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豫园导游词(精选9篇)

时间:2023-09-28 23:31:01 作者:紫薇儿 最新豫园导游词(精选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豫园导游词篇一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豫园原为明代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代,至20xx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1559年(还不是明朝嘉靖年),四川巡抚潘云端开始在潘的住处石春堂以西的几块菜地上修建菜园。经过20多年的心血,豫园建成了。“于”的意思是“平安”“安泰”。它被命名为“豫园”,意为“岳越老秦”。

豫园,当时占地70余亩,由明代著名园丁张南洋设计,亲自参与建造。古人称赞豫园是“东南一绝”,“东南一名园冠”。

潘云端晚年家境衰败。潘云端死于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潘氏家族日益衰败,无力承担园林修缮管理的`巨额费用。明末,豫园被张兆林收购。后来到了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为了不让这个著名的地方消失,当地一些富绅聚集资金购买豫园,花了二十多年时间重修梯田,多造石头。当时城隍庙东边有个东园,现在是内园,豫园略西,所以改名为西园。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战争爆发,外敌入侵上海,英军占领豫园,大肆蹂躏。清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刀会在上海发动起义,响应太平天国革命。起义失败后,清兵在城中烧杀抢掠,豫园损毁严重。点春堂、香雪堂、桂花堂、德岳楼等建筑全部被烧毁。

1860年(清咸丰十年),太平军进军上海,满清政府勾结英法侵略军,把城隍庙、豫园作为外国士兵驻扎的地方,在园内挖石填塘,修建西式营房,面目全非。

清光绪初年(1875年)后,整个园林被上海的豆米业、制糖业、布匹业等20多个工商行业分割,建成公所。解放前夕,豫园亭台楼阁破旧,假山坍塌,池水干涸,树木枯萎,旧景观逐渐消失。

谢谢大家!

文档为doc格式

豫园导游词篇二

豫园,历来被称为城市山林,它诞生于四个半世纪之前的明代中叶,说它是城市山林,因为它坐落在繁华喧嚣的上海城市中心,清代江苏巡抚陶澎在道光六年(18)就为它题匾“城市山林”。豫园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黄浦区的上海老城厢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豫园旅游商城、上海老城隍庙相连,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约30亩地),门牌号码编在安仁街218号。豫园名列现存的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首,其余是嘉定秋霞圃、嘉定古猗园、松江醉白池、青浦曲水园。豫园是上海市中心城区唯一的古典园林,也是上海市唯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国古典园林。1959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豫园是上海地区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园林,可谓上海名园之冠。

明代私家园林

明清两代,江南经济繁荣、物产富庶,官宦豪富、文人雅士纷纷营造私人园林,一时江南建私家园林之风盛行,各城市名园荟集,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精品亦大多集中于这个时期。著名的有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无锡的寄畅园;扬州的个园、何园;上海的豫园;杭州的郭庄、刘庄、蒋庄等,为此赢得“江南园林甲天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胜誉。

豫园所处的上海老城厢,是当时的上海县县治所在地。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四月,倭寇自海上屡屡来犯上海,两个多月内五次焚烧掳掠,知县仓惶逃遁,镇海卫指挥、县丞、镇抚皆被杀害,县衙遭焚,闾里成墟,死者盈路,惨不忍睹。于是邑人上书:“贼自海入,乘潮劫掠,如取囊中物,皆由无城之故。”决意筑城御倭,官府采纳,全城上下出钱出力,不到两个月便筑城完竣,当时便有潘恩撰写《筑城记》。此后,军民固守城池,倭寇侵犯终不得逞。正因此,日后潘恩家才能太太平平地在城内建园。这座高二丈四尺,城围九里的明城墙在老城厢矗立了三百六十年,直到民国元年(1920年)拆除,留下城西北大境关帝庙一小段(今人民路大境路口),至今犹存,1959年与豫园同时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潘恩,字子仁,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上海人,《明史》有其列传,死后赠太子少保,谥“恭定”。潘恩嘉靖二年(1920年)进士,官至刑部侍郎、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为官廉能正直,惩恶扬善,深得民心。他家中堂上对联“履富履贵履盛满,如履春冰;保身保家保令名,如保赤子”,则是他一生兢兢业业、洁身自好的写照。潘恩的家族是当时上海城里的'名门望族,在老城厢梧桐巷、安仁里(现梧桐路、安仁街)一带居住,现梧桐路的明代建筑世春堂(今福佑路第一小学分部)是潘家仅存的旧居。

在上海县修筑城墙六年后的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潘恩的次子潘允端科场失意落榜归来,在自家住宅西面数畦蔬圃之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营造小园,聊以自娱,这便是豫园的始建。三年后,潘允端终于金榜题名,中了进士,自此沉浮宦海十多年,无暇顾及建园。日后,在他自己写的《豫园记》中说:“垂二十年,屡作屡止,未有成绩。”万历五年(1577年),他从四川布政使任上辞归,这才一心一意营造园林,请园艺名家、堆叠假山高手张南阳为其设计营建,不断充拓扩大,逐步增添景物,积十余年之功,把余生的精力和财力耗费在修建园林上。正如他在《豫园记》中所说:“每发耕获,尽为营治之资”,“第经营数稔,家业为虚,余虽嗜好成癖,无所于悔”万历十八年(1590年),终于建成一座规模恢宏、景色旖旎、盛名一时的私家园林,当时即被公认为“东南名园冠”、“奇秀甲于东南”,为后人留下一份弥可珍贵的文化遗产。

豫园导游词篇三

豫园,历来被称为城市山林,它诞生于四个半世纪之前的明代中叶,说它是城市山林,因为它坐落在繁华喧嚣的上海城市中心,清代江苏巡抚陶澎在道光六年(1820年)就为它题匾“城市山林”。豫园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黄浦区的上海老城厢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豫园旅游商城、上海老城隍庙相连,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约30亩地),门牌号码编在安仁街218号。豫园名列现存的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首,其余是嘉定秋霞圃、嘉定古猗园、松江醉白池、青浦曲水园。豫园是上海市中心城区唯一的古典园林,也是上海市唯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国古典园林。1959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豫园是上海地区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园林,可谓上海名园之冠。

明代私家园林

明清两代,江南经济繁荣、物产富庶,官宦豪富、文人雅士纷纷营造私人园林,一时江南建私家园林之风盛行,各城市名园荟集,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精品亦大多集中于这个时期。著名的有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无锡的寄畅园;扬州的个园、何园;上海的豫园;杭州的郭庄、刘庄、蒋庄等,为此赢得“江南园林甲天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胜誉。

豫园所处的上海老城厢,是当时的上海县县治所在地。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四月,倭寇自海上屡屡来犯上海,两个多月内五次焚烧掳掠,知县仓惶逃遁,镇海卫指挥、县丞、镇抚皆被杀害,县衙遭焚,闾里成墟,死者盈路,惨不忍睹。于是邑人上书:“贼自海入,乘潮劫掠,如取囊中物,皆由无城之故。”决意筑城御倭,官府采纳,全城上下出钱出力,不到两个月便筑城完竣,当时便有潘恩撰写《筑城记》。此后,军民固守城池,倭寇侵犯终不得逞。正因此,日后潘恩家才能太太平平地在城内建园。这座高二丈四尺,城围九里的明城墙在老城厢矗立了三百六十年,直到民国元年(1920年)拆除,留下城西北大境关帝庙一小段(今人民路大境路口),至今犹存,1959年与豫园同时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潘恩,字子仁,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上海人,《明史》有其列传,死后赠太子少保,谥“恭定”。潘恩嘉靖二年(1920年)进士,官至刑部侍郎、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为官廉能正直,惩恶扬善,深得民心。他家中堂上对联“履富履贵履盛满,如履春冰;保身保家保令名,如保赤子”,则是他一生兢兢业业、洁身自好的写照。潘恩的家族是当时上海城里的名门望族,在老城厢梧桐巷、安仁里(现梧桐路、安仁街)一带居住,现梧桐路的明代建筑世春堂(今福佑路第一小学分部)是潘家仅存的旧居。

在上海县修筑城墙六年后的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潘恩的次子潘允端科场失意落榜归来,在自家住宅西面数畦蔬圃之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营造小园,聊以自娱,这便是豫园的始建。三年后,潘允端终于金榜题名,中了进士,自此沉浮宦海十多年,无暇顾及建园。日后,在他自己写的《豫园记》中说:“垂二十年,屡作屡止,未有成绩。”万历五年(1577年),他从四川布政使任上辞归,这才一心一意营造园林,请园艺名家、堆叠假山高手张南阳为其设计营建,不断充拓扩大,逐步增添景物,积十余年之功,把余生的精力和财力耗费在修建园林上。正如他在《豫园记》中所说:“每发耕获,尽为营治之资”,“第经营数稔,家业为虚,余虽嗜好成癖,无所于悔”万历十八年(1590年),终于建成一座规模恢宏、景色旖旎、盛名一时的私家园林,当时即被公认为“东南名园冠”、“奇秀甲于东南”,为后人留下一份弥可珍贵的文化遗产。

豫园导游词篇四

亲爱的团友们,那我们现在即将到达的是豫园游览区。

豫园游览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东南部黄浦区原老城厢境内,世大上海久负盛名的游览区。它的主要景点有豫园、豫园旅游商城、城隍庙、上海老街。它的周边景点主要有沉香阁、文庙、小桃园清真寺、白云观、大境阁、慈修庵等。

豫园游览区的肇始,要上溯到元代了建霍光行祠,明永乐年间,上海县将城隍秦裕伯“请进”行祠,上海始有城隍庙。明万历年十五年,潘允端间续建成豫园。至清嘉庆年间,城隍庙庙园既有东园(内园),又含豫园,集玩、吃、购之大全,有“不到城隍庙等于没有到上海”之说。但鸦片战争后,城隍庙地区几经破坏,破败不堪。建国后,人民政府大力修复豫园。“wen革”中,城隍庙香火熄灭,殿堂变“老庙黄金”。20世纪80年代后,豫园两度重点修缮,城隍庙归还道教,并投资修建了仿明清建筑的豫园旅游商城,还在方浜中路修建仿明末清初建筑的上海老街。豫园游览区于1995年获20世纪“90年上海十大新景观”的美誉。

豫园游览区总体来讲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最大的特色是一个“古”字。

说到豫园,那就不得不提提它的六大文化了。

一是园林文化。上海老城厢自明嘉靖年间以来,社会安定,达观显贵们喜山水园林,“园林情结”蔚然成风,于是有了豫园等20余处园林。

二是宗教文化。豫园游览区及其近旁寺庙观堂十分集中,形成儒教、佛教、道教、伊斯lan教、天主教、基督教诸教会聚一处的“奇观”,形成罕见的宗教文化现象。如:儒、道、佛文化的豫园、道教的城隍庙等。

三是建筑文化。上海建城已有七百余年了,可以说老城厢豫园游览区是一处明、清、民国时期的住宅建筑的.博物馆。老城厢内明代潘允端的世春堂、徐光启的九间阁等都是古宅中的珍宝。

四是商业文化。豫园游览区有“购物天堂”的美誉,商品有“小、土、特、多”的特点,堪称小商品王国。

五是美食文化。豫园游览区既有代表上海本帮风味的老饭店,又有会聚各地风味的和丰楼,更有驰名中外的名特小吃,是著名的“小吃王国”。

豫园导游词篇五

河南园林是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由明代四川政治使者潘云端所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1853年上海刀会起义时,豫园点春堂曾是起义军的北司令部。大厅里陈列着刀会的武器、自制的硬币、公布的文告和其他文物。解放后,政府对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豫园于1961年正式对外开放。

安静的大厅,也被称为“青雪厅”,是内花园的主厅,有雕刻的建筑和彩绘的横梁。有5个大厅宽,3个大厅深。大殿前有两个石狮子,殿内有两块金匾:“精观”和“灵照石”。以沉思之名,取古语“一切因沉思而自得”,“观山观水”。大厅的对面,有许多奇峰,堆积如山,五颜六色,比如三个官员献上生日礼物,或者像白鹿一样看着月亮,或者像蝙蝠一样飞翔,或者像九只狮子在打球。据说不动声色地看一眼就能分辨出100多种动物形象。石峰之间有许多百年老树。看东边一个小院,中间是一滩水,两边是蜿蜒的回廊,遮阳遮荫,潇洒笔直的修竹,环境幽深。

馆陶楼位于京官殿西南,又名“小灵台”。它是一个三层的木结构建筑,高度超过10英尺。它是清代城东最高的建筑。过去,当你爬上这里时,你可以欣赏“上海八景”之一的“黄埔陶丘”。

幻云楼和延庆楼面对京官厅,东西相连,可通馆陶楼和船厅。幻云楼横匾“幻云”是晚清上海著名绅士文瑶。话题知识。幻云大厦最初是上海货币产业办公室的产业。豫园和内园被战争摧毁,但这座建筑没有被抢劫。有“手挥绢,看云归,西山凉,在我袖中”之感。

松翠阁矗立在馆陶楼东侧的假山上,一楼有双层亭子、石桌和长凳,四周绿树成荫。亭子里有一块匾,“灵木披房”。

位于京官堂东侧,是一座小型的方厅,精致安静,炎炎夏日特别凉爽。大殿前有砖雕“郭子仪长寿图”,旁边有泥塑龙墙,北接凤阁,南接“别田甜”。墙上有“重建内园”等石碑,记载着内园的历史。

豫园位于黄浦江西岸繁华的上海老城区,北临富友路,东临安仁街,西临上海城隍庙和豫园商城。它是长江以南世界闻名的古典园林,以其历史遗迹和国内外旅游景点而闻名。豫园是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建于明嘉靖年间,由明代四川政治使者潘云端所建。它有400多年的历史。

我一走进豫园,仿佛置身于明末清初。随着人流,我渐渐走进了一个可以容纳近千人的小广场。站在广场之间,中心有一个扇面展,扇面上有一些字画,有起伏,有飘逸的精灵,也有柔美的。

环顾四周,八层的天宇大厦的顶部是宁惠大厦。人们站在雕梁画栋的阁楼上,欣赏着如画的风景。前面是华宝大厦。每当有节日,人们都会坐在这里看亭子表演,它的后面是叶禾大楼,这也是一个著名的小吃广场。小广场的东面是城隍庙。每年的“三巡日”,也就是城隍之神出行的日子,上海的居民家里都是空的,所有的居民都在城隍之母(3月28日)过圣诞节。上海城隍庙里所有的商家,包括庙附近的.商家,都在为城隍庙过圣诞节,庙里的香火很旺。如果恰好是节假日,会出现游客聚集,行人迂回,人气巅峰的场景。

随着人流,我来到了城隍庙对面的大门口。在大门旁的两根石柱上,有一副的对联:古城特有的钟盘,融铸百年精华;申城偏爱古寺新建筑,再现世纪辉煌。

这时我被这美景陶醉了,不知不觉来到九曲桥。桥上的人熙熙攘攘,鱼在桥下飞来飞去,宁静的湖面上覆盖着绿色的荷叶,仿佛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玉扇,紧紧的覆盖着湖面。湖面上漂浮着五颜六色的颜色,仿佛有人在下面撒了一串珍珠。微风徐徐吹来,湖面上细小的涟漪,如一条新缎的淡淡皱纹,格外美丽悦目。

花园里的墙壁蜿蜒起伏,顶部装饰着水龙头,由瓷砖组成,象征着龙的身体。一堆墙,比如龙,叫龙墙。在中国古代,龙是封建皇帝的象征,不能用作建筑上的装饰。豫园筑龙墙是在清末,“龙”只有三四爪,以避免“五爪金龙”的嫌疑。点将堂是1853年上海刀会起义军的北方指挥所。玉陵龙是矗立在玉华堂前的一块4米高的巨石。据说是宋代华世纲的遗物。豫园主楼是三穗堂,宽敞,是主人举行宴会的地方。此外,还有一对元代的铁狮子,三百年的老藤和一个四百年的老银杏。

悠久的历史和民族风格使豫园成为上海最著名的旅游景点。

豫园导游词篇六

豫园位于黄浦江西岸繁华热闹的上海老城,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面与上海城隍庙和豫园商城邻近,是举世闻名的江南古典园林,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豫园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有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所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一走进豫园就仿佛置身于明末清初之时,随着人流,渐渐的就走进了个大约能容纳近几千余人的小广场,站立在广场间,中央有个扇展,扇面的字画,有的波澜起伏,有的神采飘逸,有的柔中有刚。

环顾四周那8层的天裕楼楼顶是凝晖楼,人们站在这画栋雕梁的阁楼上眺望,欣赏这如诗入画的美景正面是华宝楼,每当逢年过节人们就欢坐此地观赏楼阁好戏,身后是合业楼也就是有名的小吃广场。小广场东面是城隍庙,每年的“三巡日”,即城隍神出巡的日子,上海城内居民家中十室九空,居民全部在城隍娘娘圣诞(三月二十八),上海城隍庙内包括庙附近的商家全部张灯结彩,为城隍神欢庆圣诞,庙内香火旺盛,流光异彩,璀璨瑰丽,宛若仙境。若是恰逢假日,更会形成游客云集,行人如织,人气鼎盛的场面。

随着人流我来到城隍庙对面的个大门,大门旁的两根石柱上挂着一幅邵华泽的对联:古邑独钟潘公明神,熔铸百年精华;申城偏爱老庙新宇,再造世纪辉煌。

这时我已陶醉在这美不胜收的景色中了,不知不觉的来到了九曲桥,桥上人流熙熙攘攘,桥下鱼翔底,静静的湖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像是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扇似的,把湖面盖得严严实实。湖面上浮游着斑斓的色彩,好像谁在下面撒下一串珍珠。当微风徐徐地吹过,湖面上微微荡起的细碎涟漪,仿佛一匹新缎折出的轻皱,格外绚丽悦目。

园里的围墙,蜿蜒起伏,顶上饰以龙头,并用瓦片组成麟状,象征龙身,一垛墙如居龙游动,称为龙墙。在我国古代,龙是封建帝王的象征,是不能随便用在建筑物上作装饰的。豫园在建龙墙时已是清末,而且“龙”只有三,四个爪子,是为了避去“五爪金龙”之嫌。点春堂是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军城北指挥所。玉玲珑是立在玉华堂前的一块高约4米、玲珑透剔的巨石。据说是宋代花石岗遗物。豫园的主要建筑是三穗堂,建筑宽敞,是当年主人举行筵宴的地方。此外,园中值得观赏的还有一对元代铁狮,300多年的老藤和一株四百多岁的银杏。

豫园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有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所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时,豫园点春堂曾作为起义军的城北指挥部,现堂内陈列着当年小刀会的武器、自铸的钱币,以及发布的文告等文物。解放后政府对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1961年正式对外开放。

静观大厅亦称“晴雪堂”,是内园主要厅堂,造得雕栋画梁,轩昂高敞。堂面阔5间,进深3间,厅前有两尊石狮,厅内有“静观”和“灵沼峙”两块贴金匾额。静观之名,取古语“静观万物皆自得”,“动观流水静观山”之意。大厅对面奇峰林立,堆叠多姿,或如三官献寿,或如白鹿望月,或如蝙蝠飞舞,或如九狮盘球。据说静静观之,能辨出100多种动物形象。石峰间有许多百年古树。静观东面一小院落,中有池水一泓,两侧曲廊回绕,树荫蔽日,修竹潇洒挺拔,环境幽深。

观涛楼位于静观大厅西南侧,又称“小灵台”,三层全木结构,高10余丈,清时为城东最高建筑物。昔年在此登高可观赏“沪城八景”之一“黄浦秋涛”。

还云楼、延清楼面对静观大厅,东西相连,为串楼形,并可通向观涛楼和船厅,还云楼内横匾“还云”,为清末上海名绅姚文题识。还云楼原为上海钱业公所产业,豫园、内园屡遭战火破坏,而此楼却免遭劫,大有“手挥丝桐,目送还云,西山爽气,在我袖中”之感。

耸翠亭耸立于观涛楼东面假山上,双层亭阁,底层置石桌、石凳,周围林木青翠。亭内一匾“灵木披芳”。

可以观位于静观大厅东,小型方厅,精致幽静,炎夏时分外凉爽。厅前有砖雕《郭子仪上寿图》,旁有泥塑龙墙,北接“洞天福地”凤凰亭,南连“别有天”,墙上有《重修内园记》等石碑,记载内园历史。

豫园导游词篇七

豫园园内有穗堂、铁狮子、快楼、得月楼、玉玲珑、积玉水廊、听涛阁、涵碧楼、内园静观大厅、古戏台等亭台楼阁以及假山、池塘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三穗堂位于豫园正门处,清乾隆二十五年建。原为乐寿堂,清初曾被征为上海县衙办公之地,改建西园时重筑为三穗堂。

仰山堂、卷雨楼位于三穗堂之后,与大假山隔池相望。清同治五年(1866年)建,底层称仰山堂,上层为卷雨楼,仰山堂共5楹,后有回廊、曲槛临池、可小憩。望大假山景,池中倒影可鉴。

萃秀堂位于大假山东北峭壁下,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始建,乾隆三十五年竣工。

亦舫在萃秀堂东墙外,俗称船厅。明代以后,江南园林常在水边建石舫,用以临水赏月,而直接在陆地上筑舫不多见,此系后增建。

鱼乐榭跨于溪流之上,傍山临水,溪上筑一垛隔水花墙,墙上有漏窗,墙下处有半洞门,水从洞门流去。这里运用了园林中延伸空间的巧妙手法,游人至此,有不知何处是尽头之意。

点春堂于清道光初年(18)为福建花糖业商人所建,以作公所之用,共5间。

豫园的中部景区有得月楼、绮藻堂。得月楼位于玉华堂、玉玲珑西,两面临水,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取“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而名。得月楼为二层楼房,建筑精致。绮藻堂位于得月楼下,以“水波如绮,藻彩纷披”而名,堂檐下有100个不同字体的木雕“寿”字,称为“百寿图”,富有民族特色。堂前一天井,内有匾额:“人境壶天”,左侧围墙上有清代“广寒宫”砖刻。

织亭位于绮藻堂和荷花楼之间的西廊中间,面对湖心亭、九曲桥,背向五老峰、月府砖刻。亭以扇与廊相隔,扇裙板上刻有“耕织图”,浣云假山位于得月楼北。

藏书楼又名书画楼,位于得月楼对面,清光绪年间建,清末曾是有名的书画市。

豫园环龙桥向南,是“神祠北际名园辟,寝庙东偏别殿开”的内园。1956年修复豫园时,内园成园中之园。内园面积仅2亩余,但十分精致,亭台楼阁、泥塑砖雕、名树古木、石峰小桥,一应俱全,布局紧凑而曲折幽深。

静观大厅亦称“晴雪堂”,是内园主要厅堂,造得雕栋画梁,轩昂高敞,堂面阔5间,进深3间,厅前有两尊石狮,厅内有两块贴金匾额。

耸翠亭耸立于观涛楼东面假山上,双层亭阁,底层置石桌、石凳,周围林木青翠。亭内一匾“灵木披芳”。

可以观位于静观大厅东,小型方厅,精致幽静,炎夏时分外凉爽,厅前有砖雕《郭子仪上寿图》,旁有泥塑龙墙,北接“洞天福地”凤凰亭,南连“别有天”,墙上有《重修内园记》等石碑,记载内园历史。

九龙池位于内园静观大厅东南,池内砌湖石,东西两壁隙间中藏4个石雕龙头,水中倒影亦为4个龙头,加上池状若龙身,故称九龙池。古戏台位于内园之南,建于清末,原在闸北上海北钱业公所内,1974年移建于此,经过修缮和增建于1988年9月对外开放。戏台正面狮子、凤凰、双龙戏珠、戏文人物等木雕图案,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积玉水廊、积玉峰积玉水廊倚豫园东围墙,临曲池,积玉峰立于廊间。积玉峰玲珑剔透,原在也是园内,1956年移到豫园。

会景楼、九狮轩会景楼位于豫园中央,登楼可观全园景物,故名“会景楼”。九狮轩在会景楼西北,1959年重修豫园时,拆去民宅,凿池垒石,池北筑轩,名“九狮轩”,轩前置月台,可凭栏观赏池中荷花。

豫园导游词篇八

大家好,我来介绍一下豫园的游览区。豫园旅游区位于上海市中心东南的黄浦区。主要景点有豫园、豫园旅游商城、城隍庙、上海老街。周边景点有陈翔寺、文庙、小桃园清真寺、白云寺、大井亭、磁州寺等。

豫园旅游区的开始可以追溯到元代霍光寺的建立。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开始有城隍庙。明朝大臣潘云端花了28年时间修建了豫园,但最终潘氏家族衰落,风景荒芜。乾隆年间,上海士绅不顾风光不在,集资重修园林,交给城隍庙管理。这样,城隍庙除了自己的寺庙和内园,现在还有豫园,一度成为上海的风景名胜,以至于有一句话叫“不去城隍庙,不去上海”。乌鸦大战后,城隍庙地区被废弃。建国后,政府多次下大力气修缮豫园,特别是80年代后,投资兴建了仿明清建筑的豫园旅游商城,再现了清末民初上海市场的'旧风貌——坊浜中路上海老街。豫园旅游区景观宏大,1995年荣获“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称号。后来凭借“豫园雅韵”的美誉,获得“新上海八景”二等奖。

豫园旅游区在上海久负盛名。它集园林、宗教、建筑、商业、美食和民俗文化于一体。它是最生动、最精彩、最有吸引力、最具海派文化魅力的旅游区。

首先是它的园林文化。古城内外大小园林20余座,其中豫园不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享有“东南第一园”的美誉。二是其宗教文化,寺庙集中,形成儒、道、天主教、基督教的奇观。豫园旅游区也是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展览馆。其中,徐光启的九座建筑和沈初的隐楼,都是古宅中的珍品。此外,它也被称为“小吃王国”和“购物天堂”。许多百年老店和知名品牌店都在这里落户。这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具有“土小”的特点。最后还有正月元宵节,老城神庙庙会等。可以感受到上海浓郁的民俗风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过去的老城府是今天上海的母亲。总之,它是最生动、最精彩、最迷人的旅游区,具有海派文化魅力。

豫园导游词篇九

这儿是停车场。万一有人走散,请记住车号最后三个数字是121。我想最好不要发生这类事。我会举着小红旗,你们全陪张先生会殿后。大家准备好了没有?我们上路吧。下车时请注意自行车。

女士们、先生们,这座就是著名的九曲桥。为什么是九呢?因为是阳数最高的数。走在桥上,逗留时间就长。还可以从不同角度观赏风景。还有,据说鬼怪只能走直线,所以你不必为遇到鬼怪而担心。

在桥的中间,有座亭子,始建于清朝,大约在80多年前被改作一茶馆。老人们喜欢早晨来此,会会朋友,沏上一壶茶,聊聊天儿。一般他们喝的都是一种绿茶,叫做”龙井”。这个茶馆也是外国首脑常来之地。比如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上海,也亲临茶馆喝了茶。

确实,能在这儿喝上一壶也是一种享受。试想一下,在一个夏日,你来到茶馆,临窗而坐,俯视着开满荷花的绿池。迎面吹来阵阵凉风。在悠雅的江南丝竹声中,你提起紫砂壶,慢慢地呷上一口微温的”龙井”茶。你会觉得飘然若仙。

你们也想喝一壶?对不起,我还是不能让你们去。等我们看完豫园再做决定,行不行?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