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主观能动性的感悟 浅谈学生诗词审美活动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汇总5篇)

时间:2023-09-25 20:32:51 作者:念青松 对主观能动性的感悟 浅谈学生诗词审美活动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汇总5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感悟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主观能动性的感悟篇一

摘要:本文根据当前普通高校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主动性严重不足的现状,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力性提出若干对策。

普通高校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场所,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使之身心健康,充满活力呢?内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在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自觉地养成锻炼习惯之后,才能从根本上形成体育锻炼质的飞跃。

一、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产生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分析

1、学生自身的需要

需要什么,就会努力去做什么。普通高校学生无论是在生理或心理上都有较大的发展,他们办事不再仅仅凭兴趣,在很大程度是具有理性的。他们根据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从事学习和锻炼,拟定自身发展的目标,从而在情感上产生良好的内部动力,满足需要并伴随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2、学生对所从事的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产生动力的源泉,有了一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参加练习,发挥自身的潜能。大量调查表明,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具有一种强烈的加深认识,扩大认识范围的需要,进而有效地投入到这些体育运动中去。

二、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培养途径

1、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普通高校的学生在逻辑思维、观察、想象、记忆等方面都有了较高的水平,通过一定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教学,学生会明白体育对增强体质的科学依据和作用,以及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他们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增强了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在教学上将产生良性的循环。

2、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审美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假如教材内容贫乏、单调或是简单的重复,往往会由于缺乏技术的吸引作用,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甚至反感消极的情绪,这哪还能产生主观能动性呢!运动技术是体育锻炼的基础。没有一定运动技术的人是很难体会运动的乐趣的。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中,须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技木性和增强体质的实效性,以利于发挥技术的吸引作用,使学生产生兴趣。

在体育锻炼中,一个优美的腾空,一次气势磅礴的用力,一段节奏明快的连动,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美感既决定于事物本身的客观属性,也决定于人的审美能力,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中运动技术、技能的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表现力和动作过程的自我欣赏能力产生审美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大力发展运动俱乐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练中去。

[1][2]

对主观能动性的感悟篇二

学生学习的效果,其影响因素很多,但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因素。外因有教师的激励教育、同学的影响、班集体的学习氛围、学校的风气、家庭的背景、社会的大因素等。内因是学生个体的原有知识基础、原有的诸多习惯,特别是思维习惯、个人的性格、学习积极性的激发程度、学习方法等等因素,其中学习的积极性为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影响的诸多内因、外因起作用,从而获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强调,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可见,激励学生学习也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至关重要。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不是教师传授、灌输而获得的,而是学生个体从教师组织的学习现场中参与活动,从书中、媒体中,从教师的言语、动作、板书等等所获得信息,与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联系起来,通过思考、重组,才能建构起来的。可见,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学生处于主体、主动的地位。若学生的主体不能被激发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那么学生不会有什么学习效果。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学有成就,对国家、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都是由于长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而成就。像岳母刺字、孟母三迁、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都是激发学习的成功典型。那么,如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笔者认为:

一、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看有教育意义的书刊、杂志、电视、电影以及其他媒体的有教育意义的节目,举行“我的家乡变化”、“在祖国旅游”、“我代表中国”、“与社会人对话”、“假如我是……”等活动,使学生认识社会发展的特点,知道人要适应社会要求,要过上美好生活,完成赡养父母,负起社会发展的一些责任,比如依法纳税,遵守社会公德,捐款扶贫,乃至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尽自己一分力,个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激发学生立志从现在做起,为未来奠基,明白“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的道理,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个人意义,把学习与理想联系起来,从而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动机,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热情与自觉性。

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经验表明,采取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生动的激励方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教育联系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对某些不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予以否认。比如举办“我和他们不一样”的讨论会,举办“让大家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座谈会等,是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

二、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1、采取“问题”教学生,使学生面临问题

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其中发现“面临问题”,新旧知识发生碰撞,引导学生去“亲自发现”事物的奥秘,从而造成惊异、激奋、自豪感,使学生激起“知识主宰者之感”。比如,在进行说明文的教学中,先问“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有哪些,在应试时应该注意哪些答题事项?”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经验答出“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结构、说明文的语言”,又问“说明方法和修辞方法是一样的概念吗?可以互换吗?”学生答“不可以”。“该怎么办呢?”……通过层层提问,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形成新的知识,并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通过教材教学掌握有关解题方法,最后,让学生亲自阅读理解探究,使学生体验到探究者成功的喜悦。

2、教学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体会学之有用

所学的内容具体,可以想象,可以触摸,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比如《马说》的教学,通过课本剧表演,引导学生注意每一段落的“也”字,揣摩此处的“也”字能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而探究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复杂内心。这样的教学,学生可以借助文本桥梁,穿越时空隧道,与韩愈做一次深刻的对话交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要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也就是说,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他首先要求以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实现知识的建构。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建构主义的重要思想。这些原理要求我们在引入新课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向上攀登的“支架”。

3、创设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

利用丰富的语文活动和有趣的故事、多媒体和生活实例等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

大千世界,语文活动无处不在。通过“市场商品调查”、“我来主办校刊”、“‘网络与学生’辩论会”等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是增强学生学科兴趣的一条主干道。

利用讲故事的形式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人说,没有故事的学校不是好学校,没有故事的老师不是好老师,这有一定的道理。像《敬业与乐业》的教学,通过居里夫人的故事,徐虎的故事,海伦・凯勒的故事,萧伯纳的故事,李素丽的故事、李中华的故事等,这些故事都潜藏着对学生思想品格的教育,劝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自身素养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增强教学的动感效应。如,使教学内容更美,更直观,普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生活实例,更引起学生的关注。如对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家访时,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家庭素质,学习上的要求和困惑后,在班上进行“我为我家努力”的作文比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目的。

4、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

有魅力的教师总是使多数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调查表明,具有以下品质的教师比较受学生欢迎:富有责任感,关注全体学生的成长、发展。实事求是,勇于承担和改正错误;讲诚信,讲效率,善于不断学习、总结;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故事多,办法多;言语风趣幽默等等。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讲究教学方法外,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有效的工作。

5、营造和谐自由安全的学习氛围

教师主动走向学生,和学生建立平等的甚至是朋友式的关系,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从学习上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的点滴,不给他们精神上加压,让他们有丰富的课余生活。在教学上特别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给学生空间和实践的机会,倾听他们的心声,赞赏有独特思想见解的学生。

三、适当开展竞赛活动,科学利用评价杠杆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在竞赛过程中,威信动机获得自尊和自我求成的需要更强烈。当竞赛中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时,学生内心产生的求知欲会随之增强。可是,也有些人在竞赛中反而学得差了,这可能是他们被刺激得过分而超过了体力和承受力,或者是因为害怕失败而失去信心。为确保竞赛的积极性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措施来进行:

(1)采取隐形竞争和显形竞争相结合的办法;

(2)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

其次,教师要灵活自如地掌握科学的评价杠杆。科学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成绩和态度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集体荣誉感等。不科学的评价,比如过于重结果的评价,特别过于强调分数的评价,过于重单学科知识的评价等等,则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其发展的功能。

有效的评价,应遵守以下要求:

(1)重视发展,淡化区别与选拔。

(2)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发展,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的评价,定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面向“未来”的转移。

(6)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和及时。

在目前实施的各类评价方法中,笔者认为档案袋评价方法是比较好的。因为,档案袋中的档案主要由学生自己来收集、整理、编排和保存,学生是档案的制作者,也是档案的所有者,他们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及时反思自己,形成奋发向上的动力。

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还有榜样的力量。对学生个体,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获得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学习与应用中,不能生吞活剥,照搬应套,要了解各种激励的原理依据和使用条件,要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对症下药,获得最佳激励效果。另外,在实施激励时,应及时评估激励的效果,及时反思总结,及时纠正不当之处。

参考文献:

[1]潘叔、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王瑜、给物理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5](美)珍妮・沃斯、学习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6]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

对主观能动性的感悟篇三

摘要:大学物理是工科院校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大学生对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不高,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和相关文献,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大学物理;主观能动性;兴趣;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一般运动规律及物质相互作用的学科,其基本理论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应用于工程技术的各个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也是科学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源泉,近年来大量的新兴产业如量子通信、微电子、材料、生命科学等无一不是因物理发展或物理学相互交叉渗透的结果。此外,大学生通过大学物理的学习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因此大学物理一直以来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然而,由于大学物理的高度基础性和理论性,不像计算机、外语那样学了就可以用,另外受当前社会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实用主义思维的影响,学生普遍存在对大学物理重视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摆脱这种局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为了克服学生对物理课程的抵触情绪,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真正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笔者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了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介绍如下。

一、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尽管物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基础性学科,在大学本科学的物理知识基本上都是一两百年,甚至三四百年前的发现,在物理教学中,学生普遍反应大学物理理论性太强,枯燥乏味并且缺乏实用性。但是实际上物理学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体现着物理学的规律。上至“神州”上天,下到石油钻探;大到宇宙探秘,小到纳米世界,都离不开物理学的知识[1].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物理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结合学生所见所闻,将物理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相对运动时,可以联系下雨天以多大的速度跑时淋在身上的雨最少;在讲动量定理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果外面要包一层厚厚的网套,码头上为什么放轮胎,跳高杆下为什么放厚厚的海绵垫子,汽车里的安全气囊又是怎么起作用的等等;讲相对论时可以把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与现在的核电站联系起来;刚体的转动这一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是非常多的,如骑自行车时车轮子的转动,花样滑冰运动员旋转时的姿势,飞轮的转动,飞机上的导航仪等;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部分也和日常生活有联系,例如怎样让乐器发出美妙的音乐,爬雪山为什么不能大声喧哗,收音机的调频又是什么原理,古代人打仗时为什么爬在地上听马蹄声等。物理学的每一部分几乎与日常生活都有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既能使学生眼中的物理变得丰满生动,贴近生活,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公式,又能使学生觉得学习物理很有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他们就能主动学习物理。

二、将物理知识与教师科研相联系

物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大学物理虽然是一门基础课,但当今不断发展的高科技研究成果,其原理中都有物理知识,我们在课堂上可以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科研联系起来,也可以介绍一些新科技、新发明、新动向,把一些重大的比较有意义的科研进展、科研突破推荐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大学物理课程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培养求知欲,进而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大学物理。例如讲光的颜色和光谱的时候,笔者就把这一节的内容和自己的科研结合了起来,给学生展示了稀土离子的发光光谱和稀土化合物的水溶液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的光颜色,指出稀土离子的发光光谱比较窄,发出的光色纯度比较好,而半导体的发射光谱比较宽,色纯度不好,但半导体发光也有自身的优势,进而介绍了稀土和半导体在不同方面的应用,并给学生留下了悬念,促使他们主动的去探索。在讲光的圆孔衍射的时候,光学仪器的分辨率,为了说明仪器的.分辨率和光的波长成反比,笔者就把科研上用的很广泛的电子显微镜引入到了本节中。即使是紫外光,光的波长还是比较长的,所以光学仪器的分辨率有限。而电子不仅具有粒子性,还具有波动性,作为波,电子的波长是很短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就比较高,所以能看到更小的粒子。同时还说现在科研上用的电子显微镜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价格比较昂贵,我们应该研发自己的仪器,这样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主动的去学习大学物理。

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心理学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消弱学生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丧失殆尽[2].随着科技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应该现在化,“粉笔+黑板”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现在多媒体教学系统日益完善,如果将其用于教学活动并加以合理运用,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例如讲光的偏振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三维立体电影,让他们体验带偏振眼镜和不带偏振眼镜看电影的区别,从而使他们更好的理解偏振光。课程可以从讲故事、唱歌、演小品、朗诵诗歌等形式开始,例如讲参考系时,可以让学生唱“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讲相对论时,可以让学生讲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课程中间还可以讨论、辩论、表演、练习、自学等。还可以组织一些与大学物理学习有关的科技活动,如物理现象再现、展示与物理有关的小发明、小创作。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笔者上习题课时都是让学生上黑板给同学们讲,让下面的同学给他纠错,这样既增加了讲课同学的自豪感,又提高了下面同学听课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节课都有新鲜感,自然兴趣盎然,睡觉、看手机现象就会减少,因此经常变换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里,这样就能主动学习大学物理。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积极性充分发挥又相互结合的过程,如果教师始终处于绝对支配的一方,客观上凌驾于学生之上,命令指挥学生,只准按老师规定的做,这样学生就会逐渐从“我要学习”的主动探求变成“老师要我学习”的被动观念。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是感性的,如果喜欢这位老师,就愿意听取老师讲授的知识,并愿意把自己的接受状况反馈给老师,愿意与老师互动,这样一来,老师讲的课就更加精彩。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是很难的[2].作为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必须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广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和高尚的人格是老师的魅力所在,教师要不断的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去征服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尊重、信任、关爱学生,与学生坦诚相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动学习。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物理作为高校工科类学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公共基础课,学生对它的掌握程度不仅直接影响到该课程的学习,还影响到学生对其专业课的学习。但是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要科学、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提高大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

参考文献

[2]熊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j].读与写杂志,,6(8):128.

对主观能动性的感悟篇四

摘要:大学物理是工科院校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大学生对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不高,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和相关文献,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大学物理;主观能动性;兴趣;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一般运动规律及物质相互作用的学科,其基本理论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应用于工程技术的各个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也是科学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源泉,近年来大量的新兴产业如量子通信、微电子、材料、生命科学等无一不是因物理发展或物理学相互交叉渗透的结果。此外,大学生通过大学物理的学习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因此大学物理一直以来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然而,由于大学物理的高度基础性和理论性,不像计算机、外语那样学了就可以用,另外受当前社会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实用主义思维的影响,学生普遍存在对大学物理重视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摆脱这种局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为了克服学生对物理课程的抵触情绪,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真正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笔者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了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介绍如下。

一、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尽管物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基础性学科,在大学本科学的物理知识基本上都是一两百年,甚至三四百年前的发现,在物理教学中,学生普遍反应大学物理理论性太强,枯燥乏味并且缺乏实用性。但是实际上物理学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体现着物理学的规律。上至“神州”上天,下到石油钻探;大到宇宙探秘,小到纳米世界,都离不开物理学的知识[1].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物理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结合学生所见所闻,将物理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相对运动时,可以联系下雨天以多大的速度跑时淋在身上的雨最少;在讲动量定理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果外面要包一层厚厚的网套,码头上为什么放轮胎,跳高杆下为什么放厚厚的海绵垫子,汽车里的安全气囊又是怎么起作用的等等;讲相对论时可以把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与现在的核电站联系起来;刚体的转动这一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是非常多的,如骑自行车时车轮子的转动,花样滑冰运动员旋转时的姿势,飞轮的转动,飞机上的导航仪等;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部分也和日常生活有联系,例如怎样让乐器发出美妙的音乐,爬雪山为什么不能大声喧哗,收音机的调频又是什么原理,古代人打仗时为什么爬在地上听马蹄声等。物理学的每一部分几乎与日常生活都有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既能使学生眼中的物理变得丰满生动,贴近生活,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公式,又能使学生觉得学习物理很有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他们就能主动学习物理。

二、将物理知识与教师科研相联系

物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大学物理虽然是一门基础课,但当今不断发展的高科技研究成果,其原理中都有物理知识,我们在课堂上可以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科研联系起来,也可以介绍一些新科技、新发明、新动向,把一些重大的比较有意义的科研进展、科研突破推荐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大学物理课程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培养求知欲,进而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大学物理。例如讲光的颜色和光谱的时候,笔者就把这一节的内容和自己的科研结合了起来,给学生展示了稀土离子的发光光谱和稀土化合物的水溶液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的光颜色,指出稀土离子的发光光谱比较窄,发出的光色纯度比较好,而半导体的发射光谱比较宽,色纯度不好,但半导体发光也有自身的优势,进而介绍了稀土和半导体在不同方面的应用,并给学生留下了悬念,促使他们主动的去探索。在讲光的圆孔衍射的时候,光学仪器的分辨率,为了说明仪器的.分辨率和光的波长成反比,笔者就把科研上用的很广泛的电子显微镜引入到了本节中。即使是紫外光,光的波长还是比较长的,所以光学仪器的分辨率有限。而电子不仅具有粒子性,还具有波动性,作为波,电子的波长是很短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就比较高,所以能看到更小的粒子。同时还说现在科研上用的电子显微镜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价格比较昂贵,我们应该研发自己的仪器,这样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主动的去学习大学物理。

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心理学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消弱学生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丧失殆尽[2].随着科技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应该现在化,“粉笔+黑板”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现在多媒体教学系统日益完善,如果将其用于教学活动并加以合理运用,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例如讲光的偏振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三维立体电影,让他们体验带偏振眼镜和不带偏振眼镜看电影的区别,从而使他们更好的理解偏振光。课程可以从讲故事、唱歌、演小品、朗诵诗歌等形式开始,例如讲参考系时,可以让学生唱“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讲相对论时,可以让学生讲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课程中间还可以讨论、辩论、表演、练习、自学等。还可以组织一些与大学物理学习有关的科技活动,如物理现象再现、展示与物理有关的小发明、小创作。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笔者上习题课时都是让学生上黑板给同学们讲,让下面的同学给他纠错,这样既增加了讲课同学的自豪感,又提高了下面同学听课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节课都有新鲜感,自然兴趣盎然,睡觉、看手机现象就会减少,因此经常变换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里,这样就能主动学习大学物理。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积极性充分发挥又相互结合的过程,如果教师始终处于绝对支配的一方,客观上凌驾于学生之上,命令指挥学生,只准按老师规定的做,这样学生就会逐渐从“我要学习”的主动探求变成“老师要我学习”的被动观念。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是感性的,如果喜欢这位老师,就愿意听取老师讲授的知识,并愿意把自己的接受状况反馈给老师,愿意与老师互动,这样一来,老师讲的课就更加精彩。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是很难的[2].作为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必须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广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和高尚的人格是老师的魅力所在,教师要不断的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去征服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尊重、信任、关爱学生,与学生坦诚相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动学习。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物理作为高校工科类学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公共基础课,学生对它的掌握程度不仅直接影响到该课程的学习,还影响到学生对其专业课的学习。但是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要科学、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提高大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

参考文献

[2]熊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j].读与写杂志,2009,6(8):128.

对主观能动性的感悟篇五

明确一个概念。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以及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它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

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想”。

二是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

三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一是主观能动性与意识能动性的关系。两者的区别:

(1)含义不同。主观能动性(略)。意识能动性是指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主观能动性包括“想”和“做”的能力、活动以及人们的精神状态。而意识能动性不包括做的能力。

(3)作用的形式不同。主观能动性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而意识能动性只能通过人的实践活动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两者联系:“意识能动性”属于“主观能动性”,后者比前者的外延要大。

二是主观能动性与意识反作用的关系。二者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定义不同(略)。

2、范围不同。意识反作用指人们在一定意识指导下通过实践去改变客观事物,即改造世界;而人的主观能动性则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略)。角度不同。意识反作用侧重表明在物质与意识关系中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一种与物质决定作用相反的作用,而人的主观能动性则着重说明人类所具有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这种属性。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3、两者都是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一切动物的重要特征。

(一)宏观上认清逻辑上的“三段论”。即什么是主观能动性?为什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才能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认清逻辑上的“三段论”,有助于学生形成网络知识体系。

(二)搞清人们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时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原因。

1、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从现有条件出发,改变不利条件,创造出新的有利条件,才能以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克服种种困难,取得胜利。

(三)处理好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三个关系。

1、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离开客观规律去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会一事无成,甚至会起到破坏作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虽然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但这种制约又会反过来要求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和利用规律。

2、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的关系。

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的活动,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需要使用一定的物质条件作用于对象。即使我们有了关于对象的规律性认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也不可能有效地改造它。所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必须从客观条件出发。客观条件也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是,这种制约作用又恰恰要求人们去研究条件,促使人们积极地利用条件,在条件不具备时积极地去创造条件,并设法限制不利条件的作用。可见,客观条件的制约作用反过来也给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广阔的余地。

3、要正确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主观因素的关系。

一个人在后天的学习与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主观因素越正确,越有广度和深度,就越有利于进一步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地实践积累知识,积累能力。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要善于把这些主观因素充分调动起来,进行新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利益出发点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选择正确的`利益出发点,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我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和集体。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