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去括号说课稿教学过程 数学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精选8篇)

时间:2023-10-15 16:22:36 作者:文轩 最新去括号说课稿教学过程 数学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精选8篇)

辩论是一种透过讨论和辩论来表达观点和辩驳对方观点的活动,它可以激发思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辩论时,要尊重对方的观点,能够理解和分析对方的立场,从而更好地进行反驳和对抗。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辩论样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去括号说课稿教学过程篇一

1.教材地位:《同级混合运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混合运算”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教材创设了“图书阅览室”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脱式运算,了解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能力目标: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这一情景,理解运算顺序。

2、演示法:充分借助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更好地掌握脱式计算。

3、发现、讨论法:利用我们小组合作座位优势,让小组间讨论、说计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三、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说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口头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数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5.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方法二:综合算式

29+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6.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7.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8.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48-8+17,15÷3×5,指定学生说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23+6-112×8÷472÷8÷3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14=6=2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五、说板书

同级混合运算

=29+38=5×5

=67=25

去括号说课稿教学过程篇二

1、巩固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巩固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解狭问题的能力。

3、体会四则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物投影

师: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练习三。

学生独立思考,回想之前所学的内容。

1、梳理知识。

(1)提出问题: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3题。

1、完成教材第11页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最后集体订正。

反馈时,师生共同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完成教材第11页第2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计算,然后进行交流反馈。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出综合算式的。

3、完成教材第11页第3题。

题目出示后,引导学生对比上下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后,再进行计算。 反馈时,让学生总结括号的意义及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出示练习三第4~6题。

4、完成教材第11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独立解决,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教材第12页第5题。

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完成教材第12页第6题。

交流时,让学生写出三四个不同的算式后,组织交流、评价。

最后归纳出在凑数过程中主要运用83、46、122等基本算式。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则运算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的,都按从

左到右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有乘、除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去括号说课稿教学过程篇三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一:新课引入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

活动二: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你能利用刚才的信息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生:同桌交流想法。

教师板书:

问题1:1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问题2: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对于学生提出第1题时,直接让学生口头列出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能提出用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引导提出第2个问题: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板书这个问题,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分析数量关系,确立解题思路。

1.把信息与问题连起来默读两遍。

2.你能自己来试着解决吗?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如有困难可以找老师帮忙!也可以同桌商量一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

3.小组内交流想法,看看你们小组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去括号说课稿教学过程篇四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的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重点: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难点: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冰雪天地游乐场”吗?前两天我们曾去过滑冰区,也到过滑雪区,在那里探索过不少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到冰雕区走一走,一起去研究一下冰雕区里的数学问题好吗?(出示冰雕区的场景)

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给出的信息是:冰雕区上午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

(二)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通过怎样解决“下午要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算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示出来呢?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这时候教师通过巡视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请学生上来板书算式,然后请板书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请学生具体解释一下270-180为什么要用括号?小结: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

1、出示例4 96÷12+4×2小组内讨论,说运算顺序,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教师小结,学生独立计算。

2、在题目基础上加上小括号 96÷(12+4)×2教师说明根据刚才得出的结论先算小括号中的 学生尝试计算。

3、引入中括号96÷【(12+4)×2】 这个算式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猜一猜该怎样计算?学生思考后发表意见,最后教师总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升

1、完成相应做一做,小组互出题目练习。

2、错例分析,提高解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去括号说课稿教学过程篇五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整数)》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在学生已初步学过无括号的加减、乘除、积(商)之和(差)等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不断丰富计算知识,初步形成和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也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铺路奠基。

二、学情分析(根据考评要求,可不说)

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又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数学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被动,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学生新知基础遗忘。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问题案例,探索发现、认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及小括号、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技能,体会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表达、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符号的普遍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兴趣与学习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理解,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带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是: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正确有据、合理简洁地计算三步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策略方法

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及“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数学课程的两大基本核心理念,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力求实效,达成目标,依据教材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结合学生学情,我拟将主要采用教学策略方法是:

1.温故奠基,铺路拱桥,以旧引新,激活新知生长点;

2.注重和发挥情景作用,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激发兴趣动力;

4.处理好师生角色地位的“两主一中心”关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恰当设问引路,观察案例,启发问题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合作交流、比较分析、质疑解惑、归纳概括性质(或方法),实现新旧知识、能力的.转化迁移和实践应用,巩固深化,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六、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作用,依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学情,拟从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开展本课教学活动:

(一)温故奠基,激活新知生长点,引入新知(概念)。

根据新知教学基础,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展示呈现辅助手段,定位复习必要关键基础知识-无括号的加减、乘除、积(商)之和(差)等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巩固激活新知基础点(起点)与生长点,引入学生“新旧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继而引入新知教学。

1.迄今为止,我们学过哪几种数学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其中加、减法称为一级运算;乘、除法称为二级运算。)

2.快速说出下列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由此我们发现:不含括号,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顺序,依次计算;对不含括号,既有一级运算的加法(减)法,又含有二级运算的乘(除)法的异级(不同级)运算,按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3.引入新知教学: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二)引导探究探索新知

1.讨论交流,独自操作实践,丰富感知,促进理性认知。

课件展示算式,96÷12+4×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算式特征与计算顺序,并计算结果和小结计算顺序。(对不含括号,既有一级运算的加法(减)法,又含有二级运算的乘(除)法的异级(不同级)运算,按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2.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分析、思考、交流和探索,感受括号作用。

结合教材,通过课件展示和创设“学校篮球社团人数为96人,科技社团男生12人,女生4人,美术社团的人数是科技社团的2倍。

(1)如篮球社团按科技社团人数分组,每组安排2名辅导老师,需辅导教师多少人?

(2)篮球社团人数是美术社团人数的几倍?”问题现实情景,给教学新知赋予生活的情境,使其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实践应用,深化巩固。

依据教学重难点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做一做”、“算一算”、“说一说”、“判断正误”、(具体案例)等生分层变式,拓展练习、实践应用,学生独立操作,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深化理解,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四)反思感悟,总结评价。

通过设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回顾、反馈和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去括号说课稿教学过程篇六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投影、小黑板等。

一、创设情境

谈话: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说说在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怎样算吗?(生答)那么,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个问题。

揭示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计算300-(120+25×4),说说:这道题有什么样的特征?

2、先独立计算,并指名一人板演;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4、在班内汇报交流算法;

5、小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三、巩固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2人板演;

(2)指名板演学生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3)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任选其中一组独立进行计算,想想:这一组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同时指名2人板演。

(2)集体订正;

(3)分别比较这两组题,说一说:各组中的3道题目,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指出:在含有小括号的两步与三步混合运算中,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

(1)分别先了解清楚题目中告诉我们的信息;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学生理清数量关系;

(3)汇报交流解题的思路;

(4)学生口答列式。

四、总结质疑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第4题和第5题。

板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00 -( 120 + 25×4)

=300 -(120 + 100)

=300 - 220

=80

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去括号说课稿教学过程篇七

一、教材分析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的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难点: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四、教学法分析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冰雪天地游乐场”吗?前两天我们曾去过滑冰区,也到过滑雪区,在那里探索过不少的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到冰雕区走一走,一起去研究一下冰雕区里的数学问题好吗?(出示冰雕区的场景)

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给出的信息是:冰雕区上午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通过怎样解决“下午要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算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示出来呢?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这时候教师通过巡视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请学生上来板书算式,然后请板书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请学生具体解释一下270-180为什么要用括号?小结: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

1、出示例496÷12+4×2小组内讨论,说运算顺序,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教师小结,学生独立计算。

2、在题目基础上加上小括号96÷(12+4)×2教师说明根据刚才得出的结论先算小括号中的学生尝试计算。

3、引入中括号96÷【(12+4)×2】这个算式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猜一猜该怎样计算?学生思考后发表意见,最后教师总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升

1、完成相应做一做,小组互出题目练习。

2、错例分析,提高解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去括号说课稿教学过程篇八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十单元混合运算的这部分知识。本课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领悟课程标准新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乘加(减)混合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及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教材通过游人来到景区购票、付车费的情境,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展开对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设计依然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由于二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掌握运算顺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制作课件(泰山风景图片,购票情景图,司机付费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泰山风景图片欣赏。

2、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旅游团去泰山游玩。

学生欣赏图片

(板书:旅游团一同有多少人)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课件呈现信息窗1)

师:请你认真观察画面,你能找出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吗?

1、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求出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吗?请试试看,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师:谁能上来讲一讲你的方法。

3、这些同学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师:当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时,应该先算乘法,在算加法。

5、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可能回答:

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需要多少张票?……

学生根据画面寻找所需要的信息:

导游说:”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

游客说:”还剩5人。"……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学生尝试解决,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学生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9+9+9+9+5

先算9×4=36(人)

在算36+5=41(人)

9×4+5

5+9×4……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重点明确:这几道算式都是先求4个组的人数,在加剩余的人数。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课件出示司机拿钱交款的画面)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了?

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应该找回多少元)

师:请大家尝试自己解决。

3、师:对这个同学的方法,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小型车:4元每辆,大型车:6元每辆

司机要交3辆轿车的停车费,他拿出来50元。……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要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并讲解自己的思路,可能出现的算法:

(1)4×3=12(元)

50—12==38(元)

(2)50—4×3=38(元)

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回答。

能否认真观察画面,寻找有用信息。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关注学生是否能清晰地讲解算式的含义。

在相互的质疑、解疑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2、师:当有乘法和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什么?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算式里都有乘法,都含有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

都是先算乘法。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收获,或者在哪些方面做的比较好?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师:请大家完成教科书102页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关注是否能掌握乘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附:板书设计

乘加(减)混合运算

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由于水平有限,其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数学《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