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通用22篇)

时间:2023-12-18 09:29:54 作者:笔尘

教师编写教案模板可以提前规划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下面是教育界公认的几种经典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数学《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我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地位作用分析)。

学情分析(根据考评要求,可不说)。

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又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数学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被动,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学生新知基础遗忘。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问题案例,探索发现、认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及小括号、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技能,体会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表达、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符号的普遍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兴趣与学习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理解,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是: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正确有据、合理简洁地计算三步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

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及“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数学课程的两大基本核心理念,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力求实效,达成目标,依据教材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结合学生学情,我拟将主要采用教学策略方法是:

1.温故奠基,铺路拱桥,以旧引新,激活新知生长点;

2.注重和发挥情景作用,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激发兴趣动力;

4.处理好师生角色地位的“两主一中心”关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恰当设问引路,观察案例,启发问题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合作交流、比较分析、质疑解惑、归纳概括性质(或方法),实现新旧知识、能力的转化迁移和实践应用,巩固深化,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作用,依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学情,拟从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开展本课教学活动:

(一)温故奠基,激活新知生长点,引入新知(概念)。

根据新知教学基础,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展示呈现辅助手段,定位复习必要关键基础知识-无括号的加减、乘除、积(商)之和(差)等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巩固激活新知基础点(起点)与生长点,引入学生“新旧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继而引入新知教学。

1.迄今为止,我们学过哪几种数学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其中加、减法称为一级运算;乘、除法称为二级运算。)。

2.快速说出下列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由此我们发现:不含括号,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顺序,依次计算;对不含括号,既有一级运算的加法(减)法,又含有二级运算的乘(除)法的异级(不同级)运算,按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二)引导探究探索新知。

1.讨论交流,独自操作实践,丰富感知,促进理性认知。

课件展示算式,96÷12+4×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算式特征与计算顺序,并计算结果和小结计算顺序。(对不含括号,既有一级运算的加法(减)法,又含有二级运算的乘(除)法的异级(不同级)运算,按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2.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分析、思考、交流和探索,感受括号作用。

结合教材,通过课件展示和创设“学校篮球社团人数为96人,科技社团男生12人,女生4人,美术社团的人数是科技社团的2倍。

(1)如篮球社团按科技社团人数分组,每组安排2名辅导老师,需辅导教师多少人?

(2)篮球社团人数是美术社团人数的几倍?”问题现实情景,给教学新知赋予生活的情境,使其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实践应用,深化巩固。

依据教学重难点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做一做”、“算一算”、“说一说”、“判断正误”、(具体案例)等生分层变式,拓展练习、实践应用,学生独立操作,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深化理解,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四)反思感悟,总结评价。

通过设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回顾、反馈和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板书是教学知识点的浓缩再现,梳理整合。本节课我拟通过以下简洁的板书突出重点,促进增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识记。

无括号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对不含括号,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异级(不同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的。

本节教学设想主要依据“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及“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等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为中心及其能动作用”、“情境”与“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关键作用。

以上说课,定有诸多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教师批评指正。

数学《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的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冰雪天地游乐场”吗?前两天我们曾去过滑冰区,也到过滑雪区,在那里探索过不少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到冰雕区走一走,一起去研究一下冰雕区里的数学问题好吗?(出示冰雕区的场景)。

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给出的信息是:冰雕区上午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通过怎样解决“下午要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算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示出来呢?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这时候教师通过巡视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请学生上来板书算式,然后请板书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请学生具体解释一下270-180为什么要用括号?小结: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

1、出示例496÷12+4×2小组内讨论,说运算顺序,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教师小结,学生独立计算。

2、在题目基础上加上小括号96÷(12+4)×2教师说明根据刚才得出的结论先算小括号中的学生尝试计算。

3、引入中括号96÷【(12+4)×2】这个算式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猜一猜该怎样计算?学生思考后发表意见,最后教师总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升。

1、完成相应做一做,小组互出题目练习。

2、错例分析,提高解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数学《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教材简析: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检查回家做的计算作业。

(感觉学生的计算不是很好,昨天我布置的回家作业是让学生自己出题,出了三道三位数乘两位数,三道四位数除两位数。)要求同桌互相交换,用计算器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出的题难易是否合适等。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让学生看图后说说图的意思,老师整理成。

合唱组:84人。

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美术组:是航模组的2倍。

看信息,分别让学生说说航模组、美术组的人数应怎么列式。

板书问题: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问:解决这个问题用到哪个基本关系式?

板书:合美=几倍。

(结合黑板上的算式,让学生说说它的运算顺序,发现最后算的算式没有意义,不是我们想要的。)。

那我们想要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呢?要实现这个想法,得请中括号来帮忙。

老师添上中括号,说清楚它的写法。

指导读:84[(8+6)2]。

先指名结合每一步算式的意义说,再指出:同样是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其他不变。

4、学生练习,完成书上的例题。

二、巩固练习。

1、在自备本上完成:5403+62,540(3+62),540[(3+6)2]。

指名板演,结合讲评发现问题,强调正确的运算顺序。

2、第3题。

看图后,请学生说清楚该题的信息,并说说列式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三、学生自己阅读,了解你知道吗?

四、学生作业。

完成p.40剩下的练习。

数学《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十单元混合运算的这部分知识。本课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领悟课程标准新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乘加(减)混合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及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教材通过游人来到景区购票、付车费的情境,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展开对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设计依然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由于二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掌握运算顺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制作课件(泰山风景图片,购票情景图,司机付费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泰山风景图片欣赏。

2、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旅游团去泰山游玩。

学生欣赏图片。

(板书:旅游团一同有多少人)。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课件呈现信息窗1)。

师:请你认真观察画面,你能找出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吗?

1、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求出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吗?请试试看,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师:谁能上来讲一讲你的方法。

3、这些同学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师:当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时,应该先算乘法,在算加法。

5、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可能回答:

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需要多少张票?……。

学生根据画面寻找所需要的信息:

导游说:”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

游客说:”还剩5人。"……。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学生尝试解决,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学生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9+9+9+9+5。

先算9×4=36(人)。

在算36+5=41(人)。

9×4+5。

5+9×4……。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重点明确:这几道算式都是先求4个组的人数,在加剩余的人数。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课件出示司机拿钱交款的画面)。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了?

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应该找回多少元)。

师:请大家尝试自己解决。

3、师:对这个同学的方法,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小型车:4元每辆,大型车:6元每辆。

司机要交3辆轿车的停车费,他拿出来50元。……。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要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并讲解自己的思路,可能出现的算法:。

(1)4×3=12(元)。

50—12==38(元)。

(2)50—4×3=38(元)。

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回答。

能否认真观察画面,寻找有用信息。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关注学生是否能清晰地讲解算式的含义。

在相互的质疑、解疑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2、师:当有乘法和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什么?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算式里都有乘法,都含有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

都是先算乘法。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收获,或者在哪些方面做的比较好?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师:请大家完成教科书102页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关注是否能掌握乘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附:板书设计。

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由于水平有限,其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教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3节《括号——即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整数)》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在学生已初步学过无括号的加减、乘除、积(商)之和(差)等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不断丰富计算知识,初步形成和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也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铺路奠基。

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又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数学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被动,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学生新知基础遗忘。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问题案例,探索发现、认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及小括号、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技能,体会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表达、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符号的普遍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兴趣与学习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理解,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是: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正确有据、合理简洁地计算三步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

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及“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数学课程的两大基本核心理念,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力求实效,达成目标,依据教材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结合学生学情,我拟将主要采用教学策略方法是:

1.温故奠基,铺路拱桥,以旧引新,激活新知生长点;

2.注重和发挥情景作用,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激发兴趣动力;

4.处理好师生角色地位的“两主一中心”关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恰当设问引路,观察案例,启发问题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合作交流、比较分析、质疑解惑、归纳概括性质(或方法),实现新旧知识、能力的转化迁移和实践应用,巩固深化,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作用,依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学情,拟从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开展本课教学活动:

(一)温故奠基,激活新知生长点,引入新知(概念)。

根据新知教学基础,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展示呈现辅助手段,定位复习必要关键基础知识-无括号的加减、乘除、积(商)之和(差)等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巩固激活新知基础点(起点)与生长点,引入学生“新旧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继而引入新知教学。

1.迄今为止,我们学过哪几种数学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其中加、减法称为一级运算;乘、除法称为二级运算。)。

2.快速说出下列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由此我们发现:不含括号,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顺序,依次计算;对不含括号,既有一级运算的加法(减)法,又含有二级运算的乘(除)法的异级(不同级)运算,按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二)引导探究探索新知。

1.讨论交流,独自操作实践,丰富感知,促进理性认知。

课件展示算式,96÷12+4×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算式特征与计算顺序,并计算结果和小结计算顺序。(对不含括号,既有一级运算的加法(减)法,又含有二级运算的乘(除)法的异级(不同级)运算,按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2.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分析、思考、交流和探索,感受括号作用。

结合教材,通过课件展示和创设“学校篮球社团人数为96人,科技社团男生12人,女生4人,美术社团的人数是科技社团的2倍。

(1)如篮球社团按科技社团人数分组,每组安排2名辅导老师,需辅导教师多少人?

(2)篮球社团人数是美术社团人数的几倍?”问题现实情景,给教学新知赋予生活的情境,使其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实践应用,深化巩固。

依据教学重难点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做一做”、“算一算”、“说一说”、“判断正误”、(具体案例)等生分层变式,拓展练习、实践应用,学生xxx操作,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深化理解,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四)反思感悟,总结评价。

通过设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回顾、反馈和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数学《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整数)》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在学生已初步学过无括号的加减、乘除、积(商)之和(差)等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不断丰富计算知识,初步形成和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也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铺路奠基。

二、学情分析(根据考评要求,可不说)。

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又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数学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被动,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学生新知基础遗忘。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问题案例,探索发现、认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及小括号、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技能,体会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表达、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符号的普遍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兴趣与学习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理解,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是: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正确有据、合理简洁地计算三步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策略方法。

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及“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数学课程的两大基本核心理念,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力求实效,达成目标,依据教材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结合学生学情,我拟将主要采用教学策略方法是:

1.温故奠基,铺路拱桥,以旧引新,激活新知生长点;

2.注重和发挥情景作用,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激发兴趣动力;

4.处理好师生角色地位的“两主一中心”关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恰当设问引路,观察案例,启发问题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合作交流、比较分析、质疑解惑、归纳概括性质(或方法),实现新旧知识、能力的.转化迁移和实践应用,巩固深化,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六、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作用,依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学情,拟从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开展本课教学活动:

(一)温故奠基,激活新知生长点,引入新知(概念)。

根据新知教学基础,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展示呈现辅助手段,定位复习必要关键基础知识-无括号的加减、乘除、积(商)之和(差)等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巩固激活新知基础点(起点)与生长点,引入学生“新旧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继而引入新知教学。

1.迄今为止,我们学过哪几种数学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其中加、减法称为一级运算;乘、除法称为二级运算。)。

2.快速说出下列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由此我们发现:不含括号,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顺序,依次计算;对不含括号,既有一级运算的加法(减)法,又含有二级运算的乘(除)法的异级(不同级)运算,按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二)引导探究探索新知。

1.讨论交流,独自操作实践,丰富感知,促进理性认知。

课件展示算式,96÷12+4×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算式特征与计算顺序,并计算结果和小结计算顺序。(对不含括号,既有一级运算的加法(减)法,又含有二级运算的乘(除)法的异级(不同级)运算,按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2.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分析、思考、交流和探索,感受括号作用。

结合教材,通过课件展示和创设“学校篮球社团人数为96人,科技社团男生12人,女生4人,美术社团的人数是科技社团的2倍。

(1)如篮球社团按科技社团人数分组,每组安排2名辅导老师,需辅导教师多少人?

(2)篮球社团人数是美术社团人数的几倍?”问题现实情景,给教学新知赋予生活的情境,使其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实践应用,深化巩固。

依据教学重难点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做一做”、“算一算”、“说一说”、“判断正误”、(具体案例)等生分层变式,拓展练习、实践应用,学生独立操作,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深化理解,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四)反思感悟,总结评价。

通过设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回顾、反馈和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数学《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投影、小黑板等。

一、创设情境。

谈话: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说说在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怎样算吗?(生答)那么,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计算300-(120+25×4),说说:这道题有什么样的特征?

2、先独立计算,并指名一人板演;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4、在班内汇报交流算法;

5、小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三、巩固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2人板演;

(2)指名板演学生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3)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任选其中一组独立进行计算,想想:这一组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同时指名2人板演。

(2)集体订正;

(3)分别比较这两组题,说一说:各组中的3道题目,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

(1)分别先了解清楚题目中告诉我们的信息;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学生理清数量关系;

(3)汇报交流解题的思路;

(4)学生口答列式。

四、总结质疑。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第4题和第5题。

板书设计:

300-(120+25×4)。

=300-(120+100)。

=80。

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小节的内容,属于混合运算的范围。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没有括号的同级的混合运算和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安排的。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这对学生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是第一次。学生探索和理解运算顺序的基础依然是在计算中掌握运算顺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体会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从而真正理解并学会正确使用小括号。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本着课程标准,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

1.说教法。

教法措施。

2.说学法。

学法措施。

(2)设计针对性练习突出重点,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给与引导和补救突破重难点,使之形成技能。

(一)激趣导入。

1.填空。

(1)12+7-5,这道题里面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看谁算得对。

3.你们还记得58-(14+6)的运算顺序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为接下来学习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奠定经验基础。

(二)探究新知。

问题:

a.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a.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比较和计算,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算式中的括号对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混合运算进行整理,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3.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4.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四)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51页练习十一第7、8题。

板书把整节课的知识点明确的呈现给学生,真正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我的说课结束了,请各位评委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数学《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编写的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方法与手段、过程设计等方面作一个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是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本课教学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和有效工具。

2、说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使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

教材的重点: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材的难点: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是在学习两步混合运算后,向三步混合运算的发展,在教学时,根据课标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设置以下两种教法:

1、直观、推理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比较、分析、归纳,最后概括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而达到感知、概括、应用、巩固和深化的目的。

2、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说学法。

本课教学,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对比,掌握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达到课标提倡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

根据新课标,为了形成知识的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我设计了以下这两道题。先让学生进行计算,根据计算过程,小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回顾以前所学知识,为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打下伏笔,达到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联系生活学数学”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新课开始,出示主题图,提示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并知道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联系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入课堂学习,知道学习所用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了解相关的数学信息,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道解决问题的依据,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再次,学生了解数学信息之后,及时提出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钱?让学生小组合作,动脑思索,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再说说列式的依据。如果学生没有列出综合算式,则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上来得出:12×3+15×4和15×4+12×3。再通过和复习题的比较,了解本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课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结果,使印象更加深刻,达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

3、探索算法。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交流两个综合算式的计算方法,进行讨论: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教师从单价×数量=总价,引导学生明确:象棋的总价和围棋的总价的计算方法,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使学生了解计算的顺序,通过综合算式与分步计算反复对比,使学生推导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情境,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理解运算顺序。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合作,让学生在有依据的情况下,自主归纳“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推理出来的计算方法更具合理性。

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试一试”练习的运算顺序,教师在算式上标上运算顺序,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算理的掌握,再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结语,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使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掌握了本节课的新知识,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培养了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4、巩固应用。

本课练习设计以下几类题型,主要是加强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计算的应用。紧扣重点、循序渐进、形式多样,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使“算”与“用”有机结合,突破教学难点,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巩固了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达到新课标提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5、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六、说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本课学习的重点知识。

数学《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1、巩固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巩固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解狭问题的能力。

3、体会四则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物投影。

师: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练习三。

学生独立思考,回想之前所学的内容。

1、梳理知识。

(1)提出问题: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3题。

1、完成教材第11页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最后集体订正。

反馈时,师生共同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完成教材第11页第2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计算,然后进行交流反馈。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出综合算式的。

3、完成教材第11页第3题。

题目出示后,引导学生对比上下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后,再进行计算。反馈时,让学生总结括号的意义及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出示练习三第4~6题。

4、完成教材第11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独立解决,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教材第12页第5题。

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完成教材第12页第6题。

交流时,让学生写出三四个不同的算式后,组织交流、评价。

最后归纳出在凑数过程中主要运用83、46、122等基本算式。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则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的,都按从。

左到右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乘、除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反思

240÷8=70+280=130×30=660÷22=。

二、填空。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需先算,后算();在有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

2.68减去280除以70的商,差是多少?列式是()。

3.390除以48与35的差,商是多少?列式是()。

三、把下面每组中的两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

19×30=570900÷45=20。

(3)450+120=570(4)60×7=420。

四、比一比,算一算。

(1)165-7×5360÷4+20。

(165-7)×5360÷(4+20)。

390-(72+28)320÷(4×8)。

五、脱式计算。

(460+240)÷3534×(50+38)。

480÷30+7528+840÷12。

六、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p35、3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理解三步计算运算顺序;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题。

1、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我们一起去看看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演示例题,指名说说图上的信息。

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象棋的单价是12元,围棋的单价是15元。

读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元?

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个基本数量关系式?

复习: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尝试列式,并交流。

(1)分步列式:123=36元154=60元36+60=96元。

(2)综合:123+154。

(可能还有):(12+15)(3+4)。

讲评:指着分步列式,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比较两个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下面的算式为什么是错的?它这样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

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3、运算顺序。

123+154123+154。

=36+154=36+60。

=36+60=96(元)。

=96(元)。

比较这两种运算顺序,它们都对吗?哪个更好?为什么?

指出:这是一个三步混合运算,有乘有加,先算乘,即分别先算象棋和围棋的钱。

4、学生完成试一试:150+12065。

做完后交流,可能会有个别学生先算乘,如果有可请学生说说正确的运算顺序,乘除在一起的时候,谁在前谁先算。

5、结合两题引导学生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二、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做在自备本上。

802+764。

2406-217。

45-2034。

51-363+25。

指名板演再结合具体问题交流。

2、下面的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题略)。

建议:做混合运算,要先观察该题的运算符号,可把先算的步骤划线表示,然后再算。

3、比一比,你能说出原因吗?

2530+2520。

84040-40040。

25(30+20)。

(840-400)40。

第一组题可引导学生结合乘法意义来说,或是结合具体问题来举例说明。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第4题)读题后让学生解释人均居住面积的含义和求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3、(第6题)比较两小题,说说两题的联系。

4、把这3道联系实际问题做在作业本上。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评课稿

1、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例题时,董老师让学生主动参与、尝试探究。例题不难,让学生“试一试”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心理,把学生推到主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了还给学生。在学生列出了50-20÷5这道算式以后,她又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比较,让他们自己发现矛盾,而后引出小括号这一新规定,使他们明确小括号的意义,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反思:在教学中,我们应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活动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为学习主人的乐趣,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观察后,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抛出一个又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想象与交流的空间,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通过学生自己献策略,提问题,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让他们亲身感悟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而激发求知欲,练习中让学生说一说按照计算要求,下面的算式中要不要加括号,怎样加括号?如70-30+22(先算加后算减),36+24÷6(先算加后算除)……这样的习题形式是比较新颖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很好。既让学生体会到了括号的作用,又考查学生是不是会灵活使用小括号。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反思

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知道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我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进行教学,我先让学生计算300—120+25×4×(38+12)×50+6×3—18÷3等,复习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把第一题改成300—(120+25×4)变成了例题,让学生观察比较与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学生明确是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初步体会到了要先算小括号面的。我让学生独立进行尝试计算,并出示学生的不同的计算过程,再进行讨论交流,学生自主归纳出结论,也品尝到了获取知识的乐趣。

在做第37页想想做做第2题时,我让学生比较每组的3道算式有什么异同,通过比较沟通了新旧知识(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与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小括号对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进而巩固了新知。

从学生做的作业情况来看,计算准确率不是太高,还得必须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体会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分步算式列出对应的综合算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说出它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0-5+3。

在同级运算中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10-(5+3)。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在同级运算中,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二、教学教材第49页例3。

1、请说出它的运算顺序7×(7-5)7-5是第一步7×2是第二步。

先说说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注意:混合运算的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用递等式计算7×(7-5)=7×2=14。

3、有77把扫把,分给办公室42把,剩下的平均分给7个班,每个班分到几把?

(1)想:77把扫把,分给办公室42把后,还剩多少把可以分给班级?

(2)这些扫把平均分给7个班,每班几把?

35÷7=5(把)答:每班5把。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注意每题的计算顺序。(1)课件上做4题。

(2)请学生上台做题,给奖品鼓励。

2、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1)课件上讲解,学生举手回答。(2)请学生上台做题,给奖品鼓励。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在这种运算中,要熟练掌握运算的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7、8题。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知道在带有两个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里,两个小括号里的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并能照这样的方法计算。

3.使学生掌握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17页复习题。

(1)指名学生依次说出每题里各有哪些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并口答运算过程及得数。

(2)提问: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第l小题计算时是怎样使运算过程简便的?

2.引入新课。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知道:算式里如果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如果两步可以同时计算、脱式,那么同时计算、脱式比较方便。

我们今天根据这些运算顺序的规定,来继续学习带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一些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提问:这道题里有小括号时,要先算什么?有两个小括号时,

(在两个小括号下面画线表示)运算时怎样写比较简便?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

(3)指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时计算、脱式时,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把先算的部分画出来。

指名二人板演,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3.教学例4。

(1)出示例4。

提问:这道题先算哪里的?小括号里面又要先算什么?为什么?

说明: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小括号里有加法和乘法,要先算乘法。(在“25x4”下面画线)。

请同学们按照计算顺序,在练习本上算出结果。(教师巡视辅导)。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口答,老师板书递等式)。

结合板书过程提问:为什么第一步要先算乘法?

完成计算过程后指出:括号里如果有加、减法和乘法,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想一想,括号里如果是加、减法和除法,要先算什么?

4.教学“试一试”。・。

请同学们看“试一试”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为什么?二步和第三步各要算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追问:为什么第一步先算除法?

5.小结:上面两道题都是括号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

除法的三步计算式题。在计算时,要计算括号里的部分时,也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强调括号里要先算什么。

2.做练习四第l题第一组。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第一步先算什么?为什么两个小括号里的可以同时计算、脱式?

指出: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果有两个小括号,为了使计算简便,小括号里的可以同时计算、脱式。

3.做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先在方框里填数。

提问:第1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第2小题呢?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口答综合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第l小题前两步上要加小括号?第2小题为什么后两步加了小括号?

指出:第1小题为了先算除法、加法,最后算乘法,所以要把除法和加法括在括号里。第2小题为了先算乘法、减法,最后算除法,所以要把乘法和减法括在括号里。

四、课堂作业:练习第l题第二组,第3、4题。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25+18×6               50—20×3。

18×6+25    。

第二,太高估学生了。在讲完例题,练习时我出了“3×5+50 。

60÷2×3。

=60÷6。

=10。

这真的是先“乘”“除”。看来,我的数学语言真的是值得仔细斟酌推敲了。

透过学生作业,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就可以看到自己课堂中的不足之处了,

看来今后再改学生作业时,不要一味的图批改速度了,还要仔细分析一下,从中找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失误点。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数学教学反思精选

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并对线段与直线有一定的认识,虽然四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有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于以上认识,对于三线的教学我从已知的线段入手,再到射线、直线,这样设计由浅入深,学生易于接受。

作为概念教学课,我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概念,让学生深入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如,经过一点能画多少条直线,经过两点能画多少条直线?让学生亲自画了,体验了,就能得出准确答案,那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认识就自然而然地建立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对自己原先的猜想进行了一次验证,也对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理解的更加深刻。并通过实例说明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反思:虽然在三线的区别上学生能说清楚,但对于联系,很多学生就感到模糊。基本上学生只能知道三种线都是直的,没有学生能够说出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对于这一点,我预设的不够。课后回想觉得,应该先画直线,然后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使直线上出现射线,再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两点之间的那一段就是线段,同时再配以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在画直线时,很多学生不用尺画,在这方面还需再三强调。

数学《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1.教材地位:《同级混合运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混合运算”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教材创设了“图书阅览室”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脱式运算,了解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能力目标: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这一情景,理解运算顺序。

2、演示法:充分借助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更好地掌握脱式计算。

3、发现、讨论法:利用我们小组合作座位优势,让小组间讨论、说计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三、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说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口头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数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5.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方法二:综合算式。

29+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6.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7.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8.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48-8+17,15÷3×5,指定学生说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23+6-112×8÷472÷8÷3。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14=6=2。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五、说板书。

=29+38=5×5。

=67=25。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评课稿

听了杜老师的《分数的混合运算》一课,感觉杜白老师还是延续了一贯大气的.上课风格。对课堂的掌控力还是很不错的,值得学习。

下面主要谈谈自己对这节课中一些具体问题的看法。

1、关于导入。

老师用旧知导入新课,我觉得没有问题,有助于学生对例题的分析思考。但形式可以有一些变化,比如加减混合运算的复习,或者分数加减的巩固练习等。

2、运算法则。

另外,对于例题中的两种列式方法,可以简单做一个联系。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关于练习。

可能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在处理练习时显得有些急躁。可以精讲个别习题,选择一些作为作业。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反思

本课在在学习了加减混合、乘除混合以及运算次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展,引入了加减乘除以及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理解和掌握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了解运算的次序,才能为后面更艰深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实学生已经有了三年级的基础,所以课上起来是十分轻松的。在这节课上,我也尝试着运用规范学生探究本的练习,从第几次作业几月几日开始写起。我发现探究本在计算课上进行应用其实是蛮有用的。

不过练习下来的`结果产并不是太好,学生最大的问题还是口算,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第二个问题是解决实际问题,我发现一下子要求综合式列出的确太难了一点,题目信息看似简单,其实蛮具有干扰性的。对一些思维能力不好的同学来说是很难的,只有跟他们说,实在不会,先列分步再来综合吧。不过综合式是一定要求要写出来的,因为这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四年级数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视频

上完混合运算这一单元的课,让学生学会了混合运算的顺序。我原以为学生只要掌握运算顺序就可以学的很好了,但通过作业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学生在做混合运算时出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1)格式不对,不少的同学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甚至有几个同学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同学知道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或者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3)计算态度有问题,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将以上学生的.问题罗列出来,为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学时讲解更细致一些。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关范文推荐