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课文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时间:2023-12-08 16:29:51 作者:笔砚

教学计划是教师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基础。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的教学设计有所启发。

课文《桥》教学设计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课文在语言表达上凝练的特点。

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1.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读一些词语。(咆哮狂奔狞笑势不可当……)。

2.读了这些词语后,能说一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3.视频:洪水袭击村庄,谈一谈看后的感受。

二:读中品文,体会洪水的来势凶猛。

(一)今天,让我们深入的走进课文,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难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读后谈感受。

(1)我仿佛看见了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我已经感受到洪水即将爆发,灾难即将到来的紧张气氛了。

3.如果刚才是倾盆大雨,那现在就是山洪暴发。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请同学们站起来,看看一米大约到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啊!跳舞,平时的舞蹈是赏心悦目的,此时,洪魔跳的可是疯狂的死亡之舞啊!谁再来读?(读出了洪水的肆虐与疯狂)。

5.最后一句谁来读?(我听出了洪水如野兽般在狞笑,读出了洪水的凶猛和可憎。)全班读这3个句子。。

6.我们将这3句话连起来再读一遍。听了大家的读,我的眼前仿佛又看到了刚才录像中那狂奔而来的洪水,在路面上张牙舞爪的姿态,为什么这3个句子会有这样的表达效果呢?(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对,用适当的修辞方法会让句子更加生动。

三、读中悟文,感受桥的危急。

1.如果是我们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当中,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是的,求生是人们的本能表现。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描写村民反应的词语画出来。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词语?(惊慌,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

2.这样的场面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么?(惊慌失措)。

3.是啊,人们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正是失措的表现啊。

4.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寻找生路,他们的生路在哪里?谁来读第4自然段。东,西,南,无路可走,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我们再来齐读一遍第4自然段。现在,我有些担心了,我通过只有这个词,知道它是唯一一座可以逃生的桥,你是不是也有你的担心啊!

四、读中析人,感受老汉的伟大精神。

1.此时此刻,不但有天灾,而且人祸也即将发生。在这种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有一个人挺身而出,请大家读第7,8,9自然段,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仔细读课文,年迈的村支书是怎么做?怎么说的?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

(2)、反复读读画出的句子,想一想,老支书是怎样一个人?

2.拥戴,我们怎么理解呢?(拥护爱戴)他不仅是一名老汉,还是一位党支书,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我们可以说是德高望重。

3.老汉沙哑的喊话,谁来接着读。(生接着读老汉命令的话)我们看,短短的一句话,连续使用了3个感叹号,这能是一句普普通通的喊话么?此时,山洪在咆哮,人们在哭天喊地,场面极其混乱,老汉应该怎样喊?谁再来读?那么多人站在大雨中,站在洪水中,等着你指挥,我们就应该读得响亮,干脆,坚定,全班齐读。

4.老汉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使惊慌失措的人们瞬间变得井然有序,一百多人很快排成一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课文的7到13自然段。

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谁来读读课文的15自然段。(老汉是多么的愤怒,谁再来读读,你的声音很大,可是你愤怒了么,你愤怒时是什么样的呢?再来读读。)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6.老汉揪小伙子出来,维护了秩序的井然,可是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把小伙子揪到后面,意味着小伙子离生的希望越来越远,而离死亡越来越近了。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样的党支书啊!请同学们试着用一个词语来评价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舍己为人。)是的,老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大家齐读4个成语。

7.此时,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木桥痛苦的呻吟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什么信息?是的,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木桥即将断裂,情况变得更加危急了。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对父子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对话,老师来读旁白。

第一次吼,在危险面前,有群众,有儿子,老汉选择了群众。第二次吼,在危险面前,只有自己和儿子,老汉选择了儿子。因为他不仅是一名党员,也是一位父亲,爱子之心人皆有之。

9.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10.那座窄窄的木桥倒塌了,可是另一座高大雄伟的桥却在人们心中树立起来了,谁来说说那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一座永不坍塌的生命桥。)。

11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情至深处,一写为快。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请大家接着往下读。

2.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来祭奠他那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先人后己的老伴,和她那在危急时刻不和父亲争吵的孝顺的儿子,这是多么的慷慨悲壮啊!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可能想对老太太,对乡亲们,对老汉,对在座的同学们有许多话想说,那就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在80页的空白处写下你想说的话吧!

3.生读自己写的话。

4.听了同学们的真情感言,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感动,文中对老汉的动作,语言描写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正因为这样,老汉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才那么崇高,伟大,深厚,永恒!

六、领悟写法。

1、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

“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2、文章的写法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吗?

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刻画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等塑造人物形象。

16、桥。

英勇献身。

不徇私情先人后己。

沉着无畏生命桥忠于职守。

课文教学设计

1、认识“共、同”等八个生字,会写“土、云、大、禾”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在学习中体会到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

[重点难点]

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是体会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及词语卡片

[设计流程]

一、看图谈话,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二、揭示课题

三、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读,把读错的字找出来,互相纠正。

3、检查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1)愿当小老师的学生带领大家认读自己会读的生字词。

(2)开火车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再评出读得好和有进步的同学。

自由朗读,读后想想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向大家请教。

3、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你要请教的问题。

4、再现插图,想想:

(1)蓝天是谁的家?土地是谁的家?

树林是谁的家?大海是谁的家?

(2)它们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5、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我们共同的家”?

四、练习背诵,积累词语

1、听课文录音,跟随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2、同桌互相背诵,看谁背得好。(不丢字、不添字、背诵流利.)

3、会背诵了,就把课后题中的小鸟涂上颜色。

五、练习,拓展思维

1、小黑板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让学生读读,想想,再填空。

2、小组交流,检查订正。

3、你还知道有什么是谁的家?(如:天空是星星的家,大地是庄稼的家……)

六、指导书写

指导写“云”字时,要告诉学生:“云”字的第三笔是撇折,这是新学习的笔画。

《理想》课文教学设计

2.学习比喻,顶真的修辞方法。

朗读,讨论,仿写,体会。

1认识和学习理想的重要意义,树立自己远大的人生理想。

学习领会诗歌的语言表现力,学习比喻,顶真的修辞手法。

预习,排除语言文字障碍。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理想是什么?是不是想要看到山那边的海呀?为了见到山那边的海,你不畏艰险,奋勇向前!那海就是你的理想。理想究竟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我们今天就要一起来看看流沙河的《理想》。

朗读感悟:

结构分析。

这是一首比较长的诗,为了便于理解,请大家思考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具体内容请查看《理想中心思想与段落大意》一文。)。

分析第一、二小节诗的含义、修辞。《理想》4—7节理解。

第一小节: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运用了比喻、排比、顶针的修辞。顶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应该揭示其特点,并且举例:“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

第1、2个比喻是什么意思,起什么作用?第4句中的“黎明”比喻什么?

第二小节:理想有时代性。

第12和34句之间为何是句号而不是分号?

[作业]:模仿第一、二小节写8句诗,要运用三种修辞,内容自定。

听写改错。

第二课时。

齐读。

分析第三至第十二小节。

三: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历史的发展。“历史的脊梁骨”如何理解?

四:理想的实现要经历多次的挫折和失败。与《在山的那边》相同的诗句是哪些?

六:理想是崇高的。如何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七:有理想的人常感寂寞。如何理解“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八: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不幸”指哪些?“大写的人”指什么样的人?

九:理想使人重新做人。

十:对理想要执著。“玷污”和“被扒窃”如何理解?

十一: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性。

[作业]:做课程探究。

第三课时。

交流仿写的诗。

十二:这最后一节诗,前两句说明什么问题?(理想的实现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说了什么问题?

(当下正是好形势,是我们实现理想的最好时间)。

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记忆附录中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小结:我们知道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课文《假如》教学设计

1、初步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课文的8个字,字书写美观。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展开想象仿写句子,培养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通过朗读启发学生爱他人、关爱环境。“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的朗读要随感情读出变化来感悟课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以读代讲、读中领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本课利用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中充分调动学生对本文的感悟,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体现合作意识,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感、人格的目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2、同桌相互学习生字的读音、字形、结构。

3、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利用不同形式认读)。

4、巩固学生识字。(课件出示水果树,每种水果里藏有生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课文。

3、指名学生读课文。(接龙式读)。

4、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

1、复习步骤:记住字音,认识字型,扩词,用词说话。

2、小组交流。

a、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b、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注意重点的提示。

4、评议学生的写字。

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1、指名学生读课文。(接龙读)。

2、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诗中的小朋友要实现哪些愿望?

3、分组学习。

a、课文用三节写了作者的三个愿望,你最喜欢哪个小节?在组内读一读。

b、在这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小组交流。

c、你认为这一小节中哪个句子,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5、交流自学情况。

6、感悟句子。

a、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b、扩展说话:我要给——(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课件出示句子)。

7、感情朗读课文。

想一想:“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朗读时应该怎样读?(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a、读懂了你喜欢的小节,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把他读好?

b、多种形式朗读。

c、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1、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2、同桌相互读读背背。

小组讨论:课文中最后一段没有说为谁画什么,你能仿照课文发挥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写出你的愿望,像课文里的小诗歌一样。回家在把你写的愿望画出来。

板书设计:

太阳。

假如画谷粒。

一双好腿。

……。

《桥》课文教学设计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的表达特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1、收集洪水爆发的场面,准备《悲壮》的曲子,制作课件。

2、预习作业: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尝试理解。

一、感受洪水肆虐,孕伏情感,揭题。

1、播放有关洪水爆发的短片,教师有感情朗诵课文一、二自然段。(幻灯一)。

3、板书课题:16《桥》,让我们走进那个村庄,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设计意图:创设课文所富有的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然后设下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受老汉崇高的人格与精神。

1、快速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说说这场洪水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2、想想你从课文哪些语句的描述中感受到了紧急、害怕……找到并划下来读读,交流。

3、师小结过渡。

4、找找课文中的人们作出了怎样的反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用一个词形容人们的表现。(惊慌失措)。

(设计意图:疏通课文,进一步从课文语言文字中感受山洪的凶猛,时间之紧迫。为体会老汉精神奠定基础。通过想象危急时刻人们恐慌的表现,让学生进入情境,以更好理解课文中人们惊慌失措的表现,感受人们的心情及情况之紧急。同时为深入阅读文本,研读课文做准备。)。

(1)读悟: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联系洪水所达到的程度想想老汉为什么这么说?作为村支书他想到了什么?急着逃生的人们有没有听从他的指挥?从文中找出依据。

(2)引导质疑:为什么急着逃生的人们见到老汉会停住了脚步,听从老汉的指挥?启发想象受“拥戴”的老汉曾为他们做过什么?适时引导理解“拥戴”。

(4)读悟: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读着老汉的言行哪几个字印入了你的眼帘?“揪”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拉”吗?为什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老汉当时怎样的心情?老汉为什么要这么做?当时已出现了怎样的情况?你又觉得老汉是怎样的人?(板书:秉公办事)。

小结:这就是他们拥戴的老汉(读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木桥前,齐腰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5)读悟: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感受到: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逼近。此时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意味着什么?

抓“推”导读。

小结:这就是他们拥戴的老汉(读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逼近。木桥前,齐胸膛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老汉言行思考这么做、说的原因,渗透阅读方法——透过字面思考隐含的意思。)。

三、情感延续,铭记老汉精神。

1、学生配乐激情朗读——课文结尾(最后四个自然段)。

2、你从中明白了什么?你现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惊讶、敬佩)。

3、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写)。

(1)指名读。

(2)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写感受及想象送行者的言行加深对老汉精神的感悟。学会根据课文内容拓展想象,补白课文中的空缺,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四、理解桥的含义,领悟老汉精神。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用“桥”为题?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1)指名说。(2)师总结。

五、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摘录课文中特色句子。

2、读一读哈尔威船长的故事。

课文《泉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首尾两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3.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及文章的结构,感悟第一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用“有的……好像……;有的……好像……“写话。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

(1)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2)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找一找文中的话。

(3)尽量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读好最后一段。(5)。

1.同学们,咱们常州有一个美称,你们知道吗?传说常州古有龙气,南北朝时期常州出了齐、梁两代15个皇帝,古代龙是皇帝的象征,因而得名龙城。传说只是传说,很难考证。不过今天,我们可以亲自去考证一个城市,它就是“泉城”。(板书:泉城)学生读课题。

2.泉城指哪呢?(板书济南)认读“济”,注意字形。

3.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呢?出示句子最后一段。(板书天下闻名)理解:什么叫――。

4、济南的泉水为什么会天下闻名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去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路,。(15)。

1、要求:正确、流畅、响亮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交流:泉水有名在哪?(清、多、美)。

师:怎么多?(72泉)。

理解”著名”(交流)。

师:72泉,选其中最著名的4个泉,这是一种选材的好方法。

3、完成填空:

课文先写了济南有,然后分别介绍了、、、,最后再总写济南的泉水。

看出课文的结构了吗?(板书:总-分-总)这叫首尾呼应。

三、学习新词,读通课文。

过渡:要读好、读美这篇课文,首先我们要过生字新词这一关。

1、检查自读情况:

分组出示生字词:

白浪翻滚晶莹剔透明珠散落银花盛开。

虎啸狮吼秋雨潇潇水声喧腾昼夜不息。

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

大约一亩不断喷吐。

悬崖洞穴占地一堆。

指读,齐读,同桌互读。

2、分组读课文。

四、品读首尾两段。(10)。

1、那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哪些语句能看出泉水天下闻名的呢?请从课文第一段里找答案。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相关句子。

2、交流。

学生交流:(形态美、声音不同)。

要读好这个长句子、要读美泉水,你觉得应该读好哪些词?(生交流)。

指导读词: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很美,有时候一个词就是一幅画。

想得真、读的好。读着不同的词语,脑海中浮现不同的画面,这样就能把词语学活。请你把美好的画面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吧。(齐读)。

师:难怪说“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生答)。

4、现在让我们把想象变成现实。播放媒体。

同桌练读。

指对范读。

6、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四个有的连接,这又是我们习作中学习的宝典啊!

7、让我们用诵读把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深深地记在脑海里吧!齐背第一段。师:难怪说“济南的泉水――)(生答)。

五、总结。

作者用精炼的语句,生动的比喻向我们展示了泉水的独特魅力,济南最著名泉要数――,你对什么泉最感兴趣,课后自己反复朗读那一段。

六、作业:

1、习字册。

2、小练习。

新天地广场上的喷泉有的,好像。写段话。

板书:总:多(72泉)、美。

泉城分。

总:天下闻名(著名。

尊严课文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尊严课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家家烧火做饭,款待他们,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杰克逊大叔心想,给逃难的人一顿饭吃,每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于是他回答:“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他知道如果不让他干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思量片刻后,杰克逊大叔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在这个年轻人跟前。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感到十分惬意。他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您捶得好极了,刚才我的腰还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说着将食物递给了这个年轻人。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杰克逊大叔微笑着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说:“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你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

年轻人留了下来,很快成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二十多年后,这个年轻人果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

课文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是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

2、让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图画,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1)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朗读给大家听听?

(2)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3)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5)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4)品读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特别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说说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师生共同评点。

五、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生字:扇、枚、邮、爽、柿、仙

六拓展练习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2、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学生交流自己抄写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引述: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二、三两个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学生自读。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想象。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三自然段。

(1)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三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5)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三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四自然段。

四、总结感受,拓展活动

1、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

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3、引导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指导学生在课余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五、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生字:梨、菠萝、粮、紧、杨

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怀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恐龙》课文教学设计

《恐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首先介绍了两亿年前恐龙是地球的主人,接着介绍了不同种类的恐龙及其外形特点,然后又介绍了恐龙所吃的食物,再介绍恐龙的生殖特点,最后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人类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恐龙问什么会突然灭绝?引人思考,激发读者探索的兴趣。

这篇课文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恐龙这一古老而神奇的动物的知识,而且会激发出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强烈愿望。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了解课文介绍的5种恐龙的样子和生活习性,运用学过的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理解词语。

3、初步了解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这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识字重点:龙、亿、翔、站、部、移、秘。

2、运用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看图片等方法理解本课“漫游、遍及、鞭长莫及、庞然大物”等词语。

3、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初步了解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这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授课时间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版块---人类的朋友这组课文。那么首先和我们见面的朋友大约生活在距今两亿年以前,他们曾经是地球上的主人,可在6500万年以前,他们却神秘地消失了,猜到他们是谁了吗?板书“恐龙”学习“龙”(龙的第四笔撇过竖弯钩)

1、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小黑板或词语卡片)

2、自由读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读不准的词句多读两遍。

3、指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学习“亿”,注意亿右边乙写法,。通过查字典理解“漫游”的含义,书写“遍”字,形近字有编,扁)

4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出这一段向我们介绍的恐龙的种类。

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了解了这些恐龙的特点,课文插图中有好几种恐龙,你能能根据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描写找到相应的四种恐龙吗?(同桌合作完成)

5、说出你命名的理由(学生说特点的过程中随机完成“翔、站、部、移”四个重点字的学习。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四种恐龙的特点。向学生介绍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庞然大物,联系下文理解。鱼龙,看海豚图片理解。翼:本意是翅膀)

6、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那么,这一段主要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7、齐读第3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恐龙的生活习性,介绍了霸王龙的样子)

8 、指导读说明文。说明文的朗读,重点是做到正确、流利、注意停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完成课后表格

1、读生字卡

2、读课后读一读中的词语

1、学习第4自然段,书写“蛋”字

2、恐龙在地球到底生活了多久呢?默读最后一自然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什么?这段中有一个问句,到底是什么原因是恐龙消失了呢?(推测有三种原因,教参94页)

3、书写:像----象袋(带、代)秘(注意右边笔顺)

通过预习中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有关恐龙的知识。

像()部()遍()象()陪()扁()秘()必()

1、收集其他种类恐龙的图片

2、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恐龙

种类  特点

鱼龙  象鱼 能潜水

翼龙  长翅膀 能飞翔

雷龙  庞然大物

梁龙  体长 走路像吊桥

霸王龙  食肉 凶猛

《礼物》课文教学设计

1.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在什么时候收到过亲人送的什么礼物?(学生交流)

2.师小结:当你过生日时,当你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家人都会满怀关爱和期盼地送上一份礼物。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样,收到过很多亲人的礼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礼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小作者收到了什么礼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课题)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正确流利,困难的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评,然后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分小组合作解决,筛选出难解之疑。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1.读一读:

(1)自由读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2)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说一说:

(3)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亲人的.关爱之情。

(4)你觉得家人对你还会期待些什么?

3.背一背:

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评选“背诵能手”。

2.师生交流。

3.让我们仿照课文1—4自然段作诗。

4.自己练说,小组内说,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

5.学生自由作诗。

6.评选班级“小诗人”。

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

3.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课文《绿》的教学设计

1、听录音。

2、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子音,不丢字,不加字。

3、继续指导学生认识自然段(开头空两格),然后分段读课文。

4、找同学读文,要求正确连贯的读文。

1、齐读(看拼音读)读准字音。

3、同桌读。

4、指名读(互评,看谁读的好)排比句描绘出一幅绿色的画卷,有点、有面,细到一棵树,大到一片树都是绿色,都是生命的象征。省略号给为望不到边的感觉。

5再读文,教师引导学生动笔画,掌握读的节奏。引导学生轻松愉快的读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他背下来。

1、你见过那些美好的花草树木?

2、你打算怎样为周围的环境添课题新绿。

3、写一写:一棵、一点、一行、一片、一朵、一篇……。

一、检查,找同学读文。

二、生字学习。1把书中圈出的生字反复读几遍。2认读的字在课文中找出后小黑板展示出来,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认识生字。(齐读、小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3学写6个字。(利用课件,写在写字书上)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学生认识双人旁。片:第一笔要写成竖撇,第四笔要直。苗:上下结构。齐:上下要端正。

三、语文实践活动:收集花草树木种子或欣赏植物。

板书:

绿一棵十棵百棵千棵栽树。

课文教学设计

一、抓住重点,感悟形象。

1、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1)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主人公遭遇了怎样的家庭不幸。

(2)面对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样艰难谋生的呢?用笔把表现主人公艰难谋生的词句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抓住“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词体会主人公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形象,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人物性格,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抓住“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公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2、结合立志写作、遭遇打击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百折不挠的性格。

(1)朗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感受。在写作的道路上,夏洛蒂遇到的挫折

(2)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夏洛蒂向骚塞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3)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吓洛蒂的坚强性格。

(4)合反思权衡,开拓新路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不服输的性格。

面对这些沉重的打击,夏洛蒂服输了吗?你从那里看出来?

(5)结合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的有关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

(6)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

二、回归整体、感悟成功

1、交流对课题“小草和大树”的理解,领会题目通过鲜明对比抓住读者、发人深思的艺术,进一步体会主人公与命运和世俗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追求理想的性格。

板书设计:

小草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

立志写诗,遭遇打击

反思权衡,开拓新路

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

大树

课文《假如》教学设计

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是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4课内容。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同学们对美术(副科)预习不是很重视,在授课过程中更需要教师去了引导与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去肯定他的成绩,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与成就感。在课堂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创新精神,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另外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互动不是十分热烈,学生有些被动,学生作业只是少部分同学有了创造表现的能力,下面是我在反思中思考的两个问题:

1、是不是学生的生活条件与已有知识面浅,我的提问过深,没有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2、我对学生已有的美术技能技巧是不是过高估计。

我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做好下回答:

1、应分析使教学导入新知过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如:小朋友们从家里来学校是走路快,还是坐汽车快?从而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汽车发展史与汽车文化转为教师直接讲述,然后进入教学主题。

2、学生的美术知识技能技巧是长期练习的结果,是不是平时的教学中我过份的注重了学生思维的培养,从而忽略了美术基本技能的培养。假如作业要求更加明确,让小朋友们设计出的汽车有如像:有四个轮子或六个轮子、有驾驶室,再加上你想添置的东西,这样学生更容易表现出来。举个例子:犹如要求学生画大象。学生作业展现的画面有大象的基本特征:有弯弯长长的软鼻子,粗粗的身体与粗粗的四条腿,如果再加上学生设想就可以。我们老师用这样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就可以了。

课文《绿》的教学设计

《绿》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个自由读写单元,主题仍是“学会读书”,意在让学生“读书动笔”,自由读写,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圈点批注等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朱自清的《绿》安排在首篇,从教材的处理可以看出教科书编写者意图以此篇作为“读书动笔”的范例。《绿》是朱自清早期的游记散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将“丰富的语言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列为语文素养基本要素和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依据教材对文本的定位,确定如下目标:

1.圈画美词美句,熟读成诵,积累本文中新颖贴切的比喻和叠词。

2.模仿教材的旁批示例,圈点写批注,学习作者多角度地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初步了解作者早期散文的“女性拟人格”写法。

3.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其中目标1、2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引领者,应发挥其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本课主要采用点拨法和讲析法。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在点拨中鼓励学生读出对文本个性化的理解,并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形成对话。主要采用的学法:

1.诵读法;

2.圈画批注法;

3.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基于文本的特质,教学本文须将朗读教学贯穿始终。

教学本文采用一节课时。

(一)导入新课。师生共同回忆初一初二学过的朱自清的散文《春》《背影》。共同背诵《春》的结尾部分,教师归纳朱自清散文“新颖贴切的比喻”的特点,由此切入,进入新课的第一个活动。

【设计意图:回忆旧知,激活思维,自然切入】。

(二)活动一:初读课文,圈画标注,积累妙词佳句。

学生活动:

1.用圈点符号,标注出生字生词,画出你认为的关键句(总括句、过渡句,表明作者观察点变化的句子)、妙词佳句。

2.同座交流,求同存异。

3.集体交流,标画出大家认可的美词美句。

教师活动:指导诵读,小结。

助读资料:ppt显示常用的圈点符号。

(三)活动二:再读课文,仿照课文旁批示例,选读选注。

学生活动:

2.集中交流。

教师活动:

1.教师示例,出示ppt;

2.巡视指导。

助读资料:孙绍振先生的解读片段。

(四)活动三:通读全文,合作探究,理解作品特点。

余光中先生评价说,朱自清的散文充满“女性拟人格”的写法。简单地理解就是朱自清喜欢用女性形象设喻。你从课文中读出来了吗?把你的发现,作一个分析,写一段话。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写话,完成后与同座交流。

2.班级集中交流。

教师活动:

1.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引导诵读相关句子。

2.教师结合朱自清先生的其他散文如《荷塘月色》讲解朱自清先生“女性拟人格”的写法,并介绍这一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

助读资料:余光中先生对朱自清散文评析片段。

(五)师生总结,选读齐读,选择背诵。

六、说作业。

一是背诵《绿》全文;二是用本课学到的圈点批注的方法预习《囚绿记》。

七、说板书(略)。

八、说效果。

在反复多样的诵读基础上,模仿课文的旁批进行圈点批注训练,并用写话的形式,学生应该有较为扎实的收获。最后一板块的合作探究,是对作者写作特色认识的提升,是否有必要对“女性拟人格”这一话题进行探究拓展,还需斟酌。

长城课文教学设计

1.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生活经验,感悟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长城砖思想转变的过程。

2.联系生活经验,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题激趣。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学生交流。

三、

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中的第一个要求,读两启遍课文,想想长城砖先是怎样想的,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后来长城砖懂得了什么。然后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讨论。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说说你们是怎样概括出来的。

四、细读课文,质疑解疑。

1.自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五、联系实际,理解文中道理。

1.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2.长城砖真正的价值是什么?

长城砖妄自菲薄,失去自信的表现是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4.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读体会。

2、角色读,教师在读中指导。

课文《雷雨》教学设计

我执教的是新课程第四册《雷雨》。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如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本节课,我通过钻研教材,设计了符合我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描摹景物时用词、造句的生动、形象。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为了使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我设计如下的情境教学环节:学生读课文前,欣赏多媒体课件,显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到了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也促发了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从而,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二、生字学习,结合词句。

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用横线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允许学生提出本课尚不要求或被遗忘的字,在文中画出来。再对照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让学生在朗读中试拼。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及个人独特的识记方法进行生字识记。由于本课的生字只有四个,在课堂上的教学,就采用了检查生字:逐个出示生字,生字组成的词语,最后通过组词成句,回到课文,体会生字出现的环境,了解用法习惯。

三、自主学习,感悟语言。

实施自主学习,是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下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我在教学本课时,留出大量时间给学生朗读,让学生找一找:读完了课文,你有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吗?请你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你喜欢的词语或者句子。然后四人小组说说喜欢的理由,最后带领学生品字赏句,重点领悟“压、乱、垂”。

四、训练语言,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把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美景的感受表达出来,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之一。我通过创设情境(配上风声、雷声、音乐声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前的语言片段时,先让学生看录像,了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来。再引导学生理解“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而描写雨过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语言片段非常美,我让学生仔细看雨后初晴的画面,把画面中描绘的雨后美景找出来,在寻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

五、、课外拓展,积累运用。

犙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能够“运用”。本课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在学生读透课文的基础上,在拓展练习中,我先让学生交流与“雨”有关的好词好句,通过交流,加深对雨中的理解,从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然后播放大雨时的课件,有效地组织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有情有趣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把大雨的情景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