,要求飞机不要做太多的试验,只要能上天向中央报喜就行,当时上海没有足够的研制人员和经验,而负责的研制的部门也从国家计委到国防工办到国家机械委,计委,科工委,经常出现无人负责的状况,这一切都使研制工作受到了干扰。由于运10的设计在当时就已经过时,再加上经费原因,运10也没有投产。

在强击机方面,这一时期的成果是强5。强5是以歼6为基础重新进行设计的,而歼6的原型是米格-19。在改造设计中,采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两侧进气,也是国产飞机中第一次采用这样的设计。当时由于国家同时还在进行两弹一星等项目,许多科研人员被调走,剩下的少数人坚持完成强5的研制。1965年强5首次试飞成功,68年开始正式投产。多年来强5也有了许多个升级改型,至今仍在生产和服役中,可以说是空军的老将了。

最后来介绍南航的骄傲——长空一号。

1960年代由于苏联援助的取消,空军试验用的无人靶机拉-17严重缺乏,国家决心自行研制无人靶机。这也就促成了长空一号的诞生。实际上长空一号也就是仿制拉-17的,从开始仿制到总体设计成功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后来转为南京航空学院负责。在南航,长空一号于1968年首飞成功,1976年底设计定型。长空一号采用一架可回收的发射车进行助推起飞,这种起飞非常特别。近年来长空一号已经改为火箭助推发射起飞,使起飞更加迅速灵活。而降落采用的是硬着陆,尾部首先触地,再靠发动机吊舱和尾喷口吸收部分撞击能量,实现主体部分的回收。飞机需要经过修复才能重复使用,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长空一号参加了我国核武器试验的取样的任务,完全取代了有人机取样,这一项目在该项目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长空一号在我国空空武器等试验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军经历演讲稿篇四

紧张的早晨,繁忙的白天,不眠的夜晚,再加上疲倦的周末”,人们常常这样来形容教师的生活,正如一首歌中也曾唱道:“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的确,教师工作是辛苦的,但教师职业却是崇高的,它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人类自身的繁衍和发展,因此,在我成为人民教师的那一天起,就暗下决心,决不能愧对“教师”这神圣的名称。

于是,我就细心观察每位学生,因材施教,我大胆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们建立起平等、团结、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终于,学生们喜欢上了我,喜欢上了这门学科。我的钢琴课先后被评为省、市级优质课,我撰写的钢琴论文也多次在国家、省、市的论文比赛中获奖,课间在与学生的聊天中,从无数个童心未泯、天真活泼的学生的眼神中,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成才的渴望。

在我所教的幼师班里,有位叫××的学生非常好学,她的理想就是考入高等的音乐学府,但是她的家境却十分困难,买不起钢琴,望着孩子求知的目光我决定每天晚上带她到我家里来练琴,不知牺牲了多少个休息日,不知错过了多少次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也不知道多少回被年幼的儿子称为坏妈妈,终于,在三年后的八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当她拿着沈阳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气喘吁吁地跑到我面前激动得说不出话时,我却比她先流出了幸福的泪水,我也再一次感到人民教师的无私奉献带给我的无限欣慰和自豪。教师尊重学生就是要公正、平等的对待他们,曾经在音乐班有个男生,平时上课v找范文就来 时不爱练琴,检琴时经常不及格,可是在一次检琴中破天荒地弹的很好,我给了他一个高分,而且当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课下他对我说:“王教师,那天你表扬我,我一晚上没睡觉。”望着他那认真的样子,我想笑又憋住了,说:“希望你再接再励,坚持下去。”“谢谢您,王老师。”说完做了个鬼脸跑开了,我的心也像吃了蜜似的甜丝丝的。打那以后,他有了明显的变化,上课时认真练琴,还经常向我提出问题,于是我就经常鼓励他,给他讲育童学琴的故事,最后,由一名后进生逐步成长为一名好学生,还在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也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该是多么重要啊!花朵需要阳光的哺育,孩子需要母亲的呵护,学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

“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我誓将青春献给这神圣的事业,用双手弹奏出最美的乐章。

从军经历演讲稿篇五

新课程的实施在我县已进入了第四个年头了,这一场新世纪的第一轮课程改革不仅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教学、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重大的创新与突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与学习生活的改善,更给学校教师的职业生存与专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应付这种挑战,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师只有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要怎样尽快达到课程改革所需的专业发展呢?这既要靠政府部门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为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各种导向和激励机制,靠科研部门对教师实施各种形式的引导和培训,也要靠教师群体间的合作互助,更要靠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与不懈摸索。

概括起来,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有:

一、自我反思

即教师以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其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卓有成效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具体而言,教师要善与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进行反思,也要善于通过阅读思考反思比较自己的实践效果,从其中发现差距。

教前反思,要求教师在备课前认真分析教材、学生及学生以前生活、学习状况,通过教学前深思准备出符合班情、生情的个性化教案,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根据课堂上随时出现的问题即时反思,抓住契机,调整自已的教学策略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后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阅读反思,通过阅读教育教学专著不断的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促进自己的专业素养。

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实践证明,教学与反思相结合,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可以改变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使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经验 反思=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

二、同伴互助

信息交换,通过信息发布会,大家把自己拥有的信息公诸于众,如许多学校开辟的教海拾贝、学习园地等墙报,通过读书汇报会,交流彼此看到过的书、观点以及心得体会,这一点我县举行的教育阅读活动就卓有成效。经验共享,教师通过经验会,例如我县举行的“我与新课程的故事”等演讲与征文活动等,分享、反思和提升自己的经验;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经验。在这一方面经验交流或经验总结会——大家把自己的成功的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同事分享、交流。深度会谈(课改沙龙),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无主题的,关键在于教师间要有非常真诚的人际关系,大家彼此信任,互相视为伙伴(心灵伙伴),只有这样才能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发生思维互动。深度会谈是一个自由的开放的发散过程,它会诱使教师把深藏于心的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看法、思想、智慧展示出来、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最具有生成性和建议性的,它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专题讨论(辩论),大家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意见辩护,同时也不断思考和质疑他人的意见。大家互相丰富着彼此的思想,不断地提高自己和同事对问题的认识。知识也因此不断地变更和扩张。在有效的讨论中每个教师都能获得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协作攻关,教师共同承担完成任务,共同承担教研课题或教改任务。它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一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二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咨询帮带,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指导新任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是教师中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和中坚力量。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在同样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可以说,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文化成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为此,要切实改造学校教育的情境,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民主的、开放的讨论领域,其中尤其要加以强调的是教师集体内部的专业争论。

三、专业引领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在教师的自觉自醒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围教师本人的实践和问题进行的,但教师的成长不可能完全只依靠自己,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等“局外人”的引领,教师的发展就往往会处于同水平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这个角度说,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教师专业成长向纵深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和教师个人应积极主动争取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

专业研究人员主要包括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相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他们的长处在于系统的教育理论素养。专业研究人员应该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对教学实践高度关注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专业引领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用,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但就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而言,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教师欢迎的形式。实践证明,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总结)等,对教师帮助最大。

对于专业研究人员角度讲,要树立“实践第一”的理念,要有深切的实践关怀,自觉地长期地深入到课改第一线中去,从实践中,从教师的无穷智慧和创造性劳动中,归纳、概括、提炼、升华、构建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指导力强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理论,从而既发展和完善教学理论,增强对教学理论的信念;又为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教学理论的指导功能。专业研究人员在开展教学现场指导活动中,要努力做到:到位但不越位。所谓到位,就是给教师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所谓不越位,就是不越俎代庖,不包办代替。

从教师角度讲,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这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

当前,教师的专业发展要警惕存在以下的倾向:

1、淡化反思

2、无效合作。同伴互助走过场,

3、拒绝理论

要坚决纠正教学实践存在着的排斥教学理论指导的倾向。

这种倾向突出表现在:经验主义,片面强调教学经验对教学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以教学经验取代教学理论;操作主义,对教学理论应用做片面狭隘的操作主义理解,把理论完全操作化、技术化、形式化;实用功利主义,以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对待教学理论应用,急功近利地追求教学的短视效应。

拒绝理论,就是拒绝进步,实践就只能在低层次上重复。实际上理论的价值不单在“操作”,理论更重要的价值在于给人;精神和气质的熏陶,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这也是学习理论根本目的。教师一定要养成学习理论的习惯,当前,要认真系统地学习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理论。读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实际上就是与一位大师对话,所以,教师自学理论实际上一种隐性的专业引领。

4、引领越位

越位的指导,体现为提供过细的教参,甚至是包办代替或压制教师的创造性。这种做法也许会急教师一时之所需,但却会导致教师产生惰性和依赖心理,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还会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

指导教师,单纯凭理论太抽象,指导往往不到位;单纯凭经验,手把手地教,容易越位。旧的理论和老的经验都失去了指导的资格。教师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专业研究人员无论怎么指导,都不能也不应该代替教师的独立思考。“导为了不导”,专业研究人员要立足于提高教师独立教学能力、独立研究能力来进行指导。当前,还有一点值得特别强调,那就是专业研究人员在组织和参与评课的时候,一定要冲破传统和世俗的观念,千万不要搞形式主义,要注重实效,实事求是,即要把优点说够,给人予鼓舞;又要把问题说透,给人予启迪。同时还要避免话语霸权,提倡学术对话,尤其要注意对不同思想观点的宽容、鼓励与支持。

每位教师都硬倾向地意识到:“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化解,学生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于我。”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改的成败直接取决于教师!教师只有不断地自我学习,主动参与实践,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自我反思、分析、总结,才有可能使自身专业素质不断地得到成长、发展。研究表明,有效的专业成长应建立在学校或班级的基础上,与教师的课堂直接教学相关。它应以教师为本位,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所教的课程,以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胜任教学工作,并为其一生的专业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