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游戏说课 第五册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大全7篇)

时间:2023-09-24 19:29:00 作者:曼珠 登山游戏说课 第五册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大全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登山游戏说课篇一

课前谈话:上个星期同学们做了一件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春游)同学们为什么这样喜爱春游呢?(有好吃的,自由自在地玩…..)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把一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吃了一个桃的1/4。

【课件演示分桃过程】

师:你是怎么想的?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1/4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

生:4是分数的分母,表示把一个桃平均分成了4份,1是分子,表示每只猴吃了其中的1份。

导入新课:同学们说得真好,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二、操作比较,探究新知。

1、认识4个桃的1/4。

在黑板上贴出桃子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指名汇报:因为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就是这些桃子的1/4。

根据学生汇报,圈一圈,演示分桃过程。

师: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

生:表示把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

师:这里的“4”表示的是平均分成了4份,而不是总共有4个桃子。

在黑板上贴出一个桃的分配图片:

师:这两次分桃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生:都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所分桃子的1/4。

生:第一次是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一小块;第二次,是把四个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一个桃。

师: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桃平均分成四份,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我们还可以把四个桃,也就是一些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同样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2、认识一些物体的1/2。

谈话:趁小猴们吃得正开心,猴妈妈提了个问题要考考小猴们,大家一起看大屏幕。

给学生一分钟思考。

师:谁能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每只小猴可以分到这些桃子的1/2。

生2:每只小猴可以分到这些桃子的2/4。

师:每只小猴分到的,到底是这些桃子的1/2还是2/4呢?你们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生1:我是想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些桃的1/2。

生2:我是想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4份,其中两个桃是这些桃的2/4。

师:他们谁说得有道理呢?咱们用粉笔代替桃子来演一演,好吗?

请这两位同学上讲台,教师拿出四支粉笔,平均分给这两位同学: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转自数学吧)

师:粉笔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齐答:2份。

师:这2枝粉笔是其中几份呢?

生齐答:1份。

师:每个同学分得这些粉笔的几分之几?

生齐答:1/2。

师:如果把6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吃,那每只小猴可以分到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

生:1/2。

师:如果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吃,那每只小猴可以分到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

生:1/2。

【课件出示上面3次分桃的情况。】

师:为什么3次分桃每只小猴都分到这些桃的1/2?

生:都是把这些桃平均分成2份。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给两只小猴。

师:猴子的只数就是什么?作分数的……?

生:平均分成的份数,作分数的分母。

3、认识一些物体的1/4。

谈话:老师这里现在有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总数的几分之几呢?

请同学们用桃子图片分一分,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在黑板上贴出桃子图片,指名演示分的过程: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分的?

生:我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这些桃子的1/4。

生:因为都是把所有的桃平均分成了4份。

师:分母“4”表示什么意义?分子“1”又表示什么意义呢?

生:表示这些桃被平均分成了4份,每只猴吃了其中的1份。

师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4、强化练习:

生:1/5。

师:如果平均分给六只猴呢?

生:1/6。

……

三、应用巩固,拓展延伸。

游戏:分一分。

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12根小棒。

师:你能拿出这些小棒的1/2吗?是几根小棒?

生:6根。

师:你能拿出这些小棒的几分之一?

学生小组合作分一分,指名汇报。

生:这些小棒的1/3是4根。

生:这些小棒的1/4是3根。

生:这些小棒的1/6是2根。

生:这些小棒的1/12是1根。

师:你能拿出24根小棒的几分之一呢?

……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

师:你能用今天学到的分数知识,在生活中找一找,用“谁是谁的几分之一”说一句话吗?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其难点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份里都有一个或几个物体,受物体个数的干扰,学生往往容易把物体的个数与平均分成的份数混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本质,完成分数意义的构建。如何让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哪些?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我课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用情境启发学生的思考。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怎样才是一个好的数学情境呢?好的数学情境应该既能唤醒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同时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经过再三思考,本节课上我直接使用了教材提(转自数学吧)供的小猴吃桃的场景,小猴吃桃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素材,分桃的过程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记忆,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分数意义、平均分等概念的复习。在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的同时,自然流畅地导入新课。

二、用问题指引思维的方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而好的问题能指引思维的方向,能给思维以动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层层设问,有目的的启发诱导学生思考,点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揭开分数的奥秘。课堂上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的空间,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答案。最后一个开放性问题:你能拿出24根小棒的几分之一呢?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了高潮。

三、通过对比感悟分数的本质。

分数的意义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非常抽象,怎样让学生在一次次分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本质含义?我想到了对比,对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本节课通过一个桃子的1/4和四个桃子的1/4的对比,初步渗透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概念;通过4个、6个、8个桃子的1/2的对比,引导学生透彻把握一个整体的1/2的本质含义;最后通过一个桃的1/4、四个桃的1/4、八个桃的1/4的对比,帮助学生厘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终于在多次对比中感悟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本质含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朴实而又扎实的课堂才能反应出数学真正的美。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一起构建一堂朴实、扎实而又灵动的数学课。

登山游戏说课篇二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登山游戏说课篇三

(1)写小伙伴的一个特点;

(2)用一件事来写;

(3)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学生明白要求后我就让他们比赛写,写完后交给我,我在班上念,如果大部分的同学能猜出是谁写的,那么这篇作文就成功了。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个同学在作文中写到:“他是班里最调皮的一个,经常把女生惹哭……猜猜他是谁呢?”读到这里,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出了这个同学的名字!这个同学不就找到自己的特点了吗?在教学中我还关注了学生的自评自改、合作互动、以学定教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欣赏佳作。评议,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然后让学生集体修改一篇问题较多范文,评论什么地方需要修改?如:格式、标点、词语的运用、句子是否通顺、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事情的叙述是否清楚……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能作为范文与同学交流,会感到异常兴奋和自豪;其他同学看到的、听到的是自己的'同学的好文章,会有亲切感。从学生对作文反馈来讲,学生能简单把事情叙述清楚,但写得生动的为数不多,特别是习作的格式,标点的使用上正确率有待提高。故我十分重视习作的讲评,批改讲评之后再让孩子把作文修改撰写,读给你写的人听.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万事开头难”,之后定会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相信学生有了兴趣,作文教学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登山游戏说课篇四

在复习本单元的时候,我是领着大家进行复习。我在复习的时候,我领着学生复习每一课。复习的时候,我首先在按照授课的顺序进行各个知识点的复习。复习每一课的知识,现在提示各个知识,然后学生进行背诵。在指导学生进行记忆的时候,我没有要求进行死记硬背的,而是指导学生形象和想象记忆。指导学生在自己的脑子中,想象自己在学习的时候做的时候,通过学生回顾自己的实验,学生能够更好的明白和掌握值得产生和结论。这样对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有很多的好处的,同时学生在进行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学习和复习的效果。

虽然我这样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我现在发现虽然学生知道怎样复习,但是还是很多的不去应用。督促学生进行应用,这是个问题。我想指导学生进行复习的方式上还是需要多下一些功夫的`。

还有这样的复习的方式,还是效率太低。通过一节课的复习,本单元才复习第三课,还是剩下两课没有复习啊。这样的效率还是很差的啊。现在想来,这节课教给学生进行复习的方法,然后要求学生按照相应的方法进行自己的复习。然后再进行检查督促,这样效果会更好。

登山游戏说课篇五

unit4morepractice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教授的内容是unit4的补充阅读篇章,它是以杂志文章的形式呈现,介绍了世界著名的动画片《猫和老鼠》诞生的历史。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本堂课的收获和优点:

1.学生在本堂课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阅读和口头训练,而且面比较广。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运用了skimming和scanning这两种阅读策略,快速获取了文章大意及细节信息,提高了阅读能力。课堂上在我极力鼓励和表扬下,大部分学生在本堂课上在talktime环节有极大的进步,能够开口大胆地讲英语。

2.我觉得本堂课中,对本课的话题的导入做得比较好。本节课开始,我播放了一段《猫和老鼠》的视频,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顺其自然地导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让他们思考问题且用简短的语言回答,为后面的课堂话题真正展开作好铺垫。

3.充分利用了任务型教学方法和口语交际法,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首先设置了六大阅读任务的,学生从泛读到精读,层层任务的.完成,通过反复阅读,充分理解了短文大意。其次,在口语交际环节,我设置了一个小组活动,学生在组内对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进行了热烈地交流,然后小组长进行了展示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作业内容的设置有层次性,不仅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而且进行了拓展,特别是写作任务的布置。

从本堂课这几点收获中,我觉得现在的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多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并能及时地表扬他们。教师要有课堂效益意识。教学效益首先体现在课堂教学信息量、教学活动的广度和密度以及媒体的使用上。有效的媒体手段有助于课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英语课堂上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面,短、频、快的大容量课堂节奏能有效的吸引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益;其次,课堂效益意识还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中要充分为学而教,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标准来设计教学。课堂设计要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助于他们有效内化知识与信息,并且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拓展。

二、本堂课的不足之处:

1.本节英语课上我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仅仅只是停留在师评这一种方式上。

2.课堂节奏不够紧凑,任务设计虽然比较好,但花的时间太长,以致在进行talktime的口头训练时,学生开放性的口头表达时间不够。

三、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觉得今后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

首先,为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激励性的英语学习效果评价制度,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其次,我们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学任务的设置要与学生英语基础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注重课堂节奏的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登山游戏说课篇六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傣族民间有一个动人的神话。

相传,创世初期,天地不分季节,世间不分冷暖,人类难以生存。创世神见此情景,委派天神捧麻点腊(又名混桑或帕雅桑)把一年划分为旱、雨、冷三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他按时降雨、放热、降温,使冷热、雨水与人间的农时相符,为人间造福。捧麻点腊自恃法术高明,神通广大,既不关心人类,又不遵守天规,乱显神通,为所欲为,想降雨就降雨,想升温就升温,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各种灾难接踵而来。

有个智勇双全的傣族青年名叫帕雅晚,他亲身经历了人间的种种灾难,决定把人间从灾难中拯救出来。他用木板做成翅膀,飞到天庭,找到创世神诉说了人间的灾难。于是创世神免掉捧麻点腊的职务,另派英达提拉神掌管天地的风雨冷暖。可是捧麻点腊不肯交出权力,仍在乱兴风雨。英达提拉决心制裁捧麻点腊。他变成一位英俊的小伙子,去引逗捧麻点腊的七个女儿。七位美丽的姑娘都深深爱上了这位聪慧、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眼看时机成熟,便把她们的父亲如何作恶之事说了出来。七位美丽、善良的姑娘早就对父亲的所作所为深感不满,听了小伙子的话更是义愤填膺。为了清除人间的灾难,她们决定大义灭亲。

从此之后,七姐妹对父亲百依百顺,深得父亲的欢心。捧麻点腊见女儿们如此听话,感到非常高兴,在谈笑中不知不觉泄露了自己的生死秘诀。他告诉七个女儿,火烧、水淹、刀砍、箭射他一概不怕,怕的是用自己的头发做成“弓赛宰”(“弓”为弓、“赛”为弦,“宰”为心,意为“心弦弓”)。一天,姑娘们把父亲灌得酩酊大醉,趁父亲酣睡时悄悄拔下父亲头上的一根头发做成了“心弦弓”,当她们把“心弦弓”对准父亲的脖颈时,捧麻点腊的脖子就断了,头颅一落地就冒起火来,邪火到处蔓延。为了扑灭邪火,七个姑娘只好把头颅轮流抱在怀里,直到它腐烂。轮换时,姑娘们都要打来清水,泼在怀抱头颅的姑娘身上,冲去她身上的污迹遗臭。

捧麻点腊死后,英达提拉便开始掌管风雨冷暖大权。从此人类又过上了风调雨顺的好日子。后来,人们把捧麻点腊死的这天定为全年之首--新年。为了纪念七位为民除害的仙女,过新年时,人们都要互相泼水为她们洗去身上的污血,扑灭她们身上的火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泼水习俗。

登山游戏说课篇七

第五单元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

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成果。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5—17课时。

17孔子拜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能结合上下文,用查字典、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学会运用抓重点词句来理解孔子与老子的品行的阅读方法,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抓重点词句来理解人物品行的阅读方法。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课前预习:

1、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音节或工具书读准字音。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难读的句子、段落,多读几次。

3、读课文,想一想,孔子和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习了课文,请你完成下列作业,检测一下自己的预习情况吧!

预习作业:

1、读课文完成填空:

(1)孔子是我国伟大的和。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