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活动方案设计案例范文(23篇)

时间:2023-11-17 11:42:02 作者:JQ文豪 语文课堂活动方案设计案例范文(23篇)

在制定活动方案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利用和风险的控制。准备一个好的活动方案是活动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活动方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以读为本,随文识字,并让学生“会学”。

教学过程。

1.小朋友,我们来玩一个分苹果的游戏,好不好、请翻开语文第9页语文天地,铅笔宝宝要请小朋友把写有10个阿拉伯数字的苹果放到相应的盘子里,第一个苹果已经分好了,请大家也拿出你们的铅笔和尺子,照样子连一连。

2.大部分小朋友都分对了,还有个别不会的不要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数字。(揭题)等学完课文以后,你们就都懂了。

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美丽的农场里也有数字,你们看,你们听——(点击课件显示农场图,听到动物叫声)你觉得这个农场怎么样、(个别答)农场里的动物可多了,快把你看到的动物告诉同桌吧!(生同位说)谁来说说天上飞着什么、(个别答)草地上有什么、(个别答)水里游着什么、(个别答)强调讲完整句。

农场里的动物不但品种多,而且数量多,有个粗心的饲养员数了半天也数不清,小朋友能帮他数一数吗、(点击显示饲养员)请把课本翻到第7页,四人小组合作,在书上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多少。(生分四人小组数)数好了吗、快告诉饲养员吧。(个别答,点击显示相应的动物、叫声和句子。)开火车、轮船读“两匹马”“三只小羊”“妈妈”“四只鸡”“叫喳喳”“小虫”。

1.跟录音轻声读。把我们刚才读的连起来就成了一首很好听的数字歌了。(显示《数字歌》)请大家轻轻地跟着录音读一遍。

2.同桌练读。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练读,要是同桌读得好,你可以夸夸他,要是同桌有些字读得不准,请你帮助他。

4.做动作读。看,农场里的动物多可爱呀!谁能学着它们的样子来读、你喜欢哪一种动物就学哪一种动物,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个别做动作读)我们请女孩子一边做动作一边读看看像不像、女孩子,起立!真棒!(师边做动作)男孩子有勇气跟她们比一比吗、男孩子,起立!真是一群小演员!

5.有表情地读。刚才,我们认识了10个数字,还看到了很多可爱的动物,多高兴呀!你们高兴的时候会有什么表情呢、有表情地来读《数字歌》。

6.看提示背诵。大家笑得真甜呀!现在,请把你们的课本盖好,老师把数字歌藏起一部分,小朋友还会不会读呢、同位互相试着读一读。(点击去掉“牛、马……”生背一句出一句)。

7.看图背诵。真聪明、这回老师把数字歌全都藏起来,小朋友看着能背吗、(点击儿歌消失)能背的小朋友起立,(齐背,背一句点击出一句。)真了不起!

1.抢读生字。有几个调皮的字娃娃要出来跟小朋友一起玩儿,大家喜欢吗、你看到哪个字娃娃的脸变红了,就赶快喊它的名字,它就会跳出来。(点击生字变成红色,生读后字从儿歌里跳出来。扩词:“数”“小”。)。

2.让学生明白识字的方法、途径多种多样,应在生活中留心观察。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在学校里、家里和大街上找一找这些字娃娃,你们在什么地方还发现它们呢、(个别说)还有很多小朋友都发现了,请你们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看来呀,识字不光是在课堂上,在日常生活当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认识更多的字。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老师让大家都来当故事大王。这儿有个小故事,里面的字我们以前都见过,谁能把它讲给全班小朋友听、(一人起立讲)我们请某某来讲故事,大家欢迎!(齐鼓掌)你讲的故事真好听!请其他小朋友也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要是哪个字忘了,同桌可以互相帮助,一块儿把故事讲好。(同位讲)。

丁丁的朋友。

丁丁在学校有五个好朋友:小羊、小鱼、小马、小鸟和小牛。每天,丁丁都会把他们数一数:“一、二、三、四、五。”丁丁和好朋友一起快乐地学习。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数字歌》,认识了10个数字,刚才的苹果,你们都会分了吗、请小朋友回去以后把错的改过来。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3.能力层面: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4.情感层面: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通过学习本微课,增进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做到“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提高学习者的诗词修养。

二、内容安排。

3.脉络清晰:对语言鉴赏从三个方面展开,即:选词练字、整体风格和修辞手法;

5.鼓励探究:虽然微课作品时间很短,内容不多,但没有完全直截了当的铺叙全部的知识,在答题时,鼓励学习者利用视频播放器的暂停功能,边学边思、先想再看;在介绍“整体风格”和“修辞手法”时,对各自的特征也没有照版宣科,意在让学习者自己边看边琢磨,以期实现留白之效。

6.画龙点睛:最后在讲到“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时,归纳出答此类题的“公式”,帮助学习者更规范的答题。

小学语文课堂落实十分钟书写活动方案设计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并新增了一条关键性的建议: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的写字练习,做到天天练。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地落实这十分钟,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切实提高书写的'质量。基于此,在上学期进行了语文课落实十分钟书写专项培训的基础上,本学期我校在全体班主任教师中开展“语文课落实十分钟书写”研讨课活动,科任教师进行优秀课展评。本次教研活动目的是为老师们搭建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方法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坚持指导与服务相结合的思想,以教育科研为主线。全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组 长:王立彬 副组长:王彬 张杰

组 员:万宝昕 何萍 张佳媚 贾玉鹏

全体任课教师(女教师50周岁,男教师55周岁,可以不上课,但要参加听课、写教案)

研讨课教案、听课记录(科任教师5份,班主任10份,同学科或同年组教师要互听)

201x.10.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讲读法案例分析

本文主要阐述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方法,并结合实践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案例分析,尝试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构建适合课堂教学的探究式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设计,改变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起来。

七年级学生大多数是13岁左右的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起始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生气勃勃,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下面是这一学期来我教七年级数学的几个案例分析:

一、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数学“爱”的火花。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在学习上会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课本每一章开始的插图,提炼出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初一学生,这个问题是常识,但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这是一个求不等式正整数解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帮助小梅选择合理的购买方案。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让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出了下面一道题: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厘米,另一边长为6厘米,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许多学生考虑不全面,只得出周长是16厘米。于是,老师试着反问:“难道6厘米不能作为腰吗?”学生立刻说出第二种情况周长是17厘米。

老师并没有到此结束,又接着问:“5厘米的那条边改成2厘米呢?”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说:“10厘米和14厘米”。然后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草图,并标上长度。

很快,有学生回答:“10厘米不对!只能是14厘米”。

老师抓住时机追问原因,学生齐声回答:“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教育的灵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讲解,把常用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的教给学生,这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有理数这一章特别突出了数型结合的思想,紧扣数轴逐步介绍数的对应关系,启发学生从数与形两方面去发现问题,去类比,去归纳,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我曾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你能说出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因为圆形的`盖子美观。我适时引导他们:“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这个问题呢?”学生及时地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交流。最后得出:因为圆的直径相等,圆形的盖子翻起时,不怕盖子掉进井里去这一结论。

四、把学生看成是教学的真正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辅导、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主动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去”,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以沟通、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为学生解疑释惑。这样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与老师互相交谈。

五、教学中要“活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选择和深加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讲活讲透,形成具有鲜明个性和风格的教学方法。

在上周星期五,我上了一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所有的学生不知所措,课堂上窃窃私语,但就是没有人举手发言,我紧接着写出了下面两个不等式:

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

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哑铃重量。

学生恍然大悟,很快列出了不等式组算出了答案。

六、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数学教学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用好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观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如,学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之后,让学生回家测量烟筒的长度及半径,第二天问部分学生,一截烟筒用了多少平米的铁皮。

学习了利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把5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学生先要到银行调查利率,再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计算利息,找到最合算的存款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已经连续开展了三年(六次),这已经成了我校教师每学期的必修课,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总结。通过这堂综合实践课,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逐年提升。

首先是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水平越来越高。以我个人为例,从第一次制作课件时连“粘贴幻灯片”都不会,到后来会插放图片、影音资料,会使用“超链接”,再到现在基本上能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课件。在这次语文研讨活动中,每位教师的课件都制作得精美实用,课堂上操作自如、恰当,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辅助、补充作用,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其次是授课水平的提高。以前,老师们要出一堂“优质课”,绝对是一项大工程,需要一两周时间的精心准备,还要反复试讲,并请多位教师帮忙听课修改,还美其名曰“磨课”。再看现在,老师们的备课效率越来越高。就拿赵翠秀老师来说,从抽签到上课,仅有两三天的时间,但她课件做得精美,课上得精彩。而且这还是在不耽误正常上课和班主任工作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教学能手的水平。这一点足以说明我们的老师在经过了一次次“教学研讨活动”的磨练,教学功底更加深厚了。

在这次活动中,我还欣喜地发现每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各具特色。赵翠秀老师善于以单元组为单位,整体把握教材内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朱林燕老师特别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认读生字、辨析多音字、理解词语、替换比较、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达、仿说等练习同时兼顾,而且训练扎实。这样大容量的高效课堂实在难得。刘洪莉老师则用清丽、流畅的语言,配以优美的画面与音乐,带领学生浏览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收获颇丰。而且刘老师对课文段落的处理方法灵活。“海水”一段文字优美,刘老师就侧重于指导朗读,以读代讲;“海底”一段则补充大量图片,丰富学生的感知,并指导学生进行“仿说”训练;“海滩”一段师生合作描述;“海鸟”一段则让学生当“导游”,侧重了学生的语言实践。王恒云老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学写结合。付校长特别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渗透与指导,如“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经验”等理解词语的方法,“边读边做标注”的读书方法,抓住了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的方法等等。李良晨老师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并通过精读重点语句来揣摩、体会人物的品质。刘峰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积极性高。赵洪亮老师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来理解重点词语,还特别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学生学得高兴、轻松。赵兴梅老师更是给我们青年教师上了一堂优质的示范课。她对教材的把握精准,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简练,真正称得上是高效课堂。

此外,在这次教学研讨中,老师们的每堂课都突出了本次活动的研讨主题,即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专心听讲的习惯;积极思考、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的习惯;学习清楚、完整的表达的习惯;以及读书写字的良好姿势,举手、站立回答问题的姿势等等。在这些方面,赵洪亮、朱林燕、赵翠秀、刘峰、付存法校长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其他班级也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

当然在这次活动中,也暴露了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

1、“读”的层次不够清晰,朗读不够充分。在这方面,刘洪莉老师对“海水”一段的指导值得学习。

2、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与处理重点不够突出。我们可以找准文章的“切入点”,直奔主题。这一点,赵兴梅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对工具书的使用不够合理。课上,每一个生字都要查工具书,比较耗时费工,可将重点字词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是查阅字典,或像赵洪亮老师那样,课上只查阅几个重点字词即可。

这些问题的暴露,非但不影响这次研讨活动的成功,恰恰为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语文教师将在语文教学上继续探索,不断努力改进。期待我们中心小学的语文教学走进“百花齐放”的春天!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主要对话。

2、大胆想象,能较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愿意和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好东西,分享快乐。

教学准备:图片、一次性塑料杯,ppt展示图。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与朋友分享带来的快乐。

2、幼儿能简单的表演故事中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出示棒棒糖,引入活动。

1、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它是什么味道的呢?

二、欣赏故事,感受小熊的心情变化。

1、小熊也有一根棒棒糖,小熊的棒棒糖还发生了一个故事呢!

2、幼儿边听故事边欣赏图书。

问:(1)小熊碰到朋友时为什么藏起了棒棒糖?(不想拿出来和朋友一起分享)。

(3)小鱼游走了,谁又来了?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谁又来了?(出示小螃蟹)小熊马上把棒棒糖怎么样了?小螃蟹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是怎么说的?(让幼儿来学习说小螃蟹与小熊的对话)。

教师:水里的朋友都游走了,小熊拿出棒棒糖吃,周围一个朋友都没有,小熊心里怎么样了?为什么?(难过,朋友都走了,周围一个朋友都没有,都不和他玩了)。

3、小熊知道自己错了,可是,怎样能让河里的朋友尝尝棒棒糖的甜味呢?谁来帮帮小熊。

(小熊自己想到了个更好的办法,它把棒棒糖放在水里,搅拌搅拌,甜甜的棒棒糖融化了,河水就变成什么味道啦?)(河水变甜了,水里的朋友都出来了,都喝到了甜甜的棒棒糖,它们又成为了好朋友。)。

三、实验:把棒棒糖放到水里问:

(1)棒棒糖放到水里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用什么办法可以让棒棒糖溶化得快一点呢?

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真好,小熊把棒棒糖放到小河里,小鱼、乌龟、螃蟹都游来啦。它们都吃到甜甜的棒棒糖啦!小熊高兴,棒棒糖也很开心。

四、教师小结问:如果棒棒糖继续放在水里,水会变得越来越怎么样呢?棒棒糖会变得越来越怎么样呢?那我们就把它放在杯子里等中午的时候,再来看看尝尝,棒棒糖是不是越来越小了,水是不是更甜了。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为了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气氛,发展学生的爱好、兴趣、特长,培养德、智、体、美、劳人才,根据学校安排,特制定音乐课外活动计划,具体安排如下:

一、器乐队:

每星期一、三、五下午课外活动为训练时间。

辅导老师:学校音乐老师。

地点:音乐教室。

二、舞蹈队:

训练时间安排在每周一课外活动。

辅导老师:聘请校外老师。

地点:音乐教室。

三、合唱队:

训练时间为每周二、周四。

辅导老师:学校音乐老师。

地点:音乐教室。

学期结束之前,各小组分别排练好节目,由学校教务处、政教处组织人员进行验收,并进行评奖活动,另外,各队还要负责排练节目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文艺演出,要求获得好名次。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良好的音乐素养。

2、通过舞蹈形体训练锻炼孩子们的节奏感,使学生体态、动作协调优美。

3、通过口风琴的训练,使口风琴的全体成员都能产生一种自豪感、集体荣誉感。

4、展现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三、活动设想:

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音乐课外教学的延伸。合唱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被广人民群众喜爱并可直接参与的群众性艺术形式。它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并有助于青少年美化心灵,扩大知识视野,陶冶情操和身心健康发展。

四、训练模式:

1、保证训练时间、保证人员到位;

2、采取老队员带新队员,小组与全体相结合训练的模式;

3、训练学生节奏感,使学生体态、动作协调优美。

4、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音乐表现力,促进创造性的发挥。

5、树立精品意识,争取家长支持,做好安全工作。

五、教学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六、具体工作措施:

1、狠抓教学常规管理,重点放在纪律的管理上。

2、以实践为主,对重点、难点多启发、多示范、多引导。

3、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习惯。

4、培养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1.探究古诗词人性美,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

2.通过古诗词赏析,学习古诗词鉴赏方法;

3.运用多媒体及合作、探究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古诗词人性美赏析。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语】:

优美的古典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精华,古诗词中的人性美,是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真善美品质和思想内涵,是蕴含于古诗词优秀作品中的丰富宝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发掘。

【内容】:

探究、赏析:

(讲述)我们读诗,可以通过阅读欣赏,感知其语言美,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其声韵美,可以发挥想象力,感悟其意境美,通过深入探究,进一步品味其人性美内涵。我们一起欣赏几首优秀古诗词作品,来探究其蕴含的人性美,并学习古诗词赏析的一般方法。

(诗配画)(逐句展示,学生轻声诵读)。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讲述与讨论)。

1.这是一首乐府诗,五言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

2.前二句:有哪两个意象?(“线”、“衣”)。

3.三、四句:写了哪两种状态?(母亲动作:“密密缝”)。

(母亲心理:“意恐”、“迟迟归”)。

这首诗写出母爱的温暖、博大,表达了游子(离家在外的儿女)的感恩之心。晓谕世间儿女,切莫辜负慈母一片深情。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亲情,是最深挚的亲情。这就是本诗表现出的人性美内涵:

(字幕):深挚的亲情。

5.方法:赏析中我们要注意分析诗中的意象。

(字幕)《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讲述)佳节思亲是人之常情,而这首诗的独到之处,好像遗憾。

的人不是自己,反倒是兄弟们感到佳节未能完全团聚的缺憾。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1、通过组织幼儿收集种子,让幼儿初步认识种子。

2、幼儿到大自然采集种子,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让幼儿搞清楚哪些是种子,哪些不属于种子。

(二)活动准备。

课前布置到大自然收集种子、布置种子回收站。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以游戏的口吻向幼儿介绍种子回收站。

2、教师请每个幼儿将自己收集的种子向幼儿介绍后并放入种子回收站。

3、请幼儿辨一辨哪些是种子,哪些不是种子。

4、组织幼儿观看回收站的种子,各自相互交流认识一下。

活动二认识种子。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各类种子的外形特征,知道种子的传播方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激发幼儿对植物种子传播的兴趣。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各种实物种子,种子传播过程的课件。

(三)活动过程:

1、操作发现法。

请幼儿观看大家收集的种子(莲子、葵花籽、西瓜籽、苍耳、蒲公英等等)摸一摸苍耳并往身上粘一粘看会出现什么现象。

教师操作课件,结合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的体会讲述种子的传播过程。

2、联想法。

引导幼儿想一想,其它种子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传播的?

3、总结概括法。

4、教师讲评活动过程。

活动三种子怎样旅行。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小伞兵和小刺猬》内容,加深幼儿对种子的传播方式的认识。

2、学会用句式“像――――”说一句完整的话。

3、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重视友谊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实物蒲公英、苍耳、课件小伞兵和小刺猬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2、感知体验,欣赏故事。

教师操作课件讲述故事《小伞兵和小刺猬》。

故事讲完后提问:(1)为什么小伞兵不能老住在一个地方?

(2)小伞兵和小刺猬在什么季节传播种子,怎样来传播?

(3)到了什么季节,小伞兵和小刺猬就会从泥土里站出来?它们长大变成了什么样子。

[page_break]。

3、造句训练法。

请幼儿用“像―――”说句话,让幼儿懂得这一句式表示比喻意思。教师举例说:“小刚身体好,像座小铁塔。”鼓励幼儿造句越多越好。

请幼儿说一两种种子怎样旅行,并把它们也编成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活动四种植与观察。

1、通过亲自种植以及观察记录,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2、让幼儿体会劳动的艰苦,教育幼儿珍惜粮食。

(二)活动准备。

花盆五个,种子若干,土。

(三)活动过程。

1、实物刺激法导入活动。

出示幼儿收集的种子,请幼儿说出名称。

2、教师讲解如何种植,并加以示范。教师分别将花盆放在不同地方。

3、科学实验。

并帮幼儿做上记号。

4、教育幼儿要珍惜粮食,做一个节约粮食的好孩子。

活动延伸:1、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并及时提醒幼儿浇水。

2、通过观察教师种的小麦有的为什么不发芽以及教师为幼儿讲“煮豆种”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种子发芽的知识。

活动五自然物粘贴。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简笔画画出老鹰、驼鸟的形象构造,培养幼儿的简笔造型能力。

2、掌握运用自然物葵花籽皮粘贴的技能,创造性地表现出鸟类的外部特征。

3、通过此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愿望,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对创造性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葵花籽皮若干,胶水每人一瓶,简笔画及粘贴好的范画各一张、

(三)活动过程:

1、观察发现法。

教师出示鸟类的图片,说出鸟类的共同特点,请幼儿找出哪一种鸟是最猛的鸟,请幼儿指出哪一种鸟是最大的鸟。

2、观察比较法。

请幼儿比较老鹰、驼鸟和其他鸟的形态特征及羽毛的颜色相同。出示葵花籽皮、让其辨别。

3、形象表象,引导创造。

范例引导法:出示老鹰、驼鸟的简笔范例画,讲解示范,重点提醒幼儿注意老鹰头部及驼鸟颈部和翅膀的画法。

4、出示菊花籽粘贴的老鹰、驼鸟的范例,让幼儿观察想象,利用已有的材料葵花籽皮、胶水,对老鹰、驼鸟在简笔画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创造性地粘贴。

5、幼儿粘贴,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想象。充分体现幼儿的创造能力。

6、参观欣赏法,展示幼儿的作品,以及教师粘贴别的东西。

今天,我们利用了葵花籽皮来粘贴,自然物有很多的东西可用于粘贴,只要动脑发挥创造性,就可以制造出许多美妙的东西,如花生壳,可以粘贴鸭子,西瓜籽皮可以粘贴小蝌蚪,南瓜皮可以粘贴白梅,玉米粒可以粘贴迎春花等等,小朋友回家动手可以做一做。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动手用其它种子粘贴东西,带到幼儿园向大家介绍展览。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讲读法案例分析

摘要:初中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枯燥、逻辑性强的学科,学生上课的时候很难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这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畏难”的现象的重要原因。并且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课,学生的任务就是听课、做笔记,课堂下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之余,做一些相关的习题。现如今,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改革了,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激趣手段;营造氛围;培养情感;教学效率。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关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思考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重视课堂学习氛围的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则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前提,因为学生在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投身到数学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学习课堂。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对学生数学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好一个指导者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占据主动学习的地位,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的学习之中。例如,我们在讲人教版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8.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上课后不急于讲课,而是给学生分小组,5人一组,让学生上台讲课,教师在一旁指导。很快学生投入讨论之中,教室里全是热烈的讨论的声音,学生上讲台上讲课,交流学习经验“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的问题,养牛场原有30只大牛和15只小牛,()1天大约需要饲料675kg一周后又购进12只大牛和5只小牛,这一天需要食料大约在940kg.饲养员估计平均每只大牛每天需要饲料18到20kg,每只小牛大约需要7到8kg在。请同学们通过计算看看饲养员计算的是否正确?我们可以这样列式30x+15x=675;(30+12)x+(15+5)y=940;化简得:2x+y=15;201x+y=47;解得:x=20;y=5,由此可见,饲养员对大牛的饲料估计正确,对小牛的饲料估计偏高。”这节课学生学习兴趣浓烈,每个学生都投入学习中。有效地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促进数学的'学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策略,与教师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消除对数学的畏惧情绪,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8.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这节课的时候,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前教师利用充分的时间去与学生沟通:“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利用课前的15分钟,与大家探讨如何学好‘利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因为二元一次方程比较重要,我们必须学习好,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呢?”“我想用多媒体课件学习,我觉得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我想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纷纷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这样我们在授课的时候就可以把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在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和谐、信任、互动的学习关系,有效地提高了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前提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灵活地应用现有的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的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8.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我们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在上课前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讲课而是提出了一些问题:“张王二人同时从a地去108km外的b地,乘车行一段路后下车改为步行,直达b地,王先步行,当与张乘坐的车返回a地途中相遇时,立即改为乘车向b地驶去,结果二人同时到达b地,已知二人步行速度都是每小时6km,汽车每小时36km,问张是在离开a地多少千米处下车?这是一道典型的二元一次方程题,我想让你们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解答出来,也可以与同桌讨论或者与我讨论。”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在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效率。通过改革数学教研模式、创新数学方法等措施有效地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文博。初中数学提高课堂效益的策略[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3)。

[2]翟春燕。浅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27)。

[3]杨允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初探[j].成功:教育,2013(23)。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中学)。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画鸡》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通过对一只大白公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公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这首古诗以“画鸡”为题,从绘画的角度写“公鸡”,通过描绘的过程,赞美公鸡的美丽和贡献,培养儿童喜爱大公鸡、学习大公鸡的思想感情。全诗共四行两句,分两层。第一层(1~2行),具体描绘公鸡威武神气的样子。第二层(3~4行),点明公鸡言行作用。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我抓住古诗的特点,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努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一是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表;二是通过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这一阶段的学生已开始比较系统地学习汉语拼音l,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试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够感兴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用口头或图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5个要求认识的字,会写3个字。

2、学生能理解诗意,能背诵全诗。

3、体会学习拼音识字的乐趣,加深理解字与拼音的关系。其中,学生能初步运用拼音试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四、设计理念:

主体性教学理论。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创造新的自我。我们应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要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五、教学流程:

(一)引入:

首先,我以看图说话的方式导人,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学生谈自己对公鸡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画鸡。这时我用拼拼音的方法,让学生试读生字,拼读生字。其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对拼音的注意。接着,通过引导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以拼音为凭借认识相应的生字词,并顺利过渡到试读古诗。

(二)初读古诗,趣学生字。

1、指导试读古诗,学习生字:

1)让学生试读古诗,初步运用拼音来学习生字;同桌间互读古诗,相互帮助学习生字。

2)用手指着书,跟着录音读古诗。从而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位置,纠正字音。

3)检查,指名读,引导学生评价。

4)小老师带读,利用学生之间识字量的差异,让识字量大的学生当小老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5)同桌合作,相互读。因为,这是初入学儿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

6)师生接读,这是帮助学生记忆熟悉语言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儿歌的整体输入。

7)全班齐读。

8)分组比赛读。

2、教学生字词:

1)缩小语境,提出词语。

2)再从词中抽出生字。

3)灵活运用生字卡片,通过“开火车”、“抢答”等多种游戏活动,使单个生字反复多次,不断与学生见面,激发学生兴趣,动静结合,最终达到准确快速认读的程度。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4)教师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对生字进行多种方法构建、学习。

例如:a、猜字谜。平:一字五笔,有些出奇,六十又差,八十有余;千:一个字,有十撇。

b、编故事。生(牛一):它是牛小壮,在跑道上奔跑。

c、数笔画。万:一笔横,二笔撇,三笔横折钩,一共有三笔。

d、看实物。门:观察教室的门框,学习“门”字。

e、找朋友。户:“尸”字上面加一点,就是“户”字。

f、出示生字,多种方法识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领读)。

g、给生字戴帽子:拼音作帽子,找准生字给戴上。

总之,通过以上多种形式,大面积,分层次的听读、识字活动,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古诗的整体记忆,发展儿童了的语言;同时,利用拼拼音的方法和无意识的识字作用,达到识字的目的。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激疑:同学们读了这首诗,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归纳并板书。

样子:头上红冠。

大公鸡。

颜色:满身雪白。

打鸣:一叫门开。

3、出示表格练习(口答)。

4、突破难点,学习最后两行。通过认识祖国的地图,教读祖国的名字和欣赏祖国的风景图片等方式,学生情感得到了熏陶,入情入境,从而达到与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鸣。

(四)、品词赏句,感悟诗情。

1、自由读第一句,看图想一想:这只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有什么特点、(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1)出示图片,让学生再次看一看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2)指名表演大公鸡“走”的神态。(3)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只大公鸡,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见过大公鸡的叫声吗、有谁知道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我们学习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读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大公鸡怎样叫、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因为学生预习时,大多已经将古诗背诵会了,所以该环节只需要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即可。

(六)、回读古诗,完成作业。

1、按古诗原文填空。

不敢轻言细语,一叫开。

大公鸡。

样子颜色打鸣。

2、画一只大公鸡,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在画的左上角题上《画鸡》这首诗,左下角写上自己的名字。

(七)、课外延伸,积累语言。

选择一种动物,介绍它的样子,从而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继续保持,并促进了学生间,学生和家长间的交流、沟通。

语文课堂活动设计方案

课堂活动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是将客观的学习内容转化为语文能力和素养的中介与载体。师生双方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最终实现教学目的。课堂活动如设计得精巧,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学生通过主动的活动与探究能获得锻炼、获取经验,进而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辩论、即兴演讲、欣赏影音片段……随着教学媒体的发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青睐。课堂活动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不断创新,在带给学生新鲜感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有利于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优势显著。但我们在活动中往往只注意观察学生的外在表现而忽视深层次的学习结构,这样很容易使课堂活动流于形式,活跃就可能成为一种假象一一活跃是单纯的行为活跃,热闹的背后是教与学的浮躁,效果并不好。

怎样才能设计出精巧的课堂活动,让课堂活跃更真实,收效更实在?明确的设计原则和开阔的设计思路至关重要。

语文课堂活动设计最基本的原则是要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活动要有“语文味”,要紧紧围绕语文学习的核心问题。余映潮老师在《读报指导》一课中曾设计过这样一个活动:请同学们换一种写法描述你对读报的看法,用另外一种语言诠释读报,并给出了范例一一一“读报为你打开一扇门,这里有美丽的语文世界”。下面是学生的发言和余老师的点拨:

生:这里有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师:他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很形象。

生:这里有五彩缤纷的童话。

师:如果把句号改成省略号,就更能引发人们的想象,这里还有好多奇妙的东西。……

这个活动为教学营造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为陈述观点而产生表达需要,发言是主动的,有真实的信息输出,这种真实促使学生能动地关注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余老师从修辞知识和标点使用的角度加以点拨,让学生获得一种理性的认识,促进学生优化语言能力,提升语言品位。师生交流的过程就是老师引导学生把握语言规律,发展和完善语言能力的过程。余老师的点拨像一个柔软的触角,触动了学生对语言的体验和感悟。整个活动关注的是语文问题,守住了语文学习的阵地。

具体说来,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例l、在阅读《米洛斯的维纳斯》之后,请你给作者写一封信,交流一下阅读心得。

例2、请同学们在小说题目药后面加上不同的.标点来表达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其实例l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后总结阅读心得,积累阅读经验,但总是用固定的模式提出,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新鲜的形式带来的是学生的兴趣,活动效果相当好。例2的目的是深化学生对小说主题和作者情感的理解,引领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独特的见解,学生在标题后面加了句号、问号、感叹号、 省略号,并就自己加的标点分析阐释,在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下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情感。

设计精巧的课堂活动,可以叩击学生的心弦,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就要求老师先要沉入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想清楚怎样的课堂活动才能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让学生在活动创设的情境中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

在学习《我与地坛》一课时,一位教师安排了这样的课堂活动:

(1)请学生在文章中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片段,诵读并分析语言和情感。

(2)播放他你的mtv。

(3)请学生讲讲自己的父亲、母亲。

在诵读段落、讨论分析文章语言和情感的过程中,学生己经相当沉默,课堂气氛很凝重。mtv的每一个镜头都触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几分钟的静寂之后,好几个学生讲述了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片段,语言连贯,情意深切。

活动中安排播放mtv,情境与文中的情境相似,这间接强化了学生的阅读感受,老师在学生情感参与的同时,设计引发学生思考自己生活的教学环节,激起了学生思想的涟漪。整个活动牵动了学生的心,讲述只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当时的课堂静极了,但学生 们的情感却掀起了波澜,思想受到了震动,教学效果很好。在这个情境中,动情后的安静才是真正的活跃。

思维力度是相对的,活动内容是否有思维力度,要看学生原有的思维水平。思维力度不够就不能帮助学生获得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往往会因无所得而产生思维懈怠。

在学习《阿q正传》一文的课堂讨论活动中,老师抛出了这样的话题: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还需要精神胜利法,请同学们举例论证。

第一,现代社会仍然需要精神胜利法,它能帮助人们解除心理压力,走出失败的阴影,恢复心理平衡,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现实。如果我们遭遇考试失利,就可以告诉自己这不过是一次小考,并不决定命运,前面还有很多机会。这样我们就能重新拥有勇气和信心,继续向未来挑战。

第二,现代社会不再需要精神胜利法。面对事实的失败,倘若用虚拟的胜利来安慰自己,那是一种麻痹,一而再、再而三的麻痹带来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当你摔倒的时候,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用力爬起,而不是坐在地上自我安慰。

第三,现代社会需要精神胜利法,但要看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它调整心态,但不能一味地沉溺其中而不思进取,前进的方向不能改变,精神胜利法只是我们走出阴影的一种手段,不是我们逃避现实、不思进取的借口。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问题使用它。

学生深刻的观点来源于强力度的思考,强力度的思考来源于含金量高的思维活动。活动内容有足够的思维力度,就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就能点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高密度、大容量的思考才更有可能带来深刻的结果。

课堂活动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思维参与。行为参与展示的是学生情感参与和思维参与的结果,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是先有情感参与和思维参与,然后才有行为参与。含金量高的思考活动,能让学生的内心运动和大脑运动强烈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课堂活动的发展方向一定要在老师的掌控之中,活动过程中老师要时时监控,给予学生方法指导和知识帮助。

一位老师在执教《荷塘月色》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生1、作者为什么要写忽然想起六朝时采莲的事情来了,六朝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生2、六朝也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作者写六朝是想表现动乱中也有快乐的景象、美好的生活。

生1、作者是希望现实生活中能有采莲的热闹,还是希望自已能做六朝时的人?

生2、作者希望自己能像六朝时的人那样,享受生活,得到快乐。

讨论到这儿,学生的思考方向已经跑偏了,于是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很长时间。如果老师能在学生思路开始偏离的时候叫停,让学生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师生可能就会有这样的对话:

师、如果我们把六朝换成唐朝行不行?影响文意的表达吗?

生、好像并不影响。

师、我们为什么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是因为我们阅读时没有抓住语句的主要信息,这个语句的关键词不是六朝而是采莲。不能抓住语句的关键信息,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意,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如果老师任凭学生纠缠下去,课堂讨论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讨论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时候老师加入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理解文章,学生就能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讨论的实效性能得到保证。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期待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结论,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活动的定向并不影响活动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开放,例如下面的活动设计:

例3、在练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指导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任意选取一个事物,用下面的句子形式讲出事物的精神及与之相关的人的精神品格——我选择……它有……的形状,它可以代表……的品格。

例4阅读《花的话》,走进“面对面聊吧”,补充下面的句子一一

男孩,如果我是你……

……花,你使我想起了他

宗璞奶奶,我觉得您的意思是……

表面看来,这两个活动都有一定的限制,但这种限制掌控的是学生思考的方向,定向的思考更容易集中,思考集中才可能有比较高的思考质量。

把握了设计原则,还要有开阔的设计思路,思路清晰,活动目的才能更明确。语文课堂活动的设计思路大致有以下几个:

课堂氛围一般可以通过讲述和诵读来渲染,一样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效果会大不相同。

例5、如果你是李密,准许你在朝廷上涌读《陈情表》,你会怎么读?

例6、选取《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相关内容改写成散文诗,然后老师再诵读。

例7、阅读《离骚》,教师用古声古韵吟唱。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探究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学生产生了懈怠情绪,探究很难深入下去。这时候,课堂活动往往会有振奋精神、点燃热情的作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思考、比较、分析,使探究深入。如下面的活动设计:

例8、请比较《失街亭》的京剧唱词与小说的异同,并简要分析。

例8、打通了课内和课外,利用课外的阅读资料激发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热情,而且活动设计直指阅读的专关键问题失街亭,谁之过。唱词和小说不同的立场引发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充分,发言质量很高。例9从细微处入手,激发了学生阅读发现的欲望,学生边搜索地思考,发现了很多精彩的细节,如老栓与洋钱、站在树上的乌鸦、坟头那一圈红白相间的花等,对细节的感悟深化了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活动效果非常好。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从静听状态转为实践状态,思维由静转为活跃,有利于探究的深入。

在课堂上交流阅读心得可以帮助学生整理阅读的思维过程,并借助交流积累阅读经验,避免学生一边经历一边遗忘。课堂活动能够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促使他们梳理自己的思路,汲取别人的阅读技巧。如下面的交流活动:

例10、用自已的方式来诠释你喜欢的句子。

例11、建立网页,师生分话题交流阅读心得。

因为思维方式和个性特征不同,学生阅读感悟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善于联想和想象,能够将文字转为画面或情境,用一种感性的方式去领悟;有的善于朗读,在诵读过程中一点点走进文本,走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有的喜欢条分缕析地整理思路,借助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让学生有所收获。例10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不同的诠释方式 展现的是不同的阅读方式,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会借鉴那些适合自己的方式。例11把交流场所转移到网络,好多内向的学生语出惊人,交流很充分。

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丰富学生的阅历,促进学生成长。因此,在鉴赏领悟之后我们还可以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应用拓展。如下面的活动设计:

例12、结合孔子的言论及你对他的了解给他介绍一个职业。

例13、带着问题出课堂:做回自己与欣赏他人。

例12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现实社会中思考孔子思想的价值,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孔子的思想。例13意在帮助学生从文本阅读中跳出来,利用文本的观点来思考自身的问题。这两个活动能够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让阅读材料在发挥学习作用的同时,帮助学生逐步建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明确思路是为了拓展角度,思路就像车轮的轴心,以轴心为端点发散,我们可以设计出很多新鲜、实用的课堂活动。

语文课堂教学讲赛活动总结报告

2013年中小学课堂教学比赛活动语文学科第一小组,在市教科所的严密组织下,在市实验小学的细致、周到的支持下,来自市直、崆峒区、灵台、静宁的23位选手,经过为期一周的紧张角逐,第一阶段比赛已圆满结束。

这次赛事是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的一件盛事,是平凉市七县区课堂教学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是促进我市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一次大型互动研讨,对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回顾一周的比赛活动,留给我们值得借鉴、值得回味、值得思考、值得反思的东西很多,先从以下几点做简要总结:

一、本次活动的意义1.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本次活动,通过各位选手的努力,给我们展示了23节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语文课堂教学案例,给全市语文课堂教学输入了新鲜空气,增添了可供推广、借鉴的资料,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对各位评委来说,有机会静下心来认真聆听、体验、见证23节语文课教学,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向选手、向承办学校、向学生学习我们在自己的学校看不到的东西。

2.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

每天比赛结束,评委和选手进行的说课、评课活动,实际上是双方进行互动交流的机会,几天来,在评价老师的同时,我们围绕语文课堂中学习目标的制定、三维目标的落实、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及方法、古诗词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的确定、课堂内容的拓展、学生的评价等等,这些课堂教学中有争议的问题,评委与评委、评委与老师互相探讨、研究,并通过选手带回本校,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是一次难得的参观机会。

这次活动的承办单位——市实验小学,不愧是我市的一流学校,不仅教学质量高,教学设施好,而且在校园文化建设、教研氛围、学生习惯培养等方面很有特色。首先,校园四栋教学大楼不仅整洁温馨,而且集图书室、实验室、艺术长廊于一身,分年级、分楼层进行整体规划,利用教室、墙壁、过道、宣传栏等空间将将优秀儿童读物、经典传统文化、自然科学、古今中外历史文明等内容,有序的、系统的、立体的展示出来,营造了浓浓的育人氛围。其次,实验小学语文教学别具特色,从上课当中看出,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丰富,朗读能力、口语表达、学习习惯等相当好,课堂精彩不断,常常冒出令老师欣喜地生成目标,评委、老师谈起来都很羡慕。

4.为大家提供了很多反思的话题。

一周的听课当中,我们所闻所见提供的启发很多。比如学生的课外阅读、经典诵读、语文素养的提高、朗读习惯的培养、读书与做人的关系、学校教研与评价方式等等,都是提高语文质量需要认真探讨的话题。

二、本次活动特色。

语文课堂的美,贵在有效、提升、碰撞,是书声琅琅的课,是思维涌动的课,是情感交流的课,是方法传递的课,是有成功体验的课……本次活动无论准备、教法、过程、目标达成等,都有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东西,给评委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选手精神饱满,基本功扎实,大多对教材内容理解到位。准备充分,能有效利用电子白板、网络资料备课上课,扩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普遍重视课前目标的设定,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状况,教学目标达成高。

善于驾驭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紧扣目标,普遍有生成目标,过程、检测、评价令学生有成就感,课堂气氛活泼。

选手大多重视教学方法的选用,令课堂教学各具特色。像吕冰老师的课多层次品味、激情澎拜;王茜老师的课收放自如、干净利落,王国秀老师的课巧设情境、循循善诱,刘炜老师的课幽默温馨、春风拂面,马青老师的课渊博敏捷、紧锣密鼓,靳立宏老师的课思路清晰、轻松自如,李成科老师的课巧设情境、环环相扣……课堂教学是门艺术,横看成岭侧成峰,相信这些承载先进理念的高效课堂会给我市教学改革提供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选手普遍年轻,对教育、对语文教学有热情、有想法,有些是多次参加各级比赛的“老”选手,对本次活动有足够的重视,谦虚好学,富有激情,是未来语文教学的希望所在。

三、学科问题分析。

语文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话题,十年的课堂教学研究,争论最多的一个是评价,一个是阅读。对课堂教学的细心研读、教法环节的雕琢固然很重要,但是对课程结构的研究、教学资源的开发、教育理念的更新学习更重要!前者如果是枝叶的话,后者便是根基。

纵观近几年在语文教育方面取得成就的名师名校,无一不是在评价、阅读方面有独到之处的学校。像山东韩兴娥的“海量阅读”,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八岁能读会写”,扬州徐冬梅推广的“亲近母语”阅读,山西聂明智校长的“晨诵午读”等,他们都对《语文课程标准》中“课外阅读”目标进行了认真研读,并且落到了实处,处理好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阅读与积累的关系,使学生在阅读中成长,成绩在阅读中提高,习惯在阅读中养成,学校在阅读中发展。语文素养始终和阅读量是分不开的。对学生来说,课堂是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主渠道,对优秀课外读物的涉猎、积累是消化、运用知识的另一渠道,只有两者并重才能完成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本次语文课堂教学比赛,选手大多注重对教材内容的研读,对环节、方法一招一式的雕琢,从局部看,课堂效率有所提高,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确帮助很大。但从上课到说课,反映出选手在对课程目标的总体把握上、对学习资源的挖掘上略显不足。教材目标的达成只是现有评价方式之下的目标,“不能用教材教”说明了语文课程的宏大,语文资源的丰富。希望以下几点能引起语文老师的重视:

1.从课程目标出发,对教材之外资源进行挖掘和合理补充。将课外阅读资源补充进语文教材,增加学生的阅读储备,提高语文素养。

2.处理好课内外阅读的关系,进行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能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探讨。

3.评价方式除了成绩测评外,应该有多元化过程评价。4.各校的语文教学研究应该认真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各项指标,尤其是阅读!

只有打开阅读这扇门,语文学习的资源才会更丰富,学生的视野才会更广阔,教师的职业生涯才会更幸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学校教育才会更有品位!

四、几点建议。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从教研的角度讲,优秀成功的课堂也会瑕疵,虽然瑕不掩瑜,但作为一次教研活动,为今后更大的提升,提出来与大家共勉:

1.目标的呈现要适切、具体、明确、可操作,不可太繁。2.课件与板书互补,字迹要清晰,不要与背景融为一体。3.提交的教案要简洁、科学、实用,文面布局符合语言文字规范。4.过程设计要围绕目标达成,问题精当,可有可无的要进行认真筛选。

5.朗读、基础知识训练要有提升,落在实处,不要走过场。6.从目标入,从目标出,注重实效,问题、环节设置不要的太满!7.教师要像演员,但不是演员。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让学生始终做课堂的主角!

课堂是教师成长的舞台,更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生永远都是我们关爱、呵护、扶持、激励的对象。一堂课是不是好课,最关键的是看孩子在课堂中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是课堂的目标,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就是我们一生的努力方向!

最后,感谢平凉市教育局组织这次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成长、展示、交流的平台!

感谢平凉市实验小学承办本次活动,为大家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与支持!

语文课堂教学研讨的活动总结

3月12日,在党湾镇二小的多媒体教室里,正在举行“塘里塘外”发展共同体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参加此次研讨活动的有来自党湾二小、瓜沥明德学校、坎山联兴小学三所学校的中高段语文老师,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朱华贤老师现场指导。

成立“塘里塘外”发展共同体,是三所学校的共同舞台,此次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是共同体成立以来的首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让老师在课堂中研究,在课堂中反思,在课堂中提高,在课堂中见证成长。

在此次的研讨活动中,党湾二小的徐彬彬老师、马燕芳老师、王琳老师,分别为大家展示了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按照教研员朱老师的观点,徐老师的课充满诗意、马老师的.课充满热情、王老师的课充满想象。她们的课堂教学,不仅为本校的语文老师提供了研究的素材,同时,也向明德学校、联兴小学的老师,展示了党湾二小语文教师的风采。

下午,教研员朱老师就三堂课进行了点评,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朱老师强调:语文课,必须引导学生对语言有更为深入细致地解读,课堂问题的设置,必须具有更为明确的指向性。之后,朱老师就当前以及今后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规范,分16点进行了详细地解说,给了老师们更为清晰、更具操作性的课堂常规准则。

试论语文课堂活动问题相关论文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以后,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通过长期观察与思考,笔者以为一些课堂活动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阐述。

【论文关键词】浅俗化形式化盲目性过分个性化不均衡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语文课堂变活了,学生的活动多了,诸如讨论式、表演式、辩论式等等纷纷亮相语文课堂,但是学生课堂活动的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具体问题却常常被我们忽视。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思考,认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浅俗化。有些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忽视了学生课堂活动的效果。这种现象在课堂问答活动中表现尤为明显。在课堂教学中问答式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课堂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开疑问的过程。如果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往往是被动的、消极的。可以这样说,课堂中问题设置的优劣决定一节课的成败!然而纵观我们当前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表面化、浅层次化现象比比皆是。教师一问百应,课堂气氛煞是活跃,然而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得到训练,对文本也只是浅层次的理解,并没有达到探究的目的。与课堂提问浅层次化伴生的是提问的高密度化,由于问题简单,学生思维没有障碍,课堂推进十分快,老师只有不断地提问,才能填充课堂内容,这样课堂由原来的“满堂灌”变为了“满堂问”。从表面看整堂课学生都在活动,都在积极地参与教学,但学生的心智并没有因这诸多的问题而得到开启,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激发,问题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添加剂。

二、形式化。课堂中的形式化主要指在课堂教学中活动设计不以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为目的,而是为了体现某个教育理念或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设计的。如课堂辩论,设计这一活动的意义本是为解决某个带有争议性的问题的,让学生在一种积极探究的心理氛围中去学习课文。但在实际运用中,大多被形式化了,一些没有辩论价值的的问题也被教师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辩论。如上了《驿路梨花》一文就让学生辩论“雷锋精神有无必要传递”。同样是教学《驿路梨花》,有教师曾组织学生围绕“大学生粪坑救老农值不值”的话题进行辩论,表面上是从课文颂扬的雷锋精神延伸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实学生的发言却与课文毫不相干,可以说是貌合神离。还如课堂讨论,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不论课文是何种体裁,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而对比较重要的文体要求、语言的学习、文章独具特色的内容却不去涉及。课后,如果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去检测学生学习的情况,恐怕连课文中的生字词都不会读写,更不要说对词语的解释,对句子深层含义的理解了。更有甚者,讨论的话题远离学生生活,甚至有些论题“高深莫测”。这样的互动讨论名为讨论,实为浪费时间。

三、盲目性。课堂教学总会有一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活动应是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开展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呈现盲目化的现象,也就是说学生对活动的目的不明确。有些老师在课堂问答中提问大而不当,不够具体明确,学生听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入手,不知如何思考,更不知如何回答。如上《变色龙》,老师问“课文中哪一句话最重要?”上《荷塘月色》,老师问“课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这样笼统抽象缺乏明确目标的问题只会让学生越听越糊涂。在一些课堂表演活动中,教师让学生表演文中某一人物形象或某一情节,但并不告诉学生要从中体悟什么,只把表演当作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手段。如上《驿路梨花》,让学生表演小姑娘的欢快;上《陌上桑》,让学生表演看到罗敷时的神情;上《狼》,让学生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这样的表演我们看不出其意图,看到的只是一幅幅滑稽可笑的.模样,听到的只是学生阵阵哄笑声。还如课堂阅读,只要求学生读课文,但不给学生明确的阅读目标,学生凭感觉自由阅读,阅读的低效化也就成了必然。

四、过分个性化。新课程倡导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而课堂学生评说式活动就能够很好体现这个理念。课堂中学生对课文进行评说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因而成为课堂常用的一种学生活动方式。但目前语文课堂中的评说活动存在过分个性化的倾向。所谓过分个性化就是学生的评说不是充分依据课文内容,不是考虑文章作者所处的时代及一贯思想,而是以个人的臆测对课文内容进行评价。如有学生学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说陶渊明辞官是嫌官小,文中厌恶官场之语是吃不上葡萄说葡萄酸;学了《愚公移山》就说愚公太愚,移山哪比得上搬家,而且还说挖山破坏环境等等。无知者无畏,学生由于知识和个人经历的缘故对课文做出信口开河的评说倒还可以理解,但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教师对这种不得要领,严重偏离文本内容的所谓个性化评说仍然保持笑脸,以“你说得很好”、“你的见解也不无道理”、“这是一家之言”、“敢于讲真话比回答正确更重要”等溢美之辞回应,这种“隆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赏识教育,鼓励创新,可实际上是缺乏原则的表扬,是回避问题实质的做法。

五、不均衡性。学生课堂活动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活动方式不均衡,一是学生活动面不均衡。有的老师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安排过多的活动方式,一会儿讨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又欣赏多媒体,把课堂搞成了一个喧闹的“集市”。教学手段的频繁变化,视听画面的过于繁杂,学生活动的交错出现,不仅使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显得有点乱,关键是让学生失去了安静的思考空间,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很难把握了。有的老师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一节课学生活动只有一种方式,学生常在单调的课堂活动中昏昏欲睡,有的学生甚至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学生活动面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一些优秀学生或者一些性格外向学生“垄断”课堂话语权,无论是小组讨论还师生互动,他们占用的时间常常是其他学生的好几倍,而那些学习较差或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常常被“边缘化”,成为了课堂教学“被遗忘的角落”。这种只有少数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是低效的。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不但要让他们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充分表演,而且还要保证表演富有成效,切不可为了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失去了课堂教学的实质,以致迷失自己,贻害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讲赛活动总结报告

一、比赛靓点:

1.大多数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都在试图实践新课程理念。纵观18节赛课,大多数教师都在努力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学生展示来看,效果较好。

2.在教案中都能呈现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指向性较为明晰。预设问题比较精当,学习导向明确,绝大多数教师(除个别人以外)能用“三维目标”进行表述。三分之一教师的的教案设计对目标的表述比较规范。

3.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都比较清晰。从教案来看,大多数参赛教师制定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条线还是明晰的。教学设计的思路基本能体现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的特点。在这个方面从制定到实施的情况来分析,教师的参赛课比较有代表性。有目标、有激情、有互动、有效果。这“四有”其实应该就是语文课堂的精髓,语文教学的境界。

4.都能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活动。位参赛教师都能运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能与课堂教学需要较好的融合,操作比较娴熟老练。

5.大多数教师重视师生双向互动。较好地实现了“长文短教”的突出特点,找到突破口,找准切入点,在教学中没有过多暴露明显的问题,才能保证高效的语文课堂。任甜甜、牛煜在后进班级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两位教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不抛弃、不放弃,最终调动学生比较积极地参与学习。从学生展示的情况来看,后进生不但参与,而且有效果。

任甜甜教师组织的《组歌》,目标、激情、互动、效果均有上乘的表现。教师牛煜组织的《》,在后进班级能把学生调动起来参与学习本就是一大成功之处。

在这个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是和教师组织文言文的《岳阳楼记》,最大的亮点是“实在”,文言文该教什么,该学什么,一一能够落实到位,这也是我们平时常态课最应该突出和强调的。因为上好这样的课,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最有效。平时的常态课中,我们首先要思考的就是“铆得实在”、“抓得实在”、“讲求效果”。

6.关注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往往只重视预设目标的完成,而对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缺乏关注。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更应该关注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因为这往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组织的《》、教师组织的《》,本来有些点并非预设,如字词读音等,但学生却在学习过程中暴露问题,课件没有设计,就充分运用板书对临时性生成的问题予以解决。

二、存在的不足:

1.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肤浅、片面,甚至还是一片空白,操作牵强、生硬,缺乏目的性和有效性。在这个方面的极端例子是个别参赛教师,抬着教案读完了一节课,教师读得平淡无味,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这样的课,往往就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根因。

2.教师的基本素质还有待于大力加强。

教案的格式错乱;标点符号不规范,如在括号后面还加顿号等。有的教师读错了字音()。有的教师写了错字,学生反应没有引起关注,半节课后,教师终于发现悄悄做了修正。其实,人无完人,既然出现问题,不用回避,而应该正确应对。读错音写错字这是语文教师的忌讳和硬伤。

3.语文课缺乏语文味。值得读的文章不去好好地读、美美地读;值得品的好词佳句不去玩味。像《水调歌头》、《小石潭记》这样美的篇章,硬是要喋喋不休地把着讲,搞得连自己也讲不清楚,让学生多读一读,引导学生去品一品,效果肯定要更好。4.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不够娴熟。部分教师运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么左右不了多媒体,要么被多媒体左右,被多媒体套上了“紧箍咒”。另外,制作的课件大多缺乏新意和吸引力,如果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用,庖丁解牛,得心应手,不管什么时候用都能应对自如。

5.生字词的教学脱离语境。

生字词的教学几乎没有放到课文学习中去,而是单独教学,甚至在学生根本没有读课文的情况下正音释词,教学效率低。生字词的教学一定要关注具体的语境,纯粹识记字词其实意义不大,带着学生去读字词所在的句子去体会,做到“随文识词”,效果就更好。

6.缺乏教学的整体观。

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使用课文,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读、去悟、去品,而是在学生只听或读了一遍课文,有的甚至一遍都不读的情况下出示一串问题,生硬地让学生回答,学生只好一点一点地“挤”出来,或试探性回答,根本不是真实的体验。有的班级学生根本回答不出来,老师就代答,语文能力的培养往往落空。

有的教师课堂评价性的语言苍白、简单、空洞。不利于发挥评价语言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8.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讲的多,学生已经讲明白的,教师还要重复讲,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把握不好。

9.有个别教师还在肢解性的解析课文,缺少对文章的整体把握。10.有的教师课堂上缺少灵活性,和学生互动生成的不够好。

11.有的教师问题设计杂乱,缺少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设计的问题不能有效发展学生思维。

三、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以下七个方面的建议1.真正把语文阅读课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不外乎“随文识词”、“作家作品”、“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要点解读”、“课时小结”等几个环节。学习一篇文章,正音释词要过关,作家作品及需要了解的写作背景要过关,采取不同的方式读通课文要过关,划分段落层次、理清行文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要过关,好词佳句品读、人物景物分析、文章主题归纳、写作特色解读要过关,课时小结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就应该紧紧围绕语文阅读课的这几个环节,紧扣文章特点,不花哨、不浮躁、讲灵活、讲实效,真正把语文阅读课上出语文味。

2.牢记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牢记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读,认认真真地练,实实在在地学。不要太多依赖学生预习,不能都寄希望于学生课外学习,要好好把握每一个45分钟,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3.教师应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不是一句空话。教师在解决预设目标的同时,还要关注课堂的临时生成问题。学生能解决的,教师不要耗时费力地去代劳。该让学生展示的,就鼓励学生大胆展示。

4.突破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注意区分学生已经会的和对照课文注释自己可以学会的、在课文中可以轻松找到答案的和学生有困难的,找出重点和难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学。

5.加强学习新课标、新理念,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驾驭能力。对于如何娴熟地驾驭课堂,教师要在认真学习新课标、新理念的基础上,扎实搞好教学设计,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特点和学习状况,做到“收”“放”自如、合理有效。既不要搞“饭堂式”的乱而无效的活动,也不要搞“教堂式”的严而呆板的讲授,应该搞的是“论坛式”的教学相长。教师有激发、有引导、有精讲,学生有参与、有思考、有效果。

6.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正确引导学生使用学习资料。

对于课堂教学中网络资源的运用,一定要讲究“合理有效”,切记视频音频资料满堂放。对于学生手中的学习资料,切忌一提问题,学生就去翻资料,表面上看,学生回答很准确很精彩,但往往导致学生思维退化,缺失学生的思维过程,缺少学生的新体验、新感受、新见解,过度强化了学生对学习资料的依赖性。

7.重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对于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要引起重视,认真观摩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功课例,结合实际情况,多实践、多探索。在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中,尽量淡化教师的角色,凸显学生的地位,在明确目的和要求后放手让他们自己组织,教师在最后予以总结。

总而言之,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关键是要念好“实”“新”“效”三字经。“实”就是是实实在在地抓准目标;“新”就是要大胆实践新课程理念;“效”就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终极归宿要保证效率和效果。首先就是要牢牢抓住“教什么?——搞清目标和学法问题;怎么教?——搞清学情和教法问题”这条主线。然后就是充满激情、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有效组织。

试论语文课堂活动问题相关论文

生态的语文课堂最需要什么。

语文教学向来争议最大,遭到的非议也最多。在各种口水战中、在层出不穷的新理论下,语文学科艰难前行着。长期以来语文被附加了太多道德化因素,甚至等同于道德说教;而如今的语文又放得太开,如同开茶话会,热闹而空虚。时代在催促,语文确实需要一种先进科学理论的指导了,而生态教学理念的出现无疑给语文教学打开了新局面、指明了新的发展空间。

那么,生态的语文课堂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呢?

一、需要尊重语文的学科特性。

“生态”在生物学中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关系,它的本质在于自然;应用到课堂中,相应表现为课堂的动态平衡、课堂的自然和谐。也就是说自然的才是生态的,尊重语文的学科特性才是自然的,尊重语文的自然性才是生态的。

尊重学科特性的一大表现就是课堂上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试想没有读书声的语文课堂还是语文课堂吗?没有读书声的语文课堂是可怕的,没有活力的。特别是在散文和诗歌教学中,这一点尤为突出。如教学《声声慢》开头十四叠字时,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内容分析和艺术手法。这样的课给人的感觉很深入,知识性强,好像很有水平;但懂语文的人都知道,这样的课是很不足的,学生尽管从理论上理解,但并不能领会其美感,有违诗歌的本质。诗歌是通过音韵体现语言美、抒发感情的文体,唯有朗读才能表现出这种文体的特色。试想,学生能用低沉的齿音把七个均等的叠音词读出来时,那种凄冷之情自在其中了。这才是诗歌,才是生态的语文教学。

尊重学科特性的另一表现是要突出文体的特征。文言文就是文言文,着重字词翻译;小说就是小说,突出人物形象;散文就是散文,体现语言表达。如讲授《荷塘月色》就不要大讲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而应引导学生多品味其作品的语言美。上作文课,不要总讲模式步骤,而是要让学生跟随生活和自己的心走,做到“文由心生”。

生态就需要尊重自然,生态教学就需要尊重学科自然特性,所以语文课还是需要正宗的语文味。

生态教学把课堂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教师、学生、教学都是构成这一系统的重要因素,他们的交互作用构成了课堂生态系统。所以互动是生态课堂的重要特征。互动的教学能带来许多收获,互动能改变一言堂的现象,能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生命本质,给课堂带来生机生气,创造新的有价值的东西。那么语文课堂如何实现这种互动呢?我想提问是其中的重要形式。互动式提问的形式应有两种,教师提问或学生提问,两种提问形成一种流动机制。教师提问引导无疑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运用。学生提问大多数时候显得散漫没有边际,往往不太受欢迎。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的课堂提问往往是单向运动方式,是不健康的,不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从长远来说,必将给学生终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韩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功能是双向的,既要设疑,也要解疑。学生的学习也是双向的,既是学习者,也是质疑者,所以必须重视学生的提问。学生位置的调整,不仅是形式的变化,更是观念的转变,也是本质的变化。在课堂次序的不断流动变化中,每个生命个体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是生态教学理念的体现。如教学《渔父》时,可以由教师提问引导屈原和渔父的形象,这样一下子就能抓住中心,提高阅读效率,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训练。但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让学生提出疑问,谈学习体会。笔者也尝试过这样的模式,有的学生会问:渔父为什么没有再劝劝屈原就离开了呢?有的学生会说屈原没有司马迁勇敢。在这样的讨论质疑中,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开阔,智力得到了很好的开发。生态的课堂的目标不就是如此吗?不再把成绩放在第一位,而是更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

周国平说: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杜威说: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生态的语文课堂是让每个学生的天性和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知识灌进一个容器。互动正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所以互动是生态教学的关键环节。这也与新课改一直追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相一致,相信充分认识实践这一点也必将推进新课改的进程。

三、生态的语文课堂需要和谐性。

当然不是说具备了以上要素的课堂就是生态课堂,就是一节好课。成功不是粗暴切割,也不是简单叠加,它必然是和谐的。

那么如何达到各个要素间的和谐呢,我想这离不开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转变教育模式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课堂改革从本质上说是思维的转化。构建主义认为改变了思想就是改变了人的行为,阻碍教师教学行为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思想。所以打造生态的语文课堂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这样才不至于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

首先,情境法就是一种很好的.理论指导,它实践性强,又充分尊重了语文的学科特性。我们都知道语文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也是感情审美的教育,所以创设情境、熏陶感染,是最自然的和谐的教学方式。如讲授《雷雨》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有条件的还可以简单排演一下,这比单纯的人物分析更容易把学生带入故事中。

其次,文章的理解可以多元化,对学生的回答不能一味否定。苏格拉底问答法显然非常适合语文课堂,既能保证学生的独立思维,又能启发学生新的思想。有个性的表现,有生命的成长,而所有一切都是有序进行的,是自然规则的体现,这才是健康和谐的语文课堂。

现在有的学校为了表现学生的主体性规定教师讲课不能超过30分钟,每节课必须有15分钟练习时间。有的学校硬性规定教师上课必须用多媒体。这些都是教学中的不和谐现象。生搬硬套,走形式主义道路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曹文轩说自然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美学原则。老子说道法自然,绿色生态课堂正是道的最高体现。

生态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是课堂教育的更高追求,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想,用理论指导实践,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水平,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本事的发展。可是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经常会流于形式。所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需要亟待解决。

在这一背景下,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合作学习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本事提高的影响研究》这一课题,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我校得以推广。

本节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课前把学生按4人一小组,分成12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

【合作一】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了编写这部明史,谈迁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并用笔圈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体会,然后组内交流,最终全班以小组汇报。组内成员都找出来关键词语,小组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数字背后的艰辛,都凝聚着谈迁一腔的心血。

【合作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第二自然段,《国榷》原稿被盗,对于这对于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简直就是飞来横祸、一场厄运。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重新站立起来”“假如你是谈迁,你会对自我说些什么”小组交流探究中,学生们想到了许多的名言警句以及应对困难决不退缩的历史人物。如,“使人站起来的不是双脚,而是梦想、智慧和创造力”等名言和对谈迁说“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期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等话语以及学生合作表演。

【合作三】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然后小组交流学习文中插图为什么要把这松树画在谈迁的背后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各抒己见,有的朗诵、有的表演、有的画图,用不一样方式体会谈迁生活的艰辛,体会他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才取得惊人的成就。

1.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但教师应加强学生合作的技巧的指导,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

2.合作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仅有愿意学习,才能学得好。所以在活动中,学生相互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但教师应加强学习任务从不一样角度切分,让学生因人而异,采用适合自我的表达方式,如,朗诵、表演、画图等等方式表达自我的观点,才能让每位学生都会主动投入。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一样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积极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教师多探索、多实践,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生:这是一个舍己为人的班长。

生:这是一个诚实守信的班长。

生:教师,我反对。老班长没有做到诚实守信。

生:教师,这篇课文讲的是老班长牺牲自我,成全三个小战士的事情,与“诚实守信”没有什么关系。

……。

师:我提议同学们先别急躁,你们都静下心来听听他的理由,好吗?

生:老班长答应过指导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三个小战士带出草地。而在还有二十多里路就要走出草地的时候,老班长却死了。所以我说他没有实现自我的诺言。并且在老班长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自我也亲口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师:教师很喜欢听到你这样的观点,说明你认真看书,认真思考,这个方法值得所有的同学学习。生命诚可贵,难道老班长就不愿意让自我好好活下去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老班长为什么就不喝那救命的鱼汤?(学生读书思考。)。

生:我从“奄奄一息”这个词看出来老班长快要死了,他明白自我就算喝了鱼汤也活不下去,所以他就说别浪费东西了。他不喝,是要省下来让给三个小战士喝。

生:文章前面说,老班长四十岁还不到,就“背有点驮,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我觉得老班长常时间营养不良,到这时,生命已走到尽头。

生:老班长之所以会变成此刻这样貌,是因为他总把吃的东西让给了三个小战士。书上说得很清楚,“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

生:老班长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自我也解释得很清楚,他说:“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样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我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生:这让我想到了《马背上的小红军》这篇课文,小红军和老班长都是那种为别人想得多,为自我想得少的人。

师:此刻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那个话题,老班长是个讲诚信的人吗?

生:我觉得是,他答应指导员要把三个小战士送出草地,事实上三个小战士是平安走出草地了,老班长说到做到了。

生:老班长如果自私一点,每一次做好鱼汤先自我喝的话,死的人就不会是他了。他为了实现自我对指导员的承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生:老班长和《军神》中的刘伯承一样,让人肃然起敬。

……。

【分析】把握课堂内与众不一样的声音,教师就能让自我的课堂焕发出不能预设的精彩,在这时候,教师的即时评价成了画龙点睛之笔,课堂的亮点在教师即时评价过后出现。当学生有争论的时候,教师不必过早地证明自我的观点,毕竟教师的“权威”在某种程度上始终存在。

学生认真研读文本,悟出了字里行间所蕴涵的前因后果,难能可贵的是,这是学生自发自觉地主动参与,因而生成的教育意义与教师的生硬解释有着天壤之别。在那里,既要求教师对文本的熟知,又要求教师敏锐地发觉问题的价值,并且一旦问题铺展开来,教师对它的动向要把握得不偏不倚,处理得恰到好处。否则,随意把握生发点,目标不定,或指向不明,或方法不当,都有可能导致丧失语文教学的特点,造成无效的生成。在即时评价用得好,生成状况来得妙的课堂里,学生才能“敢于直言”“畅所欲言”,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才有可能做到“言者善绘”“闻者有味”,或者“言者善辩”“闻者善断”。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案例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理念的倡导下,我们低年级的语文老师纷纷采取肯定的、积极的、富有刺激性激励的评价。激励性评价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有了评价目标,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才能不断反思并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功能。激励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评价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未来,所以,激励性评价了解学生现在的状态不是为了给学生下一个结论或是给学生排队,而是用于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它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体现于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它注重在评价中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它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和互动等,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效益,达到促进发展与改进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活动中的热点和难点,虽然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我们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作为一个在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各级各类的听课学习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还存在诸多弊端,概言之,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深思:

一、是真诚的激励还是浮躁的表扬?

课例1:

一位老师上“秋天的雨”的公开课,教师课前做了一大堆小红花,上课时先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对一个生字,教师就表扬“真聪明”、“真能干”等,同时还奖励一朵小红花,整个课堂掌声起伏,结果还未进入新课,已发放了大半盆小红花,教师只好歉意地说了声:“对不起,老师的小红花做少了,下节课再给你们补上。”学生听了很欣喜。

课例2:

一位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请同学读课文,部分同学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位教师满面微笑,热情洋溢地评价:

“——读得真不错!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

“——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让大家仔细听听!”

“——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老师甘拜下风!”

“——多动听的声音啊,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新文章你能读得这么流利,真是武功高强啊,可以收徒弟了!”

分析反思:

这两个真实的教学案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种不同的课堂评价的存在。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

通常我们多采取赞赏、激励性的评价,这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上进心。但同样一个“好”字,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有勉强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是你发自内心的赞赏。课例2中,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营造了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事实上,对孩子而言,过多的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和应付的学习态度。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与发展性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具体过程,肯定学生的.成就与优势,发现学生的不足和薄弱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和发展建议。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始终用积极的眼光,从多种角度去看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地成长。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存在着几个误区:一个是形式主义严重。“嗨嗨嗨,你真棒!”“啪啪啪,啪啪啪,拍拍小手表扬你。”响彻整个课堂。一个是激励评价过多过滥。老子云:“多名即无名。”过滥的评价实际上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再一个是对学生错误的答案缺少具体的分析,一句“继续努力吧”就完事了。学生得不到修正错误、获得成功的机会。还有的认为激励就不能批评,批评了就不是激励。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纠正的问题。课例3:一位老师执教《会摇尾巴的狼》,即将结束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老山羊很聪明。”老师很赞赏,又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这只狼也很聪明,老师也随即肯定说:“有道理,狼的确也很聪明。”

案例4:曾听过一节语文公开课,课堂上老师的激励性评价语可谓热情洋溢。这位老师上的是《四季》一课,当学生结结巴巴读完第一段时,教师随即表扬:“你读得真好!”试问:他读得好吗?到底好在哪里?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可能认为“结巴读书”就是好呢!

二、是尊重学生还是盲目的“积极评价”?

从以上教学片段看出,教师的这些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准确性。课例3中教师的评价语“有道理,狼的确也很聪明。”这位学生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老师不但不加以引导,还给予肯定。这样做其实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标准》),不能因为尊重学生而悖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因为强调个性化体验,而迷失了阅读材料给予我们的价值指向。课例4中的学生,他结巴很长时间才读完“春”这一段,教师还表扬他读得好,这样的评价显然是不恰当的。这个孩子克服困难,认真读书的过程才是真正值得表扬的。

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盲目叫好,可以说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激励,真正的激励应该是对事实的肯定,对精神的唤醒,对行动的鼓舞。真实的评价需要教师关注课堂上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恰如其分的描述;真实的评价并不隐瞒学生思想与语言表达上的错误与缺点,肯定该肯定的,尊重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引导该引导的,对出现的错误进行价值引导;这样才能体现对学生的真正尊重,才能真正令学生信服。

三、你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发言了吗?

在课堂中,教师首先要仔细倾听孩子们的发言,对于孩子们的发言与表现要适时适当而且正确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不能错用乱用.如果孩子们任意回答一个答案都能得到老师那充满“激-情”的表扬的话,这无疑是在助长孩子们的思维惰性,他们会渐渐习惯老师的这种“应付”心理。以后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就会随心所欲,匆忙答之。这样的话就起不到赏识教育的效果了。

我们来看看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评价语言。

这一句句动情的话语,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催开了学生心灵的花朵,课堂上,学生 “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口常开,小眼闪光。”真正让语文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总之,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让我们随着课改的步伐,树立发展的教育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真正为孩子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自由自主的、个性化的语文课堂空间!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语文课堂教学反思案例。

语文课堂教学研讨的活动总结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强化落实。

本次生本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得力,管理有序,学校成立了以王文波校长为组长,学校副校级领导为副组长,各处室主任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生本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领导小组。成立了语文(杜永生书记负责)、数学(王文波校长负责)、综合(张德勇副校长负责)三个学科组,再加上中层领导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生本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指导和评委小组,具体负责每个学科组的活动开展、指导和评价。从活动方案的制定到活动过程中的实施以及后期的全面总结都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详细指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王文波校长亲自走进课堂,全程参与教研活动,为本次教学研讨活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分管教学的张德勇副校长亲自部署,以身作则,给老师的生本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杜永生书记以语文生本课堂为切入点,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其它各位领导各负其责,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全力配合、团结一致、互相支持、通力合作,使本次教研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各教研组长带领本组同志学理论、重实践、抓常规、练实战、厚积薄发,通过交流困惑、经验、反思等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各领导、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或抛砖引玉,或雪中送炭,用智慧和汗水为幼小的生命搭建了尽情绽放的乐园。

(二)全员参与,注重实效,分层推进。

本次生本教学研讨活动,我们更加注重实效性。根据教师的年龄特点和个性需求,采取全员参与、分层推进的原则。45岁以下教师人人上一堂生本教学研讨课,45岁以上教师,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负责指导本组教师的公开课,然后共同参与备课、听课和评课,并认真填写评课记录表。争取人人能做事,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进步。

(三)评课落实,指导到位,教研有效。

此次生本教学研讨活动历时六周,教科室周周有简报,周周有总结,给老师们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每周二、四的业务学习时间,各教研组齐聚电教室,对本周的生本研讨课进行评课、评价,同事间就生本研讨中遇到的困惑,各抒己见、坦诚相见、群策群力、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共同提高。本次教研活动,把研讨的基本点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生本理论与课堂实践的结合上,把切入点放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把生长点放在教师自我成长和学生能力提升上。

二、目标达成,步骤清晰,效果显著。

本次生本教学研讨活动按照学校教科室的活动方案,完成了既定任务,做到了“五个有”,学生有发展,教师有提升,课堂有转变,理念有更新,质量有提高。每项活动都能按日程表有序进行,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彻底转变,杨建清、罗彩芳、张彩蓉、程玉芹等老师的课堂,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娴熟,小组训练到位,学生课堂展示精彩。赵宇霞、沈江艳、李秀琼等教师课堂前置小研究设计科学、合理,做到了简单、根本、开放,给学生提供了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平台。赵晓梅、刘天秀、田春梅、杨小莉等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阐述了生本教育实践中取得的成绩以及遇到的困惑,给生本教学研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三、生本课堂,精彩纷呈。

此次生本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共上公开课24节,语文9节,数学11节,英语3节,美术1节。纵观各位教师的公开课,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各有特色,各有千秋,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已基本形成。

(一)从教学目标来看。

每个上课教师都能准确制定教学目标,确立本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制定全面、具体、落实,每个教学环节都能紧扣教学目标进行,知识点得到了强化,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

(二)从教材处理来看。

每位上课教师都能在课前根据学情对教材进行精心整合,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科学安排、适度拓展,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三)从前置研究来看。

每位教师都能在对教材进行科学整合的基础上,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前置学习任务,本着“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积极性。

(四)从教学模式来看。

每位上课教师都能以生本教育理论为支撑,将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课堂上,老师们尽量克服了“一言堂”“满堂灌”,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教师的角色能够进行准确定位,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回归了教学本位。

(五)从教师基本功看。

上课教师教态自然,举止从容;教学语言规范、普通话标准、表述准确、言简意赅;板书设计科学合理,正确美观;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强,对课堂能收放自如,适时点拨。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升也是我校一直以来教师专业化培训的重点。

(六)从能力培养上看。

生本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营造了交流、学习的氛围,搭建了尽情展示的舞台,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展示等,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生本课堂上得到全面提升。

总之,24节生本研讨课,匠心独具、精彩纷呈,既给我们提供了一顿丰盛的视觉大餐,又加快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

四、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

在整个活动期间,还是有个别教师学习热情不够,参与听、评课不够积极,对生本教育理念还不能全面接受,还停留在老式的师本教学模式中,固执地坚持己见。

对于公开课研讨活动,个别教师认识还不到位,认为这是摆样子,走形式,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开展教研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今后这类活动还要经常开展,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本次我校开展的“生本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王文波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践了生本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强化细节,夯实基础,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实战能力,营造浓厚的学校教研氛围,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向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金色的鱼钩》,教师让学生用必须的速度读课文,完成一道填空题:这是一个xxx的班长。小组合作讨论之后,学生代表发言。

生:这是一个舍己为人的班长。

生:这是一个诚实守信的班长。

生:教师,我反对。老班长没有做到诚实守信。

生:教师,这篇课文讲的是老班长牺牲自我,成全三个小战士的事情,与“诚实守信”没有什么关系。

……。

师:我提议同学们先别急躁,你们都静下心来听听他的理由,好吗?

生:老班长答应过指导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三个小战士带出草地。而在还有二十多里路就要走出草地的时候,老班长却死了。所以我说他没有实现自我的诺言。并且在老班长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自我也亲口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师:教师很喜欢听到你这样的观点,说明你认真看书,认真思考,这个方法值得所有的同学学习。生命诚可贵,难道老班长就不愿意让自我好好活下去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老班长为什么就不喝那救命的鱼汤?(学生读书思考。)。

生:我从“奄奄一息”这个词看出来老班长快要死了,他明白自我就算喝了鱼汤也活不下去,所以他就说别浪费东西了。他不喝,是要省下来让给三个小战士喝。

生:文章前面说,老班长四十岁还不到,就“背有点驮,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我觉得老班长常时间营养不良,到这时,生命已走到尽头。

生:老班长之所以会变成此刻这样貌,是因为他总把吃的东西让给了三个小战士。书上说得很清楚,“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

生:老班长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自我也解释得很清楚,他说:“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样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我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生:这让我想到了《马背上的小红军》这篇课文,小红军和老班长都是那种为别人想得多,为自我想得少的人。

师:此刻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那个话题,老班长是个讲诚信的人吗?

生:我觉得是,他答应指导员要把三个小战士送出草地,事实上三个小战士是平安走出草地了,老班长说到做到了。

生:老班长如果自私一点,每一次做好鱼汤先自我喝的话,死的人就不会是他了。他为了实现自我对指导员的承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生:老班长和《军神》中的刘伯承一样,让人肃然起敬。

……。

【分析】把握课堂内与众不一样的声音,教师就能让自我的课堂焕发出不能预设的精彩,在这时候,教师的即时评价成了画龙点睛之笔,课堂的亮点在教师即时评价过后出现。当学生有争论的时候,教师不必过早地证明自我的观点,毕竟教师的“权威”在某种程度上始终存在。

学生认真研读文本,悟出了字里行间所蕴涵的前因后果,难能可贵的是,这是学生自发自觉地主动参与,因而生成的教育意义与教师的生硬解释有着天壤之别。在那里,既要求教师对文本的熟知,又要求教师敏锐地发觉问题的价值,并且一旦问题铺展开来,教师对它的动向要把握得不偏不倚,处理得恰到好处。否则,随意把握生发点,目标不定,或指向不明,或方法不当,都有可能导致丧失语文教学的特点,造成无效的生成。在即时评价用得好,生成状况来得妙的课堂里,学生才能“敢于直言”“畅所欲言”,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才有可能做到“言者善绘”“闻者有味”,或者“言者善辩”“闻者善断”。

语文课堂教学研讨的活动总结

这是我工作后参加的第二个研讨月活动,相对于第一次讲公开课来说多少有了一些经验,也不像开始那么紧张了!作为新人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课前如何深挖教材,如何安排课堂上的活动,如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等等,这次研讨月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本次活动依然采取了上一次的课前教研组集体备课说课,集体说课让我的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并且将课前准备尽量做到充足。我认为这种形式对于任何一个老师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几个老师为一节课出谋划策,比自己一个为一节课冥思苦想的效果要好得多,集体的智慧碰撞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火花。这也充分体现了每位老师都在积极的思考,所有的老师团结一心要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较上次公开课来讲,我认为我在某些方面还是取得了一些进步的,首先从心理上来讲,没有第一次那么紧张,面对各位领导和老师也能自如的站在讲台上,象平时上课一样的泰然自若。其次在备课方面也基本上能做到重难点突出,让学生在课上进行大量的口头练习,使他们能够真正的做到将英语说出来!第三注重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让他们感受到学英语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但本节课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一备课时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

本课要求会询问和表达时间,并在第一课时学习了整点的表达方法,整点相对于本节课的几时几分的表达要容易很多,且在对表的认识上也比较简单,在课前我忽略了学生在认表方面的能力,有些学生在看到表时不能很快的正确反应出准确的时间,例如三点四十五,有些学生看到时针在三和四中间时就不能正确的说出是三点四十五,有些学生错认为是四点四十五。

二对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复习不到位。

学生在练习时间表达的时候还出现了一个问题,有些学生对十以上的数字不够熟悉,但本课的开始复习数字时我又没有对这些数字进行复习,只对一到十二进行了复习,这就导致有很多学生在进行时间的表达时不能很快的反应出正确的数字,如十五,三十,四十五等。

三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在练习句子时牵扯到了很多之前学习过的动词短语,如getup,gotobed,gotoschool等,我当时只是直接给出了这几个短语,并没有让学生说出他们能够想到的短语,如果能让他们说出自己知道的动词短语,那么他们在练习句子的时候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四对后进生关注不够。

上课的过程中有几个后进生很少举手回答问题,他们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更不敢回答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激发后进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在英语课上都能找到乐趣。

无论是课前集体说课备课,还是课后的集体评课,我都从中学到了许多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方法,我会将这些经验和方法运用到我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取得进步!最后,感谢一直帮助我和支持我的各位领导以及老师,是你们让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到了这么多的经验和方法,谢谢!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