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藏景区导游词故事(优质10篇)

时间:2023-10-14 07:42:26 作者:笔舞 最新西藏景区导游词故事(优质10篇)

环保宣传是传递环保知识和信息的有效途径。怎样更有效地进行环保宣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环保宣传语范例,希望能给大家启发。

西藏景区导游词故事篇一

无霜期30天左右。县城所在地桑多镇热扎卡地处国道317线和214线交汇处,距拉萨947公里,距昌都地区所在地105公里,距邦达机场101公里,距青海省囊谦县230公里,距成都市1400公里。

类乌齐县行政隶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县辖10个乡(镇),105个行政村、255个自然村。全县拥有各类学校34所,其中:中学一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以上。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县城建有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各乡(镇)建有卫生所(站),常见疾病和一般手术可在当地医治。

通讯事业发展较快,全县10个乡(镇)均通电话,县城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好易通”网,通讯畅通便利。

能源以五个水电站组成为全县的能源供应网,总装机容量2640千瓦,另外还建有光伏电站6所。

类乌齐镇历史悠久。类乌齐寺有700多年的历史,是西藏东北部著名的噶举派寺院,具有藏、汉及尼泊尔结合的建筑风格。高37米,3层楼殿,雄伟壮观,是一处极佳的名胜古迹游览地。其它旅游景点还有伊日温泉、马查拉溶洞和西藏唯一的野鹿饲养场。

每年藏历六月十五日“仲确”节在类乌齐镇举行,届时青海、四川、云南迪庆等地的人们接瞳而来,朝拜寺庙转神山,进行物资交流,其场面热闹非凡。

西藏景区导游词故事篇二

大家去过西藏吗?西藏是个神秘的省份,那里有美丽的景色!以下是景区导游词,请阅读!

山南是指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地区,横阔420公里,纵长329公里,总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域。

沿西南方向逶迤的喜玛拉雅山脉将不丹、印度与山南分隔。

山南北跨雅鲁藏布江曲水大桥达拉萨,溯江而上往西可至日喀则,相反则抵达西藏平均海拔最低的地区--林芝。

山南海拔3600米,气候温和,属典型的高原河谷平原地区。

冈底斯、喜玛拉雅等高大山脉的巍然夹峙,使得此地降水颇丰,气温也不似藏西、藏北那般严寒。

横贯于山南中部的雅鲁藏布江正处中游,江面开阔,支流众多,宽十数公里、长几十公里不等的河谷多有分布。

河谷两侧山地的高处是牧场,腰部是森林,谷底及河口则是肥沃的农田,最适宜于青稞、荞麦、小麦等高原农作物生长,是历史悠久的人类聚居区和农业发达区,自古享有“西藏粮仓”之美誉。

山南地区以泽当镇为地区中心,山南地区下辖12个县,现有藏、汉、回、门巴、珞巴等民族共29万多人口,其中藏族占98%。

山南是西藏自治区最富庶、历史文化渊源最深厚的地区。

由高地农业文明发展壮大而起的吐蕃王朝便是自山南兴起的,因此,山南又被称为西藏文明的发祥地并两度成为西藏史上的统治中心。

群峰、湖泊、温泉、河谷组成了山南独特的地理风光,雅砻河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这里有吐蕃王朝时期留下的藏王陵墓群、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雍布拉康、昌珠寺等著名的古寺、文化遗迹。

悠久历史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以及神秘的宗教文化使山南成为旅游者向往之地。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也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拉萨市、郊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40万人口。

其中市区面积5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万多,有藏、汉、回等民族,藏族人口占87%。

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部族首领松赞干布在此创基立业。

公元641年,松赞干布完成统一大业后,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公主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

于是,人们把最初的寺庙,即现在的大昭寺,命名为“惹萨”,藏语的意思是“山羊背上”。

最后,“惹萨”被译成了“逻些”,逐步又变成为“拉萨”了。

而上千年来,这里曾几度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于是,拉萨成为名副其实的“神圣之地”。

拉萨城风景优美,被称为“蓝色欢乐之波”的吉曲河(拉萨河),从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峰雪谷中奔涌而下,喷珠吐玉,雪浪飞翻,穿过无数森林峡谷,田园牧野,全长315公里,在曲水地 方象鼻湾汇入雅鲁藏布江,形成了蓝白二水相互交融的雪域奇观。

拉萨古城就伫立在这条蔚蓝色的吉祥河畔。

城中布达拉宫高耸云天,街道纵横,高楼群集,车水马龙,色彩缤纷。

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宗教与世俗,转经筒与电脑,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这里碰撞、凝聚和交融。

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座标东经91°06,北纬29°36。

在群山环绕的小盆地的盆底,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摄氏8度(华氏43°)左右。

全年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比邻省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多1800小时,比中国最大的东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时,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誉。

拉萨年降雨量约500毫升,集中在7、8、9三个月,夏秋雨季是拉萨最美好舒适的季节,雨水多在夜间降落,形成了"拉萨夜雨"的独特气象。

往往白天烈日高照,晴光炫目,夜幕降临,好雨淅淅沥沥从天而降,一洗白日的暑热尘埃,使林园街市一片光洁。

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似两条巨龙横空出世,由西向东平行伸展,在东部与横断山脉对接,形成群山环绕之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林芝地区就静卧在这三大山脉的怀抱之中。

有人称它是西藏的瑞士,也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山青水秀的林芝藏语意为“太阳宝座”,它的东面及东北部与云南省、昌都地区相连,北面是那曲,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地区相邻,南部又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006.5公里。

林芝地区下辖林芝、米林、工布江达、墨脱、波密、察隅、朗县7个县,总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人口14万多。

林芝地区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海拔最低的地方仅仅900米,气候湿润,景色宜人。

其主要城镇和景区有错高湖景区、八一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

其中首府八一镇位于尼洋河畔,是该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

林芝的`森林原始景观保存完好,高原挺拔的西藏古柏、喜玛拉雅冷杉、植物活化石“树蕨”以及百余种杜鹃等等应有尽有,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馆”、“自然的绿色基因库”之称。

其中布裙湖一带还是传说中野人经常出没的地方。

林芝是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他们的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皆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

古老的传说、淳朴的民俗与氏族、村寨的图腾崇拜、宗教神话联系在一起,给这些古老的民族、遥远的居地笼罩上了一层原始而又神秘的色彩。

古老的传统文化以及藏传佛教和本地兴起的本教的盛行,使林芝拥有著名的寺院等人文景点,与南迦巴瓦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巴松错以及察隅、波密等独特的自然风光构成了丰富多采的旅游景观。

林芝以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著称于世,并有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垂直地貌分布,异常丰富的植被及野生动物资源,山高水长,人力难及,原始自然风貌保存完好,是世界仅存的绝少为人类所涉足的净土之一。

西藏景区导游词故事篇三

类乌齐藏语意为“大山”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地区北部,距地区所在地昌都镇105公里。全县面积61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4.767万亩,草场面积505.4万亩,林地面积108万亩。总人口约4万人,辖2个镇,8个乡,105个行政村,255个自然村。

类乌齐东部属典型的藏东高山峡谷地貌,西部属藏北高原地貌类型,由西北向东南呈西高东低趋势,平均海拔4500米。气候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气候类型,空气、光照充足、年温差小、夜温差大。年日照时间为2163小时,年无霜期50天左右,年降水量大约为566.4毫米。经济以牧业为主、农、牧、林相结合。区域经济划分为西北高寒草甸草场、西南高山峡谷林牧区、东部高山峡谷农、牧、林区、北部干热河宽各半湿润农牧区。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主要饲养牦牛、犀牛、黄牛以及绵羊、马等、林木以松、柏、桑为主。现有电力、森林、机械建筑、采矿、药材加工等基础工业。民族手工业产品主要有各种金银首饰、民族宗教用品、氆氇、地毯等。县政府所在地桑多镇周围森林茂密、邮电、通讯、医疗卫生、财政金融、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社会服务设施齐全。

每年藏历6月15日在类乌齐县举行的“仲确节”,是藏东地区最大的宗教节日,有800年的历史。届时青海、四川、云南等地的人们蜂拥而至,在此朝拜寺庙、转山、进行物资交流,其场面热闹非凡。

类乌齐县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也是经济高速发展所依托的主要优势。概括起来有林业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贵重药材和植物资源、旅游资源和畜产品资源等。

林业资源:类乌齐县森林密布,大部分保持着原始生态,也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经初步测定木材蓄积量为87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6%。野生树林有松树、柏树、桦树、野白杨等乔木类和杜鹃树、婆婆柳等各种灌木类。

水利和水产资源:吉曲、紫曲、格曲三大水系流经全县各乡镇,支流密布。年平均泾流量为22、3亿立方米,潜藏着巨大的水利资源,高原无鳞鱼在全县均有分布,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锡、铅锌、铜、菱镁矿、水晶石、铅石、石膏、云母、大理石、石灰石、食盐等。可供规模开采的有煤、锡、铅锌、菱镁、食盐等。

植物资源:主要有贵重药材,如:虫草、知(贝)母、人参果、红景天、大黄、黄连、秦艽、雪莲花、党参、一枝篙、颠茄、三棵针等产量较大,动物性药品主要有鹿茸、麝香、熊胆等。

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马鹿、獐子、石青羊、藏原羚、塔尔羊、棕熊、狼、猞猁、水獭、旱獭、狐狸、草狐、狸猫、猪獾、猴和秃鹫等。

历史上,藏区被分成三大区域,即上部阿里三围,中部卫藏四翼,下部多康六岗。类乌齐县处在多康昌都地区的北部,东邻昌都县,南连八宿、洛隆两县;西接丁青县;北与青海囊谦县接壤。历史上被称为伊学类乌齐,是一块物产富饶的宝地。

类乌齐县东部属典型的藏东高山峡谷地貌,西部属藏北高原地貌,面积为7.2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为4500米。全县共有2镇8乡,即类乌齐镇、桑多镇,岗色乡,长毛岭乡,卡玛多乡、伊日乡、吉多乡、尚卡乡、甲桑卡乡、宾达乡。其中两镇之一的类乌齐镇在该县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经是昌都四大呼图克图之一的帕秋**的采邑,闻名遐迩的查杰玛大殿就坐落在镇政府所在地。类乌齐镇民俗别有风味,宗教文化博大精深,牧业文化发展较早。

全镇共有16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总人口为5838,是一个亦农亦牧,牧业比重较大的重镇。除了牧业,农作物主要以青稞、元根种植为主,还种些蔬菜。牧业生产:饲养高原牦牛、绵羊、马匹,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前景无限。副业以采集业为主,采挖虫草,采摘食用菌类、药材,以此来力图实现群众增收的目标;民族手工业发育较好,从事金银加工的名匠及其产品,具有一定的品牌意味。

类乌齐镇周围环境十分秀丽,植被生物物种多样,山脉连绵不断,千姿百态;雪山高耸入云,林山郁郁葱葱,山腰绿草如茵,夏季鲜花怒放,山间溪流淌淌,林中鸟儿鸣叫悦耳;禽类主要有藏马鸡、松鸡、锥鹑、雪鸡等等;豹子、棕熊,猞猁、灰狼等猛兽出没在深山老林中。马鹿、黄羊、岩羊、獐子生活在灌木草丛中或草山地带。高山雪线处雪莲花、知母等高山特有植物傲然停立。虫草、红景天、贝木等具有奇特药性作用的植物出产量大。金、锡、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

高原牦牛、绵羊、马等牲畜就生活在这块天然的乐园中,悠闲自在地吃着青草,向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包括宝贵的生命。

冬春两季是饲料牲畜付出辛劳的时节。而夏秋两季则是牲畜回报牧主的季节。6月份,剪毛收戎。同时,开始对母畜挤奶,提炼酥油,做奶渣,酸奶等,牧民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几乎都从牲畜身上得到满足。秋节又是宰杀的最好季节。这个季节里,牲畜的瞟情达到最佳状态;所以,一年所需食用、外销肉类,都要在这个季节里进行完成。大量皮张也同一时刻出产。

而牛奶“(包括羊奶)则是乳制品的最直接来源。奶的产量关系到酸奶、奶渣、酥油的产量,也关系到幼畜的茁壮成长;所以牧民们十分讲究挤奶的次数和挤出的量。5月-6月份,小牛出生数天后,早上才挤一次奶,并把母子一起放到高山草场上。7月份起,一天挤两次奶。如,半夜4、5点钟挤一次后,母子一起放到山上,待天刚亮时再到山上找回家,并在九点钟挤一次。这样数天过后,挤奶时间就要进行调整。如,天亮时挤一次,中午12点钟又挤一次后,母子一起放牧。尔后,随气候的变化和食草量的减少,挤奶时间改为上午一次和下午一次。白天,母子分开放牧。挤绵羊奶。绵羊一般在2月份到5月份产羔。挤奶从夏天才开始。因此,下崽越早,奶产量越少。5、6月份,一天只挤一次奶,白天母子一起放牧。7至8月份,一天挤两次奶。如上午挤一次后,母子分开放牧,中午赶回家又挤一次奶,母子才一起放牧到山上。

酥油的提炼和奶渣、酸奶的制造。以前用木筒提炼酥油,现在多数则用牛奶分离器。提炼酥油的奶,制造酸奶、奶渣的奶,有两种情形。当天的奶提炼酥油后,制造奶渣(加热蒸发水份后进行晒干)或酸奶。隔几天积累的奶提炼酥油后,只能熬制奶渣。这类奶渣酸味较大。未提炼酥油的奶制造的酸奶被称为上等食品。

西藏景区导游词故事篇四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也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拉萨市、郊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40万人口。其中市区面积5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万多,有藏、汉、回等民族,藏族人口占87%。

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部族首领松赞干布在此创基立业。公元641年,松赞干布完成统一大业后,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公主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于是,人们把最初的寺庙,即现在的大昭寺,命名为“惹萨”,藏语的意思是“山羊背上”。最后,“惹萨”被译成了“逻些”,逐步又变成为“拉萨”了。而上千年来,这里曾几度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于是,拉萨成为名副其实的“神圣之地”。

拉萨城风景优美,被称为“蓝色欢乐之波”的吉曲河(拉萨河),从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峰雪谷中奔涌而下,喷珠吐玉,雪浪飞翻,穿过无数森林峡谷,田园牧野,全长315公里,在曲水地方象鼻湾汇入雅鲁藏布江,形成了蓝白二水相互交融的雪域奇观。拉萨古城就伫立在这条蔚蓝色的吉祥河畔。城中布达拉宫高耸云天,街道纵横,高楼群集,车水马龙,色彩缤纷。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宗教与世俗,转经筒与电脑,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这里碰撞、凝聚和交融。

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座标东经91°06,北纬29°36。在群山环绕的小盆地的盆底,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摄氏8度(华氏43°)左右。全年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比邻省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多1800小时,比中国最大的东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时,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誉。

西藏导游词(三)

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似两条巨龙横空出世,由西向东平行伸展,在东部与横断山脉对接,形成群山环绕之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林芝地区就静卧在这三大山脉的怀抱之中。有人称它是西藏的瑞士,也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山青水秀的林芝藏语意为“太阳宝座”,它的东面及东北部与云南省、昌都地区相连,北面是那曲,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地区相邻,南部又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006.5公里。林芝地区下辖林芝、米林、工布江达、墨脱、波密、察隅、朗县7个县,总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人口14万多。

林芝地区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海拔最低的地方仅仅900米,气候湿润,景色宜人。其主要城镇和景区有错高湖景区、八一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其中首府八一镇位于尼洋河畔,是该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

林芝的森林原始景观保存完好,高原挺拔的西藏古柏、喜玛拉雅冷杉、植物活化石“树蕨”以及百余种杜鹃等等应有尽有,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馆”、“自然的绿色基因库”之称。其中布裙湖一带还是传说中野人经常出没的地方。

林芝是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他们的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皆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的传说、淳朴的民俗与氏族、村寨的图腾崇拜、宗教神话联系在一起,给这些古老的民族、遥远的居地笼罩上了一层原始而又神秘的色彩。古老的传统文化以及藏传佛教和本地兴起的本教的盛行,使林芝拥有著名的寺院等人文景点,与南迦巴瓦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巴松错以及察隅、波密等独特的自然风光构成了丰富多采的旅游景观。

西藏景区导游词故事篇五

类乌齐藏语意为“大山”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地区北部,距地区所在地昌都镇105公里。全县面积61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4.767万亩,草场面积505.4万亩,林地面积108万亩。总人口约4万人,辖2个镇,8个乡,105个行政村,255个自然村。

类乌齐东部属典型的藏东高山峡谷地貌,西部属藏北高原地貌类型,由西北向东南呈西高东低趋势,平均海拔4500米。气候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气候类型,空气、光照充足、年温差小、夜温差大。年日照时间为2163小时,年无霜期50天左右,年降水量大约为566.4毫米。经济以牧业为主、农、牧、林相结合。区域经济划分为西北高寒草甸草场、西南高山峡谷林牧区、东部高山峡谷农、牧、林区、北部干热河宽各半湿润农牧区。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主要饲养牦牛、犀牛、黄牛以及绵羊、马等、林木以松、柏、桑为主。现有电力、森林、机械建筑、采矿、药材加工等基础工业。民族手工业产品主要有各种金银首饰、民族宗教用品、氆氇、地毯等。县政府所在地桑多镇周围森林茂密、邮电、通讯、医疗卫生、财政金融、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社会服务设施齐全。

每年藏历6月15日在类乌齐县举行的“仲确节”,是藏东地区最大的宗教节日,有800年的历史。届时青海、四川、云南等地的人们蜂拥而至,在此朝拜寺庙、转山、进行物资交流,其场面热闹非凡。

类乌齐县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也是经济高速发展所依托的主要优势。概括起来有林业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贵重药材和植物资源、旅游资源和畜产品资源等。

林业资源:类乌齐县森林密布,大部分保持着原始生态,也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经初步测定木材蓄积量为87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6%。野生树林有松树、柏树、桦树、野白杨等乔木类和杜鹃树、婆婆柳等各种灌木类。

水利和水产资源:吉曲、紫曲、格曲三大水系流经全县各乡镇,支流密布。年平均泾流量为22、3亿立方米,潜藏着巨大的水利资源,高原无鳞鱼在全县均有分布,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锡、铅锌、铜、菱镁矿、水晶石、铅石、石膏、云母、大理石、石灰石、食盐等。可供规模开采的有煤、锡、铅锌、菱镁、食盐等。

植物资源:主要有贵重药材,如:虫草、知(贝)母、人参果、红景天、大黄、黄连、秦艽、雪莲花、党参、一枝篙、颠茄、三棵针等产量较大,动物性药品主要有鹿茸、麝香、熊胆等。

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马鹿、獐子、石青羊、藏原羚、塔尔羊、棕熊、狼、猞猁、水獭、旱獭、狐狸、草狐、狸猫、猪獾、猴和秃鹫等。

畜产品资源:类乌齐县牧业比重较大,畜产品产量可观,年产奶5900吨,酥油75万斤,各类皮张8、7万张,牛羊肉4213吨,还有毛绒类,可建畜产品加工厂。

文档为doc格式

西藏景区导游词故事篇六

类乌齐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昌都地区北部,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余脉伯舒拉岭西部,唐古拉山余脉他念他翁山东端。东西宽120公里,南北长110公里,总幅员面积614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降雨量55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2、6摄氏度左右,无霜期30天左右。县城所在地桑多镇热扎卡地处国道317线和214线交汇处,距拉萨947公里,距昌都地区所在地105公里,距邦达机场101公里,距青海省囊谦县230公里,距成都市1400公里。

类乌齐县行政隶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县辖10个乡(镇),105个行政村、255个自然村。全县拥有各类学校34所,其中:中学一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以上。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县城建有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各乡(镇)建有卫生所(站),常见疾病和一般手术可在当地医治。

通讯事业发展较快,全县10个乡(镇)均通电话,县城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好易通”网,通讯畅通便利。

能源以五个水电站组成为全县的能源供应网,总装机容量2640千瓦,另外还建有光伏电站6所。

类乌齐镇历史悠久。类乌齐寺有700多年的历史,是西藏东北部著名的噶举派寺院,具有藏、汉及尼泊尔结合的建筑风格。高37米,3层楼殿,雄伟壮观,是一处极佳的名胜古迹游览地。其它旅游景点还有伊日温泉、马查拉溶洞和西藏唯一的野鹿饲养场。

每年-六月十五日“仲确”节在类乌齐镇举行,届时青海、四川、云南迪庆等地的人们接瞳而来,朝拜寺庙转神山,进行物资交流,其场面热闹非凡。

自然地理

类乌齐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余脉伯舒拉岭西北,他念他翁山东南。东部属于典型的藏东高山峡谷型地貌,西部则属于藏北高原地貌类型。地形沿澜沧江支流吉曲、柴曲和格曲由西北向东南走向,呈现西高东低趋势,平均海拔4500米,县驻地海拔3810米。

类乌齐县主要山脉有色吉山,海拔5258米,马查拉山,海拔5220米,马崩山,海拔5152米。

类乌齐县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吉曲、紫曲、格曲三大水系流经全县各乡(镇),支流纵横交错,境内河流大部分为澜沧江水系的支流,年平均泾流量为22、3亿立方米,有近200个大小高原湖泊,还有远近闻名的众多温泉。高原无鳞鱼在全县均有分布,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类乌齐县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气温偏低。年平均气温2.5℃。1月份平均气温为-6℃,7月份平均气温为12℃。日平均气温5℃以上持续期在120天,日平均气温0℃以上持续期在250天。气温平均日差在15℃。年平均无霜期只有5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6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66毫米。

经济概况

类乌齐县的经济以牧业为主,牧业占68%左右。全县有纯牧业乡(镇)5个60个行政村,有半农半牧乡(镇)5个45个行政村。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1667万元,第二产业3962万元,第三产业6383万元,粮食总产1460万斤,年末牲畜存栏235737头(只、匹),农牧民人均收入2525元,其中现金收入1388元。

区域经济划分为西北高寒草甸草场,西南高山峡谷林牧区,东部高山峡谷农、牧、林区,北部干热河宽谷半湿润农牧区。农作物主要有青裸、冬小麦、春小麦等。主要饲养耗牛、煽牛、黄牛入乙丰、绵羊、马等。林木以松、柏、桑为主。现有电力、森工、机械、建筑、采矿、药村加工等基础工业。民族手工业产品主要有各种金银首饰、民族宗教用品、道德、地毯等。

西藏景区导游词故事篇七

类乌齐东部属典型的藏东高山峡谷地貌,西部属藏北高原地貌类型,由西北向东南呈西高东低趋势,平均海拔4500米。气候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气候类型,空气、光照充足、年温差小、夜温差大。年日照时间为2163小时,年无霜期50天左右,年降水量大约为566.4毫米。经济以牧业为主、农、牧、林相结合。区域经济划分为西北高寒草甸草场、西南高山峡谷林牧区、东部高山峡谷农、牧、林区、北部干热河宽各半湿润农牧区。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主要饲养牦牛、犀牛、黄牛以及绵羊、马等、林木以松、柏、桑为主。现有电力、森林、机械建筑、采矿、药材加工等基础工业。民族手工业产品主要有各种金银首饰、民族宗教用品、氆氇、地毯等。县政府所在地桑多镇周围森林茂密、邮电、通讯、医疗卫生、财政金融、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社会服务设施齐全。

每年藏历6月15日在类乌齐县举行的“仲确节”,是藏东地区最大的宗教节日,有8的历史。届时青海、四川、云南等地的人们蜂拥而至,在此朝拜寺庙、转山、进行物资交流,其场面热闹非凡。

类乌齐县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也是经济高速发展所依托的主要优势。概括起来有林业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贵重药材和植物资源、旅游资源和畜产品资源等。

林业资源:类乌齐县森林密布,大部分保持着原始生态,也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经初步测定木材蓄积量为87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6%。野生树林有松树、柏树、桦树、野白杨等乔木类和杜鹃树、婆婆柳等各种灌木类。

水利和水产资源:吉曲、紫曲、格曲三大水系流经全县各乡镇,支流密布。年平均泾流量为22、3亿立方米,潜藏着巨大的水利资源,高原无鳞鱼在全县均有分布,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锡、铅锌、铜、菱镁矿、水晶石、铅石、石膏、云母、大理石、石灰石、食盐等。可供规模开采的有煤、锡、铅锌、菱镁、食盐等。

植物资源:主要有贵重药材,如:虫草、知(贝)母、人参果、红景天、大黄、黄连、秦艽、雪莲花、党参、一枝篙、颠茄、三棵针等产量较大,动物性药品主要有鹿茸、麝香、熊胆等。

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马鹿、獐子、石青羊、藏原羚、塔尔羊、棕熊、狼、猞猁、水獭、旱獭、狐狸、草狐、狸猫、猪獾、猴和秃鹫等。

畜产品资源:类乌齐县牧业比重较大,畜产品产量可观,年产奶5900吨,酥油75万斤,各类皮张8、7万张,牛羊肉4213吨,还有毛绒类,可建畜产品加工厂。

其它旅游景区点如下:

名泉—伊日温泉

位于距类乌齐县城75公里的伊日乡,海拔3850米,在昌都众多的`温泉中伊日温泉的知名度很高。伊日温泉是由地壳地质运动所造成的,多种岩溶形成的自然温泉群,有众多的温泉眼分布在长约100公尺的狭长地段,现形成一定流量并加以利用的有五个温泉小群。温泉水温在30度至50度之间。含有大量的十分丰富的矿物质和微生物。伊日温泉除具有一般温泉所具的效用外还可治疗多种疾病。比如:风湿性关节炎、半身瘫痪、小儿缺钙症、皮肤病等方面有极为明显的疗效,故无论冬夏来这里淋浴、治疗的患者从未间断。

名洞——崩勒溶洞

位于类乌齐县桑多镇何日玛行政村下何日玛自然村后山“崩勒”神山山顶处,海拔4300公尺。

“崩勒”溶洞亦因地壳地质运动造成岩溶地型而形成,因其位于“崩勒”神山顶部而得名。“崩勒”神山据宗教史料记载为无量寿佛之神山,神山之上留有佛的脚印和先人书写文字的痕迹。“崩勒”溶洞呈葫芦状向山顶延伸、洞口狭小、仅容一人通过,而后逐渐开阔,整个溶洞共分三层,洞深为67.5米、洞最宽处为360余平方米、洞的最高距离为16.8米,洞内有大量溶液景观、乳状溶岩石笋石竹随时可见、岩溶颜色斑斓、格外诱人。莲花生佛的修练洞、拴马石、能吹奏海螺声的巨大海螺石更增添了溶洞的神秘和魅力。溶洞对面山的一大片火烧林相传是“崩勒”神山与另一座山相斗留下的,或许这也就是“神山打仗、凡人遭殃”的例证吧!神山和神洞的完美组合,宗教神秘色彩和大自然的奇妙景观的融为一体,使的“崩勒”溶洞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每年吸引着本县以及八宿,昌都邻近的大量群众前来转山朝拜。

西藏景区导游词故事篇八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也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拉萨市、郊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40万人口。其中市区面积5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万多,有藏、汉、回等民族,藏族人口占87%。

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部族首领松赞干布在此创基立业。公元641年,松赞干布完成统一大业后,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公主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于是,人们把最初的寺庙,即现在的大昭寺,命名为“惹萨”,藏语的意思是“山羊背上”。最后,“惹萨”被译成了“逻些”,逐步又变成为“拉萨”了。而上千年来,这里曾几度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于是,拉萨成为名副其实的“神圣之地”。

拉萨城风景优美,被称为“蓝色欢乐之波”的吉曲河(拉萨河),从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峰雪谷中奔涌而下,喷珠吐玉,雪浪飞翻,穿过无数森林峡谷,田园牧野,全长315公里,在曲水地方象鼻湾汇入雅鲁藏布江,形成了蓝白二水相互交融的雪域奇观。拉萨古城就伫立在这条蔚蓝色的吉祥河畔。城中布达拉宫高耸云天,街道纵横,高楼群集,车水马龙,色彩缤纷。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宗教与世俗,转经筒与电脑,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这里碰撞、凝聚和交融。

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座标东经91°06,北纬29°36。在群山环绕的小盆地的盆底,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摄氏8度(华氏43°)左右。全年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比邻省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多1800小时,比中国最大的东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时,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誉。

西藏导游词(三)

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似两条巨龙横空出世,由西向东平行伸展,在东部与横断山脉对接,形成群山环绕之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林芝地区就静卧在这三大山脉的怀抱之中。有人称它是西藏的瑞士,也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山青水秀的林芝藏语意为“太阳宝座”,它的东面及东北部与云南省、昌都地区相连,北面是那曲,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地区相邻,南部又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006.5公里。林芝地区下辖林芝、米林、工布江达、墨脱、波密、察隅、朗县7个县,总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人口14万多。

林芝地区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海拔最低的地方仅仅900米,气候湿润,景色宜人。其主要城镇和景区有错高湖景区、八一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其中首府八一镇位于尼洋河畔,是该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

林芝的森林原始景观保存完好,高原挺拔的西藏古柏、喜玛拉雅冷杉、植物活化石“树蕨”以及百余种杜鹃等等应有尽有,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馆”、“自然的绿色基因库”之称。其中布裙湖一带还是传说中野人经常出没的地方。

林芝是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他们的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皆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的传说、淳朴的民俗与氏族、村寨的图腾崇拜、宗教神话联系在一起,给这些古老的民族、遥远的居地笼罩上了一层原始而又神秘的色彩。古老的传统文化以及藏传佛教和本地兴起的本教的盛行,使林芝拥有著名的寺院等人文景点,与南迦巴瓦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巴松错以及察隅、波密等独特的自然风光构成了丰富多采的旅游景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西藏景区导游词故事篇九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昌都地处三河一江地区(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

昌都是雪域高原的另一个世界,是锁在横断山脉深处的一片净土,孕育着神秘、孕育着恢弘、预支育着古老而独特的高原文明。这里湛蓝的天空、苍茫的草原、神山圣湖、亘古雪峰,无一不向世人昭示着永恒的魅力。而那独特多姿的康巴风情、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也对人们充满了无尽的诱惑。

昌都地处著名的横断山脉,这里山高谷深,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以及它们的60多条支流像条条玉带般盘绕其中。俯瞰昌都,万峰突起,气势磅礴,座座山脉犹如巨龙昂首。遥望远方,群山峥嵘,江河纵横,牛羊成群,真让人仿佛置身于雄伟壮丽的画卷之中。

昌都地区高山峡谷相间排列,特有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大面积的森林,林海茫茫,一望无垠,树种多达1500余种,珍稀树种繁多。

广阔的森林和草原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之地。在昌都,野生动物多达400多种,约占西藏的80%。珍稀动物有滇金丝猴、金钱豹、藏羚、白唇鹿、黑颈鹤、猞猁、盘羊、马熊、锦鸡等。在许多地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呈现出一派最美丽的自然画卷。

昌都地形复杂,许多地方从谷底到山顶相差多米。因此自然景色带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山下是地毯似的草场,山腰是莽莽的森林,再上是五颜六色的杜鹃花丛,而山顶则是终年不化、重峦起伏的雪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昌都地区的典型气候特征。

昌都不但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也独具魅力。作为康巴文化的腹地,昌都人文景观丰富独特,多彩多姿,极具神秘色彩。茶马古道的沿线囊括了西藏原始宗教到藏传佛教各个教派的寺庙。

昌都在藏语里是水岔口的意思,扎曲、昂曲两条河流在这里交汇,成为澜沧江的源头。美丽的昌都镇就坐落在这山与水之间。

关文章:

1.西藏导游词

2.最新西藏的导游词精选

3.一些关于西藏的导游词

5.介绍西藏导游词

6.西藏旅游导游词

西藏景区导游词故事篇十

启孜峰位于西藏拉萨羊八井西北部,在念青唐古拉峰的西南方,穷母岗日峰的东北方,旁边紧邻的是鲁孜峰。启孜峰海拔6206米,终年极雪,从南面看上去整个山体浑圆,但北面却陡峭如刀劈一般。这座山峰是西藏奥索卡高山学校的训练基地。

启孜峰交通线路

从拉萨出发沿青藏公路在羊八井分道向西,经过羊八井温泉,在前往嘎洛寺的岔道向北直抵嘎洛寺,这个有一百多尼姑的寺庙就是攀登启孜的大本营。到嘎洛寺有一段山路非得越野车才上得去。嘎洛寺附近没有什么村落,所以也没有牦牛或马匹,往前进营运输全靠庙里的尼姑背上去。嘎洛寺的尼姑都不懂汉语,一定要找个翻译。

启孜峰门票价格

门票:暂无

邻近旅游景点

纳木措羊八井地热温泉唐拉昂曲峰鲁孜峰

扩展阅读:

导游词结构

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1.习惯用语

习惯用语又分为两个部分——见面时的开头语和离别时的告别语。

开头语包括问候语、欢迎语、介绍语、游览注意事项和对游客的希望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前面。

a、开头语

(1)介绍自己或旅行社

(2)介绍司机和车型、车号

(3)介绍旅游时间,地点和行程安排

(4)表示欢迎。

b、告别语

(1)总结旅游情况

(2)感谢游客配合

(3)希望提出意见

(4)表示依依惜别

2.概括介绍

概括介绍是用概述法介绍旅游景点的位置、范围、地位、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目的是帮助旅游者对景点先有个总体了解,引起游览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概括介绍应根据时间和游客情况,可长可短,可详可略(可根据需求所变)。

3.重点讲解

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同时要提醒旅游者注意自己携带的东西,保管好自己随身的物品,这是导游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西藏曲贡文化遗址导游词

曲贡文化遗址位于拉萨北郊5公里的河谷边缘地带,海拔3690米。1983年10月,西藏考古学家在拉萨北郊娘热山沟曲贡村的考古发掘,把拉萨的文明史推到40之前。

曲贡文化遗址分布在曲贡村和军区总医院北面的山坡下端,坡上是裸露的山崖,坡下是拉萨河谷地。这个古老的村庄东西约150米,南北约30米,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是4000年以前的拉萨先民村居遗址,也是迄今发现面积较大、文化层堆积较厚、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多种文化并存的地点之一。

曲贡文化遗址于1984年11月开始试掘。已发现灰坑2座、窖穴1座、石棺墓葬1座,出土了一万多种器物。墓葬有石椁,葬式为屈肢葬。石器中以打制石器为最多,也有少量磨制石器和玉器,以及极少数细石器。

曲贡文化遗址交通线路

可乘出租车前往,费用约10元。

曲贡文化遗址门票价格

门票:10元/人

邻近旅游景点

扩展阅读:

导游词结构

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1.习惯用语

习惯用语又分为两个部分——见面时的开头语和离别时的告别语。

开头语包括问候语、欢迎语、介绍语、游览注意事项和对游客的希望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前面。

a、开头语

(1)介绍自己或旅行社

(2)介绍司机和车型、车号

(3)介绍旅游时间,地点和行程安排

(4)表示欢迎。

b、告别语

(1)总结旅游情况

(2)感谢游客配合

(3)希望提出意见

(4)表示依依惜别

2.概括介绍

概括介绍是用概述法介绍旅游景点的位置、范围、地位、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目的是帮助旅游者对景点先有个总体了解,引起游览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概括介绍应根据时间和游客情况,可长可短,可详可略(可根据需求所变)。

3.重点讲解

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同时要提醒旅游者注意自己携带的东西,保管好自己随身的物品,这是导游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