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大全

时间:2023-07-26 06:19:38 作者:韩ll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年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大全篇一

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要进一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提高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提高实现科学发展的知识水平。我们要根据履行职责的要求,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认识、增长才干、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是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

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践上的自觉性与坚定性,来自思想认识上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愈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愈自觉愈坚定。

首先,要进一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得出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其次,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在这一科学体系中,第一要义是发展,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升华,从统筹协调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党坚持发展的信念一以贯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

再次,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与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要求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它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

它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只有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才能把握贯穿在科学发展观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根本上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在加强学习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重在发展,贵在科学。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求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提高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提高实现科学发展的知识水平。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学习的任务更加繁重,掌握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的任务更加繁重。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增长才干,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根据履行职责的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第一,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努力学习现代经济知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我们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但较之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和成功经验,我们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掌握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年来,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也大量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反映出经济工作的不少方面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无论消除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还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都要求我们努力学习现代经济知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努力学习宏观经济知识,把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努力学习微观经济知识,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自觉避免市场的盲目性;努力学习国际金融和贸易知识,全面认识和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环境,自觉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二,面对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新要求,必须努力学习科技知识,不断提高推进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在许多领域因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我们的生产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保障人民健康和公共安全,维护国家战略利益,都必须克服技术瓶颈的制约,都迫切要求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通过加强科技知识学习拓宽视野、增进学识,掌握现代科技加速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了解科技成果及其产业化前景,科学确定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从而更有力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三,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努力学习社会管理知识,不断提高管理社会的能力。社会管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分化、价值多元、矛盾复杂、风险加大,社会整合和社会调控的任务非常繁重。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适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新体制的要求已经十分迫切。要学习社会结构演变规律的知识,了解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的新变化,深入研究当前我国的突出社会矛盾及其规律,更好地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更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学习当代社会组织和管理知识,借鉴国外社会管理的有益经验,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整合社会资源。要学习社会心理学知识,了解现代社会条件下社会心态的变化,合理引导社会行为预期。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履行好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第四,面对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要求,必须努力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依法行政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在我国,依法行政尚处在初级阶段,行政法治还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制度上都面临着挑战,依法行政这一深刻的观念更新和制度变革还任重道远。要学习宪法,树立牢固的宪法意识,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行政首先要依宪行政。要了解与科学发展有关的主要法律制度,提高依法推动工作、解决矛盾的能力。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落实行政许可法,切实转变行政管理职能,自觉规范行政行为,依法提高行政效能。

在实践中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领导干部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织者和实践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要靠学习,更要靠实践。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检验学习的效果。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认识,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增长才干、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1、要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再好的理论,如果不与实际相结合,不落实到实践中,也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事实上,贯彻落实的过程就是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就是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使之符合客观实际的过程。要提高广大干部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广大干部学会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谋划、检验自己的工作。只有在深入实践和认真落实的过程中,我们的认识才能跟上实践发展的要求,才能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2、要在基层锻炼中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要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干部在实践中经受锻炼、接受考验,特别是要组织和安排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和基层一线去,到问题最多、矛盾最突出、发展最落后的地方去,在实践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事实证明,通过多岗位、多渠道的实践锻炼,许多领导干部发展区域经济的能力、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3、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把具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努力在广大干部中营造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的良好氛围,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考核标准要体现科学性,既看经济增长的数量指标,又看经济增长的质量指标;既看经济发展情况,又看社会进步情况;既看当前取得的“显绩”,又看对长远发展有利的“潜绩”。政绩观决定工作思路和方向,有什么样的政绩观最终决定有什么样的发展观。要以制度建设规范政绩,努力形成促使广大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导向,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4、要把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统一起来,既要看通过学习,理论水平是否提高了,思想认识是否统一了,更要看实际行动,看实际效果,看科学发展观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得如何,看本地区本部门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解决得如何。我们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是只为少数人的发展,不是畸轻畸重不协调的发展,不是竭泽而渔难以持续的发展,不是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发展,而是科学的发展,一句话,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又好又快的发展。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能够推动科学发展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总之,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一靠学习,二靠实践。当前,学习首先要学科学发展观,实践首先是要参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只要我们毫不松懈地坚持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并能成为全党的一种自觉和习惯,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就会有根本保证。

2023年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大全篇二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动我局党务人事工作迈向新台阶具有重大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树立科学人才观,对于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努力开创新时期的用人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千秋大业,关键在人”、“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单位要腾飞,都离不开人才工作的发展。以科学人才观的要求确立新的人才标准,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为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强、业务优秀、廉洁干事,为党的宗旨去坚强奋斗的干部队伍做好组织和政治保障。

对于党务人事部门,学习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就是要把科学人才观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标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努力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一个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我局是一个成立时间不长的单位,年轻职工所占比例大,做好人才工作任重道远。用科学人才观指导我局的人事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局党委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部门工作职责,努力加强我局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标准和要求,结合我局的具体实际,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制度;要加强党务人事干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人事干部队伍,努力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党的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发展和进步的水平。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我局党务和纪检工作的深入开展,要把党务、纪检工作放到服务于流域管理和工程建设的进程中来把握,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步骤和各项举措相适应。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实解决损害职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党务和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风气,以良好的作风、踏实的工作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党务人事工作千头万绪,政策性、政治性、原则性和保密性很强。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新任务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树立公道正派形象,按照“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公平”的要求,加强部门自身建设,落实岗位职责,转变作风,拓宽思路,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室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关心和帮助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把我局党务人事工作推向前进。

2023年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大全篇三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际、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实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新飞跃。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是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根本指导原则。所以我们一定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来推动我们的各项工作开展。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只有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来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针对当前我市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我们更应该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变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机关国有资产向集中统一管理的方向迈进。

一是管理成本高。各个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后勤保障一家一户“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存在,楼堂馆所你有、我有、全都有,资产得不到充分利用。

二是资产配置严重失衡。由于分散管理,缺乏合理统一的配置标准和相应的调控机制,政府难于对办公用房实行跨部门、跨行业调余补缺,致使各部门之间配置的办公用房数量、质量严重失衡,人均建筑面积高低相差太多,据xx年统计,高的部门人均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低的人均建筑面积不足10平方米,往往是权重部门办公用房多,条件好,设施配备齐全,在机关三大院外面部门有的处长办公室比我们的市领导的办公室面积还要大;权轻部门办公用房少,条件差,办公设施也只能一般般。

三是资产处置随意。由于分散管理,政府不能充分代表国家行使资产所有者的权利,各占有单位实际上行使着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不少单位随意将富余的房产进行出租或出让搞创收,用于单位的福利,我们平时说的就是单位的自留地,实际上也是滋生腐败的土壤,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往往造成公务员待遇差距很大,这种“苦乐不均、分配不公”现象,严重挫伤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四是权属管理不规范。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原因,在权属管理上普遍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一是产权不清,主要是主管单位与下属事业单位之间,往往是主管部门报建,财政拨款,下属单位做产权,当下属单位改制时,容易造成政府资产流失;二是对产权产籍档案疏于管理,资料丢失严重,造成无法办证,很大一部分无法做产权,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隐患。

针对上述的种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体制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家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中央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科学发展观问题的,它表明,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所以,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机关国有资产向集中统一管理方向发展。

一要建立切合实际的管理体制。由于多年来分散管理体制带来诸多问题和种种弊端,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统一的建设管理、权属管理、调配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的新型管理体制。

二是推进权属集中统一管理。把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开,产权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明确职能定位,落实职能部门和监管部门,明确其主要职责。使职能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能够灵活运用直接管理、委托管理、授权管理等方式,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效益。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际、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实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新飞跃。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是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根本指导原则。所以我们一定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来推动我们的各项工作开展。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只有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来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针对当前我市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我们更应该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变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机关国有资产向集中统一管理的方向迈进。

一是管理成本高。各个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后勤保障一家一户“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存在,楼堂馆所你有、我有、全都有,资产得不到充分利用。

二是资产配置严重失衡。由于分散管理,缺乏合理统一的配置标准和相应的调控机制,政府难于对办公用房实行跨部门、跨行业调余补缺,致使各部门之间配置的办公用房数量、质量严重失衡,人均建筑面积高低相差太多,据xx年统计,高的部门人均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低的人均建筑面积不足10平方米,往往是权重部门办公用房多,条件好,设施配备齐全,在机关三大院外面部门有的处长办公室比我们的市领导的办公室面积还要大;权轻部门办公用房少,条件差,办公设施也只能一般般。

三是资产处置随意。由于分散管理,政府不能充分代表国家行使资产所有者的权利,各占有单位实际上行使着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不少单位随意将富余的房产进行出租或出让搞创收,用于单位的福利,我们平时说的就是单位的自留地,实际上也是滋生腐败的土壤,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往往造成公务员待遇差距很大,这种“苦乐不均、分配不公”现象,严重挫伤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四是权属管理不规范。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原因,在权属管理上普遍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一是产权不清,主要是主管单位与下属事业单位之间,往往是主管部门报建,财政拨款,下属单位做产权,当下属单位改制时,容易造成政府资产流失;二是对产权产籍档案疏于管理,资料丢失严重,造成无法办证,很大一部分无法做产权,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隐患。

针对上述的种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体制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家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中央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科学发展观问题的,它表明,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所以,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机关国有资产向集中统一管理方向发展。

一要建立切合实际的管理体制。由于多年来分散管理体制带来诸多问题和种种弊端,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统一的建设管理、权属管理、调配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的新型管理体制。

二是推进权属集中统一管理。把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开,产权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明确职能定位,落实职能部门和监管部门,明确其主要职责。使职能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能够灵活运用直接管理、委托管理、授权管理等方式,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效益。

2023年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大全篇四

经过最近的学习,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提出的现实根据、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现就结合水文基建发展的现状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为适应我国新的发展形势提出来的,是针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来的,也就是在我国社会发展成就瞩目与挑战并存的状况下提出来的,这对正确认识水文基建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超前谋划,科学编制规划

要按照大水文观的要求,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对全国水文事业发展规划进行丰富和完善。在其指导下,全面开展“十二五”建设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的编制其他专项规划。要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布局各类站点设施和业务系统,科学比选方案。要注意各类规划之间的协调、衔接。争取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科学有序、全面协调、符合大水文观要求的水文规划框架体系。

2.提高质量,继续加强前期工作

前期工作一直是制约水文增加投入的瓶颈。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在继续多储备项目的同时,着力提高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保证建设时批复的投资能包得住。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对每一个项目在每一阶段都要认真收集资料,加强现场踏勘,开展必要的地质勘探和科学试验,落实必要的建设用地,开展市场调研,复核优化比选方案,保证前期工作在每一个阶段都达到要求的深度。

3.实践创新,探索适合水文设施特点的建设管理机制

水文设施点多面广,单点规模小,投资额不大,立项时常常把若干个单点工程是打捆包装成一个大的项目,而在建设时又需要解捆儿来分别建设。具有一个项目事实上存在着多个建设单位(法人),单位造价和管理成本高等特点。又由于某些设施(如缆道等)专业性强,难以找到具有专业施工资质的建筑商,又缺乏质量认定规定,造成按现行规定这一部分无法验收的现象。凡此种种,都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创新,建立适合水文设施特点的建设管理机制。

水文基本建设工作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去面对。在实际工作中,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按照大水文观的要求,遵循建设规律,努力为水文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物质基础。近期工作重点是丰富规划,完善相关前期工作,初步建立健全水文基本建设相关的规定和规程。要抓紧组织编制中小河流洪水易发区水文监测一期工程、跨界河流水文站网建设二期工程、“十一五”水文水资源工程等项目的初步设计,组织编制今年已经下达计划的水文设施工程项目建议书、可研和初设报告等3个编制规定。根据2009-2011年中央水利前期工作投资滚动计划的要求,抓紧开展全国水文事业发展规划的丰富完善,启动“十二五”建设规划、国家水文水资源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水文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和施工规程编制工作。

2023年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大全篇五

学校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得到终身发展是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对学生一生的关怀,这应该是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如果我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就不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短视行为,就不会急功近利,就不会把目光只盯着学生的分数,就不会漠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既是一种教育的视野,也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更是一种教育的责任。小学虽然只有六年,但应该想学生六十年。

学校要着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学校办学的核心内容。一个美好的健康的人,必然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是身体和心理和谐发展的人,是充满生命活力而又幸福美满的人。因此,从学生活动的人文环境到课程计划的执行,从学校各科教学到各项管理工作,都必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追求。如果我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就不会出现课程计划不能得到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不能得到落实。

学校要着力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得到主动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奋斗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是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学校必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与自我完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要着力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在自身成长中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学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关注学生主动发展,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建立高效课堂,倡导有效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学习。

学校要着意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是学校的办学追求,尊重学生个性,优化学生个性,应该是教育努力的方向和不懈追求。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历史上凡有所建树、有所创造的人,大都是个性独特、与众不同的人。有人说,天才就是怪才,所谓怪,就是独特个性的表现。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在保护学生的创造力。泯灭学生的个性,就是扼杀学生的发展,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个性发展,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尊重。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个性,让每一位学生的智力潜能和个性特长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为学生创造一个无限光明和幸福美满的人生奠基,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教育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矢志不渝,孜孜以求。

2023年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大全篇六

十七大召开以来,学校组织了多次学习十七大报告的会议和讲座,使我思考、收获了很多,对教育教学我有些粗浅的认识。

在我看来,所谓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发展是第一要务,以人为本是其核心内容,而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其基本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最终的目的。

科学的发展观归根到底是指导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来说就是指导教育教学的理论指南。

首先,我认为应该要换位思考,也就是从学生的角度上来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对无论是教学、学生管理还是活动的组织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而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要从学生和老师两个角度来分析。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首先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会有无意识的叛逆行为和心理,而且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家里他们是被家长宠坏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时却是十分孤独、封闭的。而作为一名教师,其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其间的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所以换位思考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其次,用发展的观点,解放思想,创新思路。

我认为任何实践、理论都离不开发展,都需要创新,而这就需要我们来解放思想,不走寻常路。现在这个时代是信息文化多元的时代,在讲课的过程中,有时课本上的知识和信息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作为老师,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更新更具有代表性的资料来充实课堂,也是对教材、知识的更深层的挖掘,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最后,我认为一切的理论还是要回归指导实践的。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只有工作的热情和想法是远远不够的,怎样能够尽快地进入教师的职业角色,怎样能够把思想和理论付诸于实际的教学当中,确实需要一个量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对最初想法的反复修正以及向有经验的老师们学习,以便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更符合新课改的需要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023年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大全篇七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只有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当前,教育领域里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对于良好教育的强烈需求与良好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管是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强烈需求,还是解决教育事业前进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教育综合实力,都必须依靠发展。加快发展,始终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直辖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优先发展教育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4年。基础教育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两基”人口覆盖率从直辖之初的40.45%上升到100%,“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督导检查;高中阶段在校生规模从直辖之初的38万人增加到100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4.5%。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学校在校生和招生比例都接近1∶1,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大体相当”的目标。高等教育发展实现重大跨越,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基本完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跨入了大众化阶段。成人教育稳步持续发展,全市基本建立起实用型、开放型的各种层次的成人教育培训体系。

教育事业的发展成就,源于“优先”的真正落实;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也需要“优先”的强力保障。胡锦涛在2015年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优先”的要求,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这“三个优先”既是工作的原则,也是衡量的标准。因此,站在新起点上的重庆教育,要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必须大力倡导尊师重教,以更加强大的魄力落实“三个优先”,以更加健全的制度保障“三个优先”,以更加完善的机制体现“三个优先”,以群策群力的共识促进“三个优先”,真正使“教育优先”成为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天地万物,唯人为贵”。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教育作为培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树人育人。在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在促进人的发展上,教育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直接、更具体、影响更深远。

因此,我们应当把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和永恒追求,将“人本”这一核心思想落实到教育工作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环节,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性关怀,使教育活动始终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教育发展为了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通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人的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近几年来,重庆市坚持把素质教育作为全部教育工作的主题,认真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改革培养模式为重点,以加强体育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关键,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一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二是把培养模式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在高校逐步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三是把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不断深化中考、高考制度改革。四是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措施,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根本,着力建设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自觉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直辖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重庆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具有历史性里程碑意义,但不容忽视的是,教育改革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非科学发展的教育现象或倾向依然存在,片面追求规模的粗放式发展对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城乡和区域的不均衡发展对教育公平的实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未能得以充分发挥。

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大力促进教育事业沿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健康发展。坚持教育的全面发展,就是要致力于构建起更加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和更加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要在建立和完善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上,促进全社会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打造开放、灵活、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平台,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坚持教育的协调发展,就是既要处理好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教育更好地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地融合起来,与市场需求紧密地联系起来,确保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又要处理好教育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努力促进教育内部各种关系和各种要素之间更加协调、更加和谐。

坚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处理好发展节奏与发展质量的关系,确保教育事业在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持续向前发展。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应当是以提高质量为前提的发展,没有质量的发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没有质量的发展速度是不能持久的速度。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立足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立足于人类文化的传承创新,高度重视“发展质量”,认真研究“发展质量”,努力追求“发展质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的奋斗目标,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心放在实现“三个普及”上,全面提高重庆教育发展水平。一是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的基础上,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为重点,加快建设城乡统筹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40个区县实现“双高‘普九’”目标。二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以改善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条件为突破口,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到2015年,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三是普及高等教育。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重点,不断完善高等学校办学条件,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形成充满活力、适应需要、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普及高等教育的目标。

四、切实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既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又要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

统筹好城乡教育发展。要紧紧围绕落实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着力破除制约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瓶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解决“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流动人口”这“三类人口”的教育问题,努力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这“三个差距”,统筹推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这“三个发展”,建立健全制度科学、统筹协调、权利平等、机会公平的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

统筹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要着眼于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不但要努力办好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教育,还要处理好公办、民办和中外合作办学的关系,按照“着力优化公办,大力发展民办,积极引进外办,鼓励支持联办”的思路,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力争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上有新的突破。

统筹好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当今教育的竞争,既是发展速度的竞争,更是发展质量的竞争。发展速度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简单的教育增长并不是科学发展。因此,必须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既要注重当前,更要注重长远,既要扩大规模,更要优化结构,既要讲求速度,更要重视质量,继续推进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教育布局,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

统筹好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从“就教育论教育”、“就发展论发展”的狭隘思维中解放出来,以系统性思维、国际化眼光、现代化理念,正确处理好教育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努力以最小的发展成本实现最好的发展质量。

统筹好各种群体的教育。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取向。没有教育的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没有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应当始终坚持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统筹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教育问题,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更加关注和保障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致力于教育制度的公正、教育权利的平等、教育机会的均等,以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围绕教育公平抓好教育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育好每一个孩子。

2023年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大全篇八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战线第一线的教师,深感这次学习时间活动的重要意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决破除一切阻碍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坚决纠正一切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行为,真正把思想方法转变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

教育的发展也就是最重要的人的发展,必须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指导下的一种科学的发展方式,追求的是健康的、协调的、全面的、合理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建未来社会的本质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按照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有人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有了它,学生就可以积极地汲取知识完善自己的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身为教师要每一节课都要精心设计导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满了疑问和期待。

课堂教学要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力避以讲代思、以讲代练。在重点内容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中、在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形成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与表达,及时反馈与调控,提高讲的针对性与练的有效性。善于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做到视觉、听觉同步。

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充分体现3个基本持征: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即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要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整堂课有着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使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根据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资源,形成后续的教学行为。

每一堂课都要给学生留出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将教师的思路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充;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给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抓住;给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对自己的教学,力争做到“三反思”,即教学前反思、教学实践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分析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得与失,甄别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进程的差异,进而不断的调整教学,优化教学。

加强“有效训练,分层作业”的.研究。为学生精选适合不同学生层次发展的个性化作业。课内作业主要解决课标要求,课外作业满足差异自主发展需求。避免机械重复训练,引导学生跳出题海,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做到辛苦教师一人,解放学生一片。努力防止诸如分层教学和学案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最近的研究发现,按学生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并无益处。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学者乔鲍勒的研究显示,混合能力数学班的学生成绩优于分层教学班。

明确真正的教学成绩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协调的发展,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要努力打造使学生在未来的高考中,甚至在更远的未来的的学习中终生受益的教学。

尊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践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学生、尊重创造”的师生观,善于集中学生的智慧,凝聚学生的力量,取得学生的支持。

学生不应当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人民教师牟利的工具,更不应当是身为党员的人民教师的谋取任何利益的工具。忠实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重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可学习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的提高。个人的功名利禄应当至于这一切之后。正所谓“宠利勿居人前,德业勿居人后”。坚决贯彻学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案和习题奴隶。我们要努力改革创新,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做出一共真正的共产党员应当履行的义务。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