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写人的散文 写人的散文欣赏写给何娉(优秀5篇)

时间:2023-09-26 18:34:10 作者:文锋 最新写人的散文 写人的散文欣赏写给何娉(优秀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写人的散文篇一

《写给何娉》是和庐所写的,由接到了何娉的邀请然后就联想到了之前发生的一件事情,在初三时批评了她。到最后作者决定送她一副自撰的对联的一件事情。

十一假期,接到了何娉的邀请,说是为了她女儿的满月。

见到她的时候,发现她还是那样的瘦瘦小小,一如当年;只是皮肤白了许多;想来这几年在阿里巴巴,做得应该是风生水起吧!这么多年了,难得还记得我这样一个曾经把她几次骂得眼泪在眼眶里转的老师。

其实,她是一个很有能力,学习也非常努力的女孩,小学阶段一直担任班干部,能力颇得小学班主任的认可。再加上我教了她姐姐何婷三年,对他家的情况比较熟悉;一进初中,我就什么都交给她,美其名曰“委以重任”。说实话,有了她,我这个班主任,班里的`事情基本可以不管,什么大扫除、运动会、自习课的管理等等繁杂的事务,她会组织得井井有条,清清爽爽。

真奇怪,现在想想,和她相处三年的光阴里,记住的只剩下初三时批评她的画面:

那是一次阶段考刚过去吧,那一次,她似乎有一两门发挥的不是很好,直接影响了她自己的名次,也影响了班级的排名。我把她叫到班级外的走廊里,进行个别谈话。(这种谈话,在初三的那一年,我也不知谈了多少,谈的重点,除了分数,还是分数。我忽然很为当年的我感到可悲,眼界怎么就针眼这样大呢?)

我瞬间就后悔了。我突然就想,在他们的眼光里,我会不会就是一个怪物,一个满脑子只知道分数的怪物。那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全都是鲁迅《狂人日记》里的两个大字——“吃人”!而我曾经诅咒过千万次的那个吃人的人,竟然变成了我自己!

还好,醒悟得快。我随便编了个理由,利用她对我原先的好印象,半是玩笑半是解释一般,苍白地歪解了那句话,便匆匆让她回了教室。

但我实在不能原谅自己。

于是,我想到了逃离,先是逃出语文;继而逃离讲台……

而今,在我告别讲台的一年之后,她却叫她姐姐带来邀请,让我去喝她女儿季钰和的满月酒,并且再三嘱咐:千万不要包红包!

既如此,就送她一副自撰的对联吧,说是对联,其实就是我自己玩的文字游戏。这个游戏填出的句子,嵌入了她女儿的名字;他丈夫季先生得到了她和他女儿这样两个宝贝(钰);等到他的“两个宝贝女儿”开口咏絮之时,家庭必然和睦、融洽等几种意思。不如再用我粗陋的书法写出来吧。但愿她喜欢,文曰:

季氏才高终得钰,

何姝咏絮始协和。


【本文作者:和庐。(公众号:和安精舍)】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写人的散文篇二

起这样的标题,不敬得厉害。

但不起,又不踏实。全校的男学生都这么私下称他,女生大概在背后也一样,要么,她们也不会听男生说出“碎老汉”时假装用手捂嘴一笑,好假啊,这些女生。

天度初中念过书的80后人,或者70后人,看到“碎老汉”这三个字,如果立马能想起他,你是该在这样的天气里,起身假装口渴倒杯热水,捏小撮茶叶,搅一搅,坐在椅子上,看下去,下面的内容,我们一起度过。

我是2000年搬到天度初中念的初三,用镇上人的话说我们是“晁留娃”,开始了校外借宿的生活,也是离家的开始。

那年秋天,多得厉害,记忆里多次和邻家的同学建卜一起结伴走路到镇上,那条路一走就是一年,当然更多的时候骑自行车去,自行车后面扎了大半袋子面粉。

面粉带到学校,在学校食堂跟前的办公室称重换了饭票,就可以用饭票在学校食堂买饭吃。

碎老汉这时就出现了。

那会天度初中有俩个厨子,一个瘦高个,我们叫他瘦子,人话不多,表情平和;另一个就是他,个子不高,人精瘦,比别人更黑些的脸色,眼小圆溜有神。

很多学生都喜欢他,但也不同程度地怵他。

最后一节课铃声一响,从教学楼各处看见小跑的男生,左手拎着洋瓷碗,右手拿着筷子,一压深色的衣服,朝学校西北角的食堂奔去排队。

离得近的可以看见食堂里一口大铁锅里片片面已下水两开,热气翻腾,俩个厨子一人添水搅面,一人调汤下菜……终于,面好了,窗台两侧各站一个厨子,瘦子和碎老汉各执一铁勺。

排队的学生分两拨,一波朝碎老汉这边,一波朝高个那边,不一会食堂外面就蹲满了吃饭的学生,男生边吃边谝,女生多是站着,吃得细密。

即使蹲在外面吃饭,还可以偶尔听见碎老汉吆喝的声音:看你蒙地哈,往前走啊!

听到他的话,周围的同学都会不约而同会意一笑。他就那脾气。

我本该和其他学生一样,和学校食堂的厨子没有来往,至少不会有什么私交,却被爹的一次谈话改变了。

去镇上住校不久,一周末回家,爹说学校食堂的一个老汉,是队里谁谁的亲戚,我应叫他碎爷。我一听,觉得就应该是碎老汉,因为是远门亲戚,就没放心上。不过虽说没有实质性的关系,可自己心里明白,从此在食堂打饭,看到他,总会想起这样的关系。

学生都排碎老汉的那一队,因为他打的汤面份量多,你可能觉得那能多哪去,好些次我没办法在高个子那厨子窗口打饭,就是大半碗,光看着碗边的汤就觉得不够吃。

虽然说饭票是面粉换的,还是舍不得多吃一碗,只有哪天中午特别想吃两碗,才会再打一碗汤面。所以,食堂里两排队, 碎老汉这边人站着不动,即使另一边都没人了,这边等着的人不好意思,才走到高个子那边打饭。打完饭,一脸的不悦。

初三的.学生,正是耍怪年龄,私下里总爱给人起外号,议论闲事,我们私下没少数落高个,说他和校长老婆有一腿,打那么少的面给校长老婆省了。

当然也调侃碎老汉,最绝的就是,男生间流传碎老汉个子矮,晚上在大铁锅里洗澡……你看,那会的年龄,啥话都能想出来,却忘记了这样的笑话,多不讲究,那铁锅煮的面还怎么吃。

管了,依旧吃得香。

面粉换成粮票,粮票上有黑圆点,饭堂排队到跟前时,会有一个人专门用燃着的香点那个黑点,一点,烧一个洞,表示吃了一碗饭。

写人的散文篇三

1、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

泰戈尔!美丽庄严的泰戈氽!当我越过“无限之生”的一条界线——生——的时候,你也已经超过了这条界线,为人类放了无限的光明了。

只是我竟不知道世界上有你——

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明星稀的一个晚上,一本书无意中将你介绍给我,我读完了你的传略和诗文——心中不作别想,只深深的觉得澄澈……凄美。

你的极端信仰——你的“宇宙和个人的灵中间有一大调和”的信仰:你的存蓄“天然的美感”,发挥“天然的美感”的诗词;都渗入我的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的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

泰戈尔!谢谢你以快美的诗情,救治我天赋的悲感;谢谢你以超卓的哲理,慰藉我心灵的寂寞。

这时我把笔深宵,追写了这篇叹感谢的文字,只不过倾吐我的心思,何尝求你知道!

然而我们既在“梵”中合一了,我也写了,你看见了。

2、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我常喜欢挨坐在母亲的旁边,挽住她的衣袖,央求她述说我幼年的事。

当她说这些事的时候,我总是脸上堆着笑,眼里满了泪。听完了,用她的衣襟来印我的眼角,静静地伏在她的膝上。这时宇宙已经没有了,只有母亲和我,最后我也没有了,只有母亲,因为我本是她的一部分!

这是如何可惊喜的事,从母亲口中,逐渐地发现了,完成了我自己!她从最初已知道我,认识我,喜爱我。在我不知道不承认世界上有个我的时候,她已爱了我了。我从三岁上,才慢慢地在宇宙中寻到了自己,爱了自己,认识了自己;然而我所知道的自己,不过是母亲意念中的百分之一,千万分之一。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惟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

3、介绍一位艺术家

这一小段文字里,并不是要介绍某一位艺术家的艺术,只碎片的要介绍他的“态度”。——就是我从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家之中,特别的佩服赞叹的。英国名优彭尼士(j·hbaines)作名优菲尔波士(samuelphelps)的传略说:“他作了剧人四十三年,没有谈话,没有访事的谒见,没有自述的短文,没有赠外人的相片,没有参与过外人的一切宴会。只有帷幕揭开的时候,他才极忠勇的,勇往直前为群众工作。

“一八七六年菲尔波士,他自己在考登(aldermancotton)府尹府中,剧界欢迎会演说,‘我四十三年为公众服务,做一个演剧人;有一桩事很可使诸位感兴趣的,就是这个,是我实实在在,是我生平初次对着观众说的第一句话,因为任何一著作家,关于我私下的谈话,是向来没有记载过的。’“因为演剧家的生活本是有些神秘,如果我们私下常以本来面目,和外界交接,则登台演剧,定要减少许多感动观众的力量,我亟要改变我那广交游的脾气。”神秘的生活,又岂止演剧家?——菲尔波士所以使人崇拜的,就是他在感情生活的背后,却把持着一种冷的理性。他深沉,他镇定,他不自炫,他一面静听着无数众的赞扬,一面悄悄的为他的艺术奋斗。

4、忆淑敏

不成问题的病,将一个精神躯壳两不感痛苦的我,闭置在寂然的空谷里。没有呻吟和忧虑,使我稍顾到我自己,整天的光阴,只有消磨在隐几和看山中了。

此时的我,恰如站在洞口,望着黏天的海波,胸怀与这浩荡深阔的海天俱化,迷茫中悦然自惊。自己竟不知这久久的凝神,使心思滤到这般的空虚。是个“人”就当有“人事”。这空虚的心怀,是仙鬼之间的景况!没有一些“人事”来镇压住这飘弱的躯壳,这汪洋的海波,要欣然的卷上来,挟带我到青碧万丈的渊底去。

何其无味?单调的环境,悠闲的白日,使我的心思一天一天的沉潜内敛,除却回忆,没有别的念头,幸而还是欢乐时多,酸楚时少。——但我忆起淑敏时却是例外!

中学时代的情绪,如鸟试翼,如花初开,觉得友谊是无上的快乐。淑敏和我,就是那时相识的,——虽然我们并不是最好的朋友。

头一次见她,是在音乐教室里,一个同学拉着我到她面前去,一面说:“你是瑞的朋友,她也是瑞的朋友,你们是联友啊!”那时我也腼腆,她也忸怩,只含糊说了几句话。

此后花间草场上的散步,自然不止一次,也没有什么很深刻的回忆。只有一回,她有一件规劝我的事,又不肯当面说。拉我出去走走,却塞了一张纸,在我手里。我到课室里展开看,悚然惊感,从此我视她为畏友。这是她的一端隐德,但可怜这事,现在只有抱病的我知道了!

我们并不是晨夕相随的,一切都极其模糊。最清晰的就是去年的事。自中学别后的第五年,我们又在大学里相见。功课不同,在一处的时候自然少了,看友情一天比一天淡的我,也竟不曾匀出工夫去找她。有一次在图书室里,一个同学笑对我说,“我们问淑敏‘你和婉莹怎样了。’她摇头笑道‘罢,罢,我不敢惹她大学生!’”我听后也笑了,只觉得她很稚气。——第二天又在图书室里,她在看报,我正找一张纸找不着,我问说:“对不起,淑敏,看见我的一张纸没有?”她抬头笑了,说:“没有。”我说:“你把报纸拿起来,也许压在底下。”她拿起报纸来,果然发现了那张纸。我明知不是她藏起来的,却故意说:“一定是你藏起来的,叫我好找!”——这是我们在大学里,除了招呼匆匆以外的第一次也是最末次的谈话。

因着她说“不敢惹大学生”一句话,我恐我的神情里,含有可使她觉得隔膜的去处。然而时间毕竟如逝水,童心一去不可回,我虽然努力欢笑,情景已不似从前了。默默对坐了一会,我心里尽着回想五年前无猜憨稚的光阴。图书室里不许说话,我也不想说话,心中忽忽的充满了热情消失的悲哀!

有一天从男校回到女校来,门前遇见运,我问她哪里去,她说:“到预王府看淑敏去。”我惊道:“她病了么?——替我问她好。”我想一灾二病是人所常有的,并没有将这事放在心里。

她的一生,在我眼里的,只是这些事了!

许多同学哭了,我却未曾流下一滴泪。我也不曾去送葬,从同仁医院归来的路上,遇有了许多送葬回来,低头叹息的同学,我也不觉得惭愧;虽然我忍心以挽送她的时间,去察验我自己无病的双眼。

和她只相处一年的同学,还为她作了祭文,仅仅知道她名字的同学,也为她哀悼。然而我不曾为她写一个字!

我坦然,我没有对不起她,我准知道我们的友情有沉挚的再现之一瞥。我知道在她刚刚离世之时,心中忙乱昏忽的我,如有什么文字,文字未必是从我心中写出来的。那文字只是遮掩生者的耳目,并非是对死者的哀慕。

我由着她去,非等到我心中潜藏的旧谊,重新将她推现到我眼前时,我决不想写关于她的一个字。

今天便是那时候了!淑敏是个好女儿,好学生,是我眼中心中的一个很可爱的人。虽然我知道她并不比别人真切,我却晓得她如不死,她的家庭,学校,社会,都要受她很大的影响。她死了,这三方面是倾折了一根石柱——我信我对她不能有更高的赞美了。

这是她死后一年,我心中旧谊的第一次再现,我忠实的写下来。青山是寂静,松林是葱绿,阳光没入云里,和她去年的死日一样的阴郁,我信这是追悼她的最适宜最清洁的环境。病余的弱腕,不停的为情绪支使了两点钟。去年的泪,今日才流。假如天上人间的她和我,相知之深,仍如十五六岁的儿童时代,这篇一年后的追思文字,我信她要恳挚的,含泪的接受了!

四月,基督殉爱日,一九二四。

写人的散文篇四

《超人》是冰心老人19在《小说月报》的第12卷第4号上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文章一开篇便指明主人公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下面给大家提供了《超人》的原文及赏析,欢迎欣赏!

超人原文

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从来没有人看见他和人有什么来往。他住的那一座大楼上,同居的人很多,他却都不理人家,也不和人家在一间食堂里吃饭,偶然出入遇见了,轻易也不招呼。邮差来的时候,许多青年欢喜跳跃着去接他们的信,何彬却永远得不着一封信。他除了每天在局里办事,和同事们说几句公事上的话;以及房东程姥姥替他端饭的时候,也说几句照例的应酬话,此外就不开口了。

他不但是和人没有交际,凡带一点生气的东西,他都不爱;屋里连一朵花,一根草,都没有,冷阴阴的如同山洞一般。书架上却堆满了书。他从局里低头独步的回来,关上门,摘下帽子,便坐在书桌旁边,随手拿起一本书来,无意识的看着,偶然觉得疲倦了,也站起来在屋里走了几转,或是拉开帘幕望了一望,但不多一会儿,便又闭上了。

程姥姥总算是他另眼看待的一个人;她端进饭去,有时便站在一边,絮絮叨叨的和他说话,也问他为何这样孤零。她问上几十句,何彬偶然答应几句说:“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人和人,和宇宙,和万物的聚合,都不过如同演剧一般:上了台是父子母女,亲密的了不得;下了台,摘了假面具,便各自散了。哭一场也是这么一回事,笑一场也是这么一回事,与其互相牵连,不如互相遗弃;而且尼采说得好,爱和怜悯都是恶……”程姥姥听着虽然不很明白,却也懂得一半,便笑道:“要这样,活在世上有什么意思?死了,灭了,岂不更好,何必穿衣吃饭?”他微笑道:“这样,岂不又太把自己和世界都看重了。不如行云流水似的,随他去就完了。”程姥姥还要往下说话,看见何彬面色冷然,低着头只管吃饭,也便不敢言语。

这一夜他忽然醒了。听得对面楼下凄惨的呻吟着,这痛苦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在这沉寂的黑夜里只管颤动。他虽然毫不动心,却也搅得他一夜睡不着。月光如水,从窗纱外泻将进来,他想起了许多幼年的事情,——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极力的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直到天明,才微微的合一合眼。

他听了三夜的呻吟,看了三夜的月,想了三夜的往事——

眠食都失了次序,眼圈儿也黑了,脸色也惨白了。偶然照了照镜子,自己也微微的吃了一惊,他每天还是机械似的做他的事——然而在他空洞洞的脑子里,凭空添了一个深夜的病人。

第七天早起,他忽然问程姥姥对面楼下的病人是谁?程姥姥一面惊讶着,一面说:“那是厨房里跑街的孩子禄儿,那天上街去了,不知道为什么把腿摔坏了,自己买块膏药贴上了,还是不好,每夜呻吟的就是他。这孩子真可怜,今年才十二岁呢,素日他勤勤恳恳极疼人的……”何彬自己只管穿衣戴帽,好像没有听见似的,自己走到门边。程姥姥也住了口,端起碗来,刚要出门,何彬慢慢的从袋里拿出一张钞票来,递给程姥姥说:“给那禄儿吧,叫他请大夫治一治。”说完了,头也不回,径自走了。——程姥姥一看那巨大的数目,不禁愕然,何先生也会动起慈悲念头来,这是破天荒的事情呵!她端着碗,站在门口,只管出神。

呻吟的声音,渐渐的轻了,月儿也渐渐的缺了。何彬还是朦朦胧胧的——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竭力的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

过了几天,呻吟的声音住了,夜色依旧沉寂着,何彬依旧“至人无梦”的睡着。前几夜的思想,不过如同晓月的微光,照在冰山的峰尖上,一会儿就过去了。

程姥姥带着禄儿几次来叩他的门,要跟他道谢;他好像忘记了似的,冷冷的抬起头来看了一看,又摇了摇头,仍去看他的书。禄儿仰着黑胖的脸,在门外张着,几乎要哭了出来。

这一天晚饭的时候,何彬告诉程姥姥说他要调到别的局里去了,后天早晨便要起身,请她将房租饭钱,都清算一下。程姥姥觉得很失意,这样清净的住客,是少有的,然而究竟留他不得,便连忙和他道喜。他略略的点一点头,便回身去收拾他的书籍。

他觉得很疲倦,一会儿便睡下了。——忽然听得自己的门钮动了几下,接着又听见似乎有人用手推的样子。他不言不动,只静静的卧着,一会儿也便渺无声息。

第二天他自己又关着门忙了一天,程姥姥要帮助他,他也不肯,只说有事的时候再烦她。程姥姥下楼之后,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来,绳子忘了买了。慢慢的开了门,只见人影儿一闪,再看时,禄儿在对面门后藏着呢。他踌躇着四围看了一看,一个仆人都没有,便唤:“禄儿,你替我买几根绳子来。”禄儿趑趄的走过来,欢天喜地的接了钱,如飞走下楼去。

不一会儿,禄儿跑的通红的脸,喘息着走上来,一只手拿着绳子,一只手背在身后;微微露着一两点金黄色的星儿。他递过了绳子,仰着头似乎要说话,那只手也渐渐的回过来。何彬却不理会,拿着绳子自己走进去了。

他忙着都收拾好了,握着手周围看了看,屋子空洞洞的——睡下的时候,他觉得热极了,便又起来,将窗户和门,都开了一缝,凉风来回的吹着。

“依旧热得很,脑筋似乎很杂乱,屋子似乎太空沉。——累了两天了,起居上自然有些反常。但是为何又想起深夜的病人。——慈爱的……,不想了,烦闷的很!”

微微的风,吹扬着他额前的短发,吹干了他头上的汗珠,也渐渐的将他扇进梦里去。

四面的白壁,一天的微光,屋角几堆的黑影。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了。

慈爱的母亲,满天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不想了,——烦闷……闷……

黑影漫上屋顶去,什么都看不见了,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了。

风大了,那壁厢放起光明。繁星历乱的飞舞起来。星光中间,缓缓的走进一个白衣的妇女,右手撩着裙子,左手按着额前。走近了,清香随将过来;渐渐的俯下身来看着,静穆不动的看着,——目光里充满了爱。

神经一时都麻木了!起来吧,不能,这是摇篮里,呀!母亲,——慈爱的母亲。

母亲呵!我要起来坐在你的怀里,你抱我起来坐在你的怀里。

母亲呵!我们只是互相牵连,永远不互相遗弃。

“母亲呵,别走,别走!……”

十几年来隐藏起来的爱的神情,又呈露在何彬的脸上;十几年来不见点滴的泪儿,也珍珠般散落了下来。

清香还在,白衣的人儿还在。微微的睁开眼,四面的白壁,一天的微光,屋角的几堆黑影上,送过清香来。——刚动了一动,忽然觉得有一个小人儿,蹑手蹑脚的走了出去,临到门口,还回过小脸儿来,望了一望。他是深夜的病人——是禄儿。

何彬竭力的坐起来。那边捆好了的书籍上面,放着一篮金黄色的花儿。他穿着单衣走了过去,花篮底下还压着一张纸,上面大字纵横,借着微光看时,上面是:

我也不知道怎样可以报先生的恩德。我在先生门口看了几次,桌子上都没有摆着花儿。——这里有的是卖花的,不知道先生看见过没有?——这篮子里的花,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名字,是我自己种的,倒是香得很,我最爱它,我想先生也必是爱它。我早就要送给先生了,但是总没有机会。昨天听见先生要走了,所以赶紧送来。

我想先生一定是不要的。然而我有一个母亲,她因为爱我的缘故,也很感激先生。先生有母亲么?她一定是爱先生的。这样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了。所以先生必要收母亲的朋友的儿子的东西。

禄儿叩上

何彬看完了,捧着花儿,回到床前,什么定力都尽了,不禁呜呜咽咽的痛哭起来。

清香还在,母亲走了!窗内窗外,互相辉映的,只有月光,星光,泪光。

早晨程姥姥进来的时候,只见何彬都穿着好了,帽儿戴得很低,背着脸站在窗前。程姥姥陪笑着问他用不用点心,他摇了摇头。——车也来了,箱子也都搬下去了,何彬泪痕满面,静默无声的谢了谢程姥姥,提着一篮的花儿,遂从此上车走了。

禄儿站在程姥姥的旁边,两个人的脸上,都堆着惊讶的颜色。看着车尘远了,程姥姥才回头对禄儿说:“你去把那间空屋子收拾收拾,再锁上门吧,钥匙在门上呢。”

屋里空洞洞的,床上却放着一张纸,写着:

小朋友禄儿:

我先要深深的向你谢罪,我的恩德,就是我的罪恶。你说你要报答我,我还不知道我应当怎样的报答你呢!

你深夜的呻吟,使我想起了许多的往事。头一件就是我的母亲,她的爱可以使我止水似的感情,重要荡漾起来。我这十几年来,错认了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爱和怜悯都是恶德。我给你那医药费,里面不含着丝毫的'爱和怜悯,不过是拒绝你的呻吟,拒绝我的母亲,拒绝了宇宙和人生,拒绝了爱和怜悯。上帝呵!这是什么念头呵!

我再深深的感谢你从天真里指示我的那几句话。小朋友呵!不错的,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你送给我那一篮花之先,我母亲已经先来了。她带了你的爱来感动我。我必不忘记你的花和你的爱,也请你不要忘了,你的花和你的爱,是借着你朋友的母亲带了来的!我是冒罪丛过的,我是空无所有的,更没有东西配送给你。——然而这时伴着我的,却有悔罪的泪光,半弦的月光,灿烂的星光。宇宙间只有它们是纯洁无疵的。我要用一缕柔丝,将泪珠儿穿起,系在弦月的两端,摘下满天的星儿来盛在弦月的圆凹里,不也是一篮金黄色的花儿么?它的香气,就是悔罪的人呼吁的言词,请你收了吧。只有这一篮花配送给你!天已明了,我要走了。没有别的话说了,我只感谢你,小朋友,再见!再见!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都是好朋友,我们永远是牵连着呵!

何彬草

“他送给我的那一篮花儿呢?”禄儿仰着黑胖的脸儿,呆呆的望着天上。

赏析

《超人》冰心老人的的一篇文章,文章一开篇便指明主人公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他和人没交际,亦不爱带一点生气的东西。这源于他消极的人生态度,消极得固执。

他固执地认为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爱和怜悯都是恶德。一切不过是场戏,到处充斥着阴暗、黯淡、虚伪。父母子女,与其互相牵连,不如互相遗弃。他曾言语:“不如行云流水似的,随他去完了。”将自己的一生说得如此轻描淡写,毫不在意。可以真切地明了此时的他心中果真无爱的。连自己都不爱,何况父母、宇宙以及万物呢!

他的固执直到某深夜楼下传来的呻吟声而受到了威胁。如水月光使他想起美好温暖的事物,他无法享受,只觉着累极,可又因无法入睡而无法摈绝这些思想。几天下来,人憔悴得厉害,但行动上仍机械似的无生气的重复着。终于,心理的变化带来了行动上的表现。即使他的初衷是为了拒绝呻吟,拒绝母亲,拒绝宇宙和人生,拒绝爱和怜悯,但他的行为却让他人感受到了关怀和温暖,也许这是连他自身亦没有察觉到的变化,但在旁观者程姥姥看来,却是破天荒的事!

随着呻吟声渐悄,那几夜的思绪也渐渐朦胧不见。他又恢复了那个冷心肠的何彬,拒绝与外界的一切瓜葛。禄儿几次上门道谢都不被理睬。然而,当他有些无可选择的让禄儿帮忙买绳子回来时,禄儿红扑扑的脸蛋的亮晶晶的眼神对他真的毫无影响吗?“何彬却不理会,拿着绳子自己走进去了。”在我看来,似乎是刻意的冷漠,正体现出他心难以保持静如止水。甚至急于给自己找借口——因为搬家之累才会显得反常。

何彬的反常是他的烦闷,即使没了呻吟的叨扰,却仍会不由自主想起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是他隐藏的爱已被唤醒,因着是与他从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站立在完全相反的一面,他的消极是如此顽固,可爱的潮水亦如此汹涌。两者势均力敌,从这里皆可理解之前何彬的慈悲,刻意的冷漠,烦闷等反常行为。

正在何彬苦苦挣扎之际,禄儿送的那盆花儿给何彬消极的现世态度予以致命一击。那花儿的清香给河滨带来了离乱飞舞的繁星和温柔慈爱的母亲。终于,何彬的脸上露出了爱的神情,泪水也流了下来。是他最终坦白了自己,坦承了自己对爱的眷恋和渴望。

他为何以繁星赠以禄儿?他所拥有的是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和院子里的花;禄儿亦有慈爱的母亲和清香的花。他将自己所有而禄儿也许尚未发现但亦可拥有的美好拿出来与之分享。因为他们是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都是好朋友!这时的何彬已然不再孤身一人,他已与世界互相牵连。

我以为,母亲、繁星和花儿在文中反复出现,有暗示主旨之意。这些具体意象代表是那些温暖美好抽象的情感。“超人”指在人之上,既没有了正常人应用有的情愫感念,最终河滨恢复了非超人的意识,悔悟了自己从前的错识。虽然从他的行动表现上看,并未有巨大的改变,但其心理却完成了一次飞跃性的升华。相信不久的他的未来亦不再灰暗,而充满了美好的希冀和憧憬!

写人的散文篇五

小桔灯

冰心

这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进入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着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的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儿,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去。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xx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xx医院的电话号码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噔、噔、噔地下楼去了。

我又回到里屋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一半,天色越发阴沉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橘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见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倒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

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小姑娘让我坐在炉前的小凳子上,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橘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橘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插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橘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变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橘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来,谢了她。她送我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接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橘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作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当夜,我就离开了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

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赏析:

《小桔灯》这篇文章资料虽然不多,但震撼力很强;这让读者读完之后,读完后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悟,但是文中轻描淡写了一个地下共产党员的女儿,小姑娘的父亲是一位地下党员,因党组织受到破坏,而离开了家。母亲因受到追踪特务的殴打而吐了血。然而,这位小姑娘不像一般孩子一样惊慌,而是能够替大人做事。对一个只有八九岁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小小的年纪,就要担起这么重的担子!当我读到“她独自一人上山,到乡公所楼上打电话给妈妈请大夫。遇到作者后,平静的回答了作者问的话之后。”我感到她多么地勇敢、镇定啊。就是正因她的坚强,她的勇敢,让我坚信总有一天小女孩的爸爸必须会回来,家庭幸福美满,日子必须会“芝麻开花——节节高”的。

当读到,小姑娘她们的年夜饭是红薯稀饭时,我的眼泪就像泉水一样不断地流着,没有丝毫要停止的意思。正因我想到了自己,想到我此刻的生活;这天,我们不仅仅仅是过年能吃上十分丰盛的晚餐,而且平时的饭菜也比小女孩的年夜饭好上一百倍;可不懂事的我们,放学回家后,看见父母早已准备好的饭菜,还挑三拣四的,这个不吃,那个不吃。比一比那个小姑娘,我们感到脸上一阵阵的发热。

同样的童年,不一样的命运,更激起了我对新中国的热爱。我们知到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务必珍惜此刻幸福的童年生活。我愿像小姑娘那样以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应对生活中的任何挫折,发奋学习,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愿这盏小桔灯,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明灯,而这恰恰印证了林清玄先生对《小桔灯》的题词――“以爱为灯,以美为光”。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