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致富能手发言稿(热门16篇)

时间:2023-12-08 08:01:27 作者:温柔雨

发言稿是演讲时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组织语言,使演讲更加流畅和有条理。阅读这些发言稿范文,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和演讲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演讲能力。

致富能手发言稿

**市**镇**村**夫妇,夫妻恩爱、互相提携,尊老爱幼、热心助人,他们用生活和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坚强阵地和爱的港湾的真谛,受到当地村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大胆创业,勤劳致富。

年轻的**和她的丈夫冯耀雄在上世纪90年代都曾是**市大型国企美雅公司的生产工人,但参加工作一段时间后,**看到了回乡发展农业的契机,积极与丈夫沟通商量,两人先后辞去在当时红红火火的美雅公司的工作,回乡承包山坑田开挖鱼塘,开始走农业养殖的道路。创业道路艰辛,经历过养殖初期经验不足、资金技术不足,市场价格波动对养殖场等挫折后,**夫妻一度想打退堂鼓,但通过认真分析现状,夫妻俩坚持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努力学习科学养殖的技术,由于**肯下苦功钻研,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边学边实践、边总结,随着养殖经验的不断积累,养殖场的发展始见成效,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凭着**夫妻积极进取的态度,经历多番磨难后,她家的养殖场从最初的30多亩山坑田,发展至目前达130多亩,建设猪舍达4000多平方米,发展林地种植面积100多亩;另一方面,通过总结探索逐步创出了塘中养鱼、塘基养猪和周边种林的立体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猪场生猪存栏量达1500头,年肉猪上市达3000多头,整个农场年产值可达500万元。**家养殖致富后,不忘帮助乡人发展生产,她鼓励和扶持该村的妇女走养殖致富的道路,带动和扶持村中的妇女们投入养殖业,现全村以妇女为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利用低洼山坑田开挖鱼塘700多亩,成为了**镇有名的养殖致富村。由于**的事迹较为突出,她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双学双比”活动女能手、“双学双比”活动先进个人,20xx年度被评为江门市“巾帼科技兴农带头人”、广东省“双学双比”活动优秀女能手,后又被评委全国“双学双比”活动女能手。

二、夫妻和睦,尊老爱幼。

**夫妻不仅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在生活上两人更是互敬互爱互商互谅,共同分担家务,孝敬老人、教育孩子,凡事一起商量,互相配合,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为人妻、为人母和为人媳,**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孩子和老人,关心体贴丈夫,并不因工作和学习而有丝毫的怠慢。逢年过节或公公婆婆、父母的生日,她记在心里,放在心上,她总会寄上一些现金和礼物,让老人感到儿子、女儿总在关心他们,生活上宽裕,精神上幸福。去年,她的母亲心脏重病住院做手术,她放下工作,全心全意守在母亲床前照料一个多月,直至母亲康复出院。

三、以德育人,母慈子孝。

夫妻双方十分重视对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他们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非常注重榜样的力量,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孩子在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自理能力强,是好孩子;在外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懂礼貌,讲卫生,爱清洁,是个好公民;在学校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兴趣广泛,是老师的好帮手,是同学们的好伙伴,是学校的好学生。如今,一双儿子健康成长,大儿子已顺利考上了大学学习会计学,小儿子也成为了一名中学生,除了拼搏学业,两个儿子总是想着要减轻父母的负担,一放假就会回到家中农场帮忙,一家人共同奋斗,齐头并进。

四、参政议政,出谋献策。

**在20xx至20xx年期间连续两届担任**市第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其丈夫也在20xx年―20xx年间担任**镇两届政协委员。在此期间,夫妻俩认真收集民意,通过整理和思考,就怎样发展当地农村经济、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提出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代表们的`认可,并争取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应有的贡献。20xx年9月,在镇妇联的倡议下,**带头成立了该镇首个女性协会“**镇种养殖女能手协会”,通过打造女性组织团体阵地,搭建交流平台,举办一些技术培训班等,促进了本地种养女能手和养殖户们的沟通交流和技术共享,推动本地农民妇女增收致富。

五、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在自己的生产生活劳动中,清晰的认识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光靠苦干是不够的,更需要巧干,必须用科学指导生产。因此,她积极参与市、镇妇联举办的“绿证班”、“一专多能”短训班和养殖知识学习及农技方面的培训课程,为了学习种养殖管理技术,她还订阅了多种农技报刊杂志以便第一时间掌握农技知识。此外,她还在妇联和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20xx年到20xx年期间,两次赴京参加中国农博会,在农博会上她认识了来自各地的种养女能手,相互交流养殖经验和心得。**认为通过参加这类型的农博会,不仅能增长见识、学到新技能,还大大增强了继续把事业壮大发展的信心。

六、热心公益,倡导文明。

在公益事上,**一家更是不遗余力,每年**及其家人都积极参加我镇举办的“一元爱心日”等捐款活动,坚持为弱势群体尽一份力,在当地村民中受到极佳的评价,起到模范的作用。**家庭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科学理财,理性消费,家庭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她还自觉改进养殖场内的循环净化系统,加强绿化,引领临近同行和村民美化生活环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播种文明,收获幸福。**夫妇二十多年的努力和付出,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她美满的家庭和事业也成为了**镇优秀文明家庭的代表。

致富能手发言稿

刘满生,常宁市板桥镇太坵村五组,贫困户,患有先天性脊柱畸形,肢体四级残疾人。家里有4口人,妻子侯建英、女儿刘仕贞是精神残疾人,儿子刘仕杰在校读书。全家4口人生活来源仅靠刘满生骑电动三轮车载客挣点微薄收入艰难维持。1月,刘满生携妻带子回到了家乡太坵村,想在家乡做一份养家糊口的事。这几年,在党和国家脱贫攻坚大好政策下,他从一个贫困残疾户到养蜂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刘满生把这份辛苦的事业演驿出了别样的甜蜜。几年里多次获得荣誉:被常宁市委、市政府授予“自力更生脱贫群众”荣誉称号;被常宁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脱贫之星”荣誉称号;评为衡阳市“脱贫路上我最美”脱贫先进典型;度获得常宁市“脱贫示范户”荣誉称号。

刘满生,面对着一家4口人中就有3个是残疾人的困难处境,家庭生活举步维艰,他内心饱受煎熬,但从没有向困难低头。他坚信,只有靠自己顽强拼搏才能让家里日子过得好起来。他知道靠骑电动三轮车载客是挣不到几个钱,而且还有危险苗头。正当创业无望时,此时本村有个村民在家搞蜜蜂养殖,问他想不想养蜂,一句短短的问话激起了他养蜂的念头,刘满生考虑到养蜂低投入、高产出、周期短、成本低,劳动强度偏小,虽身患残疾,打理蜜蜂养殖的事还能得身应手。经过一番思索后,他暗自下定决心,毅然选择了在本村搞蜜蜂养殖。

太坵村虽地处偏僻,但土壤较肥,连绵起伏的山岭上,树木苍绿、植被茂盛、花草资源丰富,是个适合养蜂的好地方。204月,他东拼西凑,凑齐5000余元作为第一次养蜂的启动资金,从本村蜜蜂养殖户购买了4箱蜂种大胆尝试养殖,由于没有接触过蜜蜂养殖,加上缺乏技术、经验等原故,养蜂遇到了很多困难,不久,养殖的蜜蜂有的出逃、有的遭到马蜂攻击,蜂场经常出现“蜂去箱空”的状况,让他感到很是焦虑,前期投入打了水漂,蜜蜂养殖几度限入困境。正当一愁莫展、进退两难时,镇、村干部了解到其创业资金短缺等困难时,206月,利用扶贫政策给他申请了扶贫小额信贷4万元,助力其继续创业。刘满生想定的行业是不会轻意改变的,他不服输、敢拼敢闯,拿上这笔贷款,再一次购买了30箱蜂种和养蜂材料。考虑到缺乏专业养蜂技术,镇扶贫办推荐其参加了常宁市电子商务师专业(工种)电子商务培训班,通过在培训班的扎实学习,收获不少,平时多向养蜂专业人士请教,掌握了更加全面的养蜂技术。这样一来,创业干事更加有信心,蜜蜂养殖大胆有底气,利用学到的养蜂技术,他带着一家4口人,扎根老家深山丛林,用心经营着蜜蜂养殖,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养蜂纯收入2万余元,并顺利实现脱贫。

刘满生家庭脱贫致富没有忘记本村贫困乡亲,12月,创办了常宁市刘氏蜂蜜自营蜂场。有了自营蜂场,蜜蜂养殖才会向规模发展,他吸纳3户养蜂户(有2户贫困养蜂户),帮助贫困户就业7人,共有养蜂场地3处,养蜂200余箱,遍布大坵村各个山岭上。作为养蜂领头人,让其他贫困户一起来养蜂致富是他的追求目标,养蜂是个细心活,他耐心地向养蜂户传授养蜂技术和经验,用心经营好蜂场。创办养蜂场以来,20合计产蜂蜜6000余斤,蜂王浆50余斤,蜂花粉100余斤,蜂槽蜜300余斤,产值约35万元。分开计产后,他的蜜蜂养殖场产蜂蜜1800余斤,蜂王浆20余斤,蜂槽蜜50余斤,全年产值约13万元。成了贫困户中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并带动周边贫困村民共同脱贫致富。

大坵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蜜蜂养殖效益有了,蜂蜜滞销问题来了,为有效解决蜂蜜滞销问题,常宁市扶贫办将其蜂蜜产品列入《常宁市消费扶贫产品目录》中来,搭上消费扶贫平台为其销售蜂蜜3000余斤。他创办的养蜂场,目前运行良好、产业兴旺,既解决了些许贫困户就业,又带动了少数贫困户脱贫致富,是常宁市脱贫攻坚“脱贫示范户”,更是常宁市残疾人脱贫攻坚中的优秀典范。

刘满生作为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残疾人脱贫攻坚中的优秀典范。他深知,每一步成长都搭帮党和国家脱贫攻坚大好政策,离不开常宁市委、市政府等各相关部门的精准扶持。他家脱贫致富了,生活幸福了,却没有忘记党的恩情,他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党恩。继续扎根深山,更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在蜜蜂养殖的道路上不断成长状大,带领更多的贫困乡亲共同致富奔小康。

致富能手发言稿

赵运生是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大旭村人,身残志坚的他在脱贫路上奋勇争先,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成为当地自主脱贫的的励志典型人物。

身残志坚不言弃。

对赵运生来说,多年前的那场病是他一生的痛。

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过后,赵运生开始出现左腿发麻疼痛,抬腿时发沉或无力的状况。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骨髓炎,连续进行了四次手术后依然无果,结果落下了终身残疾。那一年,他才12岁。

拖着残疾的腿,成年后的赵运生无法外出打工,但是他学会了开三轮车,依靠拉客和散养鸡为生。妻子赵玉英为了照顾孩子,平日里也只能种菜增加收入。而且家中还有一个上了年纪的老母亲,再加上3个孩子都要上学,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处处都是让人苦恼的开销,家庭一度十分拮据,是村里出了名的贫穷家庭。

2016年,赵运生家被列为国家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在县、镇级扶贫部门及扶贫干部的帮助下,赵运生一家6口购买了由政府出资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正在上学的孩子也得到了每学年3000元的生活费补助。家庭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赵运生心中对脱贫致富越发向往。

脱贫路上勇争先。

虽然患有残疾,但赵运生一直没有停止劳作,为了让孩子、妻子得到更好的生活,在得知政府将扶持6万元为他发展产业后,赵运生心中燃起了一簇希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火苗。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不能辜负了党的好政策,我要对得起政府对我的关心。”

经过市场考察和分析,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赵运生主动向扶贫办提出发展养殖计划。很快,赵运生便收到5000元的前期启动资金,他整合手头上的存款,迅速购买了一批鸡苗和饲料,在屋后搭建了简易鸡棚,尝试发展林下土鸡养殖。镇扶贫工作队得知后,向县农业农村局讨教相关的养殖经验技术,上门给赵运生送去了养殖技术指导。

赵运生养殖土鸡特别用心,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准备鸡食、喂食、清理鸡舍......一直忙到深夜。在赵运生的精心饲养下,这一批鸡苗成活率极高,在初便为赵运生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尝到甜头后的赵运生认为,只有大规模的批量养殖,才能将收益最大化。

年,他陆续投入剩余的帮扶资金,租了13亩山边地、鱼塘,并购买了3000只鸡苗。由于鸡场依山而建,亲近自然,远离人烟,大大降低了病害风险,2017年5月出栏的鸡达到多只。村民们说,全村就数他的鸡养得最好。赵运生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要做到!”

不等不靠摘穷帽。

刚看到希望的曙光,命运却再次和赵运生开了个玩笑。一直以来,赵运生都是通过到市场散卖的方式进行销售,批量生产后,由于市场散卖消化力弱,这2000多只鸡出现了滞销。这一年,赵运生主养的7、8斤重的鸡市场销路差,每滞销一天,就要亏损上千元的饲料钱,这让坚强的赵运生几度落泪。

县、镇的帮扶干部得知情况后,在微信朋友圈里广泛转发起了滞销信息,帮忙联系县内部分餐饮机构,并协调县电商中心,为赵运生发起爱心卖鸡活动。多措并举下,一周内便销售了滞销鸡400多只,每卖出一只鸡还为赵运生募得10元善款。最终,赵运生不仅一个半月便将滞销的2000多只鸡卖光,还稳定了销售渠道。2017年他一共售出了3000只鸡,纯利润达到6万元,当年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脱贫标准,顺利脱贫。

滞销难题给赵运生造成很大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借着这段经历,赵运生悟出了新的销路:规模养殖必须挂靠“专业户”、“龙头企业”。除在市场散卖外,在帮扶干部的引导下,赵运生先后与李木子农场、上帅农场形成合作关系,通过订单养殖降低滞销风险。

根据市场价格波动,按照不同农场的订单协议,每批次的利润有所不同。2017年卖出6000只,年卖出3500只,卖出4000只。每年买卖流水均达到10万元以上,是县内精准扶贫户中脱贫效果显着的典型。

目前,赵运生鸡场存栏生鸡2000只,年内已出售1500只,收入13.5万元。

如今,赵运生一家有着稳定的收入来源,在县城住上了新房子,3个孩子也已长大成人,生活蒸蒸日上。赵运生逢人便说:“是党的政策好啊。”这位不等、不靠、不要,身残志坚的硬汉子,靠着坚强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成为了连山脱贫教育的“活教材”。

致富能手发言稿

女到一家加工厂打工,打工期间,她发觉所干的工种是一赚钱的门路,她就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已干。于是她辞去工作,回到家苦口婆心说服丈夫及父母帮助筹措资金,在家中给别人代加工薯片,起早贪黑半年下来净赚5000元。这在当时收入并不富裕的农村来讲很不简单,一个农村妇女半年赚这么多钱,乡亲们都夸她有心计、能干。可谁知她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扩大规模。她要租赁村里一个大院,成立一个加工厂。原来发现给别人代加工,不但利润低,而且加工时间短,受天气影响大,原料产地又不在本村,小打小闹没有竞争力,所以决定自己成立加工厂。

是一个奋斗之年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她租赁了一处荒废的大院。夏日炎炎院内杂草丛生残墙断壁她顶着烈日和家人拨草平地同建筑队筛砂搬砖劳累过度曾一度虚脱几次晕倒历时三个月硬是靠借贷来的六万元修建起一处较标准的薯网片加工厂开始了她艰难的创业之旅。

阳光灿烂,秋风习习,看着薯片象金叶一样金光灿烂,的心里惬意极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国际市场风云突变,价格大幅下滑,加之天公又不作美,阴雨连绵,致使薯片全部起了黑色的网印,成了废品干,仅此一项,损失高达万余元,并且因价格下滑每天还有二百余元的损失。突如其来的打击,蒙了,各种议论铺天盖地,压的她喘不过气来,不少人对她说:快停产、转产吧,干薯片加工业利润薄,制约因素多,特别天气、市场又是不可控因素,实在太难了,风险也太大了。到底该怎么办,深思起来。

这样一来,吃了定心丸。依靠科技,通过节能技术降低煤耗,用快速红薯糖化法缩短了加工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经过一年的奋斗,销售成本干60吨,产值20余万元,一年还清了家中的`全部借款。

加工薯片能致富,给村里人闯出一条致富的门路,仅加工厂解决劳动力达50余人,人均增收近3000元,成功的喜悦激励着向前进。这时发现,虽然加工厂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实际经济问题。于是,她就组织带动本村及周围村中的妇女在家搞加工业,原料由统一供应,产品统一回收,无偿提供技术。此招一出,顿时反应热烈。三庄镇台庄村民杨茂琴家庭贫困,听到这一好消息后,便找到向她陈述自己的困难,乐于助人的听了之后爽快的答应了她。

也许老天爷为了考验一下的承诺是否真实,杨茂琴加工薯片不到一个月,就发现薯片色泽发红、发暗,出成率低,并且有黑心,急的杨茂琴一家抓耳挠腮,紧急向求援,二话没说,急忙打车去了杨茂琴家。经过现场考察,分析原因,最后确定:一、蒸煮红薯后期火太猛,导致糖份大量流失,致使薯片色泽发红、发暗;二、蒸煮火候太小,是造成黑心的原因。现场讲解了加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手把手的教这位憨厚的农村妇女。这一年,虚心好学的杨茂琴收入达7000余元,在她的带动下村里又发展了5位加工户,帮助她周围的乡亲脱贫致富。到目前为止,由她发展的加工户已覆盖3个乡,8个村,26户,其中10户已跨入小康水平,还有16户已摆脱贫困。使薯片加工业在山区快速发展起来。

成功,使受到了众人称赞;热心,使得到乡亲们的拥戴。一位普通的农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的切身体会是:改革开放的今天,只要有一番脚踏实地的闯劲,依靠科学技术,在农村也一样能大有所为。如今,信心更大了,她说:干,就得干出个样来,争取三年之内,在现有基础上规模扩大,利润翻番,让更多的父老乡亲共同走向富裕的大道。

致富能手发言稿

在多数人眼里,残疾人是不幸的,不过,有的人虽然身体残疾,却意志坚强,他们不仅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还将这份成功和幸福带给了更多的残疾人。日前,人民网采访到了这样一位残疾人代表,他便是来自四川成都崇州市崇阳镇王殿村的贾渔。

“人生一世就应该想别人未想,做别人未做。”在贾渔看来,自己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正因为敢想敢做,才能克服困难创业成功。如今,自己致富了,更应该回报社会,竭尽所能帮助其他残疾人,为他们提供培训和就业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收入,让更多残疾人可以自食其力,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贾渔10个月大的时候,一场急性腹泻,使得原本身体健康的他身体素质和抵抗能力急剧下降,落下了终身残疾,身高定格在了1.3米,成为现在大家口中的“袖珍”创业者。3月,不幸再次降临,在打工回家的路上,贾渔遭遇车祸……然而,两次的不幸,并未让贾渔失去生活的信心。

206月,在车祸康复之后,经过深思熟虑,贾渔用自己当时所有的积蓄共计1700元,购进800只鸡苗,并将自家的猪圈改造成鸡舍,开始了创业历程。

创业并非一路平坦。第一批鸡刚投产,就遇到了的“非典”。那段时间,贾渔差不多一个月都没有走出家门,每天喂了鸡,就搬一个板凳坐到鸡笼旁去,看那些从书店购买的关于养鸡的书,看到最后,他甚至自己编了一本养鸡的书。20“非典”刚过去,又遭遇了至的禽流感。由于“非典”时期的经验积累,贾渔始终坚持科学防疫,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逆袭,在两年反反复复的市场行情下,仍获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在不断积累了资本以后,20养殖场已达到年出栏肉鸡3万只的规模。25岁的贾渔更是被成都市残工委等8家单位联合授予“首届成都市残疾人创业之星”称号。

“一人富不算富,我们要带领更多的残疾人朋友,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奋斗。”创业不易,残疾人创业更是艰难。为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贾渔以“惜福、感恩”为主题,正式注册成立“成都市福恩禽业有限公司”,寓意“感恩惜福,知恩图报”,并先后招聘了15名残疾人就业。

为顺应助残事业的发展贾渔在崇州市民政局登记注册了崇州市福恩公益发展中心并成立了党支部。此外贾渔还建立了一个占地近200亩的“福恩身心障碍人士庇护农场”庇护农场是集种植、养殖、生态农业体验、残疾人事业励志宣扬和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综合性残疾人事业平台。

“我将自己的产业与残疾人公益事业有机结合,不断开展公益培训和励志宣讲,希望通过我自身的经历去影响还在迷茫之中的残疾人朋友,重塑残疾人朋友们的信心。”据贾渔介绍,“培训基地”现有“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残疾人自媒体电商培训”“残疾人木雕文创培训”等成熟的助残培训项目,每年都要开展多期的公益活动;开展生态鸡养殖培训,无偿为崇州市贫困山区的残疾人传授生态鸡的养殖技术,并免费提供鸡苗,截至今年已经培训扶持了3000余人次从事生态鸡养殖,实现了农村特定残疾人以居家灵活的就业方式增加了残疾人的可支配收入。

从一无所有,到现在也能为他人伸出援助之手;从一个村民到如今的励志创业家;从乡村泥泞小路走上一个个演讲大舞台。这就是贾渔,一个想别人未想,做别人未做的“袖珍”创业者。

致富能手发言稿

***,女,大学文化程度,1970年9月生于**县拼茶镇,现任**农村商业银行公司业务部经理。42岁的她,成熟而睿智,热情而不失严谨,身上洋溢着**农村商业银行人特有的开拓豪气和创新胆魄。秉承长期积淀的职业道德修养,发扬一贯的专业专注精神,她在农村金融世界里演绎着别样的精彩。

作为一名中小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时刻不忘服务三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她靠着一股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农村金融领域服务了近二十年,为辖区内广大创业者默默无闻奉献。

一、专业品质赢得社会赞誉。

专业,是***赢得客户信赖的制胜法宝。从接触这个岗位开始,她就踏上了一条悉心钻研、持续提升的专业修习之路,再忙再累也要挤出时间学习。几年来她深入学习了信贷领域专业书籍,先后参加了上海起航、人民大学、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等知名培训机构的系统培训。同时,他借助各种论坛、考察和会议的机会与金融同业的客户经理深入交流,不断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二、做实授信,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

在中小企业信贷服务过程中,***始终坚持把贷前调查和评级授信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认真做实授信工作。任职**农村商业银行拼茶支行行长期间,结合辖内企业经营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全辖范围内的中小企业调查、授信、评级等工作,亲自带队,带领客户经理下乡入户进企业,先后走访了**纤维有限公司、**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纺织有限公司、**水产品有限公司、**纺织有限公司等多家中小企业,通过深入企业生产车间进行摸底排查,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在摸底调查过程中,认真调查收集了企业业主个人信用状况、家庭收支状况、企业经营管理情况、技术水平、行业状况、贷款需求情况及市场前景等,在深入细致的了解企业经营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存续时间、经营者素质、资信状况等因素进行评级授信,特别是对信用条件好的企业,在授信金额、期限、利率和担保条件上给予优惠,不仅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保障,也为全年贷款投放做足了准备。

致富能手发言稿

尊敬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贾文田,今年43岁,界头庙乡白家塬村会计。今天我荣幸能够代表优秀致富带头人发言,感到无尚地光荣,在此我表示深深的谢意。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九十岁生日,值此大喜之时,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党员,借此机会我代表界头庙乡全体农村党员以虔诚的祝福向伟大的党致以最崇高的敬意。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伟大复兴,取得巨大成就。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群众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在和平建设年代,又有多少优秀共产党人,为了党的事业,他们用毕生的心血,书写了一个个光辉的篇章;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面对那洪水、冰雪、地震等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冲在最前面,战胜了一次次困难,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

作为一名农村党员,我感受最深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xx年取消了农业税,结束了2600多年来农民“上缴皇粮”的历史,标志着我们中国农民的命运开启了一个不同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崭新阶段,现在不但不用交费,而且党和政府还给我们种粮发钱,粮食直补、农机补贴、养殖补贴、发展核桃、苹果等产业还给补贴钱,这些优惠政策的不断出台让我们农民打心眼里感谢共产党;新合疗、新农保的实施,使我们农民能够“病有所医,老有所依”;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为我们解决了娃娃上学的后顾之忧,国家替我们把孩子教育好,我们只要放心干活,放心挣钱,就能发家致富。新农村建设党和国家不断的投入,给我们盖房修路,解决我们的居住和出行问题。现在国家又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我的理解就是以后就没有农民这一说了,以后“种地就跟上班一样成为一种职业”了,党和国家就是要让我们农民在干完农活后能够像城里人那样享受生活。现在很多农村都在唱“新农村,好景象;砖瓦房,道路平;新房子,亮堂堂;风气好,人兴旺;共产党,真是好,领导我们奔小康”。

今天,县委召开大会隆重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农村致富带头人,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也体现了对全县广大共产党员的无比关爱,这个荣誉同样属于所有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此时此刻,面对飘扬了90个春秋的鲜红党旗,作为曾经在党旗下作出过庄严承诺的共产党员,我们深深感到荣誉和责任同在。成绩只能说明昨天,今天就是我们前进征程的新起点,我们要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无愧于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作为一名农村党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牢记宗旨,不辱使命,认真履行职责,带头建功立业,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一、要对党忠诚。始终做到头脑清醒、信念坚定,忠于党、相信党。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忠诚于党的事业,做党的忠诚卫士。

二、要勤奋学习。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党性、提高素质。

三、要爱岗敬业。积极协助后村支书、主任做好村上的工作,积极进取,不怕困难,带领全村人民共同致富,切实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要服务群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带着浓厚的感情为民解忧、为民造福。

五、要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党的工作纪律和国家法律,坚持自重、自警、自省、自励。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优质高效地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

谢谢大家!

文档为doc格式。

致富能手主要事迹

xxx,肢体残疾人,xx市xxx修脚堂总经理。1998年开始在洗浴场所从事修脚足疗工作,从学徒做起,他每天利用休息时间,刻苦练习修脚技术,钻研各种技巧,在3年后,创立了xx市xxx修脚堂。20xx年他去北京清华池牛德英老师举办的手足修复第一期培训班进修学习,提升修脚技能。近几年,xx市残联、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开设多期修脚技能培训班,他都被聘请为培训老师,累计为300余名下岗职工、残疾人进行修脚技能培训,并安置部分学员就业。xxx修脚堂现已招用7名残疾人就业,对4名残疾人进行技术辅助,帮助他们自主创业。他说:“我会凭借自己的经验给大家提供帮助,我很高兴能够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目前,xxx修脚堂已经开办三家直营店,是一家专业手足治疗康复保健的综合机构,同时还开设足疗反射调理等综合性养生服务。xxx靠技能、靠服务自主创业走到今天,为残疾人通过技能就业起到了表率作用。同时,他还积极开拓就业岗位,为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提供培训、实习服务,优先招录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事业作出了贡献。

致富能手事迹

今年39岁的袁xx,是红沙梁乡高来旺村的一名普通的农民,十年来,他转变观念,吃苦耐劳,努力拼搏,成为该乡的养鸡大户,为当地群众勤劳致富树立了榜样。

20xx年,袁xx毅然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蛋鸡养殖,他考虑了当地的养鸡业市场行情,认真研究了鸡蛋市场的供应和价格,认为在饲养蛋鸡是一条可行的致富路。

4月,他在妻子的支持下,通过借贷等途径,筹措资金15万多元,新建小型鸡舍两座,购进鸡笼,第一个在全乡搞起了蛋鸡养殖。他的行动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她无偿提供木材8m3,解决了新建鸡舍所需的檩木和椽材。

6月份,他购进3000只鸡雏。为了保证鸡雏的成活率,鸡雏头两个月的室温必须维持在38℃—40℃之间。室温超过了人的正常体温,他和妻子每天三次给小鸡喂食,饮水或防疫,每次下来,浑身都被汗水浸透。为了学习养鸡技术,他亲自请来县、乡的畜牧科技工作人员做指导,另一方面,自己认真学习掌握蛋鸡各阶段的饲养配比、防疫及病鸡的治疗技术。一分汗水一分收获,6个月后,蛋鸡进入产蛋的高峰期,鸡场每天产蛋近x斤。当年收入达6万元。

20xx年,他又筹措资金55万元,扩建中型鸡舍两座,购进鸡雏5500只。现在,他的养鸡场规模又扩大了,鸡舍面积达到了1000多平方米,可一次存栏蛋鸡8500只,年收入16万元。除此以外,家里还添了一辆小面包车,一台饲料粉碎机,家庭固定资产达到了x万元。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身边的群众:致富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只要找准市场,踏踏实实做事,小康生活就不再是梦。

致富能手主要事迹

杨xx,男,汉族,生于1986年10月,中共党员。2009年7月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理学学士。2009年12月参加工作,20xx年7月起担任草滩乡扶贫工作站站长。

杨飞虎带领草滩乡扶贫工作站一班人,积极学习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性文件,通过及时与县扶贫办沟通交流,确保乡扶贫工作站人员理解掌握的政策准确无误。利用工作间隙,组织乡扶贫工作站人员学习中央、省市县各级扶贫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力争不遗漏任何细节,做好知识储备,夯实理论基础。充分发挥乡扶贫工作站“智囊”作用,积极建言献策,按照省、市、县精准扶贫政策方案,制定印发了《草滩乡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分解到全乡各村。确立了以乡镇主要领导负全责,各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和驻村组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靠实了工作责任。他在认真学习省市县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的同时,通过及时总结和深入思考,结合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学、问、查、访等方式需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编写了《草滩乡精准扶贫知识手册》、《草滩乡精准扶贫基本知识50问》等学习资料,有效地解决了乡村两级扶贫干部的疑惑,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草滩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得以良好开展。

由于杨飞虎的敬业奉献、扎实工作,建档立卡、大数据平台、专项扶贫、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退出认定等工作成效显著,草滩乡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县前列。截至目前,共牵头组织召开各类培训会议25场(次)、培训乡村干部300多人(次)。

自担任乡扶贫工作站站长以来,杨飞虎一心做好本职工作,常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扑在工作上,朋友说他疯、同事嫌他傻,他知道精准扶贫工作大于天,心里的委屈只有自己往肚子里咽。然而正是他的“傻”和“疯”换来的是全乡扶贫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也换来了同事和领导们的赞许肯定,更换来了贫困户对他的认可和赞誉。在具体工作中,杨飞虎悉心指导乡村两级干部开展工作,学以致用,积极争当基层一线脱贫攻坚工作的排头兵,努力做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两个百分之百”,即:工作时间节点百分之百的准时,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县乡每项工作任务下达后,都能严把时间节点,制订工作推进时间节点进度表,并根据进展情况适时进行梳理总结,及时谋划好下一步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在时间节点上精准精确。工作任务落实百分之百的`高效,严格按照工作任务要求,明晰思路、统筹谋划、有序开展,力求各项工作内容的落实做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逐户了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调研走访不漏一户,全乡871户409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都亲自过、亲自问,并现场指导驻村干部为贫困户答疑解惑。夯实基础信息,对152户650人2014年脱贫人口和268户1230人2015年脱贫人口进行验收,认定12户70人2015年返贫人口。培育特色富民产业,依托整村推进项目,在贵清山景区沿线新建5家农家乐。紧扣金融扶贫,成立扶贫资金互助协会9个,全部实施倍增计划,首批发放增收贷款120万元;2015年第四季度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515万元,符合条件的有意愿贷款贫困户全部申报贷款审批资料,为贫困户脱贫增收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20场次,培训农民2035人次,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在建档立卡和大数据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中,他通过认真研究操作数据采集系统来查找工作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一天两会、一培训一审核”的高强度集中指导,全乡在建档立卡和大数据信息录入工作中始终走在全县前列,高质量率先完成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使全乡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精准指数达到100%,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和脱贫指标实现紧密衔接。他还不定期组织扶贫站人员对全乡871户贫困户进行随机走访,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的最新动态,为全乡脱贫验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下一阶段脱贫计划的制定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推广普及了“十字绣”工作法,即:摒弃以往粗枝大叶的工作方式,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像做针线活那样精准细致,“十”中的竖为上级一揽子政策精神,横为乡村户情实际;“字”为“水电路房、输加种养、教培文卫、迁保贷商”16字经;“绣”则是将十和字连接穿插起来,通过拉家常来掌握贫困户家中的真实情况。同事和农户对他通俗的说法一听就懂,也为他接地气的工作方式和细致专业的工作态度所折服。在他的不懈努力和精心指导下,草滩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受到单位和上级领导的普遍认可。创新内外宣传方式方法,在外宣上,主导真实准确,突出宣传效果快、广、新。2015年,由杨飞虎同志编写的稿件,在市级以上网站等媒介宣传报道55篇次。11月27日甘肃卫视《午间20分》栏目对草滩乡《“支部+”模式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报道。在内宣上,注重宣传形式合乡情,指导培训扶贫站及村级扶贫专干每周撰写工作信息,从中精选编制草滩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简报85期。同时,开通微信公众平台,邀请草滩乡贫困群众加入微信公众平台。一方面及时发布一些扶贫相关政策,使老百姓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政策,另一方面收集群众反应的问题和建议,便于以后开展工作。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有效地化解了扶贫干部和困难群众的矛盾,拉近了干群关系,提高了困难群众扶贫政策知晓率。

积跬步以至千里,杨飞虎相信,脚踏实地去做好脱贫攻坚的每一件事,为贫困乡村和贫困户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是对自己无悔青春的最好诠释,更是人生旅途的美丽风景。

致富能手主要事迹

xxxx,xx镇xx村人,原来是县医药公司的董事长,因多种原因,离开了医药公司,返乡创业。四处考察项目未果,村支部书记xxxx建议其找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唐善利主任,探讨创业项目。xx在唐善利主任的建议下,带领人员参加了泗阳县农干校举办的创业培训班学习,明确了自己的创业方向和项目。

根据所学的生猪养殖技术以及和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联系,xx投资3500多万元成立了苏种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苏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拥有两个子公司:宿迁市银农苏钟猪养殖有限公司和宿迁市圣农苏钟猪养殖有限公司,分别坐落在xx镇xx村、沈圩村。这是继宿迁市广源种猪养殖有限公司建成后,又一大型养猪场落户xx镇,加上50多户小规模养殖户和洽谈之中的养殖项目,使得xx镇的养殖产业已初具雏形。

苏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由xx、张雪冰、唐善曙、薛家虎等四位外地客商申报注册。两个公司第一期占地面积150余亩,投资3500余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流动资金xx万元,总建筑面积2.5万平米,存栏苏钟能繁母猪2500头,年出栏商品猪3万头,还可为入股农户及周边养殖户提供猪苗0.5万头。

苏钟猪因产仔率高,育肥速度快,胴体瘦肉率高而成为江苏省主要推广品种之一。xx镇苏钟猪扩繁基地的建成将成为江苏省目前最大的苏钟猪扩繁基地,每年可带动入股的500名养殖户走上致富之路。不久的将来,养殖业将会成为xx镇木材加工业之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致富能手主要事迹

王xx虽是一名残疾人,但他凭借超人的毅力开创了自己的獭兔养殖事业,同时还带动周边的不少乡亲共同致富。王xx从没想到过,獭兔竟然让他实现了从一贫如洗到家产百万的涅槃新生。他的人生犹如一篇童话,我们从他的成功史中,可以看出努力劳动的伟大价值。

王xx,今年四十岁出头,初中文化,右手残疾,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皇甫村人,人称“獭兔王”。他靠养殖獭兔致富,现有厂房7000多平方米,存栏獭兔5000多只,年收入40万多元。2011年,王xx荣获安徽省残联表彰的“安徽省十佳残疾人创业之星”和“安徽省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回首我的创业之路,个人奋斗和政府扶持是我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近日,王xx在接受采访时感慨地说,“对于伺弄庄稼的`农民来说,没了右手手指,干活的难度不言而喻,况且我妻子也是个残疾人。上有年迈的老母,下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靠种几亩薄地度日,日子过得很艰难。”

王xx也曾想外出打工,但多因手有残疾而吃“闭门羹”。但是,他不甘心一直贫穷下去,因为他要养家糊口。此后,他处处留心适合自己的谋生门路。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命运多舛的王xx有了转机。

事情原委是这样的:王xx在报上看到了獭兔养殖的信息,他觉得比较适合自己,因为投资少、见效快,易饲养,有销路。更重要的是,当地饲料资源丰富,比如花生秧、花生壳、玉米秸等都是獭兔喜爱的饲料。他心里清楚,养殖业虽然风险较大,但要想养殖成功,必须掌握过硬的养殖技术。为了掌握养殖獭兔技术,他先后前往南京农业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拜师取经,并到外地毛皮市场考察。凭借着较强的领悟能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王xx很快就掌握了该项技术。

尽管如此,但王xx的獭兔养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7年,王xx东借西凑6万多元,从河北省引进400只兔种,但是没有多久獭兔患病,死的只剩下100多只,损失惨重。投入的钱几乎全打水漂了,他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天无绝人之路。滁州市、南谯区残联知悉王xx的遭遇后,迅速启动“千元工程”资金扶持他继续养殖,使他当年就获得了养殖成功并实现了赢利。经过几年努力,王xx的獭兔养殖初具规模,现有厂房7000多平方米,存栏獭兔5000多只,年销售獭兔2万只以上,年收入40万多元,成了皖东首屈一指的獭兔养殖专家。

王xx致富以后,因他深知残疾人之苦,便想方设法带动其他残疾人就业。2009年,在王xx的带动下,本村和相邻几个村20多户村民开始从事獭兔养殖,他主动向他们提供种兔,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和他自己研制的饲养配方,大部分养殖户当年就有了赢利。村民刘恩柱便是受帮助的一员。在王xx手把手的指导下,当年,刘恩柱家养殖獭兔收入便超过了1万元,2010年突破2万元。2万元并不是个大数目,但对于刘恩柱来说可谓天文数字了。“他到我家来了几十趟,一口水都没有喝过。”提起王xx,刘恩柱夫妇俩眼角溢出了泪花。

为了带动更多的家庭养殖獭兔,2009年底,在南谯区残联和章广镇政府的支持下,王xx在镇政府举办了獭兔养殖培训班。王xx在培训班上承诺,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如遇到难题,电话联系,随叫随到,并且免费上门收购商品兔。王xx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2010年12月21日,王xx接到养殖户的求助电话,他二话没说,便骑着摩托车去了。由于积雪路滑,在返回的路上,王xx连人带车摔倒在路旁的沟里,昏迷不醒,幸亏过路的老乡发现了他,连忙把他送到镇卫生院,他的头被缝了六针。“只要能让乡邻过上好日子,我吃点苦、吃点亏、受点累,心甘情愿。”王xx笑着说。

与此同时,为了形成规模化养殖,扩大獭兔销售市场,2009年3月,王xx登记成立了“滁州市金盛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于同年12月注册了“皇甫辉”牌商标,合作社对成员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防治、统一饲养配方、统一饲养管理模式、统一销售。目前合作成员发展定远、凤阳、明光、来安、南谯等县、市、区62户社员,其中残疾人家庭32户。王xx以科学的管理、优良的品种、合理的价格、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养殖户和客户的好评。目前,该合作社年销售獭兔10万只,销售额700余万元,利润300万元。

致富能手主要事迹

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随着乡村振兴的大幕徐徐拉开,越来越多的人怀揣梦想投身其间,其中不乏有志向的年轻人,他们主动选择回乡创业、就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xx:回乡采蘑菇的95后女孩。

xx的家乡位于小兴安岭脚下的伊春,跟东北的'很多乡村一样,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往了城市生活。用xx自己的话就是:“去城镇上走一圈,连80后都很少看到,大家读完大学就走了。”

可是xx却留了下来。

2019年毕业后,xx就回到了家乡。她没有留恋大城市的繁华,相反她更喜欢乡村的纯朴与自然。据了解,在200多户人家的村里,xx是唯一留在家里的95后。

为此,xx还引起了乡亲们的误解,以为她在家无所事事,成天就是到处晃荡,很没出息。

实际上,xx有自己的打算。家乡的山美水美,物产丰富,这里的人世代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很少人想到要把家乡推广到外界。为此,xx结合家乡实际情况,选择了做电商,通过拍摄短视频,推介家乡,推介家乡的物产。很多人被她手机拍摄下的恬静的乡村生活所吸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xx的短视频账号拥有了近百万粉丝。

借助短视频直播平台,她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成功卖出了家乡的蘑菇、木耳等农产品。xx下一步打算扩大商品种类,跳出村庄里的熟人社会,开发更多农副产品。

从大学毕业生到采蘑菇的女孩,视频里的xx成功转身。在她的眼里,家乡到处都是宝,在山里静等着人们去开发。xx说,将来等产业做大了,要雇更多人筛选、打包,让乡亲们都享受到互联网的普惠,一起富起来。

教学能手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中午好!

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共同举行“xx省级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启动仪式暨开题仪式,作为工作站成员的一份子,我感到十分荣幸!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工作站全体成员向关心、支持我们成长的领导、老师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xx省级教学能手工作站”汇集了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优秀骨干教师,它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地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为我们个人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能荣幸地成为“xx省级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的成员,这是信任,也是期许,更是沉甸甸的使命。作为成员代表,我做如下承若:

3、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积极送教下乡,热情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帮助更多的老师和乡镇幼儿园迅速成长。

4、扎实有效的做好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及时把课题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行动,提高科研的实效性,促进教育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5、及时做好网络宣传工作。工作中及时反思保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记录、分析调研、交流探讨,并把自身总结提炼出的学科经验和成果及时上传工作站网站,供幼儿园教师借鉴。

总之,xx老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她勤于钻研,努力付出的结果,我们大家有目共睹;xx老师是我们众多老师成长的榜样、前行的动力。作为“xx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的成员,我们将在站长的带领下,在专家的引领下,继续发扬勤于钻研、善于反思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教科研水平,帮助更多的教师共同进步。

最后,衷心祝愿“xx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能取得丰硕的成果!谢谢大家!

致富能手主要事迹

陈xx,预备党员,毕业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专业,现任职来安县三城镇三城村团委副书记、扶贫专干。

家里都是农民,看着农村人都是靠着土地生活,陈xx毕业后想着回村改变这种单一的模式,于是决定自己回乡创业。他考虑到农村有限的创业条件和家庭的原因,选择了养殖创业。但是本身没有养殖经验,于是开始四处学习养殖技能。

毕业后,他选择在明光学习肉鸽养殖,租借场地并购置了500对种鸽开始养殖。因为靠近一家大型肉鸽养殖场,可以一边学习人家的经验,一边利用自己购置的500对种鸽积累经验。经过一年半的摸索和学习,自己的鸽子养殖厂初具规模,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于是,他开始返回自己的家乡,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在村里建立了自己的肉鸽养殖厂。通过一年多的'自主学习和多次外出考察别家的鸽厂养殖模式,发现自己的养殖模式太过单一,于是开始考虑改变。为了利用鸽子粪便和减少污染的考虑,种植葡萄是个很好的选择,利用鸽子粪便给葡萄施肥,农家肥滋养着葡萄,葡萄种植效果很好。

正式成立了飞腾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一名村干部,他开始带动村里发展这种模式共同致富,合作社成员开始种植葡萄,改变了种植粮食的单一模式。在养殖的这段时间里,经过不断的学习探究,发现肉鸽的消化系统不是很好,对于吃掉的粮食只能有百分之三十的利用,剩余的百分之七十的粮食的营养成分都随着粪便充作了肥料,大大的造成了浪费,加大了养殖成本。

由于鸽子的粪便含有百分之七十的粮食成分,开始学习鸽子粪便再加工成饲料,在原有的养殖模式里再加入养猪环节,形成一个生态养殖链,粮食喂鸽子,鸽子粪便再加工成猪用饲料,投入养猪,充分发挥物尽其用,减少养殖环节中的浪费的同时增加养殖收益。养猪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再投入到葡萄种植的肥料中,减少了化学肥料的使用,降低了葡萄种植的成本,也解决了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做到了生态养殖。

社会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群众是阅卷人,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树立群众观念,心系百姓,肯下绣花的功夫、打造精品工程。陈xx在创业的道路上一再摸索,不怕苦不怕累,作为一名干部、一名预备党员,他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让乡亲们和自己共同致富。陈xx依然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懈奋斗下去,因为他始终相信,三城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致富能手主要事迹

上世纪九十年代,跟周围的年轻人一样,初中毕业后不久的汪xx也加入了外出打工的行列,大都市的繁华给年轻气盛的汪xx带来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他怀揣梦想和激情,一心要给自己闯出一番事业来,而现实的无奈使他不得不当起了建筑小工,每天起早贪黑,10多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可每月500多元的工资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面对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膀大腰圆的汪xx,有些无从适应,渐渐有了退却的念头,住在低矮的工棚里,面对习习的江风和五彩斑斓的城市霓虹灯,汪xx苦苦思索着,难道就这样回家?岂不让村里人笑话?由于常年与山为伍,形成了山里人特有的坚韧、朴实、勤劳等良好的禀性,正是因为这些优良品质使他能够直面人生坎坷。面对创业的挫折,他不屈不挠,又重新振作起来。但他此时已有了新的打算,他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只为打工而打工,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从此王xx边打工边学习边思考,主动去搜集一些有用的信息,切身的打工经历带给他丰富的阅历、广阔的见识,是他日后创业宝贵的财富,更被他视为“人生中第一桶金”。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19xx年,他发现处在大建设中的上海对建材的需求量大,建材的'销路非常好,汪xx抓住这一机遇,说干就干,于19xx年开始尝试从家乡向上海贩运水泥,并尝到甜头,为他今后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精明的他在做稳水泥贩运业务的同时,将业务发展到批发水泥钢材。面对初步的成功,汪xx并没有自足,更没有沾沾自喜,随着生意不断做大,他不断地寻求新的商机。19xx年,他在朋友的帮助下,与其兄弟汪元昌、汪根水合伙租赁了码头,从事运输、批发业务,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20xx年汪xx创办了上海静塘建设材料有限公司,经过商海大潮的洗礼,汪xx也从一个打工者变成了一名创业有成的企业主。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