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艺术教案中班 幼儿园艺术教案(大全10篇)

时间:2023-10-14 06:11:14 作者:念青松 最新幼儿艺术教案中班 幼儿园艺术教案(大全10篇)

中班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教材的选用和活动的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继续往下看,你将会发现一些高三教案的成功经验和教学心得,希望能给予大家一些启示。

幼儿艺术教案中班篇一

1、在故事情景中倾听音乐,尝试按不同音乐来表现动作。

2、借助故事情节仔细观察画面,并且大胆进行想象。

活动准备:课件、三段音乐录音、小熊挂饰、音乐《快乐的小熊》

一、活动导入:小老鼠来了1、播放课件图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看看是谁来了啊?(小老鼠)是一只怎么样的小老鼠啊?(可爱的)1、原来是一只可爱的小老鼠。

二、进入情境:感受表现1、走一走1)播放课件图2:今天小老鼠带着我们要到处走一走,它走呀走,来到了一片大树林里,它看到了很远的地方有个咖啡色的东西,你觉得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说一说)2)小老鼠也非常想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于是它就决定走过去看看,它是怎么走的呢?请你们听一段音乐(老师播放音乐a)3)你听了音乐后觉得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呢?你来走走看。(请2-3个幼儿学学小老鼠的走路)(老师继续播放音乐a)4)你们觉得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啊?(有节奏)5)

小结:原来小老鼠是听着音乐有节奏的向前走的。

(变大了)怎么会变大的?(走近了)它是怎么变大的?(从小慢慢变大的)2)我给你一段音乐你来做一个变得越来越大的动作好吗?你先做一个小小的`动作。(播放音乐b)3)还有小朋友有不一样的变得越来越大的动作吗?原来可以做那么多的越变越大的动作啊。

4)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越变越大的动作。

5)你觉得这个越变越大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幼儿自由猜说)我们继续跟着小老鼠向前走看看那个东西究竟是什么?(播放音乐a)3、睡觉1)播放课件图4(一半身体):那个东西是什么?(熊)你怎么知道是熊?(幼儿自由说)2)你觉得他在干什么?你怎么知道它在睡觉呢?我给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打呼噜的声音)(呼呼的打呼噜声音)3)你觉得这个大的动物是怎么睡觉的呢?我们来听段音乐,请你来试试它睡觉的样子(教师播放音乐c)。

4)听第一遍后:听了音乐后你觉得睡觉的时候身体怎么样?(摇摆)像在干什么?(汤秋千)5)我们大家再一起跟着音乐身体像荡秋千一样的睡觉。刚刚你们睡觉的时候做美梦了吗?等会儿把你做的美梦告诉我。

三、音乐游戏"石头熊"

1、播放课件图5:它到底是谁啊?(熊)我们一起叫醒它,我们一起玩游戏吧!

2、游戏"石头熊":我是小熊我来和你们玩游戏了,(老师带头饰)请你们听好了,音乐一响起你们要跟着音乐做大熊的各种动作,音乐一停就要立即停下不动,做"石头熊",音乐响起,我们再做动作哦。(反复2-3次)

幼儿艺术教案中班篇二

1,了解花开至凋零的不同形态,用夸张的肌体动作进行模仿和表现。

2,体验用动作表现内心感受的乐趣。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花自开放至凋零录像,音乐

1,观看录像,了解花开过程。

师:花开花落都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观察它的变化。(引导幼儿对花开过程进行描述,为肌体动作表现打好基础)

2,幼儿集体设想花骨朵形态,激发肌体模仿的乐趣。

师:花骨朵是怎样的?用你们的肌体动作去表现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引导幼儿通过其他的肌体动作进行创编)

3,幼儿分组讨论竞相开放花朵的表现方式,尝试分组合作的乐趣。

师:花开了,有很多朵,孩子们请分组合作,看看哪朵花开得最美。(引导幼儿通过合作的方式表现花开得形态)

4,幼儿想象枯萎花朵的表现方式,鼓励幼儿自由表现,提升幼儿表现力。

师:花开了,过了一段时间它又会有怎样的变化,谁能用动作和表情去表现一朵枯萎的花朵。(引导幼儿学会评价)

5,幼儿完整表演,同伴间模仿与提升经验。

请幼儿轮流上台表演,提升孩子的表现力。

《花开之舞》属于肌体表现活动,花在开放过程种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自含苞欲放至凋零,有着不同的变化,孩子们通过录像,从宏观上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个宽松的环境中,以愉悦的'心情参与其中,整个过程体现了游戏性与情境性,孩子们在活动中不单单是肌体上的表现,更是内心释放的全心体验,孩子们表现的不单单是花开时刻,更多的是美的追求与美的体验。《花开之舞》只是一个切入点,更多的是孩子对生活中万物的观察与表现,“风中的小树苗”“雨中的小花”等,自《花开之舞》后,孩子们在游戏中迁移,让孩子通过观察,学会表现也是孩子能力与情感上的另一高度迈进!

幼儿艺术教案中班篇三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优美旋律,能轻柔、有表情的演唱。

2.尝试为歌曲匹配衬词,并与教师合作演唱。

3.在唱衬词的时候,注意和着节拍,与同伴的歌声保持一致。

1.柳树姑娘、池塘图片,歌曲图谱,

2.ppt,音乐。

1.师:“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吧!”律动“郊游”(播放郊游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两两牵手从教室外面走进教室。

2.“哇,好大一块空地啊,空地上还有很多小椅子呢,我们每人找一张椅子坐下来休息会儿吧!”

1.“刚刚我们逛了一大圈儿,你们觉得春天美吗?为什么呢?”“瞧,河边一排排的是什么呀?”(出示河边一排排杨柳树的图片)

2.出示柳树图片,“今天呀,柳树也来我们这儿做客了,我们一起请她出来吧!”(黑板展示)

“看到她有什么感觉?”(很美丽)“这些长长的枝条像什么呢?”(长头发)

“今天柳树姑娘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想听吗?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3.播放课件。

4.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柳树姑娘在干什么?(教师对着柳树图片讲解,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熟悉歌词内容)(边说边出示图谱)

5.这首歌曲是什么节奏类型的呢?让我们再来听一次吧,(边听教师边按节奏打节拍)

“你感受到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的?”(三拍子)你觉得三拍子可以怎么表现?强、弱、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创造打拍子的动作。)

6.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打节奏。(播放音乐)

7.根据节奏说一遍歌词。

8.听老师范唱一遍。这首歌曲从头到尾感觉都是一样的吗?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表现柳树姑娘的美,她拖着长长的辫子,随风轻轻地摆动,我们应该怎么唱?(微笑、优美、舒缓)

后半部分表现柳树姑娘在池塘里高兴地洗头发,我们应该怎么唱?(活泼轻快)

(1)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轻声哼唱一遍。

(2)幼儿边唱歌边打节奏。

9.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有表情地演唱。

10.我们可以在歌曲中加入自然界的声音帮衬一下,让这首歌曲更好听。微风吹来,树叶发出什么声音?沙沙沙。我们把沙沙沙加在歌曲的'前四句的后面。分组唱,二声部合唱。同样引导幼儿创编流水哗啦啦、滴答答的声音加入歌词。

11.表演歌曲——幼儿有感情地集体演唱,与教师互动。

——分小组演唱歌曲。

——分男孩和女孩演唱歌曲。

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扮演柳树姑娘,播放音乐,大家轻声地合唱。

幼儿艺术教案中班篇四

绘画可爱的我

1、观察、了解自己的面部特征,学习画头像及五官;

2、布局合理,画面饱满。

活动重点:能通过观察、了解自己的面部特征,学会画头像及五官;

活动难点:能布局合理的画头像及五官。

1、大班幼儿头部画像作品2~3幅,一面大镜子或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

2、油画棒、黑板。

3、美术画册。

(一)开始部分

1、照镜子,观察、感知自己的`五官。

教师:镜子里是谁?喜欢自己的模样吗?朝他(她)笑一笑,做做鬼脸。

教师:镜子里的你长什么样子?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

(二)基本部分

1、欣赏大班幼儿作品,观察、感知人物面部特征。

师幼共同欣赏大班幼儿的作品,教师提问:

--小姐姐(哥哥)的头是什么形状?

--小姐姐(哥哥)的头在画面的什么位置?

--他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在哪里?是什么形状的?

2、师幼互动,学习画人物头像。

教师:我们也像小姐姐(哥哥)一样吧自己画下来好吗?

教师以自己为例示范讲解。(最好在黑板上示范,可以给出幼儿五官不同的多种画法,便于幼儿尝试。)

绘画步骤:在画面的中间先画圆圆的头,画得大一些,然后画眼睛、鼻子、嘴巴(可以请个别幼儿添画另一只眼睛,师幼共同示范鼻子、嘴巴的不同画法),最后按意愿添画头发。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尽量画大头部,并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喜欢的五官。

(三)结束部分

作品展示、欣赏。

教师:我们来看看小朋友把自己画成什么样了?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个性化的内容,在欣赏中相互交流。

在区域活动中,鼓励幼儿给同伴或父母画像。

幼儿艺术教案中班篇五

妈妈对孩子来说是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人,孩子们与妈妈接触是最多的,因此他们对自己的妈妈印象比较深,所以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幼儿在说说画画中更加了解和喜欢自己的妈妈。

本班的幼儿对于线条和图形组合绘制人物的方法掌握得还是不错的,但是独创性还不够,大多数孩子画出的作品都差不多。因此在此次活动中,除了让幼儿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的组合绘制人物的半身像,在绘画的过程中也让幼儿自己发挥,试着表现出自己妈妈和别人的不同。这样既提高了幼儿绘画的技能,也让幼儿在描绘妈妈半身像的过程中萌发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1.学习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的组合绘制人物的半身像。

2.通过外形特征的描绘萌发爱妈妈等亲人的情感。

记号笔、蜡笔、妈妈照片。

一、谈话导入我爱我的妈妈

1、小朋友,你们在家中最爱谁?(妈妈)你的妈妈漂亮吗?她长什么样?(幼儿自由表述)

2、既然你们的妈妈都这么漂亮,那今天我们来做一件让妈妈高兴的事,给我们最漂亮的妈妈画一幅画像。

小结:我们都有自己的妈妈,妈妈很爱我们,我们来为她画张像,让她知道我们也爱她。

二、通过回忆,进一步感知妈妈的脸部特征

(出示幼儿妈妈的照片)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妈妈的照片,你们看她们有什么不一样?

妈妈的头发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原来妈妈头发的长度不一样

妈妈的头发有的卷卷的,有的直直的原来发型也不一样

有的妈妈脸圆圆的,有的尖尖的脸型不一样

有的妈妈戴眼镜,有的妈妈不戴眼镜

小结:原来每位妈妈都长得不一样,她们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妈妈脸型不一样,有的妈妈发型不一样,有的妈妈的眼睛和眉毛也不一样,她们都有自己的特点。

三、幼儿自由绘画我们自己的妈妈

1、提醒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注意

画前先想一想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选择适当的颜色涂色,涂色时注意涂满

2、鼓励画的快的幼儿为妈妈穿上漂亮的衣服

小结:我们的妈妈长得都不一样,在给妈妈画像的时候要画出自己的妈妈的特点哦,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是你的妈妈。

四、展示作品我的好妈妈

1、把幼儿的作品通过作品墙和班级博客展示出来。

2、鼓励幼儿夸一夸我的好妈妈,表达对妈妈的爱。

小结:我们用这幅妈妈的画像向妈妈表达我们对她的爱,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

幼儿艺术教案中班篇六

目标:1、学习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

2、会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及叫声

3、学习打简单的节奏

准备:乐器:鼓、响板、音乐磁带

过程:1、音乐热身-------拍手练习节奏型。

3、老师:今天有个小动物和我们一起来开音乐会,看看是谁来了。(出示小狗)

4、我们先和小狗一起听一听什么声音在叫(放录音-------小动物叫声)

5、提问都有哪些动物的叫声(小狗、小猫、小鸡、小鸭等)

6、小狗说教小朋友唱一首新歌请小朋友和小狗一起来学好吧。

7、学习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唱歌曲

8、小狗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礼物请小朋友看一看是什么,分别请小朋友来(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筐里摸一摸是什么(小鼓、响板)

9、介绍乐器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10、教师示范敲击乐器并带领幼儿根据节奏拍手。

11、请小朋友分别用乐器来敲击练习节奏型(我爱我的.小动物)

12、分组练习节奏型(我爱我的小动物)

13、请全体小朋友一起来用乐器演奏(我爱我的小动物)教师指挥。

14、课程结束为幼儿发礼物。

幼儿艺术教案中班篇七

班级:小一班第六周

星期二

梳洗(艺术)

1、体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乐趣。

2、能够大胆的在同伴面前表演律动。

3、熟悉曲子节奏,能够跟着音乐做刷牙、洗脸、梳头等动作。

有一定的模仿能力;教学音带《梳洗》

(1)提问:我叫兰兰,这是我的'家,你们猜猜我起床后会做什么事情?

(2)幼儿讨论兰兰起床后可能会做的事。

(1)教师分解示范动作并提问:兰兰起床后干什么了?

(2)幼儿自主模仿。

(1)幼儿跟音乐在教师的带领下表演律动。

(2)鼓励幼儿大胆上前表演给大家看。教师引导: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

(1)教师引发幼儿讨论:你们自己会穿衣、刷牙、梳头吗?你们还会做一些什么事情?

(2)教师将幼儿的回答即兴编成律动,请幼儿欣赏,鼓励幼儿自主模仿。

模仿是孩子们特别热衷的事情,而且孩子们都很喜欢律动表演,我们班的孩子相对能力较强,于是我让她们自己来创造动作,并相互模仿一下同伴的动作,再把他们自己的动作串编成律动,这样一来孩子们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因为整体表演有三段,所以在学习的时候显得有点儿过长需要分段进行学习。

幼儿艺术教案中班篇八

1.学唱歌曲,节奏基本正确。

2.喜欢和同伴合作完成表演游戏。

学唱歌曲,节奏基本正确。

挂图:《小鱼,小鱼》。

cd:《小鱼,小鱼》。

歌曲:《小鱼,小鱼》。

一、组织教学。

二、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

1.你钓过鱼吗?钓鱼需要哪些工具?钓鱼要怎么钓?

2.小渔夫在干什么?(钓鱼)

3.鱼竿是什么样子的?

4.小鱼为什么会上钩?

5.小鱼在水里游啊游,忽然看见一条小虫子,小鱼好想吃呀,咬一口,哎呀,怎么咬不下来呀,小鱼更加使劲地扭动身体,扭啊扭,扭啊扭,一不小心就上了钩,被渔夫给钓走了。

三、播放cd请幼儿请听歌曲。

为什么说有的食物真可怕?这是什么食物呢?

四、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幼儿演唱歌曲。

五、再次播放cd,请幼儿跟随音乐表演歌曲。

1.幼儿两两一组,一人扮钓鱼人,一人扮小鱼。首先钓鱼人做出甩杆垂钓的动作,扮演小鱼的幼儿做在水里游和吃虫上钩的动作。当唱到“吃了你就上钩啦”一句时,钓鱼人做拉线的'动作,扮演鱼的幼儿被钓上钩后站到钓鱼人身旁。

2.幼儿互换角色进行表演。

六、小结。

幼儿艺术教案中班篇九

1、尝试用前后重叠的方法表现江南水乡民居。

2、感受用水墨画表现的江南水乡的美。

1、范例(单幢民居、多幢民居、江南水乡风景)各一张。

2、民居贴绒五幢、镜框照相机、水墨画绘画用品。

——请个别幼儿上来摆放房子。老师将幼儿摆放结果用照相机拍下来。

a、你喜欢哪一张照片,为什么?

3、幼儿创作画——鼓励幼儿画出多幢房子,表现出前后重叠的房子。

——合理地添画一些水乡的背景,展现画面的美。

幼儿艺术教案中班篇十

本次活动是让幼儿通过对“花木兰”人物的回忆,将自己扮成花木兰,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活动以闯关的形式呈现,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进行走、跑、平衡、爬、跨越、跳等综合活动。

中班幼儿已有了初步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孩子们应该非常喜欢参与该类活动。

提高幼儿的走、跑、平衡、爬等身体技能。

克服自己做不敢做的动作。

通过游戏,提高幼儿的.走、跑、平衡、爬等身体技能。

小棍子(可用竹棒代替)音乐活动过程:

一、回忆“花木兰”人物小朋友,你们知道“花木兰”吗?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2)过小沟:跳。将竹棒摆成小沟状,要求幼儿双脚并拢跳过小沟,(沟可逐步扩大距离,增加难度)

(3)过旋涡:平衡。每人拿一根竹棒,原地正反方向转各5圈,要求幼儿原地手持竹棒点地然后头*近竹棒顶端,正反方向各转5圈。

(4)骑竹马:夹物跳。将竹棒夹于双腿之间a,向前行进跳,要求夹注竹棒向前跳。

(5)过铁丝网:爬。将竹棒放于两把椅子上,然后从下方穿过,要求身体不能碰到竹棒。

(6)团结协作。所有小朋友将竹棒放成平行状,并要求按长短放,然后竹棒上出现宝藏所藏的位置,幼儿即可得到要找的东西。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